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杂病论

第四,六经问题?

 

郝老讲稿摘要:小标题为我所加。

1,《黄帝内经》里三阴三阳是什么意思?  自然界既然有阴阳二气质的变化,也有阴阳气多少这种量的变化,所以它就拿阴阳气三阴三阳来命名人体的脏腑经络。根据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和阴阳气的多少,也根据人体体表接受阳光照射的多少,来命名和划分的,那么这个问题应当在《黄帝内经》里解决,我们这里不多说。

2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应当说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它的含义不是生理的,而是病理的。如果说在《黄帝内经》里,我们把它叫做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府,那是一个生理概念的话。在《伤寒论》中,我们说阳明就是阳明病,说太阳就是太阳病,它是个病理的概念。既然它是病理的概念,它就涉及到病变部位,涉及到病变性质,涉及到病变发展的趋势

3,划分依据。 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把这些病证分清楚呢?他在分。这一大堆病,它发生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府,发生在体表,是体表的阳气被寒邪所伤,好,就把它叫做太阳病吧。所以太阳病病位涉及到足太阳经,足太阳府,涉及到膀胱,涉及到体表,体表的阳气被外来的风寒邪气所伤。为什么体表的阳气被外来的风寒邪气所伤,它归属于太阳呢?因为体表的阳气的量最大,他认为体表的阳气根源于下焦膀胱,根源于下焦肾,所以就把体表被风寒邪气所伤这种证候归属于太阳病。那么它的病性是什么?是阳证;病势是什么?是阳证的初起。 

太阳主表,是因为太阳的阳气输布于体表,有温养体表,调节体温和防御外邪的作用,所以我们说太阳主表,当体表的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以后,自然而然地我们就把它叫做太阳病。阳明主里,我们说是阳明的阳气作用于消化道,作用于胃肠道,胃肠道是人体的最内部的器官,当然我们说它主里了。它有腐熟水谷的作用,有变化糟粕的作用,它和太阳主表这个功能,完全是不同的,一个是在体表,一个是在体内,所以说太阳主表,阳明主里的。

那么可见张仲景的这种六经辩证,他是按照临床的实际情况来的,而不是机械地按照《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来的。

4六经辩证为什么常常以足经的证候为主呢?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循行部位长,影响的面积大,所以接受的外来的邪气的这种可能性就多得多。而手经呢,或者从胸走手,或者从手走头,它的循行部位短,影响面积小,即使感受寒邪,症状也不突出,也不明显,所以从客观实际的情况来看似乎六经辩证涉及到经络的证候以足经的症状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循行部位长,影响范围大所导致的。

5,与脏腑经络辩证的关系。 他用六经辨证的方法来辨外感病,在《金匮要略》里用脏腑经络辨证的方法来辨杂病。六经辩证的经络辩证为后世的经络辩证提供了资料;六经辩证中的脏腑辩证为后世的脏腑辩证提供了基本的资料,但是两者不能够完全代替。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伤寒论》中的六经辩证,是张仲景根据临床客观实际,一条一条把病例摆在这儿之后分类的,他所写的内容,都见于临床;而后世医家,他的脏腑经络辩证,他不一定来自临床实际,是坐在屋子里,分析了大量资料以后,在他的脑子里想像的某一个脏腑,应当有寒,应当有热,应当有虚,应当有实,他们的寒热虚实都用什么方子,这么罗列出来的。所以我们今天在临床上,常用到脏腑经络辩证里头的一部分内容,实际上和六经辩证有关的。

6,六经提纲。 

作为一经病的提纲,应当提示两个问题:一个是提示这经病的主要证候是什么,第二个是提示这经病的主要证候或者是临床特点,或者是病机本质,或者是临床表现是什么。我们说太阳病以"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作为提纲,提示太阳病的主要证候是表证,而表证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我们应当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作为一经病的提纲,它只是说这一经病的主要证候,你比方说,太阳病它还有腑证,还有变证,还有类证,这个提纲就不能够包括它的非主要证候,像腑证,像变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那是表证的临床表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作为阳明病的提纲,讲的是阳明病的主要证候的基本病机,胃家实属于一个病机,它不是一个症状表现。而对于少阳病的提纲来说,它以"口苦、咽干、目眩"提示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这样的一个特点,就够了。

所以六经病的提纲,从三阳是讲表现、讲病机、讲特点,从三阴还是讲表现、讲病机、讲特点,由此我们知道,我们学任何一条条文的时候,都要通过临床表现进一步抓病机,最后要掌握它的病变特点

 

姜春华《伤寒论识义》

附录一篇《伤寒论》六经若干问题的文章,以文献综述为主,同时阐明自己的见解,讨论了六经若干问题。摘要如下,以示异同

一,六经名称之来源及其涵义。     

二,六经属手足经的问题。

三,对六经不作经络的几种观点:

1,从解剖部位分六经;           2,认为六经是画限辖病; 

3,取足经舍手经又兼解剖部位;   4,以六经作地面经界观;

四,传经问题。

五,六经提纲问题。

六,六经次第问题。

 

总结(原文照抄)

1,由于伤寒杂病论本是混合,而六经也原不分篇,后人既将伤寒与杂病分为二书,又将六经分为六篇,以是混乱了原作的共同性中有特异,特异性中有共同,二者参互出入,提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精神,以及疾病开始与发展既有共同,又有不同的情况,而造成了一律阶段化。吾人欲理解伤寒、杂病与六经实质,必须不为今本《伤寒》《金匮》编次所拘,从其全面理解之。

2,《伤寒论》六经之名来自《内经》,但其内容实质已非经络之旧,作者融会《内经》全部阴阳概念,包括了表里寒热虚实、经络脏腑营卫气血、邪正消长等,成为一个多种概念的高度综合体。它不是单纯的经络,也不是单纯的地区和病程划分,更不是简单的证侯群。后人不从六经全部精神与《内经》的全部阴阳概念来联系体会,而拘泥于《伤寒》六经中某些符合于《内经》经络途径的证状为说,因此不能阐明仲景六经的实质。吾人欲认识仲景六经,必须从《内经》的全部阴阳概念(包括经络脏腑气血营卫)来理解,决不可单纯的用某些观点来理解,否则就会陷入片面。

3,传经问题的造成,一是由于前人将《内经-热论》加于伤寒之首,致后人将两种不同的六经证侯和传变混为一谈,这是造成历史上纷争的一个主要原因;二是由于后人因《内经-热论》有日传一经,六日传遍六经之说,乃掺入类似日传一经之条文于《伤寒论》中,以求符合于《热论》,致造成《伤寒论》中传经日数的矛盾;三因《热论》六经是足经证,后人为求得一致,乃掺入足六经证之提纲,遂致产生了伤寒传足不传手,伤足不伤手等谬论。吾人应删除《伤寒论》首的《热论》文字,不受《内经-热论》传经说影响,并从全论中理解传经的实际情况,摒除其日传一经不符全论精神的条文。

4,六经中有手经证,而六经提纲只是足经证,且提纲又不能提示一经中主要证侯,既不能起指导作用,反印定了人们传足不传手的观点,吾人欲理解六经证侯,应从六经各篇条文中前后参考汇合,从而分别证侯之主副,知某经应具某证,一见某证即知属于某经。

5,六经证状虽不能概括百病,但六经方剂尽可应用于百病。吾人应从六经的实质精神理解方剂的作用,从而以之应用于百病,不为伤寒一病所限,不为六经一证所拘,达到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作用,并达到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辩证的结合。

 

** 长期以来,相信伤寒为一类急性传染病的说法。节选姜老一段文字如下

古代伤寒与杂病之分,吾人似不能用现代疾病分类而讨论之,如以为伤寒为急性传染病,杂病为内科各系之疾病,则不恰当。因《金匮》之疟疾、痉病、黄疸,皆现代之急性传染病,《伤寒论》中之太阴病,则《金匮》腹满宿食之类,如用现代分类。则痉病应属伤寒,太阴病应归杂病。但从总的来说,则中风、历节、疟疾、百合、狐惑、阴阳毒、消渴、水气、虚劳、肺萎、肺痈等,皆为独立之疾病,有特殊的自成一系的证状,而伤寒则为较广泛的,有共同性的一系证状,仲景当时可能以普遍共同性的作为伤寒,以各个特殊性的作为杂病,伤寒以证分类,故重在辨证论治;杂病以病(中医概念之病)分类,故重在辨病施治。但二者是辩证的结合,治证之中有治病,治病之中亦辩证,二者非绝对的。举例言之,------。至于《伤寒论》中治法重在祛邪以安正,正虚则重在扶正以祛邪,处处主动,以解除人与病之主要矛盾问题,并非单纯的以解决证侯为主,故辨证论治决非对证施治,其实质是以机动的方法解决人与病的主要矛盾为主的。

 

** 姜老对一气分为六气图说的评价:

蜀人郑钦安,可能亦受张氏影响,有一气分为六气图说,自外而内,画六圈,外则太阳寒气,内之最后则厥阴风气,他说:“今以一圈分六层,是将一元真气分为六气,六气即六经也。气机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真气充满周身,布护一定不易,外邪入内,先犯外之第一层,第一层太阳寒水,气化出路,故畏风恶寒,治之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二层,二层乃阳明所主,阳明主燥,外邪至此,化为燥邪,故恶热,治之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三层,三层乃少阳所居,半表半里之间。------”郑氏不谈天人感应,亦不谈经气之传,似无纰漏,惟将一元真气化作六气,亦即六经,未免杜撰,且如所作图,层层而入,岂每病皆按次序循行乎,不如戴、吴诸说远矣。 

**张氏,指张志聪,提出气传、病传的不同观点;戴,戴元礼;吴,吴绶。

 

** 按理说,我整理这些有争议的东西,实际意义不大。不大,不是没有意义。了解一些对六经的不同看法、说法,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有利于加深对郝老讲稿内容的理解,进而探求仲景原义。因为理法方药,毕竟是理的争议最大,法方药比较一致。探索理,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法方药。动手整理,印象比较深刻,也不失为记忆方法之一。

郝老对于六经提纲的解释,是我近期读书所见到的最好的解释。也符合姜老主张的运用阴阳概念,结合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全面理解的精神。

比如,对于太阴病只提及足太阴脾,没有提及手太阴肺的问题,解释为已经在太阳篇包括了。至于为什么太阳篇涉及肺的问题,解释为肺主宣发,宣发太阳经气,即太阳经气依赖于肺气的宣发作用来主表。

用卫气的温腠理,司开阖,御外邪的功能来解释太阳生理和病理、证侯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用卫气出于下焦,补充于中焦,宣发于上焦。膀胱经连及督脉---,尤其是使用别络来解释脏腑之间的联系,用于解释证侯关系;用脾主四肢来解释太阴中风证等等,更是较之所见各家的解释能自圆其说。妙在或者是---或者是---或者是的多角度、多层次解释,又不脱离中医基本概念的规范!

 

其实,何止伤寒,何止中医?西医疾病分类学也是问题多多吧?只要能有利于临床指导,就是真东西,你今天解释的好、有用,千年之后至少也是贤者,何必非要出于医圣本人,然否?

 

对于后世,尤其是当代使用六经辩证方法统辖百病的资料,网上没有找到,切盼能有高人指点一二下载途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刘渡舟教授:最详尽的“六经辨证”!
针灸可以通过六经辨证施治
伤寒论十四讲
伤寒论临证指要(2)
【同修伤寒】撇开迂回,亲近经方
名老中医王琦经验集学术精华五、《伤寒论》的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