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汤,中医方剂名。为治风剂,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主治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者。

中文名

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类中风

    

治风剂-平熄内风

    

《医学衷中参西录》

歌诀

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组成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用量

怀牛膝、生赭石(轧细)30g,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龟板(捣碎)、生杭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捣碎)、生麦芽、茵陈各6g,甘草4.5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

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义

本方所治之类中风,张氏称之为内中风。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所致。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肝火盛,则心中烦热;肝阳偏亢,气血随之逆乱,遂致卒中。轻则风中经络,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重则风中脏腑,眩晕颠仆,不知人事等,即《素问·调经论》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本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为标,但以标实为主。治以镇肝熄风为主,佐以滋养肝肾。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代赭石之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晶,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为使。

配伍特点

全方重用潜镇诸药,配伍滋阴、疏肝之品,共成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的良方。

运用

本方是治疗类中风之常用方。无论是中风之前,还是中风之时,抑或中风之后,皆可运用。临床应用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心中烦热甚者,加石膏、栀子以清热除烦;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水以清热化痰;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肝肾;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喁斜等不能复元者,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活血通络。

禁忌

若属气虚血瘀之风,则不宜使用本方。

附注

附方

建瓴汤

组成

怀山药、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怀地黄、生杭芍、柏子仁。

功用

镇肝熄风,滋阴安神。

主治

肝阳上亢证。头晕目眩,耳鸣目胀,心悸健忘,烦躁不宁,失眠多梦,脉弦长而硬。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建瓴汤与镇肝熄风汤均能镇肝熄风,滋阴潜阳,均可用于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证。但镇肝熄风汤中配伍玄参、天冬、龟版、茵陈、川楝子等滋阴清降之品,镇潜清降之力较强,用于肝阳化风,气血逆乱见有脑部热痛,或面色如醉,肢体不利,甚至中风不知人者;建瓴汤中配伍生地、柏子仁等清心安神之品,宁心安神之力略优,适用于肝阳上亢见有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等而未致气血逆乱者。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学衷中参西录》卷7治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瞩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1] 

2.方论选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卷7是以方中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版、芍药以镇熄肝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从前所拟之方,原止此数味,后因用此方效者固多,问有初次将药服下,转觉气血上攻而病加剧者,于斯加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即无此弊。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有折其反动之力。方中加此三味,而后用此方者,自无他虞也。

镇肝熄风汤治高血压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七卷·治内外中风方》,其组成为:怀牛膝一两,生赭石一两,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生龟板五钱,生杭芍五钱,玄参五钱,天冬五钱,川楝子二钱,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甘草钱半。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七卷·治内外中风方》,其组成为:怀牛膝一两,生赭石一两,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生龟板五钱,生杭芍五钱,玄参五钱,天冬五钱,川楝子二钱,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甘草钱半。本方为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而设,功能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临床用治属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高血压,疗效颇佳。

病案举例

余某,女,61岁,201539日初诊,高血压病史10年,头昏,头顶胀痛欲裂,晨起头部畏冷,面部烘热潮红,低头即觉面部胀满难忍,自觉气血聚于面部,中午为甚,眼花,视物模糊,乍热乍汗,乍觉身热便汗出,脱衣又觉身冷,左臂内侧掣痛,口舌干燥,大便难解,有下坠感,易怒,舌红,苔黄燥,舌下络脉粗大,脉弦滑,血压170/100mmHg

方药:白芍30克,天冬15克,玄参30克,生龙牡各30克,茵陈10克,代赭石30克,川牛膝30克,龟板20克,生麦芽15克,炙甘草10克,川楝子10克,虎杖20克,炒莱菔15克。5剂。嘱患者停服西药,每日监测血压。

二诊(2015316日):面部烘热、胀痛大为减轻,矢气频多,大便通畅,心情好转,口干减,舌苔褪,舌上有津液,脉缓滑,血压:140/80mmHg。续服上方5剂。

三诊(2015321日):面部不再胀痛,头顶胀痛大减,口不干,仍有乍热乍汗,舌脉同上,血压:120/80mmHg。续服上方5剂。

四诊(2015327日):诸症基本缓解,血压:120/80mmHg,为巩固疗效,续服上方5剂。停药后,在未服用西药的情况下,每日监测血压,仍为120/80mmHg

按:肝为风木之脏,木性升发而喜条达,肝阳上升太过,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则见头顶胀痛,面部烘热。肝肾阴虚不能涵阳,故乍热乍汗。阴虚致津液亦亏,故见口干舌燥、大便干结之证。方中川牛膝引血下行;龙骨、牡蛎、赭石镇肝熄风,既可潜降摄纳上亢之肝阳,又可平镇上逆之气血;龟板、白芍、天冬、玄参滋水涵木,使阴复以制亢阳;因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一味潜镇,恐肝之疏泄受抑,故用茵陈、川楝子、麦芽条达肝气;热伤津液,故加虎杖、炒莱菔通便撤热,通畅腑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药证相符,故效。

镇肝熄风汤治阴虚阳亢型眩晕

【张锡纯原解】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内外中风方中,主治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等。方药组成:怀牛膝一两、生赭石一两、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生龟板五钱、生杭芍五钱、玄参五钱、天冬五钱、川楝子二钱、 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甘草钱半。加减法: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一两;痰多者,加胆南星二钱;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五钱;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一两。张锡纯解析说:“肝为木脏,于卦为巽,巽原主风,且中寄相火,木火炽盛,亦自有风。此因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又加肺气不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上逆。于斯,脏腑之气化上升太过,血上注于脑,充塞血管而累及神经。甚者致令神经失司,至昏厥不省人事,西医名为脑充血证。是以方中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为治标主药;用龙骨、牡蛎、龟板、芍药以镇熄肝风;用赭石以降胃降冲;用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脉两尺虚者,系肾阴虚损,阴阳不能相维系,真阳上奔,挟气血上冲脑部,故加熟地、萸肉以补肾敛肾;又加生麦芽、茵陈、川楝子疏肝郁,顺肝性,引肝气下达。心中热甚者,当有外感,伏气化热,故加石膏;有痰者,恐痰阻气化之升降,故加胆星。”从上分析,可知此方为治阴虚阳亢、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内中风。

【陈宝贵心解】

  镇肝熄风汤为张锡纯所创治疗阴虚阳亢、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型内中风之方药。全方配伍严禁,紧扣病机,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现多用于头痛、眩晕、失眠、中风、耳鸣等病,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者。陈宝贵体会,此方尤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型高血压伴眩晕者,也适用脑血管意外初期。辨证要点为平素时有头晕、头痛、目胀、耳鸣,或头重脚轻,或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其脉弦而有力。本方还可用于预防中风,对于有中风征兆者,用之及时可使病证不再发展。具体应用时,方中牛膝一般用30克,生龙骨、生牡蛎在所必用,常用量为各30克。方中茵陈、生麦芽、川楝子一般10克左右即可。对于生赭石,依据有无脾胃症状,酌用15~30克。余药依据肝肾阴虚程度不同,可加减用之。

  加减:头胀痛,面色潮红者,酌加菊花、钩藤;急躁易怒,肝火炽盛者,酌加龙胆草、羚羊角;湿热便秘者,酌加枳实、大黄;痰黄苔腻者,酌加胆星、竹沥、瓜蒌、天麻;阴虚风动者,加玄参、生地之量,酌加蒺藜、僵蚕、蝉衣;气虚心悸者,酌加党参、太子参;久病头痛者,酌加蜈蚣、全蝎;头痛遇寒加重者,酌加羌活、防风、细辛等。

【典型医案】

  张某,男,45岁,2011年9月11日初诊。

  主因“间断头晕头痛10余年加重1周”来诊。患者平素既有间断头晕、头痛病史,曾去医院就诊,诊为高血压病,口服降压药治疗,但血压控制一直不理想,波动较大。一周前,患者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测血压200/100mmHg,给予降压药治疗,效果控制欠佳。后慕名来诊。现症:头晕、头痛剧烈,口干苦,太阳穴处胀痛,舌红,苔黄少津,脉弦。

  辨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处方:牛膝30克,钩藤15克,代赭石15克,生龙牡各30克,龟板15克(先煎),白芍15克,玄参15克,生地10克,天冬15克,川楝子10克,生麦芽15克,茵陈10克,甘草6克,桑寄生15克,7剂,水煎6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二诊(2011年9月18日):3剂后头痛、头晕即减轻,两太阳穴已不痛,血压已平稳。7剂后诸症基本消失,惟脉象稍弦。上方又取7剂。现口服小剂量维持量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

  按:头晕、头痛10余年,近1周突然加重,伴口干苦,太阳穴胀痛,结合舌红,苔黄少津,脉弦,应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治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为法,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方中牛膝、赭石引血下行;钩藤、生龙牡、龟板、天冬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白芍、玄参、生地养肝阴、清肝热;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疏肝柔肝;桑寄生滋补肝肾;甘草调和诸药。辨证准确,方药对证,患者服14剂而头晕头痛除,血压控制良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鼎鼎大名的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效果极好!
镇肝熄风汤临床运用举隅
《方剂学》学习笔记237
镇肝熄风汤-----临床运用举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