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艳英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高效课堂改革创新研究----推荐人:胡阳新
此文发《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8.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高效课堂改革创新研究----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     胡艳英    邮编:444300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如何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个问题一直困挠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互动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我们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突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实际上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互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课堂高效的保证,更是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语文课堂;互动;效率;策略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相应的思想,通过课堂交流、沟通,共同推动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成长、发展,形成能力的有机交互过程。
    “师生互动”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教育信息只处于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中,留存时间短,遗忘快,即使有些信息也能进入长时记忆中,但信息是以零散的无意义的形式储存的,运用时提取较为困难,因而学习效率低下。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教师、同学产生互动,那么,他接受的就是自己理解了的有意义的知识信息,这种信息储存于长时记忆中,不易遗忘,使用时也能迅速提取。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这是对互动性教学的最好阐释。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促进师生双主体的教学互动,是教育教学的艺术化和科学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课标给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常从一些公开课上发现,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表面。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尤其是教师不善于捕捉学生的活动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只满足于课堂此起彼伏的热烈场面。针对这些现状,笔者认为,师生互动不应该是表面的、外在的,我们应该追求“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问题”的内在、深层次的互动,动静结合,收放适度,动得有序,动而不乱。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呢。
      一、创设平等和谐、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
      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往往可以让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促进学生学习、更多地以辅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虽然我们要一个纪律良好的课堂来保障我们的课堂秩序,但以教师的威严建立起来的课堂秩序往往会使学生失去主动性。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征服学生,做学生平等的对话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学会倾听。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批判质疑,与教师、同学平等对话,在讨论中发表意见。
     在学习《陈情表》这篇文章时,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自己作为听课教师参与其中。我提前让学生备好《陈情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并让他们把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写在作业本上。作业布置下去后,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接下来的那堂课上,讲课者个个都是娓娓而谈,讲课的思路也很清晰,其他同学则很仔细地听他们的讲解,有疑问时还争论得面红耳赤。比如,有个同学就向讲课的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刚才说人们都说李密是一个至孝者,他真是这样吗?我认为李密的孝只是对祖母的孝,对他的国家蜀国却是不孝。”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经过探究讨论,许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并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撞出了火花——结合李密“亡国遗臣”的处境,客观地分析了李密的复杂内心。
     语文课上,有问题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思维才会更加活跃,视野才会更加开阔。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进而思维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促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去研究和探索教学问题,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课堂中,我们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多鼓励,绝不能因学生回答错误而批评或指责,绝不能因教师的权威而控制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尤其是我们目前面对的是“90后”的学生,他们普遍略显叛逆,有时对于老师的教诲难以真正接受,唯有平等对话,让他们自然接受,课堂才能真正达到互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增长知识,提升境界。只有当语文教学成为师生间生命对话、心灵碰撞、思想激荡的双向交流互动过程,学生才有灵气,有才气,有朝气,有锐气,有志气。
      二、营造自主、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者。”新课标教材无论是教材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有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这也是实现语文课堂互动高效的必要条件。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关注的不是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学,有没有自主的掌握方法,能否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能力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去。这个关注点和新课标强调的“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不但能学的要让学生自己学,而且学生能说的要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做的要让学生自己做。对于学生学不会的、不会说的、不会做的、也要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动起来。唯有如此互动,语文学习的过程才充满活力。如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浓厚的鉴赏兴趣,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对作品的意蕴力求有新的发现。唯有如此互动,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再如文言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习惯于教师为他们整理文言文知识,如果让他们自主学习,刚一开始可能会困难重重,但是如果我们教师能够保持耐心,循循善诱,不断地引导、鼓励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针对学生最不喜欢的文言文,总是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由我来进行解读,如果被提问的学生说没有问题,那我就会提出问题来考考他,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这些课的课堂不仅不枯燥乏味,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同时我觉得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还离不开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讨论。课堂的自主讨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个体自主的一种有效补充。当然,这种学生讨论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光打雷不下雨”。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的有一定方向的讨论。“讨论”是学生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形成学习经验的有效方法,是合作学习、共同学习的最根本体现。唯有“讨论”才能形成同伴互相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网络结构;才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想交流中,使其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在《长亭送别》课堂教学中,从课文表面看不出老夫人阻挡自由爱情婚姻的实质。其实,老夫人在退兵后失信,甚至在知道崔莺莺与张生私定终身后,依然想拆散他们,要张生进京赶考,博取功名,才配得上她的宰相身世。只有让学生自己研究,并与同学、老师平等对话探讨,才能发现这些戏剧冲突的实质,在探讨的过程中,课堂也就实现了互动。如果由教师把这些内容强加给学生,则难以达到真正的互动,还是传统的“一言堂”,也不会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这一节课中,我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策略,以崔莺莺的眼泪为突破口,以写泪的手法为桥梁,让学生感受、品读崔莺莺的眼泪,走进她那复杂的情感世界,引导、启发他们对“泪”作进一步的探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作品主题的探讨,完成对文学作品有意义、有创新的建构,实现文本的价值。在这一节课中,我首先带着学生品读了《端正好》这一曲子,设置了三个问题:崔莺莺泪从何来?泪表达了崔莺莺怎样的感情?这一曲子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借助这三个问题,围绕“意象-意境-心境”展开,着力解读莺莺的眼泪,直奔研究的主题。也就此为课堂做了预热。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另外三首曲子交给了学生,每个组选定一首曲子,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对这三个曲子中崔莺莺的眼泪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学生讨论前我明确了两个主干问题:1.这首曲词是在什么场合唱的?2.眼泪表达了崔莺莺怎样的情感?并明确了学习方式: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不要将眼泪从特的场景、情境中抽绎出来,一定要联系剧情的发展,联系整折戏甚至是整部戏的内容。然后让前后左右同学自由组成学习小组,确定发言人,并让他们在讨论做好记录。(此为关键的“三明确”:选定一首曲词,明确探究的内容;定合作的伙伴,明确交流的对象;提出学习的要求,避免架空探究,流于形式。)在讨论结束后,我们首先从《朝天子》进行解读(按照顺序,主要是为了不打破剧情的发展)。以下是课堂教学的实录片段:
    生①:我是本组发言人,这是告别宴上的唱词,是离别的苦泪。
    师:端起酒杯,流下眼泪。酒本美味,为什么在莺莺喝来却清淡如水?
    生①:离别的苦味冲淡了酒的美味,这叫“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高兴了,有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不高兴,还是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师:酒可以寄托情感。再换一组同学,先评价一下前一组同学的发言,再代表小组发言。
     生②:我是本组发言人。我认为前面这位同学回答得比较表面,但还没有进入崔莺莺的内心世界,这是无奈的泪。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崔莺莺愿不愿张珙去考状元?
     生②:不愿意。“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爱情第一,功名不值一提。
     师:可她又为什么要送张珙去考?
     生②:母命难违,自己的婚姻必须得到母亲的承认,为了婚姻的美好前程,只好答应了。
     师:那她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生②:恨,怨恨,恨母亲棒打鸳鸯。
     生①:仅仅恨母亲吗?假如张珙出身名门,家有上亿资产,老夫人还会不会反对?结婚是两家人的事,不是两个人的事,还恨门当户对的婚姻观。
师:你对自己的发言满意吗?我来补充一点。这眼泪里包含了崔莺莺的两重恨,对母亲的怨恨,对世俗观念的愤恨。莺莺含着眼泪坐在饭桌旁,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说明]暂缓评价非常重要。生②的回答结合了整个小组同学的探究意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教师此时打,肯定要影响学生发言的情绪和质量。笔者这里设计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是为了更多地将激赏性评价引进探究的课堂,激课堂探究的千层之浪。
      全体学生朗读[朝天子],读出“恨”的感情来。
      在这一节课中,我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创设了平等和谐、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平等对话中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和主题的探究。
      三、通过竞争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
      如果说平等对话、自主学习是实现课堂互动的必要条件,那么,竞争则是促进互动的催化剂。我们现在面对的事“90后”的学生,这些学生身上普遍具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很多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因此把竞争穿插到课堂教学之中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互动。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使用“比一比看谁……方面最好”、“比一比看哪一组最……”这样的激励语言,虽然只是短短一句,但是对学生思维的触动却很大。当学生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能不能再思考下,凭自己的本领找到问题的答案呢?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呢”经过这样的刺激,多数同学都可产生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当教师在课堂上有组织地开展竞争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一定更会高涨。在竞争中,学生之间或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组内同学相互激励,能使互动的水平和层次得到提升。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当课堂中出现有争议的问题时,他们虽然常常沉默以待,但在他们的心理却早已是跃跃欲试。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将问题设置得“模棱两可”,设置得有争议一些,这是我们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的任务。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只要我们老师能够把握好大方向,就不必担心学习的成果。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互动。记得有一次学习《逍遥游》,在评价庄子“有所待”是否是积极时,有学生认为庄子“有所待”是虚伪的,因为他还是靠物质的大自然而生存的;也有学生认为这只是精神层面的“有所待”,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还有学生从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角度进行评价,可谓各抒己见。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就充分发挥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多元解读。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的人文性注定很多课文的解读方式不一样,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如果把教参书对课文的解读当做上课时设置问题的唯一答案,从而否定与预定答案相左的回答,这样会抹杀学生个性而又合理的解读。只要学生从文本出发,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回答合情合理,作为语文教师都要予以积极的肯定。不要让标准答案成为约束学生思维的绳索。
      所以,创设课堂的竞争氛围是实现语文课堂互动的法宝,关键是看我们语文教师如何预设课堂的内容,如何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情感的因素,激发课堂互动
     1.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有自己的威信,但这并不代表师生情感关系的融洽。有的老师甚至为了树立威信在课堂与学生发生冲突。感情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也来自一朝一夕的交流。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比如说体育比赛、元旦的游园活动、迎新活动、班级的中秋节晚会,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老师,让老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这样无形之中可以帮助我们备课。另外平时应该多加关心学生的生活上困难和思想上困惑,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有时候也是学生的朋友,让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这样的生活基础会极大增强课堂的有效性,促进课堂的互动。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文本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语文课堂“互动”起来
     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我觉得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情感因素:①爱国主义情感,在人的复杂的情感中,有一种高尚特殊的情感即爱国情感。爱国情感是人类最为推崇的一种永恒的情感,是人类情感至高至纯的境界,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审美情感,审美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活动,通过审美活动的展开,可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道德得到提高。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来看,涉及审美的大致是两大类。一类是关于人性的审美,它是围绕着人的道德品质、思想精神、性格行为等进行的审美活动。通过此类审美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明辨是与非、真善美与假丑恶、进步正义光明与反动邪恶黑暗等等之间的区别,还要使之能自觉地用人性的准则来对照要求约束自己,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综合和升华,并使之成为一种高尚的情操。另一类是关于自然的审美,是对大自然中一切美好事物的积极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往往最能引起审美的冲动和快感,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愉悦,最能让人获得赏心悦目的美感。③天伦情感,中华民族强调“孝悌”,即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是一种传统美德。对学生要从小培养爱父母、长辈、家人的情感,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现在的青少年天伦情感和家庭观念是呈淡薄趋势的,其形成原因相当复杂,在此不赘述。天伦情感的残缺,不仅对个人的一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会直接危害社会的安定,甚至降低民族的素质,可见培养学生的天伦情感是极为重要的。④博爱情感,文明的社会,需要广博的爱心,博爱的情感应该在人和人之间、人和大自然之间充分体现出来。学会相处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学生真正懂得互相尊重理解,互相关心帮助,互相谦让宽容,为今后走上社会安身立命奠定基础。
     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与文本产生共鸣。从具体的操作角度讲,我们可以通过朗诵,以言传情。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朗诵;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通过朗诵来感染学生,比如《蜀道难》开篇教师可以通过夸张的语调来读“噫吁嚱!危乎高哉!”借此来熏陶学生。教师也可以精心设问,让学生迅速入境。问题会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使他们能更准确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精心设问就会使学生迅速进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以感情去激发感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情感去碰撞情感,用心灵去沟通心灵,用兴趣去激活兴趣,用智慧去启迪智慧。
     总之,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才会积极地与老师一起互动,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秦训刚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李瑾瑜等:《课堂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5]叶子等:《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6]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原来课堂教学可以这么美,爱意和诗意融汇在一起!
一堂好课的标准
5.24教研记录11
评课用语
“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