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点击上方「成都市科技顾问团」关注我们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复苏的背景下,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工业机器人,将带来制造业模式的巨大变革,已成为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未来发展趋势。


01

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国家层面,2012年以来国家政策对于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码。2012年科技部相继发布《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提出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2013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


在地方层面,上海、青岛、重庆、沈阳等各地政府纷纷筹建和规划部署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希望在这一轮工业自动化的浪潮中夺得发展先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图1 我国十大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及发展目标


02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困境及分析

发展困境

1、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

机器人产品对零部件的专业性要求强,由于我国在基础工业方面落后,使得关键零部件在精度、成本等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国内外技术差距最大的是减速机和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目前全球机器人行业,75%的精密减速机被日本的纳博特斯克(Nabtesco)和哈默纳科(HarmonicDrive)两家垄断。伺服电机。主流供应链条上被日系的松下、安川和欧美系的倍福、伦茨等垄断。


2、国外品牌占据大部分国内市场

由于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我国机器人整体成本很难降下来,在和技术成熟的国外厂商竞争时,并不具备价格优势。成本比国际巨头高,而性能却比较差,导致产品的客户认可度不高,造成目前外资品牌在我国机器人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现状。



图2 2012年四大家族占据50%市场销量

问题分析

1、机器人产业空心化风险扩大

由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我国的机器人企业多为加工组装。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售价居高不下,直接推高了我国机器人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我国机器人的发展面临加工组装锁定的产业空心化风险。


2、外资企业与品牌挤占我国机器人企业发展空间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品缺乏品牌认知度,最大的机器人企业年产机器人仅有几千台,机器人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和品牌占据,瑞典ABB、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等国外知名企业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近90%。随着国外机器人企业纷纷将我国作为生产基地,自主品牌生产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03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对策

确立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机器人发展模式

采取对外采购与成套设计、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模式,加强行业细分领域的集成应用,扩大与占领应用市场。同时,借鉴日本模式,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集体攻关,重点突破关键核心部件,尽快形成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商等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整体推进,做大做强国产机器人品牌;尽快研究出台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机器人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发展的步骤、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与零部件以及产业化路径,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加大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

加强对国际机器人技术的跟踪研究,把握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利用高端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智能制造装备专项等现有政策渠道,搭建创新应用平台;重点加强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突破、关键零部件联合攻关,促进关键零部件、整车、材料、工艺同步研发和协同配套。发挥政府财政的引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以优势企业为核心,引导和支持企业整合,拓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渠道。


选编自成都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研究报告《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五大困境”分析
国产机器人如何占据“主场”优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两大“拦路虎”怎么打?
2019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产业规模近500亿,工业机器人产业下一步该怎么走
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18日将开幕 工信部:全力维护我国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