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陆羽《茶经》之----三之造、四之器(二)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陆羽三岁,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积公为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也是个饱学之士。积公以《易》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

 

卷上·三之造

【原文】: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1)始抽。凌露(2)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3)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4)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注释】:
1、薇蕨:一种较原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2、凌露:趁着有露水时。
3、丛薄:杂草丛生的地方。
4、颖拔:肥壮。

【解读】:
采茶都在(唐历)二月、三月、四月间。茶芽如笋的肥嫩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碎石粒的肥沃土壤上,可长到四、五寸。幼嫩芽叶好像刚刚从土中长出的幼嫩薇蕨。清晨带着露水时就去采摘。茶芽细小如牙的(对夹叶),常生在杂草丛生的茶蓬上。一个茶树枝条上可发出三个、四个、五个新芽叶,选择其中肥壮的采摘。天下雨时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天晴时,采来的芽叶,先上甑蒸,再捣碎,然后放在圈模中拍压成茶饼,接着进行烘焙至干,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原文】:
茶有千万状,卤莽(1)而言,如胡人鞾(2)者,蹙缩(3)然;犎牛(4)臆(5)者,廉襜(6)然;浮云出山者,轮菌(7)然;轻飙(8)拂水者,涵澹(9)然;有如陶家(10)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11)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泾。此皆茶之精腴(12)。有如竹箨(13)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籭簁(14)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15),易其状貌,故厥状委(16)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注释】:
1、卤莽:粗略、大概。
2、鞾:靴的异体字。
3、蹙缩:蹙,音促(cù),皱缩。
4、犎牛:即峰牛,一种野牛。
5、臆:胸部。
6、廉襜:指牛胸前细微的褶皱。
7、轮菌:盘旋状。
8、飙:音标(biāo),大,这里泛指风。
9、涵澹:水波动。
10、陶家:制陶者。
11、澄泚:音邓此(dèng cǐ),沉淀澄清。
12、腴:音鱼(yú)。
13、箨:音唾(tuó),竹笋壳。
14、籭簁:籭,音斯(sī);簁,音筛(shāi)。竹筛子。
15、凋沮:萎败败样子。
16、委:通萎,萎凋。

【解读】:
饼茶外观形态多种多样,大致而论,有的像唐代胡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野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皱;有的像浮云出山屈曲盘旋;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涟;有的像陶匠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润泽;有的又像新开垦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不平。这些都是品质好的饼茶。有的叶像笋壳,茎梗坚硬,很难蒸捣,所制茶饼表面像箩筛;有的像经霜的荷叶,茎叶凋败,样子改变,外貌枯干。这些都是粗老的茶叶。
      
【原文】: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整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1)言嘉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整,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臧否(2),存于口诀。

【注释】:
1、坳垤:音奥碟(āo dié),高低不平。
2、臧否:音脏痞(zàng pǐ),;臧,好;否,坏。

【解读】:
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荷叶的衰萎状,有八个等级。有的认为,光亮、黑色、平整是好茶的标志,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有的把皱缩、黄色、凹凸不平作为好茶的特征,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若既能指出品质好的原由,也能指出差的原因,才是最会鉴别茶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压出了茶汁的就光亮,含着茶汁的就皱缩;隔夜制成的色黑,当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马马虎虎的就凹凸不平。茶与其它草木叶子都是一样的。茶的质量好坏鉴别方法,有一套口诀。

 

 

 

 

卷中·四之器

【原文】: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杇墁(1)。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2)”;一足云:“体均五行(3)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4)”。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飙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5)”也。置墆(6)于其内,设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7)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曰“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其饰以连葩(8)、垂蔓、曲水、方文之类。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铁盘抬之。

【注释】:
1、杇墁:音污慢(wū màn),涂抹装饰墙壁。
2、坎、巽、离:八卦的卦名。坎为水卦;巽,音训,风卦;离为火卦。
3、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4、唐灭胡:指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平息安史之乱。明年铸,指公元764年。
5、伊公:伊尹,商初大臣,善调羹汤;陆氏茶,陆羽茶法煮的茶。
6、墆:音迭聂(dié niè),指炉内三个横突出放置锅的支撑物。
7、翟:音笛(dí),火禽野鸡之类。
8、葩:音趴(pā),花。

【解读】:
风炉,用铜或铁制成,像古鼎的样子。壁厚三分,炉口上的边缘九分,使六分下面虚空形成炉膛,在炉堂壁上涂抹一层泥。炉的下方有三只脚,铸写有古文共21个字。一只脚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 ,一只脚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还有一只脚上写 “圣唐灭胡明年铸” 。在三只脚间开三个窗口。炉底开一洞用来通风漏灰。三个窗口上书六个字,一个窗口上写“伊公”二字,另一个窗口上写“羹陆”二字,还有一个窗口上写“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羹,陆氏茶”。在窗口内设置堤坝样的垛,三个垛墙上均铸有图画。一个垛墙上有野鸡,野鸡是火禽,并画上离卦的卦符;另一垛墙上有只彪,彪是风兽,也画上巽卦的卦符;还有一垛墙上有条鱼,鱼是水虫,画一个坎卦的卦符。巽表示风,离表示火,坎表示水。风能助水火旺,火能把水煮开,所以要有这三卦。炉身用花卉、藤草、流水、方形图案来装饰。风炉也有用熟铁打的,也有用泥做的。接受炉灰的灰承是一个有三只脚的铁盘,托住整个炉子。

 

【原文】:
筥(jǔ),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箱如筥形织之。六出圆眼。其底盖若筣箧(1)口铄(2)之。

【注释】:
1、箧:箱子。
2、铄:音朔(shuò),通烁,指弄光滑。

【解读】:
筥(装炭的篓),用竹子编成,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也有的先做个像筥形的木箱,再用藤编在外面,有六角的圆眼。底和盖合拢后像个精美的箱子,沿口编织成锁边用以装饰。

 

【原文】:
炭檛(1),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锐上,丰中,执细,头系一小碾(2),以饰檛也。若今之河陇(3)军人木吾(4)也。或作槌,或作斧,随其便也。

【注释】:
1、檛:音抓(zhuā)榔头。
2、碾:音展(zhǎn)金属环。
3、河陇:黄河的甘肃地段。
4、木吾:木棒。

【解读】:
炭檛(敲炭榔头),用六棱形的铁棒制成。长一尺,头部尖,中间粗,握处细,握的一头套一个小环作装饰。好像现在河陇(今黄河的甘肃地带)的军人拿的木棍。有的把铁棒做成槌形,有的做成斧形,各随其便。

 

【原文】:
火夹,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苔(1)勾鏁(2)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注释】:
1、葱苔:圆球状物。
2、勾鏁:鏁同锁,锁状物。

【解读】:
火夹,又叫火筷子。就是平常用的火钳。圆直形,长一尺三寸,夹火炭的顶端扁平一样长短,不用葱苔、勾锁之类的形状,火夹用铁或熟铜制成。

 

【原文】:
鍑(釜),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1),炼而铸之。内模土而外模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醇也。洪州(2)以瓷为之,莱州(3)以炻(4)为之。瓷与炻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恒,而卒(5)归于铁也。

【注释】
1、趄:音切(qiè),指用坏了。
2、洪州:今江西南昌。
3、莱州:今山东掖县一带。
4、炻:音石(shí),近似陶器。
5、卒:终究。

【解读】:
鍑(类似小口锅),用生铁制成。生铁是现在搞冶炼的人说的急铁。铁是以用坏了的犁刀之类炼铸的。铸锅时,内模抹土,外模抹沙。泥土细腻,锅面就光滑,容易磨洗;沙粒粗,可使锅底粗糙,容易吸热。锅耳做成方的,让其端正。锅边要宽,是为了将火力向全腹蔓延。锅腰要长,使水集于中心。腰长,水就在锅中心沸腾;在中心沸腾,茶末易于扬起;茶末易于上升,茶味就醇美。洪州用瓷锅,莱州用炻锅,瓷锅和炻锅都是雅致好看的器皿,但不坚固,不耐用。用银做锅,非常清洁,但不免过于奢侈了。雅致固然雅致,清洁确实清洁,但从耐久实用看,还是铁好。

 

【原文】: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1)中令虚,以支鍑也。

【注释】:
1、剜:挖掉。

【解读】:
交床(锅座),是个十字交叉形的器物,把中间挖凹些,用来坐锅。

 

【原文】:
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1),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

【注释】:
1、筱:音小(xiǎo),小嫩竹子。

【解读】:
夹子,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让头上一寸处有竹节,节以上剖开,成夹子,用来夹饼茶烘烤。烤茶时小青竹也同时烤出水分和香气,借竹子的香气来增加茶的香味。但不在山林间烤茶,恐怕难以弄到这种青竹。所以有的只好用铁或铜制来做夹,取其经久耐用。

 

【原文】:
纸囊,以剡藤纸(1)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注释】:
1、剡藤纸:剡音扇(shàn),是浙江嵊州。藤纸,用藤做的纸。

【解读】:
纸袋,用双层白而厚的剡溪藤纸缝制而成。用来暂时存放烤好的饼茶,使香气不散失。

 

【原文】:
碾(拂末),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1)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2)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末以鸟羽制之。

【注释】:
1、柘:音浙(zhè),一种树。
2、堕:音妥(tuǒ),同砣,碾砣。

【解读】:
碾槽,多用橘木做,其次用梨木、桑木、桐木、柘木做。碾槽内圆外方。内圆以便运转,外方防止翻倒。槽内放一个碾砣,碾砣与槽底紧密接触无空隙。木碾滚,形状像车轮,只是没有车辐,中心安一根轴。轴长九寸,宽一寸七分。木碾砣直径三寸八分,中间厚一寸,边缘厚半寸。轴中间是方的,手握的地方是圆的。扫茶用的拂末,用鸟的羽毛做成。

 

【原文】:
罗盒,罗末以盒盖贮之,以则置盒中。用巨竹剖而屈(1)之,以纱绢衣(2)之。其盒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口径四寸。

【注释】:
1、屈:弯曲
2、衣:蒙上。

【解读】:
罗(筛茶末的筛子)、盒(贮存茶末的盒子),用罗筛出的茶末放在盒中盖紧存放,把则(量取茶末的茶匙)也放在盒中。罗筛用大竹剖成片弯屈成浅圆筒形,罗底蒙上纱或绢作筛网。盒用竹节制成,或用杉木薄片弯屈成圆形,涂上油漆。盒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直径四寸。

 

【原文】:
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制匕(1)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2)。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

【注释】:
1、匕:音比(bì),勺匙。
2、方寸匕:为一立方寸的量具,唐代1寸相当于3.03cm;或,方寸,小之意,指小匙。

【解读】:
则,用海贝、蛎蛤的贝壳之类,或用铜、铁、竹做的匙策之类。“则”是标准量器之意,通常煮一升水,用一“方寸匕”的匙(取一立方寸的匙或小匙)量取一立方寸茶末(或一小匙茶末)。如果喜欢喝得淡一些的,就少取点茶末;喜欢喝浓茶的,就多取些茶未。因此叫“则”。

 

【原文】:
水方(1),以稠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

【注释】:
1、水方:盛水盆。

【解读】:
盛水盆,用稠木:槐木、楸木、梓木等制作,里面和外面的缝都用油漆密封,盛水量一斗。

 

【原文】:
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1)、腥涩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2)以缝之,纫翠钿(3)以缀(4)之。又以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

【注释】:
1、苔秽:指铜绿。
2、缣:音煎(jiān),细绢。
3、翠钿:翠是翡翠;钿音店(diàn),金花。
4、缀:音坠(zhuì),缝、装饰。

【解读】:
滤水囊,同一般使用的一样,它的圈骨用生铜铸造,这是为了防止浸湿后附着铜绿和污垢,使水有腥涩味。用熟铜做的就易生铜绿污垢;用铁易生铁锈,使水腥涩。隐居山林的人,也有用竹或木制作的。但竹木制的都不耐用,不便携带远行,所以要用生铜做。滤水的袋子,用青篾丝编织,卷曲成袋形,再用碧绿绢缝制,并将碧玉金花饰品点缀其上。还要做一个绿色油布口袋存放滤水囊。滤水囊的圈骨直径五寸,柄长一寸五分。

 

【原文】:
瓢,一曰杓(1)。剖瓠为之,或刊木为之。晋舍人杜毓(2)《荈赋》云:“酌之以瓠”。瓠,瓢也。口阔,胫薄,柄短。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牺之余,乞相遗(3)也。”,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为之。

【注释】:
1、杓:音西(xī),勺子。
2、杜毓:即杜育;舍人为官名。
3、遗:音魏(wèi),赠送。

【解读】:
瓢,又叫、杓。把胡芦(瓠瓜)剖开制成,或是用树木挖成。晋朝杜毓(即杜育)的《荈赋》说:“用瓠舀取”。瓠,就是用胡芦瓢。口阔,瓢身薄,柄短。晋代永嘉年间,余姚(属浙江)人虞洪到瀑布山采茶,遇见一道士对他说:“我是丹丘子,希望你日后把瓯、中多的茶送点给我喝。” 木羲,就是木杓。常用的以梨木挖成。

 

【原文】:
竹策(1),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

【注释】:
1、策:筴,筷子。

【解读】:
竹策,有用桃木做的,也有用柳木、蒲葵木或柿心木做的。长一尺,用银片包裹两头。

 

【原文】:
鹾簋(1),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盒形,或瓶,或罍(2),贮盐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阔九分。揭(3),策也。

【注释】:
1、鹾簋:音搓轨(cuō guǐ),盐盒子。
2、罍:音雷(léi),坛子。
3、揭:长柄勺子。

【解读】:
鹾簋,用瓷做成。圆形,直径四寸,像只盒子,也有象瓶和小口坛子的,装盐用。揭,用竹制成,长四寸一分,宽九分。揭就是策,是取盐花的勺子。

 

【原文】:
熟盂(1),以贮熟水,或瓷或陶,受二升。

【注释】:
1、熟盂:放热水的容器。

【解读】:
熟盂,是用来贮放热水的,有的是瓷器,有的是陶器,容量二升。

 

【原文】: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毓《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圈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解读】:
茶碗,越州(浙江绍兴)产的最好,鼎州(陕西泾阳)、婺州(浙江金华)的差些。岳州(湖南岳阳)的好,寿州(安徽寿县)、洪州(江西南昌)的差些。有人认为邢州(河北邢台)产的比越州的好,这是完全不对的。如果说邢州瓷像银子,那么越州瓷就像玉,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一点;如果说邢瓷像雪,那么越瓷就像冰,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二点;邢瓷白而使茶汤呈红色,越瓷青而使茶汤呈绿色,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三点。晋代杜毓《荈赋》说的“挑选陶瓷器皿,好的出自东瓯”。瓯(地名),就是越州。瓯(瓷盆),也是越州产的最好,口不卷边,底圈而浅,容积不超过半升。越州瓷、岳州瓷都是青色,能增进茶的汤色,使茶汤呈现白红色。邢州瓷白,茶汤呈红色;寿州瓷黄,茶汤呈紫色;洪州瓷褐,茶汤呈黑色。这些都不适合盛茶汤。

 

【原文】:
畚(běn),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筥,其纸帕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

【解读】:
畚,用白蒲草卷成绳索而编成的盛具,可放十只碗。也有的用竹篮来装碗,用双层剡纸缝制成方形衬垫,也可贮放十个碗。

 

【原文】:
札(zhá),缉栟榈皮以茱萸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

【解读】:
札(刷子),用茱萸木夹上棕桐皮纤维,捆扎紧。或将棕榈皮纤维一头扎紧套入一段竹管中,形如一枝大毛笔。

 

【原文】:
涤(dí)方,以贮涤洗之余。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

【解读】:
洗涤盆,用来贮放洗涤剩水的。用楸木拼合制成,制法同方水盆一样,可装水八升。

 

【原文】:
滓(zǐ)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

【解读】:
茶渣盆,用来盛各种茶渣。制法同涤方,容积五升。

 

【原文】:
巾,以絁(1)布为之,长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洁诸器。

【注释】:
1、絁:音施(shī),粗绸。

【解读】:
巾(抹布),用粗绸絁(音施)布制作,长二尺,做两块,交替使用,用以清洁茶具。

 

【原文】: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制之。或木或竹黄黑可扃(1)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注释】:
1、扃:音迥(jiōng),门闩。可扃,可关门之意。

【解读】:
具列(陈列架、柜),做成床形或架形,有的全用木或全用竹做成。无论木制还是竹制的,漆成黄黑色,柜门可关。长三尺,宽二尺,高六寸。所谓具列,是指可贮放全部器物之意。

 

【原文】: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篾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篾阔者经之,以单篾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解读】:
都篮,因能装得下全部茶具而得名。竹篾编成,里面编成三角形或方形孔眼,外面用两道宽篾作经线,一道窄篾作纬线,交替编织在作经线的两道宽篾上,编成方眼,使它玲珑好看。都篮高一尺五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底宽一尺,高二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经》唐·陆羽——茶之器
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云南是中国最古老的茶源地之一,虽然此地的制茶技艺并不精进,但并不妨碍当地人民创造的独特茶艺
《茶录》上篇 (原文、注释、译文)
《容斋随笔》原文及译文
(白话)茶经 唐·陆羽
《茶经》全文 译文(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