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166 个现象141-166
 141 同体效应
    同体效应也称自己人效应,是指学生把教师归于同一类型的人,是知心朋友。
学生对“自己人”的话更信赖,更易于接受。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
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
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之处于平
等的地位,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
    同体效应的合理运用,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成了自己人,是知心朋友,于是对教师教的课也就产生了兴
趣。若教法得当,学生的成绩自然而然地会逐步提高。
    142 洼地效应
    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资金也会向交易成本低的地方集中,这在经济学中,
被称作“洼地效应”。例如,一些跨国公司跑到中国办公司,就是因为我国的人
力成
    143 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
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
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
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
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
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
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
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
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
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
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
    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平时应多观察,想方设法找到发挥学生潜
能的最佳点和学生发展的优势方向,并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就可能点燃孩子的
智慧火花
    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我们在班级管理、教育教
学中恰当运用心理效应,不仅能够提高教育工作的艺术性,而且也会增强教育教
学的效果。下面笔者试举几种心理效应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希望能给大家
一些有益的启示。齐加尼克效应齐加尼克是法国心理学家,他曾做这样一种实验
:将一批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同时完成20项工作,其中一组顺利完成了全部
工作,而另一组却未完成任务。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
但其中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逐渐消失;未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
他们的思想总是被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所困扰,结果影响了以后任务的完成。这
种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144 翁格玛丽效应
    翁格玛丽效应是教育心理学术语,意思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你很行,
你能做得更好,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增强信心。
    在被表彰和嘉奖的情况下,受表扬者自然会不断地追求进步,以更快地适应
工作需要;而未受表扬者也会被给予心理暗示,只要你努力,机会肯定会降临。
    145 武器效应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克威茨1978年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侵犯的" 武器效应
" 理论。
    他认为,人的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正如考试失败,并不一定会导致侵犯
他人。挫折
    主要导致产生侵犯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
    侵犯行为的发生,还要依赖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
使侵犯
    行为得到增强。
    为了检验以上假设的合理性,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个实验。
    伯克威茨先让实验助手故意制造挫折情境,激怒被试,然后,实验安排一个
机会,
    让被试可以对激怒自己的假被试实施电击。
    电击时有两种情境:一种是可以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只左轮手枪,一种是只看
到一只
    羽毛球拍。
    实验结果与研究者的假设是相符,即被激怒的被试看到手枪时,比看到羽毛
球拍实
    施了更多的电击。手枪增强了人们侵犯的行为。后来,人们将武器增强侵犯
行为的现象
    称为" 武器效应" (weapon effect )。
    这个实验告诉人们,社会暴力事件与环境中存在着刺激暴力事件的" 武器"
有关。正
    如伯克威茨所说的:" 枪支不仅仅使暴力成为可能,也刺激了暴力。手指抠
动扳机,扳机
    也带动手指。" 在这起惨案中,正是" 黄色木柄的榔头" 充当了增强侵犯行
为的刺激。榔
    头恰恰在徐某愤怒的时候映入眼帘,增强了侵犯行为。
    家庭暴力事件在近几年迅速递增,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家庭将走向何处,
亲情
    如何维系,给人留下了一个个沉重的问号。
    成功就是成为最小笨蛋(代序)
    第一部分认识真我———你所不知道的自己。
    146 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
    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实验表明,在系列学习中,
前端和后端的学习要比中间的学得快。比如,识记一篇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
分的识记效果就比中间部分要好。对材料的掌握有从两端向中间进行的趋向。从
开头处前进要比从末尾处前进稍快一些,掌握得最慢的部分,不在材料的中间处,
而在稍后一点。据分析,这是由于系列前部受倒摄抑制的干扰,系列后部受前摄
抑制的干扰,中间部分则受两种抑制的相继干扰。一般地说,该效应在学习的早
期阶段最为明显。此外,也受材料的性质、数量和材料的呈现方式、学习方法等
许多因素的影响。
    147 心理定势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
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
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
    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
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
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
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
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148 心理摆效应
    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每一种情感
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
“心理摆规律”就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
“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即如果此刻
你感到兴奋无比,那相反的心理状态极有可能在另一时刻不可避免地出现。克服
这种“心理摆效应”的方法:
    1 、要消除一些思想上的偏差。人生不能总是高潮,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是诗。
人生有也有散,生活有乐也有苦。有些人由于希望永远生活在激情、浪漫、刺激
等理想的境界之中,因而对缺乏上述因素的平凡生活状态总是心存排斥之意,他
们的心境自然也就会因生活场景的变化而大起大落。
    2 、人们应该学会体验各种生活状态的不同乐趣。既能在激荡人心的活动中
体验着激情的热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唯有此,自己才能在生活场景中发生较大转换时,避免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失落感
和消极的情绪。
    3 、要加强理智对情绪的调控作用。人在让自己快乐兴奋的生活时空中,应
该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而当自己转入情绪的低谷时,要尽量避免不停地对比
和回顾自己情绪高潮时的“激动画面”,隔绝有关刺激源,把注意力转入到一些
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奋自己精神的事情和活动当中去。
    149 猩猩实验
    有关心理学和动物学专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
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星猩。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
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
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时而奔跑嬉戏,时而耳鬓厮磨,彼此和睦相处,
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
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
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
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已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
死亡。
    “猩猩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要真诚地
热爱和关心学生,尤其是要对学生时时报以友善姿态,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友善姿
态,学生会以成倍的友善姿态回应教师。
    150 迟延满足效应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
4 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
;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
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
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
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
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
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
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
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
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151 羊群效应
    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一个羊群(集体)
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
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
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
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
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搜索引擎这个市场
上的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搜索引擎的巨头之间对对手之间的动作非常的注意,一
旦一个搜索引擎出现某一个新的功能,或者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众多的搜索引擎
都会去尝试这个新的“水草地”是否真的肥美,是否真得有利可图。
    152 易感效应
    由于先前的学习已经改变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当再一次遇到这个学习材料
时,他就会更容易觉察材料中所包含的潜在意义。这种现象称为易感效应。它常
被同化理论用来解释早复习对新知识的学习与保持的影响。同化理论认为,当新
获得的意义还比较清晰和完整地保持在认识结构中时,再一次接触这个已学过的
材料,已经获得的认识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这种易感效应。因此,较早地进行复
习,学习者易于觉察更精细的意义和微小差别。
    153 异性效应:
    心理学家曾在一次测试中发现,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地要比单纯男性
    就餐时要文明许多,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在异性面前更注意自己的言行。
    154 优势效应
    一个人只能从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弱点中成功。
    155 邮票效应
    与人的某种具体事物、活动和情景相联系的课题,推论出来的准确性就会大
为提高。
    156 月曜效应
    由于星期日的休息,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起居和学习秩序,学习意志下降,
注意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这种效
应在每天的早上和下午第一节课中也常会出现,在假期过后的开学那段时间也甚
为显著。按理休息之后应该精神倍加,效率提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按照
月曜效应规律发生。有人把它也称为月曜病。
    157 乐队花车效应:
    人类经常会有一种倾向,去从事或相信其他多数人从事或相信的东西,就是
所谓的“乐队花车效应”。为了不让自己在社会中孤立,所以社会个体常常不经
思考就选择与大多数人相同的选择,而这种乐队花车效应,就是乐队花车谬误及
乐队花车宣传法的基础。
    乐队花车直接翻译自英文的bandwagon ,也就是在花车大游行中搭载乐队的
花车。参加者只要跳上了这台乐队花车,就能够轻松地享受游行中的音乐,又不
用走路,也因此,英文中的“jumping on the bandwagon”(跳上乐队花车)就
代表了“进入主流”。
    在选举当中经常可以看乐队花车效应,例如许多选民喜欢将票投给他自己认
为(或媒体宣称)比较容易获胜的候选人或政党,而非自己喜欢的,借此提高自
己与赢家站在同一边的机会,在台湾这种效应又被称为“西瓜偎大边”。
    乐队花车谬误:从乐队花车效应衍生出乐队花车谬误,又常称为“诉诸大众
的谬误”或“从众谬误”,也就是将许多人或所有人所相信的事情视为真实,例
如“大家都这么说,一定不会错”!
    但许多事实证明,多数或所有人相信的事情,在当下或经过时间的演进,并
不一定是对的事情。例如在18世纪,美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世界上可以有奴隶
存在,但在今日美国有这样想法的人已经很少了。或是有人可以宣称“因为有那
么多人吸烟,所以吸烟是健康的”,但事实上许多医学证明指出吸烟有害健康,
所以应该说:“吸烟有害健康,虽然有那么多人吸烟。”
    乐队花车宣传法:建构于乐队花车谬误的宣传手法则是常见的乐队花车宣传
法,宣传者营造出一种“加入我们,否则就是与大家作对”的气氛,要求阅听人
接受某种仿佛大家都接受的想法。乐队花车法也暗示阅听人:“宁可与胜利者站
在同一边,而不要太去计较是非!”
    队花车也常常与其他的手法合并使用,例如在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每
五个医师中就有四个推荐某种牌子的口香糖……”的文案,这种文案同时利用了
乐队花车及“诉诸权威”两种宣传手法。
    158 约翰逊效应
    如果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即使平时表现再良好,在竞技场上也会失败。
    159 酝酿效应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
时间,往往会由于某种机遇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160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亦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
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在突出特征这一晕轮或光环的影响下而
产生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
    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知觉大多数都受着这种效应的影响。由于它使得人
们仅仅根据人的某一突出特点去评价、认识和对待人,如某人一次表现好,就认
为他一切皆优,犯了一次错误,就说他一贯表现差等等。所以,晕轮效应是一种
把我们引入对人知觉误区的常见的社会心理效应。
    在对人的外表特征的知觉中,如对人的容貌的识记,晕轮效应具有一定的积
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方便。晕轮效应的消极作用往往在判断一个人的道
德品质或性格特征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它妨碍我们去全面地观察、评价人,使我
们不能从消极品质突出的人身上发现其积极的品质和优点,也不能在积极品质突
出的人身上看到其缺点和不足,对人作出“一无是处”或“完美无缺”的评价。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一无是处和完美无缺的人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晕轮效
应其危害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容易影响对人的评价的
准确性和可信度。
    认识和掌握这一社会心理效应,有助于我们克服看待别人的偏见,也有利于
我们了解别人产生偏见的原因。这一点,对领导者和管理者尤为重要。
    161 增减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
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心理学家们将人际交往中的这种现象称为“增减效应”。
    162 植物心理学和巴克斯特效应BACKSTER:
    我出生在新泽西州的LAFAYETTE 市。我的学业受二战影响而中断,当时我在
德科萨斯农机学院读书,是第一个应征入伍的海军军官。在服役前,我对催眠现
象极感兴趣,做过许多研究。我对使用催眠术进行情报和反情报方面有一些建议,
因为我刚入伍,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战结束退伍8 个月后,我有机会在美国陆军反情报处学习。经过短期培训
后,我留在马里兰州的总部担任讲师,教授情报调查课程。那时,我的催眠术在
情报和反情报方面的应用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开始有自己的办公室,关起窗
子进行专门的研究,但进展十分缓慢。有一次,我曾为安全起见,给司令官的秘
书使用了催眠术,取得了绝密文件。那个秘书醒来后也没有察觉。为保密起见,
当天晚上我将文件加以安全保管。第二天,我将文件交给司令官,说:一个是通
知特警逮捕我,一个是认真地听我解释。后来他们仔细地听取了我的解释。当时
正值中央情报局刚刚成立,听到这件事后,中央情报局让我提前退伍,雇用我从
事使用测谎仪进行背景调查方面的工作。
    测谎仪象是一种用于情报工作的特殊仪器,它也好象很自然地联系到了我的
催眠﹑夜游这些曾研究过的领域。我试想将它们用于我的工作。但实际上,对在
中央情报局从事的工作,我感到乏味。因为当时中央情报局刚刚成立,许多人都
希望在FBI 找到一份象样的工作。我们对XXXXX 的人进行测谎检测。将通过检测
的人,列入合格名单内。再进行工种调查,以分派合适的工作。我辞掉了政府工
作,开始专门从事测谎仪的研究。我在DC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在BOLTMORE扩建
了另一个办公室,第三个在纽约。实验室最终在纽约固定下来,并于1959年和我
的同行,测谎仪行业的竞争对手一起成立了学校。当时的全美第一所学校教授使
用测谎仪。学校成立后,需要使用大量的测谎仪。而测谎仪的1/3 部份是肤电反
应器,用图线来反应人的情绪变化等。
    这是一张标准的测试图,使用模拟的单针心电记录器,画出的有关血压﹑脉
搏强度变化。上面的记录是呼吸曲线。我感兴趣的是电子曲线,即肤电反应器画
出的曲线。我在给植物浇水,是一盆牛舌兰花。这盆花有一株长长的叶杆,叶子
也是长长的,当时它可能生长了1 年到1 年半的时间,是我的秘书从楼下一个花
店买来的,那家店要关门不做生意了,当时我们还买了一颗橡胶树。在浇水时我
很好奇,我想知道在根部的水份将花多长时间,穿过长长的叶杆最终到达叶子的
顶尖。我想:好阿,正好这些测谎设备可以用来测量它的电阻变化,还能测量出
它的肤电感应。把它的叶子连上电极看看会怎样?因为当水份到达叶尖时,夹在
电极中间的叶子的导电性能会增强。
    在浇水后,我想我将看到画出的曲线会呈现向上的趋势,因为当水份到达后,
电阻会变小。出乎意料,曲线的趋势却呈现着不断向下,我把指针移到了上端,
曲线连续向下滑。在这里的这段曲线的形状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是肤电反应,
我们会解释这段曲线代表着情绪波动,这段曲线代表着情绪恢复,随后整体呈现
向下的趋势。这是整个图的局部,这张是一幅标准的呈现向下的肤电图。我意识
到这段局部的曲线形状,显示了和人相同的情绪反应,我当时真是吃了一惊。
    163 自己人效应
    有一种效应叫自己人效应,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
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管理心理学中
有句名言:" 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
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因此班主任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
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64 紫格尼克效应
    你不妨试一下: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头再瞧一
下这个圆吧,此刻你脑子里必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因为你总
有一种出于未完成感的心态,竭力寻求终结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有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她给128 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
她让孩子们完成一部份作业,另一部份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测试结果。110
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的结论是:人们对业已完成的工作
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
已。这就是所谓的‘紫格尼克效应“。
    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被誉为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
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
学习一本书等,这就叫”心理张力“。研究还指出,任何人都企图满足自己的需
要,完成动作。其中既有先天的需要(饥、渴等),也有半需要(迫切的趋向)。
在勒温看来,个人能动性的源泉是多元的,形形色色的。被唤起但未得到满足的
心理需要产生一个张力系统,决定着个人行为的倾向、心理的基调和特点。如果
中断了满足需要的过程或解决某项任务的进程而产生了张力系统,就可以使一个
人采取达到目标的行动。勒温认为,没有完成的任务使得没有解决的张力系统永
远存在,当任务完成之后,与之并存的张力系统也将随之消失。由此可见,一个
人的”心理张力“系统,是产生”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
    165 自我参照效应
    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
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166 自我选择效应
    一旦个人选择了某一人生道路,就存在向这条路走下去的惯性并且不断自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是个容易被诱导影响的人吗?
小学生心理学
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效应,你知道几个?
为什么我们容易被诱导?
育儿必须知道的,三个心理学常识
各种效应、理论、法则等的学习与理解(五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