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雕漆工艺历史


北京雕漆工艺

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报告

 

一、关于该申报项目的说明

(一)北京雕漆工艺的历史渊源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等不同的名目。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

  据明代黄成的《髹饰录》记载记载,这种古老的工艺发源于唐代的四川、云南一带,但是我们今天还没有见到过唐代的雕漆作品。宋代是雕漆工艺的发展时期。“剔红”和“剔犀”都已经出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精致的剔红传世品《桂花纹剔红盒》,日本圆觉寺也藏有东渡日本的宋代遗民许子元携去的《醉翁亭图朱锦地剔黑盘》。尽管两件作品的年代现在仍有疑问,但以元代剔红的成熟面貌反推,宋代应该是有剔红工艺的。剔犀工艺在宋代已经十分成熟,在江苏武进和山西大同等地的南宋、金代墓葬中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剔犀器具。比如,出土于江苏金坛南宋周瑀墓的《剔犀执镜盒》便是一件技艺纯熟的作品,镜盒直径15.4厘米,长27厘米,木胎,漆层肥厚,刀口圆熟,现藏于常州市博物馆。出土时,盒子内部还有一把执镜,可见当时,富有的人家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十分钟情于雕漆制品了。

  元代,雕漆工艺随着工匠的流动,由浙江嘉兴等地传入了北京。由于元代的工匠会在他们的作品的底部刻上名字,使我们确认了张成、杨茂等人的高超技艺。他们制造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许多直到今天仍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使得雕漆工艺日臻完善。元代的雕漆技艺通过艺人们的世代相传延续到了明代。明代初期,由于皇宫及国礼需求日增,皇宫“御用监”在京城专门设置了制作漆器的作坊——果园厂,并召请元代著名艺人张成之子张德刚主持。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被汇聚到北京,雕漆艺人们的辛勤钻研,相互切磋,雕漆技艺日臻完善,不同的制造工艺和艺术风格相互融合,最终创造出了北京雕漆工艺的独特面貌。在艺术上,果园厂早期制造的雕漆制品注重磨工,光润、古朴、浑厚,是以前的雕漆无法比拟的。明末,雕漆制造经过了一段时期萎缩后,至清初,雕漆工艺又开始兴盛。

  在北京,清代的雕漆工艺继明代的果园厂之后设立了造办处漆作,从事雕漆等漆艺制品的专门生产。有清一代的雕漆由于其造价高昂,多系皇家造办处产品。清中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喜爱,宫廷监制了大量的雕漆作品,大如屏风、几踏、桌椅,小到瓶、罐、盒、盘乃至日常摆设,应有尽有。这一时期的雕漆作品构图严谨,雕工精细,图案繁缛,工艺复杂,形成了雍容华贵、工细柔丽的艺术风格。较之明代,清代的雕漆有许多显著的特点。明代雕漆漆色暗红,清代鲜红;明代雕漆刀法圆润,多磨光,清代则刀痕显露,不打磨;明代的雕漆花纹庄重浑厚,清代则繁缛纤细。此外,明代雕漆的胎骨多为木胎,清代则兼有瓷胎、紫砂胎、皮胎等。清代雕漆亦多剔彩,工匠们常刻出两色锦地以增加色彩的变化。从题材上看,清代的北京雕漆在花卉蔬果题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寓意吉祥、歌颂太平盛世的题材,图案空间的处理也普遍采用了开光的形式。明、清两代所产的雕漆制品今多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等处。乾隆之后,随着国力的衰退,雕漆的制作日益萎缩。到了清末,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皇宫对雕漆器需求锐减,致使雕漆制造一度中断,光绪年间为筹办慈禧太后六十岁寿日所需雕漆器已经“无匠造办”。雕漆技艺近乎失传。

  (二)北京雕漆工艺在近现代的发展

  对珍贵雕漆艺术品的市场需求刺激了雕漆艺术品制造的再度兴起。光绪三十年(1904年)漆作艺人萧乐安及李茂隆在北京开办中国现代商品雕漆的第一个制造作坊——北京“继古斋”。 “继古斋”的开办为延续发展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雕漆工艺美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继古斋”的门徒宋兴贵学成之后,又独自开办了“德成”雕漆局,宋兴贵的徒弟张增明、苏增安等又分别开设了“明古斋”和“苏记”雕漆作坊等,也有许多技艺高超的雕刻工匠是从这里学出来的。但追溯其近代渊源,都是“继古斋”的传统。近百年来,由北京“继古斋”传承的几代雕漆艺术家,刻苦努力,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即使在战争和政治动荡所造成的经济衰退的环境中也没有使这一瑰宝中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将散在民间的北京继古斋雕漆传人四十多人集中,组建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一九五八年转为北京市雕漆工厂,是雕漆行业唯一的生产厂家,称百年字号,独此一家。无疑,在当代,北京雕漆厂成为北京雕漆工艺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阵地。1956年,北京市政府授予北京雕漆厂吴瀛轩、孙彩文、董茂林、刘春林四位雕漆艺人“老艺人”称号,以表彰他们在雕漆工艺制作上的杰出成就。吴瀛轩,男,北京人。他是“继古斋”的第一代门徒,从事雕漆工艺制作近半个世纪。他技巧全面,潜心于设计,尤擅雕刻,是“继古斋”门徒中扛鼎性的人物。1915年,吴瀛轩制作的“剔红群仙祝寿图五尺屏风”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使雕漆艺术名誉世界,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荣誉。孙彩文(1908-1966),男,北京人。由于家境所迫,孙彩文于1920年进入“继古斋”,成为萧乐安的徒弟。他不仅敏于雕漆的构思设计,而且技巧全面,刀法纯属,是一位十分难得的雕漆艺人。董茂林(1907-?),男,北京人。15岁开始学习雕漆工艺,专攻雕漆锦纹,并以其精湛的锦纹技艺闻名。刘春林(1909-1977),男,汉族,北京人。出身于赤贫阶层,酷爱雕漆艺术。与其他的老艺人一样,刘春林也精通雕漆工艺的所有工序,他尤为擅长人物和山水的雕琢,其作品技艺精湛,生动传神。此外,在北京雕漆工艺的第二代传承人中,朱廷仁(1908-1995)老人也是一位优秀的代表。朱廷仁从12岁开始学习雕漆技艺,刻画兼擅,技艺精湛。北京雕漆厂建立后,他担任主管技术的副厂长,主要以图稿设计为主,为传统雕漆工艺的设计和制作传承作了大量工作。

  北京雕漆工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以杜炳臣(1917-1991)和刘金波(1925- )为代表。杜炳臣,男,北京人。幼年家境贫寒,后经人介绍学习雕漆工艺。其技艺全面成熟的阶段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精于镂空花篮盘的刻画,作品曾获1984年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因其在雕漆工艺上的卓越贡献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金波,男,河北定县人。是“继古斋”第二代艺徒霍宝光的徒弟。他全面的掌握了雕漆的技艺,其作品以山水雕刻见长,并开创了雕漆镂空雕刻的先河。1984年,刘金波也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北京雕漆工艺的第四代传人以曾朝万(1940- )、徐文生(1941- )、满建民(1945- )和文乾刚(1941- )为代表。曾朝万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64年进入北京雕漆厂,曾担任工厂总工艺师。在他的主持下曾开发了“雕漆画”新品种,融雕的手段、漆的质地和画的意境于一身,为新漆艺的制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徐文生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校,曾任北京雕漆厂总设计师。在设计和雕漆工艺上皆有创造性地发展,现已退休,不再从事雕漆制作。满建民,擅长山水动物雕刻,其刀工细密,富有生活气息。现退休在家,偶尔也从事雕漆制作。

  文乾刚,高级工艺美术师,是现在唯一还全职从事雕漆工艺的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1年进入北京市雕漆工厂从事雕漆艺术设计制作工作,对雕漆艺术的一代继承发展起了相当作用。文乾刚的雕漆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功能上为现代人所用,风格上为现代人所喜爱。反对为为工艺而工艺的功能上无目标,装饰上一味复古的设计。文乾刚现任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工艺美术质量标准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雕漆工厂总工艺美术师等职。

  (三)关于北京雕漆工艺基本内容的说明
雕漆主要工序为雕,主要原料为漆,故名为雕漆。北京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是珐琅里,后者为漆里。着漆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画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所用之漆以朱红为主,黄、绿、黑等做底色,分为剔红(堆朱)、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工艺品类。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制胎、烧蓝、作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

  北京雕漆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胎、涂漆、描样、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 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工序。雕刻的刀法,过去主要是平雕,现在大量的是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雕漆的配色也很讲究,过去只有黑、红、黄、绿4种颜色,现在发展到白、杏黄、茶红、粉红等20多种。每种作品也由过去的单一色彩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套色。这些产品,都具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雕漆品种有瓶、罐、盒、盘、茶具、烟具、酒具、挂屏、围屏、墙壁画、立体鸟兽、小件首饰等。 近年来,北京雕漆又朝着"工艺美术日用化"的方向发展,陆续创作出一批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如台灯、餐盘、仪器盒、电子钟表壳、雕漆桌面、雕漆绣墩、雕漆 衣箱、雕漆柜等。

1、 雕漆工艺的原料与辅料

漆料:
  制造雕漆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天然漆、中国漆,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浅灰白色液体树汁,漆树野生,在我国生长区域广泛。生漆干燥后具有抗热、耐酸、耐碱、耐潮、耐磨等天然优良特性;干锢后具有极具韵味和柔和的光泽,显得明润透体。在原生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可以得到制作漆器需要的各种漆料。

  (1)净生漆:是对原生漆进行物理性能净化后所得。

  (2)加潮漆:在净生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净水,用来补充原生漆在采割、运输、储藏过程中蒸发掉的水份,保持大漆原有的化学成份,使大漆的性能稳定不变,这样的加潮漆才能用来调制漆灰与调制其他色漆。

  (3)罩漆:是由加潮漆添进适量比例的熟桐油调制而成,增加了漆质的柔软性和可雕刻性,它是配制各种色漆的基本成份。

  (4)彩色漆:是用罩漆加各种化工颜料,均匀搅拌压研而成的各种颜色的漆。原北京雕漆厂可以调制近百种不同色调的颜色漆。传统上以红、黄、绿、黑漆为主,在其上雕刻分别称为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另还有剔犀、剔彩的雕刻。

  (5)退光漆:又称推光漆,素漆,为半透明漆。在雕漆制品中用量较少,主要是在不进行浮雕处的次要部位的装饰,俗称“做里子”。

  (6)金脚漆:又称为金胶,浑金漆、贴金漆,油光漆。用干快净生漆加适量比例的熟桐油,搅拌均匀即可。主要用来粘贴金、银箔,金银粉。

  (7)霸王鳔:又称漆鳔,漆胶。用净生漆与白色面粉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主要用来制作脱胎器,糊布,或用以粘接剂用。
  
  桐油:
  雕漆工艺的制作,除去主要原料大漆外,桐油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桐油,是从油桐树的果实中压榨出来的植物油,色透明微黄,主要用来涂饰木器胎体,目的是防止潮湿之气侵入木料内部,充当隔离剂;生桐油还用来配制其它的漆料、油料;在雕漆中主要用来配制罩漆。
  

  各色颜料:
  雕漆漆器的色调,是有一定的传统习惯,雕漆的颜色,是由于在大漆中加入了不同的颜色。雕漆的传统颜色是红、黑、黄、绿,最常用为红色。但由于颜色用量的不同,各种颜料的配比也有差别。一般包括下列颜料:银朱、天然朱砂、丹红、绛矾、石黄、汉沙黄、钛青蓝、靛华、钛白粉、石青、石绿、漆绿、钛绿、烟煤等。

   胎料:
  (1)铜料:北京雕漆使用铜料是为了制造内胎。由于铜材有压延性,可塑性,适宜于各种形体的制作;铜材硬中有软,又适合铜漆吻合的需要,且易于抛光擦拭,所以铜材成为制造雕漆内胎的最主要的原材料。使用铜料的雕漆制品,大都是瓶类、罐类、盒类、洗类、炉鼎熏类等,以圆体形的内胎为多数。目前,北京雕漆使用的铜材,主要是国产的,以洛阳地区较好,也有一定的进口铜。

  (2)木料:雕漆漆器使用木材制造内胎的历史是很悠久而且大量的,在现在也应用得非常广泛。木料最好是陈年旧料,不容易发生干裂和变形,而且不同的雕漆制品的木胎对木料要求也不一样,还因雕漆品在制作过程中,要几十次、上百次地进入湿热窨箱,又要进入烘干火箱四至五回,所以对木料的选择和挑剔是必不可少的。如屏风、家具等,要采用上等红松,雕漆串珠则用杨木、柳木、枣木为好,还有的木胎需要使用硬木,如梨木、榆木、紫檀、红木、沉香木等。

  (3)夏布:属于麻的织物,包括纻麻、麻布,也是雕漆制胎中不可缺少的主料。夏布与生漆、生漆灰、霸王鳔,一次次、一层层有规则的在胎体上糊压,待夏布漆灰的胎模干固后,便可以剥毁内部胎体,于是内空外实的完整的夏布胎体,就被脱制出来——脱胎。福州脱胎漆器几乎全部采用脱胎工艺制造内胎,北京雕漆漆器中,有些是采用脱胎的,主要是用在异型立体造型上。
  
  各种辅料:
  辅料是围绕雕漆品生产中进行粗加工、精加工时所必不可少的材料。主要有土子灰、砖灰、面粉、石膏、胶泥、肥皂水、焊药、硫酸、烧碱、磨浆石、砂纸、炭条、灰条、头发、煤油、酒精、土粉、抛光蜡等。

  2、 雕漆工艺的工具设备

  中国雕漆器的制造,在古代完全是手工操作,手工劳动。近现代也只有极少工序,采用了半机械半手工的设备。新中国成立后,雕漆漆器的生产手段有了较大改进。主要的工具设备有:切料机、赶胎机、圈线机、打口机、焊活室、压力机、球磨机、烧兰炉、槌、平台、平尺、水平仪、模具、旋床、各种木工工具、木刻工具、脱胎架、窨箱、丝头、漆刷、铲刀、皮子、铁板、丝绵、窨楞、托盘、旋刀、修锉机、藤条、划线卡具、漆版、刺刀、起子、片刀、弯刀、凹面刀、勾刀、锦纹刀、甲叶刀、高丽纸、烘烤箱、磨活机、抛光机、压子等。

  3、 雕漆漆器制造工序:

  雕漆漆器的工艺制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由于制造的手工性、雕刻的复杂性、技巧的专门性、艺术的独特性,使得雕漆作品从设计到成品的制成,必须由许多手工艺人经过若干道工序方能完成。一般说来,一件普通的雕漆成品的制成,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稍微高档和精细的雕漆艺术品,则需要一年左右,而珍品的雕漆佳作,甚至需要两年多的时间。现在虽然工艺水平提高,制作时间也相对缩短,但仍不能在短期内完成。

  雕漆制作,从设计、胎胚、作地、光漆、画印、雕刻、烘烤、磨活、退活、磨铜口、作里抛光、配木座纸盒等,大致需要经过十余道大的工序,每道大工序中,又要经过数十道小的工序。可以说,雕漆作品的制作就相当于一个庞大工程的工期。简单说来,主要有下列工序:
  
   (1)设计工艺:
  设计是雕漆漆器制作的灵魂,在制作的全过程中,占有指导性的重要地位。整个设计可以分为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造型设计关乎到器物的外形,是观看时首先注意的;纹样设计在整个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观看的内容所在;工艺设计主要是在选择材料和制作手段上,必须事先加以规定,加以控制,以期达到预想的艺术目的。因而,设计人才要求具有专门的工艺美术知识,掌握雕漆制作的各种工艺手段,涉猎广泛的艺术生活,占有古今工艺美术的详尽资料,还要尽可能地使设计与制作相统一。

  (2)制胎工艺:
  雕漆漆器胎胚的制作,称为制胎。由于漆是液体,是装饰材料,因而漆器都需要底胎,底胎不仅是雕漆造型的承担者,是设计构思的实体再现,也是髹涂漆料,并在漆层上实行雕刻的基地;又因所用的材料不同,胎胚可分为木胎、金属胎、脱胎、合成胎及其他胎胚。各胎胚的制作是十分复杂的,不再详述,其中北京脱胎雕漆与相当有名的福建脱胎漆器虽在制作工艺上大致相近,但艺术效果上有较大的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胎是重布脱胎,布层多,漆灰厚,重视形体,更重视雕刻艺术,整个脱胎雕漆坚固墩实,古朴庄重,福建脱胎漆器轻巧细薄,更偏重色彩艺术。

  (3)作地工艺:
  雕漆中无论何种胎骨,在髹涂罩漆之前,都必须对胎子表面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这个过程俗称“漆地子”。脱胎的胎骨在制作过程中已自然完成;铜胎则需要经过彻底的清洗、刷漆灰、放入窨室中干燥、再入烤箱烘烤等程序;木胎则首先烘烤,再用涂料涂饰封闭整个木胎,并每髹涂一次漆就进入窨箱一次,待生漆、生桐油干燥后,便调制漆灰,通体涂刷,然后糊布,自然干燥,最后在布面刮刷漆灰。

  (4)光漆工艺:
  也叫髹漆、刷漆、上漆、抹漆等,都是在胎骨上包涂刷抹各种漆。按工艺分,大致可以分为垫光漆、搓漆、顺漆、入窨、修边、整形修锉、压漆等过程;如果按漆色区分,在工艺上还需要增加改地漆、春色;作素漆里时,还有明光漆、退光漆、磨光等工艺。具体说,光漆时,前三遍叫垫光漆,用丝头沾罩漆用力在胎子上揉搓,要搓匀、实、薄;顺好垫光漆后的胎物,要在窨室中干燥;干燥后入烤箱中烘烤干透,然后打磨、擦净,再正式进入光漆阶段;同垫光漆揉搓一样,要求每层光漆不能过厚,且必须每层干透后再涂刷,由于漆层厚度的不一样,需要时间长短也不一,但一般4-5毫米的漆层,就需要光漆70-100层,耗时少则四五个月,多则将近一年;光漆达到厚度后,需要对胎体进行修整,保持胎体原形。整个光漆过程非常关键,工期也较长,且最为辛劳。

  (5)画工工艺:
  这个阶段则是将画稿转印到漆胎上,一般常规办法有三种:一种是在漆胎表面涂抹石黄粉,石黄粉即能借漆层表面的轻微粘性附着在漆胎上,干后又能显现其他颜色;另一种是待漆面在软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干燥些,然后用细砂纸磨去光滑的漆面;第三种是把已经绘制的纸稿直接粘贴在漆胎上。当在漆胎上完成图案后,还需在胎体表面喷涂一层极薄的漆皮液,借以保护已经印刷好的图案在整个雕刻过程中保持清晰完好。待漆皮干燥后,便可转入雕刻。

  (6)雕刻工艺:
  雕刻是全部雕漆工艺中最生动、最精彩、最复杂、最为人叫绝的工艺阶段,也是雕漆工艺品区别与其他工艺品的最重要的标志。按雕刻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刺、起、片、铲、勾、锦纹及甲叶、龙鳞、房座、菊花瓣等过程。 “刺”,则是运用刺刀扎进漆层中,扎到接近垫光漆层为止。“起”又称为剔,古代把雕漆称为剔红、剔黑、剔彩等,就是把雕刻中不需要的部位剔除掉,只留下图案纹样有用的需要的部位。北京雕漆工艺中的起、剔则专指刺刀刺过的部位。经过刺、起后,漆胎出现了简单的高低漆面,然后进行“片”刻,是运用片刀对锦纹以上的漆层,按图案要求进行雕刻,这是雕刻中的精华,处于雕刻的中心技艺地位,要求明了浮雕艺术的内在关系、层次、高低、深浅、远近、透视等,掌握熟练的刀工刀法。尤其彩漆的片刻,尤要注意不同色漆的深浅层次。现在北京雕漆在雕刻人物时,不仅沿用传统刀法,而且采用现代雕塑的技法,注重人体解剖和形体,显得更为真实、生动,富于时代感,开创了新的意境。“铲”,对于有些景致、物象除用片刀片出层次外,有时很难片出预想的效果,则用带立耳的铲刀来雕刻。“勾活”,是在上述程序完成后,运用勾刀在需要的部位勾刻出纹线、丝脉,还有就是在漆面上直接勾刻图案纹样后,再施填金、填粉。当漆层的凸起部分或纹样部分基本雕刻完毕,即所谓的“锦上添花”中的“花”完成,就可以对“锦”(即漆胎底地部位的各种锦纹)的环境进行深加工、细加工。虽然锦纹雕刻的刀具并不复杂,但是由于锦纹工细、规整、种类繁多、大小变化,所以在“交叉对刀剔除法”的基础上,运刀施刀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如此方能雕刻出各种天锦、地锦、水锦以及树叶、龙鳞、房屋、菊花瓣等复杂多变的纹饰。如此细致、复杂的雕刻,一般需要半年乃至一年多的时间,从这方面来说,雕漆艺术可谓是时间的精美艺术。

  (7)磨光、抛光、作里工艺:
  当雕刻完毕后,要达到漆质光泽润滑,则还必须经过烘烤、磨砺、抛光、作里、擦拭、上光等一系列工序,将漆质本身的美感显现出来。

  (8)配套工艺:
  当雕漆成品完成后,则需要与之相应的座、架、盒等配套艺术,从而成为完整的、高贵的艺术珍品。

  (四)部分北京雕漆工艺代表作品
  
   1、吴瀛轩作品
  剔红《山水笔筒》(1950),高15厘米,宽7厘米,铜胎,北京工美集团总公司收藏。

  2、孙彩文作品
  剔红《木兰从军大瓶》(1954),高82厘米,宽48厘米,厚41.5厘米,铜胎,与刘春林、董茂林共同设计制作,北京工美集团总公司收藏。
  
  3、朱庭仁作品
  剔红《扁肚瓶》(1973),高38厘米,宽22厘米,铜胎,与田凤荣共同设计制作,北京工美集团总公司收藏。

  4、杜炳臣作品
  剔红《花篮盘》(1970),直径38厘米,铜胎,与王安根共同设计制作,收藏处不详。雕漆《花篮盘》(1978),直径38厘米,铜胎,与王安根共同设计制作,北京工美集团总公司收藏。

  5、刘金波作品
  剔红《五虎梅花盘》(1984),直径40厘米,铜胎,与宋春荣共同设计制作,北京雕漆厂藏。

  6、满建民作品
  剔彩《北京市花大瓶》,高250厘米,直径110厘米,与陈梅生、阎英华共同设计制作,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剔彩《北京市花大瓶》,高350厘米,直径120厘米,与曾朝万、陈厚棣同设计制作,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7、文乾刚作品
  剔红挂屏《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1966),45厘米见方,木胎,作者自藏。
  剔红《公牛》(1987),高37厘米,长60厘米,厚25厘米,夏布脱胎成型,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剔红《马头》(1987),高47厘米,夏布脱胎成型,收藏不详。
  雕漆《白马》(1994),高1.8米,木座脱胎,台湾中台禅寺收藏。
  雕漆《五龙闹海大盘》(1998),直径108厘米,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剔彩《繁荣富强对瓶》(2002),高295厘米,陈列于中央军委检阅厅。
  剔红《天球瓶》(2002),高63.5厘米,脱胎,文乾刚设计,陈厚棣等制作,收藏处不详。
  剔红《山水电话几》(2003),直径43厘米,文乾刚设计,杜忠制作,收藏处不详。
  剔红《兰花瓶》(2003),高92厘米,脱胎,文乾刚设计,王志制做,北京雕漆厂收藏。
  剔红《红梅花瓶》(2003),高100厘米,脱胎,文乾刚设计,王志、李志刚制作,北京市雕漆厂收藏。
  剔红《龙水紫砂壶》(2004),长15厘米,紫砂胎,文乾刚设计,张效玉、赵进英制作,私人收藏。

  (五)北京雕漆工艺的传承谱系
  代别 姓名 出生年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居住地 备注
  第一代 李茂隆 光绪年间 不详 继承明清 光绪年间 北京
  萧乐安 光绪年间 不详 继成明清 光绪年间 北京
  第二代 吴瀛轩 1887 不详 师“继古斋”雕漆作坊
  李茂隆 1897 北京 1956年北京市政府授予老艺人称号
  孙彩文 1908 不详 师“继古斋”雕漆作坊
  萧乐安 1920 北京 1956年北京市政府授予老艺人称号
  董茂林 1907 私塾 师“继古斋”雕漆作坊
  李永惠 1922 北京 1956年北京市政府授予老艺人称号
  刘春林 1909 无 师“德成”雕漆局
  苗增林 1920 北京 1956年北京市政府授予老艺人称号
  朱廷仁 1908 初小 师“德成”雕漆局
  张增明 1920 北京 1986年授予二级工艺美术大师
  第三代 杜炳臣 1917 无 师“德成斋”雕漆作坊
  张秉芝 约1934 北京 1986年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刘金波 1922 小学 师“继古斋”雕漆作坊
  霍宝光 1937 北京 1988年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第四代 曾朝万 1940 大学 学校 1964 北京 1987年授予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
  徐文生 1941 中专 学校 1961 北京 1987年授予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
  满建民 1945 初中 师刘金波 1964 北京 1997年授予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文乾刚 1941 中专 1、学校2、师孙彩文、朱廷仁 1961 北京 1997年授予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注:由于继古斋、德成斋和北京雕漆厂的技艺人员太多,师徒传承情况繁杂,所以,本表根据文乾刚先生的建议只选获得国家级称号者作为代表。)

  三、 关于该申报项目的保护计划

1、 保护内容

  (1) 通过与媒体、学术界的合作,深入地研究整理北京雕漆工艺历史和艺术成就,寻访海内外北京雕漆艺术精品的下落,为北京雕漆工艺的传承人和代表作建立完整档案,出版书籍,拍摄以北京雕漆工艺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为国家留下完整的文字和图象资料。
  (2) 建立博物馆,保存相关的文献和实物资料。
  (3) 培养年轻一代的学员,补充因社会原因造成的优秀人才断档之现状,为弘扬北京雕漆艺术培养接班人。

  2、 五年计划

  时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06 1全面的搜集整理北京雕漆工艺的相关文献和实物材料,建立完整的北京雕漆工艺、作品及传承人的完整档案。

  2开始着手建立的北京雕漆艺术工作室和雕漆艺术培训中心。争取与北京现代艺术设计学院合作办学 通过与学术界的合作,整理出版高质量的《北京雕漆工艺全集》,全面阐述雕漆工艺的历史、工艺、艺术和现状。
  
  2007 1、与媒体合作拍摄保存北京雕漆工艺的纪录片。

  2、与媒体合作拍摄关于北京雕漆工艺历史的电视纪录片。
并开始招收学员 争取办学成功,招收学员
  2008 广泛的发动社会各界,开始筹备中国现代雕漆艺术博物馆。或者与首都博物馆协商,建立永久性的北京雕漆工艺展厅
  2009 继续筹备博物馆或展厅。
  2010 建立博物馆或展厅

  3、 保障措施

  (1) 政府的支持——资金、知识产权的保护、科研、原材料的供应。

  (2) 人员和资金的落实到位。北京雕漆濒于危亡的主要问题,是后继无人。因此对北京雕漆的保护应首选以培养年轻人进入雕漆业的方法。按传统学徒的低待遇方式,根本不可能招入年青新从业者,因而,需大幅度提高新人的从业待遇。另一方面,目前雕漆行业中的企业(北京雕漆厂)及个人均无经济能力培养新人。由于雕漆的主要工序—设计策划与雕刻,培养新人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期间的投入无任何经济回报。

  (3) 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各场馆、科研机构等

  4、 建立机制

  (1)建立北京雕漆工艺培训中心。人数6人(招10人淘汰4人),其中有美术基础(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2人,目标以设计为主,高中毕业4人,目标以雕刻为主。培养技艺的时间目标:三年达到独立操作水平;五年达到较优秀的从业人员水平。

  (2)建立中国现代雕漆艺术博物馆或在首都博物馆建立永久性的北京雕漆工艺展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下髹工巧莫比--赏析苏州漆器艺术
[工匠精神]雕漆手艺为什么渐渐失传了?
【传统工艺】中国传统民族艺术:雕漆
坂本五郎与宋代漆器
中华风物丨传统漆器之典雅
漆器之美厚重显珍贵,脱胎化羽方成蝶!|这货怎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