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功利性读书
                                                                                          培根在随笔《论求知》中曾这样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读书的好处之多,妙处之乐,世人皆知,但倘若带着功利的目的去读,则难免陷于苦闷之境,乐之尽失,心颜不开。
   多年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接触不少饱经书香浸润的年轻“大学生村官”,然每每谈及读书,皆言且苦且累,鲜有述其乐者。早先,我不知何因,后来才弄明白,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在象牙塔中时,读书之所以认真,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以期顺利毕业。步入社会后,读书的时光再也不如校园那样充裕,加之并非真正喜欢读书,故原有的读书习惯也就不复存在。为了早日进入体制内,应对公务员考试,他们又不得不去拼命读书,通宵达旦。然这类并非发于内心也非惯常之举的读书,明显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不苦不累才怪。
   汉朝匡衡,勤奋好学,但家贫买不起蜡烛,邻家有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光读书,最终成为大学问家。我想,匡衡读书,是发自内心的喜爱,邻居家的灯也不会点到天亮,其读书自然也不会到通宵达旦的地步。但汉朝孙敬和战国时期的苏秦则不然,两人亦酷爱读书,常晨夕不休,孙敬以绳系头,悬屋梁,瞌睡来袭,一颔首,绳子便硬生生地拽一下头发,那疼痛可想而知。苏秦之举则更为残酷,简直不敢想象,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试想,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往大腿上刺一下,这种带血的疼痛常人怎能忍受?以锥刺股的勇气,又有几人能及?这种为读书而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固然可嘉,却断然不值得效仿。一个人如果读书读到这种摧残身心的地步,内心必然存在某种功利思想,否则绝不会这样拼命。
   在中国传統社会,“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一句“学而优则仕”,曾长期被广大学子士人奉为人生信念,他们笃定地认为,只要把儒家之道领悟透彻,步入仕途从政为官便指日可待。于是乎,带着这种功利思想去苦读的人便层出不穷,悲剧也就在所难免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描写了一个视读书为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读书人在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悲剧故事,这无疑是对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社会的无情鞭挞,也是对那些怀着功利性目的苦读的人的绝妙讽刺。虽然时过境迁,今人读书的功利性早已不如科举制度盛行时那样大众化,但并未销声匿迹。林语堂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曾一针见血痛陈功利性读书: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钱,上大学,跑百米,拿一块大银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本旨。
   带着功利性目的去读书,必然是浮躁的,是浅薄的,其追求的是知其然而非所以然,思考的深度不够,很容易导致思维的疆化,不利于个人修养的提高,就像人们常说的“半桶水”那样。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功利性阅读大行其道,那是很可怕的,其带来的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断链,而且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发展步伐的放缓。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在阅读大众化的今天,唯有摒弃功利,真正把读书当作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进行深度、自由的阅读,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也将大大减少,人生也自然会更丰富、更快乐、更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交的本质:一篇文章终结你所有的社交问题
上大学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
读书该不该功利?
金汇昆:学生需要无功利学习心态
无用之用
美的本质、对象、特征及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