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芝之神--土光敏夫经营行动指针3

我对(头脑)很有兴趣。无论如何精密庞大的电脑,也绝对不及人类的头脑。据说人类的头脑有一百四十~一百五十亿个细胞,这些细胞结合得非常微妙。思考力或独创力运用前头叶;记忆则用侧头叶。不论头脑的好坏、人种的黑白,头脑细胞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据专家表示,我们可以用训练的方法使头脑的机能有所不同。电脑会记忆,接受命令以控制各种投力(input),而打出我们所需求的出力(output).人类的头脑若不加以训练,便不会使细胞相互联络。尤其是只在侧头叶记忆,而不在前头叶使用思考力,就不能算作是高度的训练。头脑是愈用愈大愈兴富的宝贵有机体。有时候请教学者,(到底人类的头脑使用了多少?)所得到的答复是(一般人只用5%——10%。像爱因斯坦那种人也才用了30%左右。因此可说在我们的头脑里,还有无限可供开拓的广大沃野。在世界运动会夺得金牌的选手能做出神奇的动作,这都是由于平常从事体格训练的结果。但人的头脑不像筋肉那样可以用眼睛看到。因此恰如有人常会断言自己的数字能力低弱,那是懒于训练头脑之故。

因此我想我们要发挥独创性,就必须年轻时候开始训练,促使这140亿个细胞得以充分活用。日本对于这种教育的确很差。现在就立刻说学校教育应该如此,是没有办法的,因此除了在企业内从事头脑训练外,别无他法。

无论如何,我想,对于技术卡法也总是可以解决的。只是世界变化神速,因此要如何配合这种急速的变化,才是我们的问题所在。

然而现在的是绝对不可能由一个人来经营、管理的。因此我们要创造能够配合企业目标的组织。相成组织体的就是人。我们要活用人才以达成企业的目标,所以从业人员是一切组织的主要部分,能够运用他们才能产生组织涉笔成活动。

但无论如何企业必须要有经营者,且若想推动企业,我认为,以如何善加活用管理阶层最为重要。 长久以来我们对学校的毕业生总是尽量欢迎优秀的人员。不过就现状而言,(优秀生)固然很好,但我们还是需要有特殊个性的人才。换言之,必须具有某种专长的人。组织体只是聚焦彪形大汉而没有优劣之分,是无用的。企业要针对不同个性的人,将他们各自在的优点活用到最大限度,促使组织体获得最大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录用学校毕业生时,不能单看其所有学科都很优秀的人,要不断地采用平均分数虽低,但却有专长的人,并使其专长有所发挥。无论如何,推动组织的是人,所以我们对于形成组织的人,尤其是管理者,非常需要具有活力的人。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我们常听说(英才)(elite)一词,我想英才固然很好,但若自己具有(英才意识),那就无法成为真正的(英才)了。因此我欢迎没有(英才意识)的人,换言之我所欢迎的是没有(权力感)的人。例如(总经理)或(处长)这种人,他们对自己的职责感觉有权力那就不好了。不要意识到权力,而一方面发挥自己的实力,并能活用组织内成员的能力到最大限度,那是非常必要的。我的公司也是人才济济,但经过多方接触后,就知道这种难得的人才与能力也没有很大的发挥。如此便不能称是人才,充其量不过是人才的(素材)而已。进入公司后,经过十年、二十年而无法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效用,那就只不过是(潜在能力)而已。虽有能力却没有真正活用,那种(潜在能力),企业是不应该花钱去买的。

我说过(没有权力感)这句话,但在由于上而下这种阶层式定等级的日本组织,经常会动则发生错误。譬如总经理在最上层,但并不因为如此就可说总经理是最伟大的。组织并不是存在于总经理、助理、处长等阶层形式中,换言之,总经理必须成为企业组织的中心。若以天体而言,就像居于太阳的位置,其周围有很多行星或卫星团团围绕着,只是总经理与每个星球之间,有离心力,也有向心力,其关系应该是机能上的互相关联。

(尊敬)一词固然很好,但若动则以为总经理是伟大的,那就有所顾虑了。我们说的是,彼此都在太阳系中,大家都有关系,所以在公司内应该互相信赖。因此各种权限虽可,委让,但部属动则会感受到主管的压力,若主管能不让部属感觉到压力,则工作场所内便会弥漫着极为自由的气氛。我认为如此才是良好的组织。人们都各有各的机能,但却极为平等,只不过是职务有所差别而已。若有实力,当然会产生权威,而不是权力。权力(power)是外部人为的授予;而权威(authority)则是内部自然的外溢。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部属建立果敢计划的自由;或开拓新的未知境界的自由;或因反对提案而提出反驳的自由;或冒险犯难的自由;或失败犯错的自由等。

于是透过日常的工作勤加训练,不仅寓训练于工作就了事,恰如企业具有目的一般,我们对于个人也需要赋予目标,这就是所谓(目标管理)的作法。我们在企业整体或组织内各部门,也需要重视追求目标的活动。能够把企业目标最有效地予以实现,才是最好的组织。我想,每个人能充分把握企业的目标,并朝向此目标自由地工作,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

关于这种作法,让我们看看美国和西德的活动。在美国,经常允许运用自己的一套方法来从事工作;在西德则必须按照一定的形式工作。据说因为如此,两国才发生效率上的差异。但要求每个人都应有目标而工作,也是相当困难的。究竟管理者要将何种目标赋予每个人,才是问题所在。公司建立目标,然后按照各部门、各工厂、各个人的顺序把目标往下传。目标愈往下层就愈成为短期目标,到了最低层就赋予日程,以便实行目标。

这种目标终究必须(数量化)而加以管理,即目标是以数量表示结果。目标必须事先分配给各部门的负责人,且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以最好的方法来提高效率。

因为是目标管理,所以要赋予目标。不过对于为要达成其目标所拟定的计划,应尽量不要限制,而让他们自由创作。即使有不完整的地方,也要睁只眼闭只眼,藕以养成他们的自主性,要让他们不得不筹划创意。这样才是头脑训练,与才人的培育也会有所连结。授权才会产生创意。

在日本常有人说主管不授权,但对主管授予自己的权限未能充分活用的情形却更多。因此我们认为,无法充分活用权限,就要判定他们是怠惰。

因此我要做(挑战与反应)的工作。这句话是一种非正式的意见沟通。主管授权后就不应该再接二连三地发出命令,我们只要赋予目标,让部属负责去工作,但其间却不能眼看他即将失败还置之不理。我们要不断地挑战,看他的计划是否已经完全达成,亦即要让部属工作,加以质问,发出问题和提供忠告。虽然这是由上而来的意见沟通,但要用非正式的方式去做,也就是说,对于这些,部属会表示何种反应?同时下对上又会提出何种挑战?

命令及其他正式关系若绝对不准越级,就常会在进行中发生错误。上级认为部属已经正确地向东前进,但部属却有的向南前进,有的向北前进,组织体愈大,其差错就会愈厉害,为防止这种差错,偶尔也需要做越级挑战或直接反应,如此才能觉察到种种错误。授权后绝对不要在中途插嘴或干涉,让部属负起全部责任。然后我想,在各种意义上与部属互相谈话,这种互相洽谈就是(挑战与反应)。

(意见沟通)在组织的推动上非常重要。没有意见沟通,组织就不会有效果。我认为企业内有正式的意见沟通,也要有非正式的意见沟通。

在美国,向人问起(你的主管是谁?)时,他们绝不说主管是谁,而只说(我向某某人报告),这是很有趣的。

在日本,一旦获得授权,就会认为既然已经委任我,因此无论我怎么做都可以,因而出现有很多怠于向授权者提出报告的例子。又,授权的人也因已经委任而置之不理。获得授权的人应该有报告的义务。我认为既然由主管授权,就负有做某种程度的报告以便让主管评定自己的工作之责任;同时也负有对主管所要求的报告务必做到的责任。

主管方面不要因为已经委任就不管,他必须经常查核部属的经过情形。因为这个关系,才有不断获得情报的必要。

意见沟通也有在会议中进行的情形,但日本的会议,效率经常是很差的,并且一提及报告,就必定是文书之类,即麻烦又费时。意见沟通也可以用电话或备忘录,在走廊上相对的口头报告也可以。有时固然需要文书,但尽量不要多,应多做非正式的意见沟通可以在走廊上边走边做;做在饭厅里边吃边做,甚至在洗手间也可以做意见沟通。

美国洛克德航空公司与建的研究所,不是高楼而是很大的平房。为什么要建平房呢?这是因为他们要在走廊做意见沟通的缘故。大家不在同一层楼,见面的机会自然会少。在同一楼面上就有较多见面的机会,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构想。

在战前,据说福特不用太拘泥于形式的文书,而用电话不断地做意见沟通。而且在电话里的谈话,与正式的文书具有相同的效果。

因此为使组织生生不息,无论如何,意见沟通的必要的。在日本,这种意见沟通似乎不太充分。我对这种意见沟通的问题,特别要严格强调。

其次,组织体不活动,终究是不可以的。例如是制定规则时,最初很新颖,但过一会儿就会流于形式。我认为即使今天才决定的事情,明天也必定会多少成为流于形式。因此企业体必须不断活动。常言说得好:(清水不动,也会腐臭。)

因此我认为,对于组织体,应不断地加以摇动。各组织的各要素都在动,因而有互相挑战的必要。根据这个意思,则(挑战)一词译成日语就无趣了。以(挑战)的愿意,系指在组织体内互相纵横交错的挑战,才能确实使组织体活动成为有效。我认为组织要像沸水,才是最好的状态。

于是我们要把处工课的(壁)拆除,让最适当的人能够机动地处理各种问题。其部属的人数则按需要来决定,而减少课或处的数目。譬如财务部门在期末或月底会很忙,但其他时期就不太忙,如此就没有必要把全体人员配属于财务部门。在技术方面或制造方面也相同,可以因需要而选出一位领导人,再集合具有所需技术智能的人员成立一个小组,而由小组来处理问题,本公司自实施这种(专案小组)制度后,已经收到相当的成果。

过去只有某某处的力量仍感不足,才会有其他处来协助,无奈因有(本位主义)存在,所以真正力量的团结是不可能的。但以专案别来决定领导者,再从各处微召所需的人才组成小组,则意外地成效厚此薄彼。面对目标,大家有一体感,组成跨组织的集团来互相处理问题,则人际关系会亲密和睦。互相面对同一目标,以所谓的(同伴意识)来互相团结,并充分有效地结合而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则将有非凡的成果。

这不仅对技术性或研究性的问题是如此,在一个大问题发生时,也是非常有效的。尤其在制造方面,要尽量从事动态的小组活动。组织不要固定化,要成为配合机能(目标)的最适当组织。一直以来,对于组织经常变动一事,称为(朝令夕改)。然而企业是要经常应付变化,并向变化挑战的动态集团,因此组织的固定化是绝对不好的。朝令固然不必夕改,但随着必要而变化却是进步的。我认为专案小组是最能适应的方法。

要弹性地活用幕僚,就要把他们配属于一定的场所,要配合目标,经常调动幕僚,并按照能力使他们从事工作才好。例如对于一件重大的或高深的工作,换言之,非属处长级就无法胜任的工作,若以小组活动来做,则年轻人只要有能力,也可以成为小组的领袖而产生相当的效果。由于发挥其人的实力,才能培养其自信心,同时使周围的人也认同他的能力,这就是(实力主义)的最明显表现。

如此透过组织而活动,但日本的企业却在培养部属这一点上有所欠缺。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点,所以我们要让主管申告自己的候补者。主管随时要有两名候补,而其本身也必须有随时可调到任何地方的准备。无论如何,主管需要培养部属。当处长的需要随时都可以自己出动,而委任部属处理工作,让自己成为非必要的人。虽然主管常会藕口说(如果他自己不在就会如何如何。)但千万不要如此,主管必须尽早准备自己的后断者。主管自己可以随进不干或转任到其他地方。

我认为最好的组织形态是,由真正的相互信赖所形成的组织,人才不要有受培养的被动想法,应自动自发地培养自己。因此我们必需对他们课以重大的负担。若对能挑起一百公斤重物的人,只赋予七十公斤的负荷,这就不算是训练。

我们以新进人员为对象,连续三年期间从事调查的结果,第一年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答案是(没有给我相当于我的能力的工作)、(自己能够做更难的工作)或(工作量太少)等;至于回答说(超过自己能力)的人却极为稀少。经过各种训练以后,第二年的数目就渐渐改正过来。则才所提到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已经改善为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第三年就降为百分之三十了。那是因为主管经常注意部属,对于能担负100公斤就支持不住时,必须立即给予协助,藕此来培养部属。

如论如何,我们要从事自我启发。我自从踏出样门后已经有五十年,在初会上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我觉得真正能够信任且可安心委托工作的人,终究是能够自我启发的人。无论如何优秀,如何有长处,若非自己经验各种事情,积聚各种辛苦,自我锻炼的人,是不足以信托的。

世界的变化实在太快。在技术世界里的变化非常激烈,其周期也很短暂。今年是1970年,再过三年就到二十一世纪。姑且不谈(未来学),我想。要预知二十世纪末的三分之一会如何推移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一世纪据说是(超产业社会)(post industrial society)。若是如此,现在不就是转变到新社会的最后路程吗?

因此在现阶段内最重要的事与其说是如何过这三年,毋宁说是应如何适应这个变化。这个问题不是(未来学),而是现代企业经营的眼前问题。我们对于十年间会如何变化一事,应该经常有概略的预知,并且必须特别重视连进超产业社会的一般知识。其中可以预知所谓的(资讯化社会),今后将更加发展。希望我们不要落后。(变化)是企业的本质,我们需要有领先变化与创造变化的企业。

————完————

决心 教育 执行!!

知 识 改 变 命 运,学 习 成 就 未 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事管理经验谈
管理技术
【做一名出色的生产主管】第二讲 目标设定的能力(一)目标管理的作用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中层干部(六篇)
如何培养部属
结束语 哈佛经理法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