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男神”诸葛亮也有人性的弱点
              



     诸葛亮,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大师。蜀相诸葛亮可以称得上是知名度最高历史人物之一了。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只能仰视其人峻拔伟岸、潇洒飘逸的身影,暗恨老天无眼,将自己与这位智商奇高之超人安排降生于同一个时代。 

    拜罗贯中那部影响巨大、读之脍炙人口的小说《三国演义》所赐, 诸葛亮的传奇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在罗贯中手中那支出神入化的生花妙笔下,他简直成了一位无往而不胜的完美男神,在民间神乎其神的传闻中,他早已涅盘为智慧与胜利的化身。罗贯中用极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手法将诸葛亮描述成一位无敌智人,他轻摇羽扇,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有时呼风唤雨,忽的撒豆成兵,天文地理,奇门八卦,样样精通。他出神入化的熊韬豹略直让菩萨皱眉须拱手,小鬼撞着也心惊,他用兵如神,更让对手们防不胜防、大为头痛。 

    许多人都将《三国演义》当作一段真实的历史来读,其实,它不过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既然是小说,就一定掺杂了许多作者的好恶与情感在内,进行了一定的艺术渲染和适当的夸张处理。想了解这段东汉与魏晋之间的过渡时期,一段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波谲云诡、杀伐不断的混乱而特殊的年月,想了解这样一位活生生的、是人而非神的诸葛亮,最好还是读读魏晋时蜀人陈寿所编撰的、称得上信史的典籍:《三国志》。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也适于过于理想化的诸葛亮。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人性的弱点该有的他也一样有。诸葛亮执政时期的诸多失误与败笔,在《三国志》中隐隐浮出水面,面对后世专家、学者的尖锐指责与批评,诸葛亮留给世人一贯高屋建瓴、未卜先知的智者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诸葛亮最广受人诟病的短板是他缺乏识人之明和用人之道,用人拘泥偏颇,致使自己身后后继乏人,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刘备才能不足,他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其实,刘备和诸葛亮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否则,熟读经史的罗贯中在描写曹操与刘备把酒话英雄时,怎会借曹操之口发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样的感慨。至少在收纳英才与知人善任这点上,被普遍认为妇人之仁的刘备远强于诸葛亮。

   刘备在世时,依诸葛亮为肱骨之臣 ,任军师将军、益州太守。 法正为参谋总长、蜀郡太守、杨武将军。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为爪牙,这几位勇士东征西讨、所向披靡。关羽督荆州事,张飞、马超为各守一方的上将军。麋竺、许靖、简雍、费袆等幕府宾友殚精竭虑为其参赞谋划,李严、魏延、彭羕、吴壹等谋勇兼具的智士为其冲锋陷阵、分忧解难。董和、黄权、李严等人,本是刘璋亲信之人;吴壹、费观等人,和刘璋是儿女亲家;彭羕和刘璋关系一直不睦,是遭 其排斥之人;而那位恃才傲物、“屌到爆”的怪才刘巴素为刘备所忌恨,然而,刘备气局宏阔、用人不疑,让这些人放手去干,连他一贯都颇厌恶的刘巴都可以容忍,能放下小恶小怨,任命其居于显要职位。他尽量用每人器量、能力,各尽所能,各尽其力。当时的蜀国可谓人才辈出,灿若晨星。这些能人都可以独当一面,也有发挥自己专长的空间,都是难能可贵的柱石之臣。刘备知人善任,独具慧眼,蜀地有志之人,莫不倾心来投,愿为之效死力。有容乃大,这不正是身为领导者最应具备的品格与素质吗?  

    而到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之时,就有些众星陨落、孤月独明、帐下萧索的清冷寂寥了。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偏爱用与自己亲近之人,特别喜欢重用谨小慎微、无过即有功之辈,对于有能力、有特长但不甚唯唯诺诺之人则往往求全责备,严苛过甚,不够宽容。比如李严,和诸葛亮同为刘备托孤之臣,二人都是刘备指定的辅佐刘禅的重要辅臣,其资历和才干可与诸葛媲美,然而一旦偶有小过,即被诸葛贬为平民,流放终身,永不启用;同为雄才隽士的彭羕,文武兼具,谋略出众,然而诸葛亮似乎一直瞧他不顺眼,说他“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将他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廖光,因足智多谋被誉为“小诸葛亮”,长沙失手后,被视作主要责任人的廖光遭恩师诸葛打入冷宫而郁郁不得志,后来干脆被放逐到汶山,埋没于蓬蒿之中,浪费了一身文武绝学;刘备义子刘封,本是勇冠三军的少年英雄,诸葛亮却一直对他有看法,说他“刚猛难治”,恐其对刘备亲生子、新君刘禅不利。后来诸葛借上庸之败,以刘封拒绝驰援关羽, 孟达、审耽、审仪投曹一事为借口,说服刘备赐忠勇绝伦但难以羁縻的义子刘封自尽。兵家云: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上述诸人,都是亦师亦友、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假如遇上一位好领导,能扬其长避其短、使用得当、人尽其才,都是有能力建功立业、可保蜀汉基业长青的栋梁之材。诸葛亮短于选贤任能,喜欢用“徒”,又屡次自断羽翼,其人不足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诸葛亮在用人上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倚重夸夸其谈的参军马谡,致有街亭之败,使蜀汉基本失去了战略主动。其实马谡是一位谋略型人才,他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策略很有见地,是在幕府担任参军的绝佳人选,但此人不是一员临敌而勇、顺势而为的战将,诸葛亮用之为将,不败才怪;魏延,有勇有谋,是外粗内细、攻必克、守必坚的虎贲之士。刘备亲自提拔重用他,是一员起于卒伍的虎士,更是曾经是被刘委以重任的、堪当大用的将才。他追随刘备,杀伐决断,屡建奇功,诸葛亮却认为他桀骜难制、有篡逆之心,一直将他排斥于权力核心之外。如果诸葛亮将马谡与魏延的位置互换一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可谓鞠躬尽瘁,却不重视对人才的发现与培养,致使蜀汉后继乏人。刘备尚在时,诸葛亮坐镇成都打理政务,似乎甘当绿叶。而立法奖惩、战略布局、整理戎伍、保障后勤正是他的特长。刘备死后,诸葛亮大事小情一把抓,出将入相,独撑危局,可谓殚精竭虑,十分辛苦。他的勤勉惕励无意中却压抑了人才的历练成长。他不学萧何、管仲举荐贤才之智,困于亲自帅师远征,劳累奔波,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一生事业终成空。他培养的接班人蒋琬、费袆、董允等因缺少教诲、磨练和摔打,诸葛亮一死,这些人顿时失去了主心骨,显得有心无力,蜀国一时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姜维虽较全面,也胸怀大志,然而资质中等,属守成之人,而非智深虑远、锐意进取的大才。 

   诸葛亮被公认为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大师。然而,他也有短于奇谋,死抱过时战略、不思与时俱进、不因敌而变的软肋。《隆中对》被誉为千古奇策。此策乃诸葛亮出山时献与刘备的“投名状”,短短三百字,对当时天下大势以及军事、外交、内政乃至事物发展的内因与未来走向,都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应对。诸葛亮未出山已知天下大事,成了历史美谈。在东汉末期群雄争霸的混乱时代提出了蜀汉开国与三分天下的长远战略,真是登高望远、高人一筹的先见之明啊。刘备正是依靠这一战略的前期方案,顺利的摆脱势单力薄的困境,得以三分天下有其一,开创了蜀汉社稷江山。

   常言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人算不如天算,这一战略的中后期方案,却赶不上形势变化的速度了。诸葛亮在《隆中对》这篇策论的后半部分提出了逐鹿中原的策略,最后被证实为是错误的。“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正是这个分进合击的战略使主力与偏师本末倒置,结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导致前功尽弃。使蜀汉丧师失地的三大灾难: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惨败夷陵道、马谡错招失街亭,几乎都可以从诸葛亮定下的对策之后半部分找到败因。

   其实,曹操裹挟汉献帝东迁后,秦川、宛洛的地位和情势早已发生变化,秦川已非号令全国的政治中心;而曾经沃野千里、富甲宇内的关中平原,经济早已凋敝不堪而“丘墟遍野,十室九空”,即便蜀汉军队用极大代价拿下关中,其地不论是人力、物力、财力均已无法支持刘备问鼎中原了;刘备根据诸葛亮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亲率重兵布防在秦川一线,筚路蓝缕,惨淡经营,虽也取得重挫张颌、阵斩夏侯渊、逼退曹操的不俗战绩,然而都是局部胜利,却与大势无补,仍是迁延时日,进退维谷,一筹莫展。诸葛亮毕竟没有未卜先知、料敌如神的本事,不可能洞悉事物的根本变化与走势,可惜的是,他未能灵活机动地调整战略,依旧僵硬的走了当年刘邦、韩信早就玩剩了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老套路。

    与此相反的是,位于长江流域的荆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上逼宛洛,下控江吴”,是一块襟江带河、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然而,荆州腹地狭小逼仄,没有回旋余地,假若敌人两面来袭,则后援难继,易成孤军。若以荆州为依托,进,则可以搅乱中原,震慑曹魏;退,几无纵深,则退无可退,大军必陷入绝境。诸葛亮选择荆州作逐鹿中原的依托点,这本没错,但他未作通盘考虑,在这里布下偏师而非主力,致使战神关羽的部队成了一支没有增援的孤军。丢掉荆州,似乎是处在一线的将领关羽大意轻敌所致,但作为战略总设计师的诸葛亮难辞其咎。

   公元219年夏,关羽在襄阳前线水淹七军,斩庞德,生擒于禁,一时间捷报频传,威震八方,曹操被吓得急欲“迁都以避其锋”,蜀汉形势一片大好。遗憾的是,刘封、孟达屯兵上庸,虽近在咫尺却不愿发兵协力策应,张飞、赵云率军驻扎阆中、江州,却也不发一兵一卒增援关羽,这无疑错在统帅谋划不周、调度无方;关羽骄傲轻敌,倾巢而出北上击曹,导致后路空虚,被东吴吕蒙、陆逊“白衣渡江”,两下一夹,孤军轻出的关羽成了瓮中之鳖。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诸葛亮却依旧墨守成规,以不变应万变,战略上的本末倒置,失去的不仅仅是战略要地荆州和虎将关羽,蜀汉唯一一次可以问鼎中原的大好战机被白白浪费。 

    之后,诸葛亮率军六出祁山,看似克难求进、徐图大事,其实不过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徒劳之举罢了。

    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如此评价诸葛亮和他的《隆中对》:“蜀汉之保有宗社数十年者在此,而卒不能与曹氏争中原者亦在此”。这评价堪称点睛之笔,诚可谓“成也‘隆中’,败也‘隆中’”是也!也就是说成与不成全在诸葛一人。 

    诸葛亮经常不厌其烦地教导属下要集思广益,然而每当重大战略决断时,他自己却专断拒谏,甚至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事实证明,仅凭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博采众长才是克敌制胜的王道。

   令他终身刻骨铭心的街亭之战即是典型例子。首出祁山前,那位由刘备亲手攫拔之爱将魏延,曾提出很有战略眼光的真知灼见:“夏侯懋怯而无谋,请让我带兵五千出褒中,沿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出十日,可达长安。夏侯懋闻我军来,必会弃城而逃,当地军粮尚足,等魏军再派兵来,得二十日,那时你率领大军,也可经斜谷到达,一举而咸阳之西可定矣!”魏延的建议,对敌情、地理、路线、军需,乃至敌我演变都作了环环相接的分析,可谓直捣曹魏核心之一的关中腹地、令敌出其不意之上上策。可惜的是,以睿智著称的诸葛孔明却以“轻躁冒进”为由,予以断然拒绝。他谨守“安从坦道,完全无虞”以保万无一失的教条主义,全忘了兵贵神速之古训。诸葛亮引兵从汉中向西,沿着平阳关、武都、天水,十万大军带着器杖马匹、坛坛罐罐在崇山峻岭中迟缓而艰难地绕行,等人疲马乏的蜀汉大军好不容易到了祁山,知道消息的魏军早已严阵以待,黄花菜都凉了。

   在用谁为将的问题上,诸葛亮一意孤行,一票否决了大家极力推举的老成宿将魏延、吴壹,而执意任用毫无作战经验、只善纸上谈兵的马谡。想当年,刘备临死之前反复叮嘱诸葛丞相:“(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缺乏识人慧眼的诸葛亮再次拂逆忠言,用了最不该用的人。 

    诸葛亮死板教条、墨守成规、独断专行,因用人失误,导致街亭失守、门户洞开,首出祁山以惨败告终。关中与荆州互为犄角、遥相呼应、合力图谋中原的大的战略构想,早已是昨日云烟。

    失街亭后,诸葛亮似乎没有反思己过,而是草草检讨自己“用人不当”之失误,未能检讨自己缺乏“集众思,广忠益”的胸怀,也未检讨自己刚愎自用、专断拒谏的老毛病、对于自己所犯的战略战术错误更是没有深刻反省、及时加以修正,乃至于在之后的数出祁山远征时,仍然迷恋老旧过时的那一套,与强悍凌厉之魏军大打阵地战、攻坚战、消耗战,可谓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岂不正中实力雄厚魏军之下怀?蜀军披坚执锐强攻坚城,士卒满脸饥色暴师山野,和兵精粮足的魏军慢慢耗着,又遇着司马懿这个老谋深算、用兵狡黠的对头,早已是强弩之末、不战自败。 

    陈寿评价诸葛亮曰:“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可谓中肯。诸葛亮是不世出的相才已是公论,但是不是眼光长远、奇谋迭出之帅才则另当别论了。 

    写了这么多,并无全面否定诸葛亮的意思,只不过对诸葛亮的“千古第一智者”形象提出一些看法,让被神化了的诸葛亮回归到一个有血有肉、亦有人性弱点的“人”之形象,让这位完美“男神”缓缓走下神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善下大棋却不谙依棋势布子的诸葛亮亦未能免俗。当然,诸葛亮出类拔萃的政治才干,光明磊落的个人品质,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恪尽职守之精神不容否认,也无人有资格否认!他的大名早已镌刻在青史里,高山仰止、熠熠生辉,堪为万世楷模,永远是后世敬佩、缅怀、效仿的榜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领导方式的七大失误
诸葛亮三鉴
三国·蜀时期皇帝传与大事记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他有3个欠缺
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毛主席的评价一针见血:他犯了3个错误
品读诸葛亮:他是人而不是神,至少在战略层面有三个失当之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