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回眸与反思
2005年全市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回眸与反思
作者:教研室    文章来源:金坛教研    点击数:10806    更新时间:2005-10-11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05年全市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回眸与反思
题记:金坛,一个有着丰厚的文化教育底蕴与富有现代教育神韵的江南小城,自2002年秋学期正式实施课改以来,金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清晰的改革思路、务实的管理机制、可喜的教育变化已经成为金坛基础教育的一扇靓丽的窗口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得到了省课改评估组的高度评价。
然而,在尽情沐浴新课改的春风的时候,我们也深感一份使命与责任;深感挑战与机遇共存,收获与困惑同在。如何建构适应新课程发展的管理机制,如何规范常规管理的制度,完善常规管理的体系,进而运用先进的管理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服务。
4月7日至9日,在这“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我们教研室会同教育科、督导室组织全市各小学分管教学的领导就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常规管理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项检查。我们运用听(听课、听介绍);看(看学校的各类制度、规划及学校校本培训台帐,看学校班级的文化建设);阅(阅读教师的备课预案及教学反思、阅读学生作业及教师批改记录);访(走访被听课的教师与他们坦诚交流平等切磋,对学校领导进行专题访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于4月14日进行了大组交流。本次调研与检查共分六大组,进行循环推磨式交流。每到一处,所有成员随机听课1节,而后分工对学校的“教学计划制订与执行”、“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校本教研”等情况进行专项调研。本次活动共听课240余节,几乎涉及了小学的所有学科,优课率为34%;调阅每校50%教师的备课笔记;查看两个教研组的上课、备课、作业批改及教学研究情况;调阅了学校所有行政人员及部分教师的听课笔记;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通过检查与交流,大家开阔了视野、碰撞了思想、提升了理念、分享了经验也发现了问题。大家普遍感到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此次检查与交流很有必要也很适时。现将检查的情况及收获汇报如下;
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依法治教显规范,落实课标谋发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使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通过检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建立一个科学的,切合学校实际的,并在日常工作中运行良好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目标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几年来,我市各小学在教学管理的继承与创新,重组与重建等方面不断努力探索,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趋向有序化、科学化,真正达到规范化。
我们欣喜地看到各校均能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课程计划为依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学校的教学计划,保证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学校依法治教的意识与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私订、滥订教辅资料的现象基本绝迹。在全面落实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规范教学过程、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一些细致入微的工作,取得了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
(一)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序化
管理有序化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理论目标有三个:一是揭示学校常规管理的内涵本质;二是理顺学校常规管理运动中的基本关系;三是构建学校流程管理的科学基础。所有被检查的学校在追求目标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时序”和“空序”的关系。根据经典管理学的“环论”,他们在“时序”的管理中,抓住了“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的有序运行。学期初,重点指导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在熟悉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制订本学科教学计划,并要有针对性、有效性。期中抓住常规检查这一主线,进行各类检查,学校行政人员听随堂课。同时还不定期地进行各门学科的质量抽测,并及时进行反馈,同任课教师一起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最佳措施。期末,每位教师都有一份专题总结,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各校不仅重视“时序”过程的管理,而且尤其注意“空序”关系的整合与协调管理。如儒林、城西、河头等小学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形式的完美统一,注重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作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抓得严、抓得精,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转,有了这“时序”、“空序”关系的协调整合,学校的常规管理立体化起来,保证了学校目标的全面实现。
2、正确处理静态与动态的关系。学校的规范、规格和规章等常规制度与常规要求,是学校管理达标的保障机制。各校都能积极运用校会、班会、队会等各类活动进行宣传、贯彻。这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学校工作能顺利开展。洮西小学提出了“让常规成为为一种习惯、让教研成为生活”的管理理念,并让“教学常规明确化,常规检查常态化,常规评价科学化”。朱林小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实施有人性与灵性的课堂教学,构建由学校、社会、家庭的融合而成的绿色生态教育,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怀的和谐环境中获得自主、生动、活泼的发展。指前、朝阳、登冠等小学加强动态管理,蹲点到班,全程跟踪。本学期,学校在开足开好常规教研课的同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每个班级的学情和教情,把学校行政人员和各学校地教研组长分成9个听课调研小组,实行跟班蹲点听课。要求每组人员在一学期中把蹲点班所有任课老师的常态课听两个来回,并适时写好小结,及时和任课老师交流信息,提出教学建议,参与班级教学和班级管理。开学至今,大部分校领导与教研组长已跟踪听课一个轮回,做到对班级的学情、教情的了然于胸。这样既有利于学校教学的科学化管理,又促使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化。
3、正确处理程序和非程序的关系。华罗庚实验学校为保证课程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走样,学校德育处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早操、晨会、眼保健操等都有值日的学生队伍负责天天检查评比,并且定期组织各年级的晨会观摩活动以及全校的班队活动观摩研讨活动。教导处定期巡视检查写字课情况,并及时向全校通报。就连班主任上的体育活动课也有一位体育老师负责检查监督,确保各班严格按照学校体育活动安排表开展体育活动。由于他们建立了课程实施情况监测网络,不仅保证了课程计划的全面实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程实施的水平。社头小学每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深入检查,做到“关注过程、牢抓细节”,校长室、教导处人员注重听随堂课、推门课,抽查老师备课和学生作业,引导教师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去进行认真备课,注重二次备课。
由于在“刚性”与“柔性”,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使常规管理每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激发了教师实践新课程的热情,进而使学校常规管理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二、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课堂求创新,提高效率为根本。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对确保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有序、顺利地开展起到根本保证作用。效率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追求。要有效地为素质教育服务,首先要提高管理的科学性。立足课堂求创新,提高效率为根本。
(一)掀起完美的预案风暴。许多学校在备课的组织形式上作出了创新。华罗庚实验学校建立了备课动态评价的制度。针对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他们首先研制了学校的备课评价表,运用备课评价表进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备课评价活动。有教师自我评价,有教研组推磨评价,有学科带头人等教学骨干组成的学校考评小组的评价。并把备课评价的结果列入教师教育教学情况部分表,作为教师聘用、晋级和奖惩的依据。金城小学提出认真备课是每位老师的职业底线,备课除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常规外,积极倡导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语文、数学、英语他们采用的是集体备课。华城、建昌等小学优化备课设计,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等优势,把每门学科的整册教材分析和单元分析都发布在网上,在每一单元教完以后在网上都有在线测试的单元练习,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在网上进行资源共享,进行学习和交流,学生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线测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溪小学和河头等小学重视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单周备课,双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学校每学期备课大检查三次。分开学前、期中、期末全面检查,并在有关检查表上写上评语,按规定指标打出优、良、中、差等弟。西阳、登冠等小学重视备课质量,对集体备课进行适当改动,保留集体分析教材、集体交流教学设计,集体反思教学行为。具体教案有个人设计和修改,运用集体智慧,帮助个人设计教案。
(二)建立对等的竞争机制。尧塘小学强化课堂教学管理,集体意识强:抛开原有的个人作战、个人备课的模式。同一年级共同备课,同周上课、课后及时评课、校行政分组蹲点参加。强化老师成长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关口意识,推行市级骨干教师首先要过课堂教学关,否则一票否决。河滨、后阳等小学扎实抓好课堂,提升老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河滨小学在抓好每学期各教研组一节“课改展示课”和每星期一党员“示范课”的同时,更注重课堂教学常态的研讨。具体做法是:每周二、三、四、五上午第一节课分别在语文、数学、术科、英语这些科目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抓阄)方法抽取一节“常规课”到阶梯教室上课,其他同学科的教师集中听课,然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讨论、研究,并做好讨论记录及教后的反思工作。另外学校还进行了“常态课”评比。具体操作分语文、数学、综合、英语四个组成立评比小组,分学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听课班级,每周原则上不少于一节。评比小组成员在听完课后立即评分、检查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及时与执教老师进行交流并督促老师认真填写教后反思。学期结束进行汇总评比。
(三)健全训练的主体意识。作业设计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反映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水北小学等学校制订和完善了各自学校的《书面学生作业规范管理细则》,通过业务学习、平时的作业检查督促使学生作业逐步上规范,进而培养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好习惯。华罗庚实验学校在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设置了活动性和开放性作业、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业以及“采花酿蜜式”作业。不仅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切实减轻教师作业设计的过重负担,大大地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益,而且有利于减轻学生和学校的经济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树立至高的质量意识。华城小学重视教学质量的管理。制定了阶段考核制度,每个月教导处随机地对相应年级相应学科进行抽测,每次检测后组织学科组内的教师进行流水批阅。教导处对各学科进行质量整体分析,然后下发到各学科组,让教师了解自己所教学科在全年级的具体情况,同时督促老师认真科学地做好质量分析工作,以促进老师强化质量意识,端正教学态度,反思教学实践,调整教学策略。对常规性的质量抽测,他们在班级、处级中都不排名次,只将优秀的学生张榜公布,以示激励。同时教师则紧紧抓住分析、反思、整改三个环节,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朝阳、汤庄小学加大了学科检测和调研的力度。在一学期中,对全校所有年级和学科做一个全面的质量调研。对在调研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责成相关部门和教师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改进教学,必要时进行二次跟踪调研,比较和监控整改效果。尤其对一些薄弱学科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跟踪调研。本学期朝阳小学还与城南小学达成协议,将教师的命题能力作为考核教师基本素养的内容之一,组织人员互相为对方出试卷,参与对方的试卷分析,共同找出问题症结,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比如帮老师提高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把握水平等)。面对教育开放程度的加大,外来学生增多、学生学习差异大现状,全市各校加大了“差异教学”的力度。常胜小学建立“导师制”和“会诊治疗制”,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对优秀学生实行“导师制”,组织开展培优小组,让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发挥其优势。对学困生采取“会诊治疗制”,由班主任协调各科老师参与学情分析,制定帮教措施,重点补基础知识,抓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每学期结束写出会诊报告,尽可能促进学生迅速进步,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岸头、涑渎等农村小学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的两个方面,提出“抓基础、重能力、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向40分钟要质量,并在教法和学法的改革上花功夫。
三、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加大校本研训力度,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一)校本教研繁花似锦。直溪小学把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为“青年老师主动发展中心”成员每人订阅一份《江苏教育》。要求老师将重点落实在“研”上。本学期学校买了5套教育专著,每套10本,教师每人一本,要求每学期研读一本。充分利用两周一次(单周四下午)的研讨活动,收集、反馈实验教师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建成小规模的教学思路和观点的辩论会、交流会、磋商会,成为教师可以自由发表见解的学术讲台,成立了群众性沙龙组织——“青年教师主动发展中心”。他们在网上开设了“课例反思”专栏,坚持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并上传自己的文章,专设了“网络日志”版块,教师写日记的方式逐步受到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教科室编印的《科研通讯》每月一期,有时发表老师的案例,有时发表“我与课改”专题交流文章。他们还分别组织了“五年以内”和“十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朝阳小学与涑渎小学结成了手拉手学校。两校之间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不仅共享教育教学资源,而且共享教学人才资源。在双方的交流互动中,我们互设“教学开放周”,两校老师和各界人士共同研讨交流,互相切磋课堂教学艺术。他们双方还各自选派了本校的教学骨干进行了校际人才交流。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周,但这种良好的开端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千锤百炼。金城小学提出认真上课是生命线,高质量的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快乐之源。课堂教学有明确的三维目标,教学主体问题不超过5题,保证讲解时间不超过25分钟,(新授不超过30分钟)学生参与率不低于30%,练评时间不少于10分钟,教学目标达成度不低于90%。让差生多参与(每课至少辅导2人);对学生多检查(查课堂常规);多督促(督促读写姿势),多参与(参与学生自学);多帮带(培优补差)。创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结合点(读写说)、思维点、渗透点(思想、学法)、训练点有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趣”;教学方法突出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学”;教学过程突出一个“难”字,落实一个“行”;巩固知能突出一个“实”字,落实一个“促”。近几年来,该校在省市重大课堂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涌现出一批课堂教学的精英。社头小学打造课例研究这杆快枪,体现教科研对教学的有力支撑。采取“一课多人上与多人上一课”,将个体的实践反思与同伴合作互动很好的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老师的专业成长。
(三)专题沙龙迸发智慧。全市各校都在尝试运用专题沙龙的形式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或周末的时间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教研沙龙活动,在沙龙活动中,剖析课例、专题研讨、集中备课、学习资料。罗村小学向教师征集研究话题,增强了活动的指向性,教师跨学科参与活动,整合了力量,开放了互动,让教师在合作中成长。西岗小学组织教师开展“我的教育故事”学术沙龙,引领教师品味教师职业幸福,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城西小学举行了“我的作业观——作业的设计与批改”和“德育——无处不在”两次教育专题沙龙活动,登冠小学分别召开“为语文招魂”、“防止数学课中的低级趣味现象”、“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三个大主题研讨活动,还召开了“毕业班学生管理”研讨沙龙等。
(四)考核监控强化过程。常胜小学实行教科研月考核制。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督促教师日常的学习,他们对所有老师进行教科研月考核制。内容大体分为基本分和附加分,基本分有三项:一、每月四次图书阅览;二、每月两次学习内容摘要;三、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及时上交各项材料,组内学习交流、组内听课、评课,上交征文等。附加分有四项:外出学习、主持理论学习、论文、公开课、评优课等。该校为老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每学期组织研讨活动、评优课活动,开辟校刊:《绿苑滴翠》。这是一本学校老师获奖或发表的论文集,为教师的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五)精心打造优良师资。良好的办学效益离不开精良的师资队伍,学校品牌的形成,也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群体的崛起指前小学加强以“敬业爱生、尽职尽责”为核心的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先后开展了“今天我怎样做教师”、“师德在我心中”等内容的征文、演讲比赛,以此抓好“铸师魂、塑形象”的工程建设,使师德建设有形化、规范化。五叶小学是全国写字实验学校,如何使学校的写字特色更特,关键是要有一批写字基本功扎实的教师队伍。他们为了能让所有老师都来重视和抓好写字教育工作,制定了老师培训计划。从而有步骤、有系统地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学校全体老师分期参加了天津神州书画院的书法函授,现已全部结业,成为合格的写字老师。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此,要让全体老师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这是他们的目标。为此,学校教导处对全体教师的写字基本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培训,同时还督促老师练习三笔字,按时按量完成好写字任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仅2004年度,学生书法作品获全国级、省市级金奖二十多人次,银奖四十多人次,铜奖五六十人次;全市二、四年级写字团体赛一等奖第一名。
四、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推进课堂革新,展示教学魅力。
(一)相互切磋学习氛围浓。金城小学倡导相互听课是走学术之路的起跑线。他们一直保持相互听课好习惯好常规。学校行政要求每月听6节课,由校长负责检查。学校老师每学期听课最少20节,由教研组长负责检查。相互听随堂课已经成为老师之间提高课堂水平的平台。做到听课后必须研讨。每两周一次全校的听课研讨会。每周各个教研组都有老师开课,要求年级组老师必须听课、研讨。听课已经成为学校走学术之路的起跑线。
(二)倡导本真关注常态课。登冠小学加强对常态课的过程监管。听课中不仅关注师生双方的互动性,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效果,还要关注教师是不是做到课前准备工作充分,课堂教学精神饱满,课堂认真示范、认真板书、认真布置作业等。城西薛埠等小学为了使教学常规管理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首先做持之以恒的表率,身体力行。要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中层以上干部首先坚持每学期听30节以上,并且实行中层领导听课由校长检查、校长听课由教务处检查的循环制度,逐月公布。要教师认真备课,干部首先坚持无论行政工作多忙,都要认真备课,备足课,备好课,教案让教师学习。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内外都讲普通话,所有教师一律用普通话上课,一节课都不例外;要求学生书写认真,作业规范,老师在黑板上、在批改作业时也决不写一个潦草字,用模范遵守常规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由于学校抓常规管理不放松,且愈来愈规范化、正常化,因此学校基本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尤为可贵的是学生们已经初步养成了“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分析后解题,先理解后记忆”的“四先四后”的学习习惯。
五、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合理开发特色资源,办学品位节节攀升。
(一)做强特色,提升品位。河滨小学做强做大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他们提出: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做好一个研究课题,一项特长技能,一些特色学生的总体要求。学校各艺术学科教研组制订了更翔实的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均申报了艺术教育课题,其中写字组的课题《小学书法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已申报为中国教育学会课题。他们力争用科研来做大做强学校的艺术特色,提升艺术教育的品位,走内涵发展之路。
(二)资源共享,家校互动。华城小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师每天布置的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要输入电脑上网公布,各教研组长负责检查,教导处各分管领导进行抽查,这样有力地促进了作业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在网上浏览,从而促进了家长更好地督促和辅导自己的孩子做作业。为引导学生认真作业,他们还设置了“学生优秀作业展”橱窗,表扬优秀,内容定期更换。
(三)利用资源,开发课程。常胜小学注重开发三级课程。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他们组织骨干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编写一系列校本课程,有《趣味排球》、《观察生活》、《成长足迹》等,并且在3至6年级兴趣班上使用《观察生活》校本课程,在使用中完善。在体育课上要求体育教师最少开一节排球课,使《趣味排球》有用武之地。他们编写的《成长足迹》现已使用至二年级,受到家长、教师的一致好评。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四)继承传统,绽放奇芭。社头白塔等小学弘扬传统文化,投入大量物力和精力,开发刻纸艺术。涌现出一批有特长的教师和有潜质的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社头小学还编写了特色教材《金剪子》,使刻纸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茅麓小学运用《利用山区特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课题,结合美术教学,精心编制了泥塑实验教材。
让校本课程走向个性;让校本课程走向多元;让校本课程走文化,让校本课程走向生活
六、浓暖气中生历草,是非烟里爱瑶浆——问题的存在,深沉的反思。
教学管理是一条河,体现的是一个过程,它犹如水流大海一样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教学管理是“旅行”的过程,它追求的是真实的体验而不是最终的结果。真正的教学管理是慢功出细活,任何的浮躁与功利只会将我们的教学引入歧途。但在检查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透视:
对执行教学常规的认识与实践,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差异较大。
从全市看,多数学校完善各类教学管理制度,但重文本建设轻行为落实;重物化层面的“知识”灌输,轻精神层面文化浸润的现象较为普遍。
——就课程计划而言,仍有个别学校因师资配备等原因而出现了有些课程形同虚设的现象,有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课开展得不够正常;有些学校教师间相互挤占学生闲暇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学校,特别是城区学生在校时间过长,作业量偏多,总之尊重儿童不够,“依法治教”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就备课而言,有些教师凭“老经验”,对教材钻研不深入、不透彻,对学生关注不多,情感投入不足;有些教师曲解了新课程的理念,误解了“预设”与“生成”的辨证关系,有的教案像“十四行诗”那样简短,殊不知没有精心的“预设”哪有“生成”的精彩。
——就上课来说,有些教师缺乏感情的投入,更谈不上与学生一起分享教学的欢乐;教学中教师成了知识的“传声筒”,缺乏三唯目标的整合能力;教学只关注外在的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虚假的自主、貌似的合作,就是组织不起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活动……
——就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而言,对作业意义及功能缺乏现代教育意义上的认识,作业布置过滥,缺乏趣味性、基础性、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差异性,没有让作业成为学生品味成功的载体,没有让作业成为学生智慧成长的伙伴;作业批改有的教师马虎草率不够仔细,有的教师信马由僵批改不够及时,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对学生缺乏信心与耐心,作业批语缺少对学生的尊重与保护。
——就听课而言,各学校都较为重视,每学期规定每位教师听课的节数,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相互学习。但检查中我们感到:听课没有研究的主题或明确的目标,使听课漫无目的、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提高水平的运行机制,只是当任务去完成,缺乏主动性;听课检查的滞后性和形式化也造成了听课中虚假现象的发生。关于“教学质量”,很多学校以考试成绩的量化代替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直接导致了教学管理工作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以及获取成绩的手段;对考试结果重量化评定,轻指导帮助,多数教师难以品尝工作的“幸福”。
教学管理水平总在浅层次上徘徊,缺乏一种文化的厚重与凝练
新课程实施三年以来,全市各校教学研究制度的落实与创新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发挥集体的智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的、自上而下的要求上,没有形成教师的自觉行为。没有形成教师主动的、自觉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的有效参与度低。
——教学研究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要么泛泛而谈、要么无目的地学习几篇文章,活动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
——教研活动缺乏开放的心态与兼容的胸怀。由于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奉行“专业个人主义”作风,缺乏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这种封闭性的教师文化潜在地排斥开放与合作,使教师的教学趋于彼此孤立的状态。还有一些教师过多的依赖于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专业智能的提升。封闭与保守使得我们的教研水平难以提高。
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与教学设施的整合水平有待提高
“一费制”的实施,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在多数的农村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教学设施与设备远滞后于课程改革的需要。有些学校的教学设施极不完善,英语教学缺少必备的图片及音像资料;科学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多数“观赏品”,学生无法进行探究与学习;音乐课成了“唱歌课”,美术课成了“画画课”,信息技术成了“电脑课”……
由于教师课程意识的缺乏,更由于学校、教师教学资源开发和资源整合能力的缺乏,学生的教育公平权受到挑战,学生综合素养难以提高。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出教室、走向社区,如何让学生进行真正综合实践活动成了师生共同的奢望。
现实的反思
确地认识教学常规的历史功绩与“缺憾”。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准确的定位。所谓常规是以往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可以对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剔除一些落后的、不利于教师发展的规定或做法,对积极有效的一面我们必须加以保持与弘扬。面对新课程实施与推进,我们必须对其不适应的部分进行重组与重建。
积极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管理模式。实现从控制执行转向授权责任;从知识的积累转向关注专业素质的发展;从制度的惩罚到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使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人生态度、创造成功的追求。
努力建构研究型教学管理模式。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师生生命活力的展现。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确立。是“三个纬度”目标的实施。所以教学管理必须转向:由检查备课笔记转向组织研究教材;由检查教师课堂中的纯知识传授转向用课程意识研究课堂教学;由检查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转向指导课堂教学;由指挥教学工作转向共同参与教学研究;由教学者终结评价转向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情况的激励评价。
——建立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管理机制:理论学习;对话交流;师师互动;教学论坛;专题研讨论坛;专家、领导与教师对话和培训活动等。
——建立研究型的备课管理机制:改革备课方式,把教案改为教学设计;改革备课组的活动方式,采用案例备课法、反思备课法、问题备课法等研究方式。
——建立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管理机制:“三次上课,三次反思”使教师与指导者共同讨论共同发展,教师在研究中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
——建立通过评价学生学习方式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研究管理机制:管理者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来分析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学习方式掌握程度,从而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春风香凝千点绿,秋风叶改万枝红。当我们再一次回顾教学常规调研与检查的每一刻,我们又一次感到:如果说,学校是一个承载民族理想与生命的天堂;如果说,课堂是一个承载师生理想和生命的摇篮;那么教学常规,则是一个承载一方教学的理想和生命的基石。我们只有打牢这基石,学生才能学业有成,教师才能日进有功,学校才能蓬勃发展。
只有打牢这基石,才能铸就金坛基础教育的巍巍大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检查情况汇报
代王城中心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镇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
《抓好五项教学常规管理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方案
【调研报告】城区小学教学常规调研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