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华波 谈高中历史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此文发《教师教育论坛》2017.5.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冯华波     邮编:445000

     摘要:新课程的逐步推广和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发了教师角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诸多巨变。鉴于此,我们如何才能把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成为摆在每个高中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观念;教学方法

    传统历史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遏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妨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体制、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如:培养目标过于强调统一划一与知识教学、重视学生考分、考试等定量评价,忽视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培养;泯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等,可见,传统教学模式是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动大手术,进行重大变革。说到底,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新世纪创新型人才。

     一、历史教学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培养目标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改革,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呢?首先,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传承与教化两大功能。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引领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知识体系。当前,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一标多本”的特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统领下,不同地方可选择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实施教学。由于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选材的侧重点不同,特别是对同一知识点的表述大相径庭的现象普遍存在,给历史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一种版本教材为底本,汲取其他版本教材的优点,科学整合历史素材,建立起新的历史知识体系,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空间。再次,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教师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实际,采取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后,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评价在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前提下,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发展。

      二、历史教学应坚持以能力立意为教学核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越强越有助于自身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目标上,三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能力立意,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三维课程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获取信息”、“历史认知”、“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四大项能力要求,即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学要坚持能力立意,教师就必须树立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在它的指导下,教师要重点作好以下工作。首先,帮助学生整合“现成教材”、“隐形教材”(即感悟性知识)和其他知识媒体等所承载的历史知识信息,形成动态的知识结构。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才能够去认识历史,探究历史,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创设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大力进行情境教学,创造民主、和谐、开放、多样性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再次,重视历史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领学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学会赏识和鼓励学生,让充满期盼的评价成为鞭策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动力。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在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的基础上,多点赏识、鼓励与期盼,必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蓬勃生命活力。

    三、历史教学应坚持以情境教学为重要手段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鲜活的历史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只有坚持创设情境教学,才能营造和谐、互动、高效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历史教学情境包括历史学习的外部情境和内部情境两个方面。外部情境包括学生学习历史的环境,氛围和学习状态;内部情境,是指学生学习历史文本的情境。但历史教学情境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内部情境。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积极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历史教学情境分为文本原设情境(旧情境)和学习新创情境(新情境)两种,它们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在充分利用好旧情境组织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创设新情境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进行历史情境教学,只有作到知识呈现的直观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知识结构的网络化、学习方法的探究性、学习结果的高效化,才能真正实现情境教学的意义。如果说前四者是方法与手段的话,学习效果的高效化就是情境教学的目的。只有和谐高效地完成三维教学目标,促进人的发展,才能实现情境教学的真正追求。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建立动态的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构建起比较完整的网络化知识结构。

     四、历史教学应坚持以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为动力

      教学创新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的全面发展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教学创新,才能把教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坚持教学创新呢?首先,要有强烈的职业追求和创新精神。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专业化发展愿望,才能够凝神聚力,博采众长,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掌握创新的方法,要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教学创新是实践的产物,教师必须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掌握创新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再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采取指导—自学、提问—讨论、引导—探究、质疑—发现等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自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它遵循“以学为本”的教学客观规律,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问—讨论”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鸣和解决,让学生相互启发,提高创新能力。“引导—探究”法是以探究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活动。“质疑—发现”法是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学相互作用的活动,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不管教学方法如何创新,都要立足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把教学创新落到实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思维 ​
高阶思维视阈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高中生数学思维的提高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10篇
漫步语文路:四适应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