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吟冬 新课改背景下职高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新思考

加急《中国教师》23年9月刊

新课改背景下职高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新思考

湖北省巴东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曾吟冬    邮编:444300

      摘 要:美术作为民族职业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科目,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技能和审美素养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也开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成长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以在立足实际情况开展精准引导中,打造民族职业高中高效美术课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时期,美术课程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更是功不可没,而审美观念的培养对职高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必要性,并立足实际思考教学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学 职高 审美素养    新思考
  审美素养的培养,从某种层次上来讲,是通过观察者的思想活动来对艺术作品的二次创作过程。因此它对于观察者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通俗来讲,审美是对人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以及心理思想的综合考量。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是塑造美好人性的前提,这也是当下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阶段的各项教育都有着不同的深层含义,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美术学科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其深层教育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知,为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从精神、道德、品质方面融入审美元素。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知程度
        美术作品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涉及的题材有人文、自然、社会、哲学、科学等各个方面,范围十分广泛。而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能力是基于对这些内容的接受程度上的[2]。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想要通过掌握其中蕴含的庞大知识信息来理解美术作品是十分困难的,例如一些抽象类的美术作品,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直观的从画作中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对这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化的教学,只会导致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理解产生偏差。近年来社会新闻时有报道学生在景区以及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的现象,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美”的定义产生误解。因此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美术学科的认知,集中加强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
        2.有利于学生建立理性的世界观
        新课程改革制度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大部分学校依旧围绕着“应试教育”来制定教学计划,文化课教学内容依旧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也缺乏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同时长期处于被单方面灌输知识的状态,也丧失了结合现实生活来消化所学知识的过程,长此以往不利于知识点的灵活掌握。因此通过美术作品来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学生对自然世界的观察能力,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帮助他们从正确的角度出发,更加理性地去审视身边的事物。
  二、强化美术鉴赏,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都会无动于衷。”美术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多鉴赏一些美术作品,并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更为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比如,在欣赏《蒙娜丽莎》之际,我首先为学生介绍了作者与作品的历史背景,然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在舒缓、浪漫的音乐声中与学生一起赏析作品。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作品中人物的微笑给你怎样的感受?对作品的用色你有怎样的看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审美视角赏析作品。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逐步理解了作品的内涵,深刻感悟到含蓄、典雅、宁静、温柔同样是一种美。美术赏析与音乐、历史、文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借助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适时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的创新审美意识
  当今时代,中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性人才,这就对职高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职高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大胆突破已有的教学常规,走出传统美术技能的束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审美意识,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生形成一定的素描基础之时,我会从网络上精选各种创新彩铅素描作品,让学生赏析、感悟素描与色彩的奇妙结合。在学习油画之际,我会让学生欣赏印象派、野兽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风格的画作,使学生突破传统油画的思维,对其形成更为崭新的认知。同时,我还会让学生对名家名作进行创新性的临摹,将写意荷花用油画的技巧加以展现,将油画作品转化为彩铅素描等等,引导学生突破中西方、技巧、材料的多种界限,在创新审美中为学生奠定勇于创新的心理基础。创新审美意识是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审美正是时代的必然需求。
  四、走进自然生活,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之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来自生活中美的积累。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之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多彩的美术画作,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用画笔描绘出大海的壮阔、群山的巍峨,用照相机记录下飞鸟的剪影、落叶的身姿,深入感悟生活的原色之美。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学生将对美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其审美能力也将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社会生活同样充满了动人的美丽画面,皇家宫殿的古风古韵、都市建筑的现代之美、老人们欢乐的舞姿、校园中的青春容颜、运动场上充满力量之美的身影,无不带给学生美的感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同样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得到美的洗礼。职高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所培养的人才不是千篇一律的技术工人,而是个性化、多样化、全面发展的现代高素质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正是使学生适应未来就业多样化需求的必由之路。
  五、结合职业特色,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的最佳过程。因此,教师不妨将审美教育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与他们的职业特色相互融合,并在各种活动中开展创造美的有益尝试,使学生对于美形成更为深入的认知。例如,服装专业的女生大多比较爱美,她们的穿衣风格或淡雅或前卫,都很有自己的个性,但也不乏一些浓妆艳俗的现象,因而我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她们的穿衣打扮加以引导,让她们懂得何为真正的美。在节日来临之际,我还会让学生结合本季的时尚潮流、晚会的风格特色自己制作演出服装,让他们在生活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而对于园艺专业的学生,我会组织他们到城市中去采风,自己设计校园草坪、美化校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不是虚无的空中楼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审视美、创造美,不失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方针的指引下,美术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教育涵义。审美素养作为美术培养的核心内容,也应该引起美术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首要教学目标来落实于日常教学工作中。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两点: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是从感官角度出发,心灵和意识层面上的审美也至关重要;其次,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一个搭建过程,不可完全依靠教师来描述审美概念的意义,同时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参与和思考,在思想上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框架。

       参考文献:
        [1]洪新好.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4):242-243.
        [2]何明.改进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3):152-153.
        [3]董光霞.绘画更要"会画"——谈高中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8):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2023.2.)
权威解读| 国家提倡“核心素养”,今后美术课得这样上
关于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视觉文化影响下的美术教育 (下)
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美术“双基”教育转型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