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论语》中读孔子的财富观!
----
% E6 d$ `& }' f7 m一般认为儒家是不屑于谈论个人利益的,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也。但是,儒者也是人,也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基础而生存。本文试图把《论语》中所有有关“利”的章节归纳出来并加简单点评。虽然不过只言片语,我们还是能从这些零星的片段中对孔子的财富观有个大概的了解。为便于有兴趣的读者查找原文,所引用的原文均用粗体表示并以[篇:章]的方式标注其出处。比如“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4:16]出自于第4篇第16章。: W% s5 B5 P  x
! y, M8 ]; w" s* p# n
(1)挣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5 G2 q! {( `1 K( H+ }& K) k孔子虽然很少谈到个人利益。但是他也并不仇富:“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4:5]就是说人人都期望富贵,但是用不正义的方式得到富贵,不会长久;人人都厌恶贫贱,但是如果想用不正义的方式摆脱贫贱,贫贱不会离开。简而言之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 E5 G! l4 v. R

- x: r% X9 s8 Y* S! M( D什么才叫取之有道呢?孔子又言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7:12]就是说如果富贵可求的话,当个马车夫也没关系;如果不可求的话,就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 v  a  \- T+ c+ P6 i
, x/ z$ V5 p+ O8 t* b; _$ k' h- N5 v1 h对于那些不择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孔子同志不屑一顾地说:“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7:16]。没想到他老人家2500年前的一句“如浮云”现在火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_' I- d3 g, p4 c, A3 l

( n5 Y) Y2 d: m( y" o# `- M8 p+ g5 b5 H孔子对于那些贪心不足的人是没多少同情心的。有个叫季康子的担心小偷行窃。孔子不以为然地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12:18]。就是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 l1 q- l+ W2 o/ ^9 t5 o, ~* Q1 k) _. g$ u
(2)贫富观:贫而乐,富而好礼。
/ U  C: ?4 J8 r1 P+ g' Q贫穷和富贵象是孪生兄弟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也都经历过贫穷和富贵的人生阶段。最重要的是面对这两者的心态。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道:“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1:15]就是说贫穷的时候能乐观地面对生活,不要怨天尤人;富裕的时候要知礼,不要傲慢狂妄。
& L+ n/ P. @+ P
( [' ^! t, O; m: J0 Z" H& y虽然“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14:10]。孔子极力推崇他的学生颜回为作为“贫而乐”的楷模:“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他连用了两个“贤哉,回也”,可见他对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的赞赏。所以我们现在经常用“颜回之乐”来形容苦中作乐的人。
* T3 d8 g: {! {* {8 e
  Q, Q- C" Q* u7 E  p2 M孔子还现身说法地教我们如何苦中作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7:16]。当然了,如果孔子敢在长安街上“曲肱而枕之”的话,小心被城管当作无业游民拿去关了小号。
. \% R0 }/ ^5 i, k% F$ @  d6 Q1 w+ A+ x
(3)义与利:见利思义。" e& U1 D5 D1 }
虽然孔子很少谈论利益而更多地谈到天命和仁义(“罕言利,与命,与仁”[9:1]),《论语》还是有不少关于“利”和“义”的论述。见利思义[14:12]则是其核心。就是说在利益诱惑面前要考虑是不是合乎道义。
! s' [0 |. V8 o; w- c* O" p' I6 l8 ?( V8 z; \
按照对“利”和“义”的态度,孔子把人分为两种:“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4:16]。就是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个人利益。在社会制度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两种人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君子怀刑,小人怀惠”[4:11]。就是说君子以社会制度(刑)为重,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制度之上是小人的行为。
+ z) a/ l5 _8 y
% [; q. X5 @1 ~孔子还教导我们:“放於利而行,多怨。”[04:12]。就是说如果任何事情都以利益为主要考量,就容易招致怨恨。
- u7 U6 l8 E% `' D
; E8 t! Z6 U% C- y对于那些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的人,孔子劝告道:“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3:17]。就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意思。/ O2 Q) E; d- D0 J& p( Y' S
/ G# x  t# [* l- y- Y% Z
(4)面对贫穷:安贫乐道。
% G- t+ R0 o% s: _* {8 A9 p1 A如果财富不能取之有道的话,孔子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15:32]。简而言之就是要安贫乐道。$ E8 U1 J- j  L0 p9 l* Z1 m

+ [9 v4 @* N, @对于那些表面上有志于道,却为自己不能常吃海鲜穿名牌而感到羞耻的人,孔子训斥道:“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孔子认为这些人应该以他的学生“子由”为榜样:“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9:29]。因为子由穿着破烂衣服和穿狐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不会感到羞耻。不妒嫉,不贪求有啥子不好的呢?
% p  I+ F* u4 E8 j+ ?$ G9 L: [) D; `; }$ f* f1 M
对于那些不安于贫困而胡作非为的人,孔子毫不客气地骂到:你看人家君子穷是穷,但是人家还固守道德底线,可是你看看你自己,小人一个,穷不说还玩些下三烂。当然孔子讲的可比我这表述文化多了“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15:2]
9 d- O7 X+ S( |+ o$ G9 t: V) p; i/ Q  a/ x# b& @
孔子也没有忘记那些买不起房子而必须蜗居陋巷的人,他语重心长地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9:14]! X$ \. t$ g$ c# L, p
1 P0 {3 Q& V) h2 S
(5)慈善:周急不继富。' f( C5 ?2 Y* Z- k  J
现在一部分人富起来了,慈善成为了一种时尚。那么孔子他老人家对于慈善事业有什么指示呢?《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一个叫“子华”的学生出使齐国。子华的朋友"冉有"就请示孔子给子华的母亲大笔接济。孔子同意接济,但是不同意给很多。因为子华在齐国”乘肥马,衣轻裘”,何况“君子周急不继富。"[6:4]。就是说帮助急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那些已经比较富裕的人。9 K8 H' S% x+ U
& C/ m% }4 o, ^' D  A$ }# y1 l" j
当然,对于自己的员工,孔子作为老板还是很大方的。比如他要给自己的管家“原思”开九百粟的工资。原思觉得太多而婉谢。孔子说:“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6:5]。就是说你可以接济你的乡亲们啊。和邻里左右比,孔子看来还算大款哈。
* V7 m" |) Z* q. q+ f; z4 n# J7 y% n6 k$ M3 b# ~) Y- J% }) S
孔子是大力提倡慈善的。对那些广施慈善的人更是赞誉有加。他评价这些人“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6:30]。就是说这些人岂止是仁人,简直就是圣人。连尧和舜都不一定能做到啊。$ d( m; d* g2 h6 z# @5 n$ n
( ^" Q' R" V" G% p; ]" J! r
(6)为官与俸禄。6 u( ]8 u- m1 h2 J
晋代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孔子在约1000年以前就深有同感地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14:1]。就是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你可以做官领工资,在政治昏暗的时候你还做官领工资就是一种耻辱。# L* _% @7 a1 C: G& H
3 A' w9 L3 ~9 ~6 g9 s& _8 K! H
对于那些天天想着学而优则仕的官僚学者,孔子是不以为然的。他感叹道:“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8:12]。就是说刻苦学习多年而不追求高官厚禄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
+ W# V" G  o' X7 L2 R. {7 g$ X  }$ A' ^% R+ s' N
(7)鼓励勤劳致富,反对奢侈浪费。* ^6 i; d% t! o, R$ J% Z% `1 G3 ~
孔子不仇富,他也反对好吃懒做而贫贱的人。他评论道:“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8:13]。就是说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如果你不努力工作而贫贱的话,那就是可耻的。在国家政治昏暗的时候靠巧取豪夺而得到富贵那也是可耻的。
3 p# n" {$ p+ Q  v7 u" d8 O/ i7 y3 G9 H
对于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孔子告诫道:“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7:36]。意思是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寒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不过对大多数富二代来说,孔老先生这不过是对牛弹琴而已。4 p& n  G2 `4 I3 S1 |! w: w4 R' s
7 R4 G: A: E4 _
孔子其实也有铺张浪费的时候,那就是在对待祭祀上。他的学生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农历初一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不愉快地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3:17]。子贡的名字是“端木赐”。赐是对子贡的呢称。孔子的意思是:“子贡啊,你爱惜那只羊,我却更爱惜祭祀的这种礼仪。如果羊和礼不可兼得的话,吾宁愿从礼。“
" I+ a1 i, P* B* T( i8 e5 L  _+ ]: j: ~! c8 _
(8)经济,国防和民心。/ n8 {$ J+ O1 K" o0 Q* F3 B
孔子的学生子贡请教如何处理政事,治理百姓。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搞好经济建设,加强国防,争取民心。子贡又问:如果这三者必不得已而去其一,该去哪个呢?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如果两者再去掉一个,应先去什么?”。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2:7]。在孔子看来,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是第一位的,经济建设其次,国防再次。我们现在树了孔子的雕像还算不上尊孔,实践孔子的观点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与“利”的追逐 ——《论语》乱谈之十八
《论语》36:否定句
论语诗化150首(32——33)“不患无位”和“君子喻于义”
【第82期】音频学《论语·里仁篇第16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重义轻利吗?
放利而为多致怨——《论语》悟读【76】
论语连载(78)《里仁篇》第12章,“放于利而行,多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