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一解:明朝内阁制

【题目】

“自明革中书省,析其事权归之六部,而内阁惟司票拟之职;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压制六卿矣;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B.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C.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

D.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解析

由材料“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压制六卿矣;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可见,明朝中后期内阁的权力不断上升,六部几乎成为其下属机构,表明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故选C。明朝内阁制只是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效率问题,故B项错误;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且内阁并非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C

知识拓展

1.背景:明太祖废丞相后,皇帝事务繁多,遇到大事也无可协商。

 

2.形成过程: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辅助批阅奏章、传达诏令,主要作为侍从顾问,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决策(此时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阁员官位较低,无实权)。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然而,“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陈述、禀告)。”也就是说内阁此时仍然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票拟是指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先拟写初步处理意见,与章奏一道呈给皇帝供裁决参考,这成为内阁最重要的职掌。皇帝对内阁意见用红字做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皇帝多不上朝,“批红”多由宦官代笔。宦官干政、乱政是明朝政治黑暗的重要表现),此后内阁地位逐渐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明英宗时期,阁臣中有一人总负责,称为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明世宗(嘉靖)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到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专擅朝政二十余年,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

经过嘉靖、隆庆的发展,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张居正的职权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3.运作方式: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大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后人猜测:明宣宗这一做法,其目的就是让太监牵制内阁的权力


4.政务流程:

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5.特点:

①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内阁没有行政权,不能正式统率六部。

内阁的权力来自皇权,阁臣的升降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不仅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和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6.实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7.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

英国: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内阁是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成的,由国王任命,内阁拥有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

明朝:内阁没有实权只负责日常事务君主专制,大权独揽。皇帝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他们的主张采纳与否取决于皇帝,不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最大不同:社会性质的不同。明代内阁制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制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8.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的内阁制和之前的宰相制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
内阁制建立后,明朝为什么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明朝的政治架构是权力的分散和制衡,内阁若欲掌权必须有太监支持
谈谈明清“内阁制度”的差异性
朱元璋为何要杀胡惟庸
中国古代相权与君权的博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