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道经》怎么就变成了《道德经》?发生误差的原因何在?

熊春锦先生指出,在汉代,儒家为了真正实现“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对黄老学说进行了一次摧残式地清理,《黄帝四经》从此销声匿迹了,《德道经》顺序被颠倒了,《德道经》、《易经》、《山海经》等很多经典被编修了。德,是老子《德道经》的灵魂。'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而且蕴含着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邃寓意。顺序颠倒,实际上就把老子的本意弄颠倒了,失去了老子“修德明道”“淳德归道”的本意。

“道”,如果没有淳德为基础,则难以感格、体悟和进入其中。只有通过修养“德”,仁义礼智信五德齐备,德性圆满,才能问鼎大道,品尝“道”味。因此,学习实践《老子·德道经》,首先要培养道德品格,获得道德能量,然后才能认识自然大道,认识自然规律,回归道德家园。

那么,《道德经》是怎么形成的?研究表明,在汉武帝之后,在官方意识形态的高压政策下,西汉时期的御用文人、魏晋时期的王弼等人对老子的原著陆续进行了七百多处编修,到1300年前,由唐玄宗颁诏全国,统一版本而逐渐形成。在北大竹简、帛书《老子》没有发掘出来的一千多年间,特别是唐玄宗之后,我国学者压根无缘见到古版《老子》,更不用说普通民众了。即便敦煌藏经洞目前收藏在世界各地的若干部《老子》,也未见与帛书老子甲乙本相近的版本。大家误以为《道德经》就是老子的原著,便推而广之,流传至今。其实,《道德经》出现在老子原著诞生后的400多年,也就是距今大约2100年前。

《德道经》演变为《道德经》,只是篇序上的颠倒吗?非也。后世某些学者由于缺乏修身明德的实践,也可能摄于皇权的威力,胆大包天,把《老子·德道经》这种通天彻地、纵贯古今的大慧大智的文章篇序改,文字改,以误导后人,带来的危害无法估量。

与原汁原味的帛书版相比,除篇序颠倒后,通行本《道德经》还有两大特点:一是删去了原书中大量的之乎者也,对很多内容进行增删,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二是《道德经》对几个大段落的前后大调整, 个别章节还有分段的不同,与原书相比,可谓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我们拿两本书的《道》篇第一章做比较,帛书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同样的内容,通行本《道德经》则改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帛书本道篇第一章共64个字,八个“也”,在通行本道篇第一章全部被删除。因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两处“恒”改为“常”;对64个字中的25个字做了改动。逐一对照: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也”→“有名万物之母”;

“以观其所噭”→“常有欲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胃”→“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玄之有玄”→“玄之又玄”;

“众眇之门”→“众妙之门”

修改后的文字不仅离老子的本意相差甚远,而且,作为诵读教材的功能也减弱了,还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而读不懂老子。

仔细对比帛书《老子》与《道德经》的文本,旅美学者肖钢发现,“后者对前者的改动多达700多处,导致原文350多句话中有160多句发生了重大改变。其中,仅因避讳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昭帝刘弗5个皇帝的名字而产生的变异就达100处之多。”如《道德经》因避刘邦、刘恒、刘启、刘勶和刘弗这五代皇帝的名讳,将全文中的“邦”改成“国”、“恒”改成“常”、“启”改成“开”、“勶”改成“彻”、“弗”改成“不”。

看来,为了尊皇贵权的需要,为了独尊儒术,儒学“笔杆子”对老子原著动了大手术。

人们可能要问:改动的地方有合理之处吗?举例分析一下:

帛书甲本中的“上善治水”改为“上善若水”,改的好吗?仔细分析,一个 “若”、一 个“治”,意思相差迥异。“若”,着重于理性的朦胧 ,强调要“仿效” 水的品格和精神。而自然界的水有清有浊,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为灾为患,浊恶之水和灾患之水并不具备“上善”属性。老子说的是“治水”,就是表明,要用至美和至善的东西来“治”自己的生命之水。日本、法国等国科学家的实验早就证明了“上善治水”的科学性。(请参阅《国学道德经典导读》)顺便说一下,“上善治水”在帛书乙本中为“上善如水”,一字之差,意思相去甚远。这也是校勘本采用帛书甲本的原因之一吧。

老子通于大道,孔子精于常道。孔子那么博学的人,曾经多次请教老子,虚心之极。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我的良好精神状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老子》的思想是不可逾越的道德高峰。”老子思想意境深邃,内涵丰富,可见一斑。既然如此,老子在天人合一状态下写的大慧大智文章,怎么能够随便颠倒篇序,随意改动里面的字?谁改,谁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当然,编**学经典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不仅仅是某些学者的个人行为。

可喜的是,根据马王堆帛书影印版校勘后的《老子·德道经》早就面世了。熊春锦先生有极高的修身造诣,他学贯古今,国学底蕴厚实。在校勘过程中旁征博引,参阅了以《甲骨文》和《说文解字》为代表的象形文字系统,《尔雅》所代表的同义、近义词归类的语义学系统,及刘熙《释名》所代表的语音追溯名源、语义的系统,字斟句酌,查证原貌,尽力还老子本意, 这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今天,作为德慧智经典诵读的爱好者,不少人都有体会,诵读原汁原味的一本正经,犹如弹奏生命的交响曲,吮吸纯正的营养。诵读状态好,可以进入《德道经》特有的那种古朴悠远宁静的氛围中。《老子·德道经》的精神能量,极其有利于培养纯真朴实清净虚无的上德品质,有利于慧智头脑的形成。修改后的《道德经》,指导实践的作用减弱了,基本全部常道、常意化,理论价值很浓,其意境、音韵美和《德道经》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实践证明,诵读效果确有差异。

展开历史的画卷,徜徉其中,扬清激浊,又使人想起了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母亲河发源于雪域高原,源头的水圣洁清纯。然而,在长途跋涉,奔流不息中,某些地段变得混浊不堪,有的地段甚至断流。如果想获得自然生态的甘泉,最好到源头上汲取甘冽的清泉,她富有大地的营养和天地的精华。

作为经典也是这样,在道德文化的井泉直接获取源头活水的滋养,无论对精神系统还是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是大快人心的事。

时间是最好的法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愿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尊重历史,学习实践弘扬优秀的道德文化;愿老子经典早日以庐山真面目走进民众的心坎;愿道德文化兴民族,旺国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道经》与《道德经》,孰是孰非?
老子《道德经》只有五千多字,为什么看不懂?
你知道《德道经》么 (图文)
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
不调整《道德经》第一章的理解方向,就别想领悟《老子》的真相
紫宸道:老子道德经帛书甲本——道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