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怪病丨身体异味重,竟用“川芎茶调散”而愈
userphoto

2024.05.02 四川

关注
I导读:“此熏人之气,应属浊气,余以为身体之异常之气味,因而命名'体气’较为贴切”。本文介绍高鹏翔老中医以川芎茶调散加减治愈“体气”二例,高老结合患者就诊时为生发季节,“开鬼门,洁净府”同用,共奏解肌祛浊,而通达四末之力,体现中医活用之智慧,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体气"之探
作者/高鹏翔
高鹏翔,男,1949年9月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吉林省名中医。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6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3部,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2部。
向年工作期间,余在门诊遇到过两例“体气”的患者,因病例较为特殊罕见,今介绍如下。
病例一
李某,女性,41岁,2009年4月初诊,患者就诊时有一种熏人的气味,一旁人闻之皆受不了。
患者自述10年前因生小孩后而得,10多年来,这种异常气味一直困扰着自己,上班时别人不愿意就近坐,自己的内衣一日不换,第二天自己闻着都穿不了。
为此,她就诊于省内外各个大医院的皮肤科、内分泌科,求诊于多位中西医,均未能明确诊断。有的医生也曾给开过一些中西药,均未能见效。经友人介绍来我院门诊,请余诊治。
笔者视患者身体较健,体态略胖,面色红润,查体排除腋臭症。舌质暗红,苔黄腻,脉象濡,呈浮而细软。追问其平时不爱出汗,二便正常。
实言,余以前也曾见过此证,余反复询问病史后,得知李某10年前于盛夏8月自然生产一女孩,产后约一个多月,身体出现异味,而且越来越重,春夏季味重于秋冬季。
患者除体味外,没得过其他疾病。余虽未见过此病,但因本病是产后所见,所以余首先考虑此症是否与产褥期卫生有关?俗知,我国北方都有“猫月子”的习惯,在产后无论冬夏,室内都不愿意通风,习惯于避风寒,是否与“捂着”有关呢?
笔者追问其当年“捂”的情况。李某说“捂”的很厉害。因此,笔者以川芎茶调散加减试用4剂。
处方如下:川芎15g,荆芥10g,薄荷10g,羌活10g,白芷10g,细辛5g,防风15g,甘草10g,石菖蒲15g,麻黄10g,大黄15g。水煎服。
一周后复查,顿收奇效,患者大悦。说服药后第二天汗出较多,大便日行2~3次,4~5天后,体之异味明显减轻。
余以上方加苍术、佩兰各15g,继服4剂而愈。诊后半年随访未复发。病例二
另一例患者尚某,男,46岁,经李某介绍而来就诊。
自述每次餐后约一小时左右,体内发出一种异常气味,也有熏人的感觉,过三小时左右可以消失,在食肥甘厚味饮食后,症状加重。
询问病史,患者素体阳盛,喜肉食,嗜酒,几乎每日不离酒肉。近年饮酒加重,每日进酒量约8两左右。既往患脂肪肝、酒精肝、高血压等病。
患者素体肥胖,面红目赤,时有汗出。汗出时气味较重,小便赤黄,大便溏泄,日行两次。查体: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沉细。
根据李某经验体会,余仍以川芎茶调散加减化裁如下:
川芎15g,荆芥10g,薄荷15g,羌活10g,白芷15g,细辛5g,防风15g,生甘草10g,石菖蒲20g,麻黄10g,砂仁15g,佩兰15g,大黄20g,4剂,水煎服。
复诊时患者自述:服药前三日,每日排便2~3次,汗出明显减少,后几日溏泄便消失,身体之异味消失,后以上方去大黄5g,继服两周,诸症消失而痊愈。
体会
两例患者均为余行医数年之间偶见,症状类似:都以身体之异常气味熏人而就诊,服药后有都能速见功效。两例患者就诊时,均有学生侍诊左右,李某诊后,余及学生回去后均查阅有关医籍,未见于先前之报道,也未见有相关内容之记载。
李某复诊时,学生问:“老师,此应该诊断什么病?您为什么选择川芎茶调散而一用即效?”余日:“此病当名'体气’,古有人体香气的记载,此熏人之气,应属浊气,余以为身体之异常之气味,因而命名'体气’较为贴切。
每个人身体均有不同之气味,因此,'体气’应有正常与异常之别。所见病例,应属异常之'体气’。
余选用川芎茶调散化裁治疗是因当时考虑李某系产后得病,产期是夏季,天气炎热,加之北方'猫月子’的习俗,产后百节开张,腠理开阖。
在室内通风不好的情况下,腠理密闭,体内之浊气不得宣泄,留浊邪于里。过夏月又逢秋冬季节。秋冬乃封藏之季,故作病而困扰数年。
根据中医'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法则,对郁闭于里的浊气,采用'开鬼门’的治法,服之奏效是必然的。”
可能有人要问,既然想发表,为什么选用川芎茶调散,而不选用麻黄汤类呢?奥秘就在于此。麻黄汤类解表剂要强于川芎茶调散。但患者就诊时,时逢春夏之交之季,是升发季节。
余以为用麻黄汤类,恐汗出发散太过,而伤阴损阳;而川芎茶调散之辈,既有辛凉,又有辛温药。其辛凉药防止辛温药过于温燥和升散之弊。而方中加用石菖蒲、苍术、佩兰等芳香化湿药,以助祛散浊气之力,加麻黄以解肌发汗,开腠理之功。
方中均加用大黄,目的是荡涤腑中浊气,祛逐湿热邪气,本方体现了“当汗则汗,当下则下”的双重治法,亦可称“开鬼门,洁净府”同用,共奏解肌祛浊,而通达四末之力。本文摘自《吉林省名中医·医话卷》丨主编/邱德亮丨作者/高鹏翔。
人划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悟中医:通下水道的故事
麻黄
中风之后(三)
万病从根治36——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口臭的治疗
药象体会
【新提醒】一针治多病一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