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元智能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内容提要:本文就结合上海二期课程(新课程)改革理念、内容,在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对这种整合的实践,在思路、方法、模式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以期提出用多元智能理论整合二期课程改革理念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智能教学虽然不是上海二期课程改革的重点,但是二期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排除在学生智能得到充分开发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达到二期课程改革的任务、目标。一个是基础能力的开发,一个是以期在实践中形成与提高的综合能力,我们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基于这种思路,在高中历史课上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实践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以期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模式,达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相关任务、目标。即多元智能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思路的形成,实践的尝试,到效果的反馈,形成了初浅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修正与探讨、交流。
一、多元智能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基础与思路
1、多元智能理论介绍
霍华德·加德纳(Dr.Gardner)是哈佛大学的教育教授,对人类认知能力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多年研究。他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人类认知是一元的;采用单一的、可量化的智能概念就可以对个体进行恰当的描述。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强化了他对人类认知的跨文化概念。所有的人都在使用的语言,同时受到不同的文化的影响。所以,这些智能是全人类都能够使用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创造工具。加德纳对八种智能作了介绍:
l         言语—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主持人都显示出高度的语言智能。
l         逻辑—数理智能:是指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进行复杂计算的能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工程师、电脑程序设计师都显示出很强的逻辑—数理智能。
l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如航海家、飞行员、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所表现的能力。
l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和手艺人都是这方面的例证。
l         音乐智能:是指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这种能力突出的人包括作曲家、指挥家、乐师、音乐评论家、乐器制作师和善于领悟音乐的听众。
l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成功的教师、社会工作者、演员或政治家就是最好的例证。
l         自我认识智能:是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导引自己的人生。神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就是拥有高度的自我认识智能的典型例证。
l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学有专长的自然观察者包括农夫、植物学家、猎人、生态学家和园林设计书师。
大多数人都应该具有完整的智能光谱,但每个人也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相对于一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关于多元智能的理论认为,人类具有的“八种智能”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人类能力的面貌。同时他还特别指出,每一种智能还包含有次级智能。如音乐领域中的次级智能包括演奏、歌唱、作曲、指挥、评论和音乐欣赏。其他七种智能也都包含多种构成要素。
多元智能理论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这些智能可能涵盖于三个更宽泛的范畴中,即:
物体无关:语言言语—语言智能;音乐智能
多元智能   与人相关: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物体相关:逻辑—数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都可以用于行善,也可以用于作恶;所有的智能都能够应用于创造发明。
应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于教学实践,在国外已经有了较长时间,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对多元智能的介绍和实践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主要是力求创造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促进人类心灵全面充分地发展。并非每个人都要成为伟大的艺术家、音乐家或作家,但是通过开发多种类型的智能,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当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地学习时,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社会、甚至生理等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2、历史学科的多元智能特点
从多元智能结构看,以往历史教学中,我们主要比较重视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基本上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发展。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任何一门学科均包含了人类的八种智能。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也确能感觉到它们的客观存在,并初步总结了历史学科的多元智能特点。
历史学科的多元智能特点:
多元智能
学科特点
开发目标
言语—语言
概念;课文内容;典籍资料;原话原著;历史术语;历史名词;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地理概念的变迁等
明确概念、术语的含义;从言语—语言上掌握熟练;准确恰当地应用;与其他智能有机联系
逻辑—数理
历史纪年;时间上的横向纵向比较;相关数据与比较;数据的计算;历史问题的逻辑推理等
清晰、准确的历史数据意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视觉—空间
历史的地理背景;地理的历史变迁;历史遗址;历史文物的结构、形态;历史文物的复原;历史地图等
对学习和研究对象的观察与想象;
身体—运动
对历史进程中的人的身体—运动模仿;历史事件、遗址的模仿、考察;
得到形象、切身的体会;培养爱护身体的习惯及方法
音乐智能
历史进程本身的音乐特点;对历史音乐、诗歌的理解与鉴赏;历史音乐的创作、演奏;历史上乐器的出现、使用、发展;现代音乐的古典因素等
人类自身固有的音乐潜能的开发与培养;音乐智能对学习历史的帮助
人际交往
历史上的国际交往及政策;历史不同时期思想的争鸣;不同学派的处世原则;具体的外交事件;相同、不同政见者的相处;历史人物相处故事等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善于听取他人观点、阐述自己观点
自我认识
自己学习历史的方法、习惯;学习的状态;学习的效率、效果;清楚自己学习历史的潜能;对比相当的历史人物与自我的异同;清楚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培养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修正或重建的能力
自然观察
历史自然的观察;现实的历史自然观观察;比较历史学家、课本、教师以及自己的观察与理解
培养对历史的、现实的客观、自然观察能力;实践精神的培养;精确理性的判断
3、上海二期课程改革(新课程)的理念
2004年11月12日,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基础教育改革的总纲——《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与此同时下发了14门学科的《课程标准(试行稿)》。今秋,全市小学起始年级已经全面推广新课程教材;2005年、2006年秋季将先后在初中和高中起始年级全面推广新课程教材。此前,已经对相关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教材的培训。
新课程特点如下:
基础型课:以基本学习能力为标准,重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和基本态度的培养;
课程结构   拓展型课:以培养个性特长为标准,着重综合能力、个性培养和深入学习;
研究型课:以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化为目的,强调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
认知发展和潜能开发;
新课程   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五种学习经历   体育与健身;
艺术修养和发展;
社会实践。
打破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精神的传统做法,加强人文精神培养(包括非智力因素);
打破重智育、轻育人的传统做法,加强学科德育的渗透;
教学理念   打破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传统做法,加强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
打破重教法、轻学法的传统做法,加强学科学法和学习才策略的指导;
打破重传授、轻探究、研究的传统做法,加强自主探究、研究和合作交流的引导。
4、多元智能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思路及计划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成果,理论的特点,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历史课程特别是新课程的智能特点,可以知道多元智能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途径是畅通并且是宽阔的。
例如:新课程从教学内容上向学生提供的五种学习经历以及相应的教学理念,与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八种智能”及其特点并行不悖;又如:在课程结构上,新课程本着基础——拓展——研究这样一个构架,展现了人类智能的个性特点及其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为个性潜能的挖掘提供了可能。
我们认为,多元智能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整合可以是全方位,并且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其关键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现实可行而又高效的方法模式。
为此,计划利用两个学期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准备阶段
整合一期课改
整合二期课改
经验总结
模式提出
理论准备教材准备资源准备
多元智能理论的合理应用;学生的配合与适应;注重基础与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综合运用;以二期课改为目的多元智能教学实践
对前几个阶段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在经验总结基础上提出模式
二、多元智能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思路,在高三文科班第一学期选修历史课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尝试。具体步骤上,先是尝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安排课堂教学实践,使学生逐渐适应这种以智能开发为主的教学安排。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作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的目的。从而达到多元智能统整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目的。
1、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高中历史课教学尝试
新学期的开始,有意识地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在历史课程与教学中。选择的是高三文科班的历史选修课。他们有历史学科学习的基础,高三年级的总复习性质同时需要对课程融会贯通,这正适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开发他们的历史问题的解决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建议教师将多元模式的学习策略融入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在课堂中应用两到三种智能,增加额外模式的尝试必然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是这些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那么这种努力也是值得的。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没有必要在课程中全部运用八种能力,而是建议运用三到四种智能作为引入智能的窗口。这种做法将为学生接触教学信息提供多种机会,也同时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方式进行工作。这首先包括大量的不同形式的资料的准备工作;每堂课的智能设计工作;学生对智能设计接受情况及进一步的调整等等。在此以一堂高三文科班历史课堂设计予以说明。
u       附录一:结合多元智能的课程计划一
这节课的目的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努力开发学生的智能,是注重智能的课程案例。在此案例中,融入了多元智能理论,把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历史课程相结合,在根本上调动学生的智能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的是多元智能与高中历史课的整合。
课程安排中运用了较多的课堂课外资源及材料,从不同智能因素安排教学内容,组成即统一有开放格局。注重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加入了拓展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学生参与,学生活动较多。从课前预习到上课以及课后作业练习,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收获有了提高。
具体课程安排上努力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在多元智能计划课程的方法上,提供了可以帮助教师通过所谓“头脑风暴菜单”(多元智能计划课程活动方式的清单)的方式想出扩展教学内容的更多、更广的选择。菜单还可以应用于家庭作业,用于对学生的评价。对菜单的运用,通过多元智能计划课程的方法也提出了警告: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背离教学的目标。我们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也需要一个目标,那么这个目标究竟应该是什么呢?
从新学期开始的一个学期内,这样的课程安排基本上每周一节。这种课程的尝试,给高中的历史课带来了预想的收获。学生的反映比较强烈,主要是积极、主动,兴趣提高,配合良好;期中、期末测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进步较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明显开阔,思维的高度、深度加大;师生之间关系较以前更为融洽等等。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主要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认为一些课程的安排没有什么必要,要耽误时间,这对高三的同学确实是个问题;再是教师备课负担加重,需要收集掌握大量的课外资料,同时还要面对学生提出的大量问题的解答,但更多的是探讨和研究,因为教师也很难回答。总之,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已经比较适应这样的课程安排。多数学生从这样的课程安排中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觉到自己的能力之所在,感觉到自己不怕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思路、方法变得比较具体。以现在的学校的成绩评价标准衡量效果也比较明显,应该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
2、多元智能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整合的教学尝试
经过一个学期的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高中历史课教学尝试,教师与学生已经开始适应了这种课程安排模式,从中也获得了较大的启发、收获,也产生一定的疑问。就是说我们的理念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上海新课程标准给较为明确地指出,教与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在人文精神,思想品德,自主合作能力,学习方法、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上有其鲜明的特点,这正是解决疑问的途径。因此,有待把“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高中历史课教学尝试”,进一步成为“多元智能理论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为此,在第二学期把“多元智能理论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作为目的进行了教学实践,这也就是我们的目标。
u       附录二:结合多元智能的课程计划二
前一个学期课程安排的目的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努力开发学生的智能,是注重智能的课程安排。同时融入了多元智能理论,把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历史课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智能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的是多元智能与高中历史课的整合的课程安排。
新学期的尝试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上海二期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程结构上注重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的安排;内容上加入品德人格因素,进一步注重潜能的开发以及体育艺术发展修养,把课堂放大到社会层面,把学习内容与其终身学习相联系,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来看待。为原来基础上的多元智能找到了更好发挥作用的途径。一个是揭示人类智能的科学理论,一个是科学的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给“多元智能理论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新的课程安排较以往单独突出多元智能外,又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主要是课程结构安排更趋清晰,注重了结构之间的联系;内容上不局限于课堂,注重了学生人文、品德、人格、个性方面的发展;在学习方法上也加入了与多元智能相适应的多种学习方法。一节课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内容,但一个学期中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全面的尝试。
尝试比较以前更加理性,更加有目的性,效果更为突出。学生更加适应这样的课程安排,自觉、自主性增强,掌握了较多适合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有了提高。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基本得到落实,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应该说为多元智能计划课程找到了目标。
三、多元智能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与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力图找到一种方法、模式,能够较好地支持多元智能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较好地实现二期课改全面的目的和要求。教学实践中感觉到这种模式似乎存在,其效果应该比较明显。但是,模式的总结形成也是比较困难的,在此只做粗浅的总结。
“以多元智能为基,以新课程结构为体,以新课程内容为用,以新课程理念为魂”。以多元智能为基,因为多元智能揭示了人类智能的的广阔图景,为潜能的全面开发提供了可能;以新课程结构为体,因为新课程结构清晰、明确,符合人类智能的规律,为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合适的载体;以新课程内容为用,因为新课程内容无不针对现实世界,为智能的多向与单向发展及不同的课程结构提供了现实的依据;以新课程理念为魂,因为新课程理念为“基”、“体”、“用”找到了“魂”,是我们教育的更高的标准。它们确实有机地给合为一体,可以是一种计划课程的模式、方法。
说明:
1、多元智能计划课程与新课程结构保持同步;
2、多元智能与新课程结构的整合以新课程的内容为内容;
3、多元智能计划课程与新课程结构、内容以实现新课程理念为目标;
总之,多元智能与新课程的整合具有广阔的前景。理论的学习运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方法的运用应进一步多样化。在今后的教学还要进一步实践、研究、总结和改进。此外多种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运用本身也是多元智能的一种实践。最后,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能拘于一种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陈朱俊:2003年以来高中历史唯物史观教学研究述评
“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多元智能理论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