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误' 种起源:关于进化论的18个常见误区(二) | 果壳网移动版

接上文 '误' 种起源:关于进化论的18个常见误区(一)

--------------------------------------------------------
误区10 自然选择 无法解释同性恋


  开尔文勋爵认定地球年龄仅2400万年,这给了达尔文一个沉重的打击。幸亏他错了。

  舒宾发现的化石及其复原,它可能是鱼与两栖动物间的过渡物种。

  真实情况:

  其实演化生物学家对“同性恋基因”的遗传提供了好几种解释。当然,这一问题尚未有定案。

  反对演化论有个简单的理由:演化论无法解释同性恋———同性恋的基因怎么能被选择下来呢?这个问题出现频率非常高,但却是错误的。

  从美洲野牛到企鹅,好几百个动物物种中都存在同性恋现象。不过,我们现在还无法弄清楚,同性恋现象在多大程度上与基因相连。不过我们现在知道,基因突变确实会导致同性恋的发生。

  如果真的存在“同性恋基因”,那么这个基因是怎么遗传下去的呢?

  著名科普作家姬十三介绍说,对此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种是两性倾向。事实上,直到西方社会认同同性恋现象,一些同性恋往往也有他们的异性伴侣,有他们自己的家庭。而这种现象在动物世界里也不少见。看看那些日本短尾猴,雌猴子更热衷于追逐它们的同性,但是它们仍与事实雄猴结合。换句话说,它们是双性恋者。

  第二种同性恋者能够进化出来,是因为对一个群体有用。美国生物学家、社会生物学的创始人爱德华·威尔逊曾在1978年提出了“同胞选择”理论。他认为,男同性恋对其兄弟姐妹的子女会更关心,让他的侄子、外甥们有更高的生存率。这些孩子有一部分基因(约八分之一)与其相同,这样男同性恋者就通过其侄子、外甥们传播了一部分基因,其中有的就含有隐性的“同性恋基因”,而更高的生存率可以弥补男同性恋自己不生育的损失。

  另一种可能是,“同性恋基因”在不同的性别身上有截然相反的作用。2004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进化心理学家希雅尼(AndreaCiani)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与同性恋男人有亲戚关系的女人会生育更多的孩子。而男性携带“同性恋基因”会使其生育率极低。这样携带了隐性“同性恋基因”的父母可以由具有超级生育率的女儿弥补男同性恋不能生育的损失,进而将“同性恋基因”传播下去。

  在最新的研究中,希雅尼用数学模型来寻找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研究人员考虑了20多种可能性,包括同性恋基因的数量、其生殖优势水平、其位于X染色体还是其他染色体。

  研究结果表明,能够最佳解释上述数据的模型包含两个同性恋基因,其中至少一个在X染色体上。这些基因增加了女性的生育力,却降低了男性的生育力,这种现象曾在昆虫和哺乳动物中研究过,称为“性别对抗”(sexualantagonism)。


   误区11 演化论不能被证伪

  动物学家发现,雌性日本短尾猴更热衷于追逐它们的同性。

  真实情况:

  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演化论当然可以被证伪,证伪的方法至少有三种。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都应该能够做出一些推断和预言,而这些推断或者预言都应该是能够被证伪的。不过,却有人认为演化论无法被证伪。

  据说,生物学家霍尔丹在被问到“如何证伪演化论”这个问题时,回答说:“前寒武纪的化石兔子!”

  霍尔丹的意思是通过化石反映出来的物种发展进程演化理论预言:所有出土的生物化石大致呈现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级的趋势。比如,多细胞生物应该出现在单细胞生物之后,有颌纲的鱼类应该出现在无颌纲鱼类之后……所以,只要你发现一两个例外就可以宣布演化论错了,比如在前寒武纪的地层里挖出一块兔子的化石。

  当然,要想找到前寒武纪的兔子难度确实很大。因此,生物学家们又给试图证伪演化论的人支了一招———找到一只长有羽毛的兔子,或者干脆就是天马。科学家们同样只能承认演化论确实错了。

  由于演化的存在,一些动物身上会带有两类动物的特征,看起来如同是两类动物的杂合体。哺乳动物和爬行类的杂合体很常见,比如穿山甲。此外,古生物学家还找到过鸟类和爬行动物的杂合体化石。但根据演化论可知,哺乳动物和鸟类是分别从两支不同的爬行类动物种群演化而来的。它们从最原始的祖先开始就已经分道扬镳,所以它们没有杂合体。

  还有一个证伪演化论的方法是,宣布地球年龄很小,生活在此间的生物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演化得那么复杂。当年,大名鼎鼎的开尔文勋爵就做过这样的事情。1897年,他确认地球年龄为2400万年。这对达尔文来说很糟糕,因为在1859年,他宣布创造英格兰南部一个地区的地质进程耗时3.0666亿年。看起来,了不起的演化论行将破产。达尔文本人只能勉为其难地说:“我确信有一天世界将被发现比汤姆逊所计算的还要古老。”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开尔文错了。地球的年龄至少有45亿年。

   误区12 演化没有预见性

  演化论预言了这种蛾子颜色的变化。《新科学家》图片

  真实情况:

  生物学家很难借助这个理论作出什么预言。但演化论依然精确预测了一些事情的发生。

  科学家很难根据演化论做出预测,因为根本就不知道生命会朝哪个方向演化。就拿6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类人猿来说吧,它的目前后代有四支,分别是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和人类。他们的分家也许源于很细小的变异。

  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史也时时伴随着机遇。如果当年恐龙没有因小行星撞击地球(以及其他原因)而灭绝,那么哺乳动物可能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地球上或许就根本不会出现人类这样的“最高等的生物”。假如我们把时钟倒拨到40亿年前,让地球重新开始,生命很可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尽管演化论的预测能力有限,但它已经准确地预测过很多事件的发生。达尔文曾经在他那个时代预言地球的年龄非常大。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观点。达尔文还预言,将来能发掘出一些处于过渡期的生物化石。2004年,演化动物学家舒宾(NeilShubin)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发现了一具浅水鱼类化石。该物种被命名为Tiktaalikroseae,它显示出半陆地半海洋中间状态特征的化石。研究者认为,这条鱼的胸鳍已经呈现出肘和腕的功能。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工业革命让英国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含有大量烟灰,树木与墙壁也被熏得越来越黑。当地一种原本长着白色斑点的蛾子,竟然演化成完全黑色,以便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后来,随着英国人逐渐意识到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治理大气污染。英国空气中的烟灰越来越少。渐渐地,这些蛾子身上又出现了白色的斑点。

  演化论还非常具有实用性。演化论预言,转了抗虫基因的农作物会让虫子们演化出抗药性,但是,如果在转基因农作物旁边种少量的普通农作物,就能大大减缓虫子演化的速度。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一来虫子们的生存压力就没有那么大,因此也就无须紧赶慢赶演化出抗药能力了。

   误区13 演化是随机的


细菌鞭毛的结构如此复杂,以致有人认为它们是神力创造的结果。

  真实情况:

  变异虽然是随机发生的,但自然选择依然倾向于那些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异。

  什么是适合的,什么是不适合的?自然选择是非常严格的筛选过程,进而使得器官能朝着特定的方向演化。但是,机遇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由自然选择的演化有两个过程。第一步是随意的,变异都是偶然事件。但是第二步则不是偶然的,自然选择倾向于那些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异,这便意味着自然界对适合的、不适合的有着严格的判别标准。

  试想一下,生活在水下的生物必须捕食猎物。偶然的变异会使得它们的后代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但是,变异出的形状能使其更快地游动并减少阻力,那么这些后代就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进行繁殖。

  演化后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尽管鱼类有多种多样的体形,但其中最常见的是纺锤形,又称流线型。这种体形的特点是: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比例适中。鱼身的三个体轴以从头到尾的长度最长,背到腹的高度次之,左到右的宽度最短。整个鱼体形状就像一只纺锤,两头尖中间厚,其横切面为椭圆形。它的身体最厚的部位是在头后至体前这一段,自此均匀地向后方渐渐变窄,整个体形显得浑圆结实光滑,可以减少湍流,将水流的摩擦力减少至最低限度。所有擅长快速游动的鱼类,都是这种体形的。

  这当然不是谁精密设计出来的结果,相反却显示了自然选择的力量。事实上,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演化会“设计”相似的结构。翼龙、鸟、蝙蝠这三类动物并没有太大联系,却不都演化出了相似的飞行方式。

  1988年,美国密歇根州大学演化生物学家伦斯基(RichardLenski)博士和他的同事将一个大肠杆菌繁殖出的12个实验室细菌种群分别放进试管内,以追踪观察它们的演化路径。

  如今,这些细菌已经演化了4.4万代,伦斯基博士和他的同事已经有了惊人的可重复性的例子:所有种群在试管里竞争生存和增殖过程都显示出相同的演化模式,12个细菌种群都进化出了更大的细胞、更快的生长速度和较低的高峰种群密度。同时,每一个种群都由于丧失了来自同一基因的DNA片段,从而丧失分解核糖的能力。

  这一切都显示,虽然变异是随机的,但演化本身却未必如此。

   误区14 演化违反“熵定律”

  真实情况:

  生命世界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因此不适合在这里讨论“熵”的问题。否则,既误解了该定律,也误解了演化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不能把能量(热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究竟与演化有什么关系。混淆来源于第二定律的另一个等价表述:“封闭系统的熵永不减少。”熵用来表示不可用的能量,常常和直观的混乱或随机概念联系在一起。特创论者因此曲解了第二定律,说事物总是从有序发展为无序。

  特创论者往往忽视了生命不是一个封闭系统的事实。

  此外,不仅生物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不相关,非生命系统中从无序中产生的有序也是如此。雪花、沙丘、龙卷风、钟乳石、被夷平的河床以及闪电就是自然界中一些从无序中产生有序的例子,实现那种有序不需要一个智能程序。对任何有大量能量流动的重要系统,你几乎肯定可以从其中的某处找到有序。如果从无序中产生的有序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那么为什么它在自然界中如此普遍?用热力学反对演化论,既误解了热力学,也误解了演化论。

  误区15 生物学家都支持达尔文


包括旗鱼在内的能快速游动的鱼,体形都很相似。


生化学教授巴希同时也是一名宗教信徒。

  真实情况:

  现代生物学对达尔文的理论进行了丰富和细化。而达尔文本人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的观点,其实也是错误的。

  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有了关于生命演化的各种思想。而达尔文则是在1859年,也就是差不多150年前出版的《物种起源》中提出他的演化论思想的。现代生物学家认为达尔文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自然选择。但那时,许多生物学家不能相信演化的观点,达尔文的理论也受到抵制。

  20世纪30年代,生物学家已经普遍接受了自然选择是生物演化的重要力量(当然不是惟一的)。随着遗传学的发展,生物学家开始探索演化的过程。众多领域的新发现,带来了人们对达尔文演化论的新理解。

  事实上,现代演化理论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丰富,当然也有一些细化之处。周忠和指出,现代演化论就是在接受达尔文演化论的基础上,将演化论深入到分子层面,将自然界的一些演化中的一部分归为是遗传漂变在起作用。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到,任何生物在复杂且有时变化了的生活条件下,无论以何种方式发生了微小的有利变化,它就会有更多的生存机会,被自然地选拔了出来。但日本学者木村资生却于1968年提出,分子水平上的大多数演化变化以及物种中的大多数变异性不是达尔文式的选择而是由选择上呈中性的或近中性的突变等位基因的随机漂变造成的。

  “这怪不了达尔文,在他那个时代,还没有遗传学。遗传学出来后,对达尔文的演化论也没有来个颠覆。遗传漂变是在基因、分子层面上来探讨的。”周忠和指出。同时,达尔文也犯了一些细微的错误。比如他相信狗是许多野生种杂交的结果,但家鸡却只有一个祖先。事实恰恰相反。

  现代生物学家正用新的发现来探索更多演化的秘密,如果他们都是唯达尔文主义者,这么多的更正事实怎么会出现。当然,在这个“更正”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反复。周忠和指出,类似获得性遗传这一说法,至今学术界还有争议。达尔文曾在1868年提出泛生论,承认获得性遗传,但现代达尔文主义则否定了获得性遗传,“不过最近又有研究人员提出获得性遗传这个说法也不错。”周忠和举例,比如父亲身体壮实,生下来的儿子通常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误区16 鞭毛不是演化的结果

  真实情况:

  许多器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鞭毛虽复杂,也是逐渐形成的。

  “无可还原的复杂性”是由美国生化学教授巴希(MichaelBehe)提出的。他提出,其实生物系统非常复杂,每一个可似发挥功能的系统其实是由很多的组件构成。只要少了一个组件,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功效。有些生物的功能太微妙了,无法逐渐演进。

  该理论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细菌鞭毛。构成鞭毛的蛋白质是如何巧妙地排列成发动机的部件、方向舵以及可能要求采用的其他种种结构。巴希声称,这样复杂巧妙的布局通过演化上的改良而设计出来的可能性实际上等于零,因此证明了它只能是神创的。

  其实,大肠细菌的鞭毛是由近40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组成的,而在通常情况下,细菌鞭毛由至少23种蛋白质分子组成。在这23种蛋白质分子中,只有2种对鞭毛来说具有独特性,其他的都有其他功能。鞭毛的最终演化过程可能仅仅是通过某种新颖的方式把原先为其他用途演化出来的复杂组成部分重组起来。

  此外,在鞭毛结构中,参与旋转力矩产生的部分称为“鞭毛马达”。各种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形态学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的鞭毛组装和运行所需的几十种蛋白质中,只有5种蛋白质与鞭毛的力矩产生密切关系。

  一些细菌鞭毛形成了导向性,也是处于对环境的适应。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在鞭毛的带动下,朝着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地方运动。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向富含营养物质处运动。由此,当然说细菌鞭毛具有无可还原的复杂性。

  生物体的许多器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周忠和举例,除了眼睛、鞭毛外,耳朵也是如此,是由先前承担其他功能的结构演化而来的。远古鱼类头部的部分骨骼后来演化成了陆地动物的耳朵,而这些骨骼最初的作用只是为了支撑鱼腮和颌骨。“这些演化是有基础的。”

   误区17 演化了一半的翅膀没用

  犬颌兽化石,它虽然是爬行动物,但显示出一些哺乳动物的特征。

  果蝇的触角足突变使本该长触角的地方长出了腿。

  真实情况:

  在翅膀演化过程中的任意阶段,这个“半成品”的翅膀都是有其用途的。

  这是演化论的反对者时常提及的一个观点。这个问题已经折腾了一个多世纪。这些人并不知道翅膀是怎么出现的。

  对于昆虫来说,翅膀可能来源于翻滚行为。从今天生活在北美洲的石蝇身上,我们也许能找到一些相关线索。石蝇幼虫在出生之后的一年里,几乎完全待在水底。到冬末它才露出水面,进入成虫阶段。石蝇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繁殖后代。要寻找配偶,它们就必须奋力一搏,从水中来到岸边。现在的问题是,它们的翅膀实在太弱小,根本无法供飞行用。它奋力挥翅,向前滚动,在水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终于登陆成功。在滚动、滑翔的基础上,自早期昆虫胸背侧突逐渐扩展,它们的滑翔距离就可以越来越远。最后,胸背侧突终于发展成了能够自由飞翔的翅膀。

  鸟类翅膀的演化过程稍微复杂一些了。首先是羽毛的出现。古生物学家认为,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想一想暴龙(霸王龙),鸟类跟这些凶猛的大家伙是亲戚。在一些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化石上,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羽毛。这些小型兽脚类恐龙可能是恒温动物,长羽毛是为了保持体温。

  接着就是翅膀的出现。关于这一步骤,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鸟类的祖先是地栖动物。小型兽脚类恐龙在地面上奔跑、跳跃的过程逐步获得飞行的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鸟类的祖先是树栖动物。它们在树间跳跃时需要借助翅膀的力量,最终它们从滑翔开始渐渐掌握了飞行的技术。事实上,某些小型恐龙具备飞行的能力。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生张劲硕则指出,蝙蝠翅膀和鸟类翅膀的演化过程一样。它们的祖先是小型树栖哺乳动物,在树间穿行、跳跃,逐渐发展出皮翼,然后是滑翔,最终才进化出飞行的能力。“你当然不能认为进化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无用的。”

  所有的演化过程都是生物遗传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产物。环境是变化的,且具有不可复制性。类似在鸟类祖先生活的年代,它们出于生存的需要,就要上树,能飞是为了适应生存的需要。“而飞行能力的获得,也是生物遗传与环境双管齐下才取得的。”周忠和表示。

   误区18 变异导致毁灭而非创造

  在顾氏小盗龙的化石上,可以清晰分辨出羽毛的痕迹。右下侧是它的复原图。

  真实情况:

  变异确实会造成信息的损坏,但我们还是能找到不少变异产生的新的性状,甚至新的物种的案例。

  “当然,突变损害信息的例子也不少见,这是进化论的一方面,通过遗传学研究,我们可以找到无数的例子。”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于军研究员指出。但在另一方面,生物学家已经发现数以千计的实例,说明突变如何产生新的性状,甚至新种。这种说法不仅有事实依据,也是符合逻辑的。

  于军指出人类消化牛奶的能力,就是一个随着周围环境改变,发生基因突变,进而产生新功能的例子。由于在断奶之后停止了奶制品的摄入,大多数人在10岁之前就已经失去了消化牛奶的能力,即在饮用牛奶后,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现象。数千年前,在食用家养牛后,在欧洲和非洲的几组人各自获得了基因突变,由此即使长大成人了他们也能消化牛奶。遗传研究表明,对这些突变的选择是非常强烈的,所以它们显然是非常有益的。而在中国,由于牛奶在食物中所含比例较低,“乳糖不耐受”的出现率依然很高。

  大多数生物学家都会认为这是在获得信息:环境改变了(比如牛奶能作为食物),由此基因发生了突变,而人类也可以适应这种环境的改变,即使成人也能消化牛奶。

  2004年,美国波士顿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自然》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在旧大陆猴体内发现一种名为“TRIM5-alpha”的蛋白质,能够有效阻止艾滋病毒进入猴子健康的细胞里,使艾滋病毒无法在猴子身上传播。

  对比恒河猴基因和人类基因候,研究人员发现恒河猴的“TRIM5-alpha”的基因与人类的“TRIM5-alpha”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中有一个氨基酸不同,这一重要的变异导致恒河猴“TRIM5-alpha”蛋白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复制。这正说明了一个基因突变就能合成新的蛋白质,产生新的功能。虽然此类事情发生的几率非常小。这个突变基因只在两种独立发展的猴子群体内出现。于军强调,在现代基因遗传学研究中,这种一个基因突变就能合成新的蛋白质,产生新的功能的例子已经很多。

  事实上,新基因的产生不仅仅只是发生了突变,更多的情况是形成了两个或更多的拷贝,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

  类似从昆虫到人类的两侧对称动物的身体主轴,是在名为“Hox”的同一组基因的指示下形成的。Hox基因决定腿、翼、触角以及躯体的各部分应该在何处长出来。例如,果蝇的触角足突变使本该长触角的地方长出了腿。挪威卑尔根大学萨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Chourrout等人研究了属于“刺胞动物”Nematstella和Hydra身上的Hox基因。这两种动物都是在距今6亿年前出现的。虽然它们具有与两侧对称动物的前部Hox基因群相应的基因,但这些Hox基因的其余部分却有独立起源的迹象。该研究还表明,假设中的ProtoHox祖先基因群有一个简单的起源,即起源于仅仅两个基因。经过广泛的基因复制后,“刺胞动物”和两侧对称动物的Hox基因群遵从了独立的演化轨迹,得到了不同的结局。

   误区N 演化误区 数不清

  演化论是一种理论,就如果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既然是理论,科学家就会以事实为依据来做出解释。特创论者会驳斥演化论是一种假说,没有什么事实依据。事实上,作为理论的演化论更是一个事实。但是误解依然频频。在上述误解之外,还有其他的误解。

  达尔文临终时宣布放弃演化论

  如果爱因斯坦在临终时宣布放弃相对论,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会有什么不同吗?科学假设建立在事实基础上,而不是提出者的意愿上。

  不存在过渡化石

  过渡型的化石拥有世系A的一些特征,也有世系B的一些特征,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些特征。说没有过渡型化石的人,要么很无知,要么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尽管化石记录仍然残缺不全,自《物种起源》出版之后,古生物学家取得了一些进展,找到了数以千计的过渡型化石。著名的例子包括从爬行类到哺乳类、从陆生动物到早期的鲸鱼、以及从猿到人的过渡型。

  演化论会败坏道德

  即使接受演化论真的会损坏道德,但这也不能称为怀疑演化论的理由。就好比,因为核战争会引发灭绝灾难,我们就去讨论原子理论是错误的。

  道德本身或许就是演化的结果。道德感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演化。道德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须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把这种思维方式固定成为道德,并遗传下去,就可以减少人类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思考时间。




最后,怎么能不 @moogee ?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物进化论的漏洞是啥?
生命演化可以重新来过吗?
课本上的百年骗局, 科学家几经修饰的一张图, 老师当真理教给学生
细胞大爆炸与返祖
10种反达尔文进化论的生命演化理论
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一:进化理论的确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