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圣心源》译读(27)
咳嗽根原
  [原文]咳嗽者,肺胃之病也。胃土右转,肺金顺下,雾气降洒,津液流通,是以无痰,呼吸安静,上下无阻,是以不嗽。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堙塞,固痰涎淫生,呼吸壅碍,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
  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太阴以己土而生湿,阳明从庚金而化燥,燥敌其湿,则胃降而脾升,湿夺其燥,则脾陷而胃逆,以燥为阳而湿为阴,阳性运而阴性滞,理自然也。
  《素问?咳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合内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是咳嗽之证,因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
  其燥热为咳者,金燥而火炎也。手阳明以燥金主令,燥气旺则手太阴化气于庚金而不化气于湿土,一当胃逆胆升,刑以相火,则壅嗽生焉。然上虽燥热,而下则依旧湿寒也。盖肺胃顺降,则相火蛰藏而下温,肺胃逆升,则相火浮动而上热。上热则下寒,以其火升而不降也。缘足太阴之湿盛,则辛金从令而化湿,是生湿嗽,手阳明之燥盛,则戊土从令而化燥,是生燥咳,燥则上热,湿则下寒。究之湿为本而燥为标,寒为原而热为委,悟先圣咳嗽之意,自得之矣。
  【翻译】咳嗽,肺胃的病。胃土右转,肺金顺下,雾气降洒,津液流通,这就没有痰,呼吸安静,上下无阻,这就不咳嗽。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堵塞,固痰涎多生,呼吸阻碍,则会咳嗽发作。病多发作于秋冬的,风寒外闭,里气越郁积的原因。
  而胃气之所以不降,全缘于阳明经的阳虚。太阴经以己土而生湿,阳明经随从庚金而化燥,燥强于湿,则胃降而脾升,湿气胜过燥,则脾陷而胃逆,因为燥为阳而湿为阴,阳气的性质循序移动但阴气性质郁滞,自然的道理。
  《素问?咳论》说:病人的寒气随饮食进入胃里,随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合内邪,因为是外来的寒气,则为肺咳。凡是咳嗽的病证,病因在于胃逆而肺寒,所以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
  病人燥热为咳的,金燥而火热。手阳明经以燥金掌管职能,燥气旺则手太阴经化气于庚金而不化气于湿土,一旦遇到胃逆胆升,克制相火,则堵塞咳嗽就发生了。然而上虽燥热,但下则依旧湿寒。因为肺胃顺降,则相火蛰藏而下温,肺胃逆升,则相火浮动而上热。上热则下寒,因为他的火升而不降。缘于足太阴经的湿盛,则辛金随从而化湿,所以产生湿嗽,手阳明经的燥盛,则戊土随从而化燥,所以产生燥咳,燥则上热,湿则下寒。终究是湿为本而燥为标,寒为原而热为委,体悟先圣治疗咳嗽的意图,自然得到治疗的方法了。
  [原文]姜苓五味细辛汤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半夏三钱 细辛三钱 五味一钱,研
  煎大半杯,温服。
  【翻译】姜苓五味细辛汤
  茯苓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半夏11克 细辛11克 五味(研)4克
  煎大半杯,温服。
  [原文]咳证缘土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窍隧阻碍,呼吸不得顺布。稍感风寒,闭其皮毛,肺气愈郁,咳嗽必作。其肺家或有上热,而非脾肾湿寒,不成此病。岐伯之论,仲景之法,不可易也。
  其甚者,则为齁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气。若肺郁生热,加麦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胆火刑金,加芍药贝母,以清胆肺。劳嗽吐血,加柏叶,以敛肺气。若感冒风寒,嚏喷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表邪。
  【翻译】咳证缘于土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窍通道阻碍,呼吸不得顺利分散到各处。稍感风寒,闭塞其皮毛,肺气越郁积,咳嗽必然发作。病人的肺或有上热,但不是脾肾湿寒,不形成此病。岐伯的论断,仲景的方法,不可改变。
  咳嗽严重的,则为齁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气。若肺郁生热,加麦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胆火克制金,加芍药、贝母,以清胆肺。劳累过度咳嗽吐血,加柏叶,以收敛肺气。若感冒风寒,嚏喷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除体表的邪气。
 肺痈根原
  [原文]肺痈者,湿热之郁蒸也。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气滞痰生,胸膈瘀塞,湿郁为热,淫泆熏蒸,浊瘀臭败,腐而为脓。始萌尚可救药,脓成肺败则死。此缘湿旺肺郁,风闭皮毛,卫气收敛,营郁为热,热邪内闭,蒸其痰涎,而化痈脓故也。
  盖风中于表,则腠理疏泄而汗出,热蒸于里,则经阳遏闭而恶寒。卫阳外敛,呼气有出而不入,营阴内遏,吸气有入而不出,营卫不交,风热兼作,风邪外伤其皮毛。
  皮毛者,肺之合也。湿土郁满,肺气不降,而风袭皮毛,泄其卫气。卫气愈泄而愈敛,皮毛始开而终闭,肺气壅塞,内外不得泄路,痞闷喘促,痰嗽弥增,口干咽燥,而不作渴。少饮汤水,则津液沸腾,多吐浊沫。热邪内伤其津血,津血与痰涎郁蒸,腐化脓秽,吐如米粥。久而肺脏溃烂,是以死也。
  病生肺部,而根原于胃逆,其胸膈之痛,则是胆木之邪。以胃土不降,肺胆俱无下行之路,胆以甲木而化相火,甲木克戊土,则膈上作疼,相火刑辛金,则胸中生热。是宜并治其标本也。
  【翻译】肺痈,湿热的凝聚和蒸腾。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气滞痰生,胸膈瘀塞,湿郁为热,淫乱熏蒸,浊瘀臭败,腐而为脓。开始发作为还可救药,成脓肺气衰败则死。这是因为湿旺肺郁,风闭皮毛,卫气收敛,营郁为热,热邪内闭,蒸其痰涎,而化痈脓的原因。
  中风在体表,则皮肤、肌肉的纹理疏泄而汗出,热蒸于里,则经阳遏闭而怕冷。卫阳外敛,呼气有出而不入,营阴内遏,吸气有入而不出,营卫不交,风热同时发作,风邪外伤其皮毛。
  皮毛,肺主皮毛。湿土郁满,肺气不降,而风袭击皮毛,泄其卫气。卫气愈泄而愈敛,皮毛始开而终闭,肺气堵塞,内外不得排泄的路,气闷气喘,痰嗽更加厉害,口干咽燥,但不感觉渴。少饮汤水,则津液沸腾,多吐污浊的唾沫。热邪内伤其津血,津血与痰涎凝聚和蒸腾,腐化脓秽,吐如米粥。时间长久肺脏溃烂,所以死亡。
  病生在肺部,但根原在于胃逆,病人胸膈的痛,则是胆木的邪气。因为胃土不降,肺胆都无下行的通路,胆以甲木而化相火,甲木克戊土,则膈上发作疼痛,相火克制辛金,则胸中产生热。适宜一块治疗标和本(标本兼治)。
  [原文]苏叶橘甘桔汤
  苏叶三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杏仁三钱 茯苓三钱 贝母三钱 橘皮三钱 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胃逆胸满重,加半夏。
  肺痈,胸膈湿热,郁蒸痰涎,而化痈脓。痰盛宜逐,脓成当泻,胶痰堵塞,以甘遂葶苈之属驱之,脓血腐瘀,以丹皮桃仁之类排之。
  剧者用仲景二白散,吐下脓秽,以救脏真,胜于养痈遗害者也。
  【翻译】苏叶橘甘桔汤
  苏叶11克 甘草7克 桔梗11克 杏仁11克 茯苓11克 贝母11克 橘皮11克 生姜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胃逆胸满重的病,加半夏。
  肺痈,胸膈湿热,郁蒸痰涎,而化痈脓。痰盛宜逐,脓成当泻,胶痰堵塞,用甘遂、葶苈等种类药物驱逐散痰,脓血腐瘀,用丹皮、桃仁之类排除。
  严重的用仲景的二白散,吐下脓秽,以救脏真,胜过养痈遗留后患的。
  [原文]二白散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炒,研如脂
  为末,饮服半钱匕,虚者减之。
  脓在膈上当吐,则膈下则泄。下多,饮冷水一杯,则止。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炒黄,研,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水三杯,煮枣,取二杯,去枣,入葶苈,煮取一杯,顿服。
  脓未成则痰下,脓已成则脓下。
  【翻译】二白散
  桔梗1.3克 贝母1.3克 巴豆(去皮,炒,研如脂为末)0.4克 饮服半钱匕,虚的减少。
  脓在膈上应当吐,在膈下则泄下。下多,饮冷水一杯,则止。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炒黄,研,弹子大) 大枣12枚
  水三杯,煮枣,取二杯,去枣,入葶苈,煮取一杯,顿服(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
  脓未成则痰下,脓已成则脓下。
  {解读}肺痈,中医病名。肺部发生的痈疡。证见发热振寒,咳嗽,胸痛,气急,甚则咳喘不得平卧,吐出腥臭脓性粘痰,或咳吐脓血等。本病与肺脓疡、肺坏疽等相似。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特征。西医的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均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四圣心源卷六
  杂病解中
腹痛根原
  [原文]腹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乙木升于己土,甲木降于戊土,肝脾左旋,胆胃右转,土气回运而木气条达,故不痛也。水寒土湿,脾气陷而胃气逆,肝胆郁遏,是以痛作。
  盖乙木上升,是为枝叶,甲木下降,是为根本。脾陷则乙木之枝叶不能上发,横塞地下,而克己土,故痛在少腹;胃逆则甲木之根本不能下培,盘郁地上,而克戊土,故痛在心胸。肝胆之经,旁循胁肋,左右并行,而三阳之病,则外归于经,三阴之病,则内归于脏。以阴盛于内而阳盛于外,故痛在藏腑者,厥阴之邪,痛在胁肋者,少阳之邪也。至于中气颓败,木邪内侵,则不上不下,非左非右,而痛在当脐,更为剧也。
  此其中间,有木郁而生风热者。肝以风木主令,胆从相火化气,下痛者,风多而热少,上痛者,热多而风少,而究其根原,总属湿寒。
  若有水谷停瘀,当以温药下之,仲景大黄附子汤,最善之制也。若宿物留滞,而生郁热,则厚朴七物汤,是良法也。如其瘀血堙塞,气道梗阻,而生痛者,则以破结行瘀之品利之,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酌其寒热而选用焉。若无宿物,法宜培土疏木,温寒去湿之剂,大建中,附子粳米,乌头石脂三方,实诸痛证之准绳也。
  【翻译】腹痛的,土湿而木贼克土。乙木升于己土,甲木降于戊土,肝脾左旋,胆胃右转,土气回运而木气条理通达,所以不痛。水寒土湿,脾气下陷而胃气上逆,肝胆郁遏,所以痛发作。
  乙木上升,这是枝叶,甲木下降,这是根本。脾下陷则乙木的枝叶不能向上生发,横塞地下,而克己土,所以痛在小腹;胃上逆则甲木的根本不能向下培养,盘郁地上,而克戊土,所以痛在心胸。肝胆的经,两旁沿着胁肋,左右并行,而三阳经的病,则外归于经,三阴经的病,则内归于脏。因为阴盛于内而阳盛于外,所以痛在藏腑的,厥阴经的邪气,痛在胁肋的,少阳经的邪气。至于中气颓败,木邪内侵,则不上不下,非左非右,而痛在当中的肚脐,更为剧烈。
  这病发在身体的中间,有木郁而生风热的。肝以风木主令,胆从相火化气,下痛的,风多而热少,上痛的,热多而风少,而究其根原,总属湿寒。
  如果有水谷停瘀,应当用温药下之,仲景的大黄附子汤,是最好的治疗法子。如果过夜的东西留滞,而生郁热,则用厚朴七物汤,是良法。如果病人瘀血堵塞,气道梗阻,而产生痛的,则用破结行瘀的药品利之,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斟酌病人的寒热而选用。如果没有过夜的东西,治疗方法适宜于培土疏木,温寒去湿的药物,大建中,附子粳米,乌头石脂三个方子,实在是各种痛证的准绳。
  [原文]姜苓桂枝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肝下陷,痛在少腹者。
  柴胡桂枝鳖甲汤
  柴胡三钱 鳖甲三钱,醋炙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半夏三钱 芍药三钱 茯苓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胃胆上逆,痛在心胸者。
  胃寒,加干姜、川椒、附子。
  【翻译】姜苓桂枝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脾肝下陷,痛在小腹的病。
  柴胡桂枝鳖甲汤
  柴胡11克 鳖甲(醋炙)11克 甘草二钱 桂枝11克 半夏11克 芍药11克 茯苓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胃胆上逆,痛在心胸的。
  胃寒,加干姜、川椒、附子。
  [原文]凡心腹疼痛,率因水寒土湿,木气郁冲所致。心腹痛剧欲死,四肢冰冷,唇口指甲青白者,宜姜椒附桂,驱寒邪而达木郁,必重用苓甘,泻湿培土,而缓其迫急,其痛自止。肝以风木主令,胆从相火化气,其间木郁风动,火郁热发,亦往往而有,而推其脾肾,无不湿寒之理,即有风热兼作,用芍药柴芩,以泻肝胆,而脾肾之药,必宜温燥,此定法也。
  肝主藏血,风动血耗,乙木枯槁,生意不遂,郁怒而贼脾土,则生疼痛。若血枯木燥,宜芍药阿胶归地首乌之类,以滋风木。木荣风退,即当减去,不可肆用,以败土气。
  血郁痛作,或内在藏腑,或外在经络,其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多怒而善忘。以肝窍于目,主藏血而华色,血瘀不能外华,故皮肤粗涩而黑黯也。宜用丹皮桃仁,破其瘀血。若症结难开,加蟅虫虻虫之类行之。寻常血瘀,五灵脂、山羊血,功力亦良。
  饮食停滞,土困木郁,以致作痛,用仲景温下之法,大黄姜附,泻其食水。剧者,稍加巴霜一二厘,扩清陈宿,功效最捷。一切宿物壅阻,并宜此法。
  【翻译】凡是心腹疼痛,大都是因水寒土湿,木气郁冲所致。心腹痛剧烈欲死,四肢冰冷,唇口指甲青白的,适宜用大姜、川椒、附子、桂枝,驱寒邪而通达木郁,必重用茯苓、甘草,泻湿培土,而减缓危急,病人的痛自然止住了。肝以风木主令,胆随从相火化气,其间木郁风动,火郁热发,也经常的有,而推论到脾肾,没有不湿寒的道理,即有风热同时发作,用芍药、柴芩,以泻肝胆,而脾肾的药,必宜温燥,这是定法。
  肝主藏血,风动血耗,乙木枯槁,生长意愿不旺盛,郁怒而贼克脾土,则产生疼痛。如果血枯木燥,宜用芍药、阿胶、当归、熟地、首乌之类,以滋养风木。木荣风退,应当立即减去,不可任意使用,以免衰败土气。
  血郁痛发作,或内在藏腑,或外在经络,其病证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两目黯黑,多怒而善忘。因为肝开窍于目,主藏血而华色,血瘀不能外华,所以皮肤粗涩而黑黯。宜用丹皮、桃仁,破其瘀血。如果症结难破开,加蟅虫、虻虫之类行之。寻常的血瘀,五灵脂、山羊血,功力也很好。
  饮食停滞,土困木郁,以致发作疼痛,用仲景温下的方法,大黄、大姜、附子,泻其食水。严重的,稍加巴豆霜一二厘,扩清陈宿,功效最快捷。一切宿物堵塞,一并适宜这个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圣心源-杂病解-10肺痈根原
四圣医学解丝集·四圣心源解丝·杂病解(上)·肺痈根原
肺痈根原,湿热之郁蒸也。
四圣心源 译读卷五
《四圣心源》卷五杂病解上
世传秘方900方(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