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园暴力浅析 - 哥们干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校园暴力浅析

教师博览 2008-04-01 10:47:00 阅读849 评论2   字号: 订阅

 

所谓的校园暴力是近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包括勒索、抢劫、起侮辱性外号、造谣诬蔑、甚至是肉体上的虐待等一系列侵害行为。

校园暴力的现象:

从近几年学生管理情况来看,校园暴力现象有逐步增长之势。

按施暴主体来分主要表现有:

一、学生之间的暴力;

学生之间的施暴行为  表现有:1)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形成对立,吵嘴、攻击甚至大打出手。(2)报复,如因同学举报自身不良行为,或因玩笑、言语不合以及财物借贷等纠纷,或嫉妒他人成绩,用暴力方式报复。(3)恃强凌弱,如对低年级学生、身体弱小者拳打脚踢;在校内外调戏、骚扰女生;索要钱财,不给就打,给对方带来巨大身心压力。(4)拉帮结派,聚众闹事,打群架。(5)使用残忍手段(用刀棍暴打、泼硫酸毁容等)导致对方死亡或伤残,是校园暴力最严重的表现。事件多属个体行为,但影响恶劣深远

二、教师体罚学生,或学生对教师施暴;

师生之间暴力事件  以往主要表现为教师体罚学生,教职员工对女生进行性侵害等。近年来,随着对教师暴力行为惩治力度的增强,这类行为明显减少。相反,教师因处理学生纠纷、评分等引起争议而遭学生围攻、殴打的事件却明显增加。各地报刊不时有教师与学生争吵,遭学生围攻,被殴打致伤残的报道。日本自1962年以来,每年都会发生中学生毕业典礼后集体对教师施暴的事件。

三、校外人员对校内师生施暴。

校外人员闯入暴力事件  如父母离异,到校抢夺子女;父母欠债,讨债人到校将学生扣为人质;因教师管教学生或学生之间纠纷,家长到校与师生发生冲突;流氓入校寻衅,调戏女生,破坏公物,收取“保护费”等。

按暴力形式来看,也可以把各类校园暴力现象分为三种形式:

一、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肉体伤害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力量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三、心理暴力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心理暴力的问题常被忽略,但其危害又非常大。心理暴力可能无处不在,而且任何学生和老师都可能成为施暴者。

校园暴力的成因

校园暴力行为是青少年“内”(身心特点)、“外”(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屏障的作用缺失、偏离往往起核心作用。

(一)家庭对校园暴力形成的影响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能够健康地形成与家庭有很大关系。家庭,是青少年走向生活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因此家庭是校园暴力形成的起源,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家庭构成。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独立单位,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在各项家庭职能的发挥上有所差异,就子女的教育来说,一个理想的家庭应该是父母健在,并且能对子女负起养育责任的家庭。一旦家庭的这种完整性受到破坏,如父母故亡,父母病残,父母离婚,家庭教育职能往往就会减弱。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大多人格发展都很不完善,性格孤僻,冷漠,偏激,容易冲动,在学校里很难和同学相处,暴力发生在他们身上也变得很自然了。

2.家长素质。家长是家庭生活的主持人,是子女的直接榜样,家长素质好坏,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子女的成长。在有些家庭中,父母缺少道德修养,政治觉悟低,经常对社会,对现实流露出不满情绪,这些反社会情绪直接影响到孩子身上,父母的理念也灌输到孩子身上,导致他们直接把这些反社会情绪外化成反社会的行为。有些家庭中,虽然父母很有文化,也没有反社会情绪,但自身性格高傲,总是瞧不起人,父母的这种性格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这就影响到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之间的相处,很有可能因为孩子的高傲而导致心理暴力发生在他身上。

3.家庭教育。家庭自然构成和家长素质好坏,都要通过家庭教育这个中间环节才能对子女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责任心不强,对子女缺乏真正的爱护,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一听说孩子不听话,就直接打骂,从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也没有从正面去教育。孩子在暴力家庭中成长,自然会把这样的性格带到社会中,带到学校里。

(二)社会文化对校园暴力形成的影响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愿望,不顾一切地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就实施暴力行为。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学校管理对校园暴力形成的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继家庭之后走进的又一个人生重要课堂,学校的管理及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有极其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是校园暴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1.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从某个角度来看,校园暴力是学校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恶果。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得学校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大量的精力投注到智力的培养上,而忽视了诸如道德品质、人生理想、生活能力、审美能力等培养。很多学校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不够充实,形式比较单调,不注意青少年的特点,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

  2.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师对学生会有明显的偏好,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他们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而对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后进生却采用了错误的态度,有的使用驱赶的手段,治标不治本;有的没有深入探讨教育的方式方法,浅尝辄止,这些使得在形式上班级的学风、班风似乎有了改观,但实际上是将班级学生明显地一分为二,分为两种受到不同待遇的阶层;实际上就是将本来是潜在的行为越轨的主体和被侵害的客体明确化,使得本来可以通过适当教育手段教育好,本来可以转变的后进生从自身心理上将自己划分为与教师相对立的一面,也实际上就是将学校教育失败的后进生推到了社会,留下了社会隐患。

校园暴力的预防

校园暴力预防要则:

(一)少年篇

1、根据研究,平时在校园中行为表现为自大型、凯子型、孤独型或好欺侮型者,容易被害,故青年学生应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勿成他人侵害目标。

2、慎结交朋友,并让父母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

3、选择正当的休闲活动,勿涉足不良场所(如:电动玩具店、撞球场、舞厅)。

4、避免行经偏远巷道与人烟稀少处;行经公园、楼梯间等易遭侵害的地点应提高警觉。

5、上下学路线宜多变化,以免被人伺机埋伏。

6、有任何困扰,应与师长、家长讨论或要求可信任长辈的协助,必要时可交由警方处理。

7、校园暴力的加害者不会自行停止加害行为,反而会食髓知味,故在受害之后,应主动告知校方或家长,寻求解决之道。

(二)家长篇

1、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规律的生活型态。

2、时时关心孩子、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生活状况及行为改变原因。

3、对於孩子的衣著及物品使用等,以合宜舒适为主,勿崇尚昂贵名牌。

4、固定给孩子适量的零用钱,以身作则,协助其培养良好的金钱管理观念及习惯。

5、了解孩子交友状况,并与子女的朋友与其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三)学校篇

1、管理上应加强门禁,对毕业学生、休学者、外校生进入校园,应询问其原因并予登记。

2、加强校内外巡视,对於易发生恐吓、勒索事件地点加强查巡。

3、与警方保持联系,随时提供相关资讯与线索。

4、加强法令宣导,培养学生知法守法而勇於揭发犯罪的勇气。

5、导师应与校内训导室、辅导室以及学生家长保持联系,随时交换意见,了解学生动态。

6、事件发生时,处理步骤为:了解加害学生动机→确定其行为→立切结书以保证被害学生安全→对加害学生给予合理惩处。

7、对有恐吓行为之学生进行明快处理,不姑息养奸,若其有再犯而情节重大情形,应协同少年警察队与少年法庭共同处理。

 

预防校园暴力的学校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干预措施,内容应由以下4部分组成:1)认知暴力。从什么是暴力、暴力的表现形式开始,介绍暴力的危害性,和其他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通过普法教育,帮助青少年在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知法、懂法、守法,建立牢固法律意识。(2)安全教育。具体传授抗暴御辱的方法。如:迷路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遭遇暴力袭击怎么办等,尤其应重视培养个体独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人际交流技能。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以积极态度与人交往,以诚恳、谦虚、宽容态度对待他人,控制情绪和解决矛盾冲突的技巧,怎样建立和保持友谊,怎样正确和异性交往等。(4)生活技能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学会正确的拒绝方法;发挥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避免暴力的能力等。应传授运用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利的技能,不采取“以暴制暴”的错误方式,更不能以“以德报怨”的怯懦方式屈服于暴力威胁。学校卫生工作者必须清醒意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必须和依法惩戒结合;对个别屡教不改的“害群之马”,尤其是那些躲在暴力事件背后的成年教唆犯,应加大打击力度,不能心慈手软。严打击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弱肉强食”行为,对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发生有重要的心理震慑作用。

 

校园暴力的初级预防 

初级预防的措施作用于暴力行为发生前,目的是控制心理-社会病因,防患于未然。整个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

家庭应做到:1)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多和子女相处,充分沟通,满足亲子情感需要,让孩子从小建立安全感。(2)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消除家庭暴力,建立平等协商机制。(3)从小进行是非、品德、纪律教育,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鉴别自身言行,增强约束力;养成宽容、理解的好品质;正确处理与同学的矛盾、争执和纠纷。(4)多和学校积极沟通,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发现孩子与他人的矛盾时,帮助其通过正常、理性的渠道解决,不护短,不推波助澜。(5)面临家庭破裂危机时保持冷静,消除“战争”;妥善安排孩子生活,尽力减少负面刺激。

学校应做到:1)彻底摆脱应试教育阴影,提倡素质教育,发挥所有学生特长,给予他们充分受关注、被接纳机会。(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根据需要组织校卫队,维护治安。(3)通过心理辅导。排解自卑、孤独、嫉妒等心理问题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偏激等不良情绪,提高承受力。(4)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学生从不良娱乐场所吸引回来。(5)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保护学生权益;不随意开除劝退学生,防止其辍学和流失到社会。(6)对教职员工进行师德教育,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学校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社区应做到:1)加强枪支弹药、酒精、违禁药物管理。(2)清理校园周边的歌舞厅、网吧、迪吧等青少年易聚集商业单位,营造良好环境。(3)联合社会团体,形成威慑力,坚决抵制社会上传播的暴力色情影视作品、渲染暴力的“纪实文学”、追求轰动效应的新闻等。(4)经常提醒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观看的影视、网络内容,避免接触渲染暴力的内容。方式切忌简单粗暴,以免反向强化青少年对暴力的猎奇心理。(5)推广积极向上的社区活动,取代不健康的课余活动,减少暴力隐患。

校园暴力的二、三级预防 

并非所有青少年在出现故意发动的校园暴力事件前,都有预示性表现。但父母、教师和与他们密切相处的伙伴只要具备一定知识,就能从以下表现中发现一些早期性警告信号:1)过去有攻击、违纪行为史,此时重现以往异常情绪,如沉默、社交障碍、孤立、拒绝、受迫害感等。(2)注意力、学习效率、学习成绩急剧下降。(3)无法控制愤怒情绪,如在胡乱涂鸦和图画中显示暴力;对些须小事反应异常强烈;破坏财产;寻找武器;有强烈自杀意念和企图等。(4)原本具有的健康危险行为超常规表现。女生常见者如吸烟、吸毒、无自尊、与父母冲突、离家出走,男生常见者如酗酒、吸烟、药物滥用、逃学和打架。无论男、女生,吸烟、酗酒、打架等的频率与暴力伤害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因此,二级预防应以学校和家庭为重点范围展开,采取以下步骤:1)对学校相关人员进行危机干预培训,提高校园暴力预防意识。(2)发现、识别早期警告信号,对可能出现的暴力倾向进行预测评估。(3)学校建立干预小组,并和家长充分沟通。(4)对高危青少年进行心理矫治,提供指向性干预。

三级预防指暴力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行动,力争将伤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措施包括:1)启动应急机制,确保学生远离危险;从公安、司法机构获得及时支援;建立有效联络系统,落实个人的危机干预责任;进行院前急救、急诊和治疗。(2)正确处理惨案余波,如帮助父母理解孩子对所受暴力的反应,消除恐惧反应;必要时接受精神卫生咨询;协助性侵犯受害者接受检查,防治性传播性疾病;指导受害者寻求公安、司法等后续帮助。(3)根据受害者状况,提供必要的护理、康复服务,尽力减轻暴力导致的损伤和残疾。(4)帮助师生接纳改造后的施暴者(包括来自少年劳教机构的)回校,真正实现社会回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园暴力引发的思考
校园怎成“江湖” 滋生校园暴力的五大原因
王贞会、林苗、胡发清 | 校园欺凌的现象观察及其治理路径重塑
【智泉流韵】首席作家王长伟最新原创《遏制校园欺凌  净化社会环境》
浅析全县未成年人的失足
选择极端、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现在的中学生到底怎么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