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指南解读 |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可预防性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预防性和不可预防性危险因素,本文仅针对可预防性危险因素浅谈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策略。


作者:周盛年 姜维

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


  心源性栓塞与非心源性栓塞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有所不同,前者病因一般包括心房颤动、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室附壁血栓、心脏瓣膜病、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心肌病和心功能衰竭。


  (1)心房颤动:是引起心源性栓塞的最常见原因,约70%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研究显示,华法林可减少约50%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复发率和所有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增加出血风险,但并无颅内出血的报道。


  AHA/ASA 2014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建议,对于无明显原因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6个月内需行约30次的心率监测,可以发现约11%的额外心房颤动患者,为抗凝治疗提供了依据。心房颤动患者需行抗凝治疗,除传统药物华法林外,AHA/ASA2014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推荐,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二级预防。伴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应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14天内行抗凝治疗,若出血风险较大,可酌情于14天后行抗凝治疗。当患者存在抗凝药物禁忌证时,推荐单独应用阿司匹林。


  (2)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室附壁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后2~4周内发生心源性栓塞的比例约为2.50%,栓子多源于左心室附壁血栓。增龄、血栓大小和带蒂血栓均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室附壁血栓合并脑卒中的患者,推荐持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3 个月以上并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于2 ~ 3,同时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当患者不能耐受维生素K阻断剂时,考虑阿哌沙班、低分子肝素、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替代治疗。


  (3)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的类型有多种,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人工或生物瓣膜、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推荐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剂量是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于2~3;二尖瓣脱垂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推荐抗血小板药物,一般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应用华法林后仍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加用抗血小板药物;二尖瓣钙化患者,推荐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行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推荐华法林抗凝治疗,并维持人工主动脉瓣瓣膜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于2~3、人工二尖瓣瓣膜于2.50~3.50,若不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可加用阿司匹林75 ~ 100 mg/d。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前伴缺血性卒中患者,应予华法林治疗,术后3~6 个月若无抗凝治疗指征则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d。


  (4)心肌病和心功能衰竭:多种原因均可引起扩张型心肌病,如病毒感染、中毒、营养不良等,但原发性心肌病常见于青年人,多预后不良,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对于伴扩张型心肌病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考虑抗凝治疗,并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于2~3,同时予阿哌沙班、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预防脑卒中复发,但效果尚不明确。对于心功能衰竭的患者,AHA/ASA 2014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建议行抗血小板治疗。


颈动脉的手术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也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一方面,影响脑血流量;另一方面,脱落的斑块形成栓子造成栓塞性卒中。对于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手术方法。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试验(ECST)和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联合研究项目(VACSP)均显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2)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近年较为流行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一些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如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成形术研究(CAVATAS)、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内膜切除术与支架成形术研究(EVA3S)、保护性支架血管成形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SPACE)、国际颈动脉支架研究(ICSS)]比较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疗效,结果显示,对于70 岁以下患者而言,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无明显差异。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减少脑神经损伤和颈部血肿相关并发症,但具有较高的再狭窄率和病死率。当手术风险较大、存在手术禁忌证或手术不能到达狭窄部位时,可考虑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前应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并持续至术后至少1 个月,此后单独应用氯吡格雷至少12 个月。一般不推荐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用于颈动脉颅外段血液循环的长期随访观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主要源于食物中的蛋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既往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增加。但最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如心脏事件预防评价研究2(HOPE2)、维生素预防脑卒中(VITATOPS)]结果显示,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不能很好地预防脑卒中复发,因此,AHA/ASA 2014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指出,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不推荐监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若其表达升高则可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


良好的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缺乏合理的运动均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与治疗有关。戒烟、限酒、合理的体力活动可以减少脑卒中复发风险。AHA/ASA 2014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建议,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3次、每次4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以减少脑卒中复发。对于肥胖患者而言,需监测体重指数(BMI)以调整合理的运动量。


营养


  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与合理膳食搭配和自身营养状况也有一定的相关性。AHA/ASA 2014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将营养相关问题分为三类,即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和过剩、合理饮食习惯。曾发生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建议钠盐摄入量<2.40 g/d,甚至降至1.50 g/d,并推荐地中海饮食为合理饮食习惯。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与脑卒中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研究显示,约50%以上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但70%~80%的患者不能明确诊断和采取相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血管病不良预后(包括病死率和病残率)密切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以改善预后。


卵圆孔未闭


  有15%~20%的成人可发现卵圆孔未闭。临床研究显示,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可使深静脉栓子进入颅内动脉。缺血性卒中伴卵圆孔未闭患者,一般予抗血小板治疗,若伴复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考虑行卵圆孔封堵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问两查预测脑卒中风险
春节当心脑卒中!拿走这20条建议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脂、细胞纤维结合 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谨防脑卒中,8大预防重点请记牢!
80%的中风是可以避免的!预防中风,从改善这10个危险因素开始
世界卒中日 | 脑卒中起病急、病死率高,预防关键点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