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章声律美 作者:蔡宝瑶
第一节 平仄基本句型

对于五言格律诗来说有如下几种句式:
(a)平平仄仄平
(b)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的平仄相反,第六字的平仄又与第四字的平仄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看每一句的二、四、六字,你就会知道一个慨念,即“仄平仄”和“平仄平”,只有这两种。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很重要了。
有人要问:为什么七言的(a)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不是平仄平仄平仄平,或者是平平平平仄仄平等样式的?它是根据什么来制定的句式?
答:1,我在第一章里讲过汉语有四声,并分成平仄两声。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所以不存在四连平、四连仄等现象。也不存在单音节的形式循环出现,如(平仄平仄平仄平),
2,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这就与我们的汉语组词有关,但最重要的是与音律有节奏的变化有关。既然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这样就出现了如七言的(a)句:仄仄——平平——仄仄平,(b)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等。
有人要问:既然句式的平仄节奏已定,为什么格式里面还有可平可仄的现象呢?
答: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单数音节相比而言显得不很重要了,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平时提到的“首句平起平落入韵”格式,“平起”不是指的第一个字,而是指的第二个字的缘故。为了在写诗的时候方便用词,就出现了单数字可平可仄,但有一些单数字为什么不能可平可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又如何解释,稍后再讲。
如果还没有听懂的话,我打个比方,我们唱歌或说话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头到尾都是高音,总是时高时低,经常变音,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有人总是持续高音唱歌或说话,你一定会说:简直像牛在叫!更何况我们的文字本就有四声,且四声的发音都不一样呢?
有人要问:为什么七言的(a)句是在五言的(a)句的前面加仄仄呢?
答:因为五言的(a)句是:“平平仄仄平”,我们只能在平平的前面加仄仄,让平仄交替使用,达到声调上的抑扬顿挫。这样就成了“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在平平的前面再加平平,就成了“平平平平仄仄平”,这正是写诗大忌的四连平,持续音调,读起来很难听。同时,也违背了以两个音节为单位的节奏变化。其它的五言句式加成七言句式,如此类推。
这里我要补充一个问题:有人要问:既然句式是由平仄交错组合成的,还可以组合成几个句式啊,为什么不要了?
答:的确是还可以组合几个句式,如五言句式“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七言句式“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它们属于“三平尾”和“三仄尾”,“连三平”和“连三仄”用在句中可以,虽然是持续高音和持续的低音,但后面有不同节奏的声调破解了,读起来有起有落,可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连三平”和“连三仄”用在句末,后面再没有不同节奏的声调进行破解,就显得持续高音或持续低音,给声韵造成伤害,切不可。要想达到声韵上的和谐,只有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跟它本句的倒数第三字的(即五、七字)调相对(相反),读起来才能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组合成“平平平仄仄平平”和“仄仄仄平平仄仄”,这个就没有必要了,其原因有两个,一者与“○平○仄仄平平”和“○仄○平平仄仄”几乎相同,最为重要的是破坏了平仄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进行交替组合句式的原则,开端用“三连平”和“三连仄”,不便于用词造句,因为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这个与我们的汉语组词有关,而且对声韵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或伤害。
只有这六种句式不可用,而没有用,其它的就没有了。对声韵有帮助的、可以用的而正在使用的只有前面我讲过的八种句式(包括五言和七言)。即使在格律诗里面发现了其它的句式,一律叫做变格。

第二节 格律诗格式的形成

已经有了以上八种句式,又如何组合成各种格式呢?我们不妨分别用五言的四种句式,每一句开一次头,就可以写成四种不同格式的五绝和四种不同格式的五律,再分别用七言的四种句式,每一句开一次头,就可以写成四种不同格式的七绝和四种不同格式的七律,这样就出现了十六种格律诗的格式。(这里指的是正格。)
真正的正格只有以上十六种,但也有一些其它的格式,也是诗词界认可的,如:“排律”也叫“长律”、“特殊句格式”、也叫“特拗句式”“律绝押仄脚韵”、“大轱辘体”、“小轱辘体”、“连环诗”、“叠字连环诗”、“倒念诗”也叫“回文诗”、“藏头诗”、“题图诗”、“和诗”、“拆字诗”、“限韵诗”等等。中唐以后,诗人苦于不能出韵的限制,试创了一些突破樊篱的“出格体”,又叫“变体”,出现了“进退韵”、“辘轳格”、“葫芦韵”“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也叫“探头韵”、“借韵”、“衬韵”等等形式。由于时间关系,我不一一讲解,这些格式有的没有变动正格,只与组词有关,有的只与押韵有一些奇特相关,有的却变动了正格的少数地方,只要我们严格地掌握了十六种正格,其它的杂体就会不攻自破。
为什么要用每一种句式开一次头?而且每一种句式也只能开一次头。
答:其原因就是:如有一种句式已经开了一次头,再用一次就重复格式了。大家仔细看看每一种格式开头的句子,如七绝的四种格式:(大家只看每个格式开头的一句,其余三句不要看)。

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二: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三: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格式四: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人要问:为什么每一个句式在格式的开头只能用一次?
答:格式开头的句式决定整个格式布局,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原因就是格式的二、三、四···等句式都是根据开端句式有规则的演变过来的,如果一个句式在开端用过一次,然后,在另一个格式的开端再用一次,必然会出现重复现象,而且整个格式的平仄会一字不差地重复。初学的人可能会听不懂,稍后在第三节里,我会详细讲解。
有人要问:为什么格律诗的格式后几句也要那么严格呢?我们不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上面的句式自行安排、组合成格式吗?
答:不能随心所欲地变动格式,这样就会破坏格式演变的规则。这个问题跟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基本相似。请看下面第三节的讲解,你就会明白一切了。

第三节 格律诗的格式讲究相对和相粘

大家认真看每一句的二四六字,如首句仄起押韵的七律格式如下:
1,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  平  仄(首联起句)
2,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  仄  平(与前句相对)
3,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仄  平(与前句相粘)
4,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  平  仄(与前句相对)
5,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  平  仄(与前句相粘)
6,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  仄  平(与前句相对)
7,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仄  平(与前句相粘)
8,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  平  仄(与前句相对)
一二句相对,二三句相粘,三四句相对,四五句相粘,五六句相对,六七句相粘,七八句相对。可能这样解释,初学者还没有听懂,请看下面继续讲解。
“粘”、“对”主要是看每一句的二四六字。
什么叫对,就是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反或是相反类型。如首句的二四六字为(仄平仄),则次句的二四六字必须为(平仄平)。
为什么要相对呢?原来也是为了丰富节奏的变化,让声律变得更加优美,起到抑扬顿挫的作用。如果让出句与对句相同,就显得乏味。就好比我们把已有的歌词谱曲,第一句是什么音符节拍,第二句也是同样的音符节拍,唱起来还好听吗?
什么叫粘,我们习惯上把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首句与次句合成为首联,第三四句合成为颔联,五六句合成为颈联,七八句合成为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关系——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对句的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譬如,首联对句(第二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平仄平),那么颔联出句(第三句)的二四六字平仄也必须为(平仄平)。
为什么每联之间的平仄要相粘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颔联的二四六字(第三句)不与首联对句的二四六字(第二句)相粘同为(平仄平)的话,那它只有重复首联出句,成为(仄平仄)了,以此类推,每一联的平仄都会重复首联的平仄,整篇就缺少了变化,读起来就显得单调。
所以说,相对与相粘是决定格式的核心,如果我们把相对和相粘弄懂了,也就知道了每一种格式的形成。
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

第四节 “一三五不能论,二四六分明”是怎么回事?

至于平仄的的变格,笼统地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不对的。这个问题有点复杂,现在我们来慢慢地厘清。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来源是什么?
答:因为每个句式都是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单数音节相比而言显得不很重要了。所以就出现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先要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平仄不拘的,只有七言近体诗每句的第一个字。至于每句的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能不能可平可仄,请看下面的各种分析情况。

“1、3、5不论,2、4、6分明”,此方法却需要注意几点忌讳:

1、孤平:简单的解释,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句中只剩一个平声字了,就是范了孤平的忌。
2、孤仄,与孤平的道理相似。
3、四连平,连续四个发平音的字。
4、四连仄,连续四个发仄音的字。
5、三平尾,句子的末尾三个字都发平音。
6、三仄尾,句子的末尾三个字都发仄音。
以上六种均属于律诗的出律现象。一旦出律就会影响节奏的韵律美感,乏味。
一,三、五不论,其实在特定的句式里还是要论的,不然就会出现“孤平”现象,如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在这样的句式里,七言第三字如不论,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这就是孤平,因为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就剩一个平声字了,而孤平是古时诗人写格律诗的一大忌!(五言的就是第一字)。
还有一种句式也一定要论的,平脚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也一定要论的,如不论,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这样就会行成古风式的“三平调”,也叫“三平尾”。(五言就是“仄仄仄平平”第三字)。
二、四、六分明,在另一种特定的句式里也就不一定分明,因为在变例中,有一种特定的句式用的非常普遍,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有时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既第五六字对换地方)这样的句式古人是认可的。

以七言句式来说,所谓平仄以第二四六字论,只出现两种情况:即二四六字为“平仄平”和二四六字为“仄平仄”。
规则一:凡是二四六字是“平仄平”的,要注意避免尾三平,所以句尾字是平声时,第五字必是仄声;句尾字是仄声时,第五字必是平声。如:“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规则二:凡是二四六字是“仄平仄”的,要注意不能犯孤平。如何防止?二四六字是“仄平仄”时,第三字或第五字中必须有个平声。如:“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
○平○仄仄平平(避尾三平)
○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
○仄○平平仄仄(避孤平)
○平○仄仄平平(避尾三平)
七绝格式二:首句平起仄收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避孤平)
○仄○平平仄仄 (避孤平)
○平○仄仄平平 (避尾三平)
七绝格式三:首句仄起平收
○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
○平○仄仄平平(避尾三平)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
七绝格式四:首句仄起仄收
○仄○平平仄仄(避孤平)
○平○仄仄平平(避尾三平)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
(○为可平可仄)
现在我来分析七绝格式一
1,○平○仄仄平平,第五字一定要仄,是为了避尾三平。如果把第五字改为平,不仅犯了尾三平,而且会成为孤仄。
2,○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改为仄就成了孤平。如把第五字改为平,是两平夹一仄,有孤仄之嫌。影响声律美,按照七言格式的规律,第七字与第五字一定要相对,但这是小拗,在实际写作中,如不好换词,亦可。
3,○仄○平平仄仄,第五字改为仄,即犯了孤平,又犯了尾三仄。如果把第三字用平,第五字用仄,也是不行,虽然不是孤平,又犯了尾三仄。只能按照格式写。但是,这一句是一个特殊的句子,允许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或者“平仄平平仄平仄”。请注意:如果改成了这两种特殊的句子,就不能再任意了。再任意就是出格。
4,○平○仄仄平平(避尾三平)在第一句里解释了。
七绝格式二:首句平起仄收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避孤平)
○仄○平平仄仄 (避孤平)
○平○仄仄平平 (避尾三平)
只解释第一句,后面的三句前面已经解释了。
第一句○平○仄平平仄,第五个字为什么不可以任意,改了后就是两仄夹一平,有孤平之嫌。影响声律美,按照七言格式的规律,第七字与第五字要相对,但这是小拗,在实际写作中,如不好换词,亦可。
大家请注意小结:
1,七言诗的格式,每个句式开头的第一个字都可以任意。
2,七言诗的格式,有三个句式的第三个字都可以任意,唯有“○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的第三个字不可任意。(五言就是“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字,但这两个句式都可以拗救,稍后再讲。)
3,七言诗的格式,每一句的第五个字,严格一点说都不可任意。但有两个句式是小拗。“○仄平平仄仄平”和“○平○仄平平仄”。在实际写作中,如不好换词,亦可。
4,七言的第二、四、六、七字不可任意,如任意了,就是出格。但是,(五言出句的第四个字出格了,针对(仄仄平平仄),可以靠对句拗救,稍后再讲。)
5,第六个字有两种情况可以更改句式,(除此一律不得更改)。第一种是特殊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或“平仄平平仄平仄”。如改成了这种特拗的句式,其它的地方就不可任意了,否则,是出格。还有一种是对句拗救,出句的第六个字拗了,依靠对句相应的地方来补救。针对(平平仄仄平平仄),下面在拗救里再讲。

第五节 什么叫拗救?怎么样才算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如五言的“平平平仄仄”,改写成“平平仄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改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称为“特拗”。
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下面的几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a),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 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这种情况拗救的地方是指定的,五言是一字拗三字救,七言是三字拗五字救。
(b),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这样有可能会成为“仄仄平仄仄”或者是“仄仄仄仄仄”。怎么办?就在对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对句就成了“平平平仄平”。这样出句与对句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或者是“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的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六个字拗了,就在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个字用平声补上,这样出句与对句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七言而论,就是出句的第六字拗了,用对句的第五字来补救。
(c),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和(a )(b )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d),这个是特殊的双拗救,很少用到。即对句救了出句,然后又本句自救。就好比在补丁上再加一个补丁,如熟悉拗救的人可以用,下面举例时会讲到。
无论古体诗还是近体新韵诗,都可以拗救,但补巴打多了,衣服总是不好看,一首诗最多只能拗救两处。下面是一首专为拗救写的五律诗,是用平水韵写的,写新韵诗拗救道理相同。(只分析首联两句,)弄明白对句救出句,然后又本句自救是什么样子。

紫竹夜宿雨,(出句拗)(夜宿二字出格)
仄仄平平仄(正格)
仄仄仄仄仄(变格)
绣妆。(对句救出句,又本句自救)(红字救出句的夜宿二字)(媚字出格也是靠红字救)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平仄平(救出句又自救格)
(自救格式本句自救,这里是一拗三救)

第六节 记住格式的方法

有人说:看到格式就眼花缭乱,记不住。请注意,格式不是靠背熟的,它是很有规律的,是靠你的理解的。如你写的是七绝,首句是平起平落入韵格式:
首先要考虑首句既然是平起平落的格式,“平起”是指的第二个字,“平落”是指的最后一个字。除了你知道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外,第四个字和第六个字也应该知道,因为第二个字是平声,句式的二四六字一定是“平仄平”,因为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交错的,再者,无论哪个句式的二四六字不是“平仄平”就是“仄平仄”,只有这两种。
得出:()平()仄()平平,
又因为句式都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同声,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同声,我们就把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填写出来了。第五个字不一定跟第六个字的平仄相同,下面再讲解。
得出:平平仄仄()平平,
又因为每个句式的最后一个字与第五个字是相对的,无论哪种句式都是这样的。如果第五字为平,就成了三平尾,所以,五七两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对。
得出: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出来了,再考虑第二句。
因为第一句与第二句的二四六字是相对的,第一句的二四六字是“平仄平”,现在我们写第二句,二四六字当然是“仄平仄”了。最后一个字就不用说了,是双数句,一定要押平声韵。
得出:()仄()平()仄平。
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前面讲过是因为双音节奏的关系。
得出:仄仄平平()仄平。
第五个字与第七个字相对,
得出: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家再来看第三句,要与第二句相粘,所谓相粘,就是第二句的二四六字是“仄平仄”,那么,第三句的二四六字也应该是“仄平仄”。这叫做平粘平,仄粘仄。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是白脚,应该是仄声。
得出:()仄()平()仄仄,
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大家应该知道了吧,双音节奏的关系。
得出:仄仄平平()仄仄,
第五个字与第七个字相对。
得出:仄仄平平平仄仄,
再考虑第四句,第四句一定要和第三句相对的,第三句的二四六字是“仄平仄”,那么,第四句的二四六字应该是“平仄平”,第四句的最后押平声韵。
得出:()平()仄()平平。
根据前面所讲的规律就应该得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把他们合在一起就是七绝首句平起平落入韵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家再也不会死记硬背了吧。
还有一个规律,即七言诗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必须相对,第二句与第三句必须相粘,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相对,第四句与第五句必须相粘,如此类推。由这个规律就可以得到一、二句的前面四个字一定相对,平仄是相反的。第二、三句的前面四个字,由于相粘,平仄就完全是一样的了;第三、四句又必须相对,所以这两句的前四个字平仄必然相反;第四、五句又必须相粘,前四个字又完全一样了。如此类推。
如七言:
1,平平仄仄···
2,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
4,平平仄仄···
5,平平仄仄···
6,仄仄平平···
7,仄仄平平···
8,平平仄仄···
如此类推···
有人说:第一句不好确定,其实,也有规律的,首先看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否押韵,不押韵,就是仄声脚,押韵就是平声脚。如果是仄声脚,第五个字是平声,如果是平声脚,第五个字是仄声。
接下来要看第二个字,就看你写的什么声调,如果第二个字是仄声,那么,二四六字就是仄平仄,如果你想把第二个字写成平声,那么,二四六字就是平仄平。这样第一句就确定了,第一句也是确定整个格式的关键。
今天讲到这里,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才能写好诗》(中)
掌握七绝格式的简单方法
绝句6.推导七绝平仄格式的材料和方法
绝句7.能从平仄上证明一首真七绝
骏言说诗:格律知识入门篇(13)五言律句的另外三个基本格式
格律诗格式记忆方法5:不靠死记靠理解,教你一个推导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