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针灸老师·三·张世雄3.至阳穴
至阳穴是最古老的腧穴之一,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就曾记载:“七椎下间主肾热。”《针灸甲乙经》则将此穴命名为至阳,书载:“至阳,在第七椎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刺之,刺入五分,灸三壮”、“寒热懈懒,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至阳主之”。《针灸大成》又集明代以前之经验,将至阳穴的主病归纳为:“主腰脊痛,胃中寒气,不能食,胸胁支满,身羸瘦,背中气上下行,腹中鸣,寒热解表,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卒疰忤,攻心胸。”但自清代以后,对至阳穴的发挥则已少有。
经络诊察的启示
任督二脉,总理一身阴阳,故临证诊病,张世雄习惯于对此二脉进行经穴诊察,以同其他诊法同参。经年诊察形成印象,所接诊的全部患者,督脉显现异常者,约占十之六七,而至阳穴显示牙痛者,又居督脉各穴之首。此外,至阳穴压痛与舌胖、苔滑腻、脉沉弦滑等体征同时出现者,总点半数以上。由此联想:阳郁不伸气行不利,似为至阳穴显现压痛之主因,也是多种病症发生之根由。
穴名寓意的遐想
高式国先生在其《针灸穴名解》一书中,对至阳穴的阐发十分精辟,他说:“至者,达也,又极也......人身以背为阳,而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阳,即阳之至也,故名至阳。又可意为督脉之气上行至此,乃由阳中之阴达于阳中之阳,即背部阴阳交关处也。......因本穴旁开膈腧,则知其内应膈肌也。”膈肌在体腔内,将人体分为上下两半,界定阴阳,十二经脉除足太阳是通过脊背和隔俞穴与膈肌相连外,其余各经均纵观横隔,横隔有动,诸经必应。可见膈肌对于阴阳血气的升降流通,有着明显的制导作用。气功导引所以能够去病健身,这与练功时膈肌的升降运动,促进了经脉流行,增强了新陈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家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若能着眼于至阳对膈肌的 影响,其防病治病的功效岂能无所提高?
变通刺法的发展
关于至阳刺法,《甲乙经》云:“刺入五分,灸三壮。”《铜人》、《聚英》、《大成》、《金鉴》等书亦载:“针五分,灸三壮。”50年代以来,针灸著作中则有“向上斜刺0.5——1寸,灸3——5壮,温灸15分钟”之说。
对至阳穴施以“合谷刺”,入针寸许,最易出现飞经走气,气感每能上达肩项,下至腰骶,旁散背胁,前及胸腹。一旦出现这种气感,患者常可诉说,有胸膈豁达,呼吸畅快,全身轻松舒适之感。血会膈腧,有时也能出类似气感,但其几率明显低于至阳穴。
古人厘定,至阳与膈腧只有寸半之距,但其调气理血作用,却各有所主。这一则反应了气血相依,共谋煦濡之事的微妙关系,二则揭示了经气流行同中有异的客观规律。临证选穴,值得审慎推敲。不过,由于至阳穴若取合谷刺法,气感总能穿越横隔,故用至阳穴以治膈腧主病,也有较好疗效。换言之,至阳穴既能通阳气,又可理阴血。基于此,临证治疗营卫不调、气血失和、升降失司、虚实错杂等内科疾患,用至阳开路,每觉得心应手。
治疗主病的延伸至阳穴有调理十二经气血升降、宽胸利膈、畅达三焦、和调脏腑、平秘阴阳之疗效,其主病范围之广为诸穴少有,除前贤所辑各证之外,尚能治疗头痛、失眠、嗜睡、郁正、梦游、遗尿、背部无汗、心律失常、脊髓病变、脾虚胃弱、肝胆疾患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至阳穴妙用
针灸界的“万金油”?高血压、面瘫、失眠......一招解决各种不适
针灸治疗的临床作用
第二讲 【第4节】 督脉经穴篇 悬枢穴
从四关穴论气机升降
针家精要|奇经八脉流注方向探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