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 唐寅《事茗图》----茶事名画


在我国历代茶文化中,同茶诗及茶文相比,有关茶事的绘画作品相对较少。其中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唐寅的《事茗图》被公认为茶事名画,并被国家列为国宝。

唐寅(1470—1523年),明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今属江苏)人。29岁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后游名山大川,致力绘事,卖画为生。赋性疏朗,放逸不羁,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兼善书法,能诗文,晚年纵放,嗜茶,有茶画多幅,茶诗多首。

由于仕途不得志,唐寅在饮茶作画中经常流露出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事茗图》,画面翠峰如黛,巨岩峥嵘,飞瀑直下,溪流淙淙。位于参天古松下的数间精致茅舍内,侧室一人正在煮茗烹茶,正室则有一人面对壶具,若有所待。屋外流水小桥上有一老翁倚杖缓行,抱琴侍童紧随其后,正应邀前来品茗聚谈。画面清幽静谧,人物传神,流水有声,动静结合,是文人理想化的世外桃源。

如果说单看此画对主题还不甚明确的话,那么读了画家的题画诗便可一目了然:

《事茗图》画诗一首:
日常何所事?茗碗自赍持。
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在画家笔下,事茗者怀才不遇,空有大志却无所事事,只能从品饮事茗中寻求寄托。端坐南窗,清风徐来,品饮一盏好茶,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较为巧妙的是,这幅题为《事茗图》的名画,是画家送给一位名叫陈事茗的朋友的。此事原来并不清楚,名画几经周折归到故宫博物院后,专家发现画的背面有陆粲于嘉靖乙未写的“事茗辩”,文中写到事茗与客人辩论饮茶的事。事茗姓陈,是书法家王宠的邻友,王宠为唐寅的儿女亲家,故陈氏与唐寅也交往甚多。

一幅描绘事茗的茶画,送给文友陈事茗,实在是最巧妙不过的雅事!此画前有文征明写的画名“事茗”两个雄浑苍劲的隶书大字。落款“吴趋唐寅”,下有印唐居士、吴趋、唐伯虎三印,字体流畅洒脱。较为难得的是,卷右还有乾隆题诗:

乾隆题诗:
记得惠山精舍里,竹炉瀹茗绿杯持。
解元文笔闲相仿,消渴何劳玉常丝。

落款附记:“甲戌(1814年)闰四月雨,余几暇,偶展此卷,因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韵,题之并书于此。御笔。”并盖有“乾隆御赏之宝”之印。

这也是这幅国宝名画的珍贵之处。除了《事茗图》,唐寅还画有《品茶图》、《琴士图》、《卢仝煎茶图》等茶画。《品茶图》同是山中品茗,青山层叠,茶树满山,小桥流水,茅舍数间,室内一老一少,老者悠闲地饮茶,侍童蹲在炉边煽火煮茶。

《品茶图》画诗一首:
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
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娱自嘉。

诗句表达了画家对茶饮的热爱:有朝一日,买下青山亲手种茶,摘下春芽自煎自饮。诗句清新,表达了画家豁达自信和洁身自好的心态。

唐寅还留有多首茶诗,其中《阳羡茶》、《翠峰游》赞美的是宜兴和家乡苏州的历史名茶。据记载,唐伯虎和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明代四才子还曾留下一首绝佳的茶诗联句。

相传一日四人结伴同游至泰顺(今属浙江温州)境内,酒足饭饱之后,昏昏欲睡。唐伯虎说:“久闻泰顺茶叶乃茶中上品,何不沏上四碗,借以提神。”顷刻间,香茶端上。祝枝山说:“品茗岂可无诗?不妨以品茗为题,各吟一句,联成一绝。”

于是四人即兴联句:
午后昏然人欲眠(唐伯虎),清茶一口正香甘(祝枝山)。
茶余或可添诗兴(文征明),好向君前唱一篇(周文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伯虎事茗如痴,买得青山只种茶
唐伯虎传世名画
【名人与茶】唐伯虎诗画写茶情
【明画家】唐伯虎传世名画
“风流才子”唐伯虎竟一生坎坷,44岁被迫装疯卖傻......
唐寅: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