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宙之谜
UFO中文网报道:解密宇宙之谜,该从何说起?本文将从宇宙诞生说起,以及神奇的宇宙天体,太阳系之谜等等.......宇宙之谜太多了,本文将从最基础的天文学知识解密宇宙之谜!
自从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首次开始了人类对天体详细的观测以来,400年过去了。我们人类对头顶这片天空,已经了解了多少了呢?宇宙学---这门古老而又新颖的学科,永远地吸引着无数地球人的热切的目光!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我打算用几个月的时间,从宇宙的诞生说起,直到地球生命的起源,给喜欢看我的博客的朋友们做个总结。
我会尽量采用最新的信息,摘引得到科学界普遍认可的主流理论,给大家展示出,经过400年的时间,我们地球人对宇宙的总体的了解,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了。希望大家喜欢!
宇宙之谜:从宇宙诞生说起!

一、宇宙的起源

1〉宇宙几岁了?

20世纪以前,我们地球人还不知道这个答案。没有人知道宇宙几岁了。不仅如此,事实上,我们人类以前就几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曾经的常识是:宇宙有着无限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而且,宇宙永远都不会改变。直到有一天,美国物理学家George Gamow(出生于乌克兰)告诉我们,宇宙是有年龄的。该理论的依据,就是美国著名天文学者哈佛发现的宇宙正在膨胀的现象---如果宇宙正在膨胀,那么远古时代的宇宙就应该比现在的宇宙要小!-----那么,在更远更远的远古时代,宇宙就是一个压缩的很小很小的一个小点儿。那个点儿,就是宇宙的起源。

Gamow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很小很小的点儿,那个点儿,可以想象成为一个超高密度,超高温度的点儿。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宇宙里的所有物质以及所有能量,原来都压缩在这个点儿里。而一个超出我们绝大多数地球人想象的大爆炸,就是这个宇宙的起源-----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宇宙大爆炸了。

当Gamow对外公布了他的宇宙爆炸理论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当时的科学界的认可,反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但是,现在这个理论已经成为我们解释宇宙的诞生,进化,以及发展的最标准的主流理论了。根据这个理论所提出的观点,科学界推断出,我们的宇宙大约是在137亿年前诞生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已经137亿岁了。

(大爆炸想象图)





(宇宙诞生示意图)





2〉组成宇宙的物质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认为,大爆炸之初,宇宙从极其微小的一个小点儿急速膨胀到了一个超级巨大的空间,并且,仅仅用了很少很少的时间。它从原始的一个小点儿急速膨胀到直径为1000万光年的空间,仅仅用了1秒的1000兆分之1的1000兆分之1的1万分之1的时间。即使用我们地球人常用的一瞬间也很难形容这段时间的。

宇宙诞生后的三分钟内,构成宇宙所有我们可以认知的物质的元素也都被制造出来了。过程如下。

①100万分之1秒之后,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开始形成。基本粒子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单位。

②1万分之1秒之后,质子中子等开始出现。

③1秒钟之后,由于质子和中子的结合,氢的原子核诞生了。

④3分钟之后,从氢的原子核产生出了氦的原子核。而这个氢和氦,就是构成宇宙的所有物质的本源。

也就是说,在宇宙诞生后的3分钟,构成宇宙世界的材料,就已经准备好了。





然后,从原子核到原子的过程,却花了整整38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38万年的时间里,原子核以及电子和光子们,就这样在宇宙间自由乱飞乱撞,所以,光线处于不能直线前进的状态。



3〉刚刚诞生的宇宙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由于原子核等基本粒子处于一个自由乱飞乱撞的无序状态,所以光线不能直线传播,整个宇宙是一种不透明的混沌状态

。呵呵,有没有人觉得这个说法眼熟啊?----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有人想起来了么?要不咱中国人总是喜欢夸耀自己的祖先呢,有时候觉得还真有点神奇!

宇宙大爆炸之后,随着宇宙的膨胀,其温度也在下降。在出现了质子和中子的1万分之1秒时,宇宙的温度是1兆度。在产生了氢的原子核的1秒钟时宇宙的温度就下降到了100亿度。

38万年之后,宇宙的温度降至3000度,电子几乎全部完成了跟原子核的结合,天空变得通透。宇宙晴朗了!


4〉现在的宇宙多少度了?

经过137亿年的持续膨胀,宇宙的温度已经降到很低很低了。但是,还会持续下降么?会不会无限止地下降呢?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学习一下关于温度的基础知识。

1〉首先,温度是怎么产生的?温度,实际上就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能量,分子越是活动激烈,相互之间碰撞越多,温度就越高。所以,当飞机飞到高空的时候,由于空气稀薄,分子之间相互碰撞减少,温度就会比地面上要低的多。

2〉温度有下限。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在理想的真空状态下,完全没有物质(分子)存在的空间里,由于不存在分子之间的碰撞,所以也就不会产生温度,这个状态,我们称之为绝对零度。用摄氏温度来表述的话,绝对零度就是零下273.15度。

有人曾经预言:既然宇宙在诞生的时候是一个超高温的世界,那么,这些热能就一定还存在。这个应该存在的余热被称之为宇宙背景放射。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个应该存在的余热的话,那么,就可以证实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了。

直到1989年,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探测卫星COBE才首次观测到宇宙背景放射,它的温度是零下270.425度。比绝对零度高3度。

关于宇宙背景放射,由于COBE的精度有限,当时仅仅观察到了宇宙的温度不平均,有的地方略高,有的地方略低的现象。(见下图)。



2001年,更高性能的观测卫星WMAP被发射升空。它带给了我们一个更加令人惊奇的结果----构成宇宙的物质以及能量的96%以上,我们居然一无所知。也就是说,宇宙的绝大部分,是由这种我们地球人无法认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见下图)。








宇宙之谜:神奇的天体!


1〉从我们地球上可以观测到的最远的星系离我们有多远?
在大气晴朗的夜晚,我们的头顶上会出现无数的星星,它们都是137亿年前诞生的宇宙在漫长的时间里创造出来的。虽然居住在城市的我们,很少可以看到繁星满天,但每次观星后的感动,一直都会很久地在心中荡漾。
但是,这些让我们心神荡漾的星光,却全部都是过去很久以前发射出来的哦。比如说,我们看到的人马座@星,实际上是4.4年前的样子,而著名的天狼星,实际上是8.6年前的样子。(见下图红圈内)


不仅仅是夜空,实际上,照射到大地上的太阳的光芒,也是8分钟前发射出来的。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来自宇宙的光芒,全部都是以前的,都是过去式。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宇宙实在是太广大深邃了。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就是光了。在真空中的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那么,一个小时光可以传播的距离就是10亿8千万公里。一光年的距离呢,就是9兆4千亿公里了。

比如说,作为最明亮的恒星而著名的天狼星,距离我们地球8.6光年。如果你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你带上他去看星星,他伸着手指头,指着天上这颗最亮的恒星兴奋地喊:看到星星啦!我看到星星啦!实际上,这时他看到的星光,是他出生前天狼星发出来的呢(见下图)。




还有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北极星,距离我们地球居然有430光年之遥。


我们每次使用赤道仪的时候,都要用极轴望远镜对准北极星来校准天的北极,以便我们跟踪并观察天体。可是大家知道么?我们现在利用的北极星光,是中国明朝的时候发射出来的。

这么远?可能有的朋友会这么惊叹吧。实际上,相对于广阔的宇宙来说,上面我们举的天狼星以及北斗星的例子,都还是是我们地球的近邻,因为宇宙实在是太大了。

那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了距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谁呢?它是距离我们128.8亿光年之远的IOK-1。它是于2006年被日本生产的昴星望远镜所发现的。











这个星系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距离我们最远的星系,大约129亿年前的样子,也就是宇宙诞生8亿年后的样子。这是我们人类首次看到宇宙初期的样子。

这些在悠久的时间长河里流淌的星光,可能就是让我们心神荡漾的原因吧。



2〉正在膨胀中的宇宙内,星系是怎么运动的?

美国的天文学家哈佛发现,越是距离我们地球越远的星系,正在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地球而去。比如说,距离我们1亿光年远的星系正在以每秒2200公里的速度离开我们,而距离我们2亿光年的星系,却正在以每秒4400公里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

另外,星系的形状,会使我们产生联想,会让我们认为星系也正在膨胀中。



但是,实际上星系没有膨胀。这有点像烤葡萄面包,面包膨胀了,里面葡萄的相互距离就会分开,但是葡萄本身的大小并没有什么变化。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星系的相互距离都在拉大。事实上,有些星系的相互距离正在缩短。比如说,距离我们地球230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就正在向我们的银河靠拢,原因是我们的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在重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造成的。也就是说,随着宇宙的膨胀,很多星系间的距离正在加大,另外,还有一些星系却在相互靠拢。因此,宇宙空间里并不是均匀地分布着星系,有星系密集的地区,也有比较稀疏的地区。
在星系密布的空间,我们称之为星系群,星系团,甚至还有超星系团这样的称呼。
星系群:


星系团:


超星系团:



反过来,我们称那些没有星系的空间为----超空洞。


宇宙的这种既有密集的星系空间,又有超空洞的这种结构,就有点像肥皂的泡泡。泡泡的表面,就是星系们集中的地区,而泡泡的中心的空间,就是没有星系的超空洞区域。


这种构造,被称为宇宙网状结构。



3〉星星们也有寿命么?

天上星星亮晶晶,很是美丽。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正在散发出巨大的光和热。另外,他们都是有寿命的,有着从诞生到消亡的星生历程。
按照寿命的长短,他们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个体较小但是长寿型恒星,另一个是个体庞大但是短命型恒星。比如说,我们的太阳就属于长寿型的,它的寿命大约100亿年。恒星之所与能够产生光和热,是因为内部的氢正在发生核反应造成的。太阳把自己的氢耗尽所需的时间,大约是100亿年。
那么,短命型的恒星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的体积一般要比太阳大10倍以上。由于体积庞大,内部的核反应程度会骤然加剧,氢的消耗量也要大得多。一般来说,这样的恒星的寿命,也就几千万年而已。是太阳的数百甚至是1000分之1的寿命。
所以说,决定恒星寿命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质量。质量越小,它的寿命也就会越长。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佛教的轮回之说吧?就是说人有生有死,人死后会投胎转世。好人死后会投胎转到好人家,下辈子就不会受苦了。坏人下辈子投胎就难说了,也可能变猪变鸡被人吃,也可能变牛变马做苦力,好一点的投胎到穷人家受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说法,愿不愿意相信,是大家的自由,就不在这里讨论了。这里想说的是,这种说法,倒是跟恒星的转世轮回极为相似,让人大跌眼镜!

首先,即将寿终正寝的恒星,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它的中心会开始收缩,而外部则开始膨胀。膨胀的结果呢?会产生两种结果。
①个体较小的恒星(比如说太阳)会变成红巨星。
②个体庞大的恒星(比如说比太阳大10倍的恒星)会变成超红巨星。
红巨星会一边慢慢放出气体,一边逐渐萎缩成很小的白矮星。而超红巨星呢,由于释放出的气体多而会发生大爆炸-----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超新星爆炸。这种爆炸的结果,会使得芯的部分变成黑洞或者中子星。
到这里,就是一个恒星的终结了。但是同时,也是它投胎转世的开始。
红巨星以及超红巨星向宇宙里释放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的氧,氮,碳,铁等物质,这些都是组成一颗新的星体所必需的原料。
说道这里,我来跟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把超红巨星终结时的大爆炸称作超新星爆炸呢?明明是终结了,却称之为新!这是因为在古代,我们人类就曾用肉眼观看到了这种爆炸现象,在以前没有星星的地方,看到了一个明亮的星点。在当时的地球人看来,似乎产生了一个新的星星,所以称之为超新星。另外,这个现象,实际上也是一个新的星体产生的前期准备阶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称之为超新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可以说的通的。
我们来看看距离我们地球8000光年的一个即将开始超新星爆炸的NGC3372的Eta Carina星,这个星体的质量是太阳的数十倍,19世纪就已经记录到了它的光度变化,考虑到8000万光年的距离,可以认为它已经成一个黑洞了。



顺便看看爆炸残骸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是金牛座的角前附近的蟹状星云。这个星体距离我们地球7200光年,大约在1054年被观测到的超新星爆炸。照片就是爆炸后的残骸。




4〉星星是怎样诞生的?

组成新的星体的原料,就是寿命终结后的星体向宇宙中释放出的元素(氧,氮,碳,铁等等)。这些元素在巨大的引力的作用下汇聚到一起,形成一种类似云状的形式,我们称之为星云。
星云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汇聚了大量的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会吸引更多的元素汇集,这样就会在星云的内部产生热能,当中心温度超过100万度的时候,就会引发核反应,不久就会生成恒星。越是体积庞大的星云,就越会产生出更多的恒星,甚至星团,散发出光和热,照耀宇宙。
我们来举几个有名的例子吧。
喜欢天文摄影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马头星云。


那是因为它的形状非常像一匹马的头。


还有著名的M78星云。




当然了,要说最最著名的,还是猎户座大星云了。


  


大量的恒星,就在这样的星云的内部,已经或者正在被制造出来。每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看到那些星云,想象着在那些个超级巨大的(直径约数十光年)星云妈妈的肚皮里,一颗颗太阳以及太阳的密集团块正在产生,那是何等壮观的奇景啊!



  
5〉令人瞠目结舌的大块头!

我们知道了超新星爆炸会产生出星间云,而星云会孕育出恒星。而这些恒星中,有的尺寸会大到让我们地球人瞠目结舌。
太阳的直径是140万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09倍),是宇宙中极其普通的一个恒星。而位于猎户座左肩的参宿四(见下图内红圈)就要比太阳大的多了。




这个已经进入超红巨星的星体,正在准备迎接超新星爆炸的到来。它的直径大约是太阳的800倍。

说到大块头,我们来看看天仙王座的石榴石星,它的直径是太阳的1400倍。(在脑后以及右手之间)。





而跟大犬座的天狼星相比,就会觉得上面几个都是小弟弟了。

它的直径是太阳的2100倍!



除了天体的个头大小让我们地球人瞠目结舌,还有天体的温度,也远超出了我们地球人的想象。
船尾座的naosu星,其表面温度高达4万2千度以上,是太阳的7倍。


只是它距离我们地球大约1500光年,所以烤不糊我们,大家不要慌。呵呵!

类似这样的让我们地球人目瞪口呆的天体,在我们可以观看到的范围内还有很多很多......


6〉星系是怎么诞生的?

跟我们自己所处的银河系一样,宇宙里还有无数的这样的星系,这些星系是怎么诞生出来的呢?
之前,有很多种假设和推论,但是根据最近对宇宙观测的结果,最令人信服的理论应该是Bottom Up学说-------首先,星星们由于相互引力的作用而慢慢聚集到一起,形成星团,然后星团们相互吸引聚集,形成了规模比较小的星系。然后,小星系们相互冲突,合体,而成比较大的星系,然后,再相互吸引汇集,冲撞合体,再形成更大的星系.......这就是Bottom Up理论。
之前,还曾经出现过所谓的Top Down理论,也就是跟Bottom Up理论刚好相反的推论-------巨大的星间云分裂后形成了很多星系。
但是,最近的宇宙观测的结果,明显支持了Bottom Up理论。最初形成的星系在135亿年以前,而星系内部存在大量的星团(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比如说在我们自己的银河系内,就有超过1000个的星团被发现了。另外,我们还观测到了星系们正在接近,冲撞,合体等等现象,这些都间接支持了Bottom Up理论的正确性。
疏散星团(见下图)。



球状星团(见下图)。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目前这些理论还在求证当中,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个Bottom Up理论就一定是(或者说是唯一的)正确的理论,对于宇宙的观察还在一直进行中!




7〉如果星系相互冲撞了,星星们会怎么样?

距离我们银河230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现在正在以每秒134公里的速度向我们逼近!然后,最终我们会遇到下面的场景。


吧唧!撞在一块儿了。


有人可能会笑,可能么?那么就看看下面的照片吧。









那怎么办?那么到时候会不会有大量的巨大陨石和恒星冲撞我们的地球么?那不是太可怕了?
实际上,这样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星系发生冲撞后,会产生什么后果呢?首先,由于受到冲产生的压力和引力的改变和增大,星系内部的各种气体,灰尘等元素受到压缩,星间云内部温度提高,会产生出更多的星体。而星体和星体之间发生冲撞的几率却是非常的低。那是因为星体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非常遥远的(相对于星体的个头而言)。发生冲撞后的星系,是一个1加1大于2的结果,因为冲撞会增加或者说加快恒星的诞生。
如果上面的解释还是不能让你安心,还是觉得冲撞太危险了。对于这样的朋友,我有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可以解除你的烦恼。如下。
问:青春痘长在什么部位不让你担心?
答:长在别人脸上不让我担心。
呵呵,那个正在以每秒135公里急速向我们的银河系扑来的仙女座大星系,估计需要30亿年才可以碰到银河哦。

我们来看看正在发生冲撞的IC2163和NGC2207,这两个星系合并成一个星系,估计也还需要数十亿年的时间。



8〉星系的形状

通过对宇宙的观察,我们总结了宇宙中常见的星系的形状。它们一共有4种,分别是。
涡卷星系(见下图)。




棒状涡卷星系(见下图)。


椭圆星系(见下图)。




不规则星系(见下图)。


所谓涡卷星系,有一个膨胀隆起的中心部分,这里聚集了很多的星体。然后,沿着中心部分向外展开出很多条胳膊,然后,这些胳膊弯曲盘起形成一个圆盘状。
棒状涡卷星系在本质上跟涡卷星系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中心部分,它的中心部分呈现一个棒状。
椭圆星系没有很明显隆起的中心,另外中心和周边也没有明显的分届,状态比较安定。被认为是由很多老龄星体组成的。
不规则星系很好分辨,外形不规则。被认为内部正在大量产生新的星体。



9〉宇宙里面大概有多少颗星星?

要想着到宇宙里有多少颗星星的话,估计只有去问上帝他老人家了。要想让地球人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有点儿困难。但是,按照我们地球人目前掌握的技术来推算出宇宙里大概有多少颗星星(恒星)的话,还是可能的。

下面这张照片,是哈勃望远镜拍下的。


在这张照片上一共有1万个星系。我们以此为基准进行推算。这张拍下了1万个星系的照片,所拍摄的范围是宇宙的大约1500万分之1,这样我们可以推算出宇宙里大约有1500亿个星系。
以我们的银河系为例,它大约拥有1000亿个星体,那么,宇宙全体的星星的数量,就大约是1500亿乘上1000亿,用一般的计算器是无法显示的,这个数字太长了,答案是:150垓个!
可能还有很多朋友对垓这个单位还不熟悉。如下。
个,十,百,千,万,然后就是亿,兆,京,再然后,就是垓了。
另外补充如下。
①这里的数字,仅仅是恒星的数字,行星并不包含在内。
②这150垓个恒星,在地球上我们用肉眼看的话,最多也就能看到大约5600个。

宇宙之谜:太阳系,我们的家园!


1〉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什么位置?

我们的家园----地球,是属于太阳系里的天体,那么,太阳系的位置呢?它在银河系里什么地方呢?

我们知道,银河系是一个中心膨胀鼓起来的圆盘状,直径大约10万光年,而太阳系就在距离银河系中心2万8千光年的地方。(见下图)


 



2〉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
      太阳系的诞生,被认为是距今46亿年前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在宇宙诞生了90亿年之后,太阳系诞生了。产生太阳系的原料,就是漂浮在宇宙中的气体和尘粒的团块。

在宇宙中,那些气体和尘粒特别集中的领域,被称为星云。前面已经论述过了的,星云是产生新的星体的场所。而太阳系也是由星云产生的。

大约46亿年前,在宇宙某个角落的星云的内部,气体以及尘粒们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一边旋转一边向中心汇集了。那个中心,就是太阳系的核,原始的太阳就在这里诞生。而在它周围回转的气体等,在回转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慢慢变得扁平,这就是原始太阳系圆盘。

这个圆盘主要是由氢和氦组成,只有大约1%的成分是尘粒。这些尘粒,在引力的作用下经过反复的相互碰撞,合体,而成为比较大的一点儿的团块,直径大约10公里吧。被称为是最雏形的行星。或者叫行星宝宝也行。

在原始太阳系圆盘里,这些数量庞大的行星宝宝们,经过数千万年的相互碰撞,合体,最后形成了太阳系里现在的行星,小行星以及矮行星,卫星等等。

另外,圆盘里的气体团块,也逐渐聚集,剩下的就成为了那些固体行星的组成部分了。慢慢的,经过了数亿年的时间,太阳系的空间开始晴朗,气体的团块也聚集并且安定下来,大型的冲撞现象也渐渐消失了。

这样,由占据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9%的太阳和剩下的0.1%质量的行星们,共同筑成了太阳系。


 



 



3〉行星的公转方向为什么都一样?

我们知道,太阳系里的8大行星,几乎都在同样一个平面上(虽然小小有些倾斜),按照相同的反时针方向,环绕太阳进行公转。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明白了上面所解释的太阳系诞生的过程,就不难理解这种现象了。

原始的太阳成形之后,在其强大的引力的作用下,在原始太阳周围的尘粒以及气体开始聚集。它们最初并没有按照相同的方向旋转,其运动是散乱无规则的,后来在长时间的反复的相互冲撞,合体,相互抵消运动的动能。这种现象反反复复的最后,就形成了现在的太阳系全体向着同一个方向公转的样子了。

水星的轨道大概倾斜了7度,其他几个行星的轨道大都在3度的范围内。超出了这个范围的星体,变化就大了。冥王星的轨道倾斜了大约17度,Ellis大约倾斜了44度,彗星就更离谱了,哈雷彗星不但轨道跟太阳系平面大大倾斜,居然还是顺时针公转的。

 



4〉太阳是如何发出热量的?
还记得小时候常常听到的太阳在燃烧等等的说法,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
 

所谓燃烧,是可燃物质经过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光和热的一种化学反应现象。
而宇宙是一个几乎真空的状态,没有办法给燃烧提供所需的氧气。太阳之所以可以产生如此庞大的光和热,是因为在太阳的中心部所发生的热核反应所致。现在的太阳,主要是由氢和氦组成的(其中氢占据75%,氦占22%),氢是太阳巨大能源的根本。1克氢的热核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把1000吨的水在一瞬间蒸发!那么,在太阳的中心正在发生着什么呢?在太阳的中心,每秒钟参与热核反应的氢多达5亿4600万吨!想想看,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
在太阳的中心所产生的能量,传递到太阳的表面,需要多长时间呢?------200万年!(见下图)
 

如上图所示。在太阳中心产生的热量(也有说1500万度),经过了200万年的时间,在穿透了放射层和对流层之后,最终传递到太阳表面时,就只有6000度了。
我们现在地球人感觉到的太阳光芒所带来的热量,却原来是200万年前就已经在太阳的中心核产生了啊!宇宙的巨大和神奇,由此可见一斑。


5〉什么是太阳风?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看过尼古拉凯奇主演的《先知》。
现在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太阳风,它真的有那么可怕么?首先,它并不是像空气流动一样的风,它是从太阳发出的等离子的粒子,是氢和氦在太阳的热量的作用下被分解,离子化的产物。
产生太阳风的场所,是一层包裹着太阳的气体层-----日冕的外缘。它以每秒数百公里的速度放射出太阳风,并且在数天的时间内到达地球。它的来势非常凶猛,一般被认为可以到达离开太阳100亿公里的范围。
实际上,太阳风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为它含有对生命体有害的放射线。我们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没有受到放射线的伤害,这要归功于地球磁力的保护。请看下图。
    
 

当太阳表面发生类似喷射似的大爆发现象的时候(请看下图)。
 


由于太阳风来势凶猛,会跟地球的磁力线发生猛烈碰撞,这个时候,在地球的极地就更容易观看到美丽的极光了。
 

过于强烈的太阳风冲击地球,会造成地球磁场的混乱,给依赖无线传播信号的设备(手机,电脑等)运行带来困扰,最可怕的是还可能给飞机的操纵带来影响。


6〉行星----从Planet的语源说起
行星的英语是Planet,它的语源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彷徨者,也就是毫无目的的遛弯儿的人,溜溜达达,不知道它要去哪里。行星的日本语是惑星,惑就是迷惑,迷茫的意思。中国话就更加直白了----行星!行星是相对于恒星而言的,恒星之所以被称为恒星,是因为它在天上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而行星呢?请看下图,是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金星的位置变化图(下午日落后30分钟)。
 



再看看其他几个行星的运行轨道。如下。
 


由于行星们围绕太阳公转,首先,它们距离地球很近(相对于其他恒星而言),然后由于公转和地球的自转,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行星位置是来来回回变化的。而恒星们距离地球都很远(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有4光年之遥),就像我们坐在火车里观看窗外的景物,越是近处的景物就会很快闪过,而远处景物的移动速度就会变得很缓慢。所以说,并不是恒星们不动,而是相对于地球来说太远了,所以我们很难观察到它们的移动。



7〉太阳系里的卫星
什么是卫星?卫星就是围绕着行星们公转的天体。比如说,月球就是地球的卫星。
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太阳系8大行星里,有6个行星拥有自己的卫星。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火星有两个卫星,木星有63个,土星最多,拥有64个卫星,海王星有13个,天王星有27个。另外,矮行星们也有自己的卫星。冥王星有3个,Ellis有1个,等等。顺便说一下,百度上对于卫星数量的回答有很多种,大多数都不正确,可能是数据来源年代久远的原因吧?
最早发现木星拥有卫星的是伽利略,1610年1月,他发现了木星的最亮4颗卫星,并被后人命名为伽利略卫星。它们环绕在离木星40~190万千米的轨道带上,由内而外依次为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 
土星的卫星大小很不平均,从直径数公里的小型卫星,到Titan那样的直径5150公里的巨大卫星,不仅尺寸繁多,外观也是种类齐全。比如说平均直径226公里的铁牛星Hyperion(见下图)。看起来像块太湖石,或者说像个蜂窝。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外形(见下图)。
 


土星的最大卫星----Titan,是太阳系里的第二大卫星(最大的是木卫3),也是最让地球人关注的一颗太阳系内的星体之一。它的大气压是约1.6个气压,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氮。地球诞生之初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随着生命的诞生,在细菌和植物的作用下大气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氮以及氧气。因此很多科学家推论Titan上有生命的存在。但是最近这种生命存在说在被各种证据逐渐推翻,使得我们在太阳系内发现地球外生命的可能性变得更加渺茫了。


8〉就连哥白尼也没有发现的行星----水星
 


 

水星是太阳系8个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由于受到太阳光芒的影响,非常难以观察得到。据说就连第一个提出地动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之说)的哥白尼,也没有看到过水星。

由于距离太阳太近(5790万公里),另外表面没有大气层的原因,水星表面昼夜的温差非常巨大。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区温度高达430度,而阴影的地区却只有零下170度。当然,这还跟水星的自转速度慢也有关系。水星的自转一周相当于地球上的59天,59天的连续近距离受阳光照射,以及59天连续的阴暗,也是造成水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之一。
除了自转很慢之外,水星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公转很快!水星的直径只有4880Km,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5790万Km。这么小的相对体积,这么近的距日距离。按照一般的想象,早就应该在太阳的引力的作用下被太阳吞吃掉了。它是靠什么逃脱掉被吞吃的命运的呢?靠的是它的公转速度!
水星以每秒钟47.4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旋转(每小时17万公里),靠着由此产生的强大的离心力而逃脱了太阳引力的抓捕!

水星的主要数据: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5790万公里
公转周期:87.969日
半径:2440公里
相对地球质量的倍数:0.055
自转周期:58.65日
卫星数量:0
密度:5.43
相对地球的赤道重量倍数:0.38
相对于地球的体积倍数:0.056


9〉太阳系内唯一的一个反方向自传的行星-----金星
金星是由于是最明亮的行星而闻名。另外,由于它的大小以及成分,都跟地球及其相似,因此被称为地球的双胞胎弟弟。
我们的这位双胞胎弟弟,实际上却跟地球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大气层由二氧化碳以及剧毒的硫酸组成,由于温室效应的作用,其表面约500度,气压是地球的90倍。是一个生物无法生存的残酷的环境。
金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如果你从金星北极向下看的话,会发现金星是顺时针方向旋转自转的。而太阳系里包括地球在内的其他行星,都是反时针方向自转的。
 

  
 



金星的主要数据:
离太阳的平均距离 :1亿820万公里
公转周期 :224.7日
公转速度 :35.02公里/秒
半径 :6052公里
相对地球的质量倍数 :0.815
自转周期 :243.02日
卫星数量 :0
密度: 5.24
相对地球的赤道重力倍数 :0.91
相对地球的体积倍数 :0.857


10〉火星----曾经拥有大量的水资源的行星
很久以来,众多的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找到其他星球上有水存在的证据,水是生命之源,如果在其他行星上找到了水,那么就有可能发现某种形式生命体。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火星的表面曾经有过大量的水资源。火星表面至今还残留着类似河流的痕迹。
 
  
 


另外,在被称为极冠的北极以及南极附近,也发现了大量的冰(实际上那是冰态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干冰)。
 

  
 


曾经有科学家推论说,有二氧化碳的存在,那么也可能有很稀薄的大气以及四季的变化,甚至还有某种形式的生命体的存在的可能。
说到这个话题,顺便提一下,最近一个被推测有水的存在的星体------木卫二。这颗比月球稍小一点儿的卫星,表面覆盖着冰状层,而冰层的下面极有可能存在丰富的水资源-----海洋!
 


NASA计划2015年发射无人探查机。
 


 


2035年发射无人着陆机上木卫二进行探查。如果那些不是干冰或者沼气,而下面真的有液态的水的话,那么,存在生物活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呵呵,话题扯远了。现在我们还是回到关于火星的话题。
火星的主要资料如下。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2亿2790万公里
公转周期                  686.98天
公转速度                  每秒24.08公里
直径                         6792公里
相对于地球的质量     0.1074
卫星数量                    2个
密度                           3.93
相对于地球的体积      0.151


11〉正刮着超级龙卷风的行星------木星
我们知道,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一颗行星。它的直径约14.3万公里,是地球的11倍,质量是地球的320倍,拥有63颗卫星。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氦,是一个气态的球体。由于它的成分跟太阳十分相似,又被称为差点变成第二个太阳的行星。
说到木星的特征,大家都知道,就是它表面的茶褐色以及白色的条纹了。这些条纹实际上是冰态氨的云,但是为什么会有茶褐色和白色的区别呢?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答案,我们只是知道,茶褐色的云跟白色的云的气流方向正好相反。
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在木星南半球出现的大红斑了。这个大红斑长2.4万公里,宽1.3万公里,每6天一周,沿反时针方向在木星表面旋转。它实际上是一个可以吞噬下整个地球的超级巨大的龙卷风。
 


木星的主要数据资料如下。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7亿7830万公里
公转周期                      4332.6天
公转速度                      每秒13.06公里
直径                             14.298万公里
相对于地球的质量         317.83
自转周期                       0.414天
卫星数量                        63个
密度                                1.33
相对于地球的赤道重力    2.37
相对于地球的体积            1321


12〉唯一能清楚地看到环的行星------土星
实际上,拥有环的行星并不止土星,木星和天王星都有环。但是,只有土星的环最为醒目,用一般的民用望远镜,在50倍的倍率下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了。实在是天文爱好者入门必看的天体。
 


关于这个环的形成,有好几种推论。一说是在土星形成的时候,残余在土星周围的气体以及尘埃。还有一说是土星的卫星跟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发生碰撞后留下的残骸。
我们现在知道,这个环,是由直径数米到十数米不等的冰块状物体组成。而且,这个环的厚度也非常薄,大约在5米到50米不等。
土星同木星一样,都是气体的行星,成份也一样,都是氢和氦。它跟木星决定性的不同点在于质量,土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95倍(木星是地球的318倍)。
另外,土星的密度,也是它的特征之一。它的密度非常小,只有0.69,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小于水。如果我们把土星放在水里的话,它会漂浮在水面上(当然了,谁也找不到那么大的水坑)。

土星的基本资料如下。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4亿2940万公里
公转周期                              10759天
公转速度                              每秒9.65公里
直径                                      12.536万公里
相对于地球的质量                 95.16
自转周期                               0.444天
卫星数量                               63个(也有说64个)
密度                                      0.69
相对于地球的赤道重力          0.94
相对于地球的体积                 755


13〉躺着公转的行星------天王星
我们已经知道,天王星也有环,目前发现了11条。但是由于它距离地球太远,大家手里的民用天文望远镜是看不到这些细细的环的。

 


 


天王星直径5.1万公里,是地球的4倍,论个头,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排行老三。但是由于它距离地球太远,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这颗巨大的蔚蓝色的美丽星球,由于距离太阳太远(约19亿公里),在太阳系诞生之初,由于远离材料丰富的中心地带,被认为是最早定型的行星之一。
除了有环之外,天王星还有一大特点-----它是躺着公转的,这颗大家伙的地轴跟公转的平面,有大约98度的夹角(也就是说几乎呈垂直状态)。这一点,应该是它最大的特征了吧。
 


天王星为什么会躺着公转?最有力的推论就是天体碰撞说。也就是说,在太阳系形成之时,天王星成型之初,天王星理应同别的行星一样,地轴跟公转面是垂直的。但是后来,跟一颗个头同天王星差不多大小的天体发生了碰撞,至使天王星发生了倾斜,到现在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
正因为如此,天王星上的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变化,就跟自转没有关系了,反而由公转来决定。天王星的公转周期是84年,所以在天王星上,你会有42年的白天,然后转入42年的黑夜。呵呵,那可真是漫漫长夜啊。
另外,天王星同木星土星一样,都是由气体组成的团块,但构成物质大都呈冰状,所以也被称为大冰块行星。由此产生了一个名词-----天王星型行星-----为这样状态的行星分类。
天王星的相关数据资料如下。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28亿7500万公里
公转周期                             30668天
公转速度                             每秒6.81公里
直径                                     5.3338万公里
相对于地球的质量                14.54
自转周期                               0.718天
卫星数量                               27颗
密度                                      1.27
赤道重力                              0.89
相对于地球的体积                 63倍


14〉公转最慢的行星-------海王星
作为太阳系里最外围轨道上运行的行星-----海王星,它的最大的特征之一,可能就是它公转周期了。它环绕太阳一周需要165年的时间,是太阳系行星中公转周期最长的。它是1846年被发现的,从那时算起,公转一周完毕,则要到2011年了。届时,我们将有幸庆祝海王星自从被发现后完成的第一圈公转!
 

海王星距里地球是如此的遥远,因此我们对它的了解还非常有限。1989年,在海王星附近的探测器发现了海王星表面存在一个高气压的巨大漩涡----大暗斑。
 

但是在1994年用哈勃望远镜再次对它观测的时候,却发现这个暗斑消失了。到目前为止,原因不明!

关于海王星的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谜,是它的13颗卫星中的最大的一颗-----Triton,它的直径约2700公里。在它的表面发现了类似火山样的活动。
 

虽然样子很像地球上常见的火山喷发,但是实际上喷发出来的是冰态的氮,换句话说,就有点像干冰大喷发!但是详细的情况我们还不了解。

关于这颗卫星,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就是它的公转方向。太阳系里所有的卫星的公转方向都是反时针旋转的,唯独这颗卫星Triton,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由于它的倒行逆施,它的公转速度也在逐渐减弱,估算再过数亿年,它将会跟海王星发生碰撞。

海王星的主要数据资料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45亿440万公里
公转周期                            60182天
公转速度                            每秒5.44公里
直径                                  4万9528公里
相对于地球的质量              17.15
自转周期                            0.671天
卫星数量                            13
密度                                    1.64
相对于地球的赤道重力        1.11
相对于地球的体积               58


15〉太阳系行星的类别
太阳系内的行星,大体上可以分成3种类型。
①地球型行星(以岩石为主要成分)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②木星型行星(以气体为主要组成成分)的木星和土星。
 



③天王星型行星(虽然组成成分也是气体,但是内侧是冰态)。


宇宙之谜:常见的天体之谜!




1〉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尽管如此,月球对于我们今天的地球人来说,依然有着那么多的未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月球是如何形成的。关于这一点,曾经有过很多种说法和猜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捕获说------某个天体在经过地球附近的时候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被滞留到了地球的身边。母子说------月球是从地球上分离出去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兄弟说------地球和月球是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同时诞生的俩儿兄弟。而近年来的探索发现的证据以及研究结果,却更支持1970年代被提出的巨人冲击说(Giant  Impact)------一个块头很大的家伙冲撞了地球造成的(见下图)。
 


但是,一次冲撞怎么就会诞生出月球呢?它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体积相当于火星的天体(火星的直径约6792公里,大约是地球的二分之一)从侧面,就像要把地球挖掉一块那样,冲撞到了地球远离太阳的那一侧。由于受到这么巨大的冲击,那个天体以及地表的一部分都飞散到了天空。飞散的物质围绕着地球形成涡卷的状态(见下图)。
 


这个时候,比较重的物质会落向地球(铁质等)。而其他物质就会在引力的作用下汇集成团。大约一个月之后,就形成了现在月球的90%的状态。然后,又经过了大约一年的时间,终于在距离地球约2万公里的地方,形成了月球。

请看下面:冲撞的示意图。
 


在以上的各种假说中,为什么只有Giant Compact说最受支持呢?因为最近的研究找到了以下的证据。
1〉月球上不仅没有水,就连容易产生气体的物质也完全不见踪影。这说明月球曾经是一个非常高温的环境,那个时候,不要说水,就连岩石也呈融化状态。这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巨大天体相互冲撞后产生的超大热能。
2〉几乎整个月球表面都被一种叫做斜长岩的白色岩石覆盖。这种质量很轻的岩石,是岩浆在冷却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这也证明了月球过去曾经是一个超热的星球。
3〉地球和月球的内部密度相同,成份非常相似。这跟天体冲突时挖走了地球表面而形成了月球的假说不谋而和。

我们知道,地球是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根据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的样品分析,我们得知月球是在地球诞生之后形成的。这也间接地给巨人冲撞说提供了支持。


2〉彗星也是太阳系天体中的一员?
答案是YES!彗星是围绕着太阳做公转的,属于太阳系内的小型类别的天体。它们跟其他小型行星们的主要区别,是它们的组成成分的不用。彗星的成分,说的形象一点儿,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被尘土污染了的雪球,那样也就相差不远了,因为它是由含有灰尘颗粒的冰块组成的。太阳系内天体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它们都拥有固定的旋转轨道。大多数彗星们也是一样,它们一般拥有类似双曲线般的轨道,有明显的近日点和远离太阳的远日点。著名的哈雷彗星就是按照每75年一次接近太阳的周期运转的,它上次接近地球是在1986年,下次将在2061年再次接近我们。
 


 


这些个每间隔老长时间才露一小脸儿的彗星们,都是打哪儿来的呢?
1950年荷兰的天文学家首先提出,按照轨道计算,反方向推算出这些彗星产生于距离太阳1光年的遥远的地方(以我们目前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需要飞翔4万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奥尔特云。这个被称为奥尔特云的东东,是一个由无数微小星体组成,看起来有点儿像个蛋壳,把整个太阳系包裹着的超大星云,并且被认为在海王星的外侧有带状连接的存在。这个奥尔特云是真正意义上的太阳系的边界(从空间意义上来说)。
 




3〉彗星的构造
大体上来说,彗星由慧核,慧发和慧尾这三大部分组成。
 


彗星的质量非常小,绝大部分集中在彗核部分。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为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更小。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而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形象地说,就是个“脏雪球”。
 


彗星没有固定的体积,它在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得越来越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长竟可达2亿多千米。
慧尾的样式有很多,大体上来说有两种。一种是灰白色的尘埃之尾,另一种是青蓝色的离子尾,它是由于太阳风的压力造成的,所以离子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4〉近年来到访的著名彗星
①1986年的哈雷彗星
 


下次想再看到它,就要等到2061年了。
 



②1997年的海尔-波普彗星
 


肉眼可见时间持续了9个月的著名彗星。
    
 
跟哈雷彗星不同的是,它是一个非周期彗星。也就是说,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了,因为它一去不复返了。


③2007年的麦克诺特彗星。
 


最大的特点是它扇形的尾巴。曾经让天文爱好者们愤愤不平的是,只有在南半球才更容易观看到这个数十年来出现的最大的彗星。
 



5〉流星以及流星雨
看到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后,立刻双手合十,闭目许愿!-----这可能是全体地球人都愿意相信的迷信之一了(另一个就是关于UFO的种种神话)。
 


流星被称为星,实际上它们并不是星,它们真正的身份,是漂浮在宇宙里的颗粒尘埃,来源是彗星轨道上的残余物。它们的尺寸很小,可能超出了一般天文爱好初学者的想象,只有数毫米到数厘米,重量也不过数克而已。称它们为星实在有些勉强。它们之所以如此耀眼,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被彗星的引力牵引,进入地球大气层后,由于跟大气的摩擦而产生的发热以及发光现象。流星的速度一般是每秒数十公里,速度极快。肉眼可以持续观看的时间,一般都在1秒以内。朋友们下次看到流星的话,想许愿的要快哦。转眼即逝,就是这个意思了。
彗星尾部的尘粒是如何进入到地球的大气层里来得呢?我们来看看下图,慧尾在轨道上留下的痕迹(见下图)。
 


在地球的公转轨道跟彗星的轨道相交叉的地方,留在彗星轨道上的微小尘粒就会被地球的引力吸引而冲入大气层,燃烧发亮。

下图中所示的,就是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示意图。
 


就算没有亲眼看到过,我想大多数成年人也一定听说过狮子座流星雨这个说法吧。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颗叫坦普尔塔特尔的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每当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再次回归,当年或笠年狮子座将出现景象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尔?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大名鼎鼎的“狮子座”流星雨并不是“狮子座”上的流星雨。“狮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凭肉眼也看不到。“狮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颗叫做“坦普尔塔特尔”的彗星所抛撒的颗粒滑过大气层所形成的。因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与“狮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来就好像流星雨是从“狮子座”上喷射出来,因此称为“狮子座”流星雨。

 

以上说明部分引用淡水瑜博文《周日可看狮子座流星雨全国各地都可用肉眼观看》。地址如下。

http://hi.baidu.com/danshuiyu_0527/blog/item/977dcbde379e255794ee3725.html



6〉最著名的七大流星雨

1.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现。一般来说,流星的数目大约为每小时10至15颗,但平均每33至34年狮子座流星雨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星数目可超过每小时数千颗。这个现象与谭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关。流星雨产生时,流星看来会像由天空上某个特定的点发射出来,这个点称为“辐射点”,由于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因而得名。 
  2.双子座流星雨 
  双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现,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且流量极大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双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 TB,该小行星由IRAS卫星在1983年发现,科学家判断其可能是“燃尽”的彗星遗骸。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3.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这段时间出现,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是最适合非专业流星观测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该彗星通过近日点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大放异彩,流星数目达到每小时400颗以上。 
  4.猎户座流星雨 
  猎户座流星雨有两种,辐射点在参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每年的10月20日左右出现;辐射点在ν附近的流星雨则发生于10月15日到10月30日,极大日在10月21日,我们常说的猎户座流星雨是后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会回到太阳系的核心区,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碎片,由于哈雷彗星轨道与地球轨道有两个相交点形成了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和宝瓶座流星雨。 
  5.金牛座流星雨(南金牛座流星雨,北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现,一般11月8日是其极大日,Encke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该流星雨,极大日时平均每小时可观测到五颗流星曳空而过,虽然其流量不大,但由于其周期稳定,所以也是广大天文爱好者热衷的对象之一。 
  6.天龙座流星 
  天龙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现,极大日是10月8日,该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400颗。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龙座流星雨的本源。 
  7.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现于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通常22日是极大日。该流星雨是我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发的生动记载。彗星1861 I的轨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该流星雨作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学中也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上内容选自《SOSO问问》。

http://wenwen.soso.com/z/q160792307.htm


顺便说一下,明年(2011年)最有看头的流星雨是哪一个呢?答案是6号的天龙座流星雨,世界上所有的天文爱好者都会在那几天仰望星空,实现心灵的大聚会吧!

(附天龙座照片如下)。

 



7〉北极星
由于北极星的位置恰好在沿着地球的地轴线向北延伸的空间点上,所以我们给它命名为北极星。在北半球的人们发现它并不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移动,是夜空永恒的指路灯塔。
但是,大家知道么?从现在算起,1万2000年以后,现在的北极星将不再是北极星了,到那个时候,北极星的位置将被著名的织女星取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地球的岁差运动现象造成的。
什么是地球的岁差运动呢?请看下图:
 
          
 

在太阳以及月亮的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地球的地轴倾斜了大约23.4度(这也是在地球上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原因)。随着地球的自转,地轴的方向也在很微小地一点一点地在移动(岁差运动),形象地说,有点像一个逐渐在失去转动势能的陀螺,晃动着身躯旋转的样子。它的运动周期是2万6000年,也就是说,2万6千年后,地球人依然会把现在的北极星称作北极星,但是从现在算起的1万2000年以后,地球人将把织女星叫做北极星了。
 
    
 

宇宙之谜:地球诞生进化史!



一、地球的诞生
①备料花了20亿年。
大约46亿年前,当太阳系诞生的时候,其中的固体成分在引力的作用下被分裂成直径数公里微小行星。这其中,靠近中心太阳的地带,气体等被挥发后留下岩石类比较重的成分,在远离中心地带的就会变成含有冰状物体的微小行星。在然后的数千万年的时间内,这些无数的微小行星相互冲撞合体,再冲撞再合体.........反反复复.......




逐渐地,靠近太阳的地带出现了岩石质体的原始行星,原始的地球,原始的火星,金星等等开始形成......






②火球冷却后成了地球。
当地球刚刚成为原始行星的时候,由于微小行星们相互冲撞的能量十分巨大,而使得地球成为一个表面温度在1000度以上的高温世界。当时的地球表面,就是一个由滚滚熔岩组成的海洋。同时,存在于铁质和岩石内部的气体被挥发,形成了最原始的地球大气层。

随着行星之间的冲突碰撞次数的减少,环境的安定,地球的温度也逐渐开始下降。大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水,形成的海洋。同时,岩浆也冷却为坚实的固体。地球内部在热对流的作用下也慢慢开始降温,地球的板块逐渐形成.......原始的地球形成了。
也就是说,地球是由一个非常热的充满了岩浆的火球逐渐降温变冷而成的。


二、大气层里的氧气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形成过程中,较重的物质通过碰撞合并为原始地球的核心,少量气态物质如氢和氦等环绕着地球,这就是最原始的大气。

45亿~20亿年期间,地球逐渐冷却后形成了薄薄的固体外壳,地球内部的大量气体随着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逸出地表,围绕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以水汽、二氧化碳、氮、甲烷和氨等为主要成分的新一代大气层,叫做次生大气。次生大气中没有氧气,地球上当时还没有生命存在。




随着温度的下降,水蒸气变成了雨水,海洋诞生了。


当时的大气层里还没有氧气。




最初出现的生命(大约35亿年前),是不需要氧气的生物----蓝藻类植物。




  蓝藻类植物有着很奇妙的习性。


白天在太阳光紫外线的光合作用下放出氧气,同时自身也在成长。


  夜晚停止活动,固定地伏在沙面上。


然后,第二天再开始光合作用,成长......


夜晚还是固定在沙面.......


这样反反复复很多年........


海洋中的蓝藻类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碳水化合物,并吐出氧气。随着光合作用的不断进行,大气中氧气含量逐步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则逐步减少。多余的氧气积聚起来,形成了臭氧层,为生物的出现和繁衍奠定了基础。

后来,地壳的升降和环境的变化,植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大量繁殖,并通过光合作用,排出大量的氧气。这样绿地不断扩大,植物尽情生长,二氧化碳越来越少,氧气含量越来越多。随后,动物出现了并呼吸消耗掉大量的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比例保持平衡。日积月累,时光飞逝,终于演变成适于人类和各种生物生长的现代大气层。

三、最初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的?

现在普遍被接受的有两种学说。其一,根据米勒实验人们猜测,认为最早的生命体是在古地球的特殊环境下经过数十亿年的时间逐渐演变出来的,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生命。
其二,也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其实是由陨石从其他星球带到地球上的。

四、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这个问题没法给你一个非常准确的答案,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人类,只能是推测,普遍认为恐龙灭绝是因为那个时代有一个星球撞击了地球,地球激起的尘埃笼罩了整个地球,才导致恐龙灭绝。

五、关于陨石的话题。

嗖嗖嗖!。。。。陨石来了,流星坠落了。

六、我们人类是从猴子变来得吗?

你是猴子派来的逗比吗?

七、有没有外星人?
外星人在哪儿?宇宙只有地球人,UFO就是人类科技发展到可以穿越,看见的是以后人类自己做的飞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浪地球后,太阳也会变为流浪恒星吗?流浪恒星是如何诞生的呢?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概论》复习与思考
宇宙探索:太阳系12趣谈
生命宇宙
星星的生与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