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我学中医| 打好保“胃”战!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11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饮食伤胃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病程长,易复发,中药治疗效果颇佳,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胃病的病因和常见的中医辨证论治。


病因


胃痛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


1、寒邪客胃寒属阴邪,其性凝滞收引。


胃脘上部以口与外界相通,气候寒冷,寒邪由口吸人,或脘腹受凉,寒邪直中,内客于胃,或服药苦寒太过,或寒食伤中,致使寒凝气滞,胃气失和,胃气阻滞,不通则痛。


2、饮食伤胃。


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饮食停滞,致使胃气失和,胃中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或五味过极,辛辣无度,或恣食肥甘厚味,或饮酒如浆,则伤脾碍胃,蕴湿生热,阻滞气机,以致胃气阻滞,不通则痛,皆可导致胃痛。


3、肝气犯胃。


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之疏泄,所以病理上就会出现木旺克土,或土虚木乘之变。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以致胃气失和,胃气阻滞,即可发为胃痛。


临床表现


胃痛的部位在上腹部胃脘处,俗称心窝部。其疼痛的性质表现为胀痛、隐痛、刺痛、灼痛、闷痛、绞痛等,常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异,其中尤以胀痛、隐痛、刺痛常见。可有压痛,按之其痛或增或减,但无反跳痛。其痛有呈持续性者,也有时作时止者。其痛常因寒暖失宜,饮食失节,情志不舒,劳累等诱因而发作或加重。本病证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



分型论治


1、寒邪客胃


症状:胃痛暴作,甚则拘急作痛,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


2、饮食停滞


症状: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


3、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4、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


病案


患者男,36岁。有慢性胃溃疡病史2年,胃痛时作时止,3天前因饮食不调,胃痛又犯。现症:胃院隐痛,绵绵不止,喜暖喜按,遇冷加重,神疚乏力,面色不华,四肢不温,食少便溏,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弱。辨证:中焦阳气虚衰,阴寒内生,脉络失于温养。治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方用黄芪健中汤加味:黄芪24克、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5克、毕澄茄5克、生姜10克、大枣7枚、怡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剂,诸症已去大半,以此方加减调治临床治愈。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组稿/李易 编 校/刘伟 排 版/陈思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脘痛的中医辨证治疗特效方
胃痛起来,怎么做都不能缓解,那就这么办吧!
不良生活习惯可引起胃痛
腹痛、泛酸到底是怎么了?中医能调理?想了解看这里
如何从常见症状分析胃病类型(含对症用药大全)
胃痛的中医中药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