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圣心源》译读(28)
腰痛根原
  [原文]腰痛者,水寒而木郁也。木生于水,水暖木荣,生发而不郁塞,所以不痛,肾居脊骨七节之中,正在腰间,水寒不能生木,木陷于水,结塞盘郁,是以痛作。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温暖,生意升腾,发于东方,是以木气根荄下萌,正须温养,忽而水结冰凘,根本失荣,生气抑遏,则病腰痛。
  腰者,水之所在,腹者,土之所居,土湿而木气不达,则痛在于腹,水寒而木气不生,则痛在于腰。然腰虽水位,而木郁作痛之原,则必兼土病。盖土居水火之中,火旺则土燥,水旺则土湿,太阴脾土之湿,水气之所移也。土燥则木达而阳升,土湿则木郁而阳陷,癸水既寒,脾土必湿,湿旺木郁,肝气必陷,陷而不已,坠于重渊,故腰痛作也。
  色过而腰痛者,精亡而气泄也。精,阴也,而阴中之气,是谓阳根。纵欲伤精,阳根败泄,变温泉而为寒冷之渊,化火井而成冰雪之窟,此木枯土败之原,疼痛所由来也。缘阴阳生长之理,本自循环,木固生火,而火亦生木。少阴之火,升于九天之上者,木之子也,少阳之火,降于九地之下者,木之母也。其生于水者,实生于水中之火。水中之阳,四象之根也,《难经》所谓肾间动气,生气之原也。
  【翻译】腰痛的病,水寒而木郁。木生于水,水暖木荣,生发而不郁塞,所以不痛,肾居脊骨七节之中,正在腰间,水寒不能生木,木陷于水,结塞盘郁,所以痛发作。木,水中之生发意愿,水泉温暖,生长意愿升腾,发于东方,所以木气根本从下萌发,正是需要温养,忽而水结冰化,根本失荣,生气抑遏,则是发病腰痛。
  腰,水的所在地,腹,土的居所,土湿而木气不达,则痛在于腹,水寒而木气不生,则痛在于腰。然而腰虽是水的位置,却是木郁积发作痛的本原,则必定同时发作土病。因为土居水火之中,火旺则土燥,水旺则土湿,太阴脾土的湿,水气移动所致。土燥则木达而阳升,土湿则木郁而阳陷,癸水既寒,脾土必湿,湿旺木郁,肝气必下陷,下陷而不停止,坠到极深极低,所以腰痛发作。
  过度好色而腰痛的,精尽人亡而气外泄。精,阴气,而阴中的气,这叫阳根。纵欲伤精,阳根败泄,变温泉而为寒冷的深渊,化火井而成冰雪窟,这是木枯土败的本原,疼痛的由来。缘于阴阳生长的道理,本来就是循环,木本来生火,而火也生木。少阴的火,升于九天之上的,木气的孩子,少阳的火,降于九地之下的,木气的母亲。病产生于水的,实生于水中的火。水中的阳,四象的根本,《难经》所说的肾间动气,生发之气的本原。
  [原文]桂枝姜附阿胶汤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阿胶三钱,炒,研
  煎大半杯,温服。
  【翻译】桂枝姜附阿胶汤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附子11克 阿胶(炒,研)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奔豚根原
  [原文]奔豚者,肾家之积也。平人君火上升而相火下蛰,火分君相,其实同气,君相皆蛰,则肾水不寒。火之下蛰,实赖土气,胃气右降,金水收藏,则二火沉潜,而不飞扬。土败胃逆,二火不降,寒水渐冱,阴气凝聚,久而坚实牢硬,结于少腹,是谓奔豚,《难经》:肾之积,曰奔豚是也。
  水邪既聚,逢郁则发,奔腾逆上,势如惊豚,腹胁心胸诸病皆作,气冲咽喉,七窍火发,危困欲死,不可支也。及其气衰而还,诸证乃止。病势之凶,无如此甚。
  然积则水邪而发则木气。其未发也,心下先悸,至其将发,则脐下悸作。以水寒木郁,则生振摇,枝叶不宁,则悸在心下,根本不安,则悸在脐间,脐上悸生者,是风木根摇,故发奔豚。
  仲景「霍乱」: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肾气者,风木摇撼之根,而论其发作,实是木邪。木邪一发,寒水上凌,木则克土,而水则刑火,火土双败,正气贼伤,此奔豚所以危剧也。
  悸者,风木之郁冲,惊者,相火之浮宕。火不胜水,五行之常,所恃者,子土温燥,制伏阴邪,培植阳根,蛰于坎府,根本不拔,则胆壮而神谧。土湿阳衰,不能降蛰相火,阳根泄露,飘越无依,寒水下凝,阴邪无制,巨寇在侧,而身临败地,故动惕慌悬,迄无宁宇。凡惊悸一生,即为奔豚欲发之兆,不可忽也。
  【翻译】奔豚的,肾的积郁。平常的人君火上升而相火下蛰,火分君相,其实是同一气,君相火都蛰伏,则肾水不寒。火的下蛰,实际上依赖土气,胃气右降,金水收藏,则二火沉潜,而不飞扬。土败胃逆,二火不降,寒水渐闭,阴气凝聚,时间长了就坚实牢硬,结于小腹,这叫奔豚,《难经》说:肾之积,叫奔豚。
  水邪既然聚集,碰到郁积则爆发,奔腾逆上,势如惊吓的猪,腹胁心胸各种病都发作,气冲咽喉,七窍火发,危困欲死,不可支撑。等到气衰而恢复原状,各种病证才止。病势的凶猛,没有这么严重的。
  然而积则是水邪发则是木气。其病没发的时候,心里先因害怕而自觉心跳,到病即将发作,则是肚脐下惶悸发作。因为水寒木郁,便生振摇,枝叶不宁,则是惶悸在心里,根本不安,则惶悸在脐间,脐上惶悸生的,是风木根摇,所以发奔豚。
  仲景「霍乱」说:如果脐上筑的,肾气动了。肾气,风木摇撼的根本,而论其发作,其实是木邪。木邪一旦发作,寒水上凌,木则克土,而水则刑克火,火土双败,正气贼伤,这是奔豚所以危急而剧烈的原因。
  悸,风木的郁冲,惊,相火的轻浮放荡。火不能胜水,五行的常态,所依靠的,子土温燥,制伏阴邪,培植阳根,蛰于坎府,根本不拔,则胆壮而神态平静。土湿阳衰,不能降蛰相火,阳根泄露,飘越无依,寒水下凝,阴邪无制,巨寇在侧,而身临败地,所以动惕慌悬,迄无宁宇。凡是惊悸一产生,即为奔豚欲发的征兆,不可疏忽。
[原文]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一两 桂枝四钱 甘草二钱 大枣十五枚
  甘澜水四杯,先煎茯苓,减二杯,入诸药,煎大半杯,温服,日三剂。
  作甘澜水法:大盆置水,以勺扬之千百遍,令水珠散乱,千颗相逐,乃取用之。
  治汗后亡阳,脐下悸动,奔豚欲作者。
  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奔豚方作,气从少腹上冲心部者。
  【翻译】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37克 桂枝15克 甘草7克 大枣15枚
  甘澜水4杯,先煎茯苓,减二杯,入各种药,煎大半杯,温服,一日三剂。
  作甘澜水的方法:大盆置水,以勺扬之千百遍,令水珠散乱,千颗相逐,才能取用。
  治疗汗后亡阳,脐下悸动,奔豚欲作的病。
  桂枝加桂汤
  桂枝19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生姜11克 大枣4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奔豚刚开始发作,气从小腹上冲心部的。
  [原文]奔豚汤
  甘草二钱 半夏四钱 芍药二钱 当归二钱 黄芩二钱 生姜四钱 芎穷三钱 生葛五钱 甘李根白皮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奔豚盛作,气上冲胸,头疼腹痛,往来寒热者。
  奔豚之生,相火升泄,肾水下寒,不能生木。风木郁冲,相火愈逆,故七窍皆热。少阳经气,被阴邪郁迫,故有往来寒热之证。芎归,疏肝而滋风木,芩芍,泻胆而清相火,奔豚既发,风热上隆,法应先清其上。
  【翻译】奔豚汤
  甘草7克 半夏15克 芍药7克 当归7克 黄芩7克 生姜15克 芎穷11克 生葛19克 甘李根白皮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奔豚正在发作,气上冲胸,头疼腹痛,往来寒热的。
  奔豚的产生,相火升泄,肾水下寒,不能生木。风木郁冲,相火愈逆,所以七窍都发热。少阳经的气,被阴邪郁迫,所以有往来寒热的病证。芎穷、当归,疏肝而滋风木,黄芩、芍药,泻胆而清相火,奔豚既发,风热上盛,治疗方法应先清其上。
  [原文]龙珠膏
  川椒五钱 附子五钱 乌头五钱 巴豆三钱,研,去油 桂枝五钱 茯苓八钱 牡蛎五钱 鳖甲五钱
  芝麻油、黄丹熬膏,加麝香、阿魏,研细,布摊,贴病块。
  奔豚已结,气块坚硬,本属寒积,但阴邪已盛,稍服附子温下,寒邪不伏,奔豚必发,以邪深药微,非附子之过也。不治,则半年一载之间,必至殒命。此宜温燥脾胃,去其中焦湿寒,土燥阳回,力能制水,然后以此膏贴之,寒消块化,悉从大便而出,滑白黏联,状如凝脂浊瘀后泄,少腹松软。重用附子暖水,然后乃受。
  【翻译】龙珠膏
  川椒19克 附子19克 乌头19克 巴豆(研,去油)11克 桂枝19克 茯苓30克 牡蛎19克 鳖甲19克
  芝麻油、黄丹熬膏,加麝香、阿魏,研细,布摊,贴病块。
  奔豚已结,气块坚硬,本属寒积,但阴邪已盛,稍服附子温下,寒邪不能制伏,奔豚必发,因为邪气深药力微,不是附子的过错。不治,则半年一载之间,必至殒命。这适宜用温燥脾胃,去其中焦湿寒,土燥阳回,力能制水,然后以此膏贴之,寒消块化,全从大便排出,滑白黏联,状如凝脂浊瘀后泄,小腹松软。重用附子暖水,然后才能承受。
  {解读}奔豚,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奔豚,由于肾脏寒气上冲,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张仲景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方剂。他说:“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睏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宗其意,试用于某些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常常获效。奔豚证是一个非常多见的疾病,它既有寒又有热,既有虚也有实,因此治疗时必须认真进行鉴别。
瘕疝(jiǎ shàn)根原
  [原文]瘕疝者,肾肝之积也。木生于水,水之为性,得阳和而冰泮,遭阴肃而冻合,冰泮则木荣,冻合则木枯。肾水澌寒,木气郁遏,臃肿结硬,根于少腹,而盘于阴丸,是谓寒疝。
  水凝则结,而为内寒,木郁则发,而为外热,内寒盛则牢坚而不出,外热作则奔突而不入,大小无常,动止莫测。病发则痛楚欲死,性命攸关,非细故也。
  此肝肾之邪,而实原于任脉。《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者,诸阴之统任,少阴厥阴之气,总原于任脉。肾中阳秘,则冰消冻释,任中无固结之邪,肾中阳泄,水寒木郁,阴气凝滞,乃成疝瘕带下之疾。肾性蛰藏,肝性疏泄,水气旺则结而为疝瘕,木气旺则流而为带下,无二理也。任为阴而督为阳,男则督旺,女则任旺,故男子之疝气犹少,而女子之瘕带最多。
  法宜温水木之寒,散肾肝之结,结寒温散,瘕疝自消。仲景大乌头煎,乌头桂枝二方,乃此病之良法也。
  肾囊偏坠者,谓之颓疝,是肝木之郁陷,臃肿硬大,常出而不入者。其时时上下者,谓之狐疝,言如狐狸之出没无常也。
  【翻译】瘕疝(腹中气郁结块的病),肾肝的积气。木生于水,水的本性,得阳气平和而冰也消融,遇到阴气萎缩而冻合,冰消融则木气旺盛,冻合则木枯。肾水寒冷,木气郁遏,臃肿结硬,根源在小腹,而盘结在睾丸,这就是所谓的寒疝。
  水凝则结,而为内寒,木郁则发,而为外热,内寒旺盛则牢坚而不能排出,外热发作则横冲直撞而不能进入,大小反复无常,动止无法揣测。发病则痛楚欲死,性命攸关,不是小事。
  这是肝肾的邪气,而实际上本原于任脉。《素问?骨空论》说:任脉得病,男子内结七种疝病,女子有白带、腹部脐下有硬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任脉,各种阴气的统领,少阴经厥阴经的气,总的根原在于任脉。肾中阳气固守,则冰消冻释,任脉中没有固结的邪气,肾中阳气泄露,水寒木郁,阴气凝滞,于是形成疝、瘕、带下的疾病。肾的性质蛰藏,肝性疏泄,水气旺则结而为疝、瘕,木气旺则流而为带下,完全一样的道理。任脉为阴而督脉为阳,男子是督脉旺,女子是任脉旺,所以男子的疝气还比较少,但女子的瘕、白带最多。
  治疗方法宜用温暖水木的寒,发散肾、肝的郁结,把结寒温暖发散掉,瘕、疝自然消除。仲景的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二方,是治疗此病的良法。
  肾囊偏坠的,叫作颓疝(睾丸肿大坚硬,重坠胀痛或麻木不知痛痒),是肝木的郁陷,臃肿硬大,经常出而不入。病发经常的上下的,叫作狐疝(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说象狐狸的出没无常。
  [原文]茱萸泽泻乌头桂枝汤
  吴茱萸三钱,炮 泽泻三钱 乌头三钱,炮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煎大半杯,温服。
  仲景乌头桂枝汤,用乌头汤一杯,桂枝汤半杯,合煎,取一杯,分五服。不知,再服。其知者,如醉状。得吐为中病。今加茱萸泽泻,去其寒湿,以绝疝瘕之根。
  其臃肿偏坠者,用此药汤热洗之,或用药末,盛袋中,热熨之,日作数次,令其囊消而止。
  其狐疝之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仲景用蜘蛛散,亦良。
  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炒焦 桂枝五分
  研末,取八分一匕,饮和,日再服。蜜丸亦可。
  【翻译】茱萸泽泻乌头桂枝汤
  吴茱萸(炮)11克 泽泻11克 乌头(炮)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生姜11克 大枣4枚
  煎大半杯,温服。
  仲景的乌头桂枝汤,用乌头汤一杯,桂枝汤半杯,合煎,取一杯,分五次口服。没有感觉,再服一次。有感觉的,如同醉酒的样子。得吐为击中病灶。现在加了茱萸、泽泻,去其寒湿,以断绝疝瘕的根。
  病人臃肿偏坠的,用这个药汤热洗之,或用药末,盛在袋中,热熨之,日热熨数次,使其囊消而止。
  病人狐疝的偏有大有小,时上时下的,仲景用蜘蛛散,也是良方。
  蜘蛛散
  蜘蛛(炒焦)14枚 桂枝2克
  研末,取3克一匙,使人感觉到自在,享受和乐,一天服两次。蜜丸也可以。
  {解读}妇科症瘕涵盖了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种较多,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症。病机多因脏腑失调,气血阻滞,瘀血内结,气聚为瘕,血瘀为症。证候以气滞、血瘀、痰湿、湿热等四型多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瘕疝根原
金匮要略心典 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卷五
感悟《四圣心源》:水寒不养木
《金匮悬解》_历节 六章
金匮要略浅注-中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