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一泓清水

文:向尚瞰(读史专栏作者)

两千多年前,中国智慧大师老子,在所著《道德经》中,发出发聋振聩的一声呐喊“上善若水”!

老子为什么说“上善若水”呢?他认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把这句话翻成现代语就是: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稍晚于老子的孔子,对水也是倍加推崇,他说: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下几百丈山涧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性,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

在一个日朗风清的日子,孔子就带领着他的得意弟子,徘徊于江边,指着一江奔腾的流水,发出了无限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此勉励弟子,应当像水一样自强不息。

中国的古圣先贤,无不对水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愫。最美好的诗文如 《小石潭记》 、《赤壁怀古》,无不以水寄兴;最美好的乐曲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无不以水抒情;最美好的书画如《洛神赋》、《清明上河图》,无不因水而畅意。

水,无色、无味乃至无形,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可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多圣哲贤达的礼赞和称誉?为什么能寄托人类那么多的理想和追求?为什么在水的身上能折射出转瞬间的永恒、局促中的无限?

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我们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许多有益的道理与原则:

一曰不争。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遇山水转,遇石水转,遇岸水转,水无论遇到谁,我转!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谦卑,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二曰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慨叹。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三曰坚忍。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九曲黄河,万里长江,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万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崖头瀑布,檐前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无底的深潭和滴出无数个窟窿,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四曰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它构造洞庭胜景,展示太湖风光。度帆樯舟楫,养鲭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

五曰灵活。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体现了水极大的灵活性。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极大的可塑性: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它因时而变,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陡峭为瀑,深而为潭,浩瀚为海。做人就应该学习水的灵活,做到外圆内方,随方就圆,适应环境的万千变化,纵横于世,尽显英雄本色。

六曰清纯。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善恶美丑。水的这种鲜明特性,启迪我们应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

七曰公平。水是最公平的,些许倾斜都会破坏水面。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水平”。公平、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测。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无愧于人,无愧于心。

“上善如水”堪为我们的座右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为慈;二为俭;三不敢为天下先 读懂《道德经》做人就能静
《道德经》精解第四十三章,无为之益
“夫惟不争”赏析
18、万物顺天按命而行就是各自的生存之道——走进《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