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林本/伤寒杂病论》湿病脉证并治】原文释文

湿病脉证并治

1、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

湿气造成的疾病,内外上下,四外流窜,随邪变化,病症各不相同,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焦,主要是由雾露引起的,头痛,脖子僵硬,两侧额头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治。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

黄芪三两、桂枝二两、茯苓三两、细辛一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2、湿气在下,中于水冷,从腰以下重,两足肿,脉沉而涩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之。

湿气在下焦,主要是由于冷水引起,从腰以下沉重,两脚浮肿,脉沉而涩的,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治。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

桂枝三两、茯苓四两、白术三两、细辛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再服。

3、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并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湿气在外,和风邪相搏,流传于经络之中,骨节烦疼,喜欢躺着不想吃饭,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微发汗,让风和湿都退去;如果怕冷,身体疼痛,四肢僵硬不灵活,脉浮而细紧,这是寒气入侵,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主治。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 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 (去节)、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可用于治疗皮肤发痒的皮肤病、荨麻疹等)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4、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湿气在体内与脾相搏,发病后腹中胀满;胃受寒后相互斗争,变为腹泄。腹中胀满宜用白术茯苓厚朴汤治疗;腹泄宜用理中汤治疗;若向上焦发展就会影响到肺,成为肺寒,宜用小表青龙汤治疗;如果向下发展就会影响到肾,成为小便淋沥不尽,宜用五苓散治疗;本来就脾胃虚寒的,湿气久留,两者相互影响,发病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按水饮病治疗。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

白术三两、茯苓四两、厚朴二两 (炙去皮)。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 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麻黄茯苓汤方

麻黄二两 (去节)、茯苓三两、白术三两、防己、赤小豆一升。

上五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干姜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 (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

上八味,一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白术十八铢。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太阳病,关节疼痛厉害,脉象沉细的,这叫湿痹,湿痹的症候表现,多有小便不通畅,大便溏泄。治法应该利小便。

6、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

久患湿病的人,出现周身疼痛、发热、肌肤发黄、色如烟熏的,这是湿邪久郁化热、湿热郁遏之候。

7、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滑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

久患湿病的人,出现头部出汗,背部强硬不舒,形寒怕冷,想要盖被或烤火取暖,这是寒湿郁于肌表,卫阳被遏之证,治当温阳化湿解表,不可攻下。如果误用攻下,势必损伤正气,导致阳气下陷、湿阻于中,出现呃逆、胸闷、小便不通畅、口渴不能饮、舌上生苔等证。

8、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久患湿病的人,如果误用攻下,出现额上出汗、微微气喘、小便通利的,是阴竭于下、阳脱于上,病情险恶;如果出现腹泻不停止的,为脾阳衰竭,也属危候。

9、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师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问:风湿之邪相合,引起周身疼痛,依照治疗法则,应当发汗驱邪,汗出邪散则病可痊愈。但正遇到天阴下雨不止,医生说可以发汗,发了汗病却不愈,这是什么原因呢?答:这是因为发汗太过,汗出很多,这样只驱除了风邪,而湿邪仍然存在,所以没有痊愈。倘若用发汗法治疗风湿病,只宜让病人微微出汗,这样风邪和湿邪才能同时解除。

10、湿家病,身上尽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

久患湿病的人,出现身体疼痛、发热、面色发黄、气喘、头痛、鼻塞、心烦不安,如果病人脉象大,饮食正常的,这是胃肠调和无病,湿热郁滞在上所致,所以鼻塞。在治疗上,可用药塞入鼻孔里,就可痊愈。

鼻塞方

蒲灰、细辛、皂荚、麻黄。

上四味,等分为末,调和,纳鼻中小许,嚏则愈。

11、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患湿病的人,身体疼痛而心烦不宁的,用麻黄加术汤发汗治疗比较适宜,千万不可用火熏、温针等火攻的方法治疗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 (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白术四两、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汗,不得汉再服,得汗,停后服。

12、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病人周身疼痛,发热,午后增剧的,这叫风湿。风湿的成因,是汗出后感受风邪,或长期贪凉取冷所致。可以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一两、杏仁二十枚(去皮尖)、薏苡一两、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13、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风湿病人,脉象浮,身体重滞,汗出怕风的,用防己黄芪汤治疗。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二两、甘草一两(炙)、白术一两、黄芪二两、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劈)。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 ,日三服。

喘者,加麻黄五分;
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
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
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之,温令有微汗差。

服上药后应当感觉皮肤中象有虫爬行,腰以下有冷感,服药后坐在被子上,再用一床被子围饶腰以下部位,温暖使微汗出,病可痊愈。

1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患外感伤寒病已有八九天,风邪与湿邪相合侵袭人体,出现身体疼痛而心烦不安,不能自由转侧,不呕吐,口也不渴,脉象浮虚而涩的,用桂枝附子汤治疗;如果大便干结,小便通利的,可用白术附子汤治疗。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二枚(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一两、附子一枚(炮)、甘草二两(炙)、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去滓,分温三服。

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耳。

第一次服药后自觉身体麻木,半天后再服一次,三次全部服完,病人出现瞑眩、头晕眼花等症状,不要大惊小怪,这是白术、附子的药力在皮中逐除水湿而病邪未尽的缘故。

1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风与湿邪相合侵袭人体肌肉、关节,出现疼痛难忍,四肢抽掣,关节屈伸不利,用手触摸则疼痛加剧,汗出,气短,小便不通利,怕风,不愿脱减衣服,或出现轻度水肿的,用甘草附子汤治疗。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 多者,服六七合为佳。

第一次服后身微汗出而病愈。饮食正常,汗出后又有心烦的,则服五合。恐怕服一升 量多的,以服六、七合为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附子
仲景方术之湿病脉证并治篇
[转载]《张仲景50味药证》笔记
金匮要略原文
真武汤,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寻源》
感冒患者须知 - 交流室 - 三七养生 中医|三七|养生 - Powered by Di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