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雷春梅 初中历史教学引入情境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此文发《中国素质教育教学研究》2017.2.

初中历史教学引入情境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初级中学     雷春梅    邮编:444324

    【摘要】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应试为主,它的最大弊端在于“过去性”和“接受性”,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是对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尝试,旨在研究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必要性、方式以及特点,以期初步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作用,从而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和整个素质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创设  情境教学  历史教学

   情境教学,是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新尝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就这次比赛和我自己平时的历史教学,谈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创设情境的一些感受和收获。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1、要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情境教学不可缺少。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一堂历史课,45分钟,缺乏了最吸引学生的导入,毫无疑问,这45分钟的效率就不高了;缺乏了对一些枯燥历史知识的形象生动的加工,理所当然,学生就会落得个为“考试”而不得不去死记硬背的下场;缺乏了将历史重新回归到当年当时当景,毋容置疑,学生就一定只会机械地记忆历史,更不用说以史为鉴了。所以,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必然。没有历史情境的创设,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无法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2、要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让学生把难点消化透彻,情境教学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3、要更好地借鉴历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情境教学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手段。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4、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创造最佳的氛围,情境教学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

1、创新而又别致的导入。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在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可以利用歌曲《爱我中华》导入,开始就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再如在讲述“两种命运的决战”时,我让学生凝神屏息听自己录制的一段由重庆台发布的“抗战胜利”的广播,不仅让学生联想回顾了之前抗日战争的历史,我觉得更奇特的一点是:当学生从激动、热情高涨的课后步入课堂,难免有些收不住,而她的这种迅速让学生调整情绪进入课堂的办法着实精彩,我深感佩服,这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2、适时而又恰到好处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我裁剪了几幕影像,使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感受人民胜利喜悦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

3、形象生动而又精彩的讲述。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 上一堂历史课,如果照本宣科、语调平淡、措辞单一、面无表情,那么学生会觉得老师是“铁面僵尸”。相反,若表情丰富,甚至自己融入历史课堂、适当表演,再加上语言多样化、语调抑扬顿挫,那么再冷场的课堂也会被老师感染而变得活跃起来。一堂连贯、一气呵成的历史课,一定会让学生流连忘返。

4、巧设情境,导引学生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我在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就有“人物模拟:假如你就是当时内迁到中原的一名鲜卑人,你会遇到哪些问题呢?”还有在讲述“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时,让学生设身处地站在“改革派”和鲜卑贵族“保守派”的角度进行 了一场辩论,既强化了学生对这一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当时孝文帝改革的艰辛,从而学习他身上那种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精神。

5、设置悬念式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结语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尾声。这是很好用的一种创设情境的办法,尤其还可以让学生课后神游历史世界。

6、适当巧妙安排课外的历史活动。可以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记得有一次参加恩施州的初中历史教研活动,听了一个初中历史老师讲述的“宋代的城市生活”这一课,她就编排了一段学生表演的“东京一日游”历史短剧,以新闻采访、报道、评书、茶馆故事等多种形式,加上学生的精彩演出,将这课重点城市—东京的繁华描述得淋漓尽致。后来评课时得知:这个短剧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不禁想:十几岁孩子的才能是无法估量的,只要给他们舞台发挥,他们一定演绎得出奇精彩!所以,我一直本着新课标原则,努力开发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所拥有的潜力,将他们带入历史,任其遨游,指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解决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有的时候,也适当地结合乡土教材,参观宋城遗址、博物馆,而后撰写小论文等。这些“重游”历史的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以上所述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一定要注意其运用时所要达到的一些要求,即要准确把握情境教学的特点,避免错用、滥用的误区出现。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把握情境教学的特点

1、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2. 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一味地盲目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电影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3. 参与的广泛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4、开放性。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要打破历史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课本内容,适当拓展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鉴古知今,关注现实。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开放式的”。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初中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当然,现有的“历史情境教学法”许多方面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我将继续实践创新,争取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教育研究》,1997年3、4期;

[2] 刘晓平,《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历史教学研究通讯》,1998年12月;

      [3] 彭钢、张晓东编著,《课程理念的更新》;

[4]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历史教学》(2007年10期),2007年12月;

[5] 人民教育评论员,《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已任》,《人民教育》,1998年第9期;

[6] 冯克诚、田晓娜主编,《教师基本功全书》,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版4月第一版;

      [7]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版2月第1版;

      [8] 杨清主编,《简明心理学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5版;

[9] 黄小波,《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历史教学问题》, 1998年6月;

[10] 沈芬丽,《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历史教学研究通讯》,1999、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谈
“互联网 ”助力农村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如何让物理尝试目标教学法走进学生课堂
浅议情景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浅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