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摧毁我们的正气系统。反复外感温病,发热、咳嗽不断,源于滥用抗生素、损耗脾肾、内有积滞、素体体质差、情志失调等。

          致力于儿童体质全面恢复

    过敏性鼻炎诊治中心

曾看诊一科研人员,外感本身很轻微,休息几日,桂枝汤加减即可痊愈。结果忙碌工作,外感期间,熬夜科研,认为多吃点蛋白质就能好,结果转成了心肌炎,以及双肺感染,直入三阴,好了之后体质变得非常差。实际上,很多人在此类事情中并没有做好。换句话,从幼小的生活习惯开始,或从这次发病开始,早已埋下发病之因。待时机到了,瓜熟蒂落,病发不止。

到底多喝水、吃水果,维生素、蛋白质能不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或许可以。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凡事有前提,在没有一个好的运化能力这个基础上,大概率给自己将来的生病埋下了隐患。真到了需要能量的时候,给你了,你也用不起来,这才是最可怕的。这里讲的运化,尤其是脾,肾,及五脏六腑的功能体现。

用在眼下,功在平时。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摧毁我们的正气系统。让我们处在反复发病的过程里。而认识到,并且能做好,才是最重要的。适合自己永远是最正确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为人体所能利用的一切有助于身心健康的能量,是一切。邪气是一切区别于人体能导致人体发病的一切邪气,也是一切。

当此二气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考验的就是正胜邪退,还是邪盛正衰。在人类生命的百年中,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过程。

节气交替,或反常的时候,利于温病邪气的推动。

同感一邪气,体质差异,发病自有不同。

瘟疫侵犯,力度强劲,尚有一定的共同性。就是症状基本差不多。而温病邪气侵犯,个体差异的明显性会更突出。

温病为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外感热病,同伤寒是不同的。温病类似于西医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而伤寒为感受六淫邪气,以风寒象为主的症候群。

同样的邪气,对于易感性,就是同气相求。尤其风寒外感,别人没事,你却恶寒发热,此等为体质特异性。而温病感之,有一定的同一性,比如都是嗓子疼、咳嗽、发热开始,但有的人几天也就好了,有的可能伴发深入的肺炎,甚或更严重的问题。温病学说早就总结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还有上中下三焦辨证。从初犯的呼吸道问题,到别人没事,你可能出现的心肌炎、急性肾炎、甚或是高热神昏一类的阶段。这些都是具有特异性的,既然特异性就一定是不同的体质决定的。

外感病,恶寒为主,鼻涕清水,以经方太阳经论治。直接咽喉不适,伴发咳嗽,可用温病思路。具体变化仍然繁多,还需辨证论治。

扶正固本,匡扶正气,是我们下半年面对寒冷气候时一定要提前做到的。

输液的问题之前讲过,本身来说抗生素的诞生,包括西医治疗此类疾病的认识,都是基于战争。后来推广到全世界。这个过程就是近百年的历史。我们不否定它们的存在,也证实、正视它们的作用。但从对于中医和西医都精通的角度看。抗生素所引起的后续问题,多为寒凉。用以温热的中药则会改善。此等结论就是抗生素为寒凉之物,若是长期使用,必然伤及人体阳气,导致元阳不足。这是被证实的,包括院内的感染,霉菌的继发,都是这个机理。西医站在自己的视角很难认识到,而站在中医的角度,更清晰的看到了,并且解决了这一切。

针对感染,抗生素的使用,三阳体质可短期内,三阴体质不适合。能口服,不要针剂,能针剂不要输液。具体还得因人,因病而异,先确保生命健康,再确保生命质量。能够从人类健康的大局出发,做到不滥用,不盲目用。这样避免出现了最近遇到一个孩子感冒后,连万古霉素用上都不行,仍然发作肺炎的现象。

平时注意看护好脾胃,这一点务必从饮食忌口入手。

发病前饮食早有积滞,感之温病后,极速会化热,这一点明显快于没有积滞的人,而且会出现神昏,此为积滞影响了清阳之气上升,加之壮热,扰乱精神。急则治其标,得快速的消积退热。

那么温病之后,又表现出肠胃不佳的状态。此等为发病过程中,人体热量消耗太大,所以饮食会有一段时间的不好,此为恢复期,尚属正常。但原本脾胃虚弱的患者表现会突出一些,一定沉住气,做好忌口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饮食的摄入。“食肉则复”,一定不要过早地高蛋白、肉类摄入。清淡为主。减少脾胃的运化负担。不只是东西多么有影响,一定是看到自身体质,脾胃是否运化的了。尤其呼吸道患者,不要吃鸡肉,极其容易诱发咳嗽。

咳嗽不可怕,只要不是憋闷,喘促。

咳嗽本身就是排邪的过程,尤其刚发病的时候急促呛咳,我们一定沉住气。各项指标需要参考,那么治疗方法也要跟上。此类咳嗽在积极治疗后,并未出现下行趋势,基本几天后会稳定下来。而有的会继发肺部问题,此等原因就在于温病邪气的量严重超过了自身抵御能力,关键还在于自身正气就是不足,前面讲的几点平日没有做好,引邪深入了。

辨证论治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能够按照前人总结的经验。通过对经方、温病的临床,可以很好的把本次的问题解决,并且减少后续的问题,降低以后反复的情况。

临床看,很多喝中药的人员,后续复感率降低,后续伴随问题降低。

肾气不足,或者徒耗肾气的生活习惯,尤其容易感冒。

禀赋问题是先天,源于父母的精气。

而后天的喂养、生活习惯决定了此精气的补充力度。虽然无法跟先天充足一定相提并论,但弥补之后的身体,照旧可以不错。有些事,认识到了就抓紧行动起来。做就比不做好。

长期焦虑人员,尤其自身的情绪因素,导致气化长期不利,往往导致了正气不足。此类人员一定是温病邪气感染的高频人员。曾在考研的时候,一个月感冒了3次。基本就没好过。像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脱发,这都是代表身体比较衰弱,免疫力很差,正气不足了。

支原体的问题每年季节都有,苦恼的是为什么每次都被感染,或者直接进入肺炎阶段。如果还保持着局限科学思维,很可能这个谜底终身难解。因为看不到气化对于体质的影响,认识不到平时的生活习惯遵循中医思维多么重要。还在认为输液,打抗生素了事,我想从临床看,根本做不到预防治疗的能力。大概率会让你成为“毒王”,成为万古霉素都不能解决的体质,无药可用。

让身心体行天地,顺应规律,回归本原。

止观 明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内外相因疾病观在外感热病辨证中的作用
王乐匋外感热病运用附子经验
(4)郭贞卿语录
《伤寒论》真谛!
高尿酸,是伏邪藏体!详解全国名老中医胡荫奇从伏邪论治痛风经验
咽炎、鼻炎篇鼻炎精义---中医全息至简养生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