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

一、概念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其病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主,病变在脾胃,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病史。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超过3〜5次,多者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黄绿稀溏,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状。

3.本病按病情分为轻型、重型。

轻型:起病可缓可急,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可伴有轻度呕吐、溢奶,大便次数每次一般在10次以下,大便形状变稀薄,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加重转化而成。腹泻严重,大便每日10次以上,可伴有明显的呕吐,此外还有如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疲、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4.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5.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

6.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培养阳性,或轮状病毒等病毒检查阳性。

(二)鉴别诊断

痢疾大便稀,有黏冻或脓血,便次增多,里急后重,腹痛明显。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均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泄泻的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清肠化湿、祛风散寒、消食导滞。虚证以扶正为主,分别治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泄泻变证,总属正气大伤,分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护阴回阳、救逆固脱。本病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

(二)分证论治

1.常证

(1)伤食泻

证候: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寐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或指纹滞。

治法:消食导滞。

代表方:保和丸。

基本处方:山楂(焦)12g,茯苓9g,半夏(制)8g,神曲(炒)6g,莱菔子(炒)6g,陈皮3g,连翘3g。

(2)风寒泻

证候:大便清稀,中多泡沬,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淡红。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

基本处方:大腹皮3g,白芷3g,紫苏3g,茯苓3g,半夏曲6g,白术6g,陈皮6g,厚朴6g,桔梗6g,藿香9g,甘草5g。

(3)湿热泻

证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阵哭,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喜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代表方:葛根黄芩黄连汤。

基本处方:葛根12g,黄芩6g,黄连6g,甘草3g。

(4)脾虚泻

证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痩,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指纹淡红。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基本处方:白扁豆6g,白术9g,茯苓9g,甘草9g,桔梗6g,莲子6g,人参6g,砂仁6g,山药9g,薏苡仁6g。

(5)脾肾阳虚泻

证候: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恍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指纹色淡。

治法:补脾温肾,固涩止泻。

代表方: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基本处方:人参9g,白术6g,干姜3g,附子3g,炙甘草6g,肉豆蔻6g,补骨脂15g,五味子3g,吴茱萸3g,大枣3枚。

2.变证

(1)气阴两伤

证候: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前囟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淡紫。

治法:益气养阴,酸甘敛阴。

代表方:人参乌梅汤。

基本处方:人参6g,莲子3g,炙甘草3g,乌梅9g,木瓜6g,山药15g。

(2)阴竭阳脱

证候: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或指纹青紫,直达命关。

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代表方: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基本处方: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附子3g,龙骨9g,牡蛎9g,白芍3g,炙甘草3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挑刺疗法

挑刺四缝,适用于伤食泄泻。

(二)艾灸疗法

取穴:足三里、中脘、神阙。

操作:神阙可用隔姜灸,足三里、中脘艾条温和灸,每日1〜2次。适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三)推拿疗法

1.运板门、运内八卦、补脾经、清大肠、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适用于伤食泻。

2.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适用于湿热泻。

3.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适用于寒湿泻。

4.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适用于脾虚泻。若久泻不止加按揉百会,腹胀加运内八卦,肾阳虚加补肾经、揉外劳宫。

5.平肝经、捣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开天门、猿猴摘果、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适用于惊恐泻。

6.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胳、揉龟尾,适用于风寒泻。

(四)穴位贴敷

丁香2g,吴茱萸30g,胡椒30粒。共研细末,每次1〜3g,醋调成糊状,敷贴神阙穴、涌泉穴,每日1次。适用于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五)其他疗法

1.中药灌肠疗法黄芩、黄连、葛根、生甘草、败酱草等量,浓煎40m1,分2次,保留灌肠,适用于湿热泻,此法可避免小儿服用苦寒中药,减少胃肠刺激。赤石脂、禹余粮、五味子、莲子、诃子、石榴皮等量,浓煎40m1用于保留灌肠,分2次,5〜7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慢性腹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2.中药足浴疗法鬼针草30g,苍术15g,白术15g。煎药2000m1倒入浴足盆中,浸泡双足,每日1〜2次,连用5〜7曰。适用于各种泄泻,并可配合足部穴位按摩。

3.中药热奄包疗法吴茱萸15g,木香10g,藿香20g,厚朴20g,陈皮15g。封包后用微波炉加热至50°C〜60°C,外敷于神阙,每日1次,7〜14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型腹泻,尤其是伴有呕吐、腹胀者,但对于湿热泻需要内服药物配合治疗。

4.中药熏蒸疗法黄芪、党参、苍术、藿香、佩兰、香薷、厚朴等量,煎取药液后置于浴桶内,全身熏蒸治疗,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脾虚泻、风寒泻。

五、药膳食疗

(一)麦芽山楂饮适用于伤食泻。

原料:炒麦芽10g,炒山楂10g,陈皮5g,红糖适量。

制法:水煎饮服。

(二)白术山药扁豆粥适用于脾虚泻。

原料:炒白术6g,怀山药10g,扁豆6g,粳米30g。

制法:先将炒白术、怀山药、扁豆煎取浓汁,和粳米煮成稀粥服。每日2次。

(三)芡实莲子扁豆粥适用于慢性泄泻。

原料:芡实10g,莲子(去心)6g,扁豆6g,粳米30g。

制法:将上述原料共煮成粥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味白术散之用治小儿泄泻浅析
【悟道健康】宝妈们赶紧收藏!重庆市中医院儿科专家教你几招解决娃娃“拉肚子”的方法!
脾胃养生(3)
小儿腹泻
中医儿科-脾系疾病-泄泻-脾虚泻(四)
小儿泄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