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李振华推荐:乔振纲跟师三年的感悟

选自学苑出版社《乔振纲医案医论精编》

一九九一年四月,我被确定为家父(著名中医乔保钧主任医师)的学术继承人。自此,侍诊左右,耳闻目睹其精于辨证,屡起沉疴之绝技,使我钦佩不已。特别是通过与师前后诊治同一病例疗效却迥然不同的鲜明对比,更使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与师之间存在的差距:

一、囿于西医诊断 不能谨守病机

师经验丰富,疗效卓著,三言二语,难于尽述。但归结于一点在于“坚持中医体系”,“谨守中医病机”。而我自己,虽然从事中医临床多年,但由于学术思想上常受西医干扰,临证时往往囿于西医诊断,甚至在西医诊断指导下“对号入座”,机械用药。如一经西医诊断为炎症,就盲目清热消炎;一遇癌瘤就抗癌解毒;一见冠心病就活血化瘀……这种简单化、公式化的治疗方式,完全背离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如一患者,患冠心病十余年,近十天因暴餐牛肉而诱发心绞痛,就诊时心前区阵发性刺痛,甚则绞痛难忍,伴气短、胸闷、纳呆、腹张,便秘,舌质暗红,苔黄厚;脉弦滑,心电图多次检查均示心肌缺血。余根据其冠心病十余年的病史,结合心前区刺痛的症状,认为是心气虚弱,瘀血痹阻,拟益气健心,活血化瘀之方:

太子参 13克,寸冬10克,辽味9克,丹参15克,川芎9克,赤芍10克,红花9克,郁金9克,三七3克(研面冲服),薤白9克,全瓜萎9克, 炙甘草9克。

上药连服数剂心区疼痛不减且腹胀益甚,大便数日不解。因疗效欠佳,特荐于师。师详察问疾,脉证合参,曰:“此乃食积伤脾,腑气不通,子实侮母,心气被困,当遵‘实则泻其子’之训,宜通腑导下为治,使脾气运化、胃气得降,子气得平,母则自安。”方以承气汤化裁:

大黄10克(后下),枳实9克,陈皮9克,川朴9克,沉香3克(研末冲服),鸡内金15克 ,焦楂 13克, 川芎9克 ,芒硝5克,甘草5克。

服药三剂,大便畅泻,腹胀顿消,心区疼痛随之明显减轻,复以生脉饮合香砂六君子汤化裁调理旬日,病获痊愈。本案前后不同治疗而有不同效果的实际对比,使我深切体会到:中医治病必须恪守中医理论体系,不管西医诊断如何,遣方用药必须谨守中医病机,坚持中医辨证,“有是证便用是药”才能保证疗效。

二、诊察粗糙欠详 忽视末节细微

治疗效果取决于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取决于仔细、认真地检查,全面详细地问诊。在这方面,老中医以其坚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诊断技巧,较晚辈中医更有明显的优势。

就以我师来说,他不仅有丰富的舌诊和脉诊的经验,而且善于问诊。问诊时,围绕主症,有目的、有顺序地逐项询问,特别注意病情变化的细枝末节和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情况。如头痛:一问头痛的部位,二问头痛的性质,三问头痛发作时间,四问诱发加重的因素,五问伴随的兼证,六问治疗经过和用药情况,剥茧抽丝,层层深入,重点而又全面。而年轻医师问诊时,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既不系统,又抓不住重点,尤其对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情况注意不够,以至于处方重蹈覆辙,徒劳且耽误时机。如曾治一盗汗患者,自述盗汗十余年,加重月余,伴腰酸,腿软,余以为既为盗汗即属阴虚,据腰酸、腿软兼证,自认属肾阴亏虚无疑,遂投以六味地黄汤,服药二十余剂无明显效果,即转诊于师。师详询治疗经过,得知在我治疗前,常年服药多为六味地黄丸而从未获效,又问盗汗的具体细节,虽属盗汗,但并非周身汗出,仅见于心窝,出汗后心慌、后背冷,师日: “盗汗之证不独阴虚,此案责之阳虚,因心阳不足(夜半阴盛制阳,心阳更衰)阳不敛阴,心液外泄,故夜半当心而汗。治当益心养营、温阳敛阴”,疏方如此:

桂枝5克,白芍30克,制附子5克,炒枣仁30克, 云苓30 克,当归15克,生熟地各8克,五味子9克,五倍子7克,元肉7克,炙甘草10克,浮小麦9克,生姜三片,大枣五枚。

服七剂盗汗即止。师特别注重胸腹部触诊,而我则往往忽视。如曾治一胁痛患者,胁痛时轻时重已七年之久,乙肝五项检查多次均三项阳性,屡按乙肝治疗无显效,近三月因生气病情加重,就诊时右胁下持续疼痛,甚则刺痛难忍,伴纳呆、腹胀、恶心,便溏,察其面色黧黑,晦暗无光,舌暗红,苔黄腻,脉沉滞。余辨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治以疏肝健脾、理气活瘀,服药七剂,不但不效,且疼痛日益增剧,遂请教于师,师详问病情,细察舌脉,认为辨证无误,然何以不效?师抱着怀疑态度在右上腹仔细触诊,边触边问:“你触诊肝区了吗”,我答“没”。“你现在来触一触”。我按照师暗示的范围进行触摸,入手就发现肝右肋缘下有—肿块,质硬碍手,高低不平,后经生化、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事后,师严厉地批评了我,他说:“检查病情一定不能粗枝大叶,应详而又详,一丝不苟,该问的,一定要问,该看的一定要看,该摸的一定要摸,该嗅的哪怕是大小便,一定要嗅,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态度问题,责任心问题。”这一案例给我以深刻的教训,使我终生难忘。

三、选方朝寒暮热 不善守法守方 

对慢性病的治疗,师强调“守法守方”、“久服缓图”。侍诊中,余亲见许多慢性病患者就是在“守法、守方”思想指导下逐渐被治愈的。如一化脓性脑炎患者,1989年7月发病,至1991年3月求诊时止,病程近二年,先后发作17次,每次皆高烧(体温395~405℃),自觉头痛、呕吐,伴四肢抽搐,曾辗转洛阳、郑州、北京等地,耗资逾万,而病情如故,且发作日益频繁。脉证合参,师辨证为“阴虚热郁,痰、毒内伏, 阳化风动”,治从育阴入手,始终以育阴潜阳,清热解毒为主,兼以化痰熄风,方宗三甲复脉汤化裁:

玄参9克,寸冬9克, 生地9克,龟板、鳖甲、生牡蛎各30克(均单包后下),天麻15克, 钩丁15克(后下),栀子9克,二花15克,板蓝根9克,胆南星9克,天竺黄9克,生甘草5克

守方续服50余剂,病告痊愈,追访十月从未复发。又如师《医案汇编》中收载一肝硬化腹水案, 病程长达数载,治疗始终以补虚,顾护正气为前提,清利活瘀寓于补法之中,以潞党参15克,寸冬9克,焦白术15克,山药20克,云苓30克,猪苓30克,郁金9克,赤小豆20克,柴胡9克,薏仁15克,鳖甲20克(先煎),三七5克(冲服),海南沉1克(冲服),为基本方,续服十月水肿渐退,精神转佳,继以软坚散结,除症消积,活血逐瘀之剂炼蜜为丸,续服年余肝功复常,病告痊愈,跟踪观察三十年体健无恙。

守法守方看似简单,但对临床经验尚未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中青年医师来说,做到实非易事。当患者诉说药已奏效,病情好转时,守法守方自是轻而易举,倘若药后不效,甚至出现某些“不良反应”时,医者便心中无谱,乱了方寸,于是更法易方,以至于朝寒暮热、忽补忽泄,不但影响疗效,而且贻误病机。如一胆囊炎患者,患病三年有余,就诊时右胁隐痛、腹胀、纳呆、口苦、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沉弦数,辨证为肝郁气滞,胆胃郁热,升降失常,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利胆,和胃降逆,方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化裁:柴胡9克,黄芩10克,半夏9 克,枳实9克,竹茹7克,陈皮9克,藿香9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5克,大黄10克(后下),白芍15克,败酱草30克,服药一剂,患者腹泻日七八次,且下腹坠胀疼痛,乏力、神疲,难以支持,余药不敢再服,即来复诊,余即调方易药:

生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云苓30克,薏仁15克,山药15克,柴胡9克,大白9克, 诃子肉9克, 赤石脂15克, 炙甘草9克

服药二剂,腹泻虽止,但胁痛加重,且胃脘撑胀,纳呆、口苦,大便不通,至此,患者对余之治疗疑虑重重,要求转诊于师。师详询病情,查阅病历,认为首方辨证用药无误,“问题在于不善守法守方”,遂宗原方去川楝子,以防苦寒伤胃,减积实为5克,以免伐气太过,嘱大黄不必后下,加厚朴泻胀除满,服三剂疼痛大减,便通胀消,稍事出入,又十余剂诸症皆除。

四、遇到疑难病症,茫然不知所措

临床上的疾病错综复杂,千变万端。那种单纯属热,属寒或属实、属虚的病证并不多见,往往是表里同病,寒热交错,虚实夹杂,气血逆乱,宿疾兼新病,内伤兼外感。对于正气旺盛,症状单纯的病证,余尚能熟练处理,疗效亦较满意。但若遇病因不明,病机难辨、症状复杂的疑难病症,则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在这方面吾师以深厚的临床功底,显得老练果敢而富有成效。师治疗疑难病常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扶正固本法。就是通过调养脾肾,扶助正气,使抗力增强,病邪渐退,终而痊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病程迁延,正气偏虚,制邪无力而治疗又急切难图者。

(二)轻剂试探法。就是在一时病因不明,病机难辨的情况下,慎选一种疗法,暂用较小剂量“火力侦察”,以探虚实,摸索前进,相当于西医的所谓“试验治疗诊断法”。

(三)平调阴阳法。适用于症状复杂而又虚实互见、寒热交错,诸邪胶结的情况。此时,泻则伤正,补则助邪,寒则损阳,热则伤阴,只有“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旨在平调阴阳,往往可收意外之功。

(四)杂药并投法。在病情特别复杂,诸法使尽,久治无效,再治束手无策时使用,有时可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本法广集寒热温凉、气血攻补之药于一炉,以“随机用药”、“杂药并投”为特点,古代名方鳖甲煎丸、清瘟败毒散、安宫牛黄丸等药味众多,杂乱无章,似与本法相同。师曾治一慢性肾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百般治疗不效的情况下,施以杂药并投法,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处方如下:

附子7克,麻黄7克, 陈皮13克,半夏9克,鸡内金15克,地龙10克,生石膏15克,川朴9克,杏仁9克,菟丝子10克,当归10克,白芍20克,甘草5克,蛤蚧1对,鳖甲10克,川贝10克,山萸肉10克

服五剂喘平气畅,又十余剂尿蛋白减少,浮肿减轻,后谨守病机,以“宣肺补肾”“益气健脾”法调治半年,诸证明显好转。近年来,余运用贤师治疗疑难病的经验获效颇多。如曾治一乳癌术后患者,因长期化疗,体质虚弱,不耐风寒,动辄感冒,乏力、神疲、头晕、气短、纳呆、腹胀,大便稀溏,白细胞仅2200/毫升,治遵“挟正固本、守方缓图”之法,方以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为宗,续服半年,体质增强,精神转佳,白细胞升至4000/毫升,恢复了正常工作。

总之,跟师时间不长,却大有长进。师一生的丰富经验,绝技特长,通过“临证示范”、“口传心授”,逐步传授于我,使我的临床能力大为提高。我深深体会到,为名中医配备学术继承人,确系挖掘祖国医学宝贵遗产,抢救和发展中医学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名医的得力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元审疾,随宜治之
病机与临床·上篇·第一章·创新价值所在
解剖医学的西医与生命医学的中医4
黄开泰:辨症求机各司其属
[中医人生]郭博信原创:经方时方融汇辩证论治贯通
古今验方皮肤科新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