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网红滤镜才能看到的美,真丑

最近某平台翻车了。

网上声讨它“滤镜景点”的话题登上了热搜,竟达到4亿的阅读量。

看来深受“滤镜景点”之骗的人不少。

什么是滤镜景点呢?

就是把普普通通一个地方拍下来,后期加上各种美化滤镜,码好各种“国内唯一”“一生必去一次”“绝绝子”的宣传文案,就成了“天上人间”“小马尔代夫”“小镰仓”。

而实际的景点,与通过滤镜美化的比起来,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关系。

●滤镜中的梦幻粉红沙滩,实际上棕黄、普通。

动图 | up主-滤镜粉碎机,左图为滤镜下,右图为实际看到的

●滤镜里的瀑布飞流直下,充满北欧气息,实际就是一个小区的排水渠道,平平无奇还有点臭。

图 | 左图为滤镜下,右图为实际看到的

●滤镜里的海边小镇水绿山蓝,楼宇温馨,实际水是浑黄的,楼是破旧的,色调是普通的。

图 | 左图为滤镜下,右图为实际看到的

●滤镜里绿幽幽,实际灰蒙蒙。

图 | 左图为滤镜下,右图为实际看到的

●滤镜里的天梯好像与白云相接,实际只是平地上一架10节梯子。

图 | 上图为滤镜下,下图为实际看到的

被这种滤镜景点吸引而去的游客,看到眼前如此普通的地方,不由发出灵魂拷问:

我车钱都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失望的游客满脑子都单句循环着,“被骗了被骗了”。

滤镜不仅可以把普通变成绝美,还可以把中国变成日本。

据网易数读的数据,全国至少有62个“小京都”,61个“小镰仓”,59个“小奈良”。

加上“日式滤镜”,国内景点就是日本景点的“平替”。

良渚遗址公园,成了杭州“小奈良”,厦门海堤纪念公园,成了厦门“小镰仓”,杭州径山寺,成了杭州“小京都”。

滤镜简直无所不能。

不管拍什么照,衣食住行,人只要加上滤镜,往社交平台一放,张张精致,样样美丽。

要是不加滤镜,拍出来的图片都不敢往外发。

有时不是看不出别人的照片充满了滤镜修图痕迹,

但看了看原图,

手还是很诚实地一键滤镜后,再发送。

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么习惯加滤镜?

一言以蔽之,为了好看。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嘛,看到别人美,自己也不能落后。

但是,有没有发现,我们追求美的天性其实被利用并扭曲了。

你要追求美,我就给你提供滤镜。

各种美颜相机、修图软件,应有尽有。

你要看到美,我就给你推送经过滤镜加持的景象。

●你打开某笔记平台,打卡地全是唯美风景照。

●打开某短视频平台,up主全是帅哥美女。

●打开朋友圈,吃的喝的玩的,无一不精,无一不美。

这些景象每天都推送到你面前。

看着看着,你觉得,对对对,美就是这样的。

单调、同一、模式化。

色彩鲜艳、对比度高、饱和度强的风景,皮肤白、眼睛大、鼻梁高、下巴尖的人像……

你追求的美,就这样被滤镜扭曲了。

当大家都在用滤镜的时候,滤镜就控制了我们的审美。

它不断给我们脑子里植入关于美的固定观念:

不管是风景还是人,只有像滤镜里那样才是美。

而在现实里看一切东西,怎么都比不上滤镜里的。

人民网2018年发表过一篇文章,讲了过度依赖美颜相机产生心理疾病的例子。

主人公小佳,是一个用惯了美颜相机和修图的女生。

她一照镜子就觉得自己哪哪都丑,脸太胖,手臂太粗。

最后干脆拿美颜相机当镜子。

但无可避免,她对自己真实的样子越来越不满,甚至不愿意出去社交。

家人领小佳看了心理医生才知道,她患了一种叫“体象障碍”的心理疾病。

体象障碍,俗称丑人综合症,周围人都觉得你不丑,但你就是觉得自己很丑。

现在,每个月使用美颜相机的人数达到了3亿人,都或多或少对自己外表有不满意的地方。

看惯了美颜相机里的自己,会让人对自己真实的外表产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待。

而这种注定失望的期待,是无解的,整容也不可能达到。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注意到了这样的趋势:

大量想要做整容手术的人,想要让自己整容后看起来像自拍照片一样漂亮。

以前的整容,都是以漂亮的明星为模板,现在都发展到以滤镜为模板了。

真可怕。

而整容医生说,滤镜中的美颜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

因为通过滤镜过度修饰的照片,呈现出来的根本不是真实的自己。

只是数据拟合出来的幻象而已。

不知不觉,滤镜审美正在摧毁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自信。

滤镜本来是个好东西。

它是一种修饰,锦上添花的那朵花。

摄影时经常会用到一些滤镜作为辅助,使拍出来的照片更清晰。

这里的滤镜是指一些实体镜,

可以帮助克服一些拍摄环境的不良影响。

例如偏振镜,可以减弱反光,在拍水面、玻璃等景象时可以达到肉眼正常的观感。

在拍摄质量比较差的时候,后期还可以用修图软件的滤镜进行适度的补救。

光线不够亮,加点亮度。

前额秃了一截,加点头发。

脸上长了个痘,遮掩一下。

这些滤镜,无伤大雅,还很有用,让人高兴。

还记得智能手机出现以前的90年代后期,大街上随处可见大头贴机器,那可能是最早运用滤镜的时期。

它有高强度的灯光,一定程度的磨皮,还可以对着屏幕调整表情和角度。

比普通相机拍出来好看。

90后一代的拍照记忆都被它承包了。

在下午的放学时光,走进街边的一家大头贴小店,选好葬爱家族的相框,钻进遮光帘,摆好古灵精怪的姿势,按下按钮,彩色喷墨机立即就能把大头贴打印出来。

撕掉大头贴背后的胶纸,把它贴在铅笔盒、手机和笔记本上,就能高兴好长一段时间。

但不知什么时候,滤镜开始变坏了。

它不再那么让人高兴,反而让人焦虑。

人人都只盯着滤镜里面的人和景,称赞它超脱现实的美丽。

现实里人和景因此就被忽略,贬低,厌恶。

你开始焦虑自己普通但自然的样貌不够美,穿得不如买家秀的好看,吃的不如朋友圈的精致。

你向往滤镜里虚幻的美丽。

开发滤镜的人,看到了由你的焦虑引起的商机。

他说可以让你更上镜,然后把几百种滤镜推到你面前,任君挑选。

你一头扎了进去,在他设定的审美标准中画地为牢。

开发滤镜工具的人成了美的定义者。

而使用滤镜的人,就这样逐渐被滤镜审美统治而不自知。

滤镜审美把美的阈值不断拔高,把人对美的期待不断扯到极限。

在看惯了滤镜加持、色彩浓艳的所谓美照之后,看现实全变成了寡淡。

个子不够高,脸不够白,身体不够瘦……

天不够蓝,水不够绿,山不够青……

沙滩不够粉红,任何风景都不够奇幻……

美好像变得只有一种标准。

但我们追求的美,不应该被设定,不应该这样单一。

美可以不高、不白、不瘦。

就像奥运会上拼搏的运动员们,身体有力,大腿粗壮,照样很美。

美可以不浓烈。

良渚遗址5000年文明,厦门海堤公园1953块海堤条石,径山寺1200年的古刹,

不用加“日系滤镜”变成“小奈良”“小镰仓”“小京都”,自有他们深邃高远、古朴简洁、佛光普照的美。

图 | 途客户外©

美可以不单一。

当我们回看中华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淡雅静谧、清明上河图诗情画意、千里江山图磅礴大气,不同层次的美让你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包罗万象。

图 | 《富春山居图》

图 | 《清明上河图》

图 | 《千里江山图》

洛神赋图奇幻绚丽、唐宫仕女图端庄华贵、韩熙载夜宴图工细灵动,多元的美让你领略不同朝代的风流气象。

图 | 《洛神赋图》

图 | 《唐宫仕女图》

图 | 《韩熙载夜宴图》

美应该多元、自然、真实,不应是滤镜里夸张的假象。

一次,作家张一童在北京打车,等红灯间隙,司机师傅刷起了短视频。

他跟司机聊天,问他为什么看的是这个平台的短视频,而不是另一个。

司机师傅回答,这个平台的帅哥美女多。

“但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帅哥美女,都是滤镜做得好。”

司机师傅一踩油门,车子向前飞驰。

绿灯亮了。

文字为国馆读书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

本文作者:山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颜相机怎么打马赛克 美颜相机马赛克在哪里
你不用美颜相机拍照 还敢发到朋友圈吗
美颜时代
回顾十年,美颜相机的未来是什么?
“滤镜”们可能等不来春天了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真照片”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