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品美术馆】三品课堂——简析《石门颂》(第二讲 上)




三品课堂

——简析《石门颂》(第二讲 上)

主讲:张 继  整理:艾 琳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石门颂》的历史背景,以及《石门颂》的文字内容,还有《石门颂》的艺术风格。同时我们也讲了《石门颂》对我们现在学习书法所产生的影响,今天具体来分析、讲解《石门颂》的用笔,先从点画开始,在讲用笔之前,先介绍一下临习《石门颂》在用笔方面所要注意的四个要素。

  1.用笔的力度:指我们在运笔的过程中,点画所表现的力感,是衡量笔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但是“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笔画粗不等于有力,笔画细也不等于无力。晋卫铄《笔阵图》有语:“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事实上,笔力不只是体现在物理层面上力的强弱,它其实是体现出点画强烈的质感和一种视觉及心理效果。

  2.用笔的厚度:指在书写时通过中锋用笔来表现出点画的立体感。这种处于饱满状态的笔画更能表达出生命的意味。但厚与薄是相对的。严格地讲,笔画并不具有立体感,“厚”只是一种感觉,这对于一个有审美知觉能力的人,是通过书法作品的“二维空间”感受到“三维空间”的效果。

  3.用笔的灵活度:我们知道,《石门颂》属于正书,是比较稳定的一种字体,但是它的点画在碑帖中不但具有稳定性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临习的过程中,既要表现出它的形,同时还要表现出它的神,需要在用笔方面灵活、生动,达到形神兼备。

  4.用笔的准确度:指书写时表现出的字态的准确性。准确度是相对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碑刻效果,大多体现的是经过历史的侵蚀和自然风化后的面貌,所以在临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分析,透过刀锋看笔锋,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绝对的准确不仅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是没有必要的,关键是要做到感觉上的准确。

  一、《石门颂》的“点”

  石门颂的“点”和其他隶书中的“点”一样,其特征可以用四个字总结——“截线成点”。

  1.竖点:

  以“位”字为例,右部上边的点画我们称之为“竖点”。“竖点”可以理解为从隶书的竖画里截取了它的起笔,所以“竖点”的笔势是由上往下书写的。这就是所谓的“截线成点”。

  2.横点:

  比如“氵”,《石门颂》的“氵”和楷书的“氵”的写法完全不同。楷书的“氵”是由两个“点画”和一个“提画”组成,而隶书的“氵”却是写成短线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因为它是从隶书的横画中截取出来的。

  3.撇点与捺点:

  除了“竖点”和“横点”以外,“点”还有很多造型。比如上图这个部首,起笔的两点是相背的,这两点的笔势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它是从隶书的“撇”和“捺”中截出来的。通过对点的方向、轻重、方圆等特点进行分析,帮助我们去理解隶书中的“点”。把所有的“点”都看成是某种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截线成点”。

  《石门颂》中的点画分很多类型,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有起笔成圆形或者起笔成方形的,称之为“圆点”“方点”;有书写效果比较重的,称之为“重点”;还有书写效果比较轻的,称之为“轻点”。依此类推,我们把稍长的点称之为“线状点”;把带有弯曲状的,称之为“带钩点”;把有些下沉感觉的,称为“下沉点”;把有些上浮感觉的,称之为“上浮点”。另外根据它的方向,有“平点”“竖点”“斜点”“上挑点”等。

  关于“点”的运用,还要考虑它的组合。如果出现了单独的一个点,这个点大多是灵动的,在字当中一般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两点同时出现,一般情况下都是以相背或者相向的势态表现出来。它们之间是有关系的。出现三点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呼应的,不可能一盘散沙。四点同时出现则往往是连贯的,表现为笔断意连。如果说一个字里面出现很多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参差变化的。所以我总结为:一点生动,两点向背,三点呼应,四点连贯,多点参差。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些字。

  1.“一点生动”示范

  a.“先重后轻”

  “充”字的点画是先重后轻的,入笔重收笔轻,从左上角向右下角方向书写,起笔相对较方。这个点的用笔松动灵活,书写过程比较流畅,不要刻意。有的朋友在临习《石门颂》时,会被《石门颂》表面的苍茫、朴茂所“迷惑”,刻意追求表面笔画的效果,这样就失去了书写性。所以在临习时既要表现出它的特征,又要灵活自然。


  b.“带钩点”

  “高”的点画和“充”的点画写法是不一样的,我们称此处的点为“带钩点”,由右上向左下方向书写,上边起笔带有钩状,比较圆浑,并且生动。


  c.“下沉点”

  “於”字的第一笔称之为“下沉点”,这个点的笔势往下走,紧靠在第二笔上,显得比较稳定。最后两笔实际上也是两点,我们称为“线状点”,按照它的方向我们又称之为“横点”。

  2.“两点相背”的示范

  字中出现两个点,要么相向要么相背。“興”字下面的两点,就符合刚刚说到的“两点相背”的特征,并且起笔露锋,收笔灵活,这样就能使它们之间气息连贯。如果书写时笔笔藏锋,两点就会太过拘谨,没有生机。此外,用笔既要简约但又不能简单,“简约”是指动作不复杂;“不简单”是指笔画还要具有轻、重、虚、实甚至更多的内涵。

  3.“三点呼应”的示范

  比如“澤”字,左边的“氵”就符合“三点呼应”。每一个点的笔势都是向心的,向中间收拢,这样的表现形式就是呼应关系。另外,它的起笔、状态也有变化,刚才我们提到“方点”“圆点”等都是对“点”外形的描述。虽然这三点从组合上看,具有整体性又有呼应关系,但是单独看每一个点的形态都具有前重后轻的特性,这都是我们在临习的过程中应当关注的。

  4.“多点参差”的示范 

  “道”字用笔生动,上面两点笔势相向。“目”中间的短横露锋起笔,笔断意连。左边“辶”中的三点,呈现放射状的呼应关系,和之前所讲收拢状的三点笔势相反。

  每个点的特征都有区别,都有自身独到的表现手法,但是它们又都统一在《石门颂》的整体风格当中,使《石门颂》变化万千,生机勃勃。



扫描二维码

观看教学视频


  三品课堂是三品美术馆携手“正书六家”——王友谊、王学岭、刘颜涛、张建会、张继、管峻推出的系列公益教学,6位老师每人9讲,一年54堂精彩课程为你讲述篆隶楷的奥秘。不仅可以通过《书法报》每周了解最新内容,更可直接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微商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楷书 《张黑女墓志》北碑介绍 及临写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转)
唐颜真卿《勤礼碑》楷书技法解析(五)(高志强编著)
《兰亭序》点画之三:向相点、相背点、上下点、两点水
字帖该怎样读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