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类钤方》卷二十二 骨伤科证治方药】

《永类钤方》卷二十二  骨伤科证治方药
书中首创的过伸法处理腰椎骨折、有无“粘膝”征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最富特色。对中医创伤骨科的诊断治疗颇具贡献。

头目鼻耳伤

凡脑骨伤碎,轻轻用手撙捺平正。若皮不破,用黑龙散敷贴。皮若破,用风流散填涂疮口,用绢帛包,不可见风著水,恐成破伤风。如水及风入脑成破伤风,必发头疼,则难治,急用玉真散贴敷。

凡脑骨伤碎,在硬处可治,若伤太阳穴不可治。如在发际,须剃去发用药。内又看皮破不破,依上用药敷或填。若欲洗,只可用熟油洗。髓出多,用脑、麝末掞。

凡面目伤青黑,用热酒调一黄散贴;如黑不散,酒调桂末贴。作热,用茶调贴。

凡脑两角及后枕或两眉有伤,可治。眼睛伤不突,瞳仁不碎,可治。头顶心有损,难治。

凡鼻两孔伤,凹者可治,有血出无妨。

凡耳或斫落,上脱下粘,下脱上粘,用封口药封贴,却以线对缚住,看脱落所向,用鹅翎横夹定,却用竹夹子直上,横夹定鹅翎,用药封其耳后。

唇口喉齿腮伤

凡口唇开破,用药两头封贴,却以帛片看损横直,加封药于上,再贴上,牵住所封药,不令开落,仍少言语。

凡上下腮口唇齿伤,或内外横直昏破有臭脓,莫出光处,少言语。

或齿伤,且先安齿住痛。金井骨在唇下,有损不可束缚,只捺令平正,用黑龙散敷贴,绵片贴缚。两胁骨亦然。

凡割喉者,用脚骑患人头项,以丝线先缝内喉管,却缝外喉管,用封血药。或喉被人打叶了,以手掐圆之。吊项见急济方中。若喉结伤重,软喉断不治。结下食喉管断,以汤与之,得入肠可治,若并出不可治。封口药,用江边厚蚌壳烧存性,入赤石脂、国丹,油调涂。消肿散血合口,加血竭、国丹,干掞。

肩胛颈骨及手㬹脱手盘手指骨伤

凡捽进颈骨,用手巾一条,绳一茎,系在枋上垂下来,以手中兜缚颏下,系于后脑,杀缚接绳头,却以瓦罂一个五六寸高,看捽人深浅,斟酌高低,令患人端正坐于其婴上,令伸脚坐定,医用手采捺平正,说话不觉,以脚一踢,踢去罂子。如在左,用手左边掇出;在右边,右边掇出。又一法,令患人卧床上,以人挤其头,双足踏两肩即出。

凡左右两肩或搷坠失落,若骨脑叉出在前,可用布袋腕系在前;如出在后,腕系手在背后,若左出摺向右肱,右出摺向左肱,骨即入。接左摸右髻,接右摸左髻。

凡背上被打,伤处带黑,单调肉桂末贴,热肿用一黄散。血不出,内疼痛者,乳香没药酒调一黄散贴,却下破血药。

凡手㬹腕骨被绷直拽出,医用手抬起手㬹腕,以患人本身膝头固定,医用手于颈项肩处按下,其骨还旧,却用药敷贴。若手腕失落,或在上在下,用手拽伸,却使手捻住,方可贴药夹缚。若手㬹骨出,用圆木椅横翻向上,医用足踏定,将病手在椅横内,校曲入腕内,以文书贴定平稳,用绢兜缚,兜时要手掌向上。若手盘出臼,不可牵伸,用衣服向下承住,用手撙按入旧,摇三次,却用夹缚,下用衬夹。凡手骨出向左,则医以右手拔入,骨出向右,则左拔之。一伸一折,摇动二三次。

凡手与脚骨皆有两胫,前一胫断可治,若皆断不可治。

凡手足骨断者,中间一坐缚可带紧,两头放宽些,庶气血流荫。又法,肿若如截竹断,却要两头紧,中间宽,使血气聚断处。又,手盘出向下,将掌向上,医用手撙损动处,将掌面向外,用夹向背一片长,托在手背后;向面一片短,在掌按处;向小指一片长,在指曲处;</span><span>向大指一片短,在高骨下。三度缚,却贴药。凡两手臂骨打断有碎骨,跌断骨无碎骨。

凡手指打碎,用油润,以薄笋萚管定,看冷热,用一黄散或黑龙散贴之。

胸胁肠伤

凡胸前跌出骨不得入,令患人靠突处立,用两脚踏患人两脚,却以手于其肩掬起其胸脯,其骨自入。用药封缚,亦在随机应变。凡胸脯有拳槌伤,外有肿,内有痛,外用贴药,内服化血药。如刀伤,可用安骨定皮合口,外用贴药掺口,内用吃药。

凡胸骨肋断,先用破血,却用黄云膏贴。胸胁伤,血作不通,用生绿豆汁、生姜自然汁和服,以一壮力在后挤住,自吐出其血也。

凡肠出,可以病手搭在医肩背,随其左右狩起,以熟油润疮口,整入腹,却打喷嚏一个,却用桑白皮为线,打曲针向皮内缝合,后用断血合口药同济,用绢袋缚定,再贴绢上再缚,若秋冬间有此证,先用断血合口药,后用狗仔一只割取腹口皮贴疮口。割喉封药,联口通用。若肠上有损针鼻大,以灯火照之,肠中有气射灯不可治。又一法,肠出,吊起病人手,用醋煎山豆根汁,服一口至二口,却以针于病人颈上一刺,肠自入。

凡肠上必有黑紫斑及有曲缝痕者,乃肠也。如土有膏,一重黄,一重肉,更有胰子肉出也。肠若出,不可割。如实是膏,不得入,可割除,须详下认。

腰脚臀股两腿膝伤

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却用贴药,病人浑身动作一宿,至来日患处无痛,却可自便左右翻转,仍用通贴药。若前后不便,听其施溺,更用内外住痛神授乳香散在后。

凡臀股左右跌出骨者,右入左,左入右,用脚踏进。如跌入内,令患人盘脚,按其肩头,用膝抵入,虽大痛,一时无妨,却用贴药。从缓仰卧,用手捺衬入,再加贴药、吃药。患人未可翻卧,大动后恐成损。腰腿伤,全用酒佐通气血药。

凡胯骨从臀上出者,用二三人捉定腿拔伸,仍以脚捺送入。如在裆内出者,则难整。凡脚骨伤,甚难整。

凡两腿左右或打或跌断者,多用葱。打断者不用葱姜,以手法整其骨,在上于前,在下于后,以手拽正,上拽七分,下拽五分,整定用贴药,后以杉皮夹缚。缚时先缚中,坐后缚上下,外用副夹竹绳。若上下有肿痛,毋虑。五日方可解外缚,约一七方可转动。解外缚,未可换药,仍浑用酒服药。

凡辨腿胯骨出,以患人膝比并之,如不粘膝便是出向内;如粘膝不能开,便是出外。

凡脚盘出臼,用人以脚从腿上一踏一搬,双手一撙,摇二三次,却以药夹。

凡膝盖或左右损断,用手按直,用贴药夹一月。若肿痛,须用针刀去血,却敷贴用夹。或外胫踝骨兀折,左右脚盘,用脚踏直,或针患处,却敷贴,吃住痛药,不得令冷。

若膝头骨跌出臼,牵合不可大直,不可大曲,直则不见其骨棱,曲亦然。可半直半曲,以竹箛箛住,以帛缚之。

阴囊阴门伤

凡阴囊被人扯伤脱者,用合口封贴,绢袋兜缚。凡阴囊处有青肿紫黑色,不用姜汁,可用赤芍药细末,入贴损药内,仍加良姜、肉桂打和,用韭菜叶打烂,同药贴。如无韭叶,及葱亦可,仍服八正散利水道。

凡妇人腿骨出进阴门边,不可踏入,用凳一条,以绵衣覆之,移患人在上,以手拿患人脚,用手一撙上在好脚一边上,其腿自入。凡下近腿胯阴囊等处,不用通药,但贴不令血荫。

筋骨伤

凡断筋骨者,先用手寻採伤处,整顿其筋,如前方用贴药,及用正副夹,正用衫皮,副用竹片。

凡骨断皮破者,不用良姜、肉桂,只用葱汁调贴。或损在内,可用童便、姜葱、生油和通药服。如通气已过,只用顺气止血药,或余血在腹作胀,更进前药,无事后方用损药。仍看病人虚实。若骨断皮不破,整其骨,先用贴药,加良姜、肉桂在贴药内,以葱姜汁调涂。(以上皆郡氏口教)

凡皮破骨出差爻,拔伸不入,撙捺皮相近三分,用快剐刀割开些,捺入骨,不须割肉,肉自碎了,可以入骨。骨入后,用黑龙散敷贴疮四旁,肿处留疮口,用风流散填之。若不破,用黑龙散贴敷,破用风流散贴。破者,必有血出,用力整时,最要快便。

凡骨碎,看本处平正如何,大抵骨低是不曾损;左右骨高,骨定损,要拔伸捺平,用药敷贴,束缚要平正捺正了,曲处要时时曲转,使活处不强。

凡敷贴,用版子一片,就版子上将皮纸或油单纸摊黑散在上,移在损处要。皮内有碎骨,后来皮肉自烂,碎骨自生。若破断皮肉,用风流散填涂,用线缝合,用黑龙散贴。

凡拔伸捺正,要毡绢软物单正,仍拔伸骨近在骨损处,不得前去一节骨上,仍拔伸相度左右骨。有正拔者,有斜拔者,撙捺要手法快便,要皮骨相就平正,整拔亦要相度难易,或用一人二人三人。(以上彭氏口教)

束缚敷贴换药

凡束缚,夏两三日,冬五日或四日,缚处用药水泡,洗去旧药,不可惊动损处,洗了仍用黑龙散敷缚。束缚要杉木皮浸软,或加绵,或纸缠令软,约手指大片,疏排周匝,以小绳三度,缚时相度高下远近,使损续气血相通,有紧有宽,说见前。三日一次,洗换涂贴。

凡损大小便不通,未可便服损药。盖药热加酒,涩秘愈甚。看患人虚实,实者下大承气汤加木通;尚未通,加芒硝。

凡损不可服草药,服之所生之骨必大,不得入臼。旧损一月之内可整,久则难整。

凡损药必热,能生气血以接骨也。更忌用火炙,如治不效,服药亦不效。

凡损药用酒,用酒不问红白,忌灰酒,且重伤不可便用酒,反氶起气作腹胀胸满,切记。此大口功。如稍定贴,却用酒水煎,或汤浸酒。

凡肿是血作,用热药水泡洗,黑龙散敷贴。

凡用夹,须摊药于纸上,平两头,要带薄搭头,搭得不厚不碍肉,平坦者,无高低不匀之患。若四岸高低不匀,此上便有空缺,不着肉处生泡也。此大大口功。如换药,不可生脱药,用手巾打湿搭润,逐片取脱,如取脱一片,随手上药贴了,脱一片,上一片药,切不可经停一时,便生泡为害,此大节,病累遭害,切记。仍先摊下换药,应手用,切记。

用生姜一节,有用有不用。良姜解姜毒,故姜有毒,常能作梗。且如用姜,与同门在病家治疗,不可不用姜,讨姜一斤,研烂分作数处,却以热汤泡开,令冷,候澄得滓在下,却以其滓调药。此热汤去其热,在上去了,不必虑其作梗。莫若不用姜为上,切记!切记!

凡伤重,其初麻而不痛,应拔伸捺正,或用刀取开皮,二三日后方知痛,且先匀气血。

凡打伤在两胁、两胸、两肚、两肋,却用通气通血药,又看病人虚实不同,虚者通药须兼补药,实者补药放缓,且用贴药在前,通药在后。

凡用通药反不通者,后用顺气药,腹肚全无膨胀而得安,此为不于血作,乃是气闭不通。如腹肚果有血作,一通便下,亦须以顺气药兼之,庶胸膈腹肚不致紧闷,气顺后却用损药,无不愈,须先顺气故也。有人醉卧跌未下,腰背疼痛,不可屈伸,损药不效,服刀豆酒数日愈,豆下气所损轻也。有小儿误跌凳角上,只用萝卜子煎汤愈,亦顺气也。

整作之法,除头脑上不可用药水洗,恐伤风,余可用油同药水避风洗之,且与住痛。整时,先用热酒调寻痛药加草乌方整,整后气绝,用苏合香丸灌苏,未醒以大黑豆汁冷服,或淡豆豉煎,不可用盐解之。如吐,加生姜汁。

用药次第(发散寒邪,通气通血)

用药先看病有轻重,若有破伤,未可便用洗药,恐成破伤风。被伤之时,岂无外感风寒之证?且先用三四服疏风顺气药,却看患人虚实,有何证候轻重。若伤重,气血潮作,昏闷胀痛,亦先通气,而后通血,盖血随气行。虚弱者药用温通,壮实者药可峻通,或通气血兼用,斟酌只在此。亦须看脉之强弱加减。经云:坠压内伤忧小弱,坚强之脉可求安。

《和剂》五积散 疏风顺气,五劳七伤,及伤损头疼。

伤风发汗,姜葱煎热服;下元有伤,可加木通、茴香、苏木、乌药、何首乌;弱者无汗,亦可三四服;伤重昏闷不醒,酒调苏合香丸,壮者热童便更佳。《和剂》七气汤亦匀气。

彭氏匀气散 治同上证。
茴香、青皮、制厚朴、杜乌药、白芷各半两,陈皮、麦芽、前胡、桔梗、苍术、粉甘草、杏仁各一两。
㕮咀,姜枣煎。

郡氏用《和剂》乌药顺气散,每服加苏木、桃仁、生香附子饼,贴水败荷末一钱,水蛭一分,炒茴香一分,水煎服。停血胀,加毛蛇藤根生研自然汁,酒、汤各半侵服。

若心头紧痛,通气通血,壮盛人,槐花散。
槐花、黄连各半两,熟枳壳、生大黄各三钱,黄芩二钱,朴硝、苏木各一钱。
㕮咀,分作二服,灯心百茎,滤后加清油一平钱,又姜、蜜、小便、酒入,空心服,即通。

若伤损血气并心不省。
白芷一两,大黄  木通各半两,山栀十个,百草霜二钱。
细末,每三钱,苏木汤下。血作潮热,大艾煎醋汤调。

诸伤气血膨胀,大便不通,腹肚筑痛。
雄黄、腻粉各二钱,巴豆十粒、五粒去油生用、五粒清油灯烧存性,真蒲黄一钱。
为末,饭丸绿豆大,每十丸,冷茶下。过一时未通,用水边乌臼根研汁,吞十五丸即通。

诸伤小便不通。
猪苓、滑石、车前子各半两,天花粉三钱,海金沙二钱半。
细末,麦门冬煎汤。

大小便俱不通。
生大黄末三钱、当归尾二钱、红花二钱、苏木三钱、熟枳壳半两。
煎熟,入大黄末,加童便、酒煎。有潮热,除酒用水。

《三因》鸡鸣散 治坠压内伤,血瘀凝积,痛不可忍,推陈致新。
大黄一两酒蒸、 杏仁二七粒去皮尖。
上研烂,酒一碗,煎六分,去滓,鸡鸣时服,至晓下瘀血愈。若气绝不能言,先擘开口,以热童便灌苏。加芎、归、芍药酒煎更妙。

《济生》夺命散 治从高坠下,木石压损,及刀刃伤,瘀血凝滞,心腹胀痛,大小便不通欲死。
红蛭(石灰慢火炒令干黄色,半两),大黄、黑牵牛头末各二两。
细末,每二钱,热酒调下,约行四五里,再以热酒调牵牛末二钱催之,即下恶血或块,以尽为度。

邵氏用水蛙、茴香各二两,先以茴香三钱同水蛭炒,去茴香,又以茴香七钱微炒,共为末,用水煎苏木,加酒和调乌药顺气散一帖,作三服。又一法,硇砂、水蛭、竹膜、丝头四味,将砂炒蛭,去砂用蛭,为末,竹、丝烧灰和匀,酒调服。

《和剂》花蕊石散 治证同上。

邵氏骗通之法 打扑伤损得三五日,水食不入口者,用生猪肉二大钱,口中嚼烂或用刀打烂,却以温水洗去血水,又再擂烂,用阴阳汤打和,却用半钱多,入碗中,用鸡毛送入喉内,闭口,以阴阳汤灌下之,其食虫闻此肉香,□开瘀血,寻上贪食,胸中自然开解,却用通药。此损血凝聚心间,其虫食血饱,病人心膈闷,他物虫不来採,故用此活法。

敷贴药

《三因》集胡氏夺命散(又名玉真散) 治打扑金刃伤,及破伤风湿如痓者,至危,至效。
南星、防风各等份。细末,疮口破伤风,依上敷贴疮口,仍以温酒调服一钱。牙关紧急,角弓反张,或死而心尚温者,热童便调下二钱。斗殴内伤坠压,并酒和童便调,连进三服苏。南星为防风所制,服之不麻,追出黄水尽为度。

《瑞竹堂方》治前证又用黄蜡一块,热酒化开服立效。与玉真散一对,速用神效。

邵氏贴诸伤损。
生独活一两,草乌三钱,南星半两,紫荆皮、粉葛、尖尾黄橙叶(又名木腊叶,能散血)、麦菜(生者佳)、蓝菜(能住痛)此五味倍用,不拘等份
细末,如打损伤,有大紫赤色未破肉,可加良姜、山桂皮、生姜自然汁调贴;无姜,水亦可。若紫黑色己退,除姜、桂、姜汁,却用后药煎汤泡洗。上用前药,以葱汁、茶清调,放温贴。</span><span>或有痛,可用饼酒麸调药,不用姜,痛肿即除,仍吃药消之。若伤损跌磕,骨酸痛,仍加前姜、桂坐热贴之,药气透骨痛止。

桃红散 贴损折筋骨肿痛。
草乌(三个,去皮,见血者不可用)、飞罗面半两、国丹二钱、贝母半两、天南星半两。
细末,生姜自然汁调贴。加作潮热,茶清调贴。如皮破见血者,去草乌,恐坏皮肉。若轻者血聚,以萝卜叶研罨患处,帛缚之。

骨断者,用:肥株(去皮弦、子、膜,以童便煮),生姜二味打烂,入飞罗面,加入前独活八味打和,用纸、布、绢片,却用前、后正副夹,须仔细整顿其骨,紧缚后,看上下肿痛消者,方可换药。肿痛未退,不可换药,仍服住痛药,且贴了此肥株一番,便如铁钳牢了,宜斟酌日子,看有无动作,方可换药。

诸伤至重,但不透膜者。
以海味中咸白鳔,拣大片色白而有红丝者,成片铺在伤处,以帛札之,血即止。如膏脂出,不伤肉膜者,即剃去患人头心发,不令患人知,以热熨斗于顶上一熨,膏脂自入,以桑白皮线缝合,用血结草、木蜡叶、磁石为末,干掞之即合。

彭氏黑龙散 
治诸扑伤损,筋骨碎断,差爻生田。先煎葱汤药水淋洗,整拔平正,看热冷,用姜汁或地黄汁调,或纸或帛,随大小裹贴,有破留口,别用敛药。如骨断碎,斟酌夹敷,三日一次,淋洗换药,不可去夹,以待骨续。如刀箭、兽啮成疮坏烂,擦。磕肿痛,用姜汁和水调贴,有破留口。
川山甲六两、丁皮六两、当归二两,百草霜、枇杷叶(略用些子)。细末,姜汁和水调贴。

《经验方》走马散 治折伤接骨。
生柏叶少用、生败荷叶、生皂角多用、骨碎补去毛,各等份。
为末,整骨入旧平正,以姜汁调药摊纸上,贴骨断处,却用夹缚,不得摇动,三五日后,依夹法取开,温葱汤洗,再贴再夹。七日后如痛,加入没药。

《澹寮》治打扑折伤手足。
绿豆粉,新铁铫炒令紫色,以井水冷调敷,夹缚。

《百一选》治打扑接骨。
夜合树(即合欢花,越人呼为乌颗树,去粗皮炒黑,四两)、芥菜子炒二两。
为末,酒调二分,澄清临卧服,以滓罨疮上,夹缚之。
一方,用葱白、沙糖二味,等份烂研,敷痛处,立止,仍无瘢痕。

《经验》伤损打扑,伤筋骨。
胡孙姜(即骨碎补),石上生者补损,樟树上生者通气。治风损,各用一半,研烂取汁,以酒煎或调服,留滓敷伤处。制法:去毛切片,微炒,常用煮酒,窨七日后饮之。

打扑伤有痕伤,瘀血流注。半夏末,水调涂伤处一宿,不见痕。

作潮热者。大黄末,姜汁调涂一夜,一次上药,一宿黑者紫,二宿紫者白矣。

指爪甲伤擘裂。用淡火煨热葱叶,剥去皮,取其中葱涎涕罨损处,仍涂续煨,易热者,痛止而安。

续筋。金沸草根研和滓汁,以筋相对涂而封之,即续。蜀儿逃走,多刻其筋,用之验。

金刃及打伤血出不止。
降真(末)  五倍子(末)  镜面上削下铜末。细研等份,敷伤处。

金刃箭伤。桑叶阴干,为末贴。

刀斧伤。隔年四月苎叶,揉软覆伤处,缚定血即止。野苎叶亦可。又,陈紫苏叶和血揉匀,封缚神效。五倍末亦佳。

伤损皮肉破,及刀刃伤。急用未经水葱白细切,炒极热裹伤处,血止痛定。或用晚蚕蛾为末,和石灰罨伤处,住痛止血合口。

伤筋肉骨痛楚。寻生龟取甲,入损药。梦龟授方,用生地一斤、藏姜瓜旧糟一斤、生姜三两、赤小豆半斤。
研烂,同炒令热,以帛裹罨伤处夹缚,不过三日安。《医说》

胸胁诸骨伤断,黄云膏。
木菖蒲炒,常用、红内消(如肿,加生者五两,即何首乌)、白芷生用,风加一两、赤芍生三两,痛亦加、土独活生三两,常用。为末,热酒调涂。

诸损敷贴。
当归二两,白芷三两,肉桂半两,熏陆香、没药各一两。为末,姜汁调。白芷一味自佳。

欧阳氏贴损。
白芷、赤芍、南星、天花粉、木蜡叶、牡丹皮少许。为末,姜汁调贴。

干掺药
彭氏风流散
石膏十两泥固济火煅,白矾二两、枇杷叶(少许)、松脂、黄丹各一两。
为末,伤经久者,药水洗后用,疮干用油调,新破伤忌风湿。

邵氏破伤血不止。
真血竭三钱或用番降节油代亦可,五倍子一两,陈紫苏叶三钱,白芷半两,海金沙一两。
细末掺之。军前急救,不可看水,至效。

淋洗药

彭氏用生葱切、荆芥、杜当归等份,煎沸汤放温洗,或加连翘、防风、白芷、黄连。
邵氏用南蓼、杜独活、藁本、黄柏、生姜煎洗。如有口,除姜、蓼,损而青肿,用此二味。若肉冷痹痛,骨断而肿,不可洗伤口。有脓水,别用合口药,如前风流散。

凉血消肿。
千金草即荆芥、山桂皮、藁本、石南藤、皂角、连根葱。煎水洗。

《御药院》淋渫顽荆散 治诸坠压伤折筋骨,瘀血结痛。淋洗宜避风。
顽荆叶两半,蔓荆子、白芷、细辛、防风、桂心、川芎、丁香皮、羌活各一两。
为末,每二两,加盐半匙,葱连根五个,浆水五升,煎五七沸去滓,手淋痛处,冷即再温热。
又方 桑白皮、赤芍、白芷、乌药、左缠藤、臭橘叶,金疮去乌药加京芥、防风。如臭加藿香。如毒加乌桕叶或柏根皮、黄桑叶。如有脓,去荆芥,加五倍子、白芷、黄连。

风损药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花蕊石散

硫黄(上色明净者.捣为粗末)四两,花蕊石(捣为粗末)一两。
二味相拌令匀,先用纸筋和胶泥固济瓦罐子一个,内可容药,候泥干入药内,密泥封口了,焙笼内焙干,令透热,便安在四方砖上,砖上书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称,笼迭周匝,自巳、午时,从下生火,令渐渐上彻,有坠下火,旋夹火上,直至经宿,火冷炭消尽。又放经宿,罐冷定,取出细研,以绢罗子罗至细,瓷盒内盛
急于伤处掺药,其血化为黄水,再掺药便活,更不疼痛。如内损血入脏腑,热煎童子小便,入酒少许,调一大钱,服之立效。若牛肠出不损者,急内入,细丝桑白皮尖茸为线,缝合肚皮,缝上掺药,血止立活。如无桑白皮,用生麻缕亦得,并不得封裹疮口,恐作脓血。如疮干,以津液润之,然后择药。若膈上有血,化为黄水,即时吐出,或随小便出,立效。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没药降圣丹
自然铜(火煅.醋淬十二次.研末水飞过.焙)、川乌头(生.去皮.脐)、骨碎补(去毛)、白芍药、没药(别研)、乳香(别研)、当归(洗.焙),各一两;生干地黄、川芎,各一两半。
上并生用,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与蜜等分炼熟和圆,每一两作四圆。
每服一圆,捶碎,水、酒各半盏,入苏木少许,同煎至八分,去苏木,热服,空心,食前服。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接骨散
定粉、当归各一钱,硼砂一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苏木汤调下,服讫后时时吃苏木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补损当归散
泽兰制、附子炮去皮脐各一分,当归炒、甘草炙、蜀椒炒出汗、桂心各三分,川芎炒六分。
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次。忌生葱、猪肉、冷水、菘菜。

《御院》没药乳香散 治打扑伤损,痛不可忍。
白术炒五两,当归焙、甘草炒、白芷、没药别研、肉桂、乳香别研,各一两,为末,每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

《杨氏家藏》紫金散 治诸伤内损肺肝,呕血不止,并瘀血停滞,心腹胀闷。
紫金藤皮二两,番降油、续断、补骨脂、无名异煅,酒淬七次、琥珀别研、蒲黄、牛膝酒洗、当归洗,焙、桃仁去皮炒各一两,大黄煨、朴硝别研,各一两半。为末,每二钱,浓煎,苏木当归酒调下,并进三服,利即安。

《本事方》打扑内损,筋骨疼痛。
没药、乳香、芍药、川芎、川椒去子及合口者、当归各半两,自然铜醋淬半两。
为末,黄蜡二两溶开,入药末,不住手搅匀,丸如弹大,每一丸,好酒煎开热服,随痛处卧片时,连进有效。

《杨氏》内托黄芪丸 治针灸伤经络,流脓不止。
黄芪八两,当归三两,肉桂、木香、乳香别研、沉香各一两。
为末,绿豆粉四两,姜汁煮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热水送下,不拘时。

《百一选》治老弱坠压折伤。
当归、肉桂、甘草、川椒炒去汗各三分,川芎两半,附子炮、泽兰炒各一两。
为末,酒调。忌菘、葱、冷水等物。

《经验》应痛丸 治诸伤损,及损后为四气所侵,手足疼痛。忌热食二时。
生苍术一斤,破故纸一斤,半生半炒,舶茴十二两炒,骨碎补一斤去毛,穿山甲去膜以柴灰炒胀,生草乌一斤,锉如麦大。
上除草乌,用生葱二斤,连皮生姜二斤,擂烂,将草乌一处淹一宿焙干,连前药焙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汤酒任下。

《经验》治诸折伤。
乳香、没药、苏木、番降节、川乌去皮尖、松明节、自然铜醋淬各一两水飞过,地龙洗净半两略炒,水蛭油炒、龙骨各半两,血竭四钱,土狗蝼蛄十个油浸焙。
为末,每五钱,酒调。看病上下,服此一身上下飒飒有声。

邵氏诸风损伤折。
干姜洗一两半,僵蚕生水洗二两,木鳖水浸去壳二两,杜独活二两,藁本二两,乳香水浸半两,没药水浸一两,二味别研,川芎、制枳壳、赤芍、破故纸炒、续断酒浸炒、黑牵牛炒、川山甲灰炒各二两,白芷、肉桂、独活、良姜、净细辛、当归酒浸、川牛膝酒浸焙各一两,草乌去皮尖三两半,羌活半两,骨碎补炒去毛三两,苍术炒半斤),海桐皮酒浸炒三钱,附子、川乌炮各一个。后二味看虚实加。
上末,每药末一斤,用面二两,酒水煮糊丸梧子大,每二十丸,壮实者加二十五丸。有臂胛头痛,生葱姜酒细嚼吞下。两胁腰腿疼痛,茴香姜酒空心下。脚膝痛肿,木瓜姜酒下。四五月加荆芥,春月去破故纸,夏月去牵牛。

治损接骨,活血住痛,虚弱及经久未安。
附子八钱炮,泽兰一两,川椒去目及第二重皮炒半两放冷,甘草半两,当归、川芎、独活各半两,白芷一两,川乌八钱。
细末,细嚼,生姜酒调。如刀伤,不用酒。骨断皮不破,加乳、没浸酒调。体弱伤损气痛,茴香姜酒调。看虚实,每服加少草乌末。

脑上有伤,头痛不止。
荆芥、川芎各半两,白芷一两,荜澄茄二钱。为末,热酒调。

诸伤损,草药捷径。
毛蛇藤(有血瘀多加,一两,打破)、大青根(半两,化气)、矮樟根(半两)、熟骨草(半两)、柞苏(七寸长七茎,住痛多加)、紫金藤(又名山甘草,用一两,可加姜三两拌和)、牛膝根(半两,消血瘀加用)、过路蜈蚣(即过墙枫一两)、松圊(一两)、左缠接骨草(一两)。
上生研,酒浸开,去滓,加童便温服,体弱温热服。有瘀血在内,用麻油、葱同酒后入,以滓合伤处。皮破出血者不用贴。凡伤重,用姜半斤,坛一口酒、水各半,用前药擂烂,先用猪蹄筒骨熬汁,加前药同煎至半坛,日夜服尽,偃卧安。此法是戈法,打损遍身难贴,边吃边搽尤妙。

诸伤损筋折骨,先用趁痛散住痛。
川独活、川五灵脂、乳香别研、白芷、北茴香各一两,防风、百草霜、没药各半两,净生地黄二两半,赤芍二两,当归二两,杜白芷三两,桔梗三两,草乌二钱小麦汁煮透,去皮、尖,焙。
为末,每一大钱,煨葱头酒或炒松节姜酒调下。

接骨散 诸伤筋折肿痛,服之住痛消肿。
白芍二两,故纸炒一两,自然铜醋淬、没药别研、羊胫骨炭各一两,白茯苓、骨碎补去毛各二两,川乌炮、木鳖子去壳并油煨各半两,虎骨随多少,醋煮,别研。
上细末,每一大钱,依前汤使调下。烧羊胫炭法:四五月收麻羊粪,用茅一层,又加粪一层,尽意烧之存性,合了烟令作炭,先办姜汁童便,候炭成,将入汁内淬,晒干为末。

筋骨散 治新旧损,除痛壮筋骨,可常用卖。
生地黄、赤芍、当归、石南藤各二两,杜白芷、骨碎补炒去毛各三两,五灵脂、肉桂、山桂皮、荆芥穗各一两,桔梗四两,川乌炮、草乌制各半两,雄黑豆煮去皮四两。
为末,姜汁和酒调。妇人风损痹痛,爆葱酒调。

接骨续筋,住痛生血。周竹心传,甚神秘。之内加玉真散二味,又胜诸方。
乳香、没药、自然铜醋淬七次、南木香、生地、熟地、川羌活、川独活、川芎、当归、防风、南星、松嫩心去毛、粉甘草、侧柏叶醋煮加倍用、草乌数个制去皮尖,痛甚加作五七个、柘木塘火中煨存性作炭。
前药各等份,松心、侧柏、柘炭加倍用,细末,生姜自然汁调下,或蜜丸弹大,生姜汁和酒嚼下。

应痛乳香丸 治诸损。
乳香、没药、信朱别研各半两,白胶香一两同乳香熔,草乌制四钱,石南藤二两,骨碎补炒去毛,桔梗、白芍各二两,熟地一两,川乌二钱,荆芥穗一两,暗松节烧过存性一两。
细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煨葱或葱或松节酒。

神仙透骨丹  骨断八分,加用此药。
当归四两、川独活二两、乳香白胶半两溶过用、生地各一两,自然铜醋淬半两,侧柏叶四两酒浸焙,肉桂半两,石南藤二两。
细末,糯米糊弹大,国丹为衣,每一丸,松节或番降节酒下,看损上下服。亦可梧子大丸,每三十丸,前药加松条、松节、好土朱、荆芥、桔梗各二两。脚气入骨痛,木瓜酒浸,黑豆炒烟起酒浸。

彭氏活血丹 治打扑伤损,折骨碎筋,瘀血肿痛烦闷,风痰,瘫痪,顽痹,妇人血风,产后败血浮肿,血气㽲痛,风劳发动,四肢酸痛。孕妇勿服。
青桑灰(一斤,好醋杀火)、大栗间(焙)、骨碎补(制,焙)、南星(生姜汁浸一宿,焙)、赤白芍(兼焙)、牛膝(洗,焙)、川乌(炮)、雄黑豆(各一两六钱)、自然铜(醋淬)、木鳖子肉(切,和面炒赤各八钱、净细辛一两焙,没药四钱,乳香六钱并别研,白胶香三钱,血竭六钱或番降节代。
为末,糯米粉醋煮糊丸,杵千下,集手丸,缓则发裂,大丸重六钱湿,中丸三钱湿,候干,以漆摖手上,将两三丸挪漆为衣,收用。每半丸,无灰酒磨化,渐煎三五沸,温服无时。以纱葛袋收掛净处,经久不坏。

小红丸  治诸伤劳损,踒折筋骨,风湿挛拳。壮筋骨,活经络,生气血。
川乌、何首乌、苍术、蛇床子、五灵脂、白胶香、赤小豆、牛膝、当归各制净一两,乳香二钱。
酒糊丸绿豆大,每三五十丸,酒下。

大红丸 治证同上,不问新旧经年诸伤损。孕妇勿服。
赤白芍兼用,一斤、何首乌一斤焙、川乌一斤七两,炮、南星二斤七两、当归十两、骨碎补姜制一斤、牛膝十两、净北细辛八两、青桑灰三斤或不用、赤小豆二升、自然铜二两醋淬。
细末,醋糊丸梧子大,信州朱为衣,每二十丸,温酒下。

黑神丸 治证同上。
白蔹一斤、白及四两、当归四两、白芍十两、南星六两、川乌三两、骨碎补制八两、牛膝九两、百草霜半两、赤小豆一升。
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汤使同上。一方加细辛或白鲜皮。

当归散 治诸风损折伤,或作痈疽,或因损中风瘫痪,或劳役所损。
泽兰、当归、牛膝、续断各十两,芍药、白芷、川芎、肉桂、细辛各五两,桔梗、甘草各四两,川乌、川椒各三两,白杨皮三两或不用。为末,酒调下。

乳香散 治证同上。
干姜、肉桂各三两,牛膝、羌活、川芎、杜细辛、姜黄、芍药、草乌、川乌各四两,骨碎补、当归、苍术、木鳖肉各六两,没药五两,何首乌十西两,桔梗十两,乳香半两,赤小豆一升,白芷二两,海桐皮二两不用亦可。
为末,酒调。

鳖甲散 治五劳七伤,四时伤寒,壮热,骨节烦疼,痰嗽,岚瘴,心腹积气,一切风疰,妇人血风,产前产后诸疾并治。
鳖甲醋浸炙令赤、肉桂、紫菀、川芎、白芷、秦艽、羌活、当归、干姜、陈皮各四两,乌药、五味子、芍药、柴胡各七两,苍术、川乌四十个炮,桔梗二斤半拣净。
细末,每二钱,姜二片,乌梅半个煎,热服。伤寒加葱白,劳损加酒。

黑虎丹 治诸损,男女头风,手足麻痹。
川乌、木鳖肉各一斤,地龙净洗去土十两,黑小豆半斤,五灵脂二两。
为末,以五灵脂同面糊为丸,一丸至二三丸,温酒、薄荷茶皆可下。

何首乌丸 宽筋,治风损。
何首乌十斤,生黑豆半斤同煎,薄荷二十两,青木香、牛膝各五两,皂角一斤烧存性,牵牛十两炒取头末,川乌二两炮。酒糊丸,葱汤、薄荷茶下三十丸。

欧阳氏治诸损,黑红二散。
当归、川芎、白芷、陈皮、赤芍、牡丹皮、茴香、柳桂各一两,嫩松香蒸过去毛、杜当归各四两,生地二两研红末,草乌酒醋炒、自然铜酒醋淬各一两,苍术、良姜、骨碎补各二两,杜独活四两,柘木炭、松香加倍、作黑末。二药各作末,随病重轻,打和茴香汤或姜葱酒调,常合《和剂》石南丸兼服。

又方
草乌、细辛、羌活、独活、白芷、牛膝、白胶香、五灵脂、川芎、甘草、藁本、茴香、藿香各二两,石南藤、木瓜、自然铜、骨碎补、干姜、当归、肉桂各等份。
细末,酒调,通用。如伤重,去石南藤,加杜当归。脚伤重,加木瓜。手伤重,加木鳖子。腰伤重,加茴香、牵牛。夏月,减姜、桂,加百药煎、石南藤。

秋擔接骨散
姜黄、蒲黄、骨碎补炒、无名异煅、生地、生姜各自然汁一两。
为末,酒调外用,生癞虾蟆一个,研如泥,敷贴。

《集验》打伤肿痛。无名异末,热酒服。赶下手末,血皆散失。

四妙散 治打破跌损肉伤。
骨碎补制、生姜、乳香、当归。擂酒热服。接骨,加自然铜。

《本草》打伤,只以骨碎补末,和黄米粥裹伤处。打跌骨断,只白及一味,为末,酒调服,神效,其功不减自然铜与古五诛钱。

《直指》打跌血滞腰胁疼。
故纸、茴香各炒、辣桂等份。为末,热酒调。

小儿五足腿骨伤肿,小便少。
当归尾煎汤,磨大黄通;仍用《和剂》泽兰散,姜酒调服安。

《集验拣要》治诸风损伤折,疏风顺气,匀血住痛。
当归一两半,川芎一两,白芷、杜乌药、木瓜、牛膝各二两半,京芍、牡丹皮、净陈皮、净细辛、玄胡索炒、川续断、茴香炒、破故纸炒、石菖蒲洗炒、浙术、穿山甲蚌粉炒各一两,交趾桂七钱,桃仁炒去皮半两,粉甘草一两,五加皮二两酒浸或加入槟榔,枳壳制各一两。
㕮咀,姜煎,酒浸乳、没各半两加入,或加老松节、炒乌豆、老姜,煮酒服。

《集要》治诸损丸子药健筋骨,生气血,养百脉,疏风顺气,升降阴阳,虚弱常宜。
长条川牛膝、宣瓜、天麻、苁蓉、当归、川续断酒浸焙、何首乌酒蒸、杜乌药、白芷、五加皮酒浸、狗脊制、淮乌姜葱炒、骨碎补去毛酒浸炒、川独活各二两净,大川乌、附子各一两炮,乳香、没药别研,嫩茸酥炙、自然铜醋淬、川芎各一两净,菟丝子净淘酒蒸、杜仲四两净姜炒,苍术半生半熟,上三味各四两,全蝎半两炒,破故纸三两酒浸,虎骨酥炙,北五味、威灵仙水洗酒浸,京芍药、穿山甲蚌粉炒、茴香炒、净细辛、龟板酥炙各一两半。
细末,酒糊丸,常服即补下元药。破伤水方,糯米末生用三之二,甘草末三之一,用沙糖调搽肿处,先自肿赤尽处搽起至疮口,水皆自疮口出,即安。

治诸伤瘀血不散。
五六月收野苎苏叶擂烂,金疮上如瘀血在腹,用顺流水擂烂,服即通,血皆化水,以死猪血拭之可验。秋月恐无叶,早收。

伤紫眼,紫金皮小便浸一七,晒作末,眼青肿黑紫色,用生地黄、姜汁调,不肿用葱汁。

闪肭腰痛。
神曲,火煅红酒淬,温服。或米醋和平胃散,罨痛处。或杜仲制,及莳萝末,酒调。

杖疮,不问轻重,先逐寒邪,方治疮口,切不可与酒,则寒邪不散生他证,不能便愈。看老弱,先服香蔬散丸。有热,服败毒散三四服,然后服十宣散除桂。疮上用水调膏,用绿豆粉、清油、白水各半调涂。住痛,用一黑散,赤龙鳞煅存性,即古松皮。退肿,用一黄散,蔚金四钱,赤石脂三钱,白芷二钱,天花粉三两,肿甚加荆芥,一云红内消,如不用白芷,加独活,并用茶调,贴疮口外留口。其他疮如无热,酒调贴。如有脓,姜汁三分,茶清七分调。杖疮,用乳香煎油调敷,疮口内外皆可用,仍加善应等膏药贴。肉溃烂,用生肉药掞。或肿不消,用破血药,外以针刺去瘀血,用一黄散敷贴。一黄散逐时调,不可调下,则不验。如臭,洗药中加藿香。或杖后被人施毒药,急烧百沸汤,候温,以芒帚梗五六寸二百茎,干净,一横一直磊病臀上,用二人与病腿上压出瘀血扛出,于熟冷水中洗净,至无血为度。忌毒食、行房、不净席卧、登厕熏触。或再杖后苦痛,只加乳、没二药。

诸伤疮,封口住痛。
白芷、五倍子炒、赤石脂、乌贼骨
生血封口,须研极细末,不然反作痛不止。此药□治诸般恶气,及脚上镰疮、蛇头指痛。一方加乳香、雄黄、白芷,一黑散为末,掞□□□□,清油蒸熟去滓,用鸡毛洗疮口,却用上药掞干,用油调涂。治秽气,加国丹。

□□□肌,桃花散
国丹、白芷、滑石,兼上药味通用。疮口水不干,枯白矾、穿山甲□灰炒焦,更加龙鳞掞。白芷一味,疮中圣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伤科秘方集锦
伤损门(古方名正骨科)
古今医统大全骨损
《证治准绳》卷一百十八
《证治准绳·疡医》跌扑伤损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三百九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