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潜藏地下的五种神秘微粒:非粒子和暗物质

科学家致力探索的五种地下神秘微粒,图中所示的是充斥宇宙空间的暗物质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物理学家致力于建造地下深层大型实验室,延伸至地下1英里,希望发现宇宙中最神秘的粒子。以下是潜藏在地下的五种最神秘微粒:

  非粒子

  物理学家在地幔中寻找一种新的基本力,非粒子(unparticle)具有无质量光子的一些特征,可以解释远程旋转交互作用,一种新作用力调整原子中的电子在较远距离保持旋转。为了发现这种新作用力存在的证据,研究人员绘制了该电子密度和地幔中的旋转情况,调查这些地下电子是否受到相隔4828公里两项实验中中子和电子旋转的影响。如果地幔中的电子传输作用力至实验室中的微粒,它们将改变其旋转频率。

  暗物质

  宇宙中存在着大量无形物质——暗物质,它们的引力牵引使星系彼此间保持距离,主流理论认为暗物质是由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s)构成,它很少与普通物质发生交互反应。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进行地下实验,预计未来几年可能发现暗物质存在的真实证据。

  太阳中微子

  太阳中微子很难与物质发生反应,物理学家通过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物理实验室向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发射731公里长的粒子光束,能够发现太阳中微子改变其类型,这项发现证实了中微子在从太阳释放出来时改变了类型状态。

  发现反中微子

  中微子可能形成于太阳,但是它们也可能形成于地幔层中的放射性元素,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隔离了一些反中微子,它们形成于放射性铀和钍的衰变过程。这种新微粒将解释地球内部在板块构造过程中将产生多少热量,为了发现地球地幔层放射的反中微子,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油质基础的液体,当反中微子碰撞在这种液体上,便能让研究人员鉴别发现,因为当碰撞液体的原子时,将释放出正电子。

  核子衰变

  虽然许多亚原子微粒能够分解成其它微粒,但目前为止科学家未曾发现质子或者中子的衰变,它们是原子核的主要构成成分。“大统一理论”中曾预言了核子衰变,它将有助于解释物理学任何理论。为了发现这种罕见的衰变现象,日本超级神冈实验室的科学家利用几年时间进行了几项核子衰变实验,但该实验室至今仍未发现任何核子衰变迹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理学家全力搜索的五种地下神秘微粒
中微子:它们冷落最高雅的气体,无视最坚固的墙
中微子超光速
欧洲科学家再证实超光速粒子存在
“超光速中微子”引发的震撼与思考(原创)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制作的视频 哪里误导了公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