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栀子豉汤几个方子的学习体会
 栀子豉汤类证
第七十六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这条是说不管用了什么方法造成的虚烦不得眠,是汗吐下之后造成的,还是其它原因造成的,只要是虚烦不得眠,适合这条的情况都能用栀子豉类的方剂的。
虚烦不得眠的情况就是体内阳气鼓动而成,用栀子苦寒之性来清烦热,用淡豆豉发生发之性来升发阳气。这两个配合的不错,以伤寒论里,医圣用桂枝来调合营卫,用麻黄来发散表之寒邪,用葛根来疏筋解肌,用石膏来清里热也就是阳明之热,而这里是用栀子的苦寒之性来清心中的烦热,可见,栀子比石膏作用来又一样又不太一样的。石膏所清之热比栀子所清之热不同,石膏所清之热程度和栀子是不一样的,细细体会一下就能知道,我好像言语不能表达它们的细微之处,但心里能感觉到的,像胃热弥漫,像面红耳赤等之热要用石膏来清,像虚烦不眠,心中烦躁要用栀子来清,这里要注意的一个词是躁烦,在伤寒论里,这两个字的意思那是不一样的,躁有阳明胃实之像,而烦没有实之像,而是虚像。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人能体会到这个意思吗。
栀子豉汤组方严谨,思路很好,简简单单两个药却变化无穷呀,我记得郝万山的伤寒论里有一个病案: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首都五一还是七一要组织游行,郊区的村民天不亮就出发,走到广场就快中午了吧,也饿了包喝了,加上人多,就自己带的干粮,吃了,随便在边上接点凉的自来水大口的喝了,当时不觉得,后来回家后,感觉胸部就不舒服,还咳嗽,以后每年从五一开始咳嗽,一直咳嗽到十一左右,才好转,经过多方治疗没有太大的疗效,一次找到郝万山所在的东直门医院,还是其它的医院,我忘了,好像是刘渡舟还是谁,给开的方子就是栀子豉汤原方,那个病人不相信似的,说在别在大夫那开药都是大包小包的,这里开的药就一点点,和茶叶包似的,老先生木纳的说试试吧,试试吧,喝了一两个月,说是症状减轻了,后来又来过一两次,又过了几年来了是看别的病,郝万山才想起问了原来的病,那病人说就是他们给看好的。这才有了结果。
他还问过老先生,老先生说,他这个病就是凉东西搁在胸隔了,大夏天的,吃了点凉的喝了点凉的,就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其用药,也不能用猛烈之药,就用栀子豉汤,一个升发,一个清其胸隔之郁热,慢慢就好了,这里我们还应该能体会到,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那种感觉的。

再说三个方子的不同症吧。
栀子豉汤是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就是心中急躁人的那种感觉。
栀子甘草豉汤是在上面的情况下还有少气者,这里则是中气不足的情况,而医圣只用炙甘草二两而已,又没用其它和小建中汤中的桂枝和芍药等,可见用药相当扣门的,能不用就不用。
栀子生姜豉汤则是在上面这些情况下,再兼呕的情况出现,这里生姜用到了五两,在桂枝汤里生姜是三两,而这里生姜用到五两可见医圣不是瞎用药的,现在生姜汁不是常用来和胃止呕吗,生姜辛辣,在中医上对药的性味有辛开苦降的说法,现在饭桌上如果有油泼辣椒的话,一般人都吃的比较多的。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掰),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到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掰),甘草二两(炙),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栀汤方:
栀子十四个(掰),生姜五两(切),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升(得吐者,止后服


方子就不多说了,看起来很是好记的,栀子十四个,淡豆豉四合,三个方子都是这样的,栀子甘草豉汤就是加炙甘草二两,而栀子生姜豉汤,是加生姜五两,这里当注意,我们用生姜是来和胃止呕的,不是给病人炒菜做饭的,生姜量当大一点。
得吐者止后服这几个字很难说,后世医家也争论的厉害,我觉得那是病人胸中郁热过甚而至吐,止后服就是先停药再观察用药。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吐在这里理解为服药之后胸中之郁热吐出体外的意思,理解为病邪好转的意思。
这几个字医圣也不是瞎写的,当细细体会才行。

医案:
郑某,胃脘痛。医治之,痛不减,反增大便秘结,胸中满闷不舒,懊恼欲吐,辗转难卧,食少神疲,历七八日,按其脉沉弦而滑,验其舌黄腻而浊,验其方多桂附香砂之属,此本系宿食为患,初只须消导之品,或可获愈。今迁徙多日,酿成挟食致虚,补之不可,下之亦不宜,乃针对心中懊恼欲吐二证,投以栀子生姜豉汤:生栀子三钱,生姜三钱,香豉五钱。分温作两服,服药尽剂后未发生呕吐,诸证均瘥,昨夜安危入睡,今晨大便已下,并能进食少许。(伤寒论汇要分析


这个医案说的就是病人迁延数日,下之不行,补之还不行,看舌黄腻,别的医生多用桂附香砂之类,却起不到想要的效果,桂枝和附子还有砂仁等都一般用于治疗胃寒之药,现在不是有香砂养胃丸,附子理中丸之类的药吗,但却达不到医生想要的效果,这里栀子生姜豉汤却建奇功,不能不说,该用什么药,就得用什么药,一定要分析清楚才是的。



第七十七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这条说的和前面差不多,胸中窒者和虚烦还有心中懊恼意思相近,胸中感觉憋的那种感觉就是了,总体就是胸中阳气被郁用栀子苦寒之性来清其热,主要用淡豆豉来升发胸中阳气。说到这里,我很想知道,单用豆豉一味药能不能行呢,有同仁看到这里的说说。或是不行,胸中郁热时间长了就成邪热了,当用栀子来清的。

第七十八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这条原为伤寒感冒之类的,大下之后,身热不去,这里身热当理解为里热,前面的的恶寒发热是指表热,而里热表热是不一样的,胸中结痛者,意思还是胸中阳气被郁的不同症状罢了,在伤寒后面还会有痞症和结胸的条方,那种情况和这郁热又有不同的。


第七十九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这条说的是大下之后,心烦兼腹满,卧起不安者,说明有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的意思,这里医圣只用了栀子而没有用豆豉,意义还是能不用的药,一点也不多用。栀子苦寒清里郁热,豆豉升发在这里作用不明显或是不足以用,相对其它几个药来说,令病人胃气和则愈。其方药用栀子十四个,厚朴四两,枳实四枚炙黄。这又不得不说组方很扣门的。
在后面的阳明病里史上最出名在大承气汤就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四味药,这四个药的方名到现在都是如雷灌耳呀。根据不同的搭配又有了小承气汤谓胃承气汤,后世还有什么增液承气汤之类的,在这里栀子厚朴汤和承气汤的意思就差用大黄了。这里腹满,卧起不安,说明有腹实的情况,而这里医圣却没有用大黄,其意义还是很明确,药该用就用,不多用一味药,用厚朴宽胸理气,枳实破坚攻结,用栀子清胸中郁热,可见组方之美呀。

这里少说了一点,以前我说过医圣凡腹满皆用芍药,凡胸满不用芍药,这里腹满,卧起不安却没有用芍药。医圣用芍药多因为芍药性柔,能缓急止痛吧。这里写出来,分析到后面再说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十四个(掰),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升(得吐者,止后服
)。

加不加豆豉我觉得作用不是太大,加上也没啥坏处,看到这里的同仁说说。

第八十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这条我觉得重点在微烦二字上,这里微不能理解为小烦的意思,而应是脉微的意思,医对病人大力开下之后,身热不去,脉微而心烦者,用栀子干姜汤主之。因为看的多了,就能以方测证,或以证测方,这里医圣用干姜,当能体会是脉微的意思。通过前面的学习,一般脉微的病人不可更汗,更吐,更下也,这里医圣用干姜当有四逆的意思在里面的。四逆汤不就是附子,干姜和炙甘草吗。这里栀子和干姜两药合用还有交泰的意思在里面的。栀子甘寒清郁热,干姜温其阳,这里有的人怕理解不了,说有热不就是阳盛吗,怎么还要温阳呀,这里心烦之热是郁热,而其体内本身真阳是衰微的,两者意思是不一样的哦,所以用栀子清热,干姜温阳,两者配合效果那是很明显的。这里为什么医圣用干姜而没有用附子来没阳呢,有看到这里的同仁再说说,呵呵。
因为后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剂那就是交泰丸,用来治疗心肾不交所造成的失眠多梦等情况的,交泰丸就是黄连和肉桂组方而成的,我记得秦伯未的中医入门后面就写了黄连和附子或是肉桂相配称为交泰丸的。寒热两药相配的经典方子了。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个(掰),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第八十一条: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这条说的是栀子豉汤的禁忌证,病人平素大便溏泄,说明脾胃虚寒,再用栀子苦寒之药怕更伤本内正气或是阳气,所以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医圣伤寒论共三百九十七条,还专用一条来说明这个情况,可见细心呀,时时不忘提醒后世学生,要注意用药点到为止,不可攻伐人体正气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加小等于大,这个可以治疗很多癌症的方子就是医圣合方化裁的典范!
《伤寒论》学习笔记56
郭生白论述栀子豆豉汤
伤寒奇正书·栀子花开,豆豉油麦(虚烦证治)
伤寒腹满卧起不安
中医如何学和中医如何学好兼我是如何变成医生的经历 中医讨论版 基层医生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