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水平的说话技巧三



第18节:和对方找到有"共鸣"的话题(1)

3.和对方找到有"共鸣"的话题

现在科技发达了,大家都听MP3、MP4了,不过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收音机,收音机都是有频段的,只有拨到那个频段才会收到信息,你要听《北京蓝调》,那就得拨到《北京蓝调》的101.8兆赫;你要听北京交通台,那就得拨到北京交通台的103.9兆赫;你要听新闻,有新闻的频段;你要听音乐,有专门的音乐台。你只有找到专门的频段,才能够听到你想要听的节目。

其实,在和大家交流时也是一样,每一个人也是有相应的频段的,只有进入了他们认可或者说喜好的那个频段,进入他的范围,你才能够和他"来电",我们和他们沟通、交流的时候才会非常流畅或顺畅。

那么怎样才能够进入自己谈话对象的轨道或者频段呢?要想进入谈话对象的轨道或者频段,关键是要和对方"同步"。什么是同步?就是要和对方能够达到一种"共鸣"。你所说的话,对方乐意听,愿意听,这就是一种"共鸣"。

大家都知道,找对象的时候,首先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要有共同语言,如果没有共同语言,两个人在一块多别扭呀!和人交往的时候,同样是这个道理。在和人家交流时,你得找到与对方共同的话题,和对方发生共鸣,这样和对方的交谈才能够愉快进行。

如果话题选择得好,可使人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处理得不好,便会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

不久前,老张出差住在一家旅店,一个先他入住的人悠闲地躺在床上欣赏电视节目。老张放下旅行包,稍稍洗了一下,冲了一杯浓茶,对那位先他而来的人说:"师傅来了多久啦?""没多大一会儿呢。"

"听口音是北京人吧?"

"噢,保定的!"

"啊,保定是个好地方啊!我在读小学时就在《平原枪声》的连环画上知道了。三年前去了一趟保定,还颇有兴致地特意到白洋淀玩了一次呢,白洋淀的雁翔队的故事我可喜欢看了!"听了这话,那位保定的客人马上来了兴趣,两人从白洋淀和雁翔队谈开了,那亲热劲儿,不知底细的人恐怕会以为他们是一道来的呢。

他们从相识、交谈到最终的熟悉,就在于彼此间找到了"白洋淀"、"雁翔队"这些双方的共同点。

 

第19节:和对方找到有"共鸣"的话题(2)

寻找共同话题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不了解对方,因此同他人交谈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便是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你可以设法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的观察初步地了解他:他的发型,他的服饰,他的领带,他的烟盒、打火机,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及他的眼神等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他的线索。如果他是屋子的主人,了解他便会有更多的依据:墙上挂的画,橱子里放的摆设,台板下的照片,书橱里的书等等,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袒露关于主人的情趣、爱好和修养等等。如果你事先就知道将要同一个陌生者见面,则在见面之前通过别人打听一下这位陌生者的情况,这对于就要开始的彼此交谈是十分有利的。

有一次,有一位业务员去一家公司销售电脑的时候,偶然看到这位公司老总的书架上放着几本金融投资方面的书。这名业务员刚好对于金融投资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和这位老总聊起了投资的话题。结果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从股票聊到外汇,从保险聊到期货,聊人民币的增值,聊最佳的投资模式,结果,聊得都忘记了时间。

直到中午的时候,这位老总才突然想起来,问这名业务员:"你销售的那个产品怎么样?"这名业务员立即抓住机会给他做了介绍,老总听完之后就说:"好的,没问题,咱们就签合同吧!"

你看,和对方找到共同话题达到"共鸣",让你也轻松,他也高兴,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要想和对方有"共鸣",关键是找话题。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有了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自如。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那么,怎么找到话题呢?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就能说个不停了,以至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2)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达到由此及彼的联想。

(3)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在乘火车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老兄是哪里人呀?"这就有了和对方"共鸣"的机会。

(4)问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扑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打扑克的情趣。如果你对扑克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你对扑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的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

(5)在缩短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缩短彼此的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孔子说:"道不同,不相谋。"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来,才能够发生"共鸣"。要想谈得投机,要在"故"字上面做文章,变"生"为"故"。

交谈要有味道,要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就要有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要能够引起双方的"共鸣"。只有双方有了"共鸣",才能够沟通得深入、愉快。其实只要双方留意,就不难发现彼此对某一问题有相同的观点,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有某一类大家都关心的事情。

 

第20节:善于称呼才能让人喜欢你(1)

4.善于称呼才能让人喜欢你

称呼,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一方对另一方的称谓。在日常生活中,称呼是一种友好的问候,是人与人交往的开始。有形成文明规范的礼貌称呼,也有朋友之间的"昵称"、"绰号"。

如何称呼别人,是非常有讲究的一件事。用得好,可以使对方感到很亲切,可以帮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事半功倍,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反之,如果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恼怒,使双方的交流陷入尴尬的境地,导致交流不畅甚至中断。

一位大学生,刚考进大学的时候,对于周围的环境不是特别熟悉,这时她看到自己宿舍楼的服务员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妈,就上去问这老大妈:"老奶奶,去食堂怎么走呀?"

谁知道,这位大妈竟然把头一扭,没有搭理她,这位大学生感到很纳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时,旁边一位服务员过来对她说:"她不喜欢别人叫她老奶奶,你得叫她阿姨,她就对你热情了。"

原来,这位老大妈虽然年纪有点大了,但是心还是年轻的,所以她不愿别人叫她"奶奶",而喜欢别人叫她"阿姨"。

于是这位大学生走过去,亲热地叫了一声"阿姨",果然这位老大妈很热情地转过身来,对她说:"有什么事吗?"当她知道这位大学生要去食堂时,就一直领着她找到食堂才回来。

由此可见对于别人称呼的重要性。称呼他人为一门极为重要的艺术,若称呼得不妥当则很容易让他人产生反感,甚至嫉恨在心,久久无法释怀。

在称呼别人时,除了要注意有礼貌之外,还要注意各地方的地域差别。由于各地的风俗人情不一样,不同的称呼所蕴涵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在这个地方是尊敬的意思,但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就有侮辱的意思了,所以这一点要多加注意。

有一位陈先生一次出差广州,他和朋友到一家餐厅吃饭,因为习惯,他随口喊道:"小妹,给我们拿点纸巾。"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仅服务员迟迟不动,周围所有的人都以不屑的眼光看着他,陈先生以为她没有听见,又高声叫了一下,谁知这位服务员干脆走开,再也不搭理他了。后来,在朋友的解释下,他才得知"小妹"这个称呼在广州很敏感,特别是对一些外地打工的女孩来说,是一种鄙视和瞧不起的称呼,也难怪陈先生称呼人家"小妹"受到了冷遇。

 

第21节:善于称呼才能让人喜欢你(2)

称呼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交往当中就要注意慎重地选择称呼。那么在选择称呼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第一,要考虑对方的年龄

见到长者,一定要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笑话。比如,看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妇女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这就会使人家不高兴,不如称她"大姐"更合适。

第二,要考虑对方的职业

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别人的职业。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解放军和民警,最好称"同志";对刚从海外归来的港台同胞、外籍华人,若用"同志"称呼,有可能使他们感到不习惯,而用"先生"、"太太"称呼倒会使他们感到自然亲切。

第三,要考虑对方的身份

有位大学生一次到老师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他的爱人开门迎接,当时不知称呼什么为好,脱口说了声"师母"。老师的爱人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有些不妥,因为她也就比这学生大不了多少。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都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第四,考虑说话的场合

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分不同的场合。在日常交往中,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的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总"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体现了工作的严肃性、领导的权威性。

第五,要考虑自己与对方的亲疏关系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车间班组的伙伴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班长"之类的称呼,反而显得外道、疏远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

在交际过程中,称呼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差异,而且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和思想感情,而听话者通过对方所选择的称呼形式可以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目的。恰当的称呼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不恰当的称呼则会造成对方的不快,为交际造成障碍。为了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说话者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以及同对方的亲疏关系和谈话场合等一系列因素选择恰当的称呼。

 

第22节:道歉时要诚恳一点(1)

5.道歉时要诚恳一点

著名的军事家孙子说过这么一句话:"过也,人皆见之;更之,人皆仰之。"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做错一些事情。做错了事情并不可怕,只要能够改正错误,及时向他人道歉,还是会得到别人的谅解的。

与人交往,难免不说错话,不做错事,也就难免得罪人,有时甚至会给人家带来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对此,若是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恳地向人家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是能得到别人原谅的。倘若你发现自己错了,却不及时向别人道歉,甚至千方百计找借口为自己辩解,其结果不仅得不到别人的谅解,相反还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和人格、形象上的损害,使你失去朋友、失去友谊。因此,任何人都不要小看了道歉的作用。

所以,真诚地向别人道歉,是一个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这就意味着,他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道歉也要注意方式,道歉一定要诚恳,语气一定要真诚,否则就起不到道歉的效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都对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但是他们的道歉却引来不同的结果。

二战中,德国的纳粹组织曾经杀死了欧洲许多无辜的人民。全世界的人们一提到纳粹无不露出愤怒的神色,忍不住要破口大骂起来。

但是德国人用自己的真诚化解了这些仇恨。1970年,德国时任总理勃兰登,在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出人意料地双膝下跪,沉痛谢罪,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前任总理施罗德,也面对华沙起义死难者纪念墙深深鞠躬,表达了对当年纳粹暴行的羞愧和道歉。最近,德国政府又在柏林市中心,当年希特勒自杀的遗址附近,建造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大屠杀纪念碑林,旨在纪念600万在二战中死难的犹太人,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不忘历史"的决心。德国人深刻反省的态度,得到了欧洲人民的宽恕和谅解。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还告诫所有德国公民一定要认识到,纳粹分子的暴行让许多国家深受其害,德国民众必须向他们真诚地道歉。并强调说:"纳粹暴行给德国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我们必须忏悔,不能再让历史重演!"

 

第23节:道歉时要诚恳一点(2)

施罗德真诚的道歉让德国和周围的邻国相处越来越融洽,并且世界各国也纷纷与德国建交,德国因此赢得了国际上更多的朋友。

但是日本就不同了,一直千方百计地逃避和狡辩自己的罪行。他们的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华战争,结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闹得越来越僵,使自己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还是施罗德的一句话说得有道理:"真诚的道歉不但不会失去朋友,反而会赢得更多的朋友!"

由此可见真诚道歉的魅力。美国总统华盛顿有一次就是以真诚的道歉赢得了别人的尊重。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率领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有一次选举弗吉尼亚议会议员时,一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思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点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说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话。佩思把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马上赶了过来,准备替他们的长官报仇。华盛顿当场阻止,并劝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递给佩思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去。佩思如约到来,他是准备来进行一场决斗的,令他感到惊奇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杯。

华盛顿说:"佩思先生,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情。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对的,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从此以后,佩思便成了一个热烈拥护华盛顿的人。

美国公关专家苏珊亚曾说:"学会道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技能,真诚的道歉将会使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所以,我们要学会真诚地向别人道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真诚地道歉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只有态度诚恳,人们才会接受你的道歉。如果你只是迫不得已,敷衍了事,那么道歉就不会起到好的效果。语气一定要真挚,在道歉的时候,一定要用真挚的语气,诚挚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谅解。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在我最初的记忆中,母亲对我讲过,在向人道歉的时候,眼睛不要看着地上,要抬起头,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对方才相信你是真诚的。"道歉必须直率,要有诚意,能够坦率地说:"对不起,我错了,请原谅!"

其次,道歉要堂堂正正,不能躲躲闪闪。道歉是一种光明正大的事情,所以没必要躲躲闪闪,羞羞答答。但是也没必要夸大其词,一味往自己脸上抹黑,这样别人不仅感受不到你的真诚,反而会觉得你很虚伪。

 

第24节:道歉时要诚恳一点(3)

再次,道歉一定要及时。即使不能够马上道歉,日后也要找准时机及时表示自己的歉意。及时道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自己言行不当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道歉,是要向对方表达出我们内心深处真诚的歉意。但是歉意的表达并不是仅仅一句"对不起"就能了结的,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真诚,要有承担责任的诚心和勇气。道歉不仅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真诚的道歉,会更能体现一个人良好的人品与修养。6.对上级说话要留面子

上级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有一定的权威和尊严。所以,在和上级讲话的时候要注意给上级留面子,维护领导的尊严,这样才能够和上级更好地沟通。

小王这几天对自己的部长很不满意,到处发牢骚。原来别的部门要从小王所在的部门调一个人过去,小王很想换一个部门尝试一下,而且那个部门是做技术的,小王正好有这方面的特长。

于是在部长向员工征询意见的时候,小王就主动地向部长表示自己愿意过去。但是部长好像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她,最后反而让别人去了。更让小王郁闷的是,过去的人对于技术根本一窍不通。

小王为什么没有能够如愿以偿呢?仔细分析起来,是她与上级交流的方式有问题。

作为一名下属,这样迫不及待地直接向上级要求去另外一个部门,作为上司会感到很没有面子,"难道你就这么不愿意待在我领导的部门里吗?"他自然就不会顺顺利利地让小王去了,就算换了别人,估计也不会让小王就这么去别的部门工作。

如果小王能够换个方式,找个没有旁人在场的时候和上级好好谈谈,向他表示:我很不愿意离开这个部门,我很想继续被您领导。但是我觉得自己对于这个工作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如果让我过去试试,我一定很感谢领导对我的栽培。相信这样领导会很乐意让小王过去的,这样也不会伤和气。部长得面子,你得实惠,双方皆大欢喜。

所以,在和上级交流时给上级留面子是很必要的。和小王比起来,宋先生做得就很好。

宋先生在一家比较知名的企业任总经理助理,他的顶头上司贺总是搞技术出身。由于长期在研究开发领域工作,贺总对于企业管理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出于对技术的钟情与依恋,贺总总是喜欢直接插手技术部门的事,把管理的层级体系搞得乱七八糟,属下表面上不说什么,但私下里无不怨声载道,让宋先生感到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备感吃力。

经过思考,宋先生决定向贺总提出意见。他对贺总说:"真正意义上的领导权威包含着技术权威和管理权威两个层面,贺总您的技术权威已经牢固树立起来了,但是管理权威则有些薄弱,还需要加强。"贺总听后,若有所思。

 

第25节:道歉时要诚恳一点(4)

宋先生巧妙地规劝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结果获得了成功。后来,贺总果然越来越多地把时间用在人事、营销、财务的管理上,企业的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公司运营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态势,宋先生的各项工作也顺风顺水,渐入佳境。

给上级留面子,的确是给上司提意见的上等策略。首先,它没有排斥上司的观点,而是站在上司的立场上,最终是为了维护上司的权威,出发点是善意的、良性的。其次,这种策略是一种温和的方式,能够充分照顾上司的自尊,易于被上司所接受,成功率较高;另外,它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以及很高的社会修养,并非轻易能够针对不同情况,不断提出有效的兼并上司立场的意见,久而久之,自身的领导能力亦会迎风而长,甚至来一个跳跃式的提升。

那么,在和上级交流的时候,怎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第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

这里主要照顾到你上司的心情。请记住他也是个普通人,当公务缠身、诸事繁杂时,他未必有很好的耐心随时倾听你的建议--尽管极具建设性。

第二,积极关注对方,举例要恰当

谈话时应密切注意对方的反应,通过他的表情及肢体语言所传递出的信息,迅速判断他是否接受了你的观点,并需要适当地举例说明,以增强说服力。

第三,态度要诚恳,说话要有分寸

注意说话的态度和敬语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你的意思,由于你的坦率和诚意,即使对方不完全赞同你的观点,也不会影响到他对你个人的看法。

第四,说话要简短,学会长话短说

上司一般来说都对下属提出的过长的意见感到不耐烦。如果你能在一分钟内说完你的意见,他就会觉得很愉快,而且如果觉得"有理",也比较容易接受。反之,倘若上司不赞同你的意见,你也不会因此而浪费他太多的时间,他反而会为此欣赏你。

上级总要保持一定的尊严,所以在面对上级时,要注意保持上级的尊严,注意给上级留面子,这样才能够和上级很好地交流。否则的话,如果不给上级留面子,上级也肯定不会听从你的意见,即使你的意见是正确的。7.和同事说话时的技巧

同事应该是一个与你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了。和同事的关系处理得好,就能够促进自己的工作,否则的话,对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障碍。所以在和同事交往的时候,注意说话的技巧很重要。

与同事相处,说话要讲究分寸。话太少不行,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善交往;话多了也不行,容易让别人反感,而且也容易让别人误解,认定你是个乌鸦嘴。所以说话一定要讲分寸,该说的,一定要说,说得到位;不该说的,一定不说,要恰到好处,适时打住。

 

第26节:道歉时要诚恳一点(5)

小乐是一名踏实肯干的女孩子,能够很好地完成老总交给的任务。所以老总对她很是器重和信任,把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作放心地交给她去做。

更让小乐感到自豪的是,只要自己一从老总办公室出来,大伙儿就对自己亲热起来,问长问短。原来,大家总是想从小乐口里套到有关公司的机密。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小乐就把公司的一些事儿告诉了大家。

可是,慢慢地,小乐发现如此的"牺牲"并没换来同事的真心。一天同事在背后说:"一个连老板都敢出卖的人,估计不是什么好人,谁敢和她走得近!"听到这种话,小乐欲哭无泪,也很心寒。

小乐其实犯了和同事交往的一个大忌,不能够把公司的秘密泄露出去。有一句话叫做"祸从口出",在和同事交往中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心里有个小算盘,这样才能够和旁人搞好关系。

在同事之间切忌在别人背后说话。在别人背后说的话,只要人多的地方,就会有闲言碎语。有时,你可能不小心成为"放话"的人;有时,你也可能是别人"攻击"的对象。这些耳语,比如领导喜欢谁,谁最吃得开,谁又有绯闻等等,就像噪音一样,影响人的工作情绪。聪明的你要懂得,该说的就勇敢地说,不该说就绝对不要乱说。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却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后说过别人,只是所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就无从考证了。不过有一点,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肯定不会是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这次你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了。

所以,在和同事打交道的过程中,除了不要在背后乱说话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办公室不是互诉心事的场所

许多爱说话、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同事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之间变得友善,但是研究调查表明,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当你的个人危机和失恋、婚外情等发生时,你最好不要到处诉苦,不要把同事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成为办公室的注目焦点,也容易给老板造成问题员工的印象。

第二,办公室里最好不要辩论

有些人喜欢争论,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肯罢休。假如你实在爱好并擅长辩论,那么建议你最好把此项才华留在办公室外去发挥。否则,即使你在口头上胜过对方,其实是你损害了他的尊严,对方可能从此记恨在心,说不定有一天他就会用某种方式还你以"颜色"。

第三,同事面前不要当众炫耀

在同事面前不要当众炫耀,这样做只会招来嫉恨。有些人喜欢与人共享快乐,但涉及你工作上的信息,比如,即将争取到一位重要的客户,老板暗地里给你发了奖金等,最好不要拿出来向别人炫耀。只怕你在得意忘形中,忘了有某些人眼睛已经开始发红。

办公室是一个是非之地,一句话不慎就有可能引来一场是非。所以在办公室说话要讲究技巧,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以免招来麻烦,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上级如何有效沟通
做个受欢迎的人
说话的秘招
日语中“あなた”的用法
交往艺术与沟通技巧
从头到脚读心术之三(通过说话读懂人心6~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