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变“全面考察”,是语文减负第二步

我前些时发了篇巜把阅读分析题从语文试卷赶出去,是减轻学生负担第一步》一文。有朋友留言提到还有第二步吗?另有些朋友也提反对意见,认为“赶出去”了,就不能全面考察学生语文水平。本文就算是第二步吧。

一、现语文全面考察不甚科学也不可能。

说语文全面考察不科学,得先看语文的全面考察都考察的哪些方面。从语文试卷看,除了低年级拼音写字份量较多外,主要考察的无非就是字词句段篇和写作。除了写作以外,现在试卷上阅读分析题占相当份量,然后就是大量的各种题型的字词句了。这就是要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了。而向来人们都认为,这样的全面考察是合理且完全必要的。

但在本文中,作者观点说是不科学的,道理何在?

比如说,不可能通过考字词能真正了解几个学生谁真正掌握的词汇量多,有可能某张试卷上字词题得分少的学生实际上掌握的词汇更多。

况且,掌握词汇的多寡,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比如一篇作文,用了许多所谓的优美词语形容词等,但如果过多过滥不切实际,就会被认为只堆砌词汇。相反,有的文章语汇虽然平淡无奇,却也能营造出动人的意境。所以掌握的词汇量,不论多少,能用得恰到好处才是能力。

而对句子的考查,翻来覆去的也就是些“把”“被”字句,陈述、反问句转换,设问句,以及比喻拟人等这些句式。不是说所有这些句子句式不应该学和练习。只说由于考试要考查这些,造成不断刷题练习,造成学生为能考取分数,只是机械地只记一个句子,比如造拟人句,每次都写一个句子“鸟儿在技头上唱着歌”,造比喻句及一些其他句子也一样。造成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这自然是因为考试要出这样的题来考查而产生的。为了稳妥得分,死记一句花费的精力最少。这显然考察不出真实,因为不知道谁一个句式只会写一个句子而谁会写多个。

2、全面考察,造成语文教学违反学习认知规律。

同样先从字词说起。现在语文各单元都列有要求掌握的字和词,尤其是词,黑压压一大堆。这些词当然是课文里出现过,而且老师讲课时应该也讲过的。于是就列为了该单元应该掌握的词了,会读会写会组词等。大人们只想到是课文里出现过讲过的字词应该掌握,却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大多数学生对于大多数字词,可能就是第一次遇到,虽说课堂上老师讲过,但学生可能仅限于能结合本篇课文能理解,而且有理解得很模糊的学生。但是大人们却马上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考察学生对这些字词的理解。要求记住,积累这些词汇。这也是从大人的角度推断的,对于大人而言,那些词是极普通也容易理解,但要知道,我们大人已经多少次地在各种文章各种语境中反复感知过这些字词,我们当然觉得简单。而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就要求他们掌握了,他们自然觉得很难,结果只能是少数优生能基本掌握,大部分只靠刷题死记多少算多少。这不符合认识是逐步全面加深的规律,由其针对汉语字词很多都多音多义这种特点。

当然,如果只是老师在讲该篇课文之后,为加深理解出题给学生做是可以的,因为上课刚讲。问题是课文讲过好久的段考、期考的出题考察,要求掌握的那么多字词不知考哪一个,以何种方式出题。结果就只能逼使一线老师通过不停不断地让学生反复做大量的字词方面的题目。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深陷于零散字词中的根源。

然后说句子,本来,句子的产生,在于人们需要陈述或描绘某种事物而产生的,再由于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训练句子的的方式,应该是写日记丶作文或写一段话来描述某具体事物来进行。但我们训练句子的方式,却是给个抽象的词或一个要求(拟人或比喻等),让学生去抅思一个符合某词或某个要求的具体事物来完成这个句子。这显然违反孩子的认知规律,这也造成许多学生一到写句子,就只记起曾写对得过勾的那个句子“鸟儿在技头上唱歌”的现象。甚至老师也要求只记一句正确的好稳妥得分。而这种现象很难不说是全面考查而产生的。

再就是越来越多的阅读分析题,

因为在之前“赶出”一文中专门谈过,这里只重复一点,即至少在小学,阅读题也是有违儿童认识规律的。儿时阅读理解,总是比较模糊的,要他们去做理解清哳透彻才做对的阅读题,这是普遍觉得难的原因。况且阅读题不考也不影响语文的学习(“赶出”一文已述)。作者提出取消,就有认为“不能全面考察语文”的异议。所以总的来说,林林总总题库越来越膨胀,题目类型越来越奇异,总减不掉,其原因就在于要“全面考察”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方面面。

二、学生负担重的另一重要原因。

其实从上文中,大家可以看出,在语文这一科来说,学生负担重,从技术层面(不考虑各种竞争压力方面)来说,很大原因就是“全面考察”。

由于要面俱到的全面考察,所以教师就得让学生面面俱到的进行全方位地练习和训练,加之题型花样的翻新,学生的负担不重才怪。于是就有人出来说,学习本来是件苦差事,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君不见古有头悬梁锥刺股之说吗?于是大众也就“理解”了。只是没有人问一声,古代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习,是做这样的练习题吗?人家是苦读,读读读,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这才是学习语文,熟悉语文,获取各方面知识的正道。

而现今,在全面考察的思想指导下,让学生去记去积累那么多只接触那么一两次的零散的字词。让学生多次接触的方法,不是阅读,而是反复做组词等的死记硬背式的。另外就是越来越多的阅读分析题。

但是,通过刷题死记硬背式记住的(实际最终都忘记)词常常是不会使用的。而光去按套路分析理解别人的文章,也不会使自己思想得到升华,还得靠广泛阅读,联系实际形成自己的思想。或许也不会使写作能力真正提高起来。

综上所言,为使如今的“双减”达到实效,个人认为,语文科现在的全面考察考试方式应该改变。

三、语文该怎样考?

这也“赶出去”,那也不应考。那语文应怎样考?才能考出真正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其实许多有识者都指出过,要了解一个人语文学得怎样,看其写的作文就知道了。一篇作文,就可以看出用词造句的能力,材料取舍谋篇布局叙写技巧的能力,同时能看出对事物认识能力,如是读后感更能看出其对别人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与自己思想交融碰撞之后形成真正自己见解的能力。

相信绝大多数语文老师都体会到,凡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全面考察其他方面不会差。但却有其他方面得分甚高但写作不行的现象(光是做题多)。

承着以上思路,个人认为,语文的考察,小学低年级除拼音写字一些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外,二年级开始,应主要倾向于看图写话方面,用具体使用促进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不考现在这样的阅读题,可考阅读然后写读后感。因为写读后感也可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是整体地感受体会,而不支离破碎地分析理解,更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写读后感更有利于发展学生自由地思维想象力。到了高年级尤其是中学阶段,所选的阅读文章应逐步包含人生国家社会方面,促使学生所写的读后感思考这方面的实际,有利于培养拥有家国情怀的公民和人才。当然也不排除对古文古诗文的鉴赏。

总之,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的考察就越倾向于写作方面。其实许多有识者都说过,对语文的考察,看写一篇作文就够了,因为作文已经包含了字词句段篇全部了。加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又包含了理解鉴赏及自己的思考体会。我想,这样的语文考察应当比现今的全面考察更有利于引导语文教学,从碎片化、死记硬背的刷题方式,转向多读书,多运用及多思考的方向转变。而且也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诸位读者以为如何,欢迎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测试试卷分析
学习语文六个不要相信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语文成绩不好,应该怎么辅导?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再看语文——和大家再简单唠唠(东学堂杨老师已回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