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张缙教授透天凉手法操作术式及其精髓

 浅议张缙教授透天凉手法操作术式及其精髓

邹伟 王珑  于学平  孙晓伟

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40

 

[摘要] 透天凉手法是我国传统针刺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复式补泻手法,对肌热骨蒸等热证有较好疗效。张缙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毕生致力于针刺手法研究,他从传统行针手法中归纳总结出二十四式单式手法,并对循经感传、虚实补泻等手法也予以系统阐释。本文针对张瑨教授透天凉手法作以简要介绍,并对透天凉手法操作技术的关键操作环节进行探讨。

[关键词] 名医经验;张缙;透天凉;复式补泻;针刺手法

张缙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大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中国针灸学会资深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主任委员、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会长。从医50余年来,潜心研究针灸学巨著《针灸大成》,并历时20年对这部书做了校释,写成90余万字的《针灸大成校释》一书(他潜心研究针灸学巨著《针灸大成》数十年,历时20余年,完成90余万字的《针灸大成校释》一书,受到国内外针灸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引起极大反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张缙教授便开始对“针感”、“针刺手法”等经络现象展开研究,在针刺“循经感传”的控制和“气至病所”等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他还在古人针刺行针手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二十四式单式手法,为我国针刺手法的规范化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笔者师从张缙教授多年,为探求针刺手法之精髓,常登门拜访,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体会和研究,倍感张缙教授针法之神妙。今就张缙教授复式补泻之透天凉手法作以简要介绍。

1透天凉手法沿革概述

透天凉手法属于传统复式补泻手法之一,是凉泻法的代表性手法。该手法源于《黄帝内经》,原书未提出“透天凉”的概念,但寓含了针刺补泻的思想,如《素问·针解》篇:“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1],初步阐述了凉泻法的应用与效应。透天凉手法的名称首见于泉石心的《金针赋》中,“……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祛病准绳。”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曰:“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口吸气一口,鼻出五口。凡用针时,进一寸内,行六阴之数,其五分者,即先深后浅也。若得气,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入三出,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凉气自生,热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一身混似火来烧,不住之时热上潮,若能加入清凉法,须臾热毒自然消。”[2]对透天凉手法的操作和主治范围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其后的历代医家虽各有发挥,但皆以《金针赋》、《针灸大成》中所载透天凉手法为根基。

此外,《奇效良方》记载:“透天凉属性,夫用针时,先进入分寸之内,行六阴之数。若得气便进伸,渐退至五分之中,三慢入,三紧出,其针自紧,徐徐举之,得冷气渐至,其热自愈,不效再施。”该书所载透天凉手法一改《金针赋》分三层操作的方法,而是简化为两层操作,为后世透天凉手法的演化提供了依据[3]

2张缙教授透天凉手法精髓解析

张缙教授在针刺补泻手法的研究中指出,补泻应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患者自身的机能状态而选择,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但这都需要通过行针调气解决。医生需要采用适宜的手法激发经气甚至使气至病所,才能达到启动经气自身调节的效应[4]。张缙教授将《针灸学》教材上的7种单式补泻手法作了系统阐释,并把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九六补泻与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相联系,使之各得其所。

张缙教授在研究《针灸大成》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为透天凉手法是徐疾、提插、捻转、九六补泻等几种单式手法的复合应用,操作术式简单而言,即根据腧穴的可刺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针刺入后直插深层,先深后浅,依次在深、中和浅层做紧提慢按法六阴数,合之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施术1-3度,直至产生凉感。张缙教授也提出了关键注意事项,施术主要针对的应是热证患者,选择肌肉丰厚的阳经腧穴为宜,当得气感应强时,手法也不宜太重,重复次数不要太多,操作时按、提用力轻重一定要分明,切实做到紧提(用力上提)、慢按(轻轻下按),重在紧提以泻气,促使内邪外出,达到泻热生凉之效应。他指出要运用好透天凉手法的操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操作要点。

2.1得气与搓法的运用:补泻手法操作的前提是得气,在得气基础上的操作更容易取热或取凉。张缙教授在针刺取气手法上,独推“搓法”。搓法是“二十四式单式手法”之一,主要在针柄上操作,将针如搓线状单向转动,以加强针感,促使针感向单一方向传导的一种手法。张缙教授认为,搓法是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单式手法,是凉热手法的根基。搓针方向决定了补泻的不同效应,泻法多由食指端向食指末节横纹搓,常宜于产生凉感。《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还指出:“凡转针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随其气而用之。若转太紧,下入肉缠针,则有大痛之患。”指明搓法操作时勿转太紧,容易肌肉缠针而导致疼痛,但临床实际情况是针连续向一个方向搓2-3圈,大多致肌肉缠针。基于此,张缙教授又提出“实搓”与“虚搓”的概念,实搓是搓针1,虚搓是以摩代搓、针体不转,使一种环形力量沿针体传入到腧穴中[5-6]。张缙教授在搓针手法方面的另一个贡献是总结出搓针成功的标志:捻之不转,提之不出,插之不入,气满自摇。当针出现气满自摇,穴位内有麻感时,非常有利于凉感的出现,此时再施以飞法多使透天凉手法成功。

2.2基础针感[7]

张缙教授认为,“透天凉”手法的以“紧提”为主要操作,故都是在保持针下得气(沉紧)状态下完成的。所以,研究“透天凉”手法取凉基础针感,不能脱离“得气”。张缙教授行针过程中尤其注意得气效应中的麻感——一种放射性麻窜的感觉,他行针过程中麻感多见于脊柱和四肢关节附近的穴位,并常有呈循经传导的特征。待针后出现麻感时,再施以适当的手法则易于凉感的产生。

2.3 分层次操作

透天凉手法的机理可概括为“引阳(阳邪)出阴”,主治邪气入里化热或内热里实之证,采用针刺疗法引邪气和内热外出,则阴气自复,从而产生凉感[8]。故在操作时多分为三层,从内而外,从阴引阳,分地、人、天三部操作。也有医家简化透天凉操作,分为深浅两层操作,即将针刺入应针深度,行针得气,再将针提起1/2,急行三入三出、紧提慢按的提插手法。更有不分进退层次者,如李传岐提出针刺得气后施以捻转,随即紧握针柄向上适度提退,就会逐渐产生凉感的透天凉手法。临床当以获得针刺效应为核心,可不拘泥于操作层次[9]

3.小结

透天凉手法是由呼吸、提插、九六和开阖补泻等单式手法综合运用的复式补泻手法,张缙教授在该手法的运用方面,阐明了操作程序、说明了操作要领、明确了关键技术,强调得气、紧提和搓法是技术的关键,而且要求做到操作熟练、一气呵成,才可能达到针刺效应。但较之烧山火手法而言,透天凉手法的取凉效应不易出现,这就更要求我们把握好手法操作的关键技术环节,这将是针刺疗法获效的关键,精准地应用针刺补泻手法,可以更好地激发腧穴的调气治病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研究和总结著名针灸学家的学术思想,使之发扬光大,对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技术关键及相关问题分析
做出烧山火、透天凉真的很难吗?针灸名家张缙告诉你秘诀
试论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
针灸能有如此神奇的现象,巧妙玄机全在这里!
黄鼎坚教授针法心得 【中医针推外治版】
岭南名医司徒铃·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