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绘画|山水画粲然兴起

中国艺术崇尚自然,以自然山川为描绘对象,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物我两忘。以达到天人合一。数千年来,这种思想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中国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山水从图画文字符号到器物纹饰,再到人物画背景,终于在魏晋南北朝开始摆脱稚拙而独立。最早的独幅山水作品始于孙吴的赵夫人。史籍记载:“孙权尝叹魏蜀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可见赵夫人所画出的只是山川形势,具有地图的性质,还不能说是山水画作品。

东晋时的戴逵(约326~396)是山水画创始时期的先驱者,张彦远评其“山水极妙”,曾画《吴中溪山邑居图》 、 《南都赋图》;其子戴勃也画过《九州名山图》。南北朝的道教徒宗炳、王微的论述山水画的文章,可以看出是从求仙访道的思想出发寻求名山大川。

早期山水画的古拙风格,从南北朝一些石刻以及敦煌壁画中可以得到初步认识。到隋唐时期,山水画的布局、造型已经呈现出合乎自然法则的样式。展子虞、李思训、李昭道等创造、完善了青绿重彩山水画;而王维等“水墨晕章”的山水画法,奠定了宋元水墨山水兴盛的基础。

隋代南北统一,文化交流与繁荣给绘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外,大运河的开凿、佛教的兴盛也给绘画的流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展子虞是现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世人誉之为“唐画之祖”。他创作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轴卷山水画,预示着山水画的成熟。展子虞(约550~604),北周末隋初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最擅山水、楼台亭阁。曾在洛阳天女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其画风继承顾恺之的特点,笔调工整,法度严谨。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春游图》以全景的方式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达官贵人游春的情景。全图以自然景色为主,视野开阔,除了山水树石之外,还有白云青山,人物、佛寺点缀其间,展示一幅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象。

《春游图》在设色及用笔上古意盎然,线描细劲有力,但不见皴擦,也不显缓急的变化,线条却有轻重、顿挫节奏。色彩以青绿为主,间以红白诸色,鲜丽明亮,渲染浓烈厚重,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此画敷色以厚薄的变化来表现深浅,还保留着较多魏晋时期以物象观念布色的特征。此画构图布局贡献最大,通过山体的前后遮挡及高低变化来确定远近关系,改变了早期人物画山水背景的平铺直叙,并以流水迂回显示空间的错落。画家对树木、土石、水流等的描绘,选取了不同的造型相应的技巧。这无疑在探寻着山水与社会精神的内在联系,力求以技术的革新来完善山水境界的表达。

李思训父子是唐代山水画的重要代表,标志着唐代山水画由此进入成熟期。李思训(651~716),字建睍,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为唐朝宗室。玄宗即位后,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封彭国公。李邕碑记称其为:“云麾将军”。工书法,尤擅山水树石。画着色山水,金碧辉煌,敷设浓艳,为一家之法。李思训继承了六朝以来重视色彩表现的绘画形式。明董其昌推之为“北宗”之祖。《江帆楼阁图》融会了山水丘壑和人物动态,阐明唐代山水画已着意于生活与自然的交织辉映。画中苍松青翠,笼罩着古雅的楼阁,人物散闲,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此画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石绿渲染。尤其利用树、松交叉搭配,向上取势,树木姿态屈曲,葱郁繁茂,富有装饰味。山石勾无皴,水纹起伏均匀,屋宇精丽工致,颇有江波浩瀚之感。图案形的夹叶,对称排列,明显可以看出域外绘画迹象,但点缀的旅行人物,古意盎然,增添了画面情趣。

李昭道(675~758)字俊熙,李思训之子。官至太子中舍,世称“小李将军”。擅长青绿山水,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妙精致,虽“豆人寸马”,也能须眉毕现。尝作《秦王射猎图》,描写秦王骑逐野猪,引弓待发之势跃然纸上。《明黄幸蜀图》描绘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行于蜀中的情景。此画构图独具匠心,把环境的险恶和人物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画面崇山峻岭,山路蜿蜒,映衬天边缭绕的云彩。庞大的行进队伍,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在荒郊野岭一队人马沿着盘曲狭窄的石径、高架危险的栈道缓慢行进。画家将一群负带行李、十分劳累的侍从和马匹放于画面中心部位,作为情节的高潮,而把唐玄宗“马惊不进”和嫔妃、侍臣等宫廷人物压缩在画面的右角,增加了画面的紧张气氛。

此画构图雄奇,丘壑峭削,人物生动。画中山石以线勾勒,不见皴擦,用石青、石绿等色渲染,色彩明丽,画法古朴。虽为宋摹本,但明显是唐画的风貌。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出身官宦之家,玄宗开元五年(717)进士,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仕途上屡受挫折,政治上失意而半官半隐。这种失意影响了他的功名欲望,尤其到了晚年更是无意仕途,遂以琴诗书画为娱,以奉佛参禅为事。王维的画风恬淡宁静,清新自然,情景交融,别具一格,开创田园诗派。王维画名并不在其诗名之下,他自言:“当事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善画各种题材,人物、佛像、山水均其独特之处,而犹以山水最能集众家之长,体察古今之妙,可惜传世不多。今王维的几件作品,明显还是以青绿题材,但表达的内容却有浓厚的隐逸思想。

北宋苏轼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崇其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后人追溯他为水墨文人画的鼻祖。《辋川图》是画家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与此同名的还有创作于清源寺的壁画。此画当为壁画的小稿或局部,但笔力雄壮,再现了王维晚年的生活环境。此画群山环抱,树林掩映,亭台楼榭,古朴端庄。别墅外云水流肆,偶有舟楫过往,呈现出悠然绝俗的意境。

在王维的山水画中,犹以此画所创造的淡泊超尘的意境带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审美愉悦,旷古驰誉。此画青绿重彩、水墨兼备。元代汤垕在其所著《画鉴》中说:“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也。”还有一幅托名王维的作品《雪溪图》,后人赞其:“笔力劲怒,善以水墨图出雪景山水”,显示了王维在水墨画方面的成就。此画意在追求笔力与神韵的高度结合,但构图和笔法似宋代作品。

山水画在唐代受到上层人士的重视,开始步入繁荣阶段。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使得天下百姓流离失所,而且也仿佛使得山水画的发展出现了转变。与李氏父子盛唐的山水画相比,中晚唐则出现了水墨晕染以及泼墨涂染的新技法。由于山水画家重视墨法的改进和水墨法度的探索,极大的完善了布局的空间效果,通过对山石、树木用色、用水的差异来弥补单一用色用笔的不足,这在各种皴法尚未全部形成的时期,对于表现山水空灵高远的境界是极为必要的。张璪对水墨绘画的贡献极大,可惜作品不传。

张璪,字文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王维同处一个时代或略晚,活动于8世纪中后期。官至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张璪与王维境界极为相似。他善画水墨山水,尤精松石。传说他能双手分别执笔于绢上同时作画,显示了其画技的高超。他作画时重视灵感,保持激昂情绪,下笔时若流电击空,毫飞墨喷。他爱用紫毫秃笔,不求巧饰,画中山水高低秀丽,咫尺重深,“中遗巧饰,外若浑成”。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荆浩对他的评价甚高:“树石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他著有《绘境》一篇,提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影响深远。“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也就是说艺术创作师法大自然,但是自然的美要转化成艺术的美,需要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即观察生活形象,又重视主观感受,对绘画创作中主客观关系进行辨证统一,才能完成。

晚唐以后文人队伍不断壮大,与行书流行以及重视笔墨自身的趣味有关。许多画家摒弃了青绿重色,而探寻水墨朴素的韵味,并渗入了文人的个性风格,社会动荡在毁坏经济的同时,或许能成就出更伟大的艺术。此时的画家相对于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及文化修养,以不同于唐代前期绘画“匠作”的职业特点,绘画具有了更高的文化品格,也使唐代的山水画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并为五代山水画语汇的全面成熟奠定了基础。

注:本文摘自《中国绘画二十讲》之第八讲——<山水画的粲然兴起> 作者:赵欣歌。


艺术石雕 | 茶盘里的山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山水画总论之一
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
水墨与青绿,轻车熟路!徐子清山水画
中国画山水画的起源和最早出现的画家【一】
你知道山水画的由来及发展吗?
唐代山水画风略论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