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难道你非要把我逼疯吗?

前两天一个孩子来咨询。我们就暂且叫他小风吧。小风中考失利后,家里人给他的将来做了一个规划:想办法上高中,然后上大专。有了大专文凭后到一个大公司去发展,因为这个公司的负责人是他们的一个亲戚,可以给小风提供很多机会。这样算来,虽然小风中考失利了,但是前途一片光明。

顺利上了高中后,意外发生了。小风对高中的学习生活很不适应。没有朋友, 不能每天回家,学校军事化的管理都让他在学校里一刻都待不下去。他想退学,但是爸妈坚决反对,因为为了小风能上这个高中,他们付出的太多了。

小风也在努力说服自己去上学,可是无济于事。更严重的是,他开始失眠了。他甚至有了这样一种感觉:学校就是一所监狱,只要可以让自己离开学校,他做什么都可以。

坐在教室的窗边,他曾经产生过这样一种幻想,要是能从窗上跳出去就解脱了。有时候看见刀子,他就开始思绪万千,如果把这刀子捅到自己身上该多好呀。

与此同时,父母加大了对他的思想工作力度,动员所有的亲戚来说服他去上学。为了表达自己不想上学的决心,小风离家出走,到同学家暂住几天,可是母亲很快就能找到同学家,并警告同学的父母,以后再也不许收留他。

现在他感到无路可走了,他强烈要求进行心理咨询。咨询室里,小风痛苦地说:我真不明白,难道他们非要把我逼疯才行吗?

无独有偶,这两天我同学也频频向我求助。她的孩子小念刚上初一,她就特别焦虑。孩子在班里考了第十名,她就着急地对小念说:孩子,没关系,只要你努力,每次考试进步一个名次,不出十次,就可以考班级第一名了。为了这个第一,她给孩子报了周末辅导班,一学就是一天。而另一天的时间也是安排满满的。

小念说:“妈妈,带我出去玩玩吧?”

我同学说:“不行呀,别人都在学习,你不学就落下了。”

小念说:“妈妈,好不容易周末了,让我睡个懒觉吧。”

我同学严厉地说:“不行呀,你睡懒觉的时间就是别人超越你的时间。”

从周一到周日,从白天到晚上,孩子的时间几乎都用在学习上。慢慢地,小念越来越不愿意学习了,做事情拖拖拉拉,成绩也越来越差。

为什么她们是如此地疯狂?

两位妈妈对于孩子的态度,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她们24小时,360度无死角地监控着孩子,迫切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可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这些妈妈们为什么会如此疯狂呢?

01

把自己的“理想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

心理学上“投射”是指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一个人内心是阴暗的,他看待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阴暗的,一个人内心是焦虑的,他看待别人也是焦虑的,这就是把内心的东西投射到外界的表现。

对孩子要求太高的父母,他们往往对自己是不满意的。他们把过多的“理想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长成自己想象的样子。一旦家长们意识到结果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焦虑,然后又会把焦虑强加到孩子身上,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要求孩子满足他们的“理想自我”。

武志红老师曾经指出,很多家长和孩子因为学习而处于一种“战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家长传递了焦虑与痛苦的情绪,传递了“你价值感不够”的判断,形成了和孩子之间不好的连结。正是这种不好的连接,让孩子朝着家长们期待的反方向走下去。

02

你是否把孩子“机械化”了?

曾经有一个父亲,非常气愤地告诉我:孩子太不听话了。原来孩子的英语成绩不好,于是他建议:让孩子每天背10个单词,一年就能背过3000多个单词,三年下来,就是一万个单词呀,这样哪有成绩赶不上的道理?可是孩子就是不听他的话,不够坚持,所以英语成绩也一直没有赶上去。

这位家长的建议在理论上是能讲通的,可为什么实践起来却是如此难呢?因为他忽略了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只是把孩子当成了一个实现目标的工具,我把它叫做“机械化”。孩子需要跟家长进行情感互动,需要被看见被肯定。当这些作为一个人的内在需求被满足的时候,目标才能一步步实现。然而父亲的建议,只是描绘了一种现象跟结果,如同把孩子看成了一个实现目标的工具,却忽略了孩子在努力过程中的真实需求。当内在需求持续不能被满足的时候,孩子外在的表现就只能是越来越厌烦学习了。

把孩子“机械化”,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就是“情感隔离”不管是小风的父母还是我同学,他们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都情感隔离了。小风的妈妈只是一味地要他回到学校去,却忽略了小风目前最需要的是家长的支持与理解,而我的同学只顾让孩子把成绩赶上去,却对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睡觉、休息等都满足不了。

对孩子真正做到“信任、允许、接纳”

“妈妈,你能不能离我远点?”

“妈妈,我自己的事情就让我自己作主吧。”

这是小风和小念最想对妈妈说的话。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孩子想对父母说的话。父母之所以不肯放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孩子缺乏信任。这种不信任,导致父母认为,只要是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决定就是错误的。父母成了孩子的主人,孩子只要事事听父母的,成为父母的木偶就可以了。

从某方面来说,成长的过程就是犯错的过程。只有知道什么是错的,才会更加懂得什么是对的。“失败乃成功之母”。然而父母们却不允许孩子出错。他们努力做的是保证孩子的每一个决定是正确的。不允许孩子出错,剥夺了孩子失败的体验,孩子也就永远体会不到什么是成功了。

如果你能做到尊重与允许孩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接纳。接纳孩子与其它孩子的差异,按照自己孩子的水平来制定发展计划。小风的妈妈发现儿子在进行了心理疏导之后进步很大,也主动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最后她终于明白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原来孩子在学习上体会不到成就感,再加上家族遗传的抑郁病史,才让孩子有了异于常人的表现。之后她不再急于改变孩子上学的问题,而是根据小风的情况做出了适当的调整。而小念的妈妈在接受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存在差距这个事实后,也不再那么疯狂地去逼孩子了,而是制定了适合孩子发展的目标,从情感上给予孩子支持。

意外的是,当两位母亲开始尊重、允许、接纳孩子的时候,孩子竟然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小风顺利地回到学校读书,而小念的成绩不仅没有下滑,反而开始提高了。

最后,作为父母。我想借用北京大学心理专家徐凯文老师的那句话送给大家: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不是权力,是尊重,责任,是爱,是发自内心的持久美的体验,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请许给他们-----我们最珍爱的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

------ 专业测试推荐 ------

《儿童消极情绪应对》

当孩子处于低落或消极情绪

父母采取的方式无非就是

支持和反对两种

其产生的效果天壤之别

——————— 影响力 ———————

测评从7个方面评估

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处理方式

给出针对性建议

更好地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在线咨询!


儿童消极情绪应对

听声音 讲故事

《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情商的孩子更易成功,如何培养?5招告诉你!
逼疯父母的十个瞬间,把妈妈气得想哭,谁想要这个孩子赶紧带走
疫情揭开亲子关系的“遮羞布”:被网课逼疯的两代人
被“10后”作业逼疯的中国父母,又一次进了医院
女孩躲同学家失联1夜:我不是熊孩子也有小情绪
被同学打,小女孩说了这么一句话,让人掉下了眼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