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背离级别对抗解密大盘2017

(一)技术面PK基本面

   自从有了股市之后,一直存在着基本面分析与技术面分析的争议,皆因目标不同、喜好不同,故无分对错。但通过长期以来对股市的认知,鄙以为最佳模式就是:大盘分析以技术面为主、基本面为辅,个股分析以基本面为主,技术面为辅。

    基本面分析通常针对宏观经济运行动态、行业发展前景和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展开,离不开政策面、消息面、资金面这“三面”,他们的底气来自于“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偏离过大终会回到价值线”,着眼于价值发现,是长远投资标的。而技术面分析说到底就是围绕供求关系寻找规律,以历史数据综合预判未来函数,虽是经验主义,但亦是一门逻辑科学,目前流行的技术分析通常建立在道氏理论、江恩理论和波浪理论基础之上。  

    从管理层和正统的角度来看,基本面分析称得上是“黄埔军校”,是正规军,是嫡系部队,是行得正叫得响的;而技术分析是“野路子”,是游击队,是杂牌军,是登不上台面的。即便如此,我们却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崇“稳”的公募基金着重研究基本面,业绩往往差强人意;崇“赚”的私募基金以基本面为主技术面为辅,业绩总体尚可;崇“捞”的民间游资和业内高手往往追逐热点,偏重短线技术战法,却战绩辉煌;而疲于奔命的散户由于“两不靠”,只能充当“炮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正规军未必就赢得了”土八路“。

    网络盛行的年代,没有密不透风的墙。任何重大政策消息出台前,必经调研磋商走程序,焉有嗅觉敏锐的基金人所不知觉的?即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春江水暖鸭岂不先知?势必提前反映到技术面中。近年来,随着程序化交易和人工智能提上日程,宏观和抽象的基本面已日渐被支解到具体而微的技术战法中去。坐“过山车”,是某些基本面者的专利,却是多数技术面者的耻辱!

                              (二)技术之路上下求索

      本人自2008年入市以来,曾经花了两年多时间专注于基本面研究,结果越研究越糊涂,实战中伤痕累累,最终一气之下就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之论断无情地扔还给了MPA授课老师。

    2010年开始,本人专注于技术研究,买了一大堆技术书籍,没日没夜埋头苦研,不亚于当年高考复习。从MACD、KDJ开始,进而研究量能、均线、K线组合形态、图型分析,再转而研究多空线、操盘线、趋势线、分时线、盘口语言、筹码分布,再进而研究布林线、瀑布线、SAR、RSI、OBV、MMPP、麦克指标、蜡烛图、主力成本、资金流变等等。每项技术,都是凝神倾注深研过的,但总体感觉均有优缺点,或多或少存在着相悖之处,学得越多,越不知其所以然。

     直到2013年,开始由表及里,系统学习技术理论大成之作,如道氏理论、江恩理论、波浪理论等,并参阅周易八卦,意识形态才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在实战中还处于懵懂状态,尤其是不能清晰地判别趋势。2014年下半年,自从深研了中国本土的缠论之后,终于对趋势有了较深的领悟,尤其是对趋势拐点的识别,辅之以趋势划线,效果较好,实战的成功率大幅提升,基本上有了质的变化。至此,技术领域已均有涉猎,但尚未形成体系。

      2015年初,本人在新浪博客零星撰写些技术小结(可惜博客名几经变换,已无从查询),某晚突然间有了顿悟:何不将MACD背离与波浪理论、缠论结合起来判断大盘趋势?此后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对历史行情进行逐一复盘,竟然发现这是一个绝妙的方法,成功率高的有些不可思议。

     由于及时总结了规律,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理论体系,有幸于2015年5月22日前后,成功预测上证大盘将很快见大顶,6月17日断定预计至少暴跌千点以上,并将该结论及研判方法作了公告;2015年12月中旬,本人提前一周预测到阶段大顶在3683.6点,与实际高点仅差0.97点,并判断第3次股灾即将到来,至少有700点下跌空间(详见2016年1月13日新浪博客遗存未删之划图)。

      这两次阶段大顶的精准预判,促使本人萌发了重新开通新浪博客的念头,2016年1月13日,命名为“珞珈波浪2016”的新浪博客开通。2016年10月8日,新浪博客暂停,同时开通了“珞珈波浪2016”微信公众号。也就是说,2016年初开始,上证大盘的所有过往分析全部有据可查了,是原汁原味未作任何一个字改动的,毕竟初衷并非显摆于人,而是记录技术成长历程的,因此细节描述大多过于繁琐。

     借用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人深知技术之路永无尽头,唯有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完善,方可永立技术之巅。

                          (三)大盘的核心就是背离级别对抗

     股市走势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规律是一致的,必定有其核心。那么这个核心是什么呢?我深究后认为,就是背离级别对抗。

    背离级别(如周线、日线)越大、背离强度(价格与背离点)越强、背离跨度(拉得越长)越长、背离共振(3个递进级别)越充分,说明动力越充足,那么反趋势持续的时间越长、高度越大。

     背离大级别共振点通常发生在波浪理论浪型的5浪末和江恩时间对称的末期,就象潮汐受日月引力作用一样,逆转点必在计算时间末期的某种力量消退之际,真所谓此消彼长。

      股市涨跌的背后,就是背离级别对抗的不断演绎。不同阶段,背离级别对抗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下跌趋势中,如果顶部出现的是60分钟顶背离共振,那么同级别的底背离共振是无法对抗的,大概率是日线的底背离共振才可以将失地收复。震荡行情和牛市初期,其背离级别对抗寻求的是对等或高一级别效果更好。牛市确立之后,均线多头排列发散向上之际,此时只要15分钟底背离出现,完全可以将60分钟顶背离打趴下,这时候就是趋势为王、结构修边,趋势来临,势如破竹,只看支撑,不看压力。

      当然,这是大盘的分析方法理论,在过去的几年里,此法证明是绝对有效的,极少发生例外,尤其是大顶大底和阶段顶底的预判分析。但对于个股操作,此方法不要去硬套,尤其是小盘股,因为个股主力技术水平、资金、情绪、习惯等都是不一样的,况且,上市公司都可以拿到当天所有成交记录单给主力,资金过于集中某小盘股,主力一生气全部卖给你,跌那是必然的。这套方法也不能照搬到商品期货中去,因为商品追寻的是一种趋势,且不同商品的主力操盘线都是不一样的。事实证明,没有哪一种技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应该要明白。

     其实,我认为大盘分析有些时候对于散户用处并不是特别大,只要不是大顶,有些股票做得好的散户照样可以赚钱,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个股都是随大盘的。但对于机构和基金,船大难掉头,大盘分析得准,完全可以在大顶之前有序撤退,不关注大盘而肆意冲杀,后果可想而知。

 第一章  背离概述

  背离,也叫背驰,顾名思义就是背道而驰,是指脱离原来正常的轨道背对而行。

 股市中的背离包括业绩背离、理念背离、走势背离等等。

 1.业绩背离是一种基本面的分析方法。一般来说,价格要体现价值,那么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保持一致的,也就是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在股市实际走势中,这并不一定是完全对应的,经济向好,股市暴跌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业绩较好的个股,在泥沙俱下的大环境下,也扛不住跟随大盘而下,这类个股,市场人称之为“错杀股”,说到底就是业绩背离。

 2.理念背离严格意义上也是一种基本面分析方法。在市场中,资金往往偏爱小盘股,而漠视蓝筹绩优股,讲求的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早些年,ST股票成为游资追逐的目标,股价被炒上了天,美其名曰“重组”预期,这就是中国股市的畸形现状,理念上的扭曲,俗称理念背离。近年来,随着管理层对股市投资价值的重视和强调,这一现象有所好转。

 3. 走势背离涵盖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但侧重于技术面分析,多指在股价、成交量、均线、指标等多元因素不断运行变化过程中,任意两种元素产生不同的运行方向形成的背离现象。

本书着重讲解走势背离。

走势背离包括量价背离、分时动能背离、技术指标背离,股价和指标背离等。

1.量价背离在股市走势分析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个股高抛低吸中效果比较显著。2016年,本人就是通过浪型和支撑压力位的事先预判基础上,在个股超短线方面上百次做到卖出在当波最高点5分钱以内,买进在最低点5分钱以内。就举最近的000777(中核科技)为例:

以上是本人对中核科技3月21日走势的预判及操作策略,包括小3浪点位测算及压力平台测点,是给某私募提供参考意见的。3月21日上午,中核科技如期上冲,在涨至25元附近的时候,我提示重点关注5分钟量价背离,用1分钟周期作出超短线高抛策略:

---------

当超短线高抛之后,我建议在23.65元附近,根据量价背离重新入场做小5浪上升,结果最低点就出现在23.55元,此后果然走了小5浪,高点在26元,上升浪结束。

2.分时动能背离。在上证大盘日内走势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盘口有黄白两线,有时候白线高高在上,有时候黄线高高在上,有时候黄白两线距离很近,这代表什么意思呢?这两条线,

白色曲线代表的是市场的权重股,如果银行、证券、地产等权重板块拉升,白色曲线就会上拉,因为是公募基金国家队在做盘,容易出现只涨指数不赚钱的行情;

黄色曲线代表的是中小盘个股的力量,如果往上大幅拉升,往往是私募、游资在做盘,散户在跟盘,个股十分活跃,即使上证指数涨得少,但赚钱效应非常好,大家喜闻乐见。

这两个阵营简直就是怨家,往往在一波行情上涨初期,我们是较少见到黄线高高在上的,因为“打桩”行情必须权重先打基础,就跟造房子打地基一样的,长期在地下空间,很憋闷;但在5浪末期,我们却会发现,黄线经常高高在上,尽管白线常常跳水,也不影响个股的活跃,因为行情的结束,通常是权重先见顶,主力要把散户吸引进场站岗放哨,只有制造个股疯狂才可以顺利出货;只有在3浪行情中,白线与黄线才是同步的,协调性非常好。

-------

3.技术指标背离,通常分为顶背离(价格创新高而指标没有创新高和底背离(价格创新低而指标没有创新低)两种,预示着市场走势即将见顶或者见底。
------------------------------------

     很多技术指标都有背离提示功能,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MACD、KDJ、KD、RSI和CCI等。中国股市在T+1的环境下,投资者可借用这些指标的背离功能来预测顶部的风险和底部的机会。其中KD背离由于比较敏感,结合RSI、CCI等指标,在期货中运用效果较好,在本书中不作详解。

     那么,股市中的背离是怎么来的呢?很明显,就是超买、超卖引发的。我们都知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也知道物极必反、事不过三的道理,万事万物,都得遵循自然法则,股市也不例外。

    背离,往往预示着某种力量的衰竭和另一种力量的崛起,是整理过程中力量的积蓄,一般通过某个共振点,引爆变轨。

    本书着重研究技术指标背离中的MACD背离,因此所述背离皆指MACD指标背离,除非特别说明。

第二章   MACD背离判别要点

     MACD指标是由查拉尔德·阿佩尔(GeralAppel)于1979年研究提出的,主要根据DIF短期移动平均线和长期移动平均线之差的上下运动,反映两均线的聚合背离情况,这是MACD原名的本义,因此他的MACD指标应该叫做聚合背离移动平均线,以此反映出股票所处大势。

    查拉尔德·阿佩尔的MACD指标特点是:MACD指标仅由两曲线(DIF和DEA)及0轴组成,图示中是没有红绿色能量柱的。主要是通过DIF线的运动趋向与信号线(DEA线)交叉、与0轴的穿越情况来进行研判。DIF上行表示短期成本增长高于长期成本增长,即股价上涨,反之亦然,完全是以DIF的运动为主:DIF上拐即买入信号、下拐即卖出信号。

    应用到中国国内后,已作了两方面完善,一是加上了红绿柱,用红绿柱去判别行情更为敏感,以致于相当比例的中国股民认为MACD背离就是红绿柱的背离,其实应该是MACD的柱状背离,做期货倒有用,做股票波段行情则因稳定性不够会吃大亏。二是将DIF上穿(下穿)DEA和0轴才确认为买入(卖出)信号,此法可过滤掉一些杂波,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幅提高。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标才能在中国股市中生存,为此,该MACD指标被命名为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它是建立在查拉尔德·阿佩尔MACD基础之上的中国本土化指标。

二、MACD指标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在股市和期市的技术分析中,MACD指标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重要。本人分析研判大盘,可以不看成交量、均线和其它任何指标,但MACD必用。本人的研判系统就是MACD和裸K线,偶尔参考一下多空线(DKX),大道至简。

    1.MACD指标的原理:MACD指标是根据均线的构造原理,对股票价格的收盘价进行平滑处理,求出算术平均值后再进行计算,是一种趋向类指标。

      MACD指标是运用快速(短期)和慢速(长期)移动平均线及其聚合与分离的征兆,加以双重平滑运算,优点在于去除移动平均线频繁发出假信号的缺陷,同时保留移动平均线的效果,具有趋势性、稳定性特点,用以研判买卖股票的时机。

     该指标主要通过EMA、DIF和DEA这三值之间关系的研判,还有DIF和DEA连接起来的移动平均线的研判,以及DIF减去DEM值而绘制成的柱状图(BAR)的研判等来分析判断行情,其中DIF是核心,DEA是辅助。DIF是快速平滑移动平均线(EMA1)和慢速平滑移动平均线(EMA2)的差。BAR柱状图在股市技术软件上是用红柱和绿柱的收缩来研判行情。

    2.MACD指标的计算方法

    MACD在应用上,首先计算出快速移动平均线(EMA1)和慢速移动平均线(EMA2),以此两个数值来作为测量两者(快慢速线)间的离差值(DIF)的依据,然后再求DIF的N周期的平滑移动平均线DEA线。

    以EMA1的参数为12日,EMA2的参数为26日,DIF的参数为9日为例,MACD的计算过程为:

   (1)计算移动平均值(EMA):

    12日EMA的算式为:EMA(12)=前一日EMA(12)×11/13+今日收盘价×2/13

    26日EMA的算式为:EMA(26)=前一日EMA(26)×25/27+今日收盘价×2/27

   (2)计算离差值(DIF): DIF=今日EMA(12)-今日EMA(26)

    (3)计算DIF的9日EMA:

    根据离差值计算其9日的EMA,即离差平均值,是所求的MACD值。为了不与指标原名相混淆,此值又名DEA。今日DEA(MACD)=前一日DEA×8/10+今日DIF×2/10,计算出的DIF和DEA的数值均为正值或负值。

     理论上,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线在26日EMA线之上,其间的正离差值(+DIF)会越来越大;反之,在跌势中离差值可能变为负数(-DIF),也会越来越大。在行情开始好转时,正负离差值将会缩小。

     指标MACD正是利用正负的离差值(±DIF)与离差值的N日平均线(N日EMA)的交叉信号作为买卖信号的依据,即再度以快慢速移动线的交叉原理来分析买卖信号。

     MACD指标在软件中有个辅助指标--BAR柱状线,其公式为:BAR=2×(DIF-DEA),我们可以利用BAR柱状线的收缩来决定买卖时机。

     离差值DIF和离差平均值DEA是研判MACD的主要工具,其计算方法比较烦琐,不必全面了解,掌握研判功能即可。在实践中,将各点的DIF和DEA连接起来就会形成在零轴上下移动的两条快速(短期)和慢速(长期)线,此即为MACD图

      三、MACD的一般应用方法

     几乎所有股票软件中,MACD指标参数设置都是一样的,均为:12、26、9

    但有的技术人士认为该固定参数的技术指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喜欢将该参数进行修改,用来判别修正浪,也是无可厚非的。总的来说,我个人不建议将此参数进行修改,以免把自己都给搞糊涂了。尤其在对大盘的分析中,成千上万人都是按照固定参数的,少数主力想作改变,极容易碰得头破血流,自作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本书一旦将来销量过大,也不排除超级主力略作策略变化,但多半逃不了把MACD的参数略作改变的伎俩,超级主力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但我们只要犯一两次错误就可以马上看出来了,船小容易调头啊。

    既然如此,目前我们只得按照固定参数研讨一下MACD的一般应用方法:

     1.柱状图分析:软件中通常采用DIF值减DEA(即MACD、DEM)值而绘制成柱状图,用红柱和绿柱标示,红柱为正值,绿柱为负值。要义概括如下:

   (1)当红柱持续放大时,表明股市处于上升行情中,股价将继续上涨,此时应持股待涨,直到红柱缩短一根,且下一根红柱收盘时无法再拉长,才考虑短线卖出。绿柱情况反之亦然。

  (2)当某根红柱在收盘时消失而变为绿柱时,其实就是DIF下穿DEA,也叫死叉,这可能是股市走势转向下的信号。绿柱情况反之亦然。

   (3)相对比较可靠的信号是“三死叉”:即成交量(5日下穿10日)、均线(5日下穿10日)、MACD均出现死叉。成交量先于均线和MACD形成死叉效果更明显,俗称“量在价先”。“三金叉”的情况反之亦然。

     2.DIF和DEA的值及线的位置:

    (1)当DIF和DEA均大于0(即0轴之上)并向上移动时,此时DIF(白线)肯定在DEA(黄线)之上,表示股市处于多头行情中,可以买入或持股。当DIF和DEA均小于0(即0轴之下)反之亦然。

    (2)当DIF和DEA均在0轴之上但都向下移动时,此时DIF肯定在DEA之下,一般表示行情处于退潮阶段,但有两种例外:一是0轴之上再次金叉引发暴涨,俗称“黄金金叉”;二是上升速度走缓后再引发调整。这要与所处的浪型结合研判,不能硬套。当DIF和MACD均在零轴以下的情况,反之亦然。

总的来说,本节重点有三:

     一是0轴之上金叉(DIF上穿DEA)买入信号和0轴之下死叉(DIF下穿DEA)卖出信号相对较为可靠,0轴之下的金叉和0轴之上的死叉可靠性要减弱。

      二是与成交量、均线结合,0轴之上“三金叉”买入信号更可靠;同理,与成交量、均线结合之后,0轴之下的“三死叉”信号也更靠谱。如下图:    

     三是再与浪型结合,若处于3浪或是5浪上升行情,成功率大幅提高。(后面章节再详细分析)

  第二节   MACD指标背离

     近两三年来,我接触过不少的公募基金或者各类私募的操盘手,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大多认为MACD背离就是柱状的背离。当我问他们是做股票还是做期货,是做中线波段还是做超短线的时候,他们大多又回答说是做股票波段的,这真是怪事。下面,我就MACD柱状背离和线状背离分别进行讲解。

     一、MACD柱状背离

    首先,必须明确MACD柱状背离是用来做什么的。由于柱状背离十分敏感,在5分钟级别周期,几乎每天日内走势中都会出现,如果是在震荡行情中,15分钟柱状背离每天也会出现。因此,柱状背离往往用来操盘商品期货超短线,且与KD多周期共振结合效果较好。但如果用柱状背离来操作股票,因其杂波过多,容易疲于奔命、无所适从,根本不适合于股票波段交易。

   其次,必须掌握柱状背离的要点:股价创新高,但红柱(肯定是红柱)不创新高,称为柱状顶背离;股价创新低,但绿柱(肯定是绿柱)不创新低,称为柱状底背离。识别方法比较简单。如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即便是30分钟周期,柱状顶背离和底背离次数也是十分频繁。往往柱状底背离走不了多长,就来一个柱状顶背离,按此操作股票,不用说可靠性多强,就是成功操作,震荡行情中也是没有多少利润的,何况一旦趋势来临,反应不及容易导致大亏损。
     二、MACD背离(MACD线状背离)

     我的判别方法比较简单:首先就看DIF值有没有出现钝化。

     什么叫钝化呢?大意就是从本质上减缓原有速度,不让原有趋势继续下去,最终起到停顿作用。

    钝化的要点在于:股价创新高但DIF值不创新高(顶部钝化),股价创新低但DIF值不创新低(底部钝化)。就这么简单。一切背离都是先从钝化开始的。

       1.顶背离:(如下图,以5178点大顶阶段为例)

     上图中,黄线表示顶部钝化,即只要股价创新高了,在DIF上穿DEA出现红柱后,此处的DIF值比前面高点的DIF值小,就是顶部钝化。

这儿有三个要点,缺一不可:

     一是股价必须要创新高,不创新高都不算顶部钝化。

    二是DIF(白线)必须上穿DEA(黄线),即出现红柱,不上穿都不算顶部钝化。

    三是股价创新高后DIF值必须比前面高点的DIF最高值要低,如果高出前面DIF值,表示顶部钝化消失。

    那么,顶部钝化出现之后,是不是就叫顶背离呢?不是!顶部钝化出现后,只是形成顶背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必须要看顶部结构是否接着出现。

    顶部结构判别很简单,就看DIF值是不是拐头向下。上图中红线标注的部分就是顶部结构,长阴线下杀,导致了DIF拐头向下。但随着股价继续上涨,DIF又拐头向上,顶部结构消失,但顶部钝化一直没有消失。

    那么,顶部钝化和顶部结构出现后,如何才能形成顶背离呢?必须要DIF(白线)下穿DEA(黄线)出现绿柱后,才算是顶背离,上图中绿线标注的就是顶背离。5178点见大顶后,次日一根中阴线导致日线顶部钝化转化为日线顶部结构,再次日一根中阴线,促使日线顶部结构直接演变为日线顶背离。日线顶背离一年中难得见到一次,是属于大级别的顶背离,见顶后第3天出现的一根探底中阳线,能扭转局势么?当时这一天我就断定后面至少会有千点暴跌,怎么这么多的专业机构都看不出来呢?想不通。

      2.底背离:(如下图,以3044点阶段底为例)

上图中,3044点探底长下影线就是日线底部钝化,即股价创新低,但DIF(白线)下穿DEA(黄线)出现绿柱后,DIF值比前面低点区域的DIF最小值要高。此后,大盘高低点上移,但DIF值继续下行,到第4天,DIF(白线)出现上拐,这就形成了日线底部结构。第5天,DIF上穿DEA,出现了红柱,确立了日线底背离。同样,日线大级别底背离一年中也难得出现一两次,是十分珍稀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样的机会不抓住,还想什么时候买股票?

对于底背离的判别要点,我小结如下:

    (1)先看股价:股价必须创新低。股价不创新低都不是底背离。如上图中黄线标注的2,前低点是2781.24,后面低点是2781.42,差0.18点,就不是底背离。

    (2)再看MACD的DIF值:股价创新低后,DIF值必须比前面高点的DIF值要大。如上图中的红色标注的1,股价虽然创新低很多,但DIF也比前面低得多,就不是低背离。而绿色标注的3和4就是底背离。

    (3)最后看MACD的黄白两线和红绿柱:前面两点符合后,白线必须要下穿黄线(出现绿柱),然后再白线上穿黄线(出现红柱),才算是底背离。如下图的两处红划线:前面两点要求符合后,MACD白线也下穿黄线(出现绿柱)了,但最终往上反弹时白线差一点点没上穿黄线(没出现红柱),再下跌后底部钝化就消失了。

      三,MACD背离判别的几大误区

    对于MACD背离的判别,往往存在几大误区。本书以实战为目的,摒弃传统的僵化理论,一切围绕本人赞誉为顶级艺术家的中国主力最切合的操盘方法进行总结。

     第一大误区:MACD背离必须以收盘价为测算标准。

     前面已经对MACD指标进行了阐述,我们可以发现计算移动平均值(EMA)是以收盘价计算的,而DIF和DEA是以EMA计算的,已经将收盘价包含进去了。而市场中许多技术人士又提出了以DIFF进行计算,那么,DIFF与DIF是一回事么?DIF是快速平滑移动平均线(EMA1)和慢速平滑移动平均线(EMA2)的差,而DIFF则是收盘价短期、长期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间的差,区别是DIFF又强调了一次收盘价。为此,一些技术专家提出:MACD背离必须以收盘价为测算标准,而不能以最高价或最低价作为顶背离或底背离的判断依据。

     对此,我认为是一个误区,我不想对公式内涵进行争辩,仅以中国主力操盘而言,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按照最高价最低价,主力操盘比较容易,突破或者砸破即可形成,不用考虑太多。如果非要按照收盘价,主力可得多花些心思和力气,但在市场行为中,哪可能事事遂人意,要是收盘价做不好怎么办?不就砸场子了嘛。简单的事情非得复杂化,那是吃饱了撑着没事找抽型。

    不说大盘,就说个股好了。我印象中2016年极为成功的案例有一大把,如大富科技、美康生物、银江股份、金字火腿等等,就以美康生物为例吧。

       上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前面有两个低点:25.91元和25.93元,点位非常精准,这样的个股可能就是计算机程序操控的。由于25.93元比25.91元高2分钱,这儿就没有底背离出现,但一旦跌破25.93元,60分钟底背离共振就出现了,而一旦跌破25.91元,那么60分钟大、中跨度两个底背离共振均出现,而且浪型上是清晰的带较大级别底背离共振的2C浪,可靠性比较强。所以,当时我就在25.93元挂单20万股,看主力破不破,破则我将吃在最低价,不破则此股形不成60分钟底背离共振,上涨的动力不足,毕竟市场中懂MACD背离的人不少。最终,还是无奈地成功了。假如说要看收盘价定底背离,不但计算机程序难以编程,还得考量主力的实力和水平,谁愿意这么复杂?

   第二大误区:看最高价(或最低价)对应的DIF值定顶背离(或底背离)。

       从上图可以看出,如果按照最低价定底背离,红线划线部分根本不能成立底背离。我们看底背离,就要看前面调整区域的DIF最低值与后面区域DIF上拐前最低值的比较,股价上就按照两区域的最低价格进行比较,这样的底背离才是正确的,其它所有判别方式都是错误的。顶背离同样道理。

        第三大误区:DIF不上穿(或下穿)DEA也算是顶背离(或底背离)。

有许多技术人士认为,只要股价创新高(或创新低),DIF值不创新高(或创新低),这就是顶背离或者底背离。这儿有两大问题,一是没有全面了解钝化-结构-背离的递进逻辑关系。前面一节已述,不再重复。二是DIF不上穿(或下穿)DEA就不是顶背离(或底背离),只要是上穿过的,收盘出现一根

红柱或是绿柱都算(最好是两根及以上)。

      第四大误区:跨区域的背离全部都算。

     在判别背离的过程中,最有争议的莫过于跨区域的背离怎么分析,尤其是中间已经出现过同级别背离的情况下。这是一门实践艺术,不是谁说了算的,关键是作为顶级艺术家的中国主力是怎么认为的,他认为算就算,他认为不算就不算,毕竟一切股市理论都是为实战服务的。

    根据本人三年来的盘面跟踪分析,发现中国主力在“描绘”上证大盘的时候,30分钟及以上的级别,全部惟妙惟肖地演绎着背离级别对抗和浪型,所有的过程全部以这两者为核心,极少有例外的,而且,30分钟以下级别的演绎也是绝大部分符合的。这是惊天的秘密和发现。以上证日线级别下图为例:

       5178点调整至2638点以来的浪型,有两种划分方式,一是A浪的5个子浪划分;二是ABC浪划分。从时间对称角度来看,似乎ABC浪划分更合适。但为了能详解此图的背离问题,暂以A浪5个子浪的划分来描述。

     首先,A1与A3浪之间出现了日线底背离,这好理解。其次,A4浪这儿又出现了日线顶背离,这也好理解。真正的难点在于A3与A5浪之间出现了一个大跨度的日线底背离,这跨度将A4浪的日线顶背离包含在里面,这到底怎么算?同样情况也出现在2017年3月份的盘面30分钟周期中,如下图:

      对于此类问题,我将在后面的“背离级别对抗与浪型的关系”一章中作详解。
 第三章   背离的强度、跨度、共振

 第一节   背离的强度;关于背离强度问题,一般认为是指背离的差离值,差离值越大则强度越高,差离值太小则背离往往不可靠。如下图30分钟级别的两图对照:

 -------------

   以上两图对照说明,同等情况下,差离值越大往往逆向运动力度越大。但这不是绝对的,也与价格差、背离次数、跨度、级别、多周期共振、运动方向、浪型位置等等都有相关,需要结合使用。

首先与价格差进行比对,以此表明差离值同等的条件下,价格差越大,逆向运动力度越大。如下图:

    上图有两个底背离,第一个底背离的价格差仅为0.48点,第二个底背离价格差为4.18点,那么第二个底背离的力度要比第一个底背离强度要大。此图还表明,第2次底背离远比第1次底背离效果好,具有背离叠加效应,因此,背离的强度不仅要看差离值,也要结合考虑价格差与背离次数。

   一般来说,上升趋势末期的顶背离要比上升趋势初期和中期的顶背离效果明显,修正浪中出现的顶背离要远比上升趋势中的顶背离效果好得多。这类深入研究的问题,将在后面背离与浪型结合的章节中予以详述。浪型与背离结合分析,可谓是“天仙配”,最复杂最难解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第二节   背离的跨度
   背离的跨度,即为构成结构的两个低点之间或两个高点之间的距离,也即时间跨度。背离跨度越大,则背离效果越明显。如下图:

    上图可以看出,第一个30分钟底背离的跨度较小,因此反弹的力度较弱;第二个30分钟底背离跨度较大,且为第二次底背离,因此反弹的力度较大。

    跨度与时间周期是印证的。以底背离的跨度为例,跨度大,说明调整的时间充分,市场行为人受煎熬的程度越深,心理崩溃的概率越大,割肉的概率越高,主力阴谋得逞越成为可能。

    从市场行为人的心理来看,多数人喜欢盯盘,一旦套牢,极少人会果断止损,随着行情的向下,套牢幅度的加大,往往表现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大无畏精神。在调整末浪,如果背离跨度小,市场行为人扛一扛马上会过去,割肉的概率小;但如果跨度大,有一波象样的小反弹出来,套牢市场行为人容易产生意淫,认为调整已经结束,如果再往下创新低,盯盘过程中心理就容易崩溃了,缴械投降的概率大增。因此,背离跨度也是一种市场心理学。

    背离的跨度必须与背离的强度结合使用。上图中第一个底背离的差离值很明显比第二个底背离的差离值大,但第一个底背离的跨度很小,从浪型角度看,这个跨度只是浪型中很小级别浪形成的跨度,难以掀起大浪。而第二个底背离的跨度大,强度也不小,代表的浪型级别浪较大,因此反弹能够持续,高度较高。

    这儿还涉及到跨区域的背离划分问题,这需要与浪级结合考虑,会在后面背离级别对抗与浪型结合的章节中详述。

 第三节  背离的共振

    共振现象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下趋于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共振是物理学上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一般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自然中有许多方面都有共振现象,股市中也一样,你会发现有许多共振点,包括周期共振、时间点共振、指标共振等等,找到共振点,成功率可大幅提升。

    本节重点讨论背离级别的周期共振。

    对于背离级别周期共振,按照《缠论》里的中枢理论,寻求次级别对应的背离即可,具有一定的道理和实战意义。次级别顾名思义,就是下一级的下一级,比如说60分钟的下一级是30分钟,30分钟的下一级是15分钟,那么60分钟的次级别就是15分钟。缠论里很清晰地标明各周期的次级别,比如从月线开始,次级别依次为周线、日线、30分钟、5分钟、1分钟。

    但从背离级别共振分析大盘趋势的经验总结来看,我还是认为背离级别共振至少需要两个相邻递进级别或者三个级别同时或者依次形成背离才算是背离共振,这在大盘走势中是非常严格的。比如说60分钟顶背离出现,至少30分钟顶背离要出现,15分钟或者5分钟顶背离也要至少出现一个,这才算是60分钟顶背离共振。

   以2016年11月29日见3301点高点调整到2017年1月16日3044点为例,如下图:

    3301点见阶段顶的时候,日线级别是没有顶背离的,但60分钟出现了顶背离,而且是二次顶背离。当时,30分钟也出现了二次顶背离,但15分钟只有小跨度不太强的顶背离。如下图:

     三个依次级别的顶背离出现,实现了60分钟顶背离共振,导致了一定幅度的调整,此时就不需要关注5分钟顶背离是否出现(事实上5分钟也是二次顶背离)。

    在大盘实际走势中,各周期的顶背离可以依次出现,一般是较大级别顶部钝化、稍大级别顶部结构、较小级别先出现顶背离,依次传导。但也有例外的,可以较大级别的顶背离先出现,在调整过程中通过反弹,再制造较小级别的顶背离,然后实现顶背离共振再下一城,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底背离共振也是同样道理,3044点见阶段大底后,也是小级别5分钟底背离先形成,带动15分钟底部结构变为底背离,再带动30、60分钟和日线底背离的形成,这是一个传导的过程。

    大级别背离形成后,较小级别背离不能形成的情况也有的,这种不能形成背离共振的情况,威力会大大减弱。比如2016年8月份,大盘出现了日线顶背离,但60和30分钟顶背离一直没有出现,形不成日线顶背离共振,调整的空间是相对较小的。

-------------

    上面两幅图分别是日线顶背离和60分钟不能形成顶背离的图。由于60、30、15分钟上升速度较快,直接导致顶部钝化消失,顶背离不能形成,日线顶背离共振就无法出现,此日线顶背离被本人称之为“空头司令纸老虎”,吓吓技术水平半桶水的人是够的。

    但是,我们看到,即便如此,2016年8月份也是导致了170多点的调整空间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可以看一下当时的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的走势。当时,深成指的情况与上证指数是一样的,都是出现日线顶背离但60、30分钟都没有出现顶背离,而中小板和创业板早在2016年7月份已出现了日线顶背离共振的,由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拖累,导致大盘具有一定幅度的调整。因此,各大指数之间的共振也是必须考虑的。

第四章   背离级别对抗理论及实战分析
    前面三章已对MACD顶背离和底背离的原理、判别要点,以及背离强度、跨度、共振等都作了详述。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本章将综合运用背离级别对抗理论,对近两三年来的大盘所有大顶大底(相对大浪)、阶段大顶大底(子浪)、阶段小顶小底(小浪)作“麻雀解剖式”的诠释,以起到释疑解惑作用,帮助广大散户树立起技术分析大盘的满怀信心。

    第一节   背离级别对抗理论的诠释

    背离级别对抗理论,是本人近年来根据上证大盘的走势及盘面跟踪,悉心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股市理论的唯一作用就是指导实战,偏离实战的理论要么加以修缮来符合中国特色,要么只能扔进垃圾桶。

    背离级别对抗理论,核心就是对抗。在汉语中,对抗就是对立、抗衡的意思,拉丁文里叫做versus,简称“VS”,这玩意儿估计大家都看到过。那么如何实现对抗呢?我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喻,划分为三段式。

    第一阶段:熊市行情中的背离级别对抗,此阶段可与抗日战争初期进行比对。抗日战争初期的形势是:倭奴鬼子在武士道精神长期熏陶下,整体素质、单兵作战能力以及武器装备都是上乘的,入侵中国后,中国军队根本无法抗衡,从内心中感到惧怕,小日本入侵东北时,一个连的兵力就可以将东北军一个军的兵力赶得到处跑。随着抗日战争的持续,训练有素倭兵的减少,渐渐地,中国军队可以集中数倍优势兵力与之抗衡了。

    那么大家参照一下2015年6月份5178点见大顶以来的走势,是不是有类似的味道?大顶趋势在日线顶背离共振的威力之下,空头势力异常凶猛,一切做多行为都有如螳臂挡车、飞蛾扑火。在经历了2波反弹的3波调整后,空头力量有所削减,这时候,多头主力逐渐恢复元气,集中优势资金才可进行艰苦的抵抗。

    因此,下跌阶段的背离级别对抗,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才能打成小平手:一是底背离的级别要比顶背离的级别大,或者同级别的底背离次数要2次以上。二是底背离要出现在调整的末浪,也即ABC浪的C浪调整末期,或是A浪调整的第5子浪。

以5178点大顶与2638点大底为例进行划图分析:

图解:2015年6月12日见5178高点,在空头主力蓄意谋划下,6月16日终于出现了日线顶背离共振,引发了一轮2300多点的暴跌,仅用了52个交易日,俗称“股灾1.0”、“股灾2.0”,这就是资金加杠杆的踩踏事件。之后,才走出一个53个交易日的弱反弹,这是对前面恐慌暴跌的一次自救修复行情,就在这个阶段,创业板等小盘股涨得很好,有些甚至创了新高或接近前高。2015年12月23日,大盘在3684.57点出现小B浪的日线小跨度弱顶背离,再次见阶段顶,引发了”股灾3.0”,直到2638.3点见大底,之后才有了日线大跨度二次强底背离。这轮暴跌起始于2015年11月17日3678.27点(3684.57点为特殊B浪高点),调整的时间为51个交易日。5178至2638的阶段谓之下跌行情,完全符合下跌阶段背离级别对抗的两个条件。

      第二阶段:震荡行情中的背离级别对抗,此阶段可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进行比对。

      再看一下上证大盘走势。自2016年1月27日见2638.3点大底开始,至2017年4月7日,已经走了289个交易日,涨幅700点都不到,基本上属于“打桩”行情。只要3301前高突破,日线顶背离消失,基本上就确认加速上升,否则将走大2C浪调整,大不了再作一次均线打乱重新粘连。

 

      本阶段的行情喻之为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不但广大散户苦,中国主力也是苦不堪言哪。因此,2016年下半年开始,赚钱行情难以显现。

    相持阶段,也即是震荡阶段,此阶段的背离级别对抗遵循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同级别对抗,运用的战术只能是“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289个交易日的震荡行情,从2638点开始,一共出现了4个阶段小底和4个阶段小顶,其中2016年5-8月出现了3个微底和3个微顶。相持阶段中,一共出现了2个日线级别的顶背离(2016年8月出现的是非共振的空头司令;2017年3月28日出现的是非严格意义共振且处于均线多头排列情形下的空头司令)和1个日线级别的底背离共振(四大指数同步协调形成的多周期共振)。震荡行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阶段小顶,都是伴随着60分钟及以上顶背离的,每个阶段小底,都是伴随着60分钟及以上底背离的。震荡行情呈现的就是背离级别对抗的厮杀。

    游击战的十六字方针运用到股市此阶段,可谓是神笔:敌进我退(大级别顶部结构出现我就快跑)、敌驻我扰(跌透了跌不动了就吃一点)、敌疲我打(大级别底背离出现我就吃进)、敌退我追(上升趋势确立我就满仓进场)。

      第三阶段:牛市行情中的背离级别对抗,此阶段可与解放战争进行比对。

     牛市行情表现何尝不是这样:当背离级别对抗奠定了行情转势动力的时候,中国主力即集中优势资金首先将权重股攻克,使之形态呈现多头排列,以让上证大盘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然后利用国家有关政策抓住热点,打响板块战役效应,将热点做得持续且有活力,再利用发散思维,唱响相关整体板块的主旋律。最后发动游资入场,搞活股市,促使广大股民投入人民战争。当行情进入到热火朝天的阶段,一旦60分钟顶背离出现,亦不乏5分钟底背离将它打趴下的案例,此时,所有压力都不是压力,所有支撑都是支撑,趋势为王将是牛市中期和末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以2014年8-11月份为例,如下图:

     上图中均线呈现多头排列发散向上,本质就是趋势为王,这时候三次日线顶背离共振都无法阻挡行情继续上行。

     第二节  背离级别对抗成功预判大盘的历史记录

记忆中,本人好象是2009年就开通了股市博客的,到2016年1月10日重新开通“珞珈波浪2016”新浪博客7年间,不知换了多少博客名,也忘记了当初密码是多少,写博客只是零星点点而发,许多记录无从查找。更何况,此前根本没考虑过要出一本股市技术分析的书,相关划图和分析股市的资料顺手就删掉了。最可惜的是5178点前成功预判大顶要暴跌千点以上的精彩片断费力查找,还是一无所获,不然总能说明些什么。幸好还保留了2015年12月中下旬的几张图片,还是从QQ聊天记录里费力找出来的,以证实3684.57点的阶段大顶是本人成功预判到的。自2016年1月13日开始,预判分析大盘的记录全部有据可查了。

1.第一个预判分析阶段大顶的历史记录图片

     我不知道这幅划图是5分钟周期还是15分钟周期的,软件里无法打开这么小周期的数据。从点位看,时间应该是2015年11月23日中午收盘的时候。印象中这个点位是提前4天测算出来的,是从小浪型角度测算的,这天中午再次从微浪型作了测算印证,认为最高点不能超过3683.6点,但这天中午好象出了个大利好,下午开盘一个猛冲高了0.97点,就见大顶了。

    提前4天根据日线顶背离共振的预期和波浪理论铁律测算出3683.6点阶段大顶,已经是无从查找了,但从找到的深成指划图可以印证。如下图:

      文字比较模糊,表述依稀是这样的:我期待下周一不要再涨了,马上转跌,否则,一旦2B浪反弹创15浪新高后,铁定会形成日线的顶背离,极容易造成大盘大跌创股灾以来新低点,又将出现股灾,那样,从浪型来看,这儿就是大A5浪,总之,我认为反弹行情已经快要结束了,而且是比较肯定的,最大的理由是二浪调整与上证2850点上来以后的时间与空间都完全不对应,做股票的建议空仓。描述的时间应该是12月21日(周一)前,因为3683.6点阶段大顶是12月23日(周三)下午出现的。日线顶背离共振形成后,对于调整点位,我也作了如下描述:
he
应该12月19日周末写的

     2.预期在2638.3点大底来临前观察到抄底迹象:以下是1月26日晚作好左侧入场准备的划图分析,认为60分钟底部钝化很难消失,划线看调整目标在2500-2650区间任一点位。而且认为60分钟底背离成立后,日线底背离也会出现,反弹的目标是3100点.

-------------

     次日大盘在2638.3点见大底,反弹至3097.16点见阶段小顶,经历了50个交易日的上升浪。1月29日中午,提示朋友重新进场金字火腿(此股10送7等除权了)。
    3.在大盘4月14日(周四)出现30分钟顶背离共振和60分钟顶部钝化时,成功预判阶段小顶,认为60分钟顶背离共振的概率很大,有一定的下杀力度,必须逃顶,抄底一定要在60分钟底背离出现之后。之后4月18日(周一)直接跳空低开调整,4月20日当天最大跌幅达到150点。记得此间一个半月时间里,群里的朋友们全部一直空仓

   4.在60分钟底背离出现后两次成功抄底:2016年5月12-26日时段的走势是非常有意思的,典型的“瘟鸡”走势,而且低点竟然两次控制在1个点以内,我们还有理由认为底背离共振出现不是按照最低价而相信是收盘价么?还有理由认为中国主力不是顶级艺术家么?我们先看一下30分钟周期,如下图:

     2016年5月26日上午11点前,终于创了前低2781.24-2780.76=0.48点,于是60分钟底背离共振成立,出现了阶段小底的最低点。按照背离级别对抗,是到了空仓一个半月后首次抄底的机会了,但当时我是有点不敢置信,也不敢抄底。直到5月30日晚,才决定次日开盘即进场。

5月31日,百点长阳出现,抄底成功,群里一片欢呼雀跃,热血沸腾。但我及时给他们泼了冷水。
6月3日,大盘果然在2945点见微顶,时间和点位都十分精准。赚了一把的朋友们及时作了撤退。6月10日,提醒节后(休盘4天可能是端午节吧)将迎来调整,调整的区间在2863或2844点,结果节后第一天大跌90点至2832点。
6月23日晚,我认为可能会跌破2811点即形成60分钟底背离共振,又是一次绝佳抄底机会,60分钟周期原图如下:
 6月24日实际走势如下:刚好跌到杠杆线2807点止跌,之后形成了60分钟底背离共振,产生了最佳的抄底机会。30分钟划图分析如下:浪型和点位全部符合预期。

  

    5.国庆前的成功抄底:

2016年9月23日,迹象表明国庆节一两天就是抄底的绝好机会。博客原划图如下:

     9月26日晚,提出了抄阶段大底的任务,认为重要支撑点为2968点,将上涨49个交易日,依据为浪型很清晰的修正浪末尾、时间对称、背离级别共振完美、四大指数十分协调等等。

     9月27日中午,盘中及时找到重要低点2969.13点,误差1个点,之后反弹了41个交易日,比预期的少8天之多,失策!(原因后面章节浪型中再讲)

     6.在2017年1月16日见3044点阶段大底以来,每天通过微信公众号文章作了明确的预判和分析,自1月23日出现日底底背离后,坚决看多2017年的结构性牛市。不再详述。

    以下为2016年初以来震荡行情走势中背离级别对抗的全景图(其中8-9月份背离级别对抗不符合的情况,将在后面章节浪型结合中予以释疑):

      在震荡行情中,2016年8月份阶段小顶盘整初期预判略有失误,情有可原,主因是指数之间不协调。2016年11月底12月初,受创业板行情主观看多意淫的影响,对大盘60分钟二次顶背离没引起高度重视,导致决策失误,但大盘还是没有偏离震荡行情的背离级别对抗理论。目前行情,只要3301前高突破,日线顶背离共振消失,即确认走大3浪,而且是单浪结构,但作为子2浪这么大级别的浪型,单浪是比较少见的,那么就有可能再下来走一个2C浪,是否失败浪就看2A浪低点3044点是否跌破,跌破则背离级别对抗继续有效,不跌破则说明趋势为王来临。

     对两三年前不完全符合背离级别对抗理论的历史走势,将引入总市值概念,并结合中国主力操盘模式的改变,在后面的章节中予以释疑。

 第五章   背离级别对抗与浪型的结合

       我认为,背离就是汽车的发动机,级别越大、次数越多、强度越强、跨度越好、共振越充分,那么汽车的发动机越强劲。我认为,浪型就是汽车的方向盘,汽车上坡下坡,往左往右,靠的就是方向盘,一切技术都是死的,很好学,唯有浪型是活的,因为汽车只有方向盘是活的,驾驶技术好坏,关键就靠驾驶员把握方向盘的水平。背离级别对抗结合浪型判断大盘走势,就象赛车手驾驶性能好的汽车一样,应该是最佳组合。

       第一节  波浪理论要点

     一、波浪概述

    波浪理论又称艾略特波段理论,是由美国证券分析家艾略特利用道琼期工业指数平均作为研究工具而总结的规律,这是一种体现大自然和谐且又表现出股市心理学的伟大理论。

    由此,我们首先看到该理论是为波段而来,强调的是一种趋势,当然包括震荡波段(趋势)和上升及下降波段(趋势)。其次,该理论是建立在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的基础上的,由于美国股市散户消灭殆尽,由大机构控制,因此本人认为波浪理论在道琼斯指数上已越来越不适用了,倒是引入到中国股市中,被中国主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尤其适合中国股市散户占90%的市场。为此,本人认为,只有中国特色的波浪理论才具有实战性。

     股市里由于要收取佣金、印花税等一些费用养活行内人,因此,长期来看,股市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而是“负值游戏”。在散户占绝大多数的市场中,庄家与散户本来就是一对死对头,只有绝大多数散户亏损,庄家才有可能赚钱。将来,一旦中国股市散户消灭得差不多了,人工智能操盘普及了,就将会出现庄家与庄家之间血淋淋的争夺战,这时候,具有中国特色的波浪理论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为中国人与美国人是不同的。

     二、主力与庄家的区别

     为了阐明波浪理论的重要性,这儿我们必须深入剖析背后的本质背景,说些题外话。

    股市中,主力与庄家是有区别的。主力顾名思义就是主要力量,一般也指个股中的庄家。但在本人的理解中,主力一般指的是大盘指数的实质控制团队,即国家队,他们就是公募基金,包括社保基金、大券商基金、投行基金,通常以通过控制权重股来调节大盘指数,以达到稳定的目的,整个股市,都是以他们为指挥棒。庄家一般指的是中小盘个股中的主力,包括上市公司大股东、私募基金、游资大户,也有部分公募基金,通常为根据大盘控制个股走势的主要力量。

     根据本人不一定正确的理解:中国主力是一个高超水平的团队,其中一定有一个核心力量在指挥,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都是登峰造极的,大多时候都是可以控制大盘指数局面的,他们具有政策把握和资金集中的优势,因此可以根据有关基本面分析,提前反映到技术走势中去,一直被本人誉为顶级艺术家和超级慈善家!而个股庄家,技术分析水平参差不齐,基本面分析把握水平一般,一旦行情转下,许多庄家都难逃最终溃败的噩运。在中国股市投机盛行的环境下,个股庄家的逻辑全部遵照建仓-洗盘-拉升-出货环节,其中的出货环节就体现了庄家的技术水平,不掌握背离级别对抗和波浪理论的庄家,往往都死在了出货环节。因此,大家不要以为庄家就是万能的。

     三、波浪理论图解(百度搜索贴来的)

    波浪理论可百度搜索学习,就是8浪循环(推动浪5浪,修正浪3浪),与大自然法则是相通的。
    四、波浪理论三大铁律

    废话的铁律:2浪低点不能低于1浪启动点。这不是废话么?2浪低点要是低于1浪启动点,那1浪还叫1浪么?不过,这一条铁律引入背离级别对抗理论,对于我们寻找2浪低点是非常有用的。

以2016年1月29日与2月29日为例,1月29日当上证大盘跌至2638.3点的时候,出现了60分钟小、中两个跨度的底背离共振,如下图:

    当上证大盘经5个微小浪反弹,上涨至2933.96点的时候,刚好微小5与微小3之间形成了30分钟顶背离共振,引发了一波急速下跌,但当时是没有60分钟顶背离的,因此背离级别对抗是不对等的,但由于不是处于震荡行情中,而是处于大浪型下跌行情的末端,这儿2浪A调整是可以无限接近前低的,即2638.96点,与前低仅差0.66点,但无法创新低,因为中国主力是顶级艺术家。如下图

30分钟周期:

     当时行情判断的时候,我就是这么认为的。见新浪博客原文,中午写的说不能创新低,下午果然最低点就打到2638.96点:

     2.最有用的铁律:3浪永远不可能是最短浪。这派生出两个极重大的信息:

    一是3浪如果是主升浪,则高度往往为1浪的黄金分割比例倍数,可结合平台压力位、重要均线和趋势线、以及BBIBOLL等技术指标线共振找高点区间,然后通过5分钟和1分钟周期量价背离操作,将个股卖出在最高点5分钱以内。2016年,本人就是根据此法至少50次将个股卖出在最高点5分钱以内。

    二是3浪如果小于1浪,则5浪必小于3浪。运用此法,本人测算出许多阶段大顶、小顶和微顶,有的甚至在1个点以内,就如大盘2015年12月23日的高点3684.57点,是提前一周测算出来的,又如大盘子浪中的2016年11月29日的3301.21点阶段大顶,我提醒关注3328.81点能否突破,因为此点不突破,从子浪型上看就是5浪见顶,当时再带60分钟2次顶背离共振,就明确了。但假如当时突破了3328.81点,则浪型上就不能划分为5浪,而应该是33浪主升,那么行情走势就不一样了。

    此3浪永远不可能是最短浪的波浪理论铁律,在本人印象中,对于大盘的大顶(大浪)、阶段大顶(子浪)、阶段小顶(小浪)的判断测算基本上没有出现例外的,甚至微浪的测算成功率都是极高的。此法应用到一些有规律的个股中,也是挺有用的,但前提是个股庄家必须要懂波浪理论。

    3.经常例外的铁律:4浪低点不能与1浪顶重合。此铁律说明,4浪调整的时候,低点不应该跌到1浪顶的位置,否则就是重合了,占领了1浪的空间,那么会导致5浪是失败浪。但市场走势中,这种情况无论是大盘、个股还是商品期货中,经常会出现例外,经常出现3浪不是主升浪(3浪与1浪等长,4浪低点与1浪顶重合)的现象,5浪才是主升浪。就以上证大盘历史图型进行周线级别的浪型划分吧,如下图:


     那么,为什么波浪理论引入到中国股市,这条铁律就不适用了呢?我猜想是因为中国股市长期以来就是投机市,主力一直沿用建仓-洗盘-拉升-出货的规律,如果个股的5浪不是主升浪,不把散户搞疯狂追进来站岗放哨,主力还怎么出货?对于3浪为超级主升浪而拉得很疯狂的个股,那么5浪一般是没有多大力气的,速度减缓后,多半会出现日线甚至周线的顶背离,那就是震荡出货,如果主力判断牛市开始,5浪是可以顺利出货的,万一后市不佳,那主力只有把自己给套死了。比如保险板块的顺利出货,如下图:

        五、波浪理论三大原则

1.修正波纵深原则:用来衡量修正波回撤幅度,通常修正波会达到小一级别4浪低点附近。在强势行情中,只创新高不创新低,此时的小一级别4浪低点会是一个很好的阻力位,可以借此跟进止损。

2.斐波那契原则:即波动比率呈现斐波那契数列。比如:3浪为1浪的1.618、 2.618…;2浪回调为1浪0.382、0.5、0.618;4浪回调为3浪的0.382、0.5;5浪为1~3浪的0.618。在时间上同样呈现此原则。黄金比例可以帮助咱们找到买卖点,但不一定很精准,到此附近时,需要结合盘面量价背离等技术迹象进行实时操作。1.618比例可以反过来加以确认3浪是否是主升浪,如果只到1.3倍左右就见3浪顶,那么,也许5浪是主升浪,也许只是3浪修正浪结构。如果3浪是1浪的2.618倍,则可以说明3浪是主升浪,大概率会有5浪出现,再在5浪的子浪中结合大级别顶背离进行逃顶。
3.交替原则:即简单对应复杂、上升对应下跌、推动对应调整、规则对应不规则。修正浪呈现交替现象,比如2浪为锯齿型,则4浪可能为平台型或三角形等;在时间上,2浪急剧回调时间很短,则4浪可能长时间复杂调整;复杂程度上,2浪简单,则4浪复杂;还有,当2C浪破2A浪,则4C浪多半不破4A浪。
                                                                                                             

第二节   修正浪的一般分析运用(网上摘抄钟文杰先生总结的内容)

-------------

-------------

-----------
-----------

----------

----------

     第三节 “珞珈式”修正浪的简化运用

    艾略特的波浪理论对推动浪的阐述及判别是比较简单的,但对修正浪的判别是极其复杂的,可以说,即使你完全娴熟精通修正浪的各种模式,在实战应用中,你还是无法预判到底走哪种修正浪型,这对实战毫无意义。为此,本人结合背离级别对抗,摒弃形态划分,将修正浪进行了极度简化,仅分为两种“珞珈式”修正浪模式:即为ABC完整浪模式和A1-A5单浪模式。而且,对于修正浪,本人全部标识为A1、A2、A3、(A4、A5),B1、B2、B3、(B4、B5),C1、C2、C3、(C4、C5),浪型划分上不完全遵循艾略特波浪理论,且不带有BAB、W、X、Y等,完全是从中国特色的股市实战波浪角度出发,将波浪列为背离级别对抗的第一辅助工具。

   ABC完整浪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波浪理论中规范的模式,即C浪低点要小于A浪低点。这种模式一般出现在A浪修正浪型不完整、底背离对抗级别不够,或者调整时间不够充分的情形下.

     以下举两个例子说明:

  1.    一是以5178点调整到2638点为例(A浪修正浪型不完整,且底背离对抗级别不够),如下图:

      5178点末浪出现日线顶背离共振见顶后,A浪调整只走了3个子浪,虽然A3浪与A1浪也形成了日线底背离共振,但由于不是A5浪与A3浪形成日线底背离共振,这样的同级别背离对抗是要大打折扣的,何况此阶段属于“抗日战争初期”的第一阶段,没有更高级别周线底背离共振进行对抗,以及浪型不完整等,不能期待反转。受A3浪日线底背离共振的牵引作用,上证指数走出了B1浪与B5浪等长,B3浪为主升浪的B浪反弹(波浪理论规定B浪修正浪不能划分出5个子浪),然后B5浪与B3浪又出现了日线弱顶背离共振,导致了C浪单浪直线下跌。在2638点后,共出现A3浪与A1浪,C浪与A浪,C浪与A1浪等3次不同跨度的日线底背离共振,从局部浪型看,此时的修正浪型是完整的ABC结构,具备了对抗反转的基础。

     二是以3301点至3092点(2017年5月5日)为例(调整时间不够充分,且底背离对抗级别不够):自2638点以来,共走了清晰的5个小浪的上涨,于3301点见子1浪阶段顶。由于高点出现了60分钟二次顶背离共振,导致了调整。如下图60分钟周期:

A浪走了清晰的5个微浪,A5浪出现了60分钟底背离共振,浪型是完整的,但由于调整角度太陡,背离跨度太小,最主要的是调整时间不够,在经历了B浪反弹之后,又创新低走出了C浪调整,再次形成60分钟大跨度底背离共振,才具备了级别对抗条件。因为,1浪上升过程中,12浪和14浪分别调整了31和29个交易日,而作为更高级别子浪的2A浪才调整了20个交易日,明显比低级别的小浪时间都短得多,所以,必须有C浪调整,共调整了34个交易日。

2.A1-A5单浪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波浪理论中不规范的模式,即C浪低点要高于A浪低点,也即C浪为失败浪,演变为下一个浪型的小2浪。这种模式一般出现在A浪修正浪型完整、底背离对抗级别足够、调整时间充分的情形下。以下举例子说明:

2638点上涨以来,第一次于2016年4月14日见阶段小顶,形成了大、中、小跨度的60分钟顶背离共振。12浪的A浪调整了清晰的5个小浪,直到A5浪比A3浪低了0.48点形成60分钟底背离共振为止。由于这次底背离的次数、强度和跨度都与11浪阶段小顶不匹配,于是,132浪调整的时候,又出现了一次60分钟底背离共振,作为对A5浪见阶段小底的强化巩固,促使大盘继续走13浪上升。

    在133浪上升过程中,其中的微浪又出现了60分钟小跨度顶背离,由于其浪型级别档次降低,又处于“3”而不是“5”中,浪型不完整,因此不具备背离级别对抗的基础,只能走134浪调整而不能见阶段小顶。

    13浪走完完整的上升浪后,于2016年8月15见阶段小顶,形成了日线顶背离,但60、30、15分钟都没有顶部结构,不能形成共振,本人谓之为“空头司令纸老虎”,因此调整非常缓和,甚至连134浪的低点都没有跌破。14浪走完完整的A浪调整后,在A5与A3浪之间形成了60分钟底背离共振,而且调整时间与12浪相仿,调整时间充足,根本不需要再走出个C浪来。

     在分析大盘和个股的过程中,本人仅用这两种模式就足够了,将背离级别对抗、浪型完整、时间对称进行有机结合,根本不用考虑很复杂的修正浪形态。技术理论必须为实战服务,实战必须考虑中国特色,而不能照搬照抄,变通才是硬道理。

 第六章   背离级别对抗与分型的结合

 第七章   背离级别对抗与量能的结合

 第八章   背离级别对抗与线的结合

 第九章   涨停板实战技术综合预判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廖英强的:MACD学习笔记与总结:一不小心就透露了
最强干货来袭:学MACD选股,看这一篇就够了
MACD与波浪理论的关系探讨(图解)(3)
周K线选牛股秘诀是什么,如何可以选到牛股?(3个回答)
下周大盘或将经历“生死时速”(2015-06-27 09:30:05)
缠论解盘与回复札记17-2006120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