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四季养生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极其丰富,但其要旨不外乎是顺时养生。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相互收受通应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指出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于一年中阴阳消长所形成的,例如冬至-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之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造就了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视和生是延长生命、不易衰老的意思。为何能延长生命呢?是因为避邪不至——病邪不能侵袭,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养生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养生长寿的法宝。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也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记载“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指出生物钟在疾病的变化规律上也有所表现:患者的病情,早晨逐渐减轻,中午稳定,傍晚开始加重,夜深病情最重的周期性变化,现代医学在临床上也观察到这种现象。随机指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规律是自然界生长变化的基本法则,人们也要根据四季变化的特点采取春夏保养阳气,秋冬保养阴精的方法。

中医里一年分五季,在夏秋之间多出一个“长夏”。五脏分管五季,当令之时脏气最旺,但也最容易受伤。“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指出既要根据气候的特点,又要注意季节对人体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够取得好的补益效果,这也称为“因时制宜”。在四季养生中,养形得到广泛的重视和采用,各种风起云涌的健身运动和体育锻炼开展即是证明,但在“养神”或形神兼养方面则重视不够。

春季(立春到立夏)养肝春季是肝的主季,春天肝气最旺,同时肝也是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肝病,对肝气素来不足或者用肝过度的人来说,易致肝失于濡养,肝脏功能活动跟不上如此异常的气候,会易于导致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例如,原有肝脏疾病患者(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经治疗,本已肝功能正常,但在这个季节易发生肝功能异常波动。同时春季气候的异常变化,如寒冬一过,气候本应渐暖,但如果温暖提前出现,或者温暖太过,变得象夏天一样炎热,或者冬季虽过,但严寒仍逗留不去,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春季养肝——首当养神养神是中医养生的精华。《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邪之所凑,真气义虚。”《素问·评热病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出精神的安定充实与正气在抗病延年方面的重要性,做到精神內守恬淡虚无,从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自我调节、抗病防病能力。

春季的养神主要是畅神,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人在此时顺应阳气生发之势,晚睡早起,散步于庭院之中,以使形体舒缓,神气畅达从容,保持愉悦之情,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以使志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春天还可以通过踏春赏花、游山戏水、散步郊游等来舒畅自己的情志,使全身肌肉、关节适度地运动,促进气血畅行。通过养神,使人精神条达,情绪稳定,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持机体的稳定性。

春季的食补和药补宜选择甘平或甘温的事物和药物以健脾和胃、补益阳气,保证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健脾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春天肝本过旺而克脾。根据五脏的原理,春季肝的活动较为旺盛,因此春天的补益就必须注意补养脾胃。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适当减少酸性食物,增加甜味食物。传统医学还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忌油腻生冷和大辛大热之品。除了补养脾气以外,还要注意增加一些具有升发疏理肝气的食物和药物的进补,如春笋、春椿、春韭、黄豆芽、豆腐、淡豆豉、大麦、小麦、胡萝卜、菠菜、荠菜、荸荠、枸杞子、菊花、太子参、黄芪等。中成药可以选用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等。

推荐食疗方

【桂圆枸杞小麦粥】桂圆肉20克、枸杞子15克、小麦250克。将桂圆肉、枸杞子洗净与小麦同煮。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熬成粥。坚持服用有养肝安神的功效。

【香椿鸡肉皮蛋粥】香椿20克、鸡肉200克、皮蛋2个、粳米250克,姜、葱、盐等调味品适量。先将鸡肉切成小块,加水煲成浓汁,用浓汁与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加入切好的皮蛋、香椿和煲好的鸡肉,加适量的调味品。功效:补气益血、舒肝开胃的作用,适用于肝脾不调、气血亏损的人。

【川芎白芷炖鱼头】大头鱼一个300~500克,加入6克川芎和6克白芷,放入瓦煲内一起炖即可。功用:川芎白芷都能够活血、行气、祛风,再配上味甘、性温的鱼头,更相得益彰。此道食谱可治疗春季头昏眼花、头晕头痛,以及春困。

形体锻炼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肺腑。春天多锻炼,会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种疾病,且令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大汗淋漓而伤阳气,以运动后精力充沛、身体轻松、舒服为度。一般可选择简单易行的活动,如太极拳、散步、慢跑、踏青以及放风筝、荡秋千等。

春季养肝功——“嘘”字功养肝春天最好多做养肝护肝的事,“嘘”字功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明目护肝之法。两脚自然分开站立,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颚,呼气时收腹、提肛,同时发出“嘘”音,这个方法适宜早晚各做一次,天天坚持,练习时音调要柔细匀长,使气呼尽,“嘘”后调息时要闭目凝神。提高“嘘”字功,以达到舒肝养肝的目的。

春天除了注意饮食起居外,还要注意预防各种疾病。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气候多变,细菌、病毒易于繁殖传播,易发生流感、肺炎、支气管炎、流脑、猩红热、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平时一定要讲卫生,勤洗晒衣被,除害虫,开窗通风,提高防御能力,传染病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

夏季(立夏到小暑)养生养心

夏季是心的主季,夏天心气最旺,同时心也是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心病。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夏季是阳气达到最高峰的节气,而心脏又是属阳的,所以在夏天保养好心脏是最关键的。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越来越高,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人们很容易烦躁,脾气也会变得暴躁,这样对心脏非常不利。医学研究发现,约10%的人在夏季可能会出现心境、情绪或行为的异常,而心情起伏波动很容易影响机体的功能,例如中年人发火会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如伤津可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将耗伤元气,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中暑症状,由此观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夏季养心——首当养神夏季的神补主要是充神,以使志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为蕃莠,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子曰,使志无怒,使英华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天的三个月,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万物繁荣秀丽,生机勃勃。就人而言,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夏令正值人体阳气旺盛外浮之时,人宜晚睡早起,使人体阳气充盛,人之情志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得以充分抒发,保持欢快之情。心情舒畅,神气向外,阳气得神而不郁,脏腑气血自然安和。夏季神补可以从改变居室环境、赏花、纳凉聊天、避暑旅游等方面进行,例如,在居室增加浅绿、浅蓝的冷色调;在案头摆上一盆文竹,有条件的可以在庭院或阳台养上小缸荷花或栀子花。

夏季养生当固护阳气夏季养生主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那么,在夏天怎样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呢?首要的一点是,人们不能只顾眼前的舒服,过于趋热避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冷饮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保护阳气要谨防“空调病”:人们由于每天多次出入冷气环境,这样人体多次经受冷适应的条件反射,使促使交感神经对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无形中给心脏增加了负担。而在中医理论中,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因为五脏应五时,具体到夏季是心与之相应。夏季人们室外活动多,活动量也相对增大,加之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炎热,故睡眠时间也较其他季节少一些。因此,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汗出亦多。显而易见,在这个季节,心脏的负担是很重的,倘若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很容易使心脏受到伤害。由上可知,夏季人们反复多次出入冷气环境,对心脏是不利的,而而心属火,伤心则伤阳气。在久处冷气环境中的人,一旦进入炎热的自然环境时,皮肤和血管马上收缩,细菌很容易利用张开的毛孔进入人体内而引起感染。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在暑热一定不要贪凉,谨防冷气病的发生。办法是: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里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夏季锻炼暑热逼人多流汗,易伤心血。夏季要以静为主,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

夏季的食补和药疗应选用清淡的食物和具有清心解暑的药物。在夏季,人的阳气旺盛,皮肤开泄,血脉充盈,出汗增多,容易表现出“夏气通心”的生理变化,故夏季应选用清凉的食物。夏季湿气较重,易于困脾,故夏季除了应选用清凉的食物,还要注意化湿健脾。所用的食物和药物不仅具有解暑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开胃增食、健脾助运的作用。这些食物包括玉米、薏苡仁、绿豆、西瓜、黄瓜、丝瓜、茄子等。药物包括西洋参、莲子、金银花、茯苓等。补益的中成药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薯蓣丸等。夏季天热烦躁,食欲不振,可以多吃些养心安神的食物。例如莲子芯、味道比较苦,但善于清心火、健脾胃,直接泡水代茶饮或加粳米同煮成粥就行了。乌梅也有解热除烦的作用,夏天办公室的零食尽可以换成冰糖乌梅之类。

推荐食疗方

【生姜山药大枣】鲜生姜8克、山药30克、粳米150克。将生姜、山药洗净切碎,与米同煮成粥食用。具有温胃化痰的作用,对夏季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一定的作用。

【胡萝卜栗子粥】新鲜胡萝卜50克、栗子20克、粳米200克。胡萝卜切成小片,与栗子、粳米同煮。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慢慢熬。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对夏季腹胀、食欲不振有一定作用。

【党参灵芝茶】党参15~30克、灵芝10克、陈皮3克一起煎汤饮用。可以治疗夏季脾虚,食欲不振,四肢肌肉乏力等症。

【姜汁牛奶】300毫升鲜牛奶加3~5毫升生姜汁,蒸适当时间后饮用,可以治疗夏季胃痛、呕吐、暖气等脾胃不适的症状。

夏季养心功——“呵”字功养心夏天最好多做养心护心的功,“呵”字功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养心护心之法。两脚自然分开站立,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呵,念ke。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6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呵”字功治心悸、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等心经疾患。

长夏之季(小暑到立秋)养脾

长夏,则是人体五脏之一的脾脏与其相应,长夏脾气最旺,同时脾也是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脾病。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因此,长夏应预防湿邪侵犯脾胃的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这就是为什么秋天天气凉爽,温度适中时,人的精神倍增的原因。长夏时节,相对湿度高达70%以上,南方地区甚至高达90%以上,加上高温、低压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不适,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上的湿气上蒸有关。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以防室内过于潮湿损伤人体阳气。

长夏季食疗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应“温饱,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得太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椒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

推荐食疗方

【冬瓜扁豆汤】冬瓜500克、山药30克、扁豆30克。将冬瓜、山药洗净切碎,与扁豆同煮,先用旺火煮熟,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具有益气健脾、祛湿清暑的作用。

【鲜藕百合粥】新鲜莲藕500克、百合15克、粳米200克。莲藕切成小片,与百合、粳米同煮。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慢慢熬。功效:清热生津,健脾和胃作用。

【苦瓜拌麻油】苦瓜300克。切片炒熟后,调味加小磨麻油食用。可以治疗长夏食欲不振、颜面暗疮等。

长夏季养脾功——“呼”字功培脾气长夏最好多做培脾益气功法。“呼”字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培脾益气功法。“呼”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前面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

秋季(立秋到立冬)养肺

秋季是肺的季节,秋天肺气最旺,同时肺也是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肺病。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咽痛等现象,这就是秋天的主气——燥。

秋季养肺——首当养神秋季的神补主要是敛神,以使志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阳气渐趋收潜,阴气逐渐旺盛,气候由热转凉,自然界渐呈清肃之景象。肃杀之气降临,人体之阳气开始收敛。此时宜早睡早起,神志保持宁静,使神气内敛,不使志意外露、阳气外泄,以免秋令肃杀之气的伤害。赏月是秋季调神的绝妙方法:置身于松林石径,闻松林轻语,观月光透过松影之如血似霜之境;或流连于湖畔池边,眺望那明月渐上中天,水面月影摇曳,会让人神敛志收。

秋季的食补和药疗“润燥”是秋季养肺的大法,要选用滋阴润燥、补养肺气的食物和药物。秋季气温渐凉,气候干燥,干燥的秋天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秋季的补水量要多。秋燥容易伤及人的肺脏,耗伤人的肺阴,使人出现口咽干燥,咳嗽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此根据燥者润之、滋阴润肺的补养原则,采用具有干润作用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补益。选用的食物和药物包括梨、甘蔗、木耳、香蕉、蜂蜜、百合、天冬、麦冬、沙参、银耳等。中成药可选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以使肺脏安度金秋。

推荐食疗方

【玉竹焖鸭】鸭肉300克、玉竹30克。加水炖熟后,调味喝汤吃肉。有滋阴润燥减轻秋燥的作用。

【芡实山药粥】芡实30克、山药50克、粳米200克。将三者同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改用小火熬。功效:收敛涩精、健脾补肺。

【百合麦冬白果粥】百合30克、白果15克、麦冬10克、粳米200克。将其同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改用小火熬。功效:滋阴润燥止咳,可用于秋季燥咳。

冬季(立冬到立春)养肾

冬季是身的主季,冬季肾气最旺。当大地最冰雪覆盖、万物凋零的时候,肾气也最易耗损。“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圻”。“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呈现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春之来临。在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变缓,以尽可能地保持体力和人体抵抵抗疾病的能力,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以冬季为最高,冬季是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等许多疾病的高发阶段。“黄帝内经”上说,冬季三月,宜早睡晚起,指出冬天日照短,早睡保持温热的身体,以养人体阳气,晚起是指在自然界阳气上升后起床,身体可以补充阳气,躲避阴气,这样各脏器搜集到的阳气汇集到肾,肾气充沛足以低档疾患。

冬季养肾——首当养神冬季的神补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寒气笼罩,大地千里冰封,一派阴寒之象,万物皆封藏,人体之阳气亦潜藏于体内。冬季的调神,当以收敛为是,使心情处于满足的状态,以保证体内阳气的闭藏,藏神于内。冬季天黑比较早,天亮比较晚,所以在冬天应该早卧晚起,一般来说,八九点就应该回到屋里休息,十点睡觉最好,早上不要过早起床,要多睡一会。冬季的调神,当顺应阴盛阳衰的气候变化,符合冬季的变化规律。

在冬季还要防止情感失调症的发生。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取消低沉、疲倦懒言、嗜睡昏沉等现象,并且有规律的年复一年出现,称之为季节性情感失调症,这种现象多见于中年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参加室外活动,多晒太阳,这时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在温暖的阳光之下尽情获取大自然的给予,以此养神、藏神。

冬天的食补和药疗 “冬季进补,春天打虎”。中医认为,冬季是收藏季节,在此季节进补容易为人体所吸收,所以,人们习惯上重视冬季进补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冬季人体的各种活动相对减少,人的新陈代谢也相应缓慢,这种情况下进补,容易见到效果。冬季应当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黑枣、乌鸡等具有滋阴的作用,藕、木耳等皆为有益的滋阴食品,可适当选用。

到了冬天,天气寒冷,人的能量消耗较大,冬天的养生要注意忌寒冷,要注意保温,吃的东西也是这样,冬天如果为寒所伤的话,到春天就容易发病。冬季进补还可选用具有温阳补肾作用的食品和食物,以减轻冬季寒性收引凝滞导致的阴盛阳衰的情况,但宜遵循守温而不散的原则进行补益。冬季进补可选用糯米、核桃仁、羊肉、桂圆、虾仁、黑豆、人参、鹿茸等进行补益。在冬季吃补品的时候也应根据各人的体质进行,体质虚寒的人可经常吃一些温性的水果,如桂圆、莲子、鹿茸,体质偏温燥的人可以吃雪梨,它也是一种寒性的补品,具有滋阴作用。如果在进补太过觉腹部胀满或消化不良时,可吃萝卜,萝卜有助于消耗,以及消涨除满。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应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奋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的力量减弱。所以,应适当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功能,抗御过亢的肾水。冬季饮食慎食黏硬、生冷的食物,以免使脾胃之阳气受损。多补充含蛋氨酸的食物,从营养学的角度,还应适当进食以下食物:①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瓜子、乳制品、叶类蔬菜等,这些食物中所含蛋氨酸通过转移作用可提供一系列耐寒适应所必需的甲基;②含根茎的蔬菜,如萝卜、百合、莲藕、青菜等;③含钙较多的食物,如虾皮、牡蛎、花生、蛤蚧等,因为这些食物里所含无机盐较多,可调节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提高肌体御寒性;④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如动物肝肝脏、鸡蛋、牛奶、豆类、胡萝卜、南瓜、白薯、新鲜蔬菜和水果,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防止口角炎、口腔炎等疾病的发生。

推荐食疗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当归、生姜洗净切片备用,羊肉剔去筋骨,洗净切块,入沸水中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砂锅内放入适量的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武火上烧沸后,去除浮沫,改用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喝汤食肉。具有温中、补血、散寒的功效。

【羊肉萝卜煲】羊肉500克、萝卜300克。调以适量八角、小茴香、姜、盐等,煮熟食用,对肾阳亏虚所致夜尿频多、遗尿、手足不温、腰背冷痛、阳痿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乌豆塘虱煲】塘虱鱼500~600克。去除内脏、鱼腮等,洗净后放入瓦锅内,再加入50克乌豆,陈皮6克用文火煮熟,调味即可。具有滋肾、调中、兴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冬季头痛头晕、自汗盗汗、耳鸣乏倦等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剑桥」明日惊蛰,蛰伏过冬的动物已被春意叫醒,推荐膳食玫瑰雪梨羹
想要不伤肝,吃甘不吃酸,春季补肝牢记这三点
春天养出一年的美
四季养生篇----春季
人体五行与中医五味
3、“惊蛰”养生:护肝健脾是关键,卫阳食甘少油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