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知识系列
第一章 概 述
随着2l世纪的到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即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宣传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和突出,责任更为重大。因为宣传教育不仅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教育、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的先导作用。同时,它又是一门科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属性和发展变化规律。因而,学好、用好这门科学,对于完成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科学总结,是对实践活动的理性升华。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深刻理解宣传教育的内涵及其外延。这是掌握宣传教育这门科学的钥匙,也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
一、宣传教育的概念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指通过有效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及有关理论、思想、知识等传播给社会公众,以影响公众接受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一项实践活动。
通过宣传教育,实现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牢固地确立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理论指导地位;二是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三是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及生殖保健等多方面科学知识的需求;四是为全面落实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安全的人口环境。
二、宣传教育的基本特征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一项大规模的、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正确的导向性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政策性强,导向作用明显,尤其是生育政策涉及千家万户,具有规范人们生育行为的指令作用。所以,宣传教育工作必须科学严谨,不能偏离政策轨道。如果在政策宣传上出现偏差,就会在群众中造成思想混乱,甚至会干扰正常的生育秩序,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有损党和政府的威信。
(二)科学的实践性
宣传教育虽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它始终与人口和计划生育这个主题,目的性十分鲜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就是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所以,每个时期的宣传教育都是有目的性的。为什么而宣传,向谁宣传,宣传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宣传者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明确的目的性,源于实践,离开了实践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坐标。所以,一切宣传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为依据,为实践服务,并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用理论指导实践发展,以实践支持理论创新。一方面,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中的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去回答,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解释;另一方面,宣传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实践的需要创新理念,完善宣传方针,制定宣传政策,研究宣传内容,确定宣传方法,检验宣传效果。
(三)公开的传播性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是一个公开的社会传播过程,是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所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一种组织行为、社会行为、部门行为和群众行为的统一。通过公开传播,有的放矢地把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国家所主张的方向上来,为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奋斗目标服务。
(四)广泛的社会性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融思想、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信息传播为一体,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婚育科学知识;有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维护育龄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指令信息;有人口形势、人口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这些宣传教育的内容涉及千家万户,不仅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与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利益紧密相连。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对象具有全民性,宣传工作的范围具有社会性,是一项社会性的大宣传,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社会工程。
(五)需求的服务性
育龄群众是宣传教育的主体和主人。宣传者不是救世主,与宣传对象的关系,不是“你说我听、你教我做”的关系,而是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宣传者是人民的公仆,其职责是为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这种服务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要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变化,不断调整思路,更新形式,丰富内容,突出品位性、层次性,并且做到人性化关爱,个性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因此,宣传者在确定宣传内容、制定宣传目标、选择宣传方法,都不能从个人的主观意愿出发,需要了解群众,从群众中来,听取群众呼声和要求,再到群众中去。在组织实施宣传教育过程中,还要不断和群众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反应和需求变化。这种双向性的交流和影响是一切宣传的共性。但是共性包含在一切个性之中。我们要特别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的个性。
(六)积累的渐进性
宣传教育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只要人类社会中存在落后的传统婚育观念,生育行为尚未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宣传教育则永远存在,并贯穿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始终。
人的婚育观念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并以生育为“媒”,不断延续,具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所以宣传教育任务的实施过程,就是改变宣传对象思想观念、思维定势和行为趋向的过程。但这种改变则是一个长期渐进地积累式的发展过程。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通过上几次课、开几次会就可以转变的,它受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即使一时改变了,遇到新的情况还会出现反复。所以,宣传教育工作是长期的,其作用是渐进的。
(七)相关的联系性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不是孤立的,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融为一体的一门科学。它同各项工作和各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宏观上讲,它与三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相联,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学科上看,它涉猎到人口科学、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优生学、医学等学科,并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计划生育工作本身来说,它与技术服务、政策法规、规划统计、人员培训等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贯穿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全过程。正因为如此,宣传教育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
宣传教育的这些特殊性告诉我们,它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多侧面、多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
第二节  发展历程
回顾历史,是为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了解自身的发展历程。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历史回顾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或阶段。我们把它划分为四个时期(或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倡导阶段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舆论,最初见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是1954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表了人口普查结果公报,当时全国人口数为5.8亿。人口普查结果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为转变“人口多是发展优势”的思想认识奠定了基础;二是国家机关干部有避孕节育的需求,点燃了计划生育的宣传火种。1954年5月27日,邓颖超写信给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反映一些机关干部要求节育的意见,对倡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三是群众对限制避孕节育的一些作法表示强烈反对,并有避孕节育的愿望。1954年9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邵力子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提议传播避孕的医学理论,指导避孕方法,供应避孕物品;四是国家领导人开始关注避孕节育。1955年至1956年干部群众避孕节育思想开始活跃,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不仅开始重视计划生育问题,同时把这项工作同国民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1956年10月12日,毛泽东在接见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时说,夫妇之间应该订出一个家庭计划,规定一辈子生多少孩子。这种计划应该同国家的五年计划配合起来。目前中国的人口每年净增1200万到1500万。社会的生产已经计划了,而人类本身的生产还是处在一种无政府和无计划的状态中。我们为什么不可对人类本身的生产也实行计划呢?我想是可以的。毛泽东同志在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二者关系认识上的巨大变化,标志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生产的思想逐步形成,并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党和国家高层决策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复杂和困难的历史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就是在这种极其复杂的经济社会环璄中开始倡导的。这个阶段主要标志:一是中央领导集体对避孕节育、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在思想认识上趋向统一。这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控制人口增长问题上都有精辟的论述;二是避孕节育、计划生育的舆论宣传开始面向社会,引导群众参与;三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管理机构诞生。尽管当时属于协调机构,但为后来的实体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左”的思想干扰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一度出现反复,工作发展缓慢。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起步阶段
1964年至1979年,我国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期,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周恩来同志在全国计划会议上指出,现在人口多,70年代人口要注意计划生育。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点放松,青年结婚的早了,孩子生的多了,特别是城市人口增长很多。同年6月26日,在接见卫生部军管会全体人员时周恩来又指出,不能把计划生育和爱国卫生运动放在一起。计划生育属于国家计划范围,不是卫生问题,而是计划问题。你连人口增加都计划不了,还搞什么国家计划!周恩来同志的讲话不仅客观地评价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计划生育开展情况,而且明确指出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性质和工作任务。此后,城市首先开展了避孕节育的宣传和节育技术推广,并提出了“晚、稀、少”的政策舆论导向。这一情况表明,党和国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认识比十几年前有了新的飞跃。从此,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第三阶段(1980~199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推行阶段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推行阶段,是以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为标志的,并对宣传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组织网络完善壮大。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建立后,彻底从卫生部门中分离出来,并开始抓包括宣传教育在内的网络建设,配备了专职干部,在各行政村设妇女主任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开设邻里组或中心户,把村与户紧密联系起来。至此,全国计划生育宣传管理的组织网络形成体系,并且不断发展壮大。二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趋向科学化、规范化,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三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方针。三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理论研究空前活跃、成果明显。公派留学人员出国学习人口学,同时加强了国际间人口学术交流。四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干部队伍发展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五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声势浩大,深入人心,基本国策地位牢固。六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国际合作和交流频繁,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1983年11月1日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人口委员会。此后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逐步在国际舞台亮相,出席国际人口会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互访与考察活动,向世界宣传和展示了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成就,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的威望和地位。
第四阶段(1994年至今):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深入发展阶段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大力推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引向深入。
一是推动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妇女总和生育率降至1.8左右,达到了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二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得到了继承、丰富和发展。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支持。三是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群众参与的计划生育宣传道路。四是宣传教育服务提档升级,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开始确立。五是计划生育基层宣传工作全面加强,打造了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为代表的宣传教育精品。六是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计划生育宣传队伍。七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步入深入发展的历史阶段,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的结果。
二、宣传教育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宣传教育,并客观地记录了宣传教育的历史功绩。
(一)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促进了低生育水平的实现。
经过30多年的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婚育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全国已有27个省、市、区的妇女生育总和生育率降至2.1以下。据统计,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6.45‰。计划生育开展30多年来,累计减少出生人口3.38亿人,节省社会抚养费7.4万亿元,减轻了社会负担,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引导群众关注生殖健康,催生了全面健康新理念的形成
宣传教育的深入发展,群众得到了科学文化营养,尤其是生殖健康知识的广泛普及,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宣传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刺激了人们健康新理念的生成。据统计,1990年妊娠妇女做过产前检查的为55%,到2001年提高到81.4%,农村妇女主动和有组织地进行妇科检查的人数已达42.8%;农村妇女住院分娩人数已占63.8%,城镇已达到94.2%;孕产妇死亡率为53.0/10万,住院分娩出生缺陷发生率从1996年的87.7/万下降到1998年的35.6/万;育龄妇女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了解已占77.8%。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有效地抑制了多生劣育行为的滋生。
(三)推进了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确立之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尤其是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的开展,极大地推进了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并通过文化艺术的形式凝聚和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占领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探索了一条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历史包袱沉重。在客观条件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中国不仅有能力搞建设,而且有能力通过宣传民众,动员民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解决人口自身生产的矛盾。由于中国的努力,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到来的时间推迟了4年。中国计划生育的成功,不仅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控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成功经验
(一)坚持把解决农民观念问题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任务,抢占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制高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且素质偏低。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城市化和社会化程度低,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矛盾突出,城乡差距明显,农民增收缓慢。因此,“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严重的“瓶颈”。不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没有希望。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从起步之时起,就注意到了制约我国发展的关节点,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把服务的重点对象放在农民身上,并利用农村网络健全的优势,以农村家庭为基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结出计划生育工作同发展经济相结合,同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经验。这一伟大创举,标志着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不仅跳出了仅就计划生育抓宣传的小圈子,而且把宣传教育融入了农村发展的大潮之中,形成两者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宣传教育服从服务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找到了“努力快发展,全面奔小康”的结合点
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过程。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不仅抓住了这个核心,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而且使工作的每个阶段都与“三步走”发展战略协调一致,找到了紧密的结合点。在国家实施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时,核心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以“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为导向;在国家实施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时,核心任务是奔小康,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角色定位在“三结合”上;在国家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时,核心任务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点定位在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上。并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设计,个性化服务,体现育龄群众主人地位。这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进了新型生育文化建设。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地”建设,形象展示可持续发展的成果,通过实施“新家庭计划”和“小康家庭计划”;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总之,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紧紧围绕“三步走”发展战略,使其同步协调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自身可持续发展。
(三)构筑中国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道路,找到了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落脚点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倡导、起步、推进,逐步深入发展的,它清晰地记录了“三为主”方针、“三结合”及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历史作用。
“三为主”方针产生于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大力推进阶段,客观地反映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人口生产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人类再生产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是川流不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所以,不能搞行政命令和仅靠经济惩罚的办法,更不能搞临时性的突击会战。要做深入细致地宣传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工作做在妇女妊娠之前,做到有效预防,并坚持经常。“三为主”方针恰恰科学地把握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性,提升了宣传教育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地位,并引导了全面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结合”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做法,做到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并不是诸多社会经济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宣传教育这条线,把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社会进步和家庭幸福之间的内在联系向广大群众说清楚,讲明白,并抓住了农村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是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深入发展阶段明确提出的,是生育文化积累式的发展,它满足了广大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坚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为主”方针是中国特色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道路的基石,撑起了宏伟事业,使宣传教育沿着客观规律健康发展。“三结合”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广大群众联系的桥梁,使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有了实际操作办法。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则遵循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拓展了空间。这样就构筑了一条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道路。
第三节 基本要素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是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其主要构成要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宣传者
宣传者是整个宣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一)宣传工作的策划者
指各级人口计生委及所属宣传部门的领导班子。策划者主要依据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方针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工作基础等实际情况,适时提出本地区、本部门宣传工作的基本任务、具体要求和指导方针,督促检查一个时期宣传教育工作落实情况,并根据工作进程进行有效地调整、控制、完善,使宣传任务得以有效地贯彻和落实。
(二)宣传工作的组织者
指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宣传干部。其职责主要是根据上级要求,组织宣传教育具体实施工作。如调查研究、掌握进程、信息反馈、总结经验、编写宣传材料等。
(三)宣传工作实施者
指直接面对面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人员。如各乡(镇)、村计划生育宣传员、计划生育中心户等专、兼职人员。其职责主要是,把上级宣传工作的决策、计划、任务付诸实施,并及时向上级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二、宣传对象
指宣传教育所要影响的对象。一般说来主要指育龄群众。根据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宣传对象可分为基本对象、重点对象和一般对象。基本对象主要指已婚育龄群众;重点对象主要指生育旺盛期的已婚育龄夫妇,流动人员、下岗人员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一般对象是指在校学生、未婚青年及退出育龄期的人群。
宣传对象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每一个宣传对象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主观能动性
宣传对象并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机械地、呆板地接受宣传,而是具有能动的反映能力。
(二)心理倾向性
宣传对象在接受宣传之前已带有一定倾向的心理趋势。
(三)个性特征
宣传对象所处地位不同、经历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年龄不同等,存在千差万别的个性差异。
(四)情感性
每一个人都有思想、意识、情绪、感情等,对宣传会作出不同的心理情感反映。宣传对象与宣传者可以互相转化。一个人在一种场合是宣传对象,到另一种场合可能就是宣传者。把宣传对象进行不同的区分,因人而异,给予不同的宣传教育内容,并在教育的程度上把握不同的尺度,在教育形式的选择上加以区别,有利于宣传教育工作获取最大效益。
三、宣传媒介
宣传媒介是宣传活动连接的纽带,包括宣传的方法,宣传工具、手段、阵地等设施。宣传媒介是完成宣传工作,融洽宣传者与宣传对象之间的关系,把宣传谋划变成宣传行动的中心环节。如果把完成宣传任务比做过河,那么,宣传媒介好比“桥”和“船”,在完成各项宣传任务中起桥梁作用。
四、宣传内容
指一个时期宣传的具体指向,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覆盖的范围。它是宣传教育的核心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内容,要以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为依据,以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为导向,以促进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为目的,即搞好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宣传;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的宣传;人口形势任务和人口发展战略的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等科学知识的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思想、新观点、新经验及先进典型的宣传;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及现状的宣传。当然,这些宣传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宣传教育的内容也会随之变化。
五、宣传方式
宣传方式是宣传工作实施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正确的方式方法,是达到宣传目的的手段。如果宣传方式不考虑宣传对象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采取千篇一律的办法,即使宣传内容是正确的,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要从宣传工具、宣传的基本方法和宣传艺术三个方面把握好宣传方式。
对宣传方式的选择,总的要求,是适合于广大育龄群众需求,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平等的、说理的、循循善诱的、生动活泼的宣传,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使宣传对象对宣传的内容既感到合情合理,能够接受;又感到可亲可信,乐于接受,从而做到入脑入心,收到预期的效果。
六、宣传情境
指从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出发,宣传者有目的创造一个有利于对宣传对象起作用的良好的宣传环境。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不同的环境对人们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要提高宣传效果,宣传者就必须运用物质条件和组织手段,人为地、有计划地创造一种优化情境。
宣传情境的组织主要包括物质环境的组织和心理环境的组织两个方面的内容。比如许多地方创造的“悄悄话室”,“温馨小屋”等都是营造良好的宣传情境。
七、宣传品
宣传品是精神文化产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种类繁多,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信息传播、知识渗透、形象感染、辅助记忆等重要作用,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
八、宣传效应
指宣传目的实现程度,亦称宣传效果或宣传效益。一般表现为经过宣传之后,宣传对象在婚育观念变化、生育行为规范、节育避孕措施落实、思想道德情操陶冶等方面的变化及表现程度。这是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宣传工作全部成效的最终体现。认真分析和评估宣传效应,对于我们检测宣传决策和校正宣传目标,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自觉性和科学性都是十分重要和极为必要的。
上述8个基本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缺少哪个要素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宣传过程。只有紧紧把握好这些基本要素,才能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引航作用。
第四节  功能与作用
所谓功能,就是职责和作用。宣传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引导传播、解释、信息、监督、调整、激励等。这些职能是实现宣传目标和完成各个时期宣传任务的基础。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这些职能的作用,还必须根据不同任务、不同对象、不同条件、不同时间分别实施。有时需要运用一种职能,有时主要运用一种职能而辅以其他某一种或几种职能,有时又需要同时运用所有职能,有时还需交替运用各种职能。所以,这些职能之间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共同发挥作用的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主要职能和作用概括起来是:
一、理论支持与指导功能
宣传教育的理论支持与指导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人口理论是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人口理论的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内在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按照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因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的支持和指导。宣传教育工作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群众、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践相结合。
二、知识与信息传播功能
知识和信息传播是宣传教育的重要功能,它具有联系宣传对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及渠道,及时准确地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各方面信息,包括方针政策,婚育知识,节育避孕,优生优育,先进经验等等,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并把人们的要求和呼声及时反馈上来,为党和政府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大量有效信息,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建立起信息传输与反馈快捷、顺畅的绿色通道,使广大群众的需求真正成为决策的第一信号。
三、舆论导向与监督功能
舆论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宣传教育工作就是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各种不同的认识和行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上来,形成一种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舆论的约束力还能把握发展方向,对违反方针政策,偏离发展轨道的行为,实施控制和引导,必要时还可以制造舆论,形成强大压力,使其回归到正确轨道。舆论导向与监督功能运用得当就能为人口和计划生育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启发教育与化解矛盾功能
启发教育与化解矛盾,就是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和手段,向广大育龄群众传播先进的思想和婚育科学知识,从而启发思想转变,引导行为变化,理顺情绪,缓和关系,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实施垫石铺路。
人们的传统观念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在新观念与传统观念斗争过程中,时常出现各种矛盾,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启发和引导,化解各种矛盾,扫清障碍,新的婚育观念才能在人们头脑逐步树立起来,并转变为自觉行动。
五、弘扬与批评功能
弘扬即发扬和赞扬。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坚持正面宣传,以宣传科学知识和讲清道理为主渠道。同时,也要发挥宣传教育的批评作用,对个别不良现象,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予以曝光,公开披露,使不良倾向受到威慑,正气得到树立,歪风邪气得到抵制,造成一种是非分明的社会舆论环境。
第五节  地位及意义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了解和把握它的地位及其意义,对于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是十分有益的。
一、宣传教育工作的地位
(一)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
宣传教育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宣传教育工作的地位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接、最有效地实践活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要宣传科学发展观;二是要在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宣传教育工作恰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率先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通过各种媒体传播新发展观的理念和理论,引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新思路,实施工作的战略性转移,使群众的计划生育主人地位得到回归,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在具体实践中,宣传教育一方面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另一方面,对改革方式方法,实行人性化设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个性化需求。
(二)宣传教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工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承担起了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任,它所传播的内容是健康的、有益的,是广大群众热切期盼的。所以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网络和渠道传播新型生育文化,做改造落后文化,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宣传教育工作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
二、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把宣传教育摆在首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有利于促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所谓先进文化,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科学的、健康有益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先进文化之所以先进,就是它能够通过科学引导使人的价值体系重构转型、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变革,进而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所以,宣传教育的过程及产生的效果,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本质是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也就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不能自发地形成,要靠宣传教育去传播、引导和弘扬。新型生育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子系统。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邓小平人口思想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先进生产力相适应,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一致,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体来讲,新型生育文化就是要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和先进文化建设的旧传统、旧观念,清除旧婚育风俗滋生的条件和土壤,让广大群众与传统的生育观彻底决裂。所以,宣传教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具体实践。
当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优越性不但要体现在经济上、政治上,而且要体现在文化上。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一方面是世界三大文化(西方文化、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是三大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如何处理西方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影响,增强中华民族对新型生育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已经成为宣传教育工作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在时代的前列,建设好和发展好新型生育文化,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其意义更加重要。
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该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必须得到巩固和加强,促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加快发展,形成强劲的文化力,支持生产力的发展。
(二)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有利于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
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之所以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和声誉,主要是因为它始终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恰恰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第一要务,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的需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性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的需求也呈多元化、高品位的发展趋势,人们不仅需要提供及时、方便、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服务,还要求提供生殖保健服务;不仅需要提供计划生育服务,还要求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不仅需要提供政策法律服务,还要求提供知识、信息等方面服务。当前农民这种热切企盼,集中反映了农民对致富,对知识和科技,对健康的渴望与需求,强烈展示了人全面发展的迫切心理愿望,宣传教育通过优质服务,解决“需求增长”与“服务短缺”的矛盾,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得到满足,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
(三)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了思想保证
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宣传教育是开路先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低生育水平主要是依靠严格的生育政策和强有力行政干预实现的,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实行计划生育仍有相当难度。任何政策的偏差,工作的失误以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率的回升。
尤其应当指出,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人口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认识不足,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问题是关键认识不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这些对稳定低生育水平都是十分不利的。解决人们思想问题和工作思路、工作方法问题必须依靠宣传教育,依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只有把宣传教育放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才能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打牢思想基础,并提供工作保障,低生育水平才会在坚实基础上得到有效的稳定。
(四)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有利于全面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的建设,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则从转变群众观念人手,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实现婚育领域里的移风易俗和思想观念的革命。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实质上是不断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的过程。没有宣传教育的广泛深入,就无法克服和摆脱几千年来的陈规陋习对人们的影响和束缚;没有人们生育观的根本转变,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推行计划生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建设水平提高。宣传教育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无疑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第二章 目标、任务和内容
目标、任务和内容,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系统运行过程的全体部分。目标是实践宣传活动的前提、起点和归宿,它决定宣传教育的方向和任务,规定一个时期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是,有了目标,没有明确的任务和内容,目标的实现也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深入研究宣传工作目标,明确主要任务,把握具体内容,对于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第一节  工作目标
一、宣传教育工作目标、任务的涵义
宣传教育工作目标是指宣传教育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期望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宣传教育工作任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宣传教育目标所担负的责任。
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相互联系的。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规定着一定时期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保证着宣传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二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依存。但二者之间又有所区别,宣传教育工作目标具有主动意义,任务则为目标所决定;目标是以活动的结果形态出现,任务则以活动过程的形式表现,目标是一种主体行为,任务则是一种客体行为。
二、宣传教育工作目标的特征
宣传教育工作目标,是以一定历史时期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基本路线即总目标为依据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统一性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全党工作目标的子目标,服从于、服务于党整体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这个总任务和总目标决定着宣传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各种宣传活动都要围绕总目标进行。因此,两者的目标指向具有统一性。
(二)可分性
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可分解为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整体工作目标的组成部分,各个具体目标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依存,并具有一定从属关系。
(三)阶段性
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以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为依据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分阶段、按步骤组织实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宣传教育必须围着中心转,所以决定了宣传工作目标具有阶段性。
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是宣传教育工作目标的具体化。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宣传教育工作任务除具有宣传教育工作目标的统一性、可分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之外,还有其贯通性、广延性、连续性和现实性等特点。科学的确定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对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宣传教育目标分类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目标是一个由近及远的目标系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相对性。这里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目标划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一)长期目标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长期目标,实际上是党的最终目标的具体化,是为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具体目标。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就是说,宣传教育一切工作和所有宣传教育工作者,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工作,包括转变人们的婚育观、移风易俗、实现婚育领域的革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其他目标都是为实现这个最终目标服务的具体目标。
一般来说,长期目标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目标。比如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两个目标都是全党全国为之奋斗的长期目标,一切局部工作都必须服从于党的长期目标。
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期目标,定位在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上。这既符合全党长期工作目标的发展要求,又体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本质性特征,及人口发展规律。因此,宣传教育长期目标定位是科学的,而且具有激励人们为之奋斗的鼓舞作用。
(二)中期目标
中期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长度内(一般为10年)实现的目标。它是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各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了我国今后10年人口与计划工作目标,即到2010年末,全国人口总数(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控制在14亿以内,年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15‰;出生人口质量明显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普遍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逐步建立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这6项工作目标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生殖保健服务、生育文化、工作机制以及保障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涵盖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部内容。
(三)近期目标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近期目标,也可称为宣传教育工作的阶段性目标。近期目标时间长度较短,一般不超过5年。近期目标是为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服务的。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所提出的目标要求,既包括中长期目标,又包括近期目标,而每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比如2005年要抓三件大事,则属于近期目标,所有的近期目标都是为实现树立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念长期大目标服务的阶段性目标。
正确认识和理解宣传教育工作目标,对于我们系统思考宣传教育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宣传教育的长期目标是宣传教育的航标和灯塔,具有领航作用,保证宣传教育不偏离轨道。中期目标是工作的驿站,起补充能源的作用。近期目标是实现中长期工作目标的基础。所以,实现工作的长期目标必须从近期目标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积蓄力量。
第二节  基本任务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任务,是由宣传教育工作目标决定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二是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三是积极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促进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念的树立与形成。为实现人口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良好舆论环境。
一、宣传教育要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党的基本方针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意志和主张,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同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第一任务、第一责任和第一要求,就是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把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传达贯彻到群众中去,并落实到每一个基层。这就要求人口计划生育干部必须通过有效的宣传途径和方武方法,采取有力措施,一以贯之地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这是因为:
(一)宣传教育的本质决定其必须承担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的责任
宣传党和国家在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的主张、思想、观点和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解释说明,这是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是宣传教育的责任。从思想上、舆论上、政治上发挥宣传教育强大的鼓动作用,从而保证每个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及目标的实现,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大优势,也是最佳途径。发挥最大优势,选择最佳途径,既能体现宣传教育的功能,又能体现宣传教育的责任。
(二)宣传教育的功能具有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的能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更加安全的人口环境,这是宣传教育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需要全党动手、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并持之以恒的努力。这就必须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不断地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并说明在前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对产生的各种想法、各种动向,有针对性地解惑释疑。只有统一人们认识,做到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实现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才有可靠保证。这一艰巨任务,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其他工作所不能承担的,只有宣传教育工作具备这种特殊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宣传教育必须肩负起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的重任。
(三)宣传教育的方式有利于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计划生育各项方针政策,可以通过行政的强制手段,但这种强制性缺乏人性化,不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因而必须通过广泛宣传,依靠深入细致地思想发动,才能使人们自觉自愿地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心情愉悦地为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奋斗。因而离开了宣传教育这种引导方式,即使能够把党的政策变为人们的行动,也不是心悦诚服的,而且往往会造成逆反心理,表面接受,内心抵制。可见,宣传教育方式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
二、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亿万群众能否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甚至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不危及国家人口安全,甚至分担国家人口风险,归根结底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起作用。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用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用科学发展观,以人性化的理念及方式教育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们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就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就会“要我计划生育变为我要计划生育”,就能模范地执行、维护党和国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因此,努力提高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农村广大育龄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并给予人性化的关爱,不仅是成就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也是宣传教育工作长期任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必须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在培育人们主人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保健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上下真功夫,并提供有关方面的优质服务,使人们真正懂得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懂得现行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生育行为的规范作用,懂得少生优生优教与快富奔小康的辩证关系,懂得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对自我保健和预防性病及艾滋病的作用,懂得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高生活、生育和生命质量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这样,宣传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也就充分得到了发挥和展示,在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实现生育文化转型与替代
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也是宣传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必然结果,就是加快传统生育文化转型,新型生育文化必然替代传统的生育文化。
(一)宣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夯实新型生育文化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破除落后生育文化的锐利武器,是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正确处理和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借鉴与批判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不动摇,又要在建设新型生育文化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二)遵循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前提条件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所以,紧紧抓住转变观念这个最核心的内容,大力加强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的宣传教育,是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转变观念必须采取舆论引导、利益驱动、思想教育、社会保障、行为规范等综合措施,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女平等、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新思想、新观念广泛传播开来,成为亿万群众自觉行为。
(三)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保健能力,加快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步伐
结婚、生育、避孕节育是最应当讲科学、用科学的事情。宣传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把婚育科学知识传播给群众的“导师”和密不可分的“伴侣”,用科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是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健康资本存量,有助于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和质量提高。
(四)吸引群众参与,努力营造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氛围
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它通过多渠道,利用多种形式,搭建平台融入社区发展和家庭发展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群众在参与新型生育文化活动中,既品味文化,吸取文化营养,同时又成为新型生育文化的建设者。实践证明,没有群众参与的文化,是没有生命的,声势造得再大,也是干打雷,不下雨。所以,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必须搭建便于群众参与的平台,创造群众参与的机会。在城市,要同创建文明小区、文明街道、文明家庭等活动结合起来,同发展社区经济、完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在农村,要同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要同保护女童、提高妇女地位与法制宣传结合起来,同发展经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同建立健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让群众感受到为化解国家人口风险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是值得的,并能够得到社会回报,进而凝聚亿万群众为之奋斗。
第三节  宣传内容
宣传教育内容是宣传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如同人体的血肉。抽掉实际内容的宣传教育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
一、人口理论宣传
人口理论是人口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石,是研究人口形势,人口问题,人口发展规律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本质联系的科学。我们所说的人口理论系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过我国党的三代领导人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理论学科体系。这些理论,是制定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指导思想,是引导人们正确把握人口形势、认识人口问题和解决人口问题理论武器,是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行动指南。做好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只凭朴素的感情和工作热情不够,只靠实践积累的经验远远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相结合。
宣传教育工作的力量,最终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理论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因而,理论是宣传工作的生命和灵魂。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口理论的宣传教育主要突出三个方面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基本原理
1.人口具有双重属性,即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口在本质上是社会属性,人口现象的本质是社会现象。
2.“两种生产”的原理。社会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还包括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命延续的首要条件。“两种生产”在任何社会都存在,二者必须相互适应、协调发展。
3.人口与经济关系的原理。从根本上说,人口问题是经济问题或发展问题,经济对人口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人口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制约和影响着经济发展。
4.人口的变动与发展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影响,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一切社会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5.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作为生产者,人能创造财富;作为消费者,人需要耗费财富。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这种两重作用,是正确认识人口与社会经济相互关系的出发点。
6.“过剩人口"。原理。过剩人口是相对于一定生产条件而言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人口过剩同生产过剩、资本过剩、财富过剩是同时存在的。
7.人口再生产过程受生产条件的制约,包括规模、质量和世代更替的速度。
8.只有在社会主义高度文明的条件下,人类才能真正做到理性地、有计划地调节自身的生产。    ‘
(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口思想
在长期革命的实践中,我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普遍原理与中国人口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特色的人口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邓小平人口思想是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代表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立场和观念。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深刻,主要包括:
1.关于我国人口国情的观点“人多是中国最大的难题”,我们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我国“人口多”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出发。
2.关于计划生育是我国战略决策的观点,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大政策。
3.关于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富裕程度,不仅看总量,更重要的看人均占有量。
4.关于提高人口素质的观点,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大小,主要取决于人才和国民素质高低。
5.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不行,发展太慢也不行,发展必须是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关于人口领域的国际人权斗争的观点,国外有些人希望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这是想让中国永远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是为了更快发展起来等。
(三)中国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理论
经过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伟大实践,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理论框架。
1.两种生产相互作用的理论。两种生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为改造自然、刨造物质财富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为养育自身和延续后代而进行的自身生命的生产活动。两种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必须正确处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关系,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社会生产活动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精神文化产品生产新的三种生产理论。
2.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着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当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时,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到延缓作用,甚至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停滞与破坏。
3.人口国情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比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还要多1亿,要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1%的人口,这就是中国的人口国情,也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4.人口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我国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中国更快地发展起来,因此要把计划生育当成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5.人均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除了看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外,更要看到人均占有量,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动态变化。
6.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长期实行的基本国策,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我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要求决定的,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7.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把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深刻地体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8.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概括为20个字,即“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人口问题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
10.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对世界稳定和发展的贡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生育率快速下降,用了近3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能完成的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对世界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基本国情、国策宣传
深入开展基本国情、国策宣传教育,是党中央一贯指导思想,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长期任务和宣传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就开展了以农村为重点,以宣传实行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并把国情、国策的宣传,写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在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始终不能放松“两个基本”教育,并要努力做到“三个讲清、一个结合”。
(一)讲清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我国人口过快增长与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强化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极感、紧迫感。
(二)讲清实现国家既定奋斗目标对控制人口增长的客观要求
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每一步都与控制人口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以人均指标作为实现标准。
(三)讲清人口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引导干部群众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在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反复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代表了新的发展模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四)“一个结合”,就是结合省情、市情、县情、乡情和村情,把“两个基本”教育具体化、经常化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切实感受到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不断提高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迫感、责任感。
三、人口形势任务和人口发展战略宣传
通过人口形势任务教育,一是要深刻理解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使人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人口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二是要明确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与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对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全面了解和把握,理清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了翻两番,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低生育水平不稳定;二是人口增长面临着“四高”的态势,即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年龄人口高峰,人口老龄化高峰,流动与迁移人口高峰;三是人口素质亟待提高;四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
(二)稳定低生育水平是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面向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这是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今后10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以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等六项方针。
稳定低生育水平,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改革、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人民生活改善、全民族人口素质提高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必须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对党和国家、对群众利益、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科学的态度,一年接一年,坚持不懈地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
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始终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的重要内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标志着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提供了法律保证;结束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法规约束的历史,标志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步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共7章47条。突出体现以下7个特点:
1.体现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该法总则第一条即明确本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总则还将“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强调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该法明确规定国家采取综合措施,对人口与发展问题实施综合决策,与发展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妇女地位等项工作有机结合。
3.强调稳定现行生育政策。该法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现行生育政策法律化、制度化,既没有收紧、也没有放宽,并规定了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管理、服务和制约措施,保证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体现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该法不仅规定了公民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还相应规定了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包括享有生殖保健、男女平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健康与安全保障的权利等。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由于其客观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环境造成了影响,加重了社会公共投入的负担,有必要从经济上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作为对社会的补偿。
5.强调严格依法行政。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以及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应追究的法律责任。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对拒绝、阻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6.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由于各地人口发展状况、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同,加之人口和计划生育地方立法先于国家立法,且已实施多年,国家立法只对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原则规定,为地方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提供法律依据,基层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具体制度与措施,则主要由地方性法规作出规定。
7.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体现的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生育与提高妇女地位结合、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引入生殖健康服务、实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等内容,反映了中国政府认真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开罗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的政治承诺。
(二)继续作好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宣传
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在生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我国现行生育政策,即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一般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要求生育两个孩子的夫妇,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育第二个子女。少数民族地区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现行生育政策是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深得民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强调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所以各地在修改地方立法时,必须严格按照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要求,既不收紧,也不放宽,个别地方根据本地情况需要作微调的,一定要经过认真论证,作出科学的人口预测,确保人口计划不受冲击,低生育水平得到进一步稳定。
为了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按照规定给予奖励。目前,有关计划生育奖励的规定主要有:
1.保障群众避孕节育的需要及安全。国家为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免费供应避孕药具,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免费治疗节育手术并发症并对因此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实行救济。
2.增加晚婚晚育假、产假,加发独生子女父母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
3.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并在子女入托、入学、就医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对符合生育第二个孩子条件而自愿放弃生育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给予一次性的奖励。
4.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城镇职工在分配住房、企业招工,农村划分责任田、自留地、宅基地等方面,予以适当优先和照顾。
5.开展以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保险。
6.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农村发展经济、扶贫开发、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结合起来,在资金、项目、技术培训等方面给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予以优先优惠等。
国家正在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建立奖励扶助制度的试点。应该说,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和措施为推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增进群众的福利,改善干群关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但是我国计划生育奖励也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群众从计划生育获利甚微,利益导向的作用还十分有限。鉴于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必要建立一定的社会制约和经济限制措施,对违反法律法规生育的子女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通过征收社会抚养费形式对违反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公民追究法律责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手段。
(三)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宣传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生委于1998年9月22日颁布了新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并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共26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立法宗旨,即制定本条例是为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
2.适用对象,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象为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者以生育为目的的异地居住,可能有生育子女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员。
3.管理原则,由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两地应当建立联系制度,互通信息。
4.实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制度,证明格式由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定,并对办证、验证等作了规定。这是全国首次实行统一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制度。
5.建立综合治理机制,规定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就业、卫生、房产等管理各相关部门应当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出租或出借房屋的房主的配合管理责任。
6.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可以自行将其现居住地出具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户籍地,而户籍地在了解其情况后,不得再要求其回户籍地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流动人口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在一地受到处理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受到处理。
7.有关法律责任规定,对公民伪造、出卖、骗取婚育证明,有关单位和人员不依法办事,不履行管理职责的分别规定了法律责任。
随着我国加入WT0,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日趋增长是必然趋势。流动人口一方面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带来流入地经济的发展和流动人口本身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进而会带动流出地的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积极地推进意义;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也给社会治安、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计划生育管理等带来压力和问题,应充分认识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改革现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给流动人口以平等的国民待遇,落实属地管理,实行“定单式”服务,实现由被动控制型管理向主动服务型管理转变,由单一管理向综合治理转变。
五、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的宣传
(一)生育观的含义
生育观是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在生育问题上的反映。
任何一种思想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们树立什么样的生育观,是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管理制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生育观念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生育行为。每个人的生育行为都受生育观的支配并在生育活动中起着重要决策作用。
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是指针对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落后观念,而倡导和树立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男性参与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新思想和观念。这种新思想和新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生育活动的科学性,代表了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
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育观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生育观主要由生育动机、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生育方式、生育时间和生育间隔以及生育主体及生育环境等要素构成。
1.生育动机。即生育的目的、价值和意愿。具有什么样的生育动机,就有什么样的生育行为。生育动机是生育观的核心,它影响生育观其他方面,并决定生育方式。
2.生育数量。生育数量是生育观主要表现形式,是多子多福、越多越好,还是少生优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育观。多少年来,在生育问题上人们一直围绕着多与少、优与劣的问题进行争辩,并从不同的认识引导生育行为。
3.性别偏好。生育的性别偏好是人们在生育过程中对子女性别的看法和价值取向,是性别文化在生育行为中的反映,构成了生育文化的重要内容。
重男轻女,不生儿子不罢休等传统观念是推行计划生育的最大阻力。传统生育观认为,男女不一样,儿子可以传宗接代,女儿是嫁出的女,泼出的水,属于外姓人家的人,不能传宗接代,因而产生一种重男轻女、求儿心切的心理,并直接影响生育行为。
现代生育观认为,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生男生女顺其自然。所以,性别偏好有其社会性,是生育观的具体反映,也是两种生育观斗争的焦点。
4.生育方式。生育方式是生育行为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生育的时间,生育的办法,生育的环境等。
在生育的时间上,是早生还是晚生,是有计划地生,科学安排生育间隔,还是盲目地无计划地生。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结果。目前,农村一些地区早婚早育和非婚生育现象还相当严重。
在生育的方式上,科学接生已经相当普及,大多数家庭都选择住院生育,生育环境明显改善,孕产妇和婴儿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5.生育道德。生育道德是指在生育问题上的社会认可程度及其公众评价标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传统生育观把生育与家丁兴旺、传宗接代联系在一起,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观一直成为生育道德的检验标准,婚后不生男孩是最大的不孝、不道。为了生儿子,早聘早婚、纳妾续妻、休妻典妻、甚至溺婴弃婴都认为是“天经地义”。
现代生育观强调,生育是一种责任,生育者的生育行为必须对社会、对家庭、对新的生命负责,这是社会主义生育道德评价的核心。
(二)生育观的转变
生育观的转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积累式的发展过程。生育观是一个群体概念,必须用群体指标进行科学地评价,用个体指标或用群体中的先进部分评价生育观的转变都会以偏概全,都是不科学的。而不科学的评价结果,往往会造成决策失误,误导工作。
在生育观念转变过程中,有些思想的变化尚未用行为表现出来,是隐性的潜在转变,一般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这种深层次的隐性转变是一种文化潜能,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使生育观念的转变产生质的飞跃。
(三)影响生育观转变的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转变人们生育观最终的决定因素。人们生育观的根本转变,有赖于经济的发展。西方学者创造出“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之说,不无道理。但是,经济因素并不是惟一的因素,经济增长也不完全等于观念的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单纯依赖经济发展,坐等经济发展来转变婚育观念的提法和做法都是天真的,幼稚的。
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继续强化思想教育,增厚文化底蕴,铲除滋生封建文化的土壤。只有这样,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才会得以巩固,才会打牢婚育观念转变的基础。
2.文化因素。生育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生育文化与生育行为的关联最为紧密。生育不仅生产他人的生命,而且生育一种文化。
所以愚昧无知、文化素质偏低的人,往往生育欲望强烈,甚至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怪圈。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生育观转变的速度较快,并讲求生育质量。
3.思想道德因素。生育观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志。在生育问题上能否将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放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中去考虑,能否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育行为,能否把生育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是一个人思想成熟,道德规范的表现,也是婚育观念转变的内驱力。
所以,我们必须深入进行理想、道德和信念的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增强婚育观念转变的内驱力,从灵魂深处摆脱传统生育观的影响和束缚。
(四)促进生育观转变的途径
生育观是可以转变的。只要我们努力发展经济,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
1.舆论引导。深人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2.利益驱动。把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勤劳致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起来,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政治上得到荣誉,在经济上得到实惠、在生活上得到照顾。
3.行为规范。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使广大群众都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思想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生育行为。
4.耐心工作。对受传统生育观影响较深的人要说服教育,既要讲清道理,又要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增强说服教育感染力。
5.社会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改革养老方式,解除人们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    ,
六、婚育科普知识
婚育科学知识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大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宣传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必须从优生抓起,这是人生第一起跑线,是源头工程。一般意义上的优生是通过提供婚前体检,孕产期保健等生殖保健服务,让育龄妇女能够安全地进行妊娠、分娩和生育一个健康的婴儿,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虽然,这种传统优生理论对优生优育的实践给予了智力支持,但仍有不尽完美之处。真正意义上的优生,应该追根溯源,从源头抓起。
1.首先要选择好配偶,扩大通婚半径。婚姻是生育的大门(当然也有未婚生育的情况,但毕竟是少数,不在讨论之例),婚姻质量决定了生育的质量。在婚姻质量中最重要的是配偶选择,一方面要注意考察对方的家族史;另一方面要加长婚姻半径,防止婚姻的亲缘性和地缘性。
科学研究证明,婚姻的血缘太近,体内相同的基因多,容易使携带致病基因的精子和卵子相遇,造成后代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婚姻圈的跨度宜大不宜小,远血缘通婚是积极有效的优生措施。
2.认真做好婚前检查。在结婚之前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生殖器官检查的同时,还应重视遗传疾病的检查,要查明有无遗传病史、精神病史等。若发现有遗传性疾病或缺陷,可以得到医生的指导,以保证和提高婚姻质量。
3.选择最佳生育年龄。提倡晚婚晚育,并不是越晚越好,生育过早或过晚都容易出现难产、胎儿畸形、先天不足等现象。从生理上来说,妇女在25—29岁之间,身体最强壮,精力最充沛,也是生殖力最旺盛的年龄。这期间卵子质量好,胎儿发病率极低,难产机会较少,所以,这段时间叫做最佳生育期,选择最佳生育期生育子女,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4.选择最佳受孕时间。一般认为6~8月份是最理想的受孕时间,因为6—8月份是流行病最少的季节,又是蔬菜丰盛的上市时节,度过妊娠反应后正值夏末秋初,气候宜人,孕妇食欲好,可以有充分的营养供给胎儿生长发育。分娩恰是第二年的春末夏初,天气不冷不热,对产妇的康复和婴儿的护理都有好处。
5.注意孕期保健。怀孕后前3个月内应避免性生活,注意冷暖,预防疾病,特别是防止病毒感染。孕妇生病,不要乱服药,少接触化学药品、农药、X射线等,否则可能引起胎儿畸形。孕妇需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做到不吸烟、不饮酒。怀孕后3个月内应及时到指定单位建立保健卡,定期做孕产检查。
6.早期教育。0—3岁是人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性格、品质形成的奠基期。美国十分重视O~3岁的婴幼儿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启动了“金脑计划”,培育准父母和指导者。我国虽然也倡导早期教育,但起点滞后,起步缓慢,至今尚未引起广泛重视。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扭转教育滞后和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
(二)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释义》一书对知情选择作了权威的解释,即国家通过提供充分有效的计划生育和避孕方法的信息,介绍各种避孕方法的效果、优缺点,使需要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的育龄群众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避孕方法情况、本地提供服务情况、育龄群众自身情况等),自主、自愿而且负责任地作出决定,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充分体现了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尊重和维护人权的指导思想;体现了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体现了计划生育工作者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其目的是提高避孕方法的普及率、及时率、有效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知情选择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和“自由选择”。它要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仅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劳动强度及其所处的生理时期,为育龄群众提供适宜的避孕节育服务,还要帮助群众充分了解现行各种避孕和生殖保健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禁忌证、适应证、优缺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以及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其在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的指导下,负责任地选择适合于本人的避孕节育方法。
(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殖健康定义为:“人类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一切事宜即身体、精神、社会等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指无病或不虚弱。”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其所涉及一切”,包括三个层次,即“身体”、“精神”和“社会”。1994年开罗国际人发大会后,我国引人这一概念,拓展和丰富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内涵,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观念的进一步确立,以及围绕生育、节育、不育提供优质的服务。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的任务,一方面要广泛深入地宣传生殖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要宣传生殖健康的系统科学知识,培育广大群众健康新理念。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学科
理论是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理性化的认识。把多年宣传教育的实践上升为理论,从而形成完整理论系统,并不断创新发展,不仅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所必须的,也是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任务和重要责任。
第一节  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加强和改进宣传教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经常运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以下几条。
一、“两种生产”的原理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生产内部的“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命延续的首要条件,没有必要的生活资料人类便无法生存。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由两性结合所进行的他人生命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两种生产”都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两种生产”在任何社会都存在,而且二者必须相互适应,协调发展。
二、邓小平人均思想
邓小平人口思想富有独创性,最具特色的是人均思想。确立人口意识,树立人均观念,是邓小平同志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的重要观点,也是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上的突出贡献。
针对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迎头赶上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的双重任务,邓小平同志提出并亲自设计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既不是一个过急的目标,又体现了中国人民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艰苦奋斗,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的雄心壮志。
邓小平同志参照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水平,根据我国当时的人均产值、发展速度和人口增多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出了20世纪末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水平,把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化为人均的要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非常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强调所谓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我们开了个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现在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大概不到300美元,要提高两三倍不容易。我们还要艰苦奋斗。这个目标达到了,就为我们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人口控制程度起着举足轻重作用。要提高人均产值,必须发展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光靠发展经济,而不严格控制人口,发展经济所取得的成果就会被过快增长的人口所抵消,人均产值还是无法提高。因此,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步奋斗目标,都要有人均要求,都要用人均水平的实现程度来衡量。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8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社会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一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的建立。
可持续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有:适度的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和开发人力资源,科学地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满足就业和生活的基本要求,推进科技进步和对灾害的有效控制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我们追求的发展,决不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江泽民同志曾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键。因此,必须把人口问题摆上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是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宣传教育的全过程。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实践。在这一伟大社会实践中,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核心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满足个人的自由发展,又要促进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既要考虑人们的现实利益,又要考虑人们的长远利益;既要关注目前的13亿人口,又要兼顾未来新增加的2亿左右的人口;既要重视研究人口发展规律,又要重视研究和把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好。
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必须明确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优先投资人的全面发展,一是要加大对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宣传教育;二是要加大对提高人口素质的宣传教育;三是要加大对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宣传力度;四是要加大对优化人居环境,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的宣传力度;五是要加大保护妇女儿童权利,营造女童良好生存环境的宣传力度。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也是提高宣传教育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宣传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民主科学决策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优质服务的能力。
五、生育文化理论
生育文化理论是生育领域的社会实践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结晶,是研究婚姻、生育观念、意识、习俗、知识和行为的科学。
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历史中创造了灿烂文化,筑起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影响深广的精神长城,构成中华民族亘古延续的血脉,生存发展的支撑和文明演进的动力。生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诸多文化相互联系的媒介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传承作用。
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这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工作方针,也是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三贴近”和“三创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念,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也是增强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突破口。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运用生育文化理论指导工作,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推进生育文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并用新的发展理论指导实践,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始终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营养及优质服务。
第二节  相关学科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用来转变人的观念、传播知识和习俗的一种手段。但转变观念、传输知识、改变习俗需要综合力量和多方面的营养,所以必须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理论知识,才能收到理想效果。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涉及的学科知识十分广泛,这里筛选8门学科作为联系最为紧密的相关学科介绍给大家。
一、传播学与宣传教育
传播学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与人交往频繁、信息量大,交往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以及人际交往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明显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传播学与宣传教育关系最为紧密,宣传教育过程是传播学理论的应用过程和实践检验过程,也是传播学吸纳实践知识,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学科理论的过程。传播学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播对象与宣传对象具有目标指向的一致性
传播学首先是一门研究传播对象的科学。传播学所研究的对象与宣传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一致的,都是生活在一定时空范围内、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相互联系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和。
传播对象和宣传工作对象的一致性,都在于它的群体性特征,而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人。研究对象的群体性特征是取得传播和宣传效果的基础,是前提条件。这样就有一个对传播和宣传工作对象的科学分类问题,因为对工作对象不能科学分类,就无法选择宣传教育内容和确定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即使强行启动宣传教育工作,也往往由于目标指向偏差,或由于“头疼医脚”而失败。因此,对工作对象的科学分类至关重要,是学习和运用传播学基础理论所必须掌握的。
研究宣传对象的群体性特征不等于取消和忽视对个体特征的研究,个体特征是建立在群体特征基础上的个性表现,也就是说,个体特征中包含了群体性特征,群体性特征是个体性特征的总和。研究对象分类及其特征,既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又是宣传教育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步骤。
(二)传播渠道、形式、方式方法与宣传教育工作渠道、形式和方式方法具有趋同性
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和借鉴传播科学的基础理论,是因为传播学关于传播渠道、传播形式和传播的方式方法涵盖了宣传教育工作的渠道、形式和方式方法。由于传播学是大量社会实践理性升华的结晶,所以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借鉴作用就十分鲜明,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开通渠道,完善宣传教育形式,选择科学的方式方法指明了途径。
在宣传教育工作中,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指导宣传教育理念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推进了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宣传教育工作借鉴广告传播方式,在户外宣传将墙头警示标语改为彩色喷绘的、语言温馨的宣传图板,画面和文字,讲求吸引、凝聚和接受。比如“家是船、爱是帆、优生优育到彼岸”等公益性广告宣传画版,基本替代了有关“控制人口增长”等墙头警示标语。宣传教育标语及宣传品的改革创新与发展,都得益于传播学基础理论的指导。
(三)传播效益与宣传教育工作效益的相近性
传播即理念、信息和知识的扩散。传播所获取的效益,一般都在传播过程的终端体现,往往表现为效益的滞后性。但是传播所取得的效益是巨大的,而且许多效益是潜在的,不能用货币形式及价格标签所表现的。
宣传教育工作效益与传播效益在性质和特点以及表现方式具有相近性,而这种相近性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求得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照模式,有助于宣传教育工作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只重视形式、内容,而忽视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宣传教育工作思路、思维方式和工作机制,在谋求宣传教育效益最大化上下功夫,提升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二、社会学与宣传教育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和社会问题的科学,它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等,是探讨社会生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的科学。社会学是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理论指南。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社会对个人施加的影响也越发明显,社会因素对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变化更加具有诱发性。所以,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指导和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运用社会学方法,有助于把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律
运用社会学的具体方法,如社会观察、访问谈话、问卷调查、社会统计等,研究和分析群众的婚育动态,及其生育行为的变化,有助于科学地把握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律。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就能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解剖及透视,跳出行业的小圈子,把握发展规律,找出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对症下药,并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二)运用社会学方法,有助于拓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社会角色、社会文化、社会舆论、社会规范、社会管理、社会问题等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对象及变化具有相通性,有助于拓展工作思路。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攀高,人们在婚育问题上的诸多认识都是由社会问题引发的,都是社会学要研究的问题。所以,秘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研究婚姻、生育现象,就会扩大思维空间,从广角镜头中聚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这样就有利于拓展解决问题的渠道。
(三)运用社会学方法,有助于整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资源
社会学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综合治理工作格局的形成。
人口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社会工作,体现在一切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中,而工作的手段、渠道也日趋社会化,逐步形成了由社会各行各业、各社会团体、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善于依靠社会力量,为基本国策献计出力。
三、医学与宣传教育。
医学是以人为对象,对其生理构造、生理发育成长及其规律变化进行研究的科学,它是医学各分支学科的总称。
(一)医学理论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医学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联系最为紧密,可以说二者的关系如孪生兄弟。因为,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中,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占有较大的比重,是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避孕节育的宣传教育过程中,需要掌握生殖系统的医学知识,对男女生殖系统的构造、功能、及其受孕、避孕、不孕、生育和不育等方面知识需要科学把握,这是宣传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也是做好新时期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功。
在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过程中,需要掌握和了解遗传学基础知识,向群众讲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科学道理,讲清遗传基因对后代的影响,让群众明白亲缘性和地缘性婚配的危害,用科学知识引导群众从优生的源头来考察婚姻和生育行为,用科学知识指导婚姻和生育全过程,提高婚育质量。
(二)医学理论是树立健康新概念的知识动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进而也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健康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身体是否有病或无病,是否强壮与虚弱,而是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全部表现,其中生殖健康和性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承担起满足群众生殖健康需求的重任,生殖健康主要包括计划生育、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和预防性病、艾滋病等方面内容。生殖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利,同时也是每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增强生殖健康理念,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生殖健康的需求。
生殖健康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认识正在进一步深化,它不仅没有淡化计划生育,相反,是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核心内容得以强化,生殖健康同时也涵盖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优生和妇女卫生、性病传播及妇女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丰富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内涵。
为群众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理念都必须学习和掌握一些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作为宣传教育工作者对医学知识和理论如果一概不知,或知之甚少,都不能很好地承担起生殖健康宣传和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新概念的重任。
(三)医学基础理论是预防艾滋病传播与扩散的科学依据
在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形势十分严峻。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中国艾滋病专题组,联合发布了《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报告称,目前中国艾滋病流行呈现6大特点,即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仍以静脉吸毒传播为主,但3种传播途径并存;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2004年艾滋病疫情仍处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截至2004年9月底,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89067例。艾滋病的传播与扩散不仅威胁个人生命安全,而且成为国家人口安全隐患。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把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宣传者如果不掌握艾滋病的医学知识,就不能很好地向群众宣传解释,甚至会偏离科学轨道,误导群众。  总之,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涉及诸多医学的科学知识,因此离不开医学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吸纳和更新医学知识,更好地服务广大育龄群众。
四、心理学与宣传教育。
心理学以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喜、怒、哀、乐、爱、憎等心理状态,性格、兴趣、气质、习惯等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心理学运用于宣传思想工作:有助于对宣传工作规律的探索、研究和应用,有助于对受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的正确把握,有助于提高宣传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心理品质。心理学是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智慧源泉。
(一)把握心理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研究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及其变化的科学。而人的思想活动及其变化,虽然是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但通过情绪、表情、行为方式等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形成各种态度,进而形成不同的习俗和不同的观念。
把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区别宣传对象的个体心理特征,把握心理泳搏,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和最佳时机,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抓住思想苗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任何人的思想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某种思想的萌芽期,只表现为情绪的波动,对行为影响甚微,而进入某种思想的发展期,思维形成定势,对行为的影响甚大。如果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行为就会危害社会,纠正起来不仅难度大,而且付出的代价也大。所以,思想工作要抓前、抓早、抓小,也就是要抓住苗头,在萌芽中引导、输导,化解矛盾,就会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三)排除心理障碍
运用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排除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过程中,心理障碍来自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方,并形成相互隔离的一道屏障,很难实现双向沟通与互动。作为教育者往往由于角色定位的误差,把对象视为阿斗,任凭自己摆布,而采取简单生硬的办法;作为对象也往往由于心态偏差,对教育者逆反,二者情感陷入离散误区,形成教育对峙的局面。
所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注意克服自身的心理弱点,加强心理修养,培养良好的认知品质、情感和意志品质以及个性的心理品质。同时还要帮助被教育者排除逆反心理、失落心理、挫折心理等心理障碍。
实践证明,随着宣传教育工作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吸纳更多的学科知识,而心理学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五、伦理学与宣传教育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研究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道德现象、道德观念、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生活准则等各个方面。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与伦理学联系最为紧密。从婚育伦理角度,涉及婚姻道德、生育道德和性道德。人类社会道德的维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力量的评判和规范,用善和恶、美和丑、光荣和耻辱、高尚和卑鄙、诚实和虚伪、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邪恶等不同的标准进行比较、说明和教育,同时也需要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约束。
因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建立公众道德法庭提供判定标准,对于养成良好的婚姻道德、家庭美德和性道德,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以及调节生育行为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六、统计学与宣传教育
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种经济社会之间的数量关系,借以揭示经济社会变动规律的科学。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数字记录,即数字底片。统计学是所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工具。
统计学中的分支科学——人口统计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因为人口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种人口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借以揭示人口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所以,它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提供了最详实、最有说服力的数据,是宣传教育的支持力。
(一)真实地提供人口国情的基本状况,明确宣传教育方向
邓小平同志指出,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特别是农民多,这种状况不是容易改变的。我们难就难在人口太多,很多问题都不容易解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口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国情。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我国人口国情的高度概括,来源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记录,是抽象数字的形象化表述。因为中国拥有13亿人口,再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人均占有量;再小的社会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社会难题。如果没有统计数据,对于国家来说,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就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和怎样去干,就等于失去了舵盘。对于家庭来说,不知道仓里有多少粮食,日子就没法过。所以离开统计数据,就等于迷失了方向,不能量力而行,就会导致决策上的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自然指明了宣传教育的目标和方向,知道应该安排那些宣传内容,达到什么样的宣传效果。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统计数据是宣传教育目标的指示器。
(二)客观分析人口形势及发展趋势,增强宣传教育动力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能否充满生机活力,不单纯是宣传教育形式和方法上的艺术性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准确、鲜明、生动的宣传教育材料的供给,如果高质量宣传教育的原料供应不足,很难使宣传教育生机勃勃,因为缺少营养必然要失去活力。
我国推行计划生育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育率下降,人们生育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许多人都认为,我国人口生产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控制人口增长已经不是问题。但是,人口形势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需要统计数据讲话,统计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还存在反弹的隐忧;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失业人群增多,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等。严峻的人口形势及发展趋势,不仅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策层注入了清醒剂,使头脑更加冷静,而且也为宣传教育工作注入了动力,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宣传教育水平,继续为减轻人口压力,支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营造舆论,唤醒群众觉悟。
(三)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手段,拓展了宣传教育渠道
宣传教育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统计学方法及统计手段,创造了许多新的宣传形式和教育方法,活跃了宣传教育工作。比如算账对比法,算国家、集体、个人账,看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算耕地、粮食、能源等变化账,看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算账对比,增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种算账对比的方法就是根据统计学最基本的原理,经过计划生育工作实践创造出来的。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关爱女孩行动,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是根据十几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数据变化,跟踪统计和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并根据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偏高趋势,以及它所带来的后果而采取的果断措施。
总之,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对于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通过具体方法为宣传教育提供事实依据,而且还可以通过数量的变化反映质的规定性,创造和拓展宣传教育的发展空间,推进宣传教育不断发展。
七、教育学与宣传教育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探讨教育的一般原理,如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内容、方法、管理等。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指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年轻一代(儿童、少年、青年)所进行的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 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教育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手段,并与教育学有着较为密切地联系。
(一)教育理论,对于宣传教育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基础工作是研究宣传教育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婚育观念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研究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宣传教育研究的问题必须以教育学的基础为指导,否则,这些研究就没有科学的方法,研究既不能深入,也得不到科学的结果。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宣传、教育群众转变婚育观念的工作,是传播科学知识的工作。教育学理论是从大量社会实践中升华的理性知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所以,按照教育科学的规律办事,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借鉴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改革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因而具有领跑的作用。比如释疑解惑,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以正面教育为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注重教育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等。
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对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有的可以拿来直接用,有的可以思考加工,创新利用。总之,遵循教育科学的一般规律,借鉴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改进和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三)宣传教育遵循一般教育规律,注意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人口和计划生育, 所进行的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心理特点不同,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等等,由此决定了二者在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组织形式、原则和方式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把握教育的一般规律,并注意宣传教育对象的特点,有助于找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更为合适、更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方式方法。
八、美学与宣传教育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等,包括美、审美、艺术、审美教育四部分。美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提高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的理论基础,并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一)美的本质包含计划生育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总是与真、善联系在一起的,在美中体现着真与善;美也是和人生密切相关的,它显示着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思想信念端正、品德情操高尚的人才是真正的美。
计划生育是美的延伸,是美的重要内容。在生育问题上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民族利益,体现人的正直品质;少生优育,对子女负责,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性化,表明道德纯洁,心灵美。少生孩子,精神压力减轻,身体得到保护,有助于健康,使青春延续,活力增强,让人生价值真正得以体现。
&nbs, 用美学的基本理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会增强宣传教育的美感,容易找到, 感情的接近点,拉近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距离,实现零距离交流。
(二)美的艺术可增强宣传教育的生机活力
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中,经常采用艺术表现形式。比如生育文化文艺演出,从剧本、歌曲的创作到表演,每个环节都是艺术的再现,小品《超生游击队》深刻形象地反映了传统婚育观念带来的恶果,及其思想转变过程,意义深刻,影响久远。人口和计划生育书画笔会,用书画艺术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提高了宣传教育的艺术品位。用文化艺术的形式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提高了宣传教育的文化品位。用文化艺术的形式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使生育文化从民间口头传播,登上了艺术殿堂,给人以文明、高雅、神圣之感,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扩散力。
(三)学习美学知识,提高素质,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要学习美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科学发展观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给予人文关怀,进行人性化设计,提供优质服务。这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做育龄群众最可爱的人必须做到的。优质服务必须以美学基础理论为支撑,做到语言温馨,情感相融,技术求精。服务者具有美的形象、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才能赢得群众爱戴,才能做好他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称得上是最可爱的人。
第四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是事业发展的旗帜,指引前进方向;指导思想是事业发展的灵魂,构筑科学框架。基本原则是工作运作准则。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会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有序运作,健康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坚持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途径,以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需求为目标,加快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之本、工作之基、行动之源。
(一)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培育了先进的文化力
生产力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先进的文化力支持。先进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型生育文化,弘扬和提倡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传播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为群众提供生殖健康服务,警示人们远离性病和艾滋病,打造全面健康的新理念,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的健康文化,完全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知识武装群众,用具有人性化的形式组织群众,用具有亲和力的方法动员群众,激发了蕴藏于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少生优生、关注全面健康的新型生育文化氛围,培育出一种支持生产力发展的强劲的文化力。
(二)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生成了社会稳定力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矛盾复杂,各项改革的深入触及各阶层的利益,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处理不当就会激化矛盾,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和计划生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行政干预的力度大。在群众生育观念尚未彻底转变的情况下,人们生育愿望和生育政策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还存在后顾之忧;在婚育科学知识普及程度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在生育问题上还比较盲目;在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尚不普及的情况下,人们还承担着一定的计划生育风险。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也处于社会矛盾的震荡区。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恰恰起到了传播知识、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作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发挥特有的网络优势,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宣传群众,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根本标准,产生了紧密的亲和效应,计划生育工作者被群众称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宣传教育的这种亲和及稳定作用,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生成出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的力量。这种稳定力,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创造了发展的持续力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最终目标是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当代人的基本要求是,有计划的生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资源环境,为后代, 人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正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传播知识、营造舆论,教育群众。把自然界向人类发出的警告,把人类自身愚昧造成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等危害纳入经常性宣传,进行思想医治。人口和计划生育对可持续发展的宣传起到了明显效果。人均占有资源、绿色GDP等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开始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人们的清醒和觉悟,创造出一种具有强劲发展后劲的社会力量,这种社会力量可称之为发展的持续力,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创造出的文化力、稳定力和持续力,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晶,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只有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不动摇,才能充分显示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战斗作用。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党的执政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能否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宣传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是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具体表现。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决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以育龄人群为主体的活动,为实现主体人群思想健康、生命健康和生殖健康服务。并在实际工作中送知识、送温暖、送药具、送技术,保证避孕节育安全有效,治疗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不孕不育,传播预防性病、艾滋病科学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无论是宣传内容,宣传形式,还是宣传效果都是根据人的需要设计,并在各级党的组织领导下实施的,既体现了人性化,又体现了党组织的战斗作用。
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是一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更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健康持久地向前发展。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党的十六大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企盼的目标,是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
中央要求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对全国各种政治力量、各行各业、各社会阶层发出的战斗动员令。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自然在“集中力量”之中,这就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要集中工作精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整合人口和计划生育资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宣传教育是开路先锋,要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条主线,开拓思路,创新思维,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有科学准确地定位,即实现经济、民主、科技、文化、社会、人民生活六方面“更加”。这六个方面的“更加”,既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工作方向,又是工作的具体内容。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六个“更加”进行设计,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精心组织运作,既体现宣传教育正确地政治导向,又体现宣传教育的艺术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要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这就要求,宣传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讲清人口数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弹性作用,人口素质的刚性作用,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使广大群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奔小康;要组织好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宣传活动。宣传活动的内容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实现的六方面“更加”进行设计和安排,做到知识足量、结合紧密、深入浅出。宣传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注重搭建群众参与的平台,让群众讲小康、演小康、唱小康,进而形成家家户户奔小康的社会合力;要落实好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具体行动,比如“小康家庭计划”、“对口支援计划”、“奖励扶助制度”、“优先优惠政策”等,对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动都要加大宏扬力度,广泛宣传,并发挥宣传舆论优势,营造从局部试点向面上推广的工作环境,把各项工作抓实,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贡献力量。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以“三贴近”为途径,凝聚社会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好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人口和计划生育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把为育龄群众服务作为第一要务,使宣传教育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要树立实践观点,把回答和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教育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贴近实际,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育龄群众婚育观念转变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考核标准。不能超越阶段,用脱离实际的说教强加于人。要讲求实效,不能只求场面上的轰轰烈烈,搞形式主义,而要深入群众,把宣传教育群众与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实际困难相结合。要注重融人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计划生育给未来生活带来的美好前景,用群众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鲜活的事实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
贴近生活,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以生活为源泉,忠实地反映和表现生活,不能用抽象的概念裁剪生活,用主观的想象代替生活。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过程中,抓住生活本质,研究群众生活的第一需求,根据群众生活的第一需求设计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宣传内容,创造宣传形式,解决生活难题,丰富群众生育文化的活动内容。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不能停留在社会表象和简单的说教,搞形式主义、拉花架子、做劳民伤财的事,而要紧跟群众、紧跟生活变化的节奏,传递生活变化的新信息,深深置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说群众愿意听的话,讲群众能听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新需求。
贴近群众,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群众的主人地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的主人,生育的主人。因此,这种对主人开展的宣传教育是一种服务式的、服从式的、引导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它需要高度重视并努力实现群众的切身利益,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最大限度地给予满足。比如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品大多只是宣传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宣传品更新频率慢,过了一段时间群众就不愿意再看,如果进行换位思考,从群众第一需求出发,就会产生宣传品改革的想法,并创新思维,把宣传计划生育知识同传播先进生产技术紧密结合,把宣传品变成生活的日用品,群众就会爱不释手,计划生育宣传品就会成为群众密不可分的生活伴侣。
“三贴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宣传工作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三贴近”又是联系社会各部门的纽带,并找到了相通、相融的汇集点,为各部门相互合作,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搭建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联合众多部门,整合更多宣传资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奋斗。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原则,是指在宣传工作中必须遵循和坚持的准则。在近30年的宣传教育实践中,已经总结一些基本原则。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并加以发展,对于做好新时期宣传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性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党性原则,是指在开展宣传工作时,必须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去指导整个宣传工作。党性原则是宣传工作中的最高原则,能否坚持这一原则,表明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立场,科学态度和群众观点成熟程度,表明在政治上能否与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性质,必然要求它的舆论工具,必须站在党性原则的立场上,为党的利益说话,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说话。
坚持宣传工作中的党性原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的一致性
我们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要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基本要求,要关心育龄群众的疾苦,反映育龄群众的呼声。
(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无条件性
宣传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决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决不能有半点含糊。
(三)必须坚持宣传教育工作的真实性
敢于宣传真理,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同违背真理的言行和现象作斗争,通过大众传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维护和捍卫真理的严肃性。
二、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和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实事求是原则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十分重要,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原则。
(一)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联最紧密,影响作用最直接,是决策必须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指导。
人口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数量、素质,还包括人口结构。人口发展是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同步变化的过程,变速复杂、结构复杂,需要科学分析,科学引导。计划生育的实际工作面对亿万群众,情况错综复杂,更加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支持。
(二)必须坚持调查研究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入实际就要“沉”下去,沉到群众中去,沉到计划生育第一线,去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客观地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科学地做出调查结论,为决策提供实实在在的依据。
(三)必须注重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
宣传教育不能满足于表面的轰轰烈烈,要以实际效果为评价依据。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人口科学决策至关重要。因为它能科学引导发展,也能误导决策。宣传教育最大的天敌就是虚假、浮夸,以点当面、以偏概全,按照个人需要搞假典型,制造假信息,把宣传教育引入歧途。
所以,坚持实事求是,不仅是工作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干部队伍道德建设的指导原则。
三、疏导原则
疏导,就是疏通引导。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疏通,就是要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二是引导,就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说服教育。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引导为了疏通顺畅。只讲疏通,不讲引导,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正确思想,疏通就失去了意义;只引导不疏通,这种引导就可能收效甚微,达不到教育目的。坚持疏导的原则,符合人发展规律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坚持疏导的原则,必须注意“四个结合”。
(一)坚持思想疏导与理论引导相结合
思想教育的基础是理论引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首先要进行人口理论的引导,讲计划生育的大道理,用大道理统一认识。但是,只讲大道理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的思想认识,尤其不能解决个性化矛盾,所以在理论引导的同时还要辅以思想工作,讲小道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坚持思想疏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教育启发,又要关心群众的冷暖。宣传教育要善于挖掘矛盾产生的根源,善于发现矛盾产生的诱因,从细微处人手,对症下药,就会提高思想疏导的成功率。
(三)坚持思想疏导与发扬民主相结合
正确对待不同的声音,提倡各抒己见,民主讨论,切不可居高临下,以势压人。
(四)坚持疏导与积极的思想斗争相结合
提倡疏导决不是对错误思想和行为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对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错误言论和行为,要态度鲜明地给予抵制,严重的要给予行政处罚,触犯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要依法制裁。必要的、积极的思想斗争,会增强思想疏导、理论和政策引导的说服力,有助于宣传教育的开展。
四、物质利益原则
宣传教育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物质利益关系地反映。即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类争取自身的需要和利益,是创造历史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动因。正是依据这个科学论断,我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与群众切身利益联系最为紧密。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是将国家的人口风险转化为个人家庭风险,是用个人和家庭的利益支持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在宣传过程中,只讲大道理,只讲群众应该怎样做,而不考虑如何关心群众的切实利益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这种只讲群众应该怎样的宣传教育,恰恰是文化力虚弱的表现。
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虑到了群众的利益,在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给群众补偿和回报,实行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建立奖励扶助制度和出台优先优惠政策等。但是,从群众付出的代价和国家获得的利益看,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补偿是有限的,是杯水车薪。所以国家应根据经济实力的增强,不断扩大对计划生育的支持规模和范围,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五、以人为本原则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性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应当把人放到平等的地位,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应当承认人的不同性格、爱好和兴趣,要理解每个人的具体处境和个性;应当待人诚恳宽厚,对人满腔热情;应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使更多的人舒心、顺心、放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标志,是检验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一个基本标准。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之所以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仅因为计划生育是以“人”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实践,还因为它是做好宣传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它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实现宣传教育工作主客体之间的感情相融,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使二者之间做到坦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进而实现双向互动,取得更加满意的宣传教育效果。
人口和计划生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键是给育龄群众以人文关怀。从宣传教育的总体构想到具体活动安排都要体现人性化,在各个环节都要蕴含人情温暖。因此,打造人性化的宣传环境,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手段,建立人性化的工作模式,将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要任务。
六、分类指导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分类指导原则,就是要求区别不同事物的性质,区别不同育龄群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人们对实行计划生育的不同认识,并促进行为变化。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在同一事物面前,态度和行为表现差异甚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宣传工作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宣传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能千篇一律。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坚持倡导的基本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给人感觉工作单一,而实际上工作十分复杂,涉及人群庞大,关联学科知识广博。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千变万化。对子女价值需求多样化,心理和生理状况千差万别,用一个内容、一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是无效的。所以必须区别对待,对人群进行科学分类,对教育内容进行分类,对教育形式、手段、方法进行科学分类,按需供给,对号入座,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收到教育效果。
坚持教育的分类指导原则,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不同群众的思想变向和行为变化,及时捕捉新的信息,根据信息提供的具体情况调整宣传教育方案,制定新的行动计划。
七、结合渗透原则
结合、渗透、融入,是指宣传教育要结合其他工作一道去做,不孤立进行。
渗透,是指宣传教育要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全过程。
融入,是指宣传教育要融人“三个文明”建设之中,同“三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使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在结合中切人,在融入中发展,在渗透中扎根,形成宣传教育的合力。
宣传教育的结合、融入和渗透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结合过程中既体现了融入,又体现了渗透。结合是融入和渗透的基础,融入和渗透进一步增强了结合的紧密度。
(一)结合、渗透、融入的特点
结合、渗透和融入是紧密联系的,但又有各自的特点:
1.结合。是工作与工作的接轨。它要求不是单一的做某项工作,而是按照联系的方法,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比如“三结合”就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功的范例。结合的方法是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方法,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方法。
2.融入。是支流向主流汇集,是局部向全面靠拢的过程。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角度看,人口和计划生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尽管它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但无论如何也超越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全党中心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只能融入其中。融入会产生集合力,对单项工作具体工作有益而无害。
3.渗透。是渐进式地影响过程,需要积累才能产生效果。
人口和计划生育是转变人的观念,改变习俗,规范行为的工作,结合、融人和渗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广泛应用,并不断加以改进。
(二)人口问题的广泛联系性,为宣传教育结合、渗透和融入提供了条件
从客观上考察宣传教育,它能营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大到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到资源环境,关系国家和民族兴旺,关系到子孙后代。从微观上考察宣传教育,它可以具体到做某个人的深入细致地思想工作,化解某个具体的矛盾。从整体工作程序上考察宣传教育工作,它起舆论造势、传播有关信息的作用,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宣传教育这种神威,是人口问题具有广泛联系性决定的,是人口问题广泛覆盖性为宣传教育提供了与各项工作结合、渗透和融入的客观条件。所以,宣传教育与其他工作结合和渗透是顺其自然的,也是有能力做到的。
(三)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为结合和渗透搭建了平台
宣传教育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为宣传教育同其他工作结合渗透提供了平台。一是其他工作可以利用宣传教育形式,搭宣传教育的车开展工作;二是宣传教育本身形式灵活和多样,容易在其他工作上找到结合渗透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二者结合与渗透成功的概率高,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有诸多结合点和渗透层,既能借船出海,又能吸纳和包容其他工作。
八、讲求时效原则
宣传工作和所有工作一样,都必须讲求工作效果。宣传工作的效果,是由宣传的内容、方式、时机、氛围,以及宣传对象的心境、情绪、需要等诸多变量因素构成的一个终端结果。其中时间和宣传效果之间的关系,在宣传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是宣传者经常会碰到,并且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所以坚持时效性是宣传实施的一条重要原则。
(一)时效的重要性和相对性
讲求时效的意义,首先是提高宣传工作的效率。把一项正确而得当的宣传内容传播给群众,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将起到积极作用。早些传播,宣传效果就能早些实现。推迟传播,宣传效果自然就会晚实现。其次是宣传工作者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取得尽量多的效果。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时间就是效益。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工作和生活频率加快,心理发展变化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宣传工作自然跟上时代的节奏,应该以分秒计算,一项宣传延误了一些时日,不仅仅是宣传效果的推迟,带来效益的损耗,往往会因此而失去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讲求时效的意义,还在于争取宣传对象心理上“先人为主”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某一事件的最先介绍,对某一问题的最先说明,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的注意,容易在人们的记忆中打深烙印。因此,为了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宣传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改变那种被动的、防御性的宣传,增强宣传的主动性,做到先声夺人,避免和尽量减少时过境迁的“马后炮”的宣传。
但是,宣传工作的时效性也有其相对性。讲求时效性,一般来说是要求宣传的迅速,但是这种迅速并不是无条件的,不是为了迅速而图快,而是要根据宣传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大部分宣传内容都要求迅速传播,但有些特殊的宣传内容则不宜迅速传播,而需要等待时机,时机到了才能按要求进行宣传,如果过早宣传出去,就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社会震荡,造成心理恐慌。因此,讲求时效应以明确的宣传目的为前提,而不是盲目求快。
(二)时间和效果
宣传在时间上,可分成超前宣传、同步宣传和滞后宣传三种,他们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超前宣传是人们预料事件发生之前,为了做好相应的准备而进行的宣传。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经常运用超前宣传手段,大多属于人口发展目标,观念和行为转化等。超前宣传一方面是预警,提醒群众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加固打牢群众思想基础,建立思想防线。预警宣传一是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宣传内容符合规律,并能起到及早提醒作用;二是要清楚而确切地了解在某一个时期会出现的某种现象,如果不能把握这两点,利用超前宣传就会造成相反效果。
同步宣传是最常见的一类宣传,是传播有关正在发生的事件和信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事件的真相和本质,从而做出正确的行动选择。
滞后宣传,是在事件发生后为了做出相应解释而进行的宣传。这种宣传具有补课性质,在一定条件下有积极一面,如某些关系群众利益的政策,宁可先做后说,甚至做了也不说,不会因此影响工作效果。但是,如果是因为工作中出现某些漏洞而不能做到同步宣传所采用滞后宣传的办法,只能是一种消极的宣传,后果必然不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减少这种“马后炮”的宣传。
(三)时机和效果
宣传时机的把握,对提高宣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时机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而他们在宣传效果上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时间是强调宣传的及时性,并以此赢得最佳宣传效果;而时机则强调宣传的适时性,并以此获得最优宣传效应。因此,我们必须把时机和效果二者统一起来,把握好宣传时机,缩短“时间差”,做到“及时”、“准时”、“适时"宣传。
第三节主要规律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规律,是指宣传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把握和运用规律,对于提高宣传教育质量,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上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规律,概括为以下几条。
一、名人角色与宣传教育轰动效应相统一规律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转变传统婚育观念的工作。而传统的生育文化历史久远,具有顽强的表现能力,在宣传教育时,往往需要开展规模大、轰动作用明显的大型宣传教育活动。但是,大型宣传活动又往往由于缺乏角色凝聚力,一方面难以形成规模聚集的人群,另一方面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实践证明,名人角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并能创造出与其相适应的角色轰动效应。这是因为,名人角色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具有填补心理空虚作用。
名人角色与宣传教育轰动效应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任何情况下,这种角色效应都会重复表现,即使是负面的效应也是轰动的,引人关注的,被广泛传播的。这是因为,人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和对名人的崇拜心理。利用人们从众心理和崇拜心理开展宣传活动,就会产生出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而使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高潮。比如赵本山演村计划生育主任,黄宏和宋丹丹演小品《超生游击队》,濮存昕担任预防艾滋病宣传员,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轰动效应。所以名人角色与宣传教育轰动效应是相统一的。名人是宣传教育的宝贵资源。
二、宣传者的权威性与宣传的可信性相统一规律
宣传者的权威性与宣传教育的可信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规律。
宣传者的权威性是客观存在,是宣传者内在力量的表现。所谓权威,一方面是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累积,在某一领域超出同仁,成为领衔人物,并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是人的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在某一地区或某条战线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并且享有很好的名声,被广大群众接受和认可。
宣传教育的目的性十分明确,是把宣传者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行为,这样就必须让群众相信你的宣传,即认知的过程。让群众相信首先是内容本身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如果加进宣传者的权威性,就会使宣传的可信度大大提升。比如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出面新闻会客厅,与主持人就13亿人口日进行对话,群众就十分信任,原有的各种猜测、疑虑等都会在权威性的影响下迅速消失。有些宣传活动即使宣传的内容是错误的,伪科学的东西,也会在权威的操纵下,增加可信程度。比如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一度广为流传,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宣传者的权威性不是固化的,他会随着人的知识和地位发生变化,但无论权威性发生多么大的变化,宣传教育的可信度始终与权威性的变化保持同步与一致,即权威性提高,宣传可信性提升;权威性下降,宣传的可信度也随之降低,二者始终保持相互协调与统一的关系。
三、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相统一规律
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是指本身所具有的奋发向上的动力,是人的一种潜在力量。宣传教育效果是指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效果则重在表现社会效益,也就是观念、习俗和行为的变化。
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效果相统一规律,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效果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对象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具有一致性
实行计划生育的出发点,是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并可持续发展。这一出发点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动机是好的,是被群众认同和接受的,因而调动了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并为之奋斗。所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表明宣传教育与广大群众利益一致,群众主观能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必然会产生预期效果。
(二)宣传对象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具有相互认同性
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相适应的效果表现,而效果的表现程度,表明主观能动性的实现程度。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宣传教育的效果表现得越明显。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受到压制,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自然影响宣传效果,二者同步变化,并且在变化方向,表现程度上都相互一致。比如对待意外妊娠,教育者的动机是终止妊娠,并采取措施实现这一结果。如果对象配合,动机一致,效果自然是统一的,意外妊娠就会终止。如果对象不认同,就会采取相反对策,或是你软我硬,或是你硬我软,拖延时间,直至将意外妊娠变为计划外生育。所以即使教育者的动机再好,得不到对象的认同,从主观上不积极配合,甚至沿宣传教育的相反方向发展,也难以收到效果。
(三)宣传对象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具有同一的实践性
宣传教育是一个发展过程,无论是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都要经受实践过程检验,主观能动性和效果的优劣在同一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证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也是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是否一致的检验标准。
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有实践的机会进行表现,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化力和生产力,才能产生效果,如果不参与社会实践,这种主观能动作用仍然是潜在的储备力量。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为广大群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了机会,搭建了平台,得到了展示。
第五章 宣传渠道与方法
宣传教育渠道和方式方法是宣传的任务、目标得以实施的桥梁和纽带。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畅通渠道,改进方式方法。
第一节  渠    道
所谓渠道就是通道,也可理解为途径。它是宣传者与宣传对象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主要渠道有三条。
一、宣传教育工作网络
宣传教育网络是宣传教育工作得以实施的主渠道,是取得宣传工作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组织保证。
(一)工作网络
宣传教育工作网络是承担宣传任务的载体,起着承接、传送、反馈的作用,是宣传工作的主渠道。
宣传教育工作网络有三条线,一是行政管理线。上至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下至市县计生局宣教科(股);二是事业工作线,国家人口计生委直属的宣传教育事业单位,其中以各级宣教中心为主体;三是群众团体和志愿者援助线。三条渠道在最基层汇集,即工作网络的网底,主要是乡、村和城市的居委会综合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室),承担宣传教育工作任务。
各地在宣传教育实践中,还创造了中心户、邻里组、人口学校、科技文化大院等载体,把工作网络织密,解决了村与户之间的空白和断档问题。这样,在全国就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宣传教育工作网络。
(二)工作网络的作用
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形成了上下顺畅、左右无阻、运作有序的工作通道。它的作用:一是负责宣传规划及行动策划;二是组织实施宣传活动;三是负责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四是组织制作发放宣传品;五是负责宣传效果评估。
二、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大众传媒手段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口头传播渠道
口头传播渠道是指直接通过语言进行宣传,多以面对面的方式出现,是开展宣传活动最常用、最实际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报告、演讲、座谈、谈心等。
口头宣传途径的优点是具有亲切感,可以借助表情和语调来增强宣传效果,可以当场了解到对方的反应,可以双向沟通交流,富有弹性,可长可短。运用口头宣传途径并发挥应有的效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明确的针对性,抓住群众所熟悉、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二是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或介绍一种知识,或解答一个问题,或抓住某一件事,或阐明一个道理,都要有一定含义、内容和哲理;三是要讲究效率,时间不宜过长,要富有逻辑性、条理性,做到开头点明题旨,结尾概括全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四是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通俗,吐字清晰,举例生动,要绘声绘色,扣人心弦。报告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导群众回答,上下互动。报告自始至终,都要注意群众的情绪和会场气氛,使群众坐得住,听得进,产生共鸣,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二)文艺传播渠道
文艺宣传途径是一种依靠文学艺术的感染力进行直接宣传教育的大众传播渠道。它主要包括音乐、电视、电影、戏剧、歌舞、绘画、摄影、书法和文学作品宣传等基本手段。
文艺途径是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受到广大群众普遍欢迎。这种途径寓教于乐,给人美感和享受,它包容性大,群众便于参与,而且容易进入角色,引发激情。计划生育通过文化艺术形象展示,会使人的性格、情操得到陶冶,思想感情得到升华,道德行为得到规范。
文艺宣传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求文学艺术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接触人口和计划生育实际,创造思想性强、艺术品位高,群众喜欢的新型生育文化作品;另一方面,宣传部门和宣传工作者要认真组织,多做搭建平台的工作,使文艺工作者有更多的机会登台为群众表演,使广大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既当观众享受文化,又当演员展示才艺。同时还要引导群众正确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使广大群众分清什么是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使文艺宣传渠道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新闻传媒渠道
新闻传媒宣传就是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针政策、知识信息等传播给大众的过程。新闻传媒渠道科技文化含量高,信息含量大,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等特点和优势,所以成为现代社会宣传教育的主渠道。特别是电影、电视集文字、声音、形象为一体,深受群众欢迎。
人口和计划生育新闻传媒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影、声讯、电脑、网络等。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新闻传媒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从编采、制作、配音、播发等环节基本形成了体系和网络,并得到各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培养了一批专门技术人才,传播了大量科学知识,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新闻传媒的作用,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真实、客观、公正、准确、及时、新颖的原则。传播的渠道必须畅通、无误、无阻,提高节目内容的质量,使公众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要遵循一定的传播模式。由于新闻传播的媒介不同,所以传播的手段也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基本模式是不可违背的,在这个传播模式中,有五个主要环节必须抓好(如图所示);三是要注意把握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出有价值、有影响、有震动力的新闻,以提高收视率;四是要加强新闻传媒的管理。现代媒体的直接效应十分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体传播跨越中间环节,从发端直接到终端,削弱了监控环节,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儿童不宜的信息纷纷登陆,容易诱发心理和精神疾病,尤其是对青少年成长不利。所以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强化对媒体的管理至关重要;五是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特别要注意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这对于提高宣传教育水平,完成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是极其重要和十分必要的。
三、人际交流
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人际交流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渠道之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人际交流,主要表现为,同性别间人群的相互沟通,异性亲密朋友间的相互沟通,夫妻间的相互沟通,青少年伙伴间的相互沟通,父母对子女的告诫等。不同人群在自己生活圈内形成了相互联系与沟通的网络,在计划生育知识传播和心理倾诉及心理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人际交流的特点
人际交流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与广泛意义上的人际交流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表现有:一是诚信性。计划生育尤其是生殖健康方面的人际交流,一般都是在夫妻之间或最为亲密的伙伴间的交流与沟通,大多是以诚信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这种交流与沟通双方有严格的约束性,即对外部的排斥。比如两个亲密伙伴相互倾述生理反应,一旦有人接近,话题即刻停止,而将话题转移。二是解惑性。生理生殖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大多是一方在某个具体生理部位产生特异反应,感到不适或困惑时,寻找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倾述,并渴望得到理解、同情、帮助、指导,以改变现有状态,尽快恢复生理和心理的正常。三是扩散性。人际交流尽管是以诚信为基本前提的,但由于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思想情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并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诚信和承诺也有其范围和时限,在原定条件和环境变化时,交流与沟通的对象也会换位,使最初隐秘的信息得以公开和扩散。
(二)人际交流的作用
人际交流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渠道,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是人际交流能拾遗补缺。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和大众传媒虽然具有广泛地人群覆盖,但有些知识细节不易在公众场合传播,不易在公众面前答疑,人际交流和沟通就能弥补这一缺陷和不足;二是人际交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人际交流都是在有限空间进行,交流双方具有感情基础,而且相互信任,所以交流双方的态度、情感、都真实可信,既能传播知识,又能控制某种情绪,化解各种矛盾,使宣传渠道更加顺畅;三是人际交流有助于解决个性矛盾。宣传教育时常会遇到阻力,特别在某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往往由于个别人或个别事件给整体工作推进造成障碍,使宣传渠道堵塞,而渠道疏通必须发挥人际交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优势,保证宣传渠道畅通。
第二节  形式和方法
宣传教育工作形式与方法既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形式,主要指宣传手段、工具。而具体的办法,是形式的分解和细化。任何工作的形式和方法都不是固有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经过探索、总结、创造出来的。因此,宣传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具有创造性、继承性和可持续性。
一、宣传教育形式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会议形式
会议形式是宣传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宣传教育的会议形式,从性质上划分,可分为工作性会议,主要是宣传者参加的会议。会议的任务是研究和部署宣传教育工作;研究性会议,主要是宣传者中负责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参加,会议的任务是交流科研成果,推进科研发展,目的是指导宣传教育实践;群众性会议,是宣传者组织的活动主要参会对象是广大群众,会议任务是传达国家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播科学知识等。
依据上述性质还可进行分类细化,比如人口形势报告会,专题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电视电话会等。
会议形式的多样性,为宣传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宣传教育的表现形式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
(二)主题活动形式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形式,是指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的活动进行宣传的一种形式。主题活动的鲜明特点是,活动的主题突出,活动的形式多样,活动的范围宽泛,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经常运用,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形式。
人口和计划生育主题活动,具有不同规模,这主要受活动主题大小的影响,大的主题内涵深刻;气势磅礴,持续时间长,影响作用大。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就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成功的典范,主题深刻、内容丰富、便于操作、影响广泛、生命持久。而有些活动叫不响、推不开,自然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主题活动蕴含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伟大实践中,蕴含于广大群众的智慧中。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经常运用和广泛开展的主题活动有:关爱女孩行动、“三下乡”活动、创建优质服务县活动等。同时在较大主题活动中还包含一些规模较小、相对稳定的活动形式,主要有:马寅初人口宣传小队、明智公婆炕头会、读书答卷活动、知识竞赛活动、培训骨干活动、咨询活动、座谈活动、演讲活动、“五好家庭”活动等。集中性宣传活动,比如计划生育宣传月、宣传周活动,人口日活动等。实践证明,主题活动是宣传形式中一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形式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好形式,应坚持开展、持之以恒,并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的内容,规范活动程序,提升活动标准,创造新的活动形式。
(三)文化艺术形式
文化艺术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与宣传教育能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接,不同的形式承担不同的内容,所以在二者融合过程中表现出极其紧密性和相互适应性。比如宣传教育要传达上级文件,这种指令性的信息传输一般不选择艺术形式,尽管文化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也不适合表现这种规定性极强的宣传内容。如果宣传教育要说明某个观点,倡导一种风气,就有利于文化艺术形式进行选择,可以创作出文化艺术作品,采取文艺形式进行表现。
(四)知识竞赛形式
宣传教育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传播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传播的目的是让群众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知识竞赛是一种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手段,它既能促进群众接受,又能强化记忆,对于知识的巩固十分重要。
知识竞赛形式同样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在报刊举办竞赛活动,将竞赛题刊发在报刊上,读者自主参与;组织专门的主题竞赛活动,可层层竞赛选拔,将决赛场地设在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知识竞赛活动也可以穿插在其他活动中间进行,用知识竞赛活跃气氛,既集中群众精力,又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二、宣传教育方法
宣传教育方法是宣传教育形式的具体化,更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是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法,主要概括为七种。
(一)面对面咨询方法
面对面咨询,可形象比喻为“直通车",是宣传者与宣传对象直接接触,双向对话、答疑、交流。宣传者根据宣传的需求和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解惑答疑,面对面进行交流。这种宣传教育方法,具有亲和力。教育者与公众见面,并且大多是在小群体范围内接触,教育对象对教育者感到亲切、平等,就会消除疑虑,拉近两者的距离。面对面的宣传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威信效应。要十分重视宣传者的人选。根据特定的宣传任务和特定的宣传对象,确定群众信得过、有一定权威的合适人选。一是在群众中威信高、口碑好的党政领导。他们对全局情况了解,有较高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有利于增强宣传的权威性;二是有关方面的专家。他们具有社会名望和专业权威性,有利于提高宣传的可信性;三是先进人物,他们有感人事迹,可起到唤醒、感召和激励的作用;四是某一活动或事件的当事人。事件的当事人、参与者和目击者往往是特定的宣传教育的最好人选。
总之,面对面宣传教育方法,对宣传者要求较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熟练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信息,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知识,去吸引群众,凝聚群众。
2.注意相悦效应。在宣传中,人们对自己喜爱的人所宣传的观点,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即喜爱引起喜爱,厌恶引起厌恶,这种心理效应,就是相悦性效应。因此,在面对面咨询交流过程中,宣传者要增强与群众的亲切感,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宣传对象,做到以信任换取信任,以尊重换取尊重,以真诚让人信服,使对方把自己当成知心朋友。宣传者在宣传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公正、诚恳、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修养,以及流畅动人的表述,都有利于增强相悦效应。相反,在宣传中自我标榜,盛气凌人,专横武断,信口开河,不但不能增强宣传效果,反而会造成人们的反感,危害宣传效果。
面对面咨询交流是一种艺术。在人与人接触过程中,有的人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是一种内在的亲和力。所以,在面对面宣传中,一是注意身份上的平等,相互称谓既亲切,又得体,给人安全感;二是举止大方,朴实、可亲,给人亲近感;三是语言幽默,尺度恰当,给人诚信感。做到这几点才会取得群众信任,达到听声如见人,见人如见心的效果。
(二)形象直观方法
形象直观方法,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把宣传教育的内容直观、具体、形象地展示在对象面前的一种宣传教育方法。这种宣传教育方法,有其特殊性。
1.直观性。形象宣传方法的整个过程,都让群众亲眼看到具体、生动、鲜活的形象,而不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间接方法,让群众消化理解。所以,形象宣传是加工细做的美餐,可直接食用。因为它充分调动了人们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的作用,使宣传的内容在人脑留下底片,能反复的冲洗和复印,这种强烈而鲜明的形象,烙印深刻,记忆长久。
2.整体性。形象宣传付诸宣传对象的感觉是画面,人们在感知过程中,把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态度融进其中,形成一个视、听、思的系统链条,而这一过程不是人们各种感觉的简单组合,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整合”,即能动的加工。
3.选择性。宣传者根据一定的宣传意图,对画面形象的大小、角度、明暗、动静等作出安排,吸引受传者。而受传者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求,选择画面的信息。
4.通俗性。形象宣传与文字符号的宣传不同,它没有不同文化层次的严格区分,人们主要不是通过语义的理解,而是通过形象的感知来接受宣传。因而,这种形式对于不同文化水准的人来说都容易接受。
在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音像传播时代,形象直观宣传方法日益广泛地运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应乘势而上。一是运用现场实况传播。让宣传对象跟着镜头走,观察事件的各个侧面、细节,观察各种人物的态度、反映,了解事态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进一步开阔人的视野;二是运用影视系列报道。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知识等拍成各种类型的电视片,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连续不断地收视中,形成总体印象和观点;三是运用于专题报道。这种宣传方法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人物为“演员”,以真实的环境为场景,再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这种手段比实况转播、新闻报道等更集中地反映人物和事件的本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四是运用实物场景组织观看。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展览、人口和计划生育挂图展、摄影、绘画、书法展等,为参观者提供实物场景,在身临其境的心理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三)亲情感化方法
亲情感化方法是建立在人格尊重、信任、亲近、体贴、关怀基础上的人性化服务方法,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把解决群众思想观念问题同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实际困难结合起来,通过利益驱动、政策优惠、扶贫帮困、社会保障等手段,达到亲近人、感化人、教育人的目的。
立足于感化,就是应当紧紧围绕宣传对象的情感展开宣传,以情感爱抚触动他们的心灵,以实际帮助温暖心灵,以情理唤醒心灵,特别是对有实际困难和缺少知识的群众,更要给予温暖情怀。
要真正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人都有自尊心,人格上受到尊重,就会使人受感动,使人受到鼓舞,并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要着眼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广大育龄群众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得到补偿和安慰。
(四)自我教育方法
自我教育方法,是指群众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法。
人口和计划生育是群众自己的事情,育龄群众是计划生育的主人,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更应该倡导和推广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符合时代潮流,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1.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育龄群众,而育龄群众不仅是计划生育的主人,也是国家的主人。这种主人地位,决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必须走群众路线,必须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而相信和依靠群众最好的办法就是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
2.从人的思想变化规律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宣传者只是为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创造外部条件,而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群众自身的变化。
3.群众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最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从而会影响到群体的每个成员。群体间成员的相互影响,就会形成一种压力,催生从众心理的生成。先知先觉的一部分群众在成就感的驱动下,不断前进,成为后进人群追赶的旗帜。这样就形成了自我教育的氛围、环境和模式。
群众自我教育主要抓住四个环节:一是群众讨论。在群众自我教育中,每一个人既是宣传者,又是宣传对象,没有宣传者与宣传对象的角色差异。人与人之间以平等、自然、积极、和谐的态度交流思想,发表意见,进行争论,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二是群众评议。对某一个观点、某一事件、某一做法,某一人物、某一物品进行群众评议,对评议中出现的不同观点和分歧意见进行归纳,鼓励人们继续探讨,促进认识趋向一致;三是群众竞赛。如知识竞赛、读书竞赛、演讲竞赛等,通过询问、提示、启发、抢答等方法,强化参与者对宣传内容的印象;四是群体活动。群体活动的主体是群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为载体,搭建适合群众参与的平台,活动内容与多数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相适应,以保持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使群众参与热情得到保证。
总之,群众自我教育,要加强科学引导,从群众普遍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着眼,满足群众多方面需求,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典型示范方法
典型示范方法,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启发和激励思想变化,鼓舞斗志,追赶先进的宣传教育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的典型是光辉的旗帜,是生动、鲜明而又具体的象征,容易引发人们思想上的共鸣。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典型示范,通常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榜样和工作经验,采取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实地考察等途径在面上推广,有很强的示范、鼓舞、激励和推动作用。典型宣传的基本要求是:
1.真实性。宣传中的典型应真有其人,实有其事,不允许有半点想象和虚构。总结经验要找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出来的规律性,分寸得当,留有余地,不要说过头话,不要人为地“拔高”。
2.代表性。宣传的典型,除了要具有先进性以外,必须有代表性,能够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充分反映时代风貌的人和事,使人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3.相对性。在典型宣传过程中,不要把典型绝对化,无论是正面典型的宣传,还是反面典型的曝光,都要掌握尺度,“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十全十美”、“一贯正确”、“绝对先进”、“高大全”的人和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4.勿过滥。典型不宜过多,一定要少而精,超过一定的量,也可能影响宣传的效果。
5.正面典型宣传为主。多反映和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本质和主流,以反面典型曝光为辅。
典型示范的作用,在于把典型的做法传播开来,让大家学习和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工作中要加大典型推广力度,形成以点带面、一花引来百花开的工作局面。面上工作水平的提高,必然创造出新的典型,推动原有典型创新发展。这样就会使宣传教育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六)提示告诫方法
提示告诫,是指宣传者对宣传对象事前进行提示,点拨事情发生与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引起宣传对象的注意和警戒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大多在事发之前,具有超前预防性,因而容易被接受。它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1.具有提醒、刺激的作用。事先提个醒,指点一下,或紧急关头击一掌、喊一声,会引起明显的条件反射和心灵的震撼。
2.提示告诫要有足够的力量和强度。特别是对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提出严重警告,晓以利害,使其幡然悔悟。
3.提示告诫一般要以平时思想教育为基础,用真理和正义的感召力促其以正压邪,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提示告诫方法,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更容易把问题讲得透彻、讲得清楚,使群众明白事理,加深认识,转变态度。因此,提示告诫是引深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
提示告激方法既可应用于群体,也可应用于个体。如给新婚夫妇发一封贺信,提示他们注意新婚卫生、孕期保健,告知优先优育的知识等。当孕妇分娩后,可以登门探望问候,除向他们介绍一些产褥期卫生、新生儿保健知识外,特别要提醒告诫他们注意产褥期后的避孕,以防不慎造成意外妊娠。
采用提示告诫方法,还要注意事先对宣传对象深刻了解,有针对性地界定提示告诫内容,把握提示告诫的时机,这样区分不同情况、不同对象进行提示告诫,做到教育在前,抓早、抓小、抓苗头,而不易激化矛盾,并有利于矛盾解决。
(七)算账对比方法
算账对比方法,就是用数字说话的方法。数字是客观实际的记录,它是通过统计调查、普查获得的客观情况。算账对比是用数字的变化进行说理教育,这种方法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和雄辩性,因而能够说服人和教育人。
算账对比是群众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中创造地成功做法,在过去30多年中广为应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要使用这种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法,但要不断改革,创新发展,为算账对比方法注入新的理念,即算什么账。比如在可持续发展中,一种新的理念是绿色GDP,所以我们在算账对比时,就要引入绿色GDP的概念,并研究它的指标构成,为开展算账对比提供最新的理念和信息。
要提高算账对比的表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算账对比的形式、工具都有新的发展,所以在运用算账对比方法时,不仅要注入新的内容,还要注意它的表现形式,比如利用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艺术等,增强算账对比的形象感染力,使其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选择宣传方式方法的基本要求
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要因人、因事进行选择,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坚持群众喜闻乐见,多形式、多渠道、广角度的选择方法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既要注意宣传教育工作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又要体现时代特点。过去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宣传方式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往往靠“一张纸、一支笔、一张嘴”进行宣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现代化、多样化,而且要求趣味化,并对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必须不断更新,努力实现“两个过渡”:一是从过去单一化的宣传向多维宣传过渡,即把单纯口头和文字宣传形式整合为“形、声、动”为一体的宣传形式,形成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模式;二是从宣传的社会化向个性化过渡。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个人需求档案,打破时空界限,服务跟人走、随需求变,把宣传的社会性服务转向以人为本的个性服务。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选择方法
采取什么宣传方式方法,首先要考虑宣传对象,要因人而异。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要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如果不考虑对象的基本条件,采取千篇一律的办法,即使宣传内容是正确的,也不会收到好的宣传效果。以往宣传工作上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宣传方式方法上的单一模式。对宣传对象的基本条件不分析,不考虑接受能力,让宣传对象跟着宣传者的感觉走。在方式方法上不是启发式的,而是空洞说教式的;不是耐心疏导、循序渐进的,而是倾盆大雨、填鸭式的;不是民主平等的,而是居高临下的;不是生动活泼,而是简单、呆板、生硬的。因而,缺乏亲近感。
总之,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和时代性,脱离群众、远离时代都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有所区别地选择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
三、坚持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相融洽的科学选择方法
宣传方式方法受宣传目标的制约,是宣传内容的表达形式,无论是采取口头宣传、文字宣传、形象宣传,还是典型宣传、社会宣传,都必须服从宣传目标、内容的需要,并随着宣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内容十分丰富,要宣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满足育龄群众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的需求,保证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要以这些内容为依据,确定与其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既不能与目标、内容相对立,又不能将目标、内容和形式分割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促进目标发展的方法体系。
四、坚持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形成聚合力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宣传模式,要在组合上下功夫。宣传方式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各种宣传方式方法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因此,宣传方式方法的选择不能单打一,在选择某种主要宣传方式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多种宣传方式予以配合,做到各种宣传方式方法同时并用,交替使用,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整体效应,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性宣传同形象宣传和情感宣传紧密结合
人们在接受某种道理时,往往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要善于运用具体的感性形象去进行宣传,既要注意“以情动人”,又要重视“以形感人”,要给人以轻松、愉快和温馨,做到于无声处响惊雷。
(二)集中宣传同经常宣传紧密结合
集中宣传可集中资源优势,加大宣传攻势,产生轰动效应,一般以大型活动方法为宜。经常性宣传具有持久力,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般采取面对面、形象的方法为宜,二者结合可优势互补。
(三)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享乐有机结合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提出“寓教于乐”的著名观点,他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不仅要使人接受计划生育的主张、观点、思想,得到物质利益,而且要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要善于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给人带来情感愉悦,并在这种精神享受中受到教育启迪,使人在接受宣传时“如沐春风”,而不是“如坐针毡”,这样的宣传才有魅力,有持久力。
第六章 宣传教育的实施与运作
宣传思路的策划,宣传内容的确定,宣传方法和宣传时机的选择,宣传教育效果的评估等环节组成了宣传教育过程,即实施运作过程。它反映了宣传教育的规律性变化。
第一节  含义、特征和重要性
一、宣传教育过程的含义
宣传教育工作是有序运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克服各种阻力:化解各种矛盾,推动事业发展,所以应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宣传教育过程的深刻含义。
(一)宣传教育是改变人心理定势的过程
所谓心理定势,是宣传对象在接受宣传前,在过去传统观念或经验的影响下,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形成的态度和看法。
宣传者要及时、准确地摸清和把握宣传对象不同的心理定势。这就要求宣传者必须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使宣传的思想、方法、手段、时机等都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充分利用心理定势既可强化,也可弱化,还可改变的弹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宣传对策,开展不同的宣传活动,突破对方消极心理定势的壁垒,真正做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引导得法,达到宣传者所期望的心理定势。
(二)宣传教育信息传输过程
所谓信息过程,是指信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运作的过程。一般由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几个主要环节构成。
宣传工作中所传递的信息,不同于一般的自然信息,也不是社会原始信息的“照相式”翻版,而是经过宣传者选择、处理、制作的信息。事实上,宣传者正是通过传播加工后的这种信息,利用信息固有的反映、预示、报知和调整的社会功能,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婚育行为朝着宣传教育指引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宣传教育工作的目的。因而,在宣传工作中,宣传者总是按照有利于改变人们的主观认识,有利于解决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影响受传者的思想和行为,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而受传者也总是在不断地接受宣传信息的过程中滞移默化地改变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宣传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过程,人们的思想认识观念也是在接受信息过程中转化、改变和定型。可见,信息过程是构成整个认识过程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宣传教育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
宣传工作一刻也离不开实践。目前确定的宣传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案是以往宣传实践的结果,并且要在新的实践中进行检验。各项宣传活动要通过实践去落实,宣传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要通过实践去提升。但每一次实践,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的深化、提高过程。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宣传工作的始终。由于客观世界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变革世界的社会实践也在不断深化,宣传工作不可能一次穷尽,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原来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又要开始新的宣传教育。
这种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增强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推进了宣传教育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和超前发展。
二、宣传教育过程的特征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遵循生育规律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活动遵循生育规律的发展而变化,并依据不同人群的生理、心理状况,对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以及生殖健康要求,进行调研策划,确定目标任务,组织实施,反馈检测、评估等,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连续过程。
宣传活动的各个阶段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客观性、可塑性和内在联系性。每个阶段如何进行,需要的时间长度,都是根据需要而定的,并从实际出发进行设计的。但每个阶段必须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积累式发展。一个新的循环完成之后,再依次进入下一个新的循环,每一次的循环都应有所提高和创新,充分体现事物螺旋式上升,曲折发展的辩证规律。
(二)宣传教育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
无论什么宣传活动,一是涉及到人,宣传者和宣传对象;二是涉及到事,提出宣传具体内容及解决的具体问题;三是涉及到物,运用什么形式、手段和工具;四是涉及到有关领域和部门。这四方面的资源组成宣传教育活动,而且各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构成了既复杂,又联系紧密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资源配置整体。
宣传教育资源配置,主要表现为宣传者与宣传对象,即与育龄群众的关系;宣传目标与宣传内容、宣传形式的关系;工作需要与现实可能的关系等。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按宣传教育的发展规律的要求组织社会力量,调动和配置社会资源,并形成资源优化重组的优势,推进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宣传教育是积累式发展的过程
宣传教育是促进人的思想转化,规范道德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积累发展的结果,所以必须把阶段性工作和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并要突出中心和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工作,形成整体推进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循环,使宣传教育活动一次比一次深入,由低级走向高级,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宣传任务实施的重要性
确定工作任务不是宣传教育的目的,而是通过任务的具体实施,有效地提高人的思想认识,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主动地为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宣传任务的确定,反映了人们对宣传教育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证明,如果宣传工作只停留在确定任务阶段上,只是纸上谈兵,而不付诸实践,不用于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并正确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那么,即使宣传任务的确定是科学的、有根据的、切实可行的、鼓舞人心的,最终也是无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任务实施是宣传教育发端至终端的传送带和连接器,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
因而只有抓住实施这一关键环节,宣传教育才能充分发挥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服务的功能。
(二)宣传任务的实施是宣传工作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宣传工作任务虽然是以社会实践为依据,是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是,它是否真正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实际,还有待于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社会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因而原定的宣传工作任务也必须根据新的情况进行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以适应客观形式发展的要求。
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只有把宣传工作任务付诸实践,通过宣传教育才能为人所掌握。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版第1卷第9页)理论要真正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物质力量,还必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对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任务无论多么正确,当群众还没有认识,还接受不了的时候,不明白任务的内容、目的,就要求人们为之奋斗,是不实际的、也是盲目的,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往往会造成宣传教育的失败。
第二节  实施过程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实施过程,是一个运转有序的系统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宣传任务实施的程序
程序是指按时间先后或依照工作运作规划而安排的工作步骤。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随意决定的,而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体现了逻辑和实际的一致性。落实宣传工作的任务,必须依据宣传工作自身的逻辑顺序,分阶段、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宣传工作任务的实施程序,一般可分为,策划、试点、实施、反馈、调控、评估等6个主要环节。
(一)策划
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指为实现宣传工作既定任务而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是指导宣传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也就是制定行动计划、规定工作任务、明确具体措施、任务完成时限和达到的具体效果。列宁指出,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行动策划是基础环节,是宣传工作任务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
实施方案的策划是围绕宣传工作任务进行的。宣传工作的任务包罗万象,行动方案的策划自然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最根本的,是抓好长期规划、近期行动计划和应变计划的方案制定。长期实施计划带有战略性,应高瞻远瞩,提出长远目标和明确的方针;行动计划着眼于当前的实践活动,应尽可能地提出数量、质量、时间与效益等一系列具体要求;应变计划主要用于突发的紧急情况,应当在方案的多向性、高弹性和应变性上下功夫。总之,各种规划和计划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具有内在统一性,关键是要把握好衔接,防止规划和计划之间脱节。但是规划和计划的制定都要留有余地,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二)试点
试点是指策划方案在普遍实施以前,为验证其可靠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为取得实施的具体经验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搞试点”。这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经常运用的一种工作方法。
1.要选好“点”。所选的“点”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就是试点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宣传工作要求相接近,试点的经验和做法能在较大范围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推广。
2.要对试点地方的支持力度进行适当控制,不应为其创造特殊条件,也就是不能刻意包装。同时,还要全面掌握试验的过程及每个阶段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3.要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应着重分析试验过程的主客观条件及其与试点结果的关系,认真总结经验,对实施方案做出合乎客观实际的修正、补充和完善,使其更有利于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
(三)实施
实施,就是具体运作,是把试点取得的经验在面上加以推广,是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实施过程是完成各项宣传工作极为重要的环节。
在较大范围内推广试点经验,验证策划方案是否实际可行,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做到二者相结合。要注意不断地了解新情况、取得新的认识,总结新的经验,并用以指导和发展新的实践。
(四)反馈
反馈就是把工作实施过程中搜集到的各种反映,包括赞同、反对、建议及遇到的阻力等信息及时传输到决策机关,使决策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实施过程及结果,对决策进行反思,并根据对反馈信息的加工,修正和完善宣传教育的实施方案。
任何宣传教育工作的决策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或者因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或因对客观情况了解不全面都可能使决策出现偏差,即产生“目标差”,而影响宣传工作正常运行,这时就需要对决策的方案进行调节,使主观认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因此,在实施宣传教育工作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和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调节作用。
但由于信息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误差性等特点,所以对反馈的信息必须及时处理,即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确认信息的准确程度,使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了获取真实的信息,宣传者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下沉到最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捕捉最新信息,尽量减少信息传输过程的中间层次,快捷、准确地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实际情况,防止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五)调控
调控,是指施控系统依据内部条件变化而调整运动状态,达到施控系统某种即定目标的过程。宣传教育工作实施中的调控,主要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其形式多样化。最基本的形式是自我控制、逐级控制和关键控制,其中自我控制是实施宣传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所谓自我控制,一般是指宣传教育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受传者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对已查明的产生目标偏差的消极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消除,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六)评估
科学地评价宣传教育工作效果,有助于总结经验,认识和掌握宣传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增强宣传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宣传教育的效果评估,需要在制定宣传规划之前,对宣传对象进行调查,了解群众需求,即“需求调查”,群众需要了解哪些知识,需要提供哪些帮助和服务,并根据群众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宣传规划和行动计划,即“订单式”服务。这样的宣传教育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宣传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接受,但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让人接受,效果大不一样。所以只讲效果,而忽略过程的宣传教育不是成功的。因此,宣传教育的效果评估应该从发端到终端进行全过程的考察。
在宣传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上述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些环节,虽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交错运行,但是它们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如果违背程序就难免走弯路,影响宣传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宣传教育工作系统过程与子系统过程
(一)宣传教育的系统过程
宣传教育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体经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和两次飞跃。
第一个阶段是宣传决策。这是根据宣传教育的库存信息,谋划并确定一定历史条件下宣传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宣传工作运行的前提,是建立在掌握宣传信息,调查了解重大社会问题和人们的思想状况,研究分析和预测社会舆论动向基础上的,是宣传主体认识和掌握宣传工作客观规律的过程。
第二阶段是宣传实施,是依据决策方案的要求,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的过程。它是以制定行动计划、确定宣传范围、选择宣传时机和宣传手段、组织活动为主要环节的,这个阶段是主观见之客观的实践阶段,是宣传教育系统过程中的骨架,即主体部分。
第三个阶段是宣传控制,是根据宣传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调整宣传工作内容、目标和任务以及宣传方式方法,规范工作运转的有序性,保证宣传工作沿着决策方向健康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包括信息反馈、总结检查和效果评价,为新的宣传决策做准备等。以上这三个阶段是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一般程序。
“二次飞跃”即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调研、策划以及方案的制定和推出,仍属于认识阶段,直到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展开,才进人实践阶段。但这种实践活动是否正确,制定的方案、提出的要求是否切合实际,群众是否认可、满意和欢迎,还有待于实践的发展进一步检验。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宣传教育工作全过程是正确的,便产生了第二次飞跃,即从实践到理性的飞跃。这一飞跃是根据反馈评估的信息,对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理性升华过程。也是认识新事物和新规律,对宣传教育提出新的部署和要求,一步一步地推进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的过程。
(二)宣传教育工作的子过程
宣传教育工作的具体过程,即子过程。一般是指宣传教育系统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作过程,即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步骤。大体由以下子系统组成。
1.审视情境。就是通过调研方法,一方面了解形势的变化,一方面了解群众的需求、态度和价值取向,以便确定宣传教育工作方向、任务和目标。
2.明晰对象。重点向哪个群体宣传,解决哪个层面的问题,分清首要对象、次要对象与边缘对象,做到心中有数,宣传目标突出。
3.明确内容。宣传什么,让群众了解什么,知道什么,掌握什么,要清晰明了,宜简不宜繁,体现少而精。
4.选择方法。通过哪些宣传形式,采取哪些方式方法,要本着最佳从优原则,必须全面把握并正确运用到实践中去。
5.组织活动。发动群众参与进来,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宣传,在宣传中活动,用活动促进工作落实。
6.评定成效。要经过宣传前后的比较、分析,得出科学结论,既要看到成绩,又要找到不足。
7.巩固提高。用新的活动巩固以往活动,提升活动水平。
宣传教育工作的系统过程和子过程是辩证统一关系,系统过程和每个子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系统过程表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务是个系统链条,子过程是整个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两者是链与环的关系,没有一个个环节的连结,就构不成链条,也就形成不了宣传教育的整体系统。因此,完成子过程是实现系统过程的基础;系统过程是子过程的总和与提升。不能逐步地把一个个的具体过程完成好,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体过程自然难以实现。但把注意力仅仅放在完成具体过程上,而不能将其发展提高,不能紧密融入整体过程中,宣传教育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或低水平重复。
三、宣传教育工作实施的基本要求
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是系统运作的过程,情况复杂多变,因此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雅”与“俗”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需求呈不断提高和多样发展的趋势,宣传教育工作应根据群众需求变化,不断提升宣传品位,而品位性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比如东北农民最喜欢“二人转”这种文艺形式,而且在内容上要求幽默,并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东北地区有“宁肯耽误一顿饭,不落一场二人转”之说。品位是有层次性的,不同的人群对层次的理解和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宣传教育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要有高品位的内容和形式,又要有适宜大众的宣传内容和形式,真正做到雅俗共赏。这就要正确处理唯上和唯实的关系,并要在“唯实”上狠下功夫,把正确地贯彻落实上级指示与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突出本地特色,创造性地抓好宣传教育工作。
(二)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借势”与“遣势”的关系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是社会性的大宣传,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防止单枪匹马的孤军作战。
协调的本质,就是善于运用客观形势,借助其他方面的形势,实现自身发展。造势是增强系统的有序性和挖掘系统的潜能,提高实施运作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影响,推动宣传教育发展。宣传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宣传对象人群庞大、层次复杂、个性差异大;宣传内容涉及广泛、宣传形式多样化,完成宣传任务就必须协调动作,做到人、物、事三大要素有序运转,形成宣传合力,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要把握中心,正确处理经常性与阶段性工作的关系
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全过程,并围绕中心工作进行,具有任务多、内容多、活动多的特点。所以,必须把握住中心,抓住重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弹好“钢琴”。只有全局在胸,才能高屋建瓴,使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工作中心,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四)要抓好典型,正确处理点与面的关系
典型是旗帜、是路灯,起引导发展的作用,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典型就等于没有旗帜,从而失去路标。所以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不仅是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运作的重要环节。
但是,宣传教育工作不能仅局限在典型上,更不能把典型作为上级观赏的一盆花,或只在“点”上开花,不在面上结果。要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开展,就必须带着面上的问题到“点”上去研究,去寻找答案,然后把“点”上取得的经验推广到面上去,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做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第三节  效果评估
宣传教育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估,是宣传教育工作整体评估中的一部分,是实施运作过程的子过程。没有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估就等于没有活动的结果。犹如运动员在百米比赛时,只有起跑、途中跑,而没有最后冲过终点线,因而没有比赛的成绩一样。所以只有进行效果评估,才构成一个系统的宣传教育实施过程。
一、效果评估内容
宣传教育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估不同于宣传教育工作整体评估,它是对某项活动从发端到终点的具体评估,因此,它的评估内容是微观的、具体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宣传活动方案
对宣传活动方案的评估,是活动开展以后的具体检验,看其活动的指导原则、活动组织领导、活动程序安排、活动主题及内容的表现形式及表现程度等与客观实践的差距,是实践对活动组织者主观认识的检验,也是实践升华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二)活动载体
宣传教育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不同的宣传教育内容需要与其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也就是选择不同的活动载体。某项宣传活动开始之前,也就是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就已经明确了活动载体,比如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举办一场演讲活动,演讲这种形式就是具体活动的载体。活动的效果与演讲稿撰写水平、演讲人的才艺展示,与会场氛围都有直接关系。但是,关键还是载体与宣传对象之间的协调程度。所以在活动开展之后进行评价就会得出客观结论。
(三)活动效果
任何宣传活动都会产生效果,而且不是活动之后,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效果就会显现出来,活动之后的效果则更明显、更持久。比如举办大型的生育文化消夏晚会活动,通过舆论传媒把举办文艺演出的信息传播出去以后,人潮向广场集聚,这就是活动的。发端效果,在演出中群众鼓掌、激动、流泪等表现,是活动过程中的效果,在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能平静,相互交流看法、倾述情怀,畅谈体会与感受等,是活动终端效果。
宣传教育活动的终端效果,是宣传教育实施过程效果评估的重点内容,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它是最终评价某项宣传活动水平的核心依据。宣传活动终端评估内容,一是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调查,二是群众知晓率的调查,三是宣传品满意率调查,四是活动组织化程度的调查。
二、效果评估方法
宣传教育活动实施过程效果评估方法,主要是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是原则性和典型性评估,是对宣传活动的认知过程;而定量评估则是通过一定数量的人群,对设定的具体指标进行表态,即实践提升到理性思考的过程。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作用各有不同,客观地评价宣传教育活动效果,必须同时运用两种评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考察活动的效果,对活动效果的评价会更真实,更接近客观实际。
定性评估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典型调查等方法进行。座谈会规模可根据需要设计,但人数不宜过多,参加人员过多发言的机会自然少,发言的人也会因为会场人多而形成心理障碍,不易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彻底倾诉。所以大型座谈会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人户走访是一门艺术,关键在于同走访对象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亲和友善的朋友关系,消除对方的心理障碍,使走访人谈出真实看法。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要根据效果评估的需要,并照顾到社会层面,既有一般层面的代表,又有典型人物的代表,形成平面与立体交错,这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才会有层次性和代表性。
定量评估是较为科学的评估方法。主要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但这种方法涉及面广,动作较大,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支持。抽样调查的关键是制作调查文本和确定样本量。调查文本的设计,一是要考虑到效果评估的需要。调查项目既能覆盖活动过程,又能突出重点;既能方便调查,又能有利于群众回答,而且又适合计算机处理;二是要考虑到区域的差异性。一项宣传活动在不同地区同时开展,无论是活动的组织化程度,还是活动形式、活动载体,以及活动效果都会有较大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往往不是宣传者自身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风俗习惯、区域特点决定的。所以,抽样调查方案在设计上要充分给予考虑,做到覆盖全面、分层科学、项目适宜、操作简捷、方便群众、有利评价。
宣传教育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估,在运作时还有诸多具体操作办法,比如群众评估法,专家评估法,中介评估法等。群众评估法就是对某项宣传活动开展大家评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声讯、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开辟专栏、专线和专题节目,集中时间和版面组织群众论坛,对活动进行评议;专家评议主要是聘请相关学科的专门人才,从活动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载体、活动效果进行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统计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科学鉴定,并撰写专家评议报告;中介评估,是指委托与本项活动没有牵连的第三者,即专门的社会机构进行评估,两方签订《合同》,并按《合同》规定的条款进行运作。
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对于取得评估结果至关重要。所以,应重视评估方法的选择,并组织好具体实施。
三、效果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是活动效果的最终评价。是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合成与浓缩。评估结论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导向性。所谓评估结论的倾向性,是指结论对活动所持的赞同或反对态度,肯定发扬的与建议改进和完善的目标指向的倾斜度较大。所谓评估结论的导向性,是指评估结论对活动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效果评估的结论,不是评估当事人主观臆断,而是它充分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意志,代表广大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也就是说,有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的宣传教育活动就有旺盛的生命力,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等。而没有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的宣传活动就缺乏生命力,会逐步萎缩直至消亡。
活动效果评估结论,最终以评估报告的形式发表,也就是要撰写出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一般分前言、项目评估方案概述、项目实施总结、项目绩效评价、活动差距与努力方向五个部分。报告要文字精炼,观点明确,内容突出,图文并茂。报告的重点部分是项目绩效评价和活动差距及努力方向,体现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理念,体现效果评估对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重视,以及引导发展和推进工作的实际作用。
第七章 宣传技巧
人们从事每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总是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需要有技巧。
技巧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艺术,它是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并通过理性认识升华的人的一种技能。每个宣传员的艺术就在于,以最有效的方法影响自己的听众,尽可能使某个真理对他们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容易领会,留下更鲜明深刻的印象。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技巧包括诸多方面,融于宣传教育的全过程。
第一节  创意策划
创意和策划是紧密相连的,创意是提出意图,并有明确的主题表现形式。而策划是创意的延续,是对创意的具体描绘,并谋划出系统思路,形成可操作性方案。
宣传教育工作离不开创意和策划。创意和策划是宣传教育工作最大的技巧,它决定了宣传教育活动的水平和档次。如果创意本身是拙劣的,其他环节的技巧展示得越充分和完美,活动的不和谐性暴露得越明显;如果创意优秀,其他环节的技巧表现完美,则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创意和策划是基础性工作,是宣传其他环节技巧展示的平台。
一个集中性的社会宣传活动,首先要考虑的是中心内容和主题,也称为创意。通常组织一次社会宣传活动,只能确立一个主题,或者是围绕大主题的一系列子活动的主题。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是一个全国性的主题活动,各地为了推进和引深活动的开展,又围绕这一主题活动开展了系列子活动:“阳光女孩”、“青春风采”、“女性健康”、“小康家庭计划”等,这些子活动都是支持主活动的。
主活动和子活动都需要创意和策划,它与作战打仗、商品营销、竞技比赛等是一个道理。创意和策划技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主题活动名称凝练的鲜活性
主题活动名称的提炼是宣传技巧的综合表现。它既体现主题深远意义,文字表述形象深刻、鲜明,又体现人文关怀,给人艺术享受。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意义深远,表明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必然能够树立起来的宏伟气势,口号响亮,凝聚人心,便于记忆,有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主题活动名称凝练的卖点性
宣传教育活动是为群众组织的,是供给群众的精神文化产品。活动要有卖点,即吸引群众参与的“点",活动的卖点越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高涨,活动才能取得效果。
宣传教育活动的卖点,出自对群众的深入了解,而且要根据不同人群区别对待。制造活动卖点,既要抓住群众心理需求,直通心理饥渴部位,又要创新形式,产生双向互动效应。
三、资源组合与配置的优越性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是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靠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唱独角戏”,只能形成内部繁荣,即“圈里热”,表明缺乏攻关技巧。因而,需要整合社会的宣传资源,并重新配置,为活动开展创造条件。资源配置要体现优化性,即合理、有用、节省、高效。
四、宣传活动筹备的统筹性
组织大型社会宣传活动,只有周密的计划文案是不够的,因为策划书仍处在相对的静止状态,组织活动的技巧、资源配置的艺术均未得到实践的检验。活动必须进入实际的操作,将桌上的文本转化为行动之后,技巧才能得到展示。
策划方案的技巧性,是通过科学的严谨性表现出来的。策划方案的周密和严谨,在于对宣传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地细化和研究,包括有关背景材料的准备和提供,准备领导讲话的文稿,宣传标语和口号的拟定,新闻通稿的起草,以及召开媒体通气会或新闻发布会,落实活动所需的经费;考察活动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场地的设施,环境的布置预案,主席台(舞台)音响器材的功能与效果,出席活动领导同志和群众的集合路线与疏散方案,参加表演或登台领奖人员的顺序安排,意外突发情况的处置方案等。由于组织大型社会宣传活动,是“联合兵种”作战,需要各方面严密配合与协调动作,所以必须遵照策划方案的步骤和顺序组织实施,防止随意变动。否则,整个活动将受到影响,降低其宣传活动的效果。
五、宣传活动指挥的权威性
一个成功的社会宣传活动,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组织者的基本素质与经验至关重要。在方案策划时,必须明确每个环节的人员分工,工作任务,职责范围,时间长度和质量标准。对于影响较大的社会活动,为了运作有序,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可进行模拟预演,进行配合协调方面的训练和磨合,也就是文艺演出前的彩排,从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集中解决暴露出的弱点和隐患。
活动策划,要对活动指挥者提出技术要求,要熟知活动的意义、规模、程序、人员、时间、场地等情况,做到指挥得当,指令清晰,严谨有序。比如组织大型的生育文化调演活动,指挥者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各就各位、严格职责,调整好活动进行时每个阶段的注意力,开幕式要简短,避免抻长拖沓;节目的演出要紧凑、活泼、高潮迭起;颁奖是组织工作最后的环节,往往出现混乱和尴尬,此时,指挥者应高度集中注意力,发挥台上(负责颁奖领导人)、台下(负责领奖代表)、递送奖杯和证书(分批、次递送礼仪人员)、引领礼仪人员、音乐播放人员(活动场地音响师)等环节的积极配合,颁奖阶段时间内指挥者号令为第一号令,权威号令,排除干扰,清除杂音,使议程中的每个节目或项目,都衔接紧凑,干净利落,并能及时弥补和避免临时出现的尴尬和遗漏,确保宣传活动的完美与成功。
六、宣传活动的延续性
大型社会宣传活动,从策划到实施,需要花费许多精力与时间,要获得应有的宣传效果和长期的影响,就必须考虑活动之后的跟踪与延续工作。仅有活动举办前媒体的宣传和配合,只能是一时的造势和轰动。活动结束后,需要及时将各部门、各层面群众的评价信息,搜集整理并归类分析,对活动效果进行认真评价,总结其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并作为下一个策划重要参考。
活动的延续是宣传教育的生命力。任何一项活动都有一定的周期,是在有限的时间长度中进行。但是作为一项事业却是永恒的,尤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只要有人类存在,它就会随着人的生命延续而存在。所以一项社会活动结束后,还得谋划创意下一个主题活动。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进入高潮,又延伸出“关爱女孩行动”。“关爱女孩行动”虽然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有紧密的联系,但又有其自身的内容及活动特点,仍需要重新创意和谋划。
主题活动的延续,一方面是宣传大目标的深化,用活动加以连接,形成系统链条;另一方面是主题活动自身工作延续,是活动后的反思,即活动在头脑中的倒叙。所以活动的延续并不是走向消亡,而是播撒希望的种子。
第二节  培训技巧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关键取决于干部队伍素质。培训是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保证培训质量,重要的是掌握培训的技巧。
一、培训对象的分析技巧
培训对象的确定,通常是根据工作任务和某项业务的需要,或者根据l临时性工作的安排而确定的。培训对象的确定和培训内容的选择关系十分密切,并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而分析培训对象和选择培训内容就是工作中的具体技巧。比如人口和计划生育战线充实了许多新鲜血液,新上岗的人员较多,需要组织岗位培训。在错综复杂的人群面前,如何搞好培训,需要理出头绪。要对具体人员进行调查摸底,根据调查的结果,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这就是调查与分类技巧。
对育龄群众的培训,要严格区分对象的范围和构成,针对男性、女性,新婚、孕产、更年期等不同对象,确定教育内容,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萝卜白菜一锅煮”。区别分类本身就是技巧,技巧较高的人能把培训对象分得清清楚楚,而缺乏技巧的人,就会把培训对象分得杂乱无章。所以提高培训技巧,也要从谋划创意的源头抓起,从分析研究培训对象抓起。
二、培训内容的选定和准备技巧
培训内容和培训老师的选择,必须根据宣传对象的接受能力,根据培训的时间长度,把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序地列入培训日程,既从实际出发,又突出重点,做到宏观上统筹考虑,微观上细致安排。以往有些培训只重视培训形式,关注统计结果,而忽视培训的质量效果,在一个只有30~50课时长度的短期培训班,理论、政策、法规、知识、方法、经验等都涉及到,有人形象比喻,“培训班是一个筐,好莱烂菜一起装”。实际上,一个短期的培训活动是难以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全面教育的,这种安排是缺乏技巧的突出表
现。我们不妨把需要的知识,根据轻重缓急画个同心圆,其圆心是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其次是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学员尽可能了解或把握的;再次是学员自己渴望学习而又能够予以提供的。这就是具体运作技巧。掌握运用这一技巧,老师在教材准备和授课过程中,就便于把握,而且会得到学员的赞同,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教材的筛选与教学准备技巧
通常的培训活动都要发给学员一些培训教材和资料,可以是老师授课的提纲,也可以是辅助阅读的参考材料。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特别是授课老师,还应该针对培训对象和讲授内容,准备好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用具和材料。比如传统的黑板、粉笔、白板、白纸、书写笔等,现代的投影仪、电脑、多媒体播放设备等。特殊方式的培训还应准备有关的录像节目、光盘(碟)、角色表演服装和道具等。有条件的地方,培训环境的布置也可根据每期的对象和内容,张贴墙报、宣传画、挂图,摆放展板、模型、宣传品等。这样,不但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可为学员知识持久,增强知识烙印,填补实感空间提供帮助。老师课前的准备,既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技巧能力的表现。
四、培训者(授课老师)的基本技巧要求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培训工作的效果和培训者(老师)的技巧能力、水平等基本素质与修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拥有专门知识和相关知识的丰厚基础。有人总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在台上讲一堂课,必须有十堂课的知识储备,只有知识超储,课堂上才能运用自如。老师还应当具有较好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授课时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在讲课过程中,主题鲜明、论证条理、逻辑性强、趣味性浓,善于运用辅助教学手段和技巧吸引、凝聚学员。用充沛的热情、知识的力量、实践的经验、感情的投入、责任意识,打动感染学员,使受训者(学员)情绪饱满、感受温暖、引发思考、学有所获。
这些都与培训技巧有直接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五、形象教学技巧
形象教学是指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形状和姿态,引发人的思想感情活动,达到教育目的,以改变人对事物的态度,激发人们的精神情绪和培养新的性格特征。采用形象教学方法,是培训技巧的具体运用。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培训教育不同于正规的学校教育,教育对象一是专兼职干部,二是广大育龄群众。基本特点是成年人群,记忆力较差,理解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在培训过程中,如果多采用形象的语言或形象的教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是有形象的,真理也可以笑谈,授课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果能够采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引用同主题相关的典型事例、幽默故事,采用形象教学用具,图版、模型、幻灯片、实物等,就可以有效地调动课堂情绪,集中学员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的好奇和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有的培训课程可以安排在工作环境中,比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方面的培训,影视制作、摄影美术、生产技能等内容的培训,就应该分别到试验室、摄影场地、写生实地、生产场地去,把讲授的理论放在直观的形象和实际操作中完成,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和实践结合。
六、快乐教学技巧
所谓快乐教学方法,是指运用综合手段和娱乐技巧,充分调动教学活动中文化艺术的积极因素,极力营造课堂或培训场所轻松、愉快的氛围,将教学、问答、游戏、竞猜、表演等形式融合为一体,形成教学互动,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
诸多教育学家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作为学员,从生理现象观察,在上午9点到10点听课时(精力最集中的时段),如果老师只用一个语调或语速讲授内容,注意力也只能有效保持20分钟。之后,就必须有意识地采用相关手段或技巧。如课堂提问,引发学员思考并回答,老师离开讲堂的座位来回走动,使学员的眼球跟着活动,以维持学员的精神集中。再过20分钟后,就要采取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方法,如现场分成临时小组进行讨论,让大家研究、争论,选出代表发表本小组的意见和观点,也可以让学员代表到讲台上,书写、绘画出本组的结论性意见,对于优秀的小组及时进行口头表扬或物质(小小纪念品、宣传品)奖励。还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把事先设计的“故事”、“案例”,分别交给学员进行正反角色表演,互换角色表演等。这样的培训,轻松活泼,直观易懂,印象深刻,寓教于乐。
第三节  咨询和交流技巧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激发人的热情之火,是思想的衣装,也是强大的富于感染力的艺术。所以,增强语言表述技巧,对于面对面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一、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节奏,准确而又轻松愉悦地把宣传内容和主题思想传达给对象,这是语言传输的艺术。
人口和计划生育政治敏感性强,计划生育干部的态度往往被理解为某种规定,所以需要准确地把握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熟练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信息,科学、正确地回答群众所提出的疑难问题。同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述方式,特别是在个别谈话或咨询活动中,宣传者应该尽快接近对象,拉近距离。要善于启发,多加鼓励,及时表扬,使宣传对象消除误会,卸掉包袱,释放情绪,并能实现双方的善意探讨,共同研究。
上述的这些要求,为宣传者语言表述的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需要有更高的技巧。在诸多语言技巧中,语言幽默是最能凝聚群众的。宣传者讲话要有政策性、科学性、说理性,谈话要真切、真诚、温柔、暖心。不讲大话、空话、假话,避免用伤害对象的语言和有刺激性的词汇。不轻易下结论,不做无原则的许愿或表态。所有这些,离开幽默做基础,缺乏语言技巧表现,都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只有提高语言艺术,增加幽默感才会使宣传对象真正感受到亲切和满意。
二、真诚的人文关怀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使宣传对象和宣传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声声入耳”,宣传者必须与宣传对象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在一个平台上对话。谈话与交流不仅是思想感情的交流,更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宣传者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态度,做到诚恳、热情、亲切、友善、文雅、礼貌,与宣传对象心心相印,情感交融。
宣传者要把自己对宣传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和善温馨、情真意切的语言,尽量使每一句话都能散发出热忱和生机,从而打动宣传对象。通过语言把情感和道理相结合,使宣传对象打心里信服,才能提高咨询与交流的宣传效果。
搭感情交融之“桥”,铺心灵畅通之“路”。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愉快、亲切、和悦的感情交流,就会对宣传对象产生积极的作用,交流的双方心情越舒畅,交谈越亲切,心理就越兴奋,矛盾就越容易解决。
三、宣传语言要简洁新奇
宣传者要善于把严肃的政策性语言和枯燥的材料性语言,变成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根据不同的对象,多运用一些适当的比喻或举例,尽量避免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交谈语言的通俗,不等于庸俗和浅陋,应该是俗而不庸。
在宣传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尽量采用新概念或新词句,以体现强烈、浓厚的时代气息,以富有创造性、新而美的词汇来增加吸引力。当然,也不能生造一些新词汇,把本来浅显的道理弄得复杂化。
在交流过程中,也可采用一些艺术的手段,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缓解与宣传对象之间的暂时隔阂与一度的尴尬。
四、宣传语言要富有哲理
宣传语言不仅要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因此,要注意把宣传材料中的观点和群众思想存在的问题,运用辩证的思维,从哲学的角度,清楚地传递给宣传对象,或者借用一些名言警句,以增加宣传语言的色彩,增强宣传的说服力。运用好名言、警句、格言、俗语,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
五、宣传语言要形象生动
语言也有形象,包括语气、语速、语调等,当然也包括与宣传对象交流时宣传者的仪态和表情。在解决与宣传对象根本感情和态度的基础上,宣传者就应该自然地以亲切、和蔼、可敬的形象展现在宣传对象面前。
语言是口头表达的主要形式,口头表达讲究字正腔圆,必须熟练掌握普通话,使宣传对象听明白、听清楚。讲话的声音要控制在以对象清楚接受的程度,听众多、场面大,则需要声音洪亮、有力,语速要慢些。个别交流、谈话时,则尽量自然、亲切,不同于作报告的腔调。
六、宣传语言要优美悦耳
所谓语调是指语言表达过程中声调的升降、轻重、抑扬、顿挫等变化;而节奏是指讲话的长短、快慢、间歇、停顿等变化。在与对象的宣传交流中,根据宣传内容和目标人群的不同,采用适当的语言、语调和语速处理,使语言、语调变得优美悦耳,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给宣传对象留下深刻印象,宣传效果也会因此大大增强。
七、把握好交谈契机
交流通过交谈来实施,交谈就要顺势而展开,营造融洽的环境氛围。不合适地胡言乱语,就可能遇到麻烦,甚至碰壁。
交谈的开始有多种样式。可以从寒喧谈起,沟通彼此之间的感情,创造良好、和谐的气氛;也可, 以从周围环境、兴趣爱好、热门新闻等打开闸门,表达共同的观点和双方的态度。交谈过程一旦产生共鸣,便可得到开启心灵的“钥匙”,打开局面,把话题引向深入。同时,要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对方不断跟进。保持目光的亲密接触,使谈话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环境中。
八、耐心倾听对方意见
交谈是双方共同参与的谈话过程,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因此,善于倾听对方的谈话,特别是耐心听取对方诉说心里憋闷的话题非常重要。要设身处地、主动参与,不仅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观察、身心体验、积极理解,始终保持精神专注、入神的姿态。多给对方肯定的回答,用“是的”、“我理解”、“我明白”等表示赞同,以保持双方浓厚的交谈兴趣和愿望。遇到麻烦的话题,必须等对方把问题讲完,再巧妙转移,中途打断对方谈话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善于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激发有兴趣地谈话方向,引导话题向有利方面转化。在谈话卡壳的时候,须懂得试着把另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引入交谈。
第四节  演讲技巧
演讲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播活动。基本形式是“一人讲,众人听”或“多人讲,众人听”。演讲过程是有声语言表达和无声语言(形体)表达的结合,运用口头语言陈述故事、事理、观点、意见,达到感染人、说服人、启迪人的目的。其中“演”是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强化口头语言表达的内容。演讲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讲”、“演”结合,声形同步,“讲”中有“演”,“演”中有“讲”,赋予宣传活动以艺术色彩,力争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近年来,演讲活动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形式,发展为运用舞台环境、美术创作、人物造型、电视大屏幕和电脑多媒体技术综合参与的全新模式。许多主题演讲报告会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与创新,效果倍增。
一、演讲文稿的写作技巧
演讲稿不同于一般的经验材料或理论文章,在撰写演讲文稿过程中,首先要有艺术创作的思维和感觉。内容的确定、, 篇幅的长短一定要服从演讲效果的需要。个人说理性演讲以实际演讲时间10分钟为宜,突出的典型事迹报告,通常不超过20分钟。说理性演讲观点要明确、见解独特,焦点突出,合理合情;事迹报告切忌“穿靴戴帽”,应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以感人的故事开头,引人入胜,层次清晰,渲染气氛,头尾相映。词汇和语言也应形象、生动、幽默、诙谐、感人、煽情。
二、演讲韵语言表达技巧
演讲是运用口头语言来传情达意的,是演讲者运用语言并通过适当表演,向较远距离的观众传播信息的过程。
语言是主要的信息通道。演讲用的语言是生活化的语言,口语化的语言。说起来要“上口”,听起来要“入耳”。语言的运用要简洁、明了,真实、朴素,切忌拖泥带水。要使语言生动感人,就要语音准确、口齿伶俐、吐字清晰、饱满圆润、悦耳动听,借助诗朗诵般的激情,采用排比、仿照、对比等手法,注入戏剧、曲艺等表现元素。声音处理不同于做报告,要洪亮、有力、抑扬、顿挫、起伏、跌宕。不断提高口头表达的技能和水平,有助于宣传教育效果的提高。
三、演讲者的形体表达技巧
作为一位成功的演讲者,应该在表情、姿态和形体表达意识方面具备其技能。通过仪表、姿态、表情、目光和手势等,辅助口头表达,既要充分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又要考虑观众的审美鉴赏习惯。
演讲力求整体的和谐与效果,面部表情在演讲中要准确、明朗,富有喜怒哀乐的变化,不能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特别是眼神的运用,要有灵感,与手势等肢体表演相协调统一。而手势的运用则力求简单、有力,干净利索,示意明确,恰到好处。
四、控制演讲局面的技巧
演讲过程中,尤其是初次演讲的人,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过于怯场。演讲者往往由于多种原因,会出现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心跳加快等怯场现象。要克服以上毛病,首先需要提高演讲者的自信,鼓励演讲人员做好演讲前的准备工作,熟练讲稿和反复排练,克服过分考虑名利、形象和自我意识过强等毛病,保持轻松心态,通过多次排练获得经验和技巧,避免遗忘或卡壳,不断丰富临场经验。
演讲过程中既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要学会适度调整、放松心情。即便在演讲过程中出现意外,也能从容面对、插话衔接、重复衔接、跳跃衔接、幽默处理。观众发出热烈的掌声时,应掌握节奏、适当停顿。每讲一次都善于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调整其内容和节奏。充分发挥演讲艺术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和创造力,始终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五、辅助手段的开发和综合效果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演讲报告这种宣传形式从过去传统的、格式化的形式,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改进。演讲从一个人讲、大家听,变化为有角色、有情节、有呼应、有互动的多人讲,大家听的形式,高科技手段辅助演讲已经走出了非常成功的路子。例如重庆市红岩纪念馆创作表演的大型主题演讲报告会《红岩魂》,把革命先烈的悲壮故事,运用演讲报告会的形式,设置人物造型,强化舞台环境,采用光电技术和电影片段、电脑多媒体投影技术,把观众带人到革命历史的特殊环境,演讲效果非常成功,出人意料,堪称是当代演讲报告形式改革与创新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目前也有这方面的尝试,2002年9月2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电视电话现场会,就采用了现代传媒与传统演讲相结合的手法,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大大丰富了宣传手段,提高了宣传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第八章 宣传品制作与管理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是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加强宣传品管理,规范宣传品制作和发行,对于保证宣传品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概念、功能与作用
一、宣传品的概念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是指用来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并以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产品。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是宣传理念、宣传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凝聚物。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内容上具有明确的限制性,即人口和计划生育;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即包括文图的多种形式,也包括声像类的多种形式;在表现手法上具有艺术技巧性,给人美的感受。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媒手段日趋广泛,声讯和网络制品也被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广泛应用,使宣传品的概念、内涵更加深刻,外延得到扩展,宣传品的档次不断提升。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起步阶段,宣传品大多以文字形式表现,产品形式单一,制作也十分简单。随着经济社会及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发展,宣传品也进入, 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在内容上拓展、丰富,而且体现了时代理念,在设计上更加人性化, ,并讲求文化包装,力求内容、形式和制作的完美统一。
二、宣传品的功能作用
宣传品是用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具,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息传播功能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的任务是把党和国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针、政策以及计划生育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先进思想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广大群众中去。这种信息传送必须有一个渠道,有一个载体,否则党和国家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声音就无人知晓。可想而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如果信息不畅,政令不通,后果必然是社会混乱,失去控制。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群众议论,现在计划生育又紧了,或者说,现在计划生育松了。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宣传教育声势而言的。如果宣传活动频率高,声势大,群众就会以为工作抓得紧。相反,则会认为工作放松了。无论群众怎样评价,都表明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信息的传播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首先形成文字稿,把要传播的东西用文字语言记录下来,然后制成各种有利于传播的宣传品,发放到群众中去。比如《人口和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需要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就要采取报纸全文刊发,广播电台全文播放,或者印制成布告张贴。报纸的文字稿、广播稿和布告既是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一种形式,又是宣传品。为了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还可以制作更多的系统宣传品,比如图文并茂的折页、画册等,以增强宣传品的传播能力。
(二)知识渗透功能
宣传品是宣传理念和科学知识的汇集物。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都必须乘坐宣传品的“列车”,走出书房、走出实验室,把科学知识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并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文化力。
知识是需要灌输的,灌输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采取课堂教学法。但知识浩如烟海,不可能把所有的社会人群都集中在一起进行课堂传播,而是把各种科学知识制作成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宣传品,发至群众手中,进行知识渗透。发到群众手中的宣传品,由群众自己阅读,自己视听,使宣传品成为生活“伙伴”,这种传播方式要比强制性灌输显得平缓,是通过知识的逐步渗透而产生影响并发挥作用的。
(三)形象感染功能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大多以宣传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并通过文图和声像制品展示。比如避孕节育知识的传播,如果单纯用文字宣传就十分抽象和枯燥,很难理解。、把十分抽象的理性知识制成形象的宣传品,用文图、声像制品表现,就会增加感染力和说明力。
人的婚育观念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文化积累式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宣传品的形象感染作用十分重要。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定势,并呈固化状态时,是非常牢固的,很难改变。所以观念的改变只靠简单的说教方式难以奏效,必须坚持不断地给予形象感染,反复刺激,不间断冲击,实现积累式的影响力,才会收到效果。比如把人口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破坏,影响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问题,制成声像同步的电视专题片,组织群众收看,要比大家坐在一起读书看报或请老师在台上作报告的效果好得多。因为电视作品能把事实摄录复制下来,把宣传对象带人事发现场,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大家还记得黄宏和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反应的是生育观念导致生育愚昧,及其思想转, 变的故事,用小品这种文艺形式就把观众带进了生活,使人感到真实,在文化艺术享受之中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小品演出与观众见面是一种宣传教育形式,而《超生游击队》作品本身又是一件实实在在的计划生育宣传品。所以这类宣传品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四)辅助记忆功能
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而且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知识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二次宣传教育活动就能全部理解和掌握的,需要不断地在大脑中刻上烙印。宣传品在手时间长,恰恰能够起到这种辅助记忆的作用。
宣传品发放到群众手中,不单纯传输了知识信息,而且成为人们记忆的助力器,只要拿起宣传品阅读一遍,视听一次,就会在大脑中摄录一次,反复地阅读和视听,不断地摄录,就会记忆深刻,并在大脑中贮存起来,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就会在思想上产生飞跃,观念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形成自我发展动力。
总之,宣传品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其他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地提高宣传品的质量,提升品位和档次,增强宣传品进村入户的能力,使宣传品真正成为广大育龄群众爱不释手的生活“伴侣”。
三、宣传品的种类及内容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种类繁多,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宣传品也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一)宣传品的种类
从宣传品出版渠道上划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可分为两大类:
,     1.指通过合法出版单位出版的、以人口和计划生育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系统使用的各类公开出版物。
2.指由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计划生育系统组织制作,用于向群众宣传的成册、折页、散页、挂图等计划生育内部出版物。
从宣传品种类上划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可分为四大类:
(1)文图类。包括书刊、报纸、成册、折页、散页、挂图等。
(2)声像类。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光碟、软盘、幻灯片、广告片、电影片、电视片等。
(3)实物类。印有人口和计划生育内容的雨伞、水杯、围裙、扇子等生活用品。
(4)环境作品。包括室内外的标语牌、喷绘图板、灯箱、雕塑等。
(二)宣传品的内容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论述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2.我国基本国情、基本国策、人口形势、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等。
3.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等。
4.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科普知识。
5.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经验、先进典型等。
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禁止制作、传播下列内容:一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的、损害计划生育工作形象的作品;二是不宜在民族和宗教地区宣传的计划生育内容;三是泄露国家秘密的、损害国家利益的作品;四是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作品;五是国家规定禁止出版、传播的其他内容。
有关性科学知识的宣传品,要以促进身心健康、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社会文明为目的,以科学、适度为原则,防止在性科学知识传播中,刻意描绘性交细节,诱发性犯罪。要注重宣传性科学知识、性道德和性文明。
宣传品创新,是深化宣传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基本要求,因此要加大宣传品创新的工作力度。总的要求就是要增加宣传品的文化含量和宣传品的艺术性。要着眼于提高广大育龄群众整体素质,围绕提高广大群众四个能力,即自我保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科技致富能力,科学育人能力,开发制作符合群众需求的宣传品。所以要从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内容入手进行改革创新。
实践证明,一份(件)宣传品就是一个计划生育宣传员,丰富和完善宣传品的内容就会增强“宣传员"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推进宣传品内容创新上,要坚持用少生快富、文明科学的道理教育人,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用党的优惠政策吸引人,用典型示范事迹带动人,用高尚情操塑造人,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内容得到丰富、拓展、延伸和升华。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搞好产品需求调查,以群众需求作为宣传品制作的第一信号,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制作什么”,真正实现需求与供给协调统一。
第二节  宣传品制作原则及过程
宣传品是精神文化产品,具有舆论导向和宣传动员群众的作用,所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宣传品制作原则
(一)坚持方向性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是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的实物性工具,宣传品体现了设计和制作人的主观意识及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看法,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所以宣传品的制作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站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设计,使宣传品体现鲜明的政治性和高度的责任感。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性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为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服务。
(二)坚持实用性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用艺术的手段,浓缩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路线、方针、政策,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性健康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浓缩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所以,它既是承载物,又是传播工具。作为传播工具就要求好用和耐用,能真正起到传播、影响和感染人的作用。
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谋划、设计和制作都要从实用性上考虑。实用性是宣传品存在的价值,是宣传品的生命力。如果宣传品失去实用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坚持艺术性的原则
宣传品是为人所用的,在实用的基础上,要增加宣传品的美感,即艺术性。
宣传品的艺术性是实用性的补充和完善,就像人穿上漂亮衣服并化装打扮一样,宣传品有了美感可以增强对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人爱不释手,反复听、重复看,注意珍惜和保存,延长了宣传品的使用时间,使宣传品的有用性得到充分展示。所以,增加宣传品的艺术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它的有用性。
(四)坚持知识性的原则
宣传品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是宣传教育的工具。所以宣传品的核心特征是知识的凝聚,也就是说,知识是宣传品的命脉,没有知识的宣传品自然不会生产、也不能问世。但是,宣传品知识含量有多少之分,有优劣之差。知识含量高的优秀宣传品生命力强,作用也就大,而知识含量少的劣质宣传品,作用自然也就小,甚至有害。
所以,宣传品是方向性、实用性、艺术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精神文化产品。四项缺一不可,任何缺项的宣传品都是质量不过关的残次品。提高宣传品的质量,是提高宣传教育工作质量的基础,对宣传品的制作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二、宣传品制作过程
宣传品的制作过程同物质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有相近之处,即市场需求调查、计划与备案、创意、设计、撰稿、审稿、印制等环节。宣传品印制以后还要组织征订与发行,进入市场后还要采集对宣传品的评价信息。所以宣传品的制作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宣传品的市场需求调查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市场主体是广大育龄群众。宣传品的内容、形式要符合和满足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实现紧密的供给关系。所以在宣传品研制之前,必须进行市场需求调查,这是确定宣传品市场目标指向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对育龄人群进行科学分类。育龄人群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分类方法较多,比如按年龄、性别分类法,文化程度分类法,生活收入分类法,地域分布分类法,职业岗位分类法等。这些分类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区别育龄群众的特征,对宣传品制作都能提供目标指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普遍采用生理周期分类法,即把育龄人群按生理发育规律,大致分为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和中老年期。但是,这种分类方法是以女性生理发育规律为基础的,忽略了男性在计划生育中的地位和责任。所以对育龄人群科学分类仍需深入研究,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对育龄群众进行分类是宣传品需求调查的基础,使需求调查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既节省调查的人力、物力,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有利于调查质量的提高。
2.对育龄人群进行需求调查。市场需求调查的方法有问卷调查、座谈调查、入户访问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多种形式。宣传品的市场需求调查,大多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其他调查手段,综合采集不同群众的需求信息,为宣传品的设计、印制提供决策依据。市场调查要有足够的样本量,并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密切调查员与调查对象的关系,消除被调查人的心理障碍,以保证获取信息的真实性。
宣传品的市场需求调查是一门综合艺术。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根据育龄群众分类为依据,所提问题便于群众回答,并且能够回答。座谈和入户访问调查,更要注意艺术性和亲近性。比如活跃座谈气氛,把自己摆进群众之中,就容易消除距离感,得到真实信息。入户走访调查时不宜直奔主题,调查员与被调查人见面时,应视对方情况寻找对话的接近点,一般从谈家常人手,逐步引向调查主题,通过亲和友善取得对方信任和好感,才会使调查获得成功。
3.对调查信息加工处理。调查所获取的信息需要整理加工,去伪存真。按调查项目将获取的信息分类,并进行需求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后,进行需求设计、制作样品,并将样品返回调查地征求意见,以保证宣传品对号入座,得到广大育龄群众的认可并主动接受。
(二)宣传品的计划与备案
宣传品不同于物质产品的最本质特征,是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性,具有极大的精神唤醒和凝聚作用。因此,宣传品的制作必须有计划,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和备案。
1.宣传品备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宣传品计划与备案,必须依照《计划生育宣传品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即县级以上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宣传站、服务站须在上年底将次年宣传品制作计划报送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临时动议制作的宣传品须事先将制作设计报送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即在一个月内报上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2.宣传品制作计划。县级及以上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宣传站、服务站是计划生育系统内部出版物主要制作单位。其他单位制作计划生育内部出版物,事先须向本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制作计划,事后须报送两份样品备案。
宣传品的备案制度,是宣传品监督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因为行政主管部门是政府组成单位,代表政府意志,执行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讲,它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所以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既是遵纪守法的表现,也是政治文明的表现。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计划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即上级主管部门指定制作生产的宣传品。一种是自主性计划,即根据市场调查而制作生产的宣传品。
宣传品的制作计划,必须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方向一致,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相协调,体现超前引导的作用,体现服从和服务计划生育中心任务的传播作用,体现服务育龄群众需求的作用。这就需要宣传品制作单位和主创人员做到两个“熟悉”,即熟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熟悉广大育龄群众。熟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就知道如何去表现它,无论是宣传品内容,还是宣传品的形式都能充分体现人口和计划生育这个主题;熟悉广大育龄群众就知道什么是以人为本和怎样以人为本,制作的宣传品就能充分体现人性化,就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计划生育系统制作的宣传品出版之后,制作单位除按出版管理部门规定的备案办法报送样品外,还应在一个月内向同级和上一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各报送两份样品备案。
(三)宣传品制作与发行
宣传品制作与发行是宣传品生产的重要环节,《计划生育宣传品管理办法》对宣传品制作与发行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制作与发行的过程。
1.宣传品制作
(1)计划生育宣传品内部出版物制作单位,要负责宣传品的创意、设计、撰稿、审稿、印制等工作,确保宣传品质量。
(2)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内容,由制作人员提出,制作单位负责审定。重要及敏感的内容须报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审定。
(3)宣传品制作单位在制作计划生育内部出版物之前,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准印许可后方可印制。
(4)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印制必须委托取得《出版物印制许可证》的企业印刷,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书刊印刷标准和印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
(5)计划生育宣传品(包括公开出版物、内部出版物)的著作权,属于作者或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在计划生育宣传品制作中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2.宣传品发行
宣传品发行是宣传品生产的终端环节,它是联系市场的重要手段,如果发行渠道不畅或弱化,宣传品不能与需求者见面,宣传品就变成了呆死物,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宣传品就失去生命力。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宣传品发行网络,管理本系统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发行。
(2)提倡各省(区、市)计划生育宣教中心联合制作与发行计划生育宣传品;要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浪费,禁止对计划生育宣传品发行实行地区封锁。
(3)国家和省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对计划生育宣传品的质量和宣传效果进行评估,并组织对优秀计划生育宣传品的评选和推荐。
(4)国家评选出优秀的计划生育宣传品,冠以“国家推荐的优秀计划生育宣传品”,作为重点宣传品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推荐发行。
(5)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所属单位不得订购非法印制的计划生育宣传品。
第三节  管理与监督
宣传品的政治导向和知识导向作用十分明显。正确的政治导向可以鼓舞人的斗志,产生向上力,而错误的政治导向则能使人误入歧途。
知识的科学性对人成长至关重要,错误的理论、偏差的知识一旦传播开来,就会误导人生,给人的全面发展造成障碍和危害。所以加强宣传品的管理与监督是保证宣传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宣传品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宣传教育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宣传品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承载物,它反映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政治方向,政策规定和生育文化发展取向。宣传品体现的是党和国家以及广大群众的意志,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对宣传品失去控制,就容易被传统落后的思想及文化所利用,成为反面教材误导群众,给社会造成危害。
所以加强对宣传品的管理与监督,可以把握宣传品正确的宣传方向,把握宣传品内容的科学性及传播对象和传播范围,防止宣传教育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与党的方针、政策的高度一致性。
(二)有利于宣传教育保持内容的科学性
宣传品是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知识的载体,内容丰富,而且紧随时代脚步,传播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科学知识是十分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不允许粗之滥造和主观臆断。比如对性病和艾滋病的宣传,更特别强调科学性和准确性,既要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保持高度的警觉,但又不能制造恐怖令人惧怕。宣传品的制作应该把握好这个“度”。这就需要在宣传品生产制作的全过程中,加强管理与监督,防止伪科学进入市场,使计划生育宣传品始终保持内容的科学性。
(三)有利于净化文化市场
宣传品市场是一个群众性的开放市场,带有各种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文化产品都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手段,争取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以取得最大的利益,即效益最大化。因此,在政治和经济利益诱惑下,内容不健康,产品质量低劣的文化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纷纷出笼,许多精神鸦片也趁机混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虽然在宣传品的制作单位,但宣传品的管理与监督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管理与监督严格,对不合格的宣传品打击力度大,就会使生产制作单位的行为受到规范,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如果放松监督管理,就等于支持伪劣宣传品的制作生产,危害群众的宣传品就会纷纷出笼。宣传品制作的主体是国内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但也有部分相关的宣传品(以性宣传为主)是从国外或境外混入的,大多以光碟、录像带、书刊等形式的制品,在局部地方往往形成地下批发市场,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危害。
所以加强宣传品的管理与监督,就能有效地从生产源头及各环节加以控制和防范伪劣宣传品的生产和销售,使文化市场得到净化。
二、宣传品管理与监督办法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了确保宣传品更好地服务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加强对宣传品的管理,出台了《计划生育宣传品管理办法》。
(一)处罚的主要规定
国家对计划生育宣传品制作和发行主要有以下几条规定:
1.制作传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有损国家利益宣传品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提请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理;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未报送制作计划或样品、对计划生育宣传品实行地区封锁的,由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有关单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3.对未取得《出版物印刷许可证》印刷宣传品和购买非法印制宣传品和购买非法印刷的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单位,要给予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人行政处分。
4.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情节较轻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提请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处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者,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建立宣传品奖励制度
加强宣传品管理只有处罚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宣传品制作单位,厂家和主创人员的积极性。
1.建立宣传品奖励制度,定期对宣传品进行评比,并冠以“名优产品”标志,在全国范围推荐发行。
2.对宣传品制作单位进行定期考核,对工作优秀者给予挂牌,授予宣传品质量信得过单位称号。
3.设各种奖项进行评比。对优秀宣传品创意人颁发证书。
总之,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功能和性质决定了必须对其加强依法管理和监督。要从宣传品的制作全过程进行控制,制作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主要负责人是宣传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把住宣传品出口第一关。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在深入基层工作时发现伪劣宣传品要逐级追查,对制作单位进行严肃处理,以保证宣传品市场不受任何污染,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
, p;   所以,运用美学的基本理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会增强宣传教育的美感,容易找到, 感情的接近点,拉近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距离,实现零距离交流。
(二)美的艺术可增强宣传教育的生机活力
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中,经常采用艺术表现形式。比如生育文化文艺演出,从剧本、歌曲的创作到表演,每个环节都是艺术的再现,小品《超生游击队》深刻形象地反映了传统婚育观念带来的恶果,及其思想转变过程,意义深刻,影响久远。人口和计划生育书画笔会,用书画艺术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提高了宣传教育的艺术品位。用文化艺术的形式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提高了宣传教育的文化品位。用文化艺术的形式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使生育文化从民间口头传播,登上了艺术殿堂,给人以文明、高雅、神圣之感,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扩散力。
(三)学习美学知识,提高素质,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要学习美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科学发展观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给予人文关怀,进行人性化设计,提供优质服务。这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做育龄群众最可爱的人必须做到的。优质服务必须以美学基础理论为支撑,做到语言温馨,情感相融,技术求精。服务者具有美的形象、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才能赢得群众爱戴,才能做好他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称得上是最可爱的人。
第四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是事业发展的旗帜,指引前进方向;指导思想是事业发展的灵魂,构筑科学框架。基本原则是工作运作准则。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会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有序运作,健康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坚持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途径,以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需求为目标,加快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之本、工作之基、行动之源。
(一)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培育了先进的文化力
生产力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先进的文化力支持。先进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型生育文化,弘扬和提倡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传播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为群众提供生殖健康服务,警示人们远离性病和艾滋病,打造全面健康的新理念,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的健康文化,完全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知识武装群众,用具有人性化的形式组织群众,用具有亲和力的方法动员群众,激发了蕴藏于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少生优生、关注全面健康的新型生育文化氛围,培育出一种支持生产力发展的强劲的文化力。
(二)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生成了社会稳定力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矛盾复杂,各项改革的深入触及各阶层的利益,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处理不当就会激化矛盾,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和计划生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行政干预的力度大。在群众生育观念尚未彻底转变的情况下,人们生育愿望和生育政策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还存在后顾之忧;在婚育科学知识普及程度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在生育问题上还比较盲目;在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尚不普及的情况下,人们还承担着一定的计划生育风险。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也处于社会矛盾的震荡区。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恰恰起到了传播知识、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作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发挥特有的网络优势,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宣传群众,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根本标准,产生了紧密的亲和效应,计划生育工作者被群众称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宣传教育的这种亲和及稳定作用,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生成出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的力量。这种稳定力,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创造了发展的持续力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最终目标是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当代人的基本要求是,有计划的生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资源环境,为后代, 人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正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传播知识、营造舆论,教育群众。把自然界向人类发出的警告,把人类自身愚昧造成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等危害纳入经常性宣传,进行思想医治。人口和计划生育对可持续发展的宣传起到了明显效果。人均占有资源、绿色GDP等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开始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人们的清醒和觉悟,创造出一种具有强劲发展后劲的社会力量,这种社会力量可称之为发展的持续力,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创造出的文化力、稳定力和持续力,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晶,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只有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不动摇,才能充分显示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战斗作用。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党的执政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能否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宣传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是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具体表现。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决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以育龄人群为主体的活动,为实现主体人群思想健康、生命健康和生殖健康服务。并在实际工作中送知识、送温暖、送药具、送技术,保证避孕节育安全有效,治疗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不孕不育,传播预防性病、艾滋病科学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无论是宣传内容,宣传形式,还是宣传效果都是根据人的需要设计,并在各级党的组织领导下实施的,既体现了人性化,又体现了党组织的战斗作用。
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是一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更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健康持久地向前发展。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党的十六大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企盼的目标,是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
中央要求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对全国各种政治力量、各行各业、各社会阶层发出的战斗动员令。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自然在“集中力量”之中,这就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要集中工作精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整合人口和计划生育资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宣传教育是开路先锋,要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条主线,开拓思路,创新思维,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有科学准确地定位,即实现经济、民主、科技、文化、社会、人民生活六方面“更加”。这六个方面的“更加”,既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工作方向,又是工作的具体内容。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六个“更加”进行设计,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精心组织运作,既体现宣传教育正确地政治导向,又体现宣传教育的艺术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要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这就要求,宣传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讲清人口数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弹性作用,人口素质的刚性作用,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使广大群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奔小康;要组织好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宣传活动。宣传活动的内容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实现的六方面“更加”进行设计和安排,做到知识足量、结合紧密、深入浅出。宣传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注重搭建群众参与的平台,让群众讲小康、演小康、唱小康,进而形成家家户户奔小康的社会合力;要落实好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具体行动,比如“小康家庭计划”、“对口支援计划”、“奖励扶助制度”、“优先优惠政策”等,对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动都要加大宏扬力度,广泛宣传,并发挥宣传舆论优势,营造从局部试点向面上推广的工作环境,把各项工作抓实,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贡献力量。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以“三贴近”为途径,凝聚社会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好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人口和计划生育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把为育龄群众服务作为第一要务,使宣传教育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要树立实践观点,把回答和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教育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贴近实际,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育龄群众婚育观念转变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考核标准。不能超越阶段,用脱离实际的说教强加于人。要讲求实效,不能只求场面上的轰轰烈烈,搞形式主义,而要深入群众,把宣传教育群众与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实际困难相结合。要注重融人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计划生育给未来生活带来的美好前景,用群众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鲜活的事实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
贴近生活,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以生活为源泉,忠实地反映和表现生活,不能用抽象的概念裁剪生活,用主观的想象代替生活。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过程中,抓住生活本质,研究群众生活的第一需求,根据群众生活的第一需求设计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宣传内容,创造宣传形式,解决生活难题,丰富群众生育文化的活动内容。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不能停留在社会表象和简单的说教,搞形式主义、拉花架子、做劳民伤财的事,而要紧跟群众、紧跟生活变化的节奏,传递生活变化的新信息,深深置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说群众愿意听的话,讲群众能听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新需求。
贴近群众,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群众的主人地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的主人,生育的主人。因此,这种对主人开展的宣传教育是一种服务式的、服从式的、引导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它需要高度重视并努力实现群众的切身利益,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最大限度地给予满足。比如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品大多只是宣传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宣传品更新频率慢,过了一段时间群众就不愿意再看,如果进行换位思考,从群众第一需求出发,就会产生宣传品改革的想法,并创新思维,把宣传计划生育知识同传播先进生产技术紧密结合,把宣传品变成生活的日用品,群众就会爱不释手,计划生育宣传品就会成为群众密不可分的生活伴侣。
“三贴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宣传工作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三贴近”又是联系社会各部门的纽带,并找到了相通、相融的汇集点,为各部门相互合作,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搭建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联合众多部门,整合更多宣传资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奋斗。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原则,是指在宣传工作中必须遵循和坚持的准则。在近30年的宣传教育实践中,已经总结一些基本原则。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并加以发展,对于做好新时期宣传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性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党性原则,是指在开展宣传工作时,必须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去指导整个宣传工作。党性原则是宣传工作中的最高原则,能否坚持这一原则,表明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立场,科学态度和群众观点成熟程度,表明在政治上能否与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性质,必然要求它的舆论工具,必须站在党性原则的立场上,为党的利益说话,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说话。
坚持宣传工作中的党性原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的一致性
我们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要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基本要求,要关心育龄群众的疾苦,反映育龄群众的呼声。
(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无条件性
宣传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决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决不能有半点含糊。
(三)必须坚持宣传教育工作的真实性
敢于宣传真理,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同违背真理的言行和现象作斗争,通过大众传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维护和捍卫真理的严肃性。
二、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和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实事求是原则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十分重要,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原则。
(一)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联最紧密,影响作用最直接,是决策必须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指导。
人口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数量、素质,还包括人口结构。人口发展是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同步变化的过程,变速复杂、结构复杂,需要科学分析,科学引导。计划生育的实际工作面对亿万群众,情况错综复杂,更加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支持。
(二)必须坚持调查研究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入实际就要“沉”下去,沉到群众中去,沉到计划生育第一线,去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客观地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科学地做出调查结论,为决策提供实实在在的依据。
(三)必须注重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
宣传教育不能满足于表面的轰轰烈烈,要以实际效果为评价依据。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人口科学决策至关重要。因为它能科学引导发展,也能误导决策。宣传教育最大的天敌就是虚假、浮夸,以点当面、以偏概全,按照个人需要搞假典型,制造假信息,把宣传教育引入歧途。
所以,坚持实事求是,不仅是工作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干部队伍道德建设的指导原则。
三、疏导原则
疏导,就是疏通引导。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疏通,就是要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二是引导,就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说服教育。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引导为了疏通顺畅。只讲疏通,不讲引导,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正确思想,疏通就失去了意义;只引导不疏通,这种引导就可能收效甚微,达不到教育目的。坚持疏导的原则,符合人发展规律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坚持疏导的原则,必须注意“四个结合”。
(一)坚持思想疏导与理论引导相结合
思想教育的基础是理论引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首先要进行人口理论的引导,讲计划生育的大道理,用大道理统一认识。但是,只讲大道理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的思想认识,尤其不能解决个性化矛盾,所以在理论引导的同时还要辅以思想工作,讲小道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坚持思想疏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教育启发,又要关心群众的冷暖。宣传教育要善于挖掘矛盾产生的根源,善于发现矛盾产生的诱因,从细微处人手,对症下药,就会提高思想疏导的成功率。
(三)坚持思想疏导与发扬民主相结合
正确对待不同的声音,提倡各抒己见,民主讨论,切不可居高临下,以势压人。
(四)坚持疏导与积极的思想斗争相结合
提倡疏导决不是对错误思想和行为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对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错误言论和行为,要态度鲜明地给予抵制,严重的要给予行政处罚,触犯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要依法制裁。必要的、积极的思想斗争,会增强思想疏导、理论和政策引导的说服力,有助于宣传教育的开展。
四、物质利益原则
宣传教育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物质利益关系地反映。即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类争取自身的需要和利益,是创造历史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动因。正是依据这个科学论断,我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与群众切身利益联系最为紧密。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是将国家的人口风险转化为个人家庭风险,是用个人和家庭的利益支持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在宣传过程中,只讲大道理,只讲群众应该怎样做,而不考虑如何关心群众的切实利益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这种只讲群众应该怎样的宣传教育,恰恰是文化力虚弱的表现。
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虑到了群众的利益,在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给群众补偿和回报,实行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建立奖励扶助制度和出台优先优惠政策等。但是,从群众付出的代价和国家获得的利益看,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补偿是有限的,是杯水车薪。所以国家应根据经济实力的增强,不断扩大对计划生育的支持规模和范围,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五、以人为本原则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性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应当把人放到平等的地位,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应当承认人的不同性格、爱好和兴趣,要理解每个人的具体处境和个性;应当待人诚恳宽厚,对人满腔热情;应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使更多的人舒心、顺心、放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标志,是检验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一个基本标准。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之所以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仅因为计划生育是以“人”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实践,还因为它是做好宣传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它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实现宣传教育工作主客体之间的感情相融,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使二者之间做到坦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进而实现双向互动,取得更加满意的宣传教育效果。
人口和计划生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键是给育龄群众以人文关怀。从宣传教育的总体构想到具体活动安排都要体现人性化,在各个环节都要蕴含人情温暖。因此,打造人性化的宣传环境,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手段,建立人性化的工作模式,将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要任务。
六、分类指导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分类指导原则,就是要求区别不同事物的性质,区别不同育龄群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人们对实行计划生育的不同认识,并促进行为变化。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在同一事物面前,态度和行为表现差异甚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宣传工作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宣传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能千篇一律。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坚持倡导的基本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给人感觉工作单一,而实际上工作十分复杂,涉及人群庞大,关联学科知识广博。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千变万化。对子女价值需求多样化,心理和生理状况千差万别,用一个内容、一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是无效的。所以必须区别对待,对人群进行科学分类,对教育内容进行分类,对教育形式、手段、方法进行科学分类,按需供给,对号入座,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收到教育效果。
坚持教育的分类指导原则,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不同群众的思想变向和行为变化,及时捕捉新的信息,根据信息提供的具体情况调整宣传教育方案,制定新的行动计划。
七、结合渗透原则
结合、渗透、融入,是指宣传教育要结合其他工作一道去做,不孤立进行。
渗透,是指宣传教育要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全过程。
融入,是指宣传教育要融人“三个文明”建设之中,同“三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使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在结合中切人,在融入中发展,在渗透中扎根,形成宣传教育的合力。
宣传教育的结合、融入和渗透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结合过程中既体现了融入,又体现了渗透。结合是融入和渗透的基础,融入和渗透进一步增强了结合的紧密度。
(一)结合、渗透、融入的特点
结合、渗透和融入是紧密联系的,但又有各自的特点:
1.结合。是工作与工作的接轨。它要求不是单一的做某项工作,而是按照联系的方法,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比如“三结合”就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功的范例。结合的方法是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方法,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方法。
2.融入。是支流向主流汇集,是局部向全面靠拢的过程。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角度看,人口和计划生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尽管它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但无论如何也超越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全党中心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只能融入其中。融入会产生集合力,对单项工作具体工作有益而无害。
3.渗透。是渐进式地影响过程,需要积累才能产生效果。
人口和计划生育是转变人的观念,改变习俗,规范行为的工作,结合、融人和渗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广泛应用,并不断加以改进。
(二)人口问题的广泛联系性,为宣传教育结合、渗透和融入提供了条件
从客观上考察宣传教育,它能营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大到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到资源环境,关系国家和民族兴旺,关系到子孙后代。从微观上考察宣传教育,它可以具体到做某个人的深入细致地思想工作,化解某个具体的矛盾。从整体工作程序上考察宣传教育工作,它起舆论造势、传播有关信息的作用,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宣传教育这种神威,是人口问题具有广泛联系性决定的,是人口问题广泛覆盖性为宣传教育提供了与各项工作结合、渗透和融入的客观条件。所以,宣传教育与其他工作结合和渗透是顺其自然的,也是有能力做到的。
(三)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为结合和渗透搭建了平台
宣传教育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为宣传教育同其他工作结合渗透提供了平台。一是其他工作可以利用宣传教育形式,搭宣传教育的车开展工作;二是宣传教育本身形式灵活和多样,容易在其他工作上找到结合渗透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二者结合与渗透成功的概率高,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有诸多结合点和渗透层,既能借船出海,又能吸纳和包容其他工作。
八、讲求时效原则
宣传工作和所有工作一样,都必须讲求工作效果。宣传工作的效果,是由宣传的内容、方式、时机、氛围,以及宣传对象的心境、情绪、需要等诸多变量因素构成的一个终端结果。其中时间和宣传效果之间的关系,在宣传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是宣传者经常会碰到,并且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所以坚持时效性是宣传实施的一条重要原则。
(一)时效的重要性和相对性
讲求时效的意义,首先是提高宣传工作的效率。把一项正确而得当的宣传内容传播给群众,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将起到积极作用。早些传播,宣传效果就能早些实现。推迟传播,宣传效果自然就会晚实现。其次是宣传工作者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取得尽量多的效果。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时间就是效益。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工作和生活频率加快,心理发展变化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宣传工作自然跟上时代的节奏,应该以分秒计算,一项宣传延误了一些时日,不仅仅是宣传效果的推迟,带来效益的损耗,往往会因此而失去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讲求时效的意义,还在于争取宣传对象心理上“先人为主”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某一事件的最先介绍,对某一问题的最先说明,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的注意,容易在人们的记忆中打深烙印。因此,为了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宣传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改变那种被动的、防御性的宣传,增强宣传的主动性,做到先声夺人,避免和尽量减少时过境迁的“马后炮”的宣传。
但是,宣传工作的时效性也有其相对性。讲求时效性,一般来说是要求宣传的迅速,但是这种迅速并不是无条件的,不是为了迅速而图快,而是要根据宣传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大部分宣传内容都要求迅速传播,但有些特殊的宣传内容则不宜迅速传播,而需要等待时机,时机到了才能按要求进行宣传,如果过早宣传出去,就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社会震荡,造成心理恐慌。因此,讲求时效应以明确的宣传目的为前提,而不是盲目求快。
(二)时间和效果
宣传在时间上,可分成超前宣传、同步宣传和滞后宣传三种,他们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超前宣传是人们预料事件发生之前,为了做好相应的准备而进行的宣传。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经常运用超前宣传手段,大多属于人口发展目标,观念和行为转化等。超前宣传一方面是预警,提醒群众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加固打牢群众思想基础,建立思想防线。预警宣传一是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宣传内容符合规律,并能起到及早提醒作用;二是要清楚而确切地了解在某一个时期会出现的某种现象,如果不能把握这两点,利用超前宣传就会造成相反效果。
同步宣传是最常见的一类宣传,是传播有关正在发生的事件和信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事件的真相和本质,从而做出正确的行动选择。
滞后宣传,是在事件发生后为了做出相应解释而进行的宣传。这种宣传具有补课性质,在一定条件下有积极一面,如某些关系群众利益的政策,宁可先做后说,甚至做了也不说,不会因此影响工作效果。但是,如果是因为工作中出现某些漏洞而不能做到同步宣传所采用滞后宣传的办法,只能是一种消极的宣传,后果必然不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减少这种“马后炮”的宣传。
(三)时机和效果
宣传时机的把握,对提高宣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时机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而他们在宣传效果上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时间是强调宣传的及时性,并以此赢得最佳宣传效果;而时机则强调宣传的适时性,并以此获得最优宣传效应。因此,我们必须把时机和效果二者统一起来,把握好宣传时机,缩短“时间差”,做到“及时”、“准时”、“适时"宣传。
第三节主要规律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规律,是指宣传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把握和运用规律,对于提高宣传教育质量,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上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规律,概括为以下几条。
一、名人角色与宣传教育轰动效应相统一规律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转变传统婚育观念的工作。而传统的生育文化历史久远,具有顽强的表现能力,在宣传教育时,往往需要开展规模大、轰动作用明显的大型宣传教育活动。但是,大型宣传活动又往往由于缺乏角色凝聚力,一方面难以形成规模聚集的人群,另一方面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实践证明,名人角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并能创造出与其相适应的角色轰动效应。这是因为,名人角色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具有填补心理空虚作用。
名人角色与宣传教育轰动效应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任何情况下,这种角色效应都会重复表现,即使是负面的效应也是轰动的,引人关注的,被广泛传播的。这是因为,人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和对名人的崇拜心理。利用人们从众心理和崇拜心理开展宣传活动,就会产生出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而使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高潮。比如赵本山演村计划生育主任,黄宏和宋丹丹演小品《超生游击队》,濮存昕担任预防艾滋病宣传员,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轰动效应。所以名人角色与宣传教育轰动效应是相统一的。名人是宣传教育的宝贵资源。
二、宣传者的权威性与宣传的可信性相统一规律
宣传者的权威性与宣传教育的可信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规律。
宣传者的权威性是客观存在,是宣传者内在力量的表现。所谓权威,一方面是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累积,在某一领域超出同仁,成为领衔人物,并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是人的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在某一地区或某条战线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并且享有很好的名声,被广大群众接受和认可。
宣传教育的目的性十分明确,是把宣传者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行为,这样就必须让群众相信你的宣传,即认知的过程。让群众相信首先是内容本身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如果加进宣传者的权威性,就会使宣传的可信度大大提升。比如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出面新闻会客厅,与主持人就13亿人口日进行对话,群众就十分信任,原有的各种猜测、疑虑等都会在权威性的影响下迅速消失。有些宣传活动即使宣传的内容是错误的,伪科学的东西,也会在权威的操纵下,增加可信程度。比如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一度广为流传,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宣传者的权威性不是固化的,他会随着人的知识和地位发生变化,但无论权威性发生多么大的变化,宣传教育的可信度始终与权威性的变化保持同步与一致,即权威性提高,宣传可信性提升;权威性下降,宣传的可信度也随之降低,二者始终保持相互协调与统一的关系。
三、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相统一规律
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是指本身所具有的奋发向上的动力,是人的一种潜在力量。宣传教育效果是指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效果则重在表现社会效益,也就是观念、习俗和行为的变化。
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效果相统一规律,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效果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对象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具有一致性
实行计划生育的出发点,是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并可持续发展。这一出发点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动机是好的,是被群众认同和接受的,因而调动了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并为之奋斗。所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表明宣传教育与广大群众利益一致,群众主观能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必然会产生预期效果。
(二)宣传对象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具有相互认同性
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相适应的效果表现,而效果的表现程度,表明主观能动性的实现程度。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宣传教育的效果表现得越明显。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受到压制,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自然影响宣传效果,二者同步变化,并且在变化方向,表现程度上都相互一致。比如对待意外妊娠,教育者的动机是终止妊娠,并采取措施实现这一结果。如果对象配合,动机一致,效果自然是统一的,意外妊娠就会终止。如果对象不认同,就会采取相反对策,或是你软我硬,或是你硬我软,拖延时间,直至将意外妊娠变为计划外生育。所以即使教育者的动机再好,得不到对象的认同,从主观上不积极配合,甚至沿宣传教育的相反方向发展,也难以收到效果。
(三)宣传对象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具有同一的实践性
宣传教育是一个发展过程,无论是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都要经受实践过程检验,主观能动性和效果的优劣在同一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证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也是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宣传效果是否一致的检验标准。
宣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有实践的机会进行表现,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化力和生产力,才能产生效果,如果不参与社会实践,这种主观能动作用仍然是潜在的储备力量。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为广大群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了机会,搭建了平台,得到了展示。
第五章 宣传渠道与方法
宣传教育渠道和方式方法是宣传的任务、目标得以实施的桥梁和纽带。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畅通渠道,改进方式方法。
第一节  渠    道
所谓渠道就是通道,也可理解为途径。它是宣传者与宣传对象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主要渠道有三条。
一、宣传教育工作网络
宣传教育网络是宣传教育工作得以实施的主渠道,是取得宣传工作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组织保证。
(一)工作网络
宣传教育工作网络是承担宣传任务的载体,起着承接、传送、反馈的作用,是宣传工作的主渠道。
宣传教育工作网络有三条线,一是行政管理线。上至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下至市县计生局宣教科(股);二是事业工作线,国家人口计生委直属的宣传教育事业单位,其中以各级宣教中心为主体;三是群众团体和志愿者援助线。三条渠道在最基层汇集,即工作网络的网底,主要是乡、村和城市的居委会综合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室),承担宣传教育工作任务。
各地在宣传教育实践中,还创造了中心户、邻里组、人口学校、科技文化大院等载体,把工作网络织密,解决了村与户之间的空白和断档问题。这样,在全国就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宣传教育工作网络。
(二)工作网络的作用
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形成了上下顺畅、左右无阻、运作有序的工作通道。它的作用:一是负责宣传规划及行动策划;二是组织实施宣传活动;三是负责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四是组织制作发放宣传品;五是负责宣传效果评估。
二、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大众传媒手段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口头传播渠道
口头传播渠道是指直接通过语言进行宣传,多以面对面的方式出现,是开展宣传活动最常用、最实际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报告、演讲、座谈、谈心等。
口头宣传途径的优点是具有亲切感,可以借助表情和语调来增强宣传效果,可以当场了解到对方的反应,可以双向沟通交流,富有弹性,可长可短。运用口头宣传途径并发挥应有的效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明确的针对性,抓住群众所熟悉、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二是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或介绍一种知识,或解答一个问题,或抓住某一件事,或阐明一个道理,都要有一定含义、内容和哲理;三是要讲究效率,时间不宜过长,要富有逻辑性、条理性,做到开头点明题旨,结尾概括全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四是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通俗,吐字清晰,举例生动,要绘声绘色,扣人心弦。报告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导群众回答,上下互动。报告自始至终,都要注意群众的情绪和会场气氛,使群众坐得住,听得进,产生共鸣,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二)文艺传播渠道
文艺宣传途径是一种依靠文学艺术的感染力进行直接宣传教育的大众传播渠道。它主要包括音乐、电视、电影、戏剧、歌舞、绘画、摄影、书法和文学作品宣传等基本手段。
文艺途径是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受到广大群众普遍欢迎。这种途径寓教于乐,给人美感和享受,它包容性大,群众便于参与,而且容易进入角色,引发激情。计划生育通过文化艺术形象展示,会使人的性格、情操得到陶冶,思想感情得到升华,道德行为得到规范。
文艺宣传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求文学艺术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接触人口和计划生育实际,创造思想性强、艺术品位高,群众喜欢的新型生育文化作品;另一方面,宣传部门和宣传工作者要认真组织,多做搭建平台的工作,使文艺工作者有更多的机会登台为群众表演,使广大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既当观众享受文化,又当演员展示才艺。同时还要引导群众正确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使广大群众分清什么是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使文艺宣传渠道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新闻传媒渠道
新闻传媒宣传就是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针政策、知识信息等传播给大众的过程。新闻传媒渠道科技文化含量高,信息含量大,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等特点和优势,所以成为现代社会宣传教育的主渠道。特别是电影、电视集文字、声音、形象为一体,深受群众欢迎。
人口和计划生育新闻传媒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影、声讯、电脑、网络等。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新闻传媒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从编采、制作、配音、播发等环节基本形成了体系和网络,并得到各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培养了一批专门技术人才,传播了大量科学知识,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新闻传媒的作用,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真实、客观、公正、准确、及时、新颖的原则。传播的渠道必须畅通、无误、无阻,提高节目内容的质量,使公众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要遵循一定的传播模式。由于新闻传播的媒介不同,所以传播的手段也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基本模式是不可违背的,在这个传播模式中,有五个主要环节必须抓好(如图所示);三是要注意把握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出有价值、有影响、有震动力的新闻,以提高收视率;四是要加强新闻传媒的管理。现代媒体的直接效应十分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体传播跨越中间环节,从发端直接到终端,削弱了监控环节,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儿童不宜的信息纷纷登陆,容易诱发心理和精神疾病,尤其是对青少年成长不利。所以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强化对媒体的管理至关重要;五是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特别要注意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这对于提高宣传教育水平,完成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是极其重要和十分必要的。
三、人际交流
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人际交流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渠道之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人际交流,主要表现为,同性别间人群的相互沟通,异性亲密朋友间的相互沟通,夫妻间的相互沟通,青少年伙伴间的相互沟通,父母对子女的告诫等。不同人群在自己生活圈内形成了相互联系与沟通的网络,在计划生育知识传播和心理倾诉及心理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人际交流的特点
人际交流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与广泛意义上的人际交流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表现有:一是诚信性。计划生育尤其是生殖健康方面的人际交流,一般都是在夫妻之间或最为亲密的伙伴间的交流与沟通,大多是以诚信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这种交流与沟通双方有严格的约束性,即对外部的排斥。比如两个亲密伙伴相互倾述生理反应,一旦有人接近,话题即刻停止,而将话题转移。二是解惑性。生理生殖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大多是一方在某个具体生理部位产生特异反应,感到不适或困惑时,寻找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倾述,并渴望得到理解、同情、帮助、指导,以改变现有状态,尽快恢复生理和心理的正常。三是扩散性。人际交流尽管是以诚信为基本前提的,但由于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思想情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并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诚信和承诺也有其范围和时限,在原定条件和环境变化时,交流与沟通的对象也会换位,使最初隐秘的信息得以公开和扩散。
(二)人际交流的作用
人际交流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渠道,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是人际交流能拾遗补缺。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和大众传媒虽然具有广泛地人群覆盖,但有些知识细节不易在公众场合传播,不易在公众面前答疑,人际交流和沟通就能弥补这一缺陷和不足;二是人际交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人际交流都是在有限空间进行,交流双方具有感情基础,而且相互信任,所以交流双方的态度、情感、都真实可信,既能传播知识,又能控制某种情绪,化解各种矛盾,使宣传渠道更加顺畅;三是人际交流有助于解决个性矛盾。宣传教育时常会遇到阻力,特别在某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往往由于个别人或个别事件给整体工作推进造成障碍,使宣传渠道堵塞,而渠道疏通必须发挥人际交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优势,保证宣传渠道畅通。
第二节  形式和方法
宣传教育工作形式与方法既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形式,主要指宣传手段、工具。而具体的办法,是形式的分解和细化。任何工作的形式和方法都不是固有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经过探索、总结、创造出来的。因此,宣传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具有创造性、继承性和可持续性。
一、宣传教育形式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会议形式
会议形式是宣传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宣传教育的会议形式,从性质上划分,可分为工作性会议,主要是宣传者参加的会议。会议的任务是研究和部署宣传教育工作;研究性会议,主要是宣传者中负责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参加,会议的任务是交流科研成果,推进科研发展,目的是指导宣传教育实践;群众性会议,是宣传者组织的活动主要参会对象是广大群众,会议任务是传达国家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播科学知识等。
依据上述性质还可进行分类细化,比如人口形势报告会,专题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电视电话会等。
会议形式的多样性,为宣传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宣传教育的表现形式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
(二)主题活动形式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形式,是指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的活动进行宣传的一种形式。主题活动的鲜明特点是,活动的主题突出,活动的形式多样,活动的范围宽泛,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经常运用,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形式。
人口和计划生育主题活动,具有不同规模,这主要受活动主题大小的影响,大的主题内涵深刻;气势磅礴,持续时间长,影响作用大。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就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成功的典范,主题深刻、内容丰富、便于操作、影响广泛、生命持久。而有些活动叫不响、推不开,自然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主题活动蕴含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伟大实践中,蕴含于广大群众的智慧中。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经常运用和广泛开展的主题活动有:关爱女孩行动、“三下乡”活动、创建优质服务县活动等。同时在较大主题活动中还包含一些规模较小、相对稳定的活动形式,主要有:马寅初人口宣传小队、明智公婆炕头会、读书答卷活动、知识竞赛活动、培训骨干活动、咨询活动、座谈活动、演讲活动、“五好家庭”活动等。集中性宣传活动,比如计划生育宣传月、宣传周活动,人口日活动等。实践证明,主题活动是宣传形式中一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形式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好形式,应坚持开展、持之以恒,并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的内容,规范活动程序,提升活动标准,创造新的活动形式。
(三)文化艺术形式
文化艺术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与宣传教育能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接,不同的形式承担不同的内容,所以在二者融合过程中表现出极其紧密性和相互适应性。比如宣传教育要传达上级文件,这种指令性的信息传输一般不选择艺术形式,尽管文化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也不适合表现这种规定性极强的宣传内容。如果宣传教育要说明某个观点,倡导一种风气,就有利于文化艺术形式进行选择,可以创作出文化艺术作品,采取文艺形式进行表现。
(四)知识竞赛形式
宣传教育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传播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传播的目的是让群众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知识竞赛是一种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手段,它既能促进群众接受,又能强化记忆,对于知识的巩固十分重要。
知识竞赛形式同样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在报刊举办竞赛活动,将竞赛题刊发在报刊上,读者自主参与;组织专门的主题竞赛活动,可层层竞赛选拔,将决赛场地设在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知识竞赛活动也可以穿插在其他活动中间进行,用知识竞赛活跃气氛,既集中群众精力,又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二、宣传教育方法
宣传教育方法是宣传教育形式的具体化,更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是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法,主要概括为七种。
(一)面对面咨询方法
面对面咨询,可形象比喻为“直通车",是宣传者与宣传对象直接接触,双向对话、答疑、交流。宣传者根据宣传的需求和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解惑答疑,面对面进行交流。这种宣传教育方法,具有亲和力。教育者与公众见面,并且大多是在小群体范围内接触,教育对象对教育者感到亲切、平等,就会消除疑虑,拉近两者的距离。面对面的宣传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威信效应。要十分重视宣传者的人选。根据特定的宣传任务和特定的宣传对象,确定群众信得过、有一定权威的合适人选。一是在群众中威信高、口碑好的党政领导。他们对全局情况了解,有较高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有利于增强宣传的权威性;二是有关方面的专家。他们具有社会名望和专业权威性,有利于提高宣传的可信性;三是先进人物,他们有感人事迹,可起到唤醒、感召和激励的作用;四是某一活动或事件的当事人。事件的当事人、参与者和目击者往往是特定的宣传教育的最好人选。
总之,面对面宣传教育方法,对宣传者要求较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熟练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信息,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知识,去吸引群众,凝聚群众。
2.注意相悦效应。在宣传中,人们对自己喜爱的人所宣传的观点,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即喜爱引起喜爱,厌恶引起厌恶,这种心理效应,就是相悦性效应。因此,在面对面咨询交流过程中,宣传者要增强与群众的亲切感,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宣传对象,做到以信任换取信任,以尊重换取尊重,以真诚让人信服,使对方把自己当成知心朋友。宣传者在宣传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公正、诚恳、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修养,以及流畅动人的表述,都有利于增强相悦效应。相反,在宣传中自我标榜,盛气凌人,专横武断,信口开河,不但不能增强宣传效果,反而会造成人们的反感,危害宣传效果。
面对面咨询交流是一种艺术。在人与人接触过程中,有的人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是一种内在的亲和力。所以,在面对面宣传中,一是注意身份上的平等,相互称谓既亲切,又得体,给人安全感;二是举止大方,朴实、可亲,给人亲近感;三是语言幽默,尺度恰当,给人诚信感。做到这几点才会取得群众信任,达到听声如见人,见人如见心的效果。
(二)形象直观方法
形象直观方法,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把宣传教育的内容直观、具体、形象地展示在对象面前的一种宣传教育方法。这种宣传教育方法,有其特殊性。
1.直观性。形象宣传方法的整个过程,都让群众亲眼看到具体、生动、鲜活的形象,而不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间接方法,让群众消化理解。所以,形象宣传是加工细做的美餐,可直接食用。因为它充分调动了人们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的作用,使宣传的内容在人脑留下底片,能反复的冲洗和复印,这种强烈而鲜明的形象,烙印深刻,记忆长久。
2.整体性。形象宣传付诸宣传对象的感觉是画面,人们在感知过程中,把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态度融进其中,形成一个视、听、思的系统链条,而这一过程不是人们各种感觉的简单组合,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整合”,即能动的加工。
3.选择性。宣传者根据一定的宣传意图,对画面形象的大小、角度、明暗、动静等作出安排,吸引受传者。而受传者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求,选择画面的信息。
4.通俗性。形象宣传与文字符号的宣传不同,它没有不同文化层次的严格区分,人们主要不是通过语义的理解,而是通过形象的感知来接受宣传。因而,这种形式对于不同文化水准的人来说都容易接受。
在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音像传播时代,形象直观宣传方法日益广泛地运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应乘势而上。一是运用现场实况传播。让宣传对象跟着镜头走,观察事件的各个侧面、细节,观察各种人物的态度、反映,了解事态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进一步开阔人的视野;二是运用影视系列报道。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知识等拍成各种类型的电视片,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连续不断地收视中,形成总体印象和观点;三是运用于专题报道。这种宣传方法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人物为“演员”,以真实的环境为场景,再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这种手段比实况转播、新闻报道等更集中地反映人物和事件的本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四是运用实物场景组织观看。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展览、人口和计划生育挂图展、摄影、绘画、书法展等,为参观者提供实物场景,在身临其境的心理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三)亲情感化方法
亲情感化方法是建立在人格尊重、信任、亲近、体贴、关怀基础上的人性化服务方法,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把解决群众思想观念问题同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实际困难结合起来,通过利益驱动、政策优惠、扶贫帮困、社会保障等手段,达到亲近人、感化人、教育人的目的。
立足于感化,就是应当紧紧围绕宣传对象的情感展开宣传,以情感爱抚触动他们的心灵,以实际帮助温暖心灵,以情理唤醒心灵,特别是对有实际困难和缺少知识的群众,更要给予温暖情怀。
要真正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人都有自尊心,人格上受到尊重,就会使人受感动,使人受到鼓舞,并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要着眼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广大育龄群众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得到补偿和安慰。
(四)自我教育方法
自我教育方法,是指群众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法。
人口和计划生育是群众自己的事情,育龄群众是计划生育的主人,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更应该倡导和推广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符合时代潮流,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1.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育龄群众,而育龄群众不仅是计划生育的主人,也是国家的主人。这种主人地位,决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必须走群众路线,必须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而相信和依靠群众最好的办法就是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
2.从人的思想变化规律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宣传者只是为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创造外部条件,而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群众自身的变化。
3.群众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最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从而会影响到群体的每个成员。群体间成员的相互影响,就会形成一种压力,催生从众心理的生成。先知先觉的一部分群众在成就感的驱动下,不断前进,成为后进人群追赶的旗帜。这样就形成了自我教育的氛围、环境和模式。
群众自我教育主要抓住四个环节:一是群众讨论。在群众自我教育中,每一个人既是宣传者,又是宣传对象,没有宣传者与宣传对象的角色差异。人与人之间以平等、自然、积极、和谐的态度交流思想,发表意见,进行争论,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二是群众评议。对某一个观点、某一事件、某一做法,某一人物、某一物品进行群众评议,对评议中出现的不同观点和分歧意见进行归纳,鼓励人们继续探讨,促进认识趋向一致;三是群众竞赛。如知识竞赛、读书竞赛、演讲竞赛等,通过询问、提示、启发、抢答等方法,强化参与者对宣传内容的印象;四是群体活动。群体活动的主体是群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为载体,搭建适合群众参与的平台,活动内容与多数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相适应,以保持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使群众参与热情得到保证。
总之,群众自我教育,要加强科学引导,从群众普遍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着眼,满足群众多方面需求,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典型示范方法
典型示范方法,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启发和激励思想变化,鼓舞斗志,追赶先进的宣传教育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的典型是光辉的旗帜,是生动、鲜明而又具体的象征,容易引发人们思想上的共鸣。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典型示范,通常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榜样和工作经验,采取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实地考察等途径在面上推广,有很强的示范、鼓舞、激励和推动作用。典型宣传的基本要求是:
1.真实性。宣传中的典型应真有其人,实有其事,不允许有半点想象和虚构。总结经验要找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出来的规律性,分寸得当,留有余地,不要说过头话,不要人为地“拔高”。
2.代表性。宣传的典型,除了要具有先进性以外,必须有代表性,能够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充分反映时代风貌的人和事,使人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3.相对性。在典型宣传过程中,不要把典型绝对化,无论是正面典型的宣传,还是反面典型的曝光,都要掌握尺度,“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十全十美”、“一贯正确”、“绝对先进”、“高大全”的人和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4.勿过滥。典型不宜过多,一定要少而精,超过一定的量,也可能影响宣传的效果。
5.正面典型宣传为主。多反映和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本质和主流,以反面典型曝光为辅。
典型示范的作用,在于把典型的做法传播开来,让大家学习和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工作中要加大典型推广力度,形成以点带面、一花引来百花开的工作局面。面上工作水平的提高,必然创造出新的典型,推动原有典型创新发展。这样就会使宣传教育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六)提示告诫方法
提示告诫,是指宣传者对宣传对象事前进行提示,点拨事情发生与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引起宣传对象的注意和警戒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大多在事发之前,具有超前预防性,因而容易被接受。它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1.具有提醒、刺激的作用。事先提个醒,指点一下,或紧急关头击一掌、喊一声,会引起明显的条件反射和心灵的震撼。
2.提示告诫要有足够的力量和强度。特别是对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提出严重警告,晓以利害,使其幡然悔悟。
3.提示告诫一般要以平时思想教育为基础,用真理和正义的感召力促其以正压邪,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提示告诫方法,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更容易把问题讲得透彻、讲得清楚,使群众明白事理,加深认识,转变态度。因此,提示告诫是引深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
提示告激方法既可应用于群体,也可应用于个体。如给新婚夫妇发一封贺信,提示他们注意新婚卫生、孕期保健,告知优先优育的知识等。当孕妇分娩后,可以登门探望问候,除向他们介绍一些产褥期卫生、新生儿保健知识外,特别要提醒告诫他们注意产褥期后的避孕,以防不慎造成意外妊娠。
采用提示告诫方法,还要注意事先对宣传对象深刻了解,有针对性地界定提示告诫内容,把握提示告诫的时机,这样区分不同情况、不同对象进行提示告诫,做到教育在前,抓早、抓小、抓苗头,而不易激化矛盾,并有利于矛盾解决。
(七)算账对比方法
算账对比方法,就是用数字说话的方法。数字是客观实际的记录,它是通过统计调查、普查获得的客观情况。算账对比是用数字的变化进行说理教育,这种方法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和雄辩性,因而能够说服人和教育人。
算账对比是群众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中创造地成功做法,在过去30多年中广为应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要使用这种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法,但要不断改革,创新发展,为算账对比方法注入新的理念,即算什么账。比如在可持续发展中,一种新的理念是绿色GDP,所以我们在算账对比时,就要引入绿色GDP的概念,并研究它的指标构成,为开展算账对比提供最新的理念和信息。
要提高算账对比的表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算账对比的形式、工具都有新的发展,所以在运用算账对比方法时,不仅要注入新的内容,还要注意它的表现形式,比如利用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艺术等,增强算账对比的形象感染力,使其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选择宣传方式方法的基本要求
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要因人、因事进行选择,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坚持群众喜闻乐见,多形式、多渠道、广角度的选择方法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既要注意宣传教育工作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又要体现时代特点。过去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宣传方式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往往靠“一张纸、一支笔、一张嘴”进行宣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现代化、多样化,而且要求趣味化,并对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必须不断更新,努力实现“两个过渡”:一是从过去单一化的宣传向多维宣传过渡,即把单纯口头和文字宣传形式整合为“形、声、动”为一体的宣传形式,形成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模式;二是从宣传的社会化向个性化过渡。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个人需求档案,打破时空界限,服务跟人走、随需求变,把宣传的社会性服务转向以人为本的个性服务。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选择方法
采取什么宣传方式方法,首先要考虑宣传对象,要因人而异。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要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如果不考虑对象的基本条件,采取千篇一律的办法,即使宣传内容是正确的,也不会收到好的宣传效果。以往宣传工作上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宣传方式方法上的单一模式。对宣传对象的基本条件不分析,不考虑接受能力,让宣传对象跟着宣传者的感觉走。在方式方法上不是启发式的,而是空洞说教式的;不是耐心疏导、循序渐进的,而是倾盆大雨、填鸭式的;不是民主平等的,而是居高临下的;不是生动活泼,而是简单、呆板、生硬的。因而,缺乏亲近感。
总之,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和时代性,脱离群众、远离时代都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有所区别地选择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
三、坚持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相融洽的科学选择方法
宣传方式方法受宣传目标的制约,是宣传内容的表达形式,无论是采取口头宣传、文字宣传、形象宣传,还是典型宣传、社会宣传,都必须服从宣传目标、内容的需要,并随着宣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内容十分丰富,要宣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满足育龄群众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的需求,保证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要以这些内容为依据,确定与其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既不能与目标、内容相对立,又不能将目标、内容和形式分割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促进目标发展的方法体系。
四、坚持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形成聚合力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宣传模式,要在组合上下功夫。宣传方式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各种宣传方式方法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因此,宣传方式方法的选择不能单打一,在选择某种主要宣传方式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多种宣传方式予以配合,做到各种宣传方式方法同时并用,交替使用,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整体效应,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性宣传同形象宣传和情感宣传紧密结合
人们在接受某种道理时,往往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要善于运用具体的感性形象去进行宣传,既要注意“以情动人”,又要重视“以形感人”,要给人以轻松、愉快和温馨,做到于无声处响惊雷。
(二)集中宣传同经常宣传紧密结合
集中宣传可集中资源优势,加大宣传攻势,产生轰动效应,一般以大型活动方法为宜。经常性宣传具有持久力,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般采取面对面、形象的方法为宜,二者结合可优势互补。
(三)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享乐有机结合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提出“寓教于乐”的著名观点,他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不仅要使人接受计划生育的主张、观点、思想,得到物质利益,而且要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要善于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给人带来情感愉悦,并在这种精神享受中受到教育启迪,使人在接受宣传时“如沐春风”,而不是“如坐针毡”,这样的宣传才有魅力,有持久力。
第六章 实施与运作    宣传思路的策划,宣传内容的确定,宣传方法和宣传时机的选择,宣传教育效果的评估等环节组成了宣传教育过程,即实施运作过程。它反映了宣传教育的规律性变化。
第一节  含义、特征和重要性
一、宣传教育过程的含义
宣传教育工作是有序运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克服各种阻力:化解各种矛盾,推动事业发展,所以应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宣传教育过程的深刻含义。
(一)宣传教育是改变人心理定势的过程
所谓心理定势,是宣传对象在接受宣传前,在过去传统观念或经验的影响下,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形成的态度和看法。
宣传者要及时、准确地摸清和把握宣传对象不同的心理定势。这就要求宣传者必须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使宣传的思想、方法、手段、时机等都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充分利用心理定势既可强化,也可弱化,还可改变的弹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宣传对策,开展不同的宣传活动,突破对方消极心理定势的壁垒,真正做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引导得法,达到宣传者所期望的心理定势。
(二)宣传教育信息传输过程
所谓信息过程,是指信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运作的过程。一般由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几个主要环节构成。
宣传工作中所传递的信息,不同于一般的自然信息,也不是社会原始信息的“照相式”翻版,而是经过宣传者选择、处理、制作的信息。事实上,宣传者正是通过传播加工后的这种信息,利用信息固有的反映、预示、报知和调整的社会功能,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婚育行为朝着宣传教育指引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宣传教育工作的目的。因而,在宣传工作中,宣传者总是按照有利于改变人们的主观认识,有利于解决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影响受传者的思想和行为,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而受传者也总是在不断地接受宣传信息的过程中滞移默化地改变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宣传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过程,人们的思想认识观念也是在接受信息过程中转化、改变和定型。可见,信息过程是构成整个认识过程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宣传教育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
宣传工作一刻也离不开实践。目前确定的宣传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案是以往宣传实践的结果,并且要在新的实践中进行检验。各项宣传活动要通过实践去落实,宣传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要通过实践去提升。但每一次实践,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的深化、提高过程。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宣传工作的始终。由于客观世界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变革世界的社会实践也在不断深化,宣传工作不可能一次穷尽,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原来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又要开始新的宣传教育。
这种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增强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推进了宣传教育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和超前发展。
二、宣传教育过程的特征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遵循生育规律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活动遵循生育规律的发展而变化,并依据不同人群的生理、心理状况,对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以及生殖健康要求,进行调研策划,确定目标任务,组织实施,反馈检测、评估等,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连续过程。
宣传活动的各个阶段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客观性、可塑性和内在联系性。每个阶段如何进行,需要的时间长度,都是根据需要而定的,并从实际出发进行设计的。但每个阶段必须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积累式发展。一个新的循环完成之后,再依次进入下一个新的循环,每一次的循环都应有所提高和创新,充分体现事物螺旋式上升,曲折发展的辩证规律。
(二)宣传教育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
无论什么宣传活动,一是涉及到人,宣传者和宣传对象;二是涉及到事,提出宣传具体内容及解决的具体问题;三是涉及到物,运用什么形式、手段和工具;四是涉及到有关领域和部门。这四方面的资源组成宣传教育活动,而且各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构成了既复杂,又联系紧密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资源配置整体。
宣传教育资源配置,主要表现为宣传者与宣传对象,即与育龄群众的关系;宣传目标与宣传内容、宣传形式的关系;工作需要与现实可能的关系等。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按宣传教育的发展规律的要求组织社会力量,调动和配置社会资源,并形成资源优化重组的优势,推进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宣传教育是积累式发展的过程
宣传教育是促进人的思想转化,规范道德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积累发展的结果,所以必须把阶段性工作和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并要突出中心和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工作,形成整体推进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循环,使宣传教育活动一次比一次深入,由低级走向高级,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宣传任务实施的重要性
确定工作任务不是宣传教育的目的,而是通过任务的具体实施,有效地提高人的思想认识,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主动地为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宣传任务的确定,反映了人们对宣传教育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证明,如果宣传工作只停留在确定任务阶段上,只是纸上谈兵,而不付诸实践,不用于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并正确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那么,即使宣传任务的确定是科学的、有根据的、切实可行的、鼓舞人心的,最终也是无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任务实施是宣传教育发端至终端的传送带和连接器,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
因而只有抓住实施这一关键环节,宣传教育才能充分发挥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服务的功能。
(二)宣传任务的实施是宣传工作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宣传工作任务虽然是以社会实践为依据,是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是,它是否真正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实际,还有待于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社会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因而原定的宣传工作任务也必须根据新的情况进行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以适应客观形式发展的要求。
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只有把宣传工作任务付诸实践,通过宣传教育才能为人所掌握。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版第1卷第9页)理论要真正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物质力量,还必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对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任务无论多么正确,当群众还没有认识,还接受不了的时候,不明白任务的内容、目的,就要求人们为之奋斗,是不实际的、也是盲目的,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往往会造成宣传教育的失败。
第二节  实施过程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实施过程,是一个运转有序的系统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宣传任务实施的程序
程序是指按时间先后或依照工作运作规划而安排的工作步骤。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随意决定的,而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体现了逻辑和实际的一致性。落实宣传工作的任务,必须依据宣传工作自身的逻辑顺序,分阶段、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宣传工作任务的实施程序,一般可分为,策划、试点、实施、反馈、调控、评估等6个主要环节。
(一)策划
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指为实现宣传工作既定任务而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是指导宣传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也就是制定行动计划、规定工作任务、明确具体措施、任务完成时限和达到的具体效果。列宁指出,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行动策划是基础环节,是宣传工作任务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
实施方案的策划是围绕宣传工作任务进行的。宣传工作的任务包罗万象,行动方案的策划自然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最根本的,是抓好长期规划、近期行动计划和应变计划的方案制定。长期实施计划带有战略性,应高瞻远瞩,提出长远目标和明确的方针;行动计划着眼于当前的实践活动,应尽可能地提出数量、质量、时间与效益等一系列具体要求;应变计划主要用于突发的紧急情况,应当在方案的多向性、高弹性和应变性上下功夫。总之,各种规划和计划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具有内在统一性,关键是要把握好衔接,防止规划和计划之间脱节。但是规划和计划的制定都要留有余地,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二)试点
试点是指策划方案在普遍实施以前,为验证其可靠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为取得实施的具体经验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搞试点”。这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经常运用的一种工作方法。
1.要选好“点”。所选的“点”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就是试点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宣传工作要求相接近,试点的经验和做法能在较大范围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推广。
2.要对试点地方的支持力度进行适当控制,不应为其创造特殊条件,也就是不能刻意包装。同时,还要全面掌握试验的过程及每个阶段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3.要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应着重分析试验过程的主客观条件及其与试点结果的关系,认真总结经验,对实施方案做出合乎客观实际的修正、补充和完善,使其更有利于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
(三)实施
实施,就是具体运作,是把试点取得的经验在面上加以推广,是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实施过程是完成各项宣传工作极为重要的环节。
在较大范围内推广试点经验,验证策划方案是否实际可行,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做到二者相结合。要注意不断地了解新情况、取得新的认识,总结新的经验,并用以指导和发展新的实践。
(四)反馈
反馈就是把工作实施过程中搜集到的各种反映,包括赞同、反对、建议及遇到的阻力等信息及时传输到决策机关,使决策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实施过程及结果,对决策进行反思,并根据对反馈信息的加工,修正和完善宣传教育的实施方案。
任何宣传教育工作的决策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或者因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或因对客观情况了解不全面都可能使决策出现偏差,即产生“目标差”,而影响宣传工作正常运行,这时就需要对决策的方案进行调节,使主观认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因此,在实施宣传教育工作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和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调节作用。
但由于信息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误差性等特点,所以对反馈的信息必须及时处理,即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确认信息的准确程度,使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了获取真实的信息,宣传者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下沉到最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捕捉最新信息,尽量减少信息传输过程的中间层次,快捷、准确地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实际情况,防止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五)调控
调控,是指施控系统依据内部条件变化而调整运动状态,达到施控系统某种即定目标的过程。宣传教育工作实施中的调控,主要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其形式多样化。最基本的形式是自我控制、逐级控制和关键控制,其中自我控制是实施宣传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所谓自我控制,一般是指宣传教育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受传者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对已查明的产生目标偏差的消极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消除,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六)评估
科学地评价宣传教育工作效果,有助于总结经验,认识和掌握宣传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增强宣传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宣传教育的效果评估,需要在制定宣传规划之前,对宣传对象进行调查,了解群众需求,即“需求调查”,群众需要了解哪些知识,需要提供哪些帮助和服务,并根据群众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宣传规划和行动计划,即“订单式”服务。这样的宣传教育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宣传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接受,但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让人接受,效果大不一样。所以只讲效果,而忽略过程的宣传教育不是成功的。因此,宣传教育的效果评估应该从发端到终端进行全过程的考察。
在宣传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上述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些环节,虽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交错运行,但是它们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如果违背程序就难免走弯路,影响宣传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宣传教育工作系统过程与子系统过程
(一)宣传教育的系统过程
宣传教育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体经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和两次飞跃。
第一个阶段是宣传决策。这是根据宣传教育的库存信息,谋划并确定一定历史条件下宣传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宣传工作运行的前提,是建立在掌握宣传信息,调查了解重大社会问题和人们的思想状况,研究分析和预测社会舆论动向基础上的,是宣传主体认识和掌握宣传工作客观规律的过程。
第二阶段是宣传实施,是依据决策方案的要求,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的过程。它是以制定行动计划、确定宣传范围、选择宣传时机和宣传手段、组织活动为主要环节的,这个阶段是主观见之客观的实践阶段,是宣传教育系统过程中的骨架,即主体部分。
第三个阶段是宣传控制,是根据宣传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调整宣传工作内容、目标和任务以及宣传方式方法,规范工作运转的有序性,保证宣传工作沿着决策方向健康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包括信息反馈、总结检查和效果评价,为新的宣传决策做准备等。以上这三个阶段是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一般程序。
“二次飞跃”即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调研、策划以及方案的制定和推出,仍属于认识阶段,直到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展开,才进人实践阶段。但这种实践活动是否正确,制定的方案、提出的要求是否切合实际,群众是否认可、满意和欢迎,还有待于实践的发展进一步检验。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宣传教育工作全过程是正确的,便产生了第二次飞跃,即从实践到理性的飞跃。这一飞跃是根据反馈评估的信息,对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理性升华过程。也是认识新事物和新规律,对宣传教育提出新的部署和要求,一步一步地推进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的过程。
(二)宣传教育工作的子过程
宣传教育工作的具体过程,即子过程。一般是指宣传教育系统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作过程,即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步骤。大体由以下子系统组成。
1.审视情境。就是通过调研方法,一方面了解形势的变化,一方面了解群众的需求、态度和价值取向,以便确定宣传教育工作方向、任务和目标。
2.明晰对象。重点向哪个群体宣传,解决哪个层面的问题,分清首要对象、次要对象与边缘对象,做到心中有数,宣传目标突出。
3.明确内容。宣传什么,让群众了解什么,知道什么,掌握什么,要清晰明了,宜简不宜繁,体现少而精。
4.选择方法。通过哪些宣传形式,采取哪些方式方法,要本着最佳从优原则,必须全面把握并正确运用到实践中去。
5.组织活动。发动群众参与进来,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宣传,在宣传中活动,用活动促进工作落实。
6.评定成效。要经过宣传前后的比较、分析,得出科学结论,既要看到成绩,又要找到不足。
7.巩固提高。用新的活动巩固以往活动,提升活动水平。
宣传教育工作的系统过程和子过程是辩证统一关系,系统过程和每个子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系统过程表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务是个系统链条,子过程是整个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两者是链与环的关系,没有一个个环节的连结,就构不成链条,也就形成不了宣传教育的整体系统。因此,完成子过程是实现系统过程的基础;系统过程是子过程的总和与提升。不能逐步地把一个个的具体过程完成好,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体过程自然难以实现。但把注意力仅仅放在完成具体过程上,而不能将其发展提高,不能紧密融入整体过程中,宣传教育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或低水平重复。
三、宣传教育工作实施的基本要求
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是系统运作的过程,情况复杂多变,因此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雅”与“俗”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需求呈不断提高和多样发展的趋势,宣传教育工作应根据群众需求变化,不断提升宣传品位,而品位性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比如东北农民最喜欢“二人转”这种文艺形式,而且在内容上要求幽默,并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东北地区有“宁肯耽误一顿饭,不落一场二人转”之说。品位是有层次性的,不同的人群对层次的理解和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宣传教育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要有高品位的内容和形式,又要有适宜大众的宣传内容和形式,真正做到雅俗共赏。这就要正确处理唯上和唯实的关系,并要在“唯实”上狠下功夫,把正确地贯彻落实上级指示与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突出本地特色,创造性地抓好宣传教育工作。
(二)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借势”与“遣势”的关系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 ,是社会性的大宣传,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防止单枪匹马的孤军作战。
协调的本质,就是善于运用客观形势,借助其他方面的形势,实现自身发展。造势是增强系统的有序性和挖掘系统的潜能,提高实施运作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影响,推动宣传教育发展。宣传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宣传对象人群庞大、层次复杂、个性差异大;宣传内容涉及广泛、宣传形式多样化,完成宣传任务就必须协调动作,做到人、物、事三大要素有序运转,形成宣传合力,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要把握中心,正确处理经常性与阶段性工作的关系
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全过程,并围绕中心工作进行,具有任务多、内容多、活动多的特点。所以,必须把握住中心,抓住重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弹好“钢琴”。只有全局在胸,才能高屋建瓴,使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工作中心,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四)要抓好典型,正确处理点与面的关系
典型是旗帜、是路灯,起引导发展的作用,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典型就等于没有旗帜,从而失去路标。所以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不仅是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运作的重要环节。
但是,宣传教育工作不能仅局限在典型上,更不能把典型作为上级观赏的一盆花,或只在“点”上开花,不在面上结果。要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开展,就必须带着面上的问题到“点”上去研究,去寻找答案,然后把“点”上取得的经验推广到面上去,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做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第三节  效果评估
宣传教育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估,是宣传教育工作整体评估中的一部分,是实施运作过程的子过程。没有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估就等于没有活动的结果。犹如运动员在百米比赛时,只有起跑、途中跑,而没有最后冲过, 终点线,因而没有比赛的成绩一样。所以只有进行效果评估,才构成一个系统的宣传教育实施过程。
一、效果评估内容
宣传教育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估不同于宣传教育工作整体评估,它是对某项活动从发端到终点的具体评估,因此,它的评估内容是微观的、具体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宣传活动方案
对宣传活动方案的评估,是活动开展以后的具体检验,看其活动的指导原则、活动组织领导、活动程序安排、活动主题及内容的表现形式及表现程度等与客观实践的差距,是实践对活动组织者主观认识的检验,也是实践升华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二)活动载体
宣传教育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不同的宣传教育内容需要与其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也就是选择不同的活动载体。某项宣传活动开始之前,也就是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就已经明确了活动载体,比如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举办一场演讲活动,演讲这种形式就是具体活动的载体。活动的效果与演讲稿撰写水平、演讲人的才艺展示,与会场氛围都有直接关系。但是,关键还是载体与宣传对象之间的协调程度。所以在活动开展之后进行评价就会得出客观结论。
(三)活动效果
任何宣传活动都会产生效果,而且不是活动之后,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效果就会显现出来,活动之后的效果则更明显、更持久。比如举办大型的生育文化消夏晚会活动,通过舆论传媒把举办文艺演出的信息传播出去以后,人潮向广场集聚,这就是活动的。发端效果,在演出中群众鼓掌、激动、流泪等表现,是活动过程中的效果,在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能平静,相互交流看法、倾述情怀,畅谈体会与感受等,是活动终端效果。
宣传教育活动的终端效果,是宣传教育实施过程效果评估的重点内容,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它是最终评价某项宣传活动水平的核心依据。宣传活动终端评估内容,一是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调查,二是群众知晓率的调查,三是宣传品满意率调查,四是活动组织化程度的调查。
二、效果评估方法
宣传教育活动实施过程效果评估方法,主要是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是原则性和典型性评估,是对宣传活动的认知过程;而定量评估则是通过一定数量的人群,对设定的具体指标进行表态,即实践提升到理性思考的过程。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作用各有不同,客观地评价宣传教育活动效果,必须同时运用两种评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考察活动的效果,对活动效果的评价会更真实,更接近客观实际。
定性评估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典型调查等方法进行。座谈会规模可根据需要设计,但人数不宜过多,参加人员过多发言的机会自然少,发言的人也会因为会场人多而形成心理障碍,不易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彻底倾诉。所以大型座谈会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人户走访是一门艺术,关键在于同走访对象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亲和友善的朋友关系,消除对方的心理障碍,使走访人谈出真实看法。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要根据效果评估的需要,并照顾到社会层面,既有一般层面的代表,又有典型人物的代表,形成平面与立体交错,这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才会有层次性和代表性。
定量评估是较为科学的评估方法。主要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但这种方法涉及面广,动作较大,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支持。抽样调查的关键是制作调查文本和确定样本量。调查文本的设计,一是要考虑到效果评估的需要。调查项目既能覆盖活动过程,又能突出重点;既能方便调查,又能有利于群众回答,而且又适合计算机处理;二是要考虑到区域的差异性。一项宣传活动在不同地区同时开展,无论是活动的组织化程度,还是活动形式、活动载体,以及活动效果都会有较大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往往不是宣传者自身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风俗习惯、区域特点决定的。所以,抽样调查方案在设计上要充分给予考虑,做到覆盖全面、分层科学、项目适宜、操作简捷、方便群众、有利评价。
宣传教育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估,在运作时还有诸多具体操作办法,比如群众评估法,专家评估法,中介评估法等。群众评估法就是对某项宣传活动开展大家评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声讯、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开辟专栏、专线和专题节目,集中时间和版面组织群众论坛,对活动进行评议;专家评议主要是聘请相关学科的专门人才,从活动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载体、活动效果进行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统计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科学鉴定,并撰写专家评议报告;中介评估,是指委托与本项活动没有牵连的第三者,即专门的社会机构进行评估,两方签订《合同》,并按《合同》规定的条款进行运作。
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对于取得评估结果至关重要。所以,应重视评估方法的选择,并组织好具体实施。
三、效果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是活动效果的最终评价。是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合成与浓缩。评估结论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导向性。所谓评估结论的倾向性,是指结论对活动所持的赞同或反对态度,肯定发扬的与建议改进和完善的目标指向的倾斜度较大。所谓评估结论的导向性,是指评估结论对活动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效果评估的结论,不是评估当事人主观臆断,而是它充分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意志,代表广大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也就是说,有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的宣传教育活动就有旺盛的生命力,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等。而没有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的宣传活动就缺乏生命力,会逐步萎缩直至消亡。
活动效果评估结论,最终以评估报告的形式发表,也就是要撰写出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一般分前言、项目评估方案概述、项目实施总结、项目绩效评价、活动差距与努力方向五个部分。报告要文字精炼,观点明确,内容突出,图文并茂。报告的重点部分是项目绩效评价和活动差距及努力方向,体现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理念,体现效果评估对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重视,以及引导发展和推进工作的实际作用。
第七章 宣传技巧
人们从事每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总是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需要有技巧。
技巧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艺术,它是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并通过理性认识升华的人的一种技能。每个宣传员的艺术就在于,以最有效的方法影响自己的听众,尽可能使某个真理对他们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容易领会,留下更鲜明深刻的印象。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技巧包括诸多方面,融于宣传教育的全过程。
第一节  创意策划
创意和策划是紧密相连的,创意是提出意图,并有明确的主题表现形式。而策划是创意的延续,是对创意的具体描绘,并谋划出系统思路,形成可操作性方案。
宣传教育工作离不开创意和策划。创意和策划是宣传教育工作最大的技巧,它决定了宣传教育活动的水平和档次。如果创意本身是拙劣的,其他环节的技巧展示得越充分和完美,活动的不和谐性暴露得越明显;如果创意优秀,其他环节的技巧表现完美,则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创意和策划是基础性工作,是宣传其他环节技巧展示的平台。
一个集中性的社会宣传活动,首先要考虑的是中心内容和主题,也称为创意。通常组织一次社会宣传活动,只能确立一个主题,或者是围绕大主题的一系列子活动的主题。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是一个全国性的主题活动,各地为了推进和引深活动的开展,又围绕这一主题活动开展了系列子活动:“阳光女孩”、“青春风采”、“女性健康”、“小康家庭计划”等,这些子活动都是支持主活动的。
主活动和子活动都需要创意和策划,它与作战打仗、商品营销、竞技比赛等是一个道理。创意和策划技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主题活动名称凝练的鲜活性
主题活动名称的提炼是宣传技巧的综合表现。它既体现主题深远意义,文字表述形象深刻、鲜明,又体现人文关怀,给人艺术享受。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意义深远,表明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必然能够树立起来的宏伟气势,口号响亮,凝聚人心,便于记忆,有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主题活动名称凝练的卖点性
宣传教育活动是为群众组织的,是供给群众的精神文化产品。活动要有卖点,即吸引群众参与的“点",活动的卖点越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高涨,活动才能取得效果。
宣传教育活动的卖点,出自对群众的深入了解,而且要根据不同人群区别对待。制造活动卖点,既要抓住群众心理需求,直通心理饥渴部位,又要创新形式,产生双向互动效应。
三、资源组合与配置的优越性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是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靠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唱独角戏”,只能形成内部繁荣,即“圈里热”,表明缺乏攻关技巧。因而,需要整合社会的宣传资源,并重新配置,为活动开展创造条件。资源配置要体现优化性,即合理、有用、节省、高效。
四、宣传活动筹备的统筹性
组织大型社会宣传活动,只有周密的计划文案是不够的,因为策划书仍处在相对的静止状态,组织活动的技巧、资源配置的艺术均未得到实践的检验。活动必须进入实际的操作,将桌上的文本转化为行动之后,技巧才能得到展示。
策划方案的技巧性,是通过科学的严谨性表现出来的。策划方案的周密和严谨,在于对宣传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地细化和研究,包括有关背景材料的准备和提供,准备领导讲话的文稿,宣传标语和口号的拟定,新闻通稿的起草,以及召开媒体通气会或新闻发布会,落实活动所需的经费;考察活动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场地的设施,环境的布置预案,主席台(舞台)音响器材的功能与效果,出席活动领导同志和群众的集合路线与疏散方案,参加表演或登台领奖人员的顺序安排,意外突发情况的处置方案等。由于组织大型社会宣传活动,是“联合兵种”作战,需要各方面严密配合与协调动作,所以必须遵照策划方案的步骤和顺序组织实施,防止随意变动。否则,整个活动将受到影响,降低其宣传活动的效果。
五、宣传活动指挥的权威性
一个成功的社会宣传活动,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组织者的基本素质与经验至关重要。在方案策划时,必须明确每个环节的人员分工,工作任务,职责范围,时间长度和质量标准。对于影响较大的社会活动,为了运作有序,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可进行模拟预演,进行配合协调方面的训练和磨合,也就是文艺演出前的彩排,从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集中解决暴露出的弱点和隐患。
活动策划,要对活动指挥者提出技术要求,要熟知活动的意义、规模、程序、人员、时间、场地等情况,做到指挥得当,指令清晰,严谨有序。比如组织大型的生育文化调演活动,指挥者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各就各位、严格职责,调整好活动进行时每个阶段的注意力,开幕式要简短,避免抻长拖沓;节目的演出要紧凑、活泼、高潮迭起;颁奖是组织工作最后的环节,往往出现混乱和尴尬,此时,指挥者应高度集中注意力,发挥台上(负责颁奖领导人)、台下(负责领奖代表)、递送奖杯和证书(分批、次递送礼仪人员)、引领礼仪人员、音乐播放人员(活动场地音响师)等环节的积极配合,颁奖阶段时间内指挥者号令为第一号令,权威号令,排除干扰,清除杂音,使议程中的每个节目或项目,都衔接紧凑,干净利落,并能及时弥补和避免临时出现的尴尬和遗漏,确保宣传活动的完美与成功。
六、宣传活动的延续性
大型社会宣传活动,从策划到实施,需要花费许多精力与时间,要获得应有的宣传效果和长期的影响,就必须考虑活动之后的跟踪与延续工作。仅有活动举办前媒体的宣传和配合,只能是一时的造势和轰动。活动结束后,需要及时将各部门、各层面群众的评价信息,搜集整理并归类分析,对活动效果进行认真评价,总结其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并作为下一个策划重要参考。
活动的延续是宣传教育的生命力。任何一项活动都有一定的周期,是在有限的时间长度中进行。但是作为一项事业却是永恒的,尤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只要有人类存在,它就会随着人的生命延续而存在。所以一项社会活动结束后,还得谋划创意下一个主题活动。比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进入高潮,又延伸出“关爱女孩行动”。“关爱女孩行动”虽然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有紧密的联系,但又有其自身的内容及活动特点,仍需要重新创意和谋划。
主题活动的延续,一方面是宣传大目标的深化,用活动加以连接,形成系统链条;另一方面是主题活动自身工作延续,是活动后的反思,即活动在头脑中的倒叙。所以活动的延续并不是走向消亡,而是播撒希望的种子。
第二节  培训技巧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关键取决于干部队伍素质。培训是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保证培训质量,重要的是掌握培训的技巧。
一、培训对象的分析技巧
培训对象的确定,通常是根据工作任务和某项业务的需要,或者根据l临时性工作的安排而确定的。培训对象的确定和培训内容的选择关系十分密切,并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而分析培训对象和选择培训内容就是工作中的具体技巧。比如人口和计划生育战线充实了许多新鲜血液,新上岗的人员较多,需要组织岗位培训。在错综复杂的人群面前,如何搞好培训,需要理出头绪。要对具体人员进行调查摸底,根据调查的结果,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这就是调查与分类技巧。
对育龄群众的培训,要严格区分对象的范围和构成,针对男性、女性,新婚、孕产、更年期等不同对象,确定教育内容,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萝卜白菜一锅煮”。区别分类本身就是技巧,技巧较高的人能把培训对象分得清清楚楚,而缺乏技巧的人,就会把培训对象分得杂乱无章。所以提高培训技巧,也要从谋划创意的源头抓起,从分析研究培训对象抓起。
二、培训内容的选定和准备技巧
培训内容和培训老师的选择,必须根据宣传对象的接受能力,根据培训的时间长度,把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序地列入培训日程,既从实际出发,又突出重点,做到宏观上统筹考虑,微观上细致安排。以往有些培训只重视培训形式,关注统计结果,而忽视培训的质量效果,在一个只有30~50课时长度的短期培训班,理论、政策、法规、知识、方法、经验等都涉及到,有人形象比喻,“培训班是一个筐,好莱烂菜一起装”。实际上,一个短期的培训活动是难以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全面教育的,这种安排是缺乏技巧的突出表
现。我们不妨把需要的知识,根据轻重缓急画个同心圆,其圆心是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其次是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学员尽可能了解或把握的;再次是学员自己渴望学习而又能够予以提供的。这就是具体运作技巧。掌握运用这一技巧,老师在教材准备和授课过程中,就便于把握,而且会得到学员的赞同,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教材的筛选与教学准备技巧
通常的培训活动都要发给学员一些培训教材和资料,可以是老师授课的提纲,也可以是辅助阅读的参考材料。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特别是授课老师,还应该针对培训对象和讲授内容,准备好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用具和材料。比如传统的黑板、粉笔、白板、白纸、书写笔等,现代的投影仪、电脑、多媒体播放设备等。特殊方式的培训还应准备有关的录像节目、光盘(碟)、角色表演服装和道具等。有条件的地方,培训环境的布置也可根据每期的对象和内容,张贴墙报、宣传画、挂图,摆放展板、模型、宣传品等。这样,不但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可为学员知识持久,增强知识烙印,填补实感空间提供帮助。老师课前的准备,既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技巧能力的表现。
四、培训者(授课老师)的基本技巧要求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培训工作的效果和培训者(老师)的技巧能力、水平等基本素质与修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拥有专门知识和相关知识的丰厚基础。有人总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在台上讲一堂课,必须有十堂课的知识储备,只有知识超储,课堂上才能运用自如。老师还应当具有较好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授课时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在讲课过程中,主题鲜明、论证条理、逻辑性强、趣味性浓,善于运用辅助教学手段和技巧吸引、凝聚学员。用充沛的热情、知识的力量、实践的经验、感情的投入、责任意识,打动感染学员,使受训者(学员)情绪饱满、感受温暖、引发思考、学有所获。
这些都与培训技巧有直接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五、形象教学技巧
形象教学是指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形状和姿态,引发人的思想感情活动,达到教育目的,以改变人对事物的态度,激发人们的精神情绪和培养新的性格特征。采用形象教学方法,是培训技巧的具体运用。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培训教育不同于正规的学校教育,教育对象一是专兼职干部,二是广大育龄群众。基本特点是成年人群,记忆力较差,理解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在培训过程中,如果多采用形象的语言或形象的教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是有形象的,真理也可以笑谈,授课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果能够采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引用同主题相关的典型事例、幽默故事,采用形象教学用具,图版、模型、幻灯片、实物等,就可以有效地调动课堂情绪,集中学员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的好奇和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有的培训课程可以安排在工作环境中,比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方面的培训,影视制作、摄影美术、生产技能等内容的培训,就应该分别到试验室、摄影场地、写生实地、生产场地去,把讲授的理论放在直观的形象和实际操作中完成,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和实践结合。
六、快乐教学技巧
所谓快乐教学方法,是指运用综合手段和娱乐技巧,充分调动教学活动中文化艺术的积极因素,极力营造课堂或培训场所轻松、愉快的氛围,将教学、问答、游戏、竞猜、表演等形式融合为一体,形成教学互动,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
诸多教育学家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作为学员,从生理现象观察,在上午9点到10点听课时(精力最集中的时段),如果老师只用一个语调或语速讲授内容,注意力也只能有效保持20分钟。之后,就必须有意识地采用相关手段或技巧。如课堂提问,引发学员思考并回答,老师离开讲堂的座位来回走动,使学员的眼球跟着活动,以维持学员的精神集中。再过20分钟后,就要采取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方法,如现场分成临时小组进行讨论,让大家研究、争论,选出代表发表本小组的意见和观点,也可以让学员代表到讲台上,书写、绘画出本组的结论性意见,对于优秀的小组及时进行口头表扬或物质(小小纪念品、宣传品)奖励。还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把事先设计的“故事”、“案例”,分别交给学员进行正反角色表演,互换角色表演等。这样的培训,轻松活泼,直观易懂,印象深刻,寓教于乐。
第三节  咨询和交流技巧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激发人的热情之火,是思想的衣装,也是强大的富于感染力的艺术。所以,增强语言表述技巧,对于面对面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一、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节奏,准确而又轻松愉悦地把宣传内容和主题思想传达给对象,这是语言传输的艺术。
人口和计划生育政治敏感性强,计划生育干部的态度往往被理解为某种规定,所以需要准确地把握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熟练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信息,科学、正确地回答群众所提出的疑难问题。同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述方式,特别是在个别谈话或咨询活动中,宣传者应该尽快接近对象,拉近距离。要善于启发,多加鼓励,及时表扬,使宣传对象消除误会,卸掉包袱,释放情绪,并能实现双方的善意探讨,共同研究。
上述的这些要求,为宣传者语言表述的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需要有更高的技巧。在诸多语言技巧中,语言幽默是最能凝聚群众的。宣传者讲话要有政策性、科学性、说理性,谈话要真切、真诚、温柔、暖心。不讲大话、空话、假话,避免用伤害对象的语言和有刺激性的词汇。不轻易下结论,不做无原则的许愿或表态。所有这些,离开幽默做基础,缺乏语言技巧表现,都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只有提高语言艺术,增加幽默感才会使宣传对象真正感受到亲切和满意。
二、真诚的人文关怀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使宣传对象和宣传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声声入耳”,宣传者必须与宣传对象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在一个平台上对话。谈话与交流不仅是思想感情的交流,更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宣传者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态度,做到诚恳、热情、亲切、友善、文雅、礼貌,与宣传对象心心相印,情感交融。
宣传者要把自己对宣传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和善温馨、情真意切的语言,尽量使每一句话都能散发出热忱和生机,从而打动宣传对象。通过语言把情感和道理相结合,使宣传对象打心里信服,才能提高咨询与交流的宣传效果。
搭感情交融之“桥”,铺心灵畅通之“路”。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愉快、亲切、和悦的感情交流,就会对宣传对象产生积极的作用,交流的双方心情越舒畅,交谈越亲切,心理就越兴奋,矛盾就越容易解决。
三、宣传语言要简洁新奇
宣传者要善于把严肃的政策性语言和枯燥的材料性语言,变成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根据不同的对象,多运用一些适当的比喻或举例,尽量避免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交谈语言的通俗,不等于庸俗和浅陋,应该是俗而不庸。
在宣传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尽量采用新概念或新词句,以体现强烈、浓厚的时代气息,以富有创造性、新而美的词汇来增加吸引力。当然,也不能生造一些新词汇,把本来浅显的道理弄得复杂化。
在交流过程中,也可采用一些艺术的手段,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缓解与宣传对象之间的暂时隔阂与一度的尴尬。
四、宣传语言要富有哲理
宣传语言不仅要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因此,要注意把宣传材料中的观点和群众思想存在的问题,运用辩证的思维,从哲学的角度,清楚地传递给宣传对象,或者借用一些名言警句,以增加宣传语言的色彩,增强宣传的说服力。运用好名言、警句、格言、俗语,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
五、宣传语言要形象生动
语言也有形象,包括语气、语速、语调等,当然也包括与宣传对象交流时宣传者的仪态和表情。在解决与宣传对象根本感情和态度的基础上,宣传者就应该自然地以亲切、和蔼、可敬的形象展现在宣传对象面前。
语言是口头表达的主要形式,口头表达讲究字正腔圆,必须熟练掌握普通话,使宣传对象听明白、听清楚。讲话的声音要控制在以对象清楚接受的程度,听众多、场面大,则需要声音洪亮、有力,语速要慢些。个别交流、谈话时,则尽量自然、亲切,不同于作报告的腔调。
六、宣传语言要优美悦耳
所谓语调是指语言表达过程中声调的升降、轻重、抑扬、顿挫等变化;而节奏是指讲话的长短、快慢、间歇、停顿等变化。在与对象的宣传交流中,根据宣传内容和目标人群的不同,采用适当的语言、语调和语速处理,使语言、语调变得优美悦耳,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给宣传对象留下深刻印象,宣传效果也会因此大大增强。
七、把握好交谈契机
交流通过交谈来实施,交谈就要顺势而展开,营造融洽的环境氛围。不合适地胡言乱语,就可能遇到麻烦,甚至碰壁。
交谈的开始有多种样式。可以从寒喧谈起,沟通彼此之间的感情,创造良好、和谐的气氛;也可以从周围环境、兴趣爱好、热门新闻等打开闸门,表达共同的观点和双方的态度。交谈过程一旦产生共鸣,便可得到开启心灵的“钥匙”,打开局面,把话题引向深入。同时,要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对方不断跟进。保持目光的亲密接触,使谈话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环境中。
八、耐心倾听对方意见
交谈是双方共同参与的谈话过程,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因此,善于倾听对方的谈话,特别是耐心听取对方诉说心里憋闷的话题非常重要。要设身处地、主动参与,不仅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观察、身心体验、积极理解,始终保持精神专注、入神的姿态。多给对方肯定的回答,用“是的”、“我理解”、“我明白”等表示赞同,以保持双方浓厚的交谈兴趣和愿望。遇到麻烦的话题,必须等对方把问题讲完,再巧妙转移,中途打断对方谈话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善于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激发有兴趣地谈话方向,引导话题向有利方面转化。在谈话卡壳的时候,须懂得试着把另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引入交谈。
第四节  演讲技巧
演讲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播活动。基本形式是“一人讲,众人听”或“多人讲,众人听”。演讲过程是有声语言表达和无声语言(形体)表达的结合,运用口头语言陈述故事、事理、观点、意见,达到感染人、说服人、启迪人的目的。其中“演”是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强化口头语言表达的内容。演讲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讲”、“演”结合,声形同步,“讲”中有“演”,“演”中有“讲”,赋予宣传活动以艺术色彩,力争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近年来,演讲活动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形式,发展为运用舞台环境、美术创作、人物造型、电视大屏幕和电脑多媒体技术综合参与的全新模式。许多主题演讲报告会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与创新,效果倍增。
一、演讲文稿的写作技巧
演讲稿不同于一般的经验材料或理论文章,在撰写演讲文稿过程中,首先要有艺术创作的思维和感觉。内容的确定、篇幅的长短一定要服从演讲效果的需要。个人说理性演讲以实际演讲时间10分钟为宜,突出的典型事迹报告,通常不超过20分钟。说理性演讲观点要明确、见解独特,焦点突出,合理合情;事迹报告切忌“穿靴戴帽”,应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以感人的故事开头,引人入胜,层次清晰,渲染气氛,头尾相映。词汇和语言也应形象、生动、幽默、诙谐、感人、煽情。
二、演讲韵语言表达技巧
演讲是运用口头语言来传情达意的,是演讲者运用语言并通过适当表演,向较远距离的观众传播信息的过程。
语言是主要的信息通道。演讲用的语言是生活化的语言,口语化的语言。说起来要“上口”,听起来要“入耳”。语言的运用要简洁、明了,真实、朴素,切忌拖泥带水。要使语言生动感人,就要语音准确、口齿伶俐、吐字清晰、饱满圆润、悦耳动听,借助诗朗诵般的激情,采用排比、仿照、对比等手法,注入戏剧、曲艺等表现元素。声音处理不同于做报告,要洪亮、有力、抑扬、顿挫、起伏、跌宕。不断提高口头表达的技能和水平,有助于宣传教育效果的提高。
三、演讲者的形体表达技巧
作为一位成功的演讲者,应该在表情、姿态和形体表达意识方面具备其技能。通过仪表、姿态、表情、目光和手势等,辅助口头表达,既要充分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又要考虑观众的审美鉴赏习惯。
演讲力求整体的和谐与效果,面部表情在演讲中要准确、明朗,富有喜怒哀乐的变化,不能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特别是眼神的运用,要有灵感,与手势等肢体表演相协调统一。而手势的运用则力求简单、有力,干净利索,示意明确,恰到好处。
四、控制演讲局面的技巧
演讲过程中,尤其是初次演讲的人,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过于怯场。演讲者往往由于多种原因,会出现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心跳加快等怯场现象。要克服以上毛病,首先需要提高演讲者的自信,鼓励演讲人员做好演讲前的准备工作,熟练讲稿和反复排练,克服过分考虑名利、形象和自我意识过强等毛病,保持轻松心态,通过多次排练获得经验和技巧,避免遗忘或卡壳,不断丰富临场经验。
演讲过程中既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要学会适度调整、放松心情。即便在演讲过程中出现意外,也能从容面对、插话衔接、重复衔接、跳跃衔接、幽默处理。观众发出热烈的掌声时,应掌握节奏、适当停顿。每讲一次都善于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调整其内容和节奏。充分发挥演讲艺术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和创造力,始终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五、辅助手段的开发和综合效果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演讲报告这种宣传形式从过去传统的、格式化的形式,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改进。演讲从一个人讲、大家听,变化为有角色、有情节、有呼应、有互动的多人讲,大家听的形式,高科技手段辅助演讲已经走出了非常成功的路子。例如重庆市红岩纪念馆创作表演的大型主题演讲报告会《红岩魂》,把革命先烈的悲壮故事,运用演讲报告会的形式,设置人物造型,强化舞台环境,采用光电技术和电影片段、电脑多媒体投影技术,把观众带人到革命历史的特殊环境,演讲效果非常成功,出人意料,堪称是当代演讲报告形式改革与创新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目前也有这方面的尝试,2002年9月2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电视电话现场会,就采用了现代传媒与传统演讲相结合的手法,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大大丰富了宣传手段,提高了宣传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第八章 宣传品制作与管理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是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加强宣传品管理,规范宣传品制作和发行,对于保证宣传品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概念、功能与作用
一、宣传品的概念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是指用来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并以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产品。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是宣传理念、宣传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凝聚物。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内容上具有明确的限制性,即人口和计划生育;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即包括文图的多种形式,也包括声像类的多种形式;在表现手法上具有艺术技巧性,给人美的感受。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媒手段日趋广泛,声讯和网络制品也被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广泛应用,使宣传品的概念、内涵更加深刻,外延得到扩展,宣传品的档次不断提升。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起步阶段,宣传品大多以文字形式表现,产品形式单一,制作也十分简单。随着经济社, 会及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发展,宣传品也进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在内容上拓展、丰富,而且体现了时代理念,在设计上更加人性化, ,并讲求文化包装,力求内容、形式和制作的完美统一。
二、宣传品的功能作用
宣传品是用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具,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息传播功能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的任务是把党和国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针、政策以及计划生育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先进思想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广大群众中去。这种信息传送必须有一个渠道,有一个载体,否则党和国家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声音就无人知晓。可想而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如果信息不畅,政令不通,后果必然是社会混乱,失去控制。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群众议论,现在计划生育又紧了,或者说,现在计划生育松了。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宣传教育声势而言的。如果宣传活动频率高,声势大,群众就会以为工作抓得紧。相反,则会认为工作放松了。无论群众怎样评价,都表明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信息的传播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首先形成文字稿,把要传播的东西用文字语言记录下来,然后制成各种有利于传播的宣传品,发放到群众中去。比如《人口和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需要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就要采取报纸全文刊发,广播电台全文播放,或者印制成布告张贴。报纸的文字稿、广播稿和布告既是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一种形式,又是宣传品。为了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还可以制作更多的系统宣传品,比如图文并茂的折页、画册等,以增强宣传品的传播能力。
(二)知识渗透功能
宣传品是宣传理念和科学知识的汇集物。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都必须乘坐宣传品的“列车”,走出书房、走出实验室,把科学知识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并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文化力。
知识是需要灌输的,灌输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采取课堂教学法。但知识浩如烟海,不可能把所有的社会人群都集中在一起进行课堂传播,而是把各种科学知识制作成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宣传品,发至群众手中,进行知识渗透。发到群众手中的宣传品,由群众自己阅读,自己视听,使宣传品成为生活“伙伴”,这种传播方式要比强制性灌输显得平缓,是通过知识的逐步渗透而产生影响并发挥作用的。
(三)形象感染功能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大多以宣传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并通过文图和声像制品展示。比如避孕节育知识的传播,如果单纯用文字宣传就十分抽象和枯燥,很难理解。、把十分抽象的理性知识制成形象的宣传品,用文图、声像制品表现,就会增加感染力和说明力。
人的婚育观念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文化积累式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宣传品的形象感染作用十分重要。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定势,并呈固化状态时,是非常牢固的,很难改变。所以观念的改变只靠简单的说教方式难以奏效,必须坚持不断地给予形象感染,反复刺激,不间断冲击,实现积累式的影响力,才会收到效果。比如把人口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破坏,影响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问题,制成声像同步的电视专题片,组织群众收看,要比大家坐在一起读书看报或请老师在台上作报告的效果好得多。因为电视作品能把事实摄录复制下来,把宣传对象带人事发现场,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大家还记得黄宏和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反应的是生育观念导致生育愚昧,及其思想转, 变的故事,用小品这种文艺形式就把观众带进了生活,使人感到真实,在文化艺术享受之中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小品演出与观众见面是一种宣传教育形式,而《超生游击队》作品本身又是一件实实在在的计划生育宣传品。所以这类宣传品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四)辅助记忆功能
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而且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知识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二次宣传教育活动就能全部理解和掌握的,需要不断地在大脑中刻上烙印。宣传品在手时间长,恰恰能够起到这种辅助记忆的作用。
宣传品发放到群众手中,不单纯传输了知识信息,而且成为人们记忆的助力器,只要拿起宣传品阅读一遍,视听一次,就会在大脑中摄录一次,反复地阅读和视听,不断地摄录,就会记忆深刻,并在大脑中贮存起来,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就会在思想上产生飞跃,观念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形成自我发展动力。
总之,宣传品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其他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地提高宣传品的质量,提升品位和档次,增强宣传品进村入户的能力,使宣传品真正成为广大育龄群众爱不释手的生活“伴侣”。
三、宣传品的种类及内容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种类繁多,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宣传品也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一)宣传品的种类
从宣传品出版渠道上划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可分为两大类:
,     1.指通过合法出版单位出版的、以人口和计划生育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系统使用的各类公开出版物。
2.指由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计划生育系统组织制作,用于向群众宣传的成册、折页、散页、挂图等计划生育内部出版物。
从宣传品种类上划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可分为四大类:
(1)文图类。包括书刊、报纸、成册、折页、散页、挂图等。
(2)声像类。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光碟、软盘、幻灯片、广告片、电影片、电视片等。
(3)实物类。印有人口和计划生育内容的雨伞、水杯、围裙、扇子等生活用品。
(4)环境作品。包括室内外的标语牌、喷绘图板、灯箱、雕塑等。
(二)宣传品的内容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论述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2.我国基本国情、基本国策、人口形势、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等。
3.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等。
4.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科普知识。
5.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经验、先进典型等。
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禁止制作、传播下列内容:一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的、损害计划生育工作形象的作品;二是不宜在民族和宗教地区宣传的计划生育内容;三是泄露国家秘密的、损害国家利益的作品;四是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作品;五是国家规定禁止出版、传播的其他内容。
有关性科学知识的宣传品,要以促进身心健康、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社会文明为目的,以科学、适度为原则,防止在性科学知识传播中,刻意描绘性交细节,诱发性犯罪。要注重宣传性科学知识、性道德和性文明。
宣传品创新,是深化宣传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基本要求,因此要加大宣传品创新的工作力度。总的要求就是要增加宣传品的文化含量和宣传品的艺术性。要着眼于提高广大育龄群众整体素质,围绕提高广大群众四个能力,即自我保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科技致富能力,科学育人能力,开发制作符合群众需求的宣传品。所以要从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内容入手进行改革创新。
实践证明,一份(件)宣传品就是一个计划生育宣传员,丰富和完善宣传品的内容就会增强“宣传员"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推进宣传品内容创新上,要坚持用少生快富、文明科学的道理教育人,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用党的优惠政策吸引人,用典型示范事迹带动人,用高尚情操塑造人,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内容得到丰富、拓展、延伸和升华。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搞好产品需求调查,以群众需求作为宣传品制作的第一信号,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制作什么”,真正实现需求与供给协调统一。
第二节  宣传品制作原则及过程
宣传品是精神文化产品,具有舆论导向和宣传动员群众的作用,所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宣传品制作原则
(一)坚持方向性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是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的实物性工具,宣传品体现了设计和制作人的主观意识及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看法,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所以宣传品的制作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站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设计,使宣传品体现鲜明的政治性和高度的责任感。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性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为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服务。
(二)坚持实用性原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用艺术的手段,浓缩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路线、方针、政策,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性健康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浓缩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所以,它既是承载物,又是传播工具。作为传播工具就要求好用和耐用,能真正起到传播、影响和感染人的作用。
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谋划、设计和制作都要从实用性上考虑。实用性是宣传品存在的价值,是宣传品的生命力。如果宣传品失去实用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坚持艺术性的原则
宣传品是为人所用的,在实用的基础上,要增加宣传品的美感,即艺术性。
宣传品的艺术性是实用性的补充和完善,就像人穿上漂亮衣服并化装打扮一样,宣传品有了美感可以增强对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人爱不释手,反复听、重复看,注意珍惜和保存,延长了宣传品的使用时间,使宣传品的有用性得到充分展示。所以,增加宣传品的艺术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它的有用性。
(四)坚持知识性的原则
宣传品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是宣传教育的工具。所以宣传品的核心特征是知识的凝聚,也就是说,知识是宣传品的命脉,没有知识的宣传品自然不会生产、也不能问世。但是,宣传品知识含量有多少之分,有优劣之差。知识含量高的优秀宣传品生命力强,作用也就大,而知识含量少的劣质宣传品,作用自然也就小,甚至有害。
所以,宣传品是方向性、实用性、艺术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精神文化产品。四项缺一不可,任何缺项的宣传品都是质量不过关的残次品。提高宣传品的质量,是提高宣传教育工作质量的基础,对宣传品的制作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二、宣传品制作过程
宣传品的制作过程同物质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有相近之处,即市场需求调查、计划与备案、创意、设计、撰稿、审稿、印制等环节。宣传品印制以后还要组织征订与发行,进入市场后还要采集对宣传品的评价信息。所以宣传品的制作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宣传品的市场需求调查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市场主体是广大育龄群众。宣传品的内容、形式要符合和满足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实现紧密的供给关系。所以在宣传品研制之前,必须进行市场需求调查,这是确定宣传品市场目标指向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对育龄人群进行科学分类。育龄人群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分类方法较多,比如按年龄、性别分类法,文化程度分类法,生活收入分类法,地域分布分类法,职业岗位分类法等。这些分类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区别育龄群众的特征,对宣传品制作都能提供目标指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普遍采用生理周期分类法,即把育龄人群按生理发育规律,大致分为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和中老年期。但是,这种分类方法是以女性生理发育规律为基础的,忽略了男性在计划生育中的地位和责任。所以对育龄人群科学分类仍需深入研究,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对育龄群众进行分类是宣传品需求调查的基础,使需求调查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既节省调查的人力、物力,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有利于调查质量的提高。
2.对育龄人群进行需求调查。市场需求调查的方法有问卷调查、座谈调查、入户访问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多种形式。宣传品的市场需求调查,大多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其他调查手段,综合采集不同群众的需求信息,为宣传品的设计、印制提供决策依据。市场调查要有足够的样本量,并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密切调查员与调查对象的关系,消除被调查人的心理障碍,以保证获取信息的真实性。
宣传品的市场需求调查是一门综合艺术。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根据育龄群众分类为依据,所提问题便于群众回答,并且能够回答。座谈和入户访问调查,更要注意艺术性和亲近性。比如活跃座谈气氛,把自己摆进群众之中,就容易消除距离感,得到真实信息。入户走访调查时不宜直奔主题,调查员与被调查人见面时,应视对方情况寻找对话的接近点,一般从谈家常人手,逐步引向调查主题,通过亲和友善取得对方信任和好感,才会使调查获得成功。
3.对调查信息加工处理。调查所获取的信息需要整理加工,去伪存真。按调查项目将获取的信息分类,并进行需求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后,进行需求设计、制作样品,并将样品返回调查地征求意见,以保证宣传品对号入座,得到广大育龄群众的认可并主动接受。
(二)宣传品的计划与备案
宣传品不同于物质产品的最本质特征,是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性,具有极大的精神唤醒和凝聚作用。因此,宣传品的制作必须有计划,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和备案。
1.宣传品备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宣传品计划与备案,必须依照《计划生育宣传品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即县级以上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宣传站、服务站须在上年底将次年宣传品制作计划报送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临时动议制作的宣传品须事先将制作设计报送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即在一个月内报上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2.宣传品制作计划。县级及以上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宣传站、服务站是计划生育系统内部出版物主要制作单位。其他单位制作计划生育内部出版物,事先须向本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制作计划,事后须报送两份样品备案。
宣传品的备案制度,是宣传品监督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因为行政主管部门是政府组成单位,代表政府意志,执行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讲,它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所以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既是遵纪守法的表现,也是政治文明的表现。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计划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即上级主管部门指定制作生产的宣传品。一种是自主性计划,即根据市场调查而制作生产的宣传品。
宣传品的制作计划,必须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方向一致,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相协调,体现超前引导的作用,体现服从和服务计划生育中心任务的传播作用,体现服务育龄群众需求的作用。这就需要宣传品制作单位和主创人员做到两个“熟悉”,即熟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熟悉广大育龄群众。熟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就知道如何去表现它,无论是宣传品内容,还是宣传品的形式都能充分体现人口和计划生育这个主题;熟悉广大育龄群众就知道什么是以人为本和怎样以人为本,制作的宣传品就能充分体现人性化,就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计划生育系统制作的宣传品出版之后,制作单位除按出版管理部门规定的备案办法报送样品外,还应在一个月内向同级和上一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各报送两份样品备案。
(三)宣传品制作与发行
宣传品制作与发行是宣传品生产的重要环节,《计划生育宣传品管理办法》对宣传品制作与发行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制作与发行的过程。
1.宣传品制作
(1)计划生育宣传品内部出版物制作单位,要负责宣传品的创意、设计、撰稿、审稿、印制等工作,确保宣传品质量。
(2)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内容,由制作人员提出,制作单位负责审定。重要及敏感的内容须报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审定。
(3)宣传品制作单位在制作计划生育内部出版物之前,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准印许可后方可印制。
(4)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印制必须委托取得《出版物印制许可证》的企业印刷,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书刊印刷标准和印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
(5)计划生育宣传品(包括公开出版物、内部出版物)的著作权,属于作者或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在计划生育宣传品制作中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2.宣传品发行
宣传品发行是宣传品生产的终端环节,它是联系市场的重要手段,如果发行渠道不畅或弱化,宣传品不能与需求者见面,宣传品就变成了呆死物,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宣传品就失去生命力。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宣传品发行网络,管理本系统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发行。
(2)提倡各省(区、市)计划生育宣教中心联合制作与发行计划生育宣传品;要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浪费,禁止对计划生育宣传品发行实行地区封锁。
(3)国家和省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对计划生育宣传品的质量和宣传效果进行评估,并组织对优秀计划生育宣传品的评选和推荐。
(4)国家评选出优秀的计划生育宣传品,冠以“国家推荐的优秀计划生育宣传品”,作为重点宣传品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推荐发行。
(5)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所属单位不得订购非法印制的计划生育宣传品。
第三节  管理与监督
宣传品的政治导向和知识导向作用十分明显。正确的政治导向可以鼓舞人的斗志,产生向上力,而错误的政治导向则能使人误入歧途。
知识的科学性对人成长至关重要,错误的理论、偏差的知识一旦传播开来,就会误导人生,给人的全面发展造成障碍和危害。所以加强宣传品的管理与监督是保证宣传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宣传品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宣传教育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宣传品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承载物,它反映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政治方向,政策规定和生育文化发展取向。宣传品体现的是党和国家以及广大群众的意志,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对宣传品失去控制,就容易被传统落后的思想及文化所利用,成为反面教材误导群众,给社会造成危害。
所以加强对宣传品的管理与监督,可以把握宣传品正确的宣传方向,把握宣传品内容的科学性及传播对象和传播范围,防止宣传教育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与党的方针、政策的高度一致性。
(二)有利于宣传教育保持内容的科学性
宣传品是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知识的载体,内容丰富,而且紧随时代脚步,传播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科学知识是十分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不允许粗之滥造和主观臆断。比如对性病和艾滋病的宣传,更特别强调科学性和准确性,既要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保持高度的警觉,但又不能制造恐怖令人惧怕。宣传品的制作应该把握好这个“度”。这就需要在宣传品生产制作的全过程中,加强管理与监督,防止伪科学进入市场,使计划生育宣传品始终保持内容的科学性。
(三)有利于净化文化市场
宣传品市场是一个群众性的开放市场,带有各种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文化产品都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手段,争取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以取得最大的利益,即效益最大化。因此,在政治和经济利益诱惑下,内容不健康,产品质量低劣的文化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纷纷出笼,许多精神鸦片也趁机混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虽然在宣传品的制作单位,但宣传品的管理与监督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管理与监督严格,对不合格的宣传品打击力度大,就会使生产制作单位的行为受到规范,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如果放松监督管理,就等于支持伪劣宣传品的制作生产,危害群众的宣传品就会纷纷出笼。宣传品制作的主体是国内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但也有部分相关的宣传品(以性宣传为主)是从国外或境外混入的,大多以光碟、录像带、书刊等形式的制品,在局部地方往往形成地下批发市场,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危害。
所以加强宣传品的管理与监督,就能有效地从生产源头及各环节加以控制和防范伪劣宣传品的生产和销售,使文化市场得到净化。
二、宣传品管理与监督办法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了确保宣传品更好地服务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加强对宣传品的管理,出台了《计划生育宣传品管理办法》。
(一)处罚的主要规定
国家对计划生育宣传品制作和发行主要有以下几条规定:
1.制作传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有损国家利益宣传品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提请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理;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未报送制作计划或样品、对计划生育宣传品实行地区封锁的,由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有关单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3.对未取得《出版物印刷许可证》印刷宣传品和购买非法印制宣传品和购买非法印刷的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单位,要给予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人行政处分。
4.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情节较轻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提请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处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者,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建立宣传品奖励制度
加强宣传品管理只有处罚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宣传品制作单位,厂家和主创人员的积极性。
1.建立宣传品奖励制度,定期对宣传品进行评比,并冠以“名优产品”标志,在全国范围推荐发行。
2.对宣传品制作单位进行定期考核,对工作优秀者给予挂牌,授予宣传品质量信得过单位称号。
3.设各种奖项进行评比。对优秀宣传品创意人颁发证书。
总之,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功能和性质决定了必须对其加强依法管理和监督。要从宣传品的制作全过程进行控制,制作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主要负责人是宣传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把住宣传品出口第一关。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在深入基层工作时发现伪劣宣传品要逐级追查,对制作单位进行严肃处理,以保证宣传品市场不受任何污染,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新思路建机制抓好宣传促工作
以情感人,和谐共处
县长郁杉在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宣传服务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计生年终总结
建设生育文化园 倡导健康文明新风
2011年村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