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创作方法探微(四)

今天我们继续做《诗词创作方法探微》讲座。今天做第四讲。

    说起方法,学习诗词,除了一些体裁上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要求,其实没有具体方法可言的,即使那些所谓的“规则”,也不等同于法律,没人会强制你执行的。诗词的学习,正如我前时在《诗学杂谈》讲座中所说的“学诗浑似学参禅”。教你千条妙计,不如你自己一拍脑门---天啊,原来如此!你不怕把自己脑门拍的生疼(注:拍重了引起脑震荡,舍得不负责),那是因为,你悟了。

    我们常看各种诗话词话的,常听到,要写的“高古”“含蓄”“雄浑”,写的“典雅”写的“风流”等等,谈不上方法可言。比如,怎么样才叫写的含蓄呢?无非也只是告诉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叫什么方法啊?学诗的方法,还真不能象学算术那样,掰着指头,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观,简明。

    宋诗话中说道“作文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幸可得也”。学诗重在一个悟,而这个悟却绝不是可以侥幸得来的,是日积月累勤学苦练的结果。平时的学习是一种量的积累,忽然之间的“悟”,则是那量变到质变的升华瞬间。

    诗话还云“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仆于诗亦云”,这其实就是提出了一种学习方法,多去看,多写作,多切磋交流。所以,我们探究学习诗词的方法,其实不能完全按照所谓的“教程”而来,基本规则掌握了,就要去分析诗词的本质概念。即使面对基本规则的领悟,也是要灵活的,全方位的视角来看待,才能迅速而透彻地知道,它这个“规则”是什么样的规则,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比如我们学习近体诗的押韵,规则告诉我们,近体诗要押平声韵,要在双数句上来押韵,单数句只能使用仄声字来收尾(起句不论)。我们如果单纯地去记这些规则,其实是很呆板的教条。但是,我们把这理解成音乐美学上的概念,把这隔句押韵看成是一个个音乐段的节拍,就很释然了。所谓节奏感,不就是有起有伏吗?起伏感,就会带来一种动感,即使你写的句子并不新颖出奇的美妙,但是,至少这旋律般的诗句韵律感,也会让它凭添三分颜色。无韵不成诗,而押韵的作用,这样隔句押的作用,正是切合这种音乐性质的表现。

    我们继续还用押韵的例子来理解我们学习的方法,我们说过押韵有“八戒”,我们如果死板教条地一条条去记这八样“戒”,该有多累啊?记住了名词记不住性质,该犯错的时候,照犯不误。其实,这戒韵到底有几条并不重要,戒不戒,也不是依条规而来的。我们应该了解的是,这戒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去戒?

    我们知道,诗为韵文,韵乃诗之文体的主要特征和美学表现力。破坏这种美学表现力的,就应该避免,并去“戒”!比如我们说的“挤韵”概念,韵脚上使用了韵字,每个韵脚都按双句的间隔规律均匀的排布好了这作为节奏点的韵字,它就是诗之音韵美的主要表征。音节的意义非常重要。可是,你忽然在不是韵脚的位置,也用上了同韵的韵字,当然就破坏了这种规律性的音韵美感,使诗之韵味出现了杂音。韵字,是作用一个文字段的小结处的收音字,你在其他处也用上同韵之字,就等于不规则地“收音”了。这造成了“挤韵”。

    那么,通过对音韵协调性的分析,我们就明白了,挤韵,就是对诗之声韵协调性的破坏。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了,即使不同韵部的字,邻韵字,甚至是同韵类的仄韵字,只要对我们的韵脚产生声韵上的干扰,或者“抢拍儿”,我们都可以将他看成是“挤韵”,都应该是避免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理解了,叠字或者同音字的词组放在韵脚处,常常起到的是对声韵的强化作用,而不是干扰作用,那么,就不必刻板地把它们也算成是“挤韵”。同样按这样的思维方法,对押韵所忌讳的其他几个“戒条”,我们也不必去生硬地去记它了。只要对诗之声韵产生负面的影响的,我们都要将之避开。

    比如我们说过的“复韵”,虽然字的声韵上是一致了,但是,在字义上却相同或太接近了,这同样产生了重复累赘的不美感。例如上句押个“忧”字,下句又押上了“愁”字,诗病之一的“复韵”就是这样产生的。忧和愁同义,这样同义字在韵脚出的重复出现,要戒。“凑韵”“重韵”“倒韵”“哑韵”等等,我们逐个看来,都是一些对由声韵不谐引起的美感上的冲突。读来觉得不畅的,对音韵起到破坏,以及造成声韵和字意不搭配的现象的,那就是病,就应该去避开,以为戒。本着这个原则,我们自己也可以总结出诸多几条的戒律出来。

    既然说到押韵,我们不妨就这话题展开一下。毕竟,韵乃诗词之本色,是我们诗词创作第一要面对的问题。仅仅粗浅地用“音乐感”三个字来阐述诗之押韵性质,毕竟只一种含糊的印象。下面,我们来较为详细地分析一下,以使得我们对“押韵”有一个比较清晰理性的认识。

    文体的音乐属性,是我在讲词学基础的时候强调过很多次的,宋词的音乐属性很强,因为宋词的来源就是倚声之文句。是过去的“歌词”,词是随着音乐走的。词的平仄声调押韵以及句子的长短,都要根据所对应的曲调来做出取舍的。与词的这种音乐特点相类似的,是乐府诗,也是可以配上音乐而唱,甚至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倚声因素。所以,我们所看到的乐府诗,也具有长短不一的句子表现形式。而近体诗,则完全脱离了倚声的性质。我们写的七律七绝啊五律五绝啊,可以独立成形,而不需要根据某个音乐曲调来调整句子的长短和字的多少。

    但是,不倚声又怎么体现音乐属性的美感呢?这就要靠诗本身字间的平仄搭配和押韵来体现了。我们略通音乐的朋友都知道,音乐的所有要素中,首要的就是节奏,然后才是其他的要素,诸如曲调、和声、音色等等。近体诗首要体现的,就是这个节奏感。近体诗“平仄谱”,指的就是两平两仄的交替规律,那么,这就相当于音乐的“节拍”了。我们常把音乐的节奏称为音乐的骨架,那么周期性的有规律的重拍和弱拍交替的出现就是所谓的“节拍”了,而律句中字的平仄交替规律,不正是这样的原理吗?

    所以,格律平仄交替出现的规律,就是体现音乐节拍特点的规律。那么,隔句押韵,同样也体现了这样的节拍特点。句中平仄谱的原理,是以二个字音为一个单位,一重拍一弱拍的交换进行,重音节在二字中的后一字上,所以,就有了“二四六分明”的说法。那么,“一三五不论”说法的来源,就是因为它们不在音节点上。前时说的所有的拗句及孤平的现象,其实就是重音弱音搭配不平衡所表现出的“破音”现象。

    前时,舍得曾详细分析完孤平的概念,并否定了王力的孤平概念,也是根据这音律协调的原理而来。音律的协调须要在每个句子上都有体现的,不区分是平脚句还是仄脚句。所以,“孤平”也当然不会有韵脚句与白脚之分。舍得会反复讲明这些道理的,舍得依据的是诗韵的特质和声韵学原理。

    近体诗中的平脚句都是押韵的句子,所以,平字收尾的就中,韵脚字的音节影响要大于句中平仄节拍的影响。相对而言,仄脚句中的拗,也就是孤平的影响,因为离韵脚比较远,会比平脚中出现孤平的影响,对音律和谐的破坏性更大。在远离韵脚的地方,平仄的声韵要求,更需要平稳流畅,目的是为韵脚的大节拍点兴起而铺垫。

    我们继续就押韵的话题说下去,说到一个概念范畴,最好就搞明白这个范畴的一切,不可一知半解,否则对我们有害无益。所有的格律问题,其实都是声调的问题。近体诗的平仄和押韵,说到底都是声调问题所在。我们研究格律如果对声调性质不了解,只能是瞎子摸象。先确定声系属性,是研究格律的前提,也就是格律体裁用声,是与哪种声系体系更为吻合。这点舍得在前期讲座时反复强调过了,这不须多言。至今还看到有不少人在用新韵填宋词,其实是很滑稽的事情。

    如果用新韵去写一个自己自度的词牌,舍得反而不舍得去反对他,甚至支持他的这种“创新”,他至少没有去扭曲古典文化。成功与否且不说,他是在走自己的路。但是,用新韵去填诸如《莺啼序》这类的宋词曲调,就真的如同开着飞机坦克去上演《三国演义》大戏了。图的只是个噱头而已,这不是在做学问。连《莺啼序》的创牌者吴文英自己都填不甚好这个牌子,你如果连宋词的基本常识都没有,照着葫芦画瓢,怎么能填好啊?

    今天格律体裁的形成,其实是来自永明体。永明,是指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的年号。永明体强调诗的声韵,是要讲究“四声”“八病”之说的。永明体又被称为新体诗(不是今天所谓的“新体诗”,而是在当时而言的称呼)。这所谓的四声“平、上、去、入”,被规制入韵为诗韵,是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的杰作。“八病”的提出,则是沈约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声、调、韵的配合,进而提出“八病”一说。这“八病”是对诗体声韵很严格的要求,近于苟刻了,实际上基本没有被后人真正的实行下去。所以,“八病”多被看做很迂腐的限制而被轻视。

     甚至,它的提出者沈约、谢朓、王融等人他们自己的写作都没按这个去约束自己。这“八病”都是什么?我这里只能简单介绍一下,因为“八病”学说提出时,是以五言诗为主的年代,所以,八病也仅是对五言诗的限制。名称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这里提出的每一种“病”都是对诗韵的破坏,例如,所谓的“平头”就是---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二句的第一、二字声调相同,否则就算是犯了“平头之病”了。“蜂腰”则是--一句中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了。八样规范,样样都是对声韵协调的约定。

    今天人们动辄喊到要解放“八病”的约束,其实,我认为这都是走进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应该知道,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格律体裁的形成,就是借鉴这“八病”的声韵要求而来的。我们今天看待“八病”,实际上不可以不屑一顾地一笑了之。它的本质意义,实际上是人们从随意性很大的自然原始的艺术“古体诗”,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近体诗”的艺术上的指导意义。可以严肃地说,没有八病的提出,就没有流传千年而仍灿烂的今天所看到的“格律诗”。

    《沧浪诗话》也对“八病”轻而视之,提出“八病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之辨。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舍得认为,严沧浪这个结论下的也过于草率了。他也只是拘泥于法的角度,而未跨到总结其音韵规律的视野来看待它。

    舍得认为,第一,严沧浪所谓的“诗”是指近体诗而言,而“八病”针对的却不是近体诗(那时还没有近体诗),它只是针对当时的五言古诗而提出的,本质意义正是向近体诗过渡的雏形。体裁不同当然要求不同,属于牛头不对马嘴的乱放炮。比如这个“平头”,由于近体诗对平仄粘对的体裁规范,就不可能出现“平头”之病了。所以,严沧浪批“八病”批的比较盲目。

    第二,正如我们前面研究押韵“八戒”的性质那样,看方法的视角,是要从艺术规律的角度来看,而不是紧盯着“方法”本身这样的皮毛概念去“盲人摸象”。看待“八病”正是要从它对诗歌音韵性质的本质性认识来看待,它所提出的一些“避讳”,其实正是对诗语音韵谐调性的一种强调。这性质,如同我们对押韵的一些戒律要求是一样的。事实上,所谓“押韵八戒”其实也是从“八病”对声韵的要求中派生引申出来的。总的来说,都是对诗之音乐美感的一种完善。我们对诗语诗句诗字,可以去追求“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去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提炼,为什么不能对诗韵也同样的讲究和完善呢?

    面对一件艺术品的创造,怎么精致用心的雕琢,都是不过分的。达芬奇为了创作《最后的晚餐》可以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我们用心用时间去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诗词精品,又算得了什么?舍得个人看法,对诗之“八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不必拘泥在哪一条那一条需要遵守和避免的这样小的细节上,因为它要求的就不是近体诗。

    我们要以时代的观点去看待它,理解它这样提出的“病”对我们用字和押韵有什么提示作用。盲目地批“八病”,其实是没有客观理性地看待这样的艺术要求,就算大名鼎鼎的严羽,也同样忽视了八病的意义所在。我们不可盲目跟进的。我们可以把“八病”看做是一种技巧性的提示,它不属于格律范畴的概念要求。

    关于诗韵问题,我在讲《近体诗基础知识讲座》时还提到过一个“四声递用法”。因为当时注重于基础启蒙普及,我没过多强调它,只是一笔带过。其实,好好地了解“四声递用法”,对我们的诗词创作还是大有裨益的。那么,什么是“四声递用法”呢?就是在每首诗的单句句末之字,以平、上、去、入四声递用。要让平上去入这四声,在每句的句尾交错使用,目的是使我们的诗看起来不至于单调呆板,显得音节铿锵,抑扬顿挫。

    对于仄声句脚来说,你连续用上声和去声,显得不美,那么就一上一去,或者交替使用入声加入,使声调不至于总在一个强调上来回打转。对于压韵的韵脚来说,我们可以区分韵字的阴阳清浊,这样,也交错地使用,那么,我们的韵脚,读起来也会起伏有致,无形中会增加我们诗作的音韵美感。

    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上是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的,但是,我们自己却茫然不知,只知道押韵啊平仄啊都合乎规则了,但怎么读起来就那么不顺呢?比如我们上句韵脚押的是个“州”字,紧挨着下个韵脚,我们用上了“周、洲、舟”这样的字,按理说也没啥错啊,但是,读起来就是那么单调。这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四声递用法”,这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将字的声调如何的调配开,高低错落,起伏有致,才是美感的言责要求。知道这个原理,不必按照死板的哪个声在前,哪个声在后,只要能规律性的错落开,就可以。递用,就是依次而用的意思。

    我们可以这样看待:押韵选取同韵部的字,那是把握一种主旋律,使之声韵不散,这是韵文的美感所在。注意平仄交替,那是把握诗乐的节拍,使之具有高低长短的规律性错落。在白脚上注意上去入的调换递用,那是起着规律节奏中的一种变化感。如此这般的去感受我们所面对的诗文,如此这般的去创作我们的作品。

    这里,我借用《贞一斋诗说》中的话来说一下观点问题。作者是清时的李重华---“律诗只论平仄,终其生不得入门。既讲律调,同一仄声,须细分上去入,应用上声者,不得误用去入,反之亦然,就平声中,又须审量阴阳、清浊,仄声亦复如是。至于古体虽不限定平仄,然逐句中各有自然之音,成熟后自知”。

    若学到一个概念名词,那只能叫“知其然”,只有了解这个概念的本质以及所能起到的作用规律,则可称为“知其所以然”。仅仅“知其然”,其实就等于只吃到了一条鱼,吃完了就拉倒了,下次嘴馋了得看别人脸色向人要。但是如果“知其所以然”,则相当于你学会了钓鱼网鱼的方法,那你就学会了“渔”,什么时候想吃鱼都可以自己去钓来吃,哪样更好呢?

    今天讲座就到这里,我们周末再见。谢谢各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创作方法探微(上)
【如何写诗】(中)
什么是古风,与近体诗有什么不同?
“入声字”“平水韵”记不住?搜韵帮你解决记忆痛点
诗词押韵知识
《诗词格律》要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