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中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校园反爆防爆策略

农村中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校园反爆防爆策略

                   

5月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第一阶段为4月-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9月-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

 

【背景资料二】:

 

一项覆盖1.7万多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心理、人际关系、学业发展等方面的表现令人忧虑,36.3%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校里每月至少被欺负2~3次。从城镇地区回乡的回流儿童,成为留守儿童中最弱势的群体。

   

一、农村一些特殊家庭的教育背景

 

不知什么时候起,一些农村年轻夫妇不明就里的就离了婚,农村年轻人离婚后大多孩子判给父亲,而孩子的父亲要么把孩子丢给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外漂着,一年到头不着家;要么重新组织家庭,与后来的妻子双栖双飞而径直把孩子丢给父母,不闻不问。

 

近些年农村不学无术的整天在外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打架斗殴被刑事处罚的有;因高利贷常年躲避在外的有;涉黄涉毒被法办的有,一些从外地嫁来的妇女难以忍受贫穷、寂寞,生下孩子后即悄无声息的离家出走了,从此杳无音讯,这种情况几乎每个村子都存在。 

 

这这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投射到学校就是学校里多了“单亲孩子”、“留守儿童”,他们性情孤僻、厌学不服从管理,成了“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割裂使得学校教育孤掌难鸣。

 

二、农村“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一些表现

 

上学期学校对七年级的语、数、英进行了阶段性检测,七年级语文的作文题目是《×××影响了我》,负责批阅七年级语文作文的九年级老师发现在总数不到110人的七年级学生的作文中竟然有二三十篇写的是父母的离异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父母无休止的争吵、离异以及在父母重新组织的家庭中得不到关爱,甚至遭受排挤让他们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有个别学生写到有的时候看到父母争吵打架真的恨不得一头撞死。

 

学生的作文让每一位老师后怕不已,脊梁骨直冒寒气,老师们知道学校里有一些单亲的孩子,有一些“留守儿童”,也有一些生活在重新组合家庭里的孩子,学校对此制定了帮扶措施,寒暑假对贫困学生、学困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会开展上门送温暖的慰问活动,很多方面甚至形成了帮扶制度,学校、教师为这些“特殊儿童”做了些事情,但是,从学生的作文中反映的情况来看学校、老师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这些孤独的、无助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至少还没有从心理上对他们施与更多的关爱,有的时候我们甚至还会埋怨他们不努力、不配合。

 

冉冉今年读五年级,以前一直是坐校车上学,从这学期开始每天早上成了爷爷奶奶最闹心的时候,他不想上学了,开学仅两个星期这样的事情即发生了六七次。

 

从家到校车停靠点不过二三百米的路程,真么短的距离居然要走一二十分钟,每天清晨爸爸、爷爷、奶奶全家出动,争执、生拉硬拽、威逼利诱……有的时候迫不得已爸爸还得押送到学校,说起这件事,一家人一脸的无奈,“这么小不上学怎么行?只是,骂也骂了,打也打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冉冉的爸爸愁眉苦脸的说。

  

冉冉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经过无数次争吵在冉冉一岁的时候离婚了,爸爸做油漆经常不着家,冉冉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很小的时候,冉冉就不喜欢与同龄的孩子玩耍,总是一个人孤单单的,显得心思很重。几年前爸爸结交了新的女朋友对冉冉的关心更少了,回来的也少了,为了“笼络”孩子的心阿姨给冉冉买了台电脑,从此电脑成了冉冉的最爱,一边做作业一边玩电脑,玩到深夜也不肯罢手,最后发展到在课堂上打瞌睡,渐渐的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了,如今只要不让玩电脑就不肯上学。

 

六(3)班班主任刘老师在给学生上班会课,在讲到学会感恩要感恩父母的时候张同学就在下面说我没有父母,“我的爸爸、妈妈都死了”,而事实是他的爸爸在社会上是个小混混,时不时地因打架斗殴进派出所进牢房,以致老婆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于是,这个父亲更加肆无忌惮有恃无恐,孩子从此就成了爷爷奶奶的“负担”,不识字的爷爷对孩子稍不如意就拳打脚踢,似乎想把对儿子教育的失败强加于孙子,孩子渐渐大了,逆反心理加重,把自己封闭起来,从此再无作业,考试没有了思维随便照抄几个题目,每次只有七、八分、十多分,老师找不到他的父亲只好打电话给爷爷,换来的又是一顿打,导致孩子与老师没了交流,临了老师也不敢打电话给他的爷爷了,爷爷也不过问他的学习,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个孩子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数学总是八九十分的成绩。 

 

春节一过完大多农村年轻人要外出打工,堂堂的爸爸妈妈也是,每次这个时候堂堂就会哭着闹着不让妈妈走,这次爸爸妈妈选择悄悄的离开,早晨,堂堂发现爸爸妈妈走了,哭着闹着不肯上学,爷爷说了几句,堂堂书包一扔一溜烟的跑到了村外,最后,在几个邻居的合围下才把堂堂拉到了学校,这一天堂堂什么也没听进去,什么作业也没做,不过,平时他也不做作业,甚至考试也是随便写两下。

 

如果一个小学生数学考试分数只是个个位数,你一定会以为这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学生,过去可能是这样,现在却不完全是这样的了,考试分数是个位数的并不完全是智力的问题,对待学习的态度成了很重要的因素,尤其让老师揪心的是这些年这种情况愈发的严重。

 

如今在农村中小学类似于这样的案例很多,涉及到每个年级每个班级,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大多态度来至于心理的扭曲,而心理的扭曲来至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三、农村“问题学生”折射出来的戾气和校园暴力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见于各种媒介,特别表现在多数人侮辱、围殴一个人,手段极其恶劣,而中小学女生成为校园暴力事件的主体更是近来呈现的一个态势,而且有人将校园暴力事件的视频上传至网络炫耀令人发指,中小学生丧失是非观念、没有丝毫的害怕和罪恶感是近来校园暴力事件暴露出来的一大特点。

  

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与家庭教育、学生个体成长环境、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学校教育也承载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杜绝校园戾气减少或根除校园暴力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作为承担中小学学生教育主体的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防范校园暴力是当下中小学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四、农村中小学反爆防爆策略探索

 

杜绝校园戾气减少或根除校园暴力必须校园环境建设、学校相应的组织建设和社会力量协调共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精心谋划校园环境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提高校园文化内涵,竭力打造特色教育模式几乎成为每一所学校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校园文化或特色除了物质层面的包装之外,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育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要切合中小学学生健康心理的需求,如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网络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教育等内容,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演讲、读书沙龙等有针对性的活动,挖掘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发挥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和功能,联合社会的力量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进行必要的干预。

 

在中小学“问题学生”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学校应该联合社会的力量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帮扶机制,社区对学生家庭比学校更有优势,对“留守儿童”、“问题学生”不仅仅施以物质上的帮助更要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予以关注、监管和辅助,学校则应该配置专业专职的心理教师,对“问题学生”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必要的心理干预,纠正“问题学生”扭曲的心理,让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

 

(三)、牢固树立学生的人格塑造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观念。

 

从教育的功能来看体格健全、心理健康更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很多事实表明一个人格分裂的人能力越大对社会的危害性越大,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学生”,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的初始阶段人格塑造尤为重要。

 

1、赏识教育,使“问题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有优点,也能受到他人的尊重。不给“问题学生”贴标签,一旦与其他学生发生纠纷大多数老师首先想到一定错在“问题学生”,这是片面的也是最要不得的,如果老师错怪了他们则会更加增加这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破罐破摔,即便是这部分学生有错也要善于挖掘他们闪光的地方,哪怕一丁点,不能因为错误而抹杀好的一面。

 

2、就事论事,不翻旧账。学生犯错了,批评时要就事论事切忌翻旧账,老揪住过往的错误不放也会增加学生的不满,不要拿他们与班级或者其他班级的同学作比较,以免受到打击,进而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

 

3、长善救失。长善救失是《学记》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扬长于公堂避过于私室,对于特殊学生尽量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批评,维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使他们体会老师是为自己好。

  

4、不要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家校联系是当下提倡的一种教育手段,只是,对于特殊的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在学校犯错时尽量不要请家长或者向家长告状,如果请过了家长也没能改变,那请家长也就真的失去了效果,即便是必须请家长也不要一股脑儿的将错误一起推向他们,必须认真的分析其中的问题,在讲事实的基础上就事论事,避谈过去的错误,切忌错误叠加。

 

5、加强是非观念的教育,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明辨是非、埋下善的种子;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缺点可以改正……

  

(四)、以班级为单位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制定帮扶措施以及校园暴力预警预案,必要时行政参与“领教”特殊学生。

 

“问题学生”在校园里拉帮结派一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班主任能够发觉“问题学生”平时流露出来的端倪,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问题学生”档案,班主任、教师要时刻留意那些平时喜欢纠集在一起玩耍、犯事的学生,尤其是当这部分学生纠集在一起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更应该进行疏导和干预,杜绝可能形成的校园暴力事件。

 

对于特别难以管理的学生由学校行政参与“领教”,与孩子建立平等互动的沟通关系,建立帮扶措施,记录帮扶过程,同时寻求家庭的配合,协助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缓解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五)、加强校门口以及学校偏僻角落的安保措施,防患于未然。

 

倚强凌弱是校园暴力的一个特点,除了学校内部学生之间的冲突以外还有外来学校高年级学生对中小学校学生的霸凌事件,因此,学校偏僻角落以及校门口的安保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值日人员以及门卫要加强巡视和把关工作,要密切关注在学校偏僻角落玩耍的学生以及经常在校门口游荡的非校内人员,严把进出关,杜绝校内暴力事件的发生,有条件的学校要安装监控系统,有效的监控校园内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以及校园暴力的场所,一旦发现立即予以制止。

 

再有,改善农村孩子平时学习和生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尝试,比如,学校图书馆在假期里定期的安排开放日,方便学生借阅图书;比如,社会上暑期夏令营活动更多的向农村学校倾斜,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农村的“留守儿童”;比如,学校统筹安排开展假期走进“问题学生”家庭,走近“问题学生”的活动,让老师定期的来到孩子们的中间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比如,有组织的开展城乡结对互访活动,让城里的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农村的生活,让农村的“留守儿童“来到城市领略城市的文明和文化;比如,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农村走近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比如,发挥退教协、关工委的作用,定期开展“问题学生”、“留守儿童”的走访、帮教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对一些显露出来的不健康的行为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防患于未然等等。

 

另外,中小学学校对违规学生应当有适当的惩戒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是对学生以及学生家庭负责的态度,是对学生非常有必要的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纪律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才会懂法律,晓规则,从而达到遵纪守法、遵循公诉良俗、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方法。

 

当然,“问题学生”的产生也离不开学校教育的缺失,比如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的缺失,比如,由于社会背景导致的学校教育的隐忍与退却等等,只有认真分析原因在了解的基础上多方合力才能减少校园戾气,杜绝或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永新:儿童阅读,别忽视“怎么读”
校园霸凌的背景板,为什么多是乡村中学和职校?
如何解决农村中小学师多生少,有校无生的现状?
中小学教育之乱象
做好手机管理实现多方共赢
开学在即,哪些名不副实的“进校园”让中小学教师有点烦?开学在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