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里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常有朋友说,看中医的时候,尤其是翻阅古籍的时候,看到方子,觉得挺好,然而看到剂量就又懵逼了,比如这样: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汉《伤寒论》)

 

再比如这样:

“恒山三两,乌梅五七枚,香豉八合,竹叶切、一升,葱白一握”(唐《备急千金要方》)

 

还有这样:

“甘草炙、剉半两,黄连去须、炒,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三分,阿胶炙令燥,半两”(宋《圣济总录》)

 

……




这些书里写的到底是多少?一些著名的中医学家,张仲景的一两,孙思邈的一两,朱丹溪的一两,叶天士的一两,毫无疑问是不同的。那他们的一两分别相当于今天的多少克?他们的一升相当于今天的多少毫升?

 

这里就涉及到了“度量衡”。

度:长度。

量:容量。

衡:重量。



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全国开始统一了度量衡,也就是设立了全国统一的长度、容量、重量标准。但是,在不同时代,每个政府给出的度量衡标准却又有明显的差异,甚至同一个时代有些还有大小的差别,令一个临床医生难以适从。



但好在,根据很多学者的研究,参照文献和考古成果,大体是可以折算的。不过在用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去一项一项查吗?当然不需要,因为书生准备在这篇文章里给你一个参考,请注意是参考,不是绝对标准。每一部分都先把当时的度量衡标准列出,再给出最小单位折合现代的多少。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


汉代:1分=0.231厘米

晋:1分=0.245厘米

南北朝、隋:1分=0.296厘米

唐:小分=0.3厘米,大分=0.36厘米

宋、元:1分=0.312厘米

明:裁衣1分=0.34厘米,量地1分=0.327厘米,盖房1分=0.32厘米

清:裁衣1分=0.355厘米,量地1分=0.345厘米,盖房1分=0.32厘米



1斛=10斗 1斗=10升 1升=10合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秦汉、三国、两晋:1合=20毫升。(汉代还有特殊的,1龠=1/10合=10毫升,1撮=2毫升,1圭=0.5毫升)

南北朝:1合=30毫升

隋:早期1合=60毫升,后期1合=20毫升。

唐:大合1合=60毫升,小合1合=20毫升


1石=2斛 1斛=5斗 1斗=10升 1升=10合


宋、元、明、清


宋:1合=67毫升

元:1合=95毫升

明:1合=100毫升

清:1合=100毫升



1石=4钧 1均=30斤 1斤=16两 1两=24铢


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


汉、三国、两晋:1铢=0.57克

南北朝:梁、陈1铢=0.57克,南齐=0.86克,北魏、北齐=1.15克,北周=1.72克。

隋:大铢1铢=1.72克,小铢1铢=0.57克


1石=120斤 1斤=16两 1两=10钱 1钱=10分


唐、宋、元、明、清


唐:1分=0.41克

宋:1分=0.4克

元明清:1分=0.37克



这是对各个主要时期,度量衡的折算。由于张仲景作为医圣存在的特殊性,《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剂存在的特殊性,我们最后对仲景的剂量做一个专门的汇总,度量衡标准参考上文已经有的汉代标准,不再赘述。


仲景有些药物用的是枚,有的固体药物也用升,我们参考《金匮要略译释》折算的剂量:


附子大者10枚=200g,附子中大10枚=150g,

川乌大者10枚=100g,川乌中大10枚=70g,

半夏大者10枚=20g,乌梅中大10枚=30g,

栀子中大10枚=15g,大枣中大10枚=30g,

杏仁大者10枚=4g,桃仁大者10枚=4g,

枳实大者10枚=100g,中者10枚=60g,

小者10枚=20g,

石膏鸡蛋大10枚=1000g,

全瓜蒌中大10枚=500g,

百合大者10枚=100g,

水蛭大者10枚=30g,中大10枚=20g

 

半夏1升=120g,赤小豆1升=160g,

桃仁1升=120g,杏仁1升=122g,

赤石脂1升=218g,麦冬1升=120g,

小麦1升=140g,麻子仁1升=100g,

薏苡仁1升=150g,冬瓜子1升=30g,

葶苈子1升=120g,粳米1升=160g,

五味子1升=90g,吴茱萸1升=80g,

浮小麦1升=100g,香豉1升=124g,

瓜蒌仁1升=100g,虻虫1升=16g,

薤白1升=60g,蛴螬1升=60g,

橘皮1升=40g,苦参1升=40g。


以上数字是根据部分资料整理而来的,当然学者们对不少问题也都还有争议,我们没有办法,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临床实际问题,只要言之有据,用之有道,那么就可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1)
我国度量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伤寒论》学习笔记43
统一度量衡
[转载]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徐成贺:《伤寒杂病论》药物剂量的考证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